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粉蕉的種植時間與施肥方法
摘要 施肥方法:土壤較為瘠薄的地塊要施足基肥,使用農家肥或者是復合肥左右基礎肥料。並且在生長過程中還要做好追肥工作,要注意追肥時間與追肥位置,追肥時要將肥料撒在根部周圍。成年植株要將肥料吸收採用淋施的方式進行,根據植株數量控制好追肥用量。粉蕉是一種熱帶作物,對水分的要求比較低,但是在現蕾期、結果期等生長比較重要的時期還是需要一定水分的。當過於乾旱的時候要及時澆水,但是水分不宜過多,防止積水漚根,導致爛果落果。遇到多餘天的時候也要做好排水工作。
Ⅱ 粉萑種植技術與管理
您好 ,您說的是粉蕉種植吧?
粉蕉高產栽培技術如下:
一、蕉園的選擇
粉蕉蕉園應選取背北朝南陽光、空氣充足,土壤肥沃、疏鬆,地下水位低,排水良好的坡地或田塊。因為水位高,排水不良,濕度大及土質偏酸都易導致巴拿馬病的發生。
二、選 苗
選苗應該選取試管苗,因為試管苗從株形、熟期、果形及產量都經過精心挑選培育出來的,而且試管苗由於經嚴格檢疫,排除了種源帶病的可能性,有效地預防各種病的發生和擴散。其次要選種吸芽的蕉農,被選取吸芽的母株要健康無病,株形盡量矮化,果梳緊湊,蕉形好、產量高。
三、合理密植,適時種植
由於粉蕉植株高大,樹冠寬闊,種植規格以2.5×2.5米或2.5×3米畝植90-110株為宜,要起畦開溝,便於排灌,降低地下水位。
粉蕉的生育期一般比香蕉長2-3個月,從種植到抽蕾約需13個月,從抽蕾到收獲約3-4個月。因此,宜春植和秋植,春植夏收,秋植春收,以春植為主。
四、肥水管理及吸芽留取
粉蕉植株高大、根系發達、粗生,需要的養分較多,需肥量為每株氮肥2斤、磷肥1斤、鉀肥3-4斤。故種植要做好准備工作,最好每株下20斤土雜肥或15斤腐熟的家禽糞作基肥。追肥前期以氮肥為主、勤施薄施、結合施鉀肥及噴施葉面肥,花芽分化後以施含鉀高的復合肥為主,促進果實的發育。在施肥過程中,要注意少傷根或不傷根,以免誘發巴拿馬病,同時,要結合土質施適量的石灰調節酸鹼度。
為了不影響掛果母株的產量,粉蕉留芽不宜多,建議只留一個芽繼代,並且同畦留芽的方向要相同,以保證母株果穗垂向一致,多餘的芽及早打掉。留芽時間以抽蕾前後一個月為宜。
五、植株及果實的保護 由於粉蕉樹體高大,抗風力差,故抽蕾後要立即立樁防風,冬季花蕾及果穗要套薄膜袋以防霜凍。
六、粉蕉的病蟲害防治 為害粉蕉的主要病蟲為巴拿馬、黑星、黃葉斑灰紋、煤紋、緣枯等病害,象鼻蟲、卷葉蟲等蟲害。
巴拿馬病屬土壤性病,此病又稱枯萎病。目前還未有理想的特效葯,而且傳染性強,如防治不好,會引發毀滅性災害。因而應以防為主,除了選擇排水性良好、水位低以及土壤疏鬆的地方種植外,栽培上要選用無病苗,最好是試管苗。其次進行土壤漂洗,每畝用漂白粉10斤拌沙20-30斤在下雨前均勻撒在園內,讓雨水沖洗要求三次,即種植前一次,種後兩個月一次,抽蕾前一次。如發現發病植株,要立即拔掉,並用石灰進行土壤消毒以防擴散。
黑星病、黃葉斑灰紋病、緣枯病等葉斑病是粉蕉的尚見病害,目前比較特效的農葯有敵力脫(1500倍25%乳油噴施)或省農科院的蕉豐寶;其次是多菌靈、托布津、滅病威等。
