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科普 > 古代治理方法有哪些

古代治理方法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10-15 14:53:50

『壹』 古代治水措施

大禹治水的傳說,算是最早見諸冊籍的成功典範。為了治水除患,我國歷代相繼設置水官。
《國語·魯語》載,冥某為夏朝水官,為防汛治水而殉職。從秦漢時期開始,先後設置都水使者、河堤謁者、大舟卿、都水台、都水監、都水司等官屬。明代設總河都御史,清代設河道總管,專司水政。
《管子·度地篇》:「除五害之說,以水為始……令習水者為吏。」提出水官必須通曉水性。
據《後漢書》載,東漢時有兩位精通業務的水官:王景、王吳。東漢明帝時,經引薦,王景得到明帝劉庄的信任。奉命與王吳共修浚儀渠。他們採用墕流法,治理渠道,使黃河水不再為害。
西漢平帝以來,積五十餘年,黃河、汴河的水利年久失修,水患肆虐,百姓怨聲載道。永平十二年(69年)四月,明帝遣王景、王吳治理汴渠,動用幾十萬士卒,從滎陽(今河南滎陽東北)至千乘(今山東利津)海口,長達一千多里,修渠築堤。
次年夏天,治水工程完成。自此,黃河、汴河分流,河不侵汴,便利漕運。王景由是知名,以功三遷為侍御史。永平十五年(72年)封河堤謁者,主管河堤之事。
治水的成敗,固然與水官通曉水性,熟悉業務有關,有時卻與其他原因分不開。
北宋哲宗趙煦時,水治分兩派:左相呂大防、殿中侍御史郭知章等人,力主引黃河水東流;右相范純仁、尚書右丞蘇轍等人,力主引黃河水北流。元祐元年(1086年),都水使者吳安持奉命引水東流。吳安持為英宗朝樞密使吳充之子、王安石之女婿。
引水東流工程浩大,偏又遇上水患凶險。元祐八年(1093年)五月,黃河水漲,堤防潰決,洪水泛濫。紹聖元年(1094年)七月,由於東流堤防未及修繕加固,水患頻仍,流民擁入京師。

『貳』 古人們治理蝗災時,都有過哪些令人稱贊的辦法呢

我國古代對於蝗蟲的防治經歷了多個朝代的發展,最終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體系。

最古老的方法就是人工防治法,利用蝗蟲的趨光性,用火將蝗蟲殺死。其次還有用器具捕殺的方法。到了後期開始在農業上進行發展,培育特殊的種子來避免蝗蟲災害的發生。還有一些地區採用生物防治法,利用其他生物來減少蝗蟲災害等。我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農業大國,政府的主要賦稅來源也來自農業,人民的生產生活也依靠農業。因此水災、旱災和蝗蟲並稱為我國歷史上三大自然災害。隨著華夏五千年的發展,蝗蟲曾多次威脅過華夏大地。為了戰勝這一災害,古人主要採取了

政策+技術兩種措施來處理蝗災。

在我國古代,治理蝗蟲的方式有很多,這些都是古代人民勤勞創造的結果,蝗蟲災害也給了我們深深的啟示,我們不能夠過度開發破壞大自然,應該與自然和諧共處。

『叄』 古代中國是如何治理國家的呢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一、夏
中國奴隸制政治制度是在原始民主制的廢墟上產生的。夏王朝的建立,標志著奴隸制國家政治制度的確立。約公元前21世紀,禹的兒子啟代伯益為君,破壞了民主推選部落首領的「禪讓」制度,開始實行王位世襲傳子制度。王位世襲制度的確立,氏族公社的貴族轉化為國家的統治者,氏族的公有土地轉化為奴隸主國家的國有土地,建立起奴隸主統治的國家機構、軍隊和法律制度。夏的政治制度帶有明顯的部族奴隸制特色。夏王朝是在許多氏族部落擁護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而夏的滅亡也是因為「九夷之師不起」,陷於孤立而被商起兵打敗。這種部族奴隸制的特色一直延續到商、周二代。

約公元前16世紀夏亡,商繼起。商王朝實行「親貴合一」的組織原則,建立起以宗法式家族制度為核心的貴族奴隸制。商王是最大的奴隸主貴族的族長,國家權力被奴隸主貴族壟斷,政府官職由奴隸主貴族世代相襲。商王朝實際上是由許多貴族家族的駢支所構成的。商王依據血緣的親疏遠近分配,調整統治階級內部的權力,強調「尊祖敬宗」,把宗廟祭祀列為國家大事,用族權來維護和加強王權。商統治者為了鎮壓奴隸和平民的反抗,鎮服四方諸侯和進行掠奪戰爭,加強了國家機器,逐步建立起以國王為中心的比較完整的內外職官體制,初步形成了地方政權體制,進一步體現出按地區組織和管轄居民的國家特徵。隨著奴隸主與奴隸之間階級斗爭的發展,以及中央集權與諸侯分權矛盾的發展,商代歷史上出現了 5次周期性治亂興衰。約公元前11世紀,周滅了商朝,建立周朝。
西周
西周王朝建立後,因襲商代政治制度,將以宗法式家族制度為核心的「親貴合一」組織原則進一步制度化。周朝統治者為了控制其征服的廣大地區,實行分封制,把新征服的土地和人民分封給同姓或異姓的貴族。周王在宗法上是天下的大宗,政治上是天下諸侯的共主,稱為天子。周王、諸侯以及卿大夫均由嫡長子世襲,形成周天子統帥諸侯,諸侯統帥卿大夫的寶塔式政權結構,國家組織與宗法制度緊密結合起來,建立起典型的宗法奴隸制。西周後期,由於階級矛盾及統治集團內部的矛盾日趨尖銳,周王室衰落,諸侯強大,周天子的共主地位動搖。公元前771年西周亡,進入春秋時期。
二、從禪讓到王位世襲
1.王位世襲制
(1)背景:約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夏。
(2)建立:禹死啟繼,王位世襲製取代了原始社會後期的禪讓制,「家天下」的局面逐漸形成。
(3)特點:商朝建立後,王位有時父子相傳,有時兄終弟及。
2.行政管理制度
(1)王權:夏商的最高統治者把自己的行為說成是天的意志,國家大事通過占卜的方式決定,王權具有了神秘色彩。
(2)中央制度:商朝中央設有相、卿士等,掌管政務。
(3)地方制度:地方封侯、伯,他們作為臣服於商朝的方國首領,定期向商王納貢,並奉命征伐。

