① 牛奶的殺菌方法有哪幾種
牛奶的加工處理主要是一個滅菌(殺菌)並包裝的過程,主要有兩種方法:巴氏滅菌法和超高溫滅菌法。前者的通常做法是將原奶加溫到攝氏72-80度3-15分鍾,這樣就能盡可能的殺滅原奶中對人體有害的微生物並能最大限度的保存牛奶的口感和營養價值。而後者則是使用特殊的設備,將原奶加溫到攝氏135-140度,保持1-3秒,徹底消滅原奶中的一切微生物,不過由於溫度越高,對牛奶的口感和蛋白質等營養成分的破壞就越大,因此超高溫滅菌奶的口感和營養價值就比巴氏滅菌的牛奶差多了。不過由於中國的原奶質量差,所以許多企業的巴氏滅菌法都採用85-90度,甚至更高,以殺滅原奶中的大量微生物群落。這兩年還出現了所謂的「超巴」滅菌的工藝,溫度高達120度以上,已經和標準的超高溫沒什麼區別了;不過就這樣還不行,所以這兩年來超高溫滅菌奶越來越多不是例外,因為這種方法由於外包裝的先進性常見的超高溫滅菌奶(利樂包)只要生產過程不出問題,保質期內變質的倒是較少。不過超高溫滅菌也不是萬能的,為了殺菌,就需要採用更長的時間,4秒不行就10秒,或者15秒,總之殺到無菌為止!
② 牛奶用什麼法消毒
最近和別人討論,為什麼有機牛奶的保質期那麼長,可以達到45天之久,而一般的牛奶只有一個星期呢?
這是因為對牛奶消毒的方法不同,一般的巴氏消毒法(Pasteurization)是指低溫消毒,牛奶在62.8攝氏度下30分鍾,另一種改良的方法是高溫短時法,就是用71.7攝氏度15秒,又叫做快速巴氏消毒法。而有機牛奶多採用一種叫做超級巴氏消毒法,就是用141攝氏度2秒鍾,用這種方法消毒的牛奶,按照美國糖尿病協會的營養和食物指南上說的,最大限度地保持了牛奶的品質,顏色,味道和營養。有的時候牛奶消毒還採用「超高溫巴氏消毒法」,即在280攝氏度下2到3秒,然後再快速冷卻。
巴氏消毒法是法國科學家路易斯.巴斯德(Louis
Pasteur,
1822-1895)創建的一種食品保鮮方法,最早是為了延長法國葡萄酒的保質期,在這種溫度條件下,絕大多數的細菌都會被殺死。
③ 牛奶消毒有哪些方法比較好
牛奶的殺菌消毒方法:
(1)低溫長時間殺菌法,又叫巴氏殺菌(LTLT):即讓牛奶在60℃下保持半小時左右,從而達到巴氏殺菌的目的。
(2)高溫短時間巴氏殺菌法(HTST):用於液態奶的高溫短時間殺菌工藝,是把牛奶加熱到72℃~75℃,或者是82℃~85℃,之後保持15秒~20秒,然後再進行冷卻。
(3)超高溫瞬時滅菌(UHT):這是目前最先進的殺菌方法,是指將原料奶在連續流動的狀態下通過熱交換器迅速加熱到135℃~140℃,保持3秒~4秒,從而達到商業無菌的殺菌方法。
④ 新鮮牛奶如何消毒
1、巴氏殺菌巴氏消毒法是指牛奶在72-85℃消毒,殺死所有的有害菌,但是一些有益菌仍然留存下來,需要在4度以下冷藏保存,保質期短通常不超過10天。巴氏消毒奶較好的保留了牛奶的營養和風味,所以非常適合家庭每天飲用。
2、超高溫滅菌超高溫消毒就是在135-140℃環境下,消毒4-10秒鍾,能將有害菌全部殺滅,不管是有害的還是有益的,統統殺死了。 純牛奶多採取高溫殺菌,保質時間長,一般40天左右,常溫儲存就可以,由於儲存保質期沒有嚴格要求,而且攜帶方便,所以更適合外出旅遊時飲用。相比而言,巴氏殺菌奶保留了純牛奶更多的營養成分,比超高溫滅菌奶更有營養價值,所以我們可以根據自己需求來選,個人建議選擇巴氏滅菌奶更好。
⑤ 生鮮奶如何消毒和滅菌處理
生鮮奶採用巴氏滅菌法(亦稱低溫消毒法)來進行消毒和滅菌。
國際上通用的巴氏消毒法主要有兩種:
1、一種是將牛奶加熱到62-65℃,保持30分鍾。這種方法目前在廣東較少使用。採用這一方法,可殺死牛奶中各種生長型致病菌,滅菌效率可達97.3%-99.9%,經消毒後殘留的只是部分嗜熱菌及耐熱性菌以及芽孢等,但這些細菌佔多數的是乳酸菌,乳酸菌不但對人無害反而有益健康。
2、第二種方法將牛奶加熱到75-90℃,保溫15-16秒,其殺菌時間更短,工作效率更高。但殺菌的基本原則是,能將病原菌殺死即可,溫度太高反而會有較多的營養損失。
(5)常見奶類消毒方法有哪些擴展閱讀:
「生鮮奶」使用注意事項:
由於未經過均質工藝處理,「生鮮奶」的乳脂肪球較大,煮沸後會發生聚集上浮,從而帶來「粘稠」、「風味濃郁」的感官印象。不過,研究表明「生鮮奶」與經過巴氏殺菌的純奶其實在營養及人體健康功能方面並沒有顯著性差異。