地蠶、象鼻蟲主要是為害粉蕉的球莖和假莖,是蕉區為害性比較大的蛀鑽害蟲,新植株每穴施呋喃丹50-100克,也可在抽蕾前在每株蕉頭周圍撒10-20克,其它方法也可用長效內吸性的葯劑如殺蟲雙、巴丹等。
不論病害或蟲害均以防為主,首先是選擇理想蕉園;其次是合理密植,冬季要清除蕉園的病枯葉、易藏蟲菌的雜草及其它殘枝;再次才是葯劑防治,且發病即要施葯處理。中國有機農業網
Ⅲ 粉蕉種植管理技術
種植粉蕉要選擇地勢平坦、土質松軟的田地,並將其中的有害物質清理干凈,然後挑選長有六片葉子的粉蕉幼苗進行移栽,日常管理時要為粉蕉提供復合肥,維持植株生長,在其生長期,應該一周除一次草,避免養分流失嚴重。
1、種植環境
粉蕉適合生長在土質松軟的環境中,栽種時要選擇地勢平坦、通風向陽且土層疏鬆的田地,並對田地進行翻整晾曬,清除其中的有害物質。而且粉蕉不宜連作,最好選擇前茬作物是水稻、牧草、或者大豆的田地栽種粉蕉。
2、進行種植
栽種粉蕉時,可以挑選抗病性強、長勢較好且有六片葉子的幼苗進行移栽,移栽過程中要小心搬運,避免損傷幼苗根系,影響粉蕉的生長,移栽後應該向土壤中澆灌一次清水,幫助植株根系與土壤充分接觸。
3、提供肥料
粉蕉對肥料的需求較大,栽種前要向田地中混合腐熟的農家肥、有機肥,提高土壤的肥力,在粉蕉生長期,可以向根部附近的土壤中施入無機肥,維持植株生長,為成年粉蕉施肥時,應該使用葉面肥,並噴灑在植株葉片上。
4、注意事項
粉蕉處於生長期時,要為其每周除一次草,避免雜草與粉蕉爭奪營養,而且粉蕉容易被大風吹倒,田地中要建設防風樁,提高粉蕉的抗風性,在粉蕉結果時,要將九梳以外的果實摘除,避免果實數量過多,導致營養不足、品質下降。
Ⅳ 粉蕉如何種植
(1)選用良種 我國粉蕉品種不多,栽培上主要有兩個品系:一是小果型,一是大果型。以大果型的株產較高,一般20~25千克,高產的達30~40千克。
(2)選地與選苗 粉蕉易感巴拿馬病,水位高、土壤酸性、排水不良易致該病的發生及傳播。大面積種植必須選擇周圍沒有種過粉蕉的新地。故粉蕉一定要選土壤疏鬆、排水良好、地下水位低的中性土壤來種植,因其抗旱性好,以旱地種植為佳。整地時起畦,一行一畦的整地種植或雙株植,也可以與相繼混種。山地種植應挖穴施足基肥,中和土壤的酸鹼度。種苗須選用無巴拿馬病的吸芽苗或試管苗。
(3)定植與留芽 粉蕉的生育期比香蕉長2~3個月。粉蕉一般春植或秋植,春植收夏蕉,秋植收春夏蕉。宿根蕉留芽一般留秋冬抽生的吸芽,早秋和早春抽生的吸芽也可以,只要配合相應的控生和促生措施。粉蕉的植株較大,種植密度宜小,一般1200~1500株/公頃。一株留一芽繼代,多餘的吸芽應除去。
(4)肥水管理 粉蕉的根系較發達,粗生,水分管理較粗放,只要不浸水即可。土壤排水極為重要,乾旱時有條件灌水當然更好。粉蕉對養分吸收也較多,而粉蕉常種於旱脊山坡地。因此,施肥量高才能獲高產優質並縮短生育期。一般新植株每株施氮肥300~350克,磷肥100~200克,鉀肥600~800克,施肥宜重施春肥和孕蕾肥,幼果期也可適量施鉀肥。另外,要經常施適量的熟石灰調節酸鹼度。粉蕉的施肥要少傷根或不傷根,以免誘發巴拿馬病,應適當遠離蕉頭。