『肆』 中國古代多次發生蝗災,古人都有哪些治理蝗災的辦法呢

我國古代對於蝗蟲的防治經歷了多個朝代的發展,最終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體系。

最古老的方法就是人工防治法,利用蝗蟲的趨光性,用火將蝗蟲殺死。

其次還有用器具捕殺的方法。到了後期開始在農業上進行發展,培育特殊的種子來避免蝗蟲災害的發生。

還有一些地區採用生物防治法,利用其他生物來減少蝗蟲災害等。

我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農業大國,政府的主要賦稅來源也來自農業,人民的生產生活也依靠農業。因此水災、旱災和蝗蟲並稱為我國歷史上三大自然災害。隨著華夏五千年的發展,蝗蟲曾多次威脅過華夏大地。為了戰勝這一災害,古人主要採取了政策+技術兩種措施來處理蝗災。

總結:

在我國古代,治理蝗蟲的方式有很多,這些都是古代人民勤勞創造的結果,蝗蟲災害也給了我們深深的啟示,我們不能夠過度開發破壞大自然,應該與自然和諧共處。

『伍』 歷史上的古人治理水患都是用了什麼方法

1998年的特大洪水,到2020年的鄱陽,洞庭湖的汛情,抗洪救災,刻不容緩,我們運用現代化技術可以准確有效將洪水控制住,在古代,我們面對肆虐的洪水,就有不少治水的成功的案列。

在治理水患的人物中,最出名的就是建造都江堰的李冰了。當時他任職後的首要任務就是必須要解決困擾百姓的“惡水--岷江”帶來的各種水患。從公元256都江堰水利工程的開始到完工用了八年時間,期間李冰疏通了治水的關鍵一戰--玉壘山,使得岷江水流可以順暢無阻,後為了解決河床淤積堵塞的問題又建立金剛堤,使岷江水分流,金剛堤也就我們現在看到的魚嘴的造型。在沒有任何先進設備的情況下,李冰硬是把“惡水”治理成了哺育川西平原的“母親河”。

『陸』 古人對江河的治理有哪些特殊方式

古人對江河的治理的特殊方式有:禁止砍伐樹木,防止水土流失;人工開挖;採用特殊工藝進行河道疏通

採用特殊工藝進行河道疏通

其他的疏通河道的方式有:李冰在治理河道的時候採用的積薪焚燒法,即是先將河流中的石頭加熱,然後澆上醋和冷水,使其爆裂,起到鑿挖的目的;還有就是修建堤壩,防止河水沖擊也是一種不錯的方式;當然還有宋代發明的機械鑿挖法等。

『柒』 中國古代都採取了哪些防治貪官的措施

唐德宗時,宰相陸贄太清廉,連皇帝都看不下去,德宗李適對陸贄說:「卿清慎太過,諸道饋遺,一概拒收,恐事情不通,如鞭靴之類,受亦無傷」。意思是你作為高級官員,過於清廉謹慎,下面官員給你送點小禮品都堅決不收,時間長了,恐怕工作不好開展。人家送個馬鞭呀、鞋子什麼的小禮物,你就收了,這不會有什麼影響。

對於皇帝的說法,陸贄指出了一個重要命題,就是「目見可欲,何能自窒於心」。其實他說的是一個亘古不變的真理,人的慾念一起來,誰也擋不住。所以李贄又說:「賄道一開,展轉滋甚,鞭靴不已,必及金玉」。如果允許「小恩小惠」,那腐敗之火就會成燎原之勢,馬鞭和鞋之類的小東西,只要收了,後面的金玉就擋不住了。

所以說,要有效防止貪腐,除了刑法和監督,還得輔以社會風俗的教化,使官員的思想從不敢貪向不想貪轉變才是正道。

『捌』 中國歷代王朝進行民族事務治理主要做法有哪些

主要做法就是和親。還有的就是放權。另外就是進行改革。當然也包括制度改革,土地改革。還有就是童話

閱讀全文

與古代治理方法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式棉襖製作方法圖片 瀏覽:63
五菱p1171故障碼解決方法 瀏覽:858
男士修護膏使用方法 瀏覽:546
電腦圖標修改方法 瀏覽:607
濕氣怎麼用科學的方法解釋 瀏覽:537
910除以26的簡便計算方法 瀏覽:805
吹東契奇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704
對腎臟有好處的食用方法 瀏覽:98
電腦四線程內存設置方法 瀏覽:512
數字電路通常用哪三種方法分析 瀏覽:13
實訓課程的教學方法是什麼 瀏覽:525
苯甲醇乙醚鑒別方法 瀏覽:82
蘋果手機微信視頻聲音小解決方法 瀏覽:700
控制箱的連接方法 瀏覽:75
用什麼簡單的方法可以去痘 瀏覽:789
快速去除甲醛的小方法你知道幾個 瀏覽:803
自行車架尺寸測量方法 瀏覽:124
石磨子的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152
行善修心的正確方法 瀏覽:403
土豆燉雞湯的正確方法和步驟 瀏覽: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