但「生鮮奶」由於滅菌不徹底等存在安全隱患,消費者不宜直接飲用。而且產奶的奶牛是否健康、有沒有檢疫、運輸過程中有沒有被污染等信息尚難以做到完全追溯,存在一定的食品安全隱患。
尤其是兒童、老人、孕婦和免疫力低下的人群,食用「生鮮奶」後被病原菌感染的風險更大。因此,建議消費者不要直接飲用「生鮮奶」。
⑥ 牛奶的消毒方法是
牛奶消毒的常用方法還是有很多種的。比較常見的就是兩種方法。首先第1種是巴氏消毒法,這種方法是長時間低溫的殺菌法,也就是直接把牛奶加熱到60攝氏度左右的溫度下,讓牛奶在這個溫度保持30分鍾左右的時間,這樣就達到了消毒的目的。另外還有一種比較常見的就是超高溫滅菌法,這個方法是直接把牛奶加熱到75攝氏度左右,停留大概幾分鍾的時間以後,再進行冷卻,現在很多廠家通常會使用第1種方法。
⑦ 新鮮牛奶如何消毒
牛奶消毒的溫度要求並不高,70℃時用3分鍾,60℃時用6分鍾就可以了。
但是,如果煮沸,就是溫度達到100℃,那麼,牛奶中的乳糖就會出現焦化,而焦糖可誘發癌症。另外,煮沸後所含蛋白質會由溶膠狀態轉變成凝膠狀態,其中的鈣會出現磷酸沉澱現象,維生素被破壞,從而使牛奶的營養價值降低。
喝牛奶需注意4大事項:
1、不要和含鞣酸草酸的食物同食。由於含鞣酸草酸的食物富含草酸,會與鞣酸凝結成塊,不易消化吸收,破壞營養。因此,喝牛奶時不要與如濃茶、袖子、檸檬、楊梅、石榴、覓草、茭白、菠菜等含鞣酸草酸的食物一起。
2、牛奶不要放入冰箱冷凍室,這是為了防止脂肪蛋白分離出乾酪素,避免造成味道差。
3、不要空腹喝牛奶。這是因為空腹身體處於飢餓狀態,如果此時喝牛奶就會將蛋白質當碳水化合物變成熱能而消耗。同時,牛奶在胃中停留時間短,很快排泄至腸道,對消化吸收沒幫助。
4、牛奶要放在涼爽暗處。如果把牛奶放在陽光下,那麼,經陽光照射30分鍾後,維生素B、維生素C就會沒有了。
⑧ 牛奶的消毒方法有哪些
牛奶的消毒方法經常使用的是巴氏消毒法,是一種溫度比較低一點的消毒方法,而且現在大部分的牛奶飲料使用的都是這種消毒方法,因為巴氏消毒方法可以保留牛奶原來的風味,牛奶並不是從奶牛身上擠下來以後就可以直接喝了,因為裡面還有各種各樣的細菌,這就需要經過必要的消毒,一種是溫度比較低一點的消毒方法叫做巴氏消毒方法,在六七十度的時候來進行消毒,這就叫做巴氏消毒方法,是法國著名微生物學家發明的,這種消毒方法對人體沒有害處,而且還可以把細菌殺死,國內國外經常使用的也是巴氏消毒方法,經過巴氏消毒的牛奶可以保存很長時間,甚至是幾個月都是沒有問題的。
牛奶常用的消毒方法是巴氏消毒方法,該方法可以在低溫的環境下把牛奶裡面的微生物都殺死。
⑨ 牛乳常用的殺菌方法
在家庭中,牛乳常用的殺菌方法是煮沸殺菌法。就是牛乳放在容器中,在爐子上加熱煮沸,保持0.5~1分鍾,然後密閉放置或冷藏放置。此方法簡單易行,可殺滅絕大多數腐敗菌。
在工業上,常用的殺菌方法有:
低溫長時間巴氏殺菌(LTL T):即牛奶在63攝氏度下保持30分鍾以達到巴氏殺菌的目地。
高溫短時間巴氏殺菌(HT ST):用於液態奶的高溫短時間殺菌工藝是把奶加熱到72℃~75℃或者是82℃~85℃,保持15秒~20秒後再進行冷卻。
超高溫瞬時滅菌(UHT):是指將原料奶在連續流動的狀態下通過熱交換器而快速加熱到135℃~140℃,保持3秒~4秒以達到商業無菌的殺菌方法。
二次滅菌:一般是先採用72℃~75℃,保持15秒~20秒的巴氏殺菌,然後灌裝封口後,再經過121℃,30分鍾的高溫滅菌。
大致就是這些。有時也把幾種殺菌方法組合使用。
⑩ 正確的牛奶殺菌消毒方法
1.低溫長時間巴氏殺菌:即牛奶在63℃下保持30分鍾以達到巴氏殺菌的目的。
2.高溫短時間巴氏殺菌:用於液態奶的高溫短時間殺菌工藝是把奶加熱到72℃~75℃或82℃~85℃,保持15秒~20秒後再冷卻。
3.超高溫瞬時滅菌:將原料奶在連續流動的狀態下通過熱交換器而快速加熱到135℃~140℃,保持3秒~4秒以達到商業無菌的殺菌方式。
4.二次滅菌:一般是先採取72℃~75℃,保持15秒~20秒鍾的巴氏殺菌,然後灌裝封口後,再經過121℃30分鍾的高溫滅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