(5)病蟲害防治 粉蕉易感巴拿馬病及卷葉蟲、象鼻蟲等。秋冬抽蕾的果實也要套袋防寒。
Ⅳ 粉蕉如何栽培。
重點如下:
(1)選用良種 我國粉蕉品種不多,栽培上主要有兩個品系:一是小果型,一是大果型。以大果型的株產較高,一般20~25千克,高產的達30~40千克。
(2)選地與選苗 粉蕉易感巴拿馬病,水位高、土壤酸性、排水不良易致該病的發生及傳播。大面積種植必須選擇周圍沒有種過粉蕉的新地。故粉蕉一定要選土壤疏鬆、排水良好、地下水位低的中性土壤來種植,因其抗旱性好,以旱地種植為佳。整地時起畦,一行一畦的整地種植或雙株植,也可以與相繼混種。山地種植應挖穴施足基肥,中和土壤的酸鹼度。種苗須選用無巴拿馬病的吸芽苗或試管苗。
(3)定植與留芽 粉蕉的生育期比香蕉長2~3個月。粉蕉一般春植或秋植,春植收夏蕉,秋植收春夏蕉。宿根蕉留芽一般留秋冬抽生的吸芽,早秋和早春抽生的吸芽也可以,只要配合相應的控生和促生措施。粉蕉的植株較大,種植密度宜小,一般1200~1500株/公頃。一株留一芽繼代,多餘的吸芽應除去。
(4)肥水管理 粉蕉的根系較發達,粗生,水分管理較粗放,只要不浸水即可。土壤排水極為重要,乾旱時有條件灌水當然更好。粉蕉對養分吸收也較多,而粉蕉常種於旱脊山坡地。因此,施肥量高才能獲高產優質並縮短生育期。一般新植株每株施氮肥300~350克,磷肥100~200克,鉀肥600~800克,施肥宜重施春肥和孕蕾肥,幼果期也可適量施鉀肥。另外,要經常施適量的熟石灰調節酸鹼度。粉蕉的施肥要少傷根或不傷根,以免誘發巴拿馬病,應適當遠離蕉頭。
(5)病蟲害防治 粉蕉易感巴拿馬病及卷葉蟲、象鼻蟲等。秋冬抽蕾的果實也要套袋防寒。
Ⅵ 廣東粉蕉種植技術_如何種植粉蕉
粉蕉是海南的熱帶水果之一。主要分於陵水、三亞、樂東、文昌、瓊海、萬寧、澄邁、臨高等。如何 種植 粉蕉?那麼下面一起來看看我為大家精心推薦的粉蕉的種植技術,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粉蕉的種植技術
粉蕉果肉芳香,蕉皮有青綠色和鵝黃色的,剝掉蕉皮,肉質呈鵝黃色,香甜可口,芬芳撲鼻。著名的品種有高把蕉、矮把蕉、油蕉、西貢蕉、粉蕉、芽蕉、蛋蕉等。
粉蕉又稱粉蕉、糯米蕉、米蕉。假莖高2.5~3.8米,莖中等粗,穗長,果指長。果形直間 有微彎,棱不明顯,果皮青綠披少量白粉,後熟皮薄,色淡黃或黃色,肉質滑,味甜,具微香。一般株產10~20公斤,抗風性較差,耐寒、耐束頂病和葉斑病較強。
粉蕉各地名稱不同,在 廣東的 珠江三角洲稱粉沙香, 海南稱 為糯米蕉、蛋蕉。粉蕉植株高大粗壯,假莖淡黃綠色而無或少黑褐斑。葉狹長而薄,淡綠色,先端稍尖,葉莖對稱心臟形。 葉柄長而閉合無葉翼,葉柄及莖部披白粉、邊緣有紅色條紋;果軸無茸毛,果實微彎,果柄短,果身近圓平且果身較短,果皮薄,成熟時淺黃色;果肉乳白色,肉質柔滑,汁少肉實,味清甜微香。粉蕉單株產量一般為10-20千克,高產的可達5~30千克。對土壤的適應能力及抗逆能力僅次於大蕉,但易感 巴拿馬病,也易受香蕉弄蝶幼蟲的危害。 西貢蕉等均屬此類。
粉蕉栽植培育
一、准備工作
1選地與規劃 選地:未種過粉蕉的地;規劃:做好工作道、灌溉及排水道等的規劃,有利於減少管理過程的工作量。
2、種植前准備,滴灌系統安裝,整地。
二、種植
1、種植規格:可選3×2米、2.5×2.5米、3×2.2米,建議用較寬的工作行,適當的株距
2、種植時期:按價格高的時間段往回推算,沿海地區同時考慮台風的影響
3、種植 方法 :開深溝,提倡精細化種植,避開高溫時段,提高成活率
三、基本管理
《一》土壤管理
根據各地的特點操作,保持土壤疏鬆透氣,標準是土壤中包含25~30%的空氣
〈二〉施肥
1、基肥:每株施堆漚肥10市斤,底肥用肥大佬粉劑2市斤,肥大佬粉劑2市斤與種植穴土壤拌勻備用,種後每株用肥大佬粒劑0.3市斤,撒於蕉頭周圍再覆一層薄土
2、追肥:天露生物菌劑液肥,吉超綠、肥大佬顆粒肥,用在苗期管理上淋施,兌水300倍,粒肥也可撒施。
3、花芽分化肥(植苗後半年左右):每株用肥大佬粒劑0.3市斤,白鉀0.3市斤撒於蕉頭周圍再覆一層薄土
4、葉面肥:前期每5天噴一次天露葉面肥,也可噴農葯時加入葉面肥噴施
粉蕉的病蟲防治
《一》病害
注重苗期防病,
1、浸種苗。
2、淋天露生物液。
3、施用內生菌,內生菌被蕉頭根吸收,抗高植株抗性,同時防止根結線蟲,切斷病理傳播,以做到壯苗為基礎。
4、苗期每個月噴一次頭部殺菌劑,抽蕾前後為感病高峰期,要噴黃粉、氨基酸銅、福美雙,每次盡量噴濕蕉頭部。
《二》蟲害
1、平時注意殺青蟲,氧樂果防花葉心腐病,預防蕉葉斑傳播;後期防水腫(梢腐病)
2、防蟎蟲危害,割蕉芽工具一定每株前消毒,防止交叉傳染。
3、淋生物線蟲合劑(植後一個月用)方法咨詢相關技術員。
五、水分管理:整個生長期要保持土壤水分充足,乾旱時要及時淋水。
六、除草問題
種植後建不要傷根,這是避免巴拿馬病大面積發生的充分條件,至於如何操作,不同蕉園可根據實際情況考慮,合理選擇有效的方式。蕉類對除草劑很敏感,可以不用就不用除草劑,如果非用不可,建議留出少量地不噴除草劑的作為對照,為以後的管理提供依據。
粉蕉營養價值
1、粉蕉富含碳水化合物,能夠儲存和提供熱能,維持大腦功能必須的能源,調節脂肪代謝;也能夠提供膳食纖維,節約蛋白質;解毒,同時增強腸道功能。
2、粉蕉銅元素較豐富,銅作為人體健康不可缺少的微量營養素,對於血液、中樞神經和免疫系統,頭發、皮膚和骨骼組織以及腦子和肝、心等內臟的發育和功能有重要影響。
3、粉蕉含有相當多的鉀和鎂。鉀能防止血壓上升及肌肉痙攣,而鎂則具有消除疲勞的效果。
中醫食療
1、安神除煩:粉蕉的碳水化合物可以補充大腦消耗的葡萄糖,緩解腦部出現的疲憊、易怒、頭暈、失眠、注意力渙散、極度口渴、沮喪,甚至出現幻覺的現象。同時鎂也有消除疲勞的效果。
2、生津止渴:粉蕉有利於潤喉去燥,使人清爽舒適。咽干喉痛者食用有利於緩解口的症狀。
3、通便:粉蕉可以潤滑腸道,保持腸內糞便濕潤,幫助消化,防止大便乾燥。
4、阹脂降壓:粉蕉的鉀能防止血壓上升,使血壓更易控制,能軟化和保護血管,有降低人體中血脂和膽固醇的作用。
5、均衡營養:粉蕉果實營養豐富,每100克可食部分含碳水化合物21克,蛋白質1.4克,脂肪0.2克,還含有多種維生素,與普通香蕉比較更加芳香爽口、營養豐富。
適宜人群
1、富含銅適宜出現頭暈、乏力、易倦、耳鳴、眼花的人群。也適於皮膚黏膜及指甲等顏色蒼白,體力活動後感覺氣促、骨質疏鬆、心悸症狀的人群食用。
2、尤其適合口乾煩躁、咽干喉痛者,大便乾燥、痔瘡、大便帶血者,上消化道潰瘍者,飲酒過量而宿醉未解者,高血壓、冠心病、動脈硬化者。
猜你喜歡:
1. 廣東粉蕉種植技術
2. 香蕉怎樣種植高產
3. 如何種植香蕉
4. 廣東粉蕉種植有何技術
5. 怎麼種香蕉樹
6. 香焦種植的方式
Ⅶ 香蕉種植:粉蕉如何種植
粉蕉又稱糯米蕉。假莖高2.5~3.8米,莖中等粗,穗長,果指長。果形直間有微彎,棱不明顯,果皮青綠披少量白粉,後熟皮薄,色淡黃或黃色,肉質滑,味甜,具微香。一般株產10~20公斤,抗風性較差,耐寒、耐束頂病和葉斑病較強。
粉蕉各地名稱不同,在廣東的珠江三角洲稱粉沙香,海南稱為糯米蕉、蛋蕉。粉蕉植株高大粗壯,假莖淡黃綠色而無或少黑褐斑。葉狹長而薄,淡綠色,先端稍尖,葉莖對稱心臟形。葉柄長而閉合無葉翼,葉柄及莖部披白粉、邊緣有紅色條紋;果軸無茸毛,果實微彎,果柄短,果身近圓平且果身較短,果皮薄,成熟時淺黃色;果肉乳白色,肉質柔滑,汁少肉實,味清甜微香。粉蕉單株產量一般為10-20千克,高產的可達5~30千克。對土壤的適應能力及抗逆能力僅次於大蕉,但易感巴拿馬病,也易受香蕉弄蝶幼蟲的危害。西貢蕉等均屬此類。
粉蕉組培苗不可以連片種植:粉蕉栽培最大問題是感染香蕉黃龍病,現今還未有抗病的粉蕉新品種,如果連片種植,該病害更易傳播,所以防治該病較困難。不帶病的粉蕉組培苗,可減少發病率,但組培苗並不等於具有抗病能力,只是比吸芽苗少了苗木帶病的機會,所以發病率自然比吸芽苗低些,但如果實行連片種植,不論吸芽苗或組培苗一樣易感病。
粉蕉上山栽培的基本條件要求:粉蕉能否上山栽培,關鍵看該山地條件是否適宜粉蕉正常生長結果要求,具體說:所在地的土壤是否屬疏鬆、深厚土質不沙、不粘重的紅壤土;周邊是否有山塘、水庫的水源供蕉園灌溉,同時土壤不要過於酸性(因ph值少於5時易發生黃龍病)。 如果已具備上述條件,應進一步選南坡或東南坡或東坡,坡度少於30度,植被茂盛的、較肥沃、濕潤的下坡或山腳種植為好,因為上坡土壤多屬土層薄、土質瘦瘠、乾旱、灌溉困難、且風大,不大適宜種植粉蕉。
Ⅷ 粉蕉種植要隔多遠
粉蕉植株較高大,單造栽培種植株行距為3米×2.2米—3米×2米,每畝種植100~110株,宿根栽培應適當疏植,每畝90~100株,坎堤作為防風林種植的可密些。
粉蕉又稱牛奶蕉、糯米蕉、米蕉、南蕉、蛋蕉,植株長勢壯旺,較耐旱、耐寒、抗風,管理較粗放,產量高,一般株產20~25千克,個別高產45~50千克。
果實有青粉蕉和白粉蕉兩種,青粉蕉產量較高,粉蕉催熟後皮色黃色或粉黃色,皮薄,果肉滑、清甜、淡黃白色,有牛奶味,故稱牛奶蕉。
粉蕉是近年來很受歡迎的地銷品種,種植面積在不斷擴大,種植粉蕉需要選擇未種植過粉蕉、過山香的蕉園,土壤疏鬆、排水良好的砂壤土至黏壤土,不宜選太沙質的土壤。
粉蕉生長前期雜草較多,人工除草或覆蓋除草,減少草和蕉爭肥及蟲害發生,成株後特別是抽蕾後要立樁防風,或者拉帶子相互聯系,連環抗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