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降低氣壓的方法
降溫,降溫時因為熱脹冷縮原理,降溫時空氣密度增加,故氣壓增加。
氣壓(atmospheric pressure)是作用在單位面積上的大氣壓力,即在數值上等於單位面積上向上延伸到大氣上界的垂直空氣柱所受到的重力。著名的馬德堡半球實驗證明了它的存在。氣壓的國際制單位是帕斯卡,簡稱帕,符號是Pa 。
氣象學中,人們一般用千帕(kPa)、或使用百帕(hpa)作為單位。其它的常用單位分別是:巴(bar,1bar=100,000帕)和厘米水銀柱(或稱厘米汞柱)。氣壓不僅隨高度變化,也隨溫度而異。氣壓的變化與天氣變化密切相關。
大氣壓強的簡稱。是作用在單位面積上的大氣壓力,即等於單位面積上向上延伸到大氣上界的垂直空氣柱的重量。氣壓大小與高度、溫度等條件有關。
一般隨高度增大而減小。在水平方向上,大氣壓的差異引起空氣的流動。表示氣壓的單位,習慣上常用水銀柱高度。例如,一個標准大氣壓等於760毫米高的水銀柱的重量,它相當於一平方厘米面積上承受1.0336公斤重的大氣壓力。國際上統一規定用"百帕"作為氣壓單位。經過換算: 一個標准大氣壓=1013百帕(毫巴)。 深圳市的年平均氣壓為1009.8百帕。
2. 增大和減小壓強的方法各三條
以下是理論:
1、增大壓強的方法:(1)增大壓力;(2)減少受力面積;(3)在增大壓力的同時減少受力面積。
2、減少壓強的方法:(1)減少壓力;(2)增大受力面積;(3)在減少壓力的同時增大受力面積。
以下是舉例:
1、增大壓強的方法:(1)用鋼絲截斷肥皂;(2)切菜時把刀刃磨得鋒利些;(3)釘子或圖釘的前端做得很尖。
2、減小壓強的方法:(1)書包的帶子做得寬大些;(2)拖拉機的輪上安裝履帶;(3)火車的軌道安裝在枕木上。
3. 減小壓強的方法
壓強是指物體在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力的大小,通常用P來表示。
對於固體,P=F/S,要想減小壓強有兩種方法:
一是減小F,使受力減小,從而減小壓強;
二是增大S,使受力面積增加,從而減小壓強。
對於液體,P=ρgh,在同一種液體中ρ和g都是固定的,只能通過減小h,即降低深度來減小壓強。
對於氣體,P=nRT/V,要想減小壓強,可以通過三種方法:
一是減少n,即減少氣體物質的數量;
二是減小T,即給氣體降低溫度;
三是增大V,即使氣體體積擴大。
4. 如何減少氣壓,初中
滿意回答
減少摩擦力有3個方法:
1.用滾動摩擦代替滑動摩擦;
2.在接觸面間加潤滑油----本質:使接觸面分離,如:氣墊船;
3.減小壓力和降低接觸面的粗糙程度----這兩種方法效果較差,一般不採用;
增大有3個方法:
1.增大接觸面間的壓力;
2.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
3.用滑動摩擦代替滾動摩擦
5. 物理 減小氣壓的方法
增大氣體體積、減小氣體溫度,PV=nRT,P=壓強;V=體積;R=常量;n=氣體摩爾數;T=溫度
6. 如何降低大氣壓
大氣壓[知識點滴]- -
問:大氣壓的變化跟哪些因素有關?它是怎樣變化的?
答:大氣壓的變化跟高度有關。大氣壓是由大氣層受到重力作用而產生的,離地面越高的地方,大氣層就越薄,那裡的大氣壓就應該越小。不過,由於跟大氣層受到的重力有關的空氣密度隨高度變化不均勻,因此大氣壓隨高度減小也是不均勻的。
大氣壓的變化還跟天氣有關。在不同時間,同一地方的大氣壓並不完全相同。我們知道,水蒸氣的密度比空氣密度小,當空氣中含有較多水蒸氣時,空氣密度要變小,大氣壓也隨著降低。一般說來,陰雨天的大氣壓比晴天小,晴天發現大氣壓突然降低是將下雨的先兆;而連續下了幾天雨發現大氣壓變大,可以預計即將轉晴。另外,大氣壓的變化跟溫度也有關系。因氣溫高時空氣密度變小,所以氣溫高時大氣壓比氣溫低時要小些。
問:標准大氣壓是怎麼回事?它的值是如何得到的?
答:大氣壓不是固定不變的。為了比較大氣壓的大小,在1954年第十屆國際計量大會上,科學家對大氣壓規定了一個「標准」:在緯度45°的海平面上,當溫度為0℃時,760毫米高水銀柱產生的壓強叫做標准大氣壓。既然是「標准」,在根據液體壓強公式計算時就要注意各物理量取值的准確性。從有關資料上查得:0℃時水銀的密度為13.595×103千克/米3,緯度45°的海平面上的g值為9.80672牛/千克。於是可得760毫米高水銀柱產生的壓強為
p水銀=ρ水銀gh
=13.595×103千克/米3×9.80672牛/千克×0.76米
=1.01325×105帕。
這就是1標准大氣壓的值
地球表面覆蓋著一層厚厚的大氣,由於重力的存在大氣層對地球表面施加了一個相當大的壓力,人們稱之為「大氣壓」。如果某人身體表面積為一平方米,則他的體表受到大氣的壓力為1.01×105牛頓。但是通常情況下人們並不感覺到大氣壓的存在,因為人們生活在大氣中已習慣於這個壓強,就象生活在深水中的魚兒不會感到水的壓強一樣,所以直到十七世紀人們才通過實驗證明了大氣壓的存在。
下面我們一起動手做幾個有趣的實驗,感受一下身邊的大氣壓。
實驗一:可控水流瓶。
取一隻飲料瓶,在瓶底和瓶蓋上各鑽一小孔。在水下將瓶子灌滿水,旋緊瓶蓋提出水面,這時你可看到水從瓶底的小孔不斷流出(如圖一)。用手指按住瓶蓋上的小孔水不再流出(如圖二)。這是因為瓶蓋上的孔被堵住,瓶內上方的氣體壓強會比外界大氣壓小,瓶底下方的大氣壓就把水頂住了。松開手指水又往下流,如此反復松開、按住可控制水流的續和斷。
實驗二:水瓶變形。
取一個飲料瓶配上一個單孔橡皮塞和一根橡膠管,再找一個注射器。將瓶子裝滿水,塞上單孔塞如圖三那樣連接好裝置。將注射器的活塞向外拉,隨著水被抽出瓶子變癟了(如圖四)。這是因為部分水被抽出,瓶內壓強變小,外界大氣壓就把瓶子壓癟了。
實驗三:倒吸試管。
找兩支大小不同的試管,要求大試管的內徑略大於小試管的外徑,使兩支試管剛好套在一起沒有太大的縫隙。在大試管內裝約半試管水,將小試管漂浮在大試管內的水面上(如圖五),然後把它們倒過來,不用擔心放開手後小試管會掉下去。你將看到水從試管壁間緩緩流下,小試管慢慢地向上鑽進了大試管,直到兩個試管底碰在一起(圖六)。你能說出其中道理嗎?
原來,當兩個試管一起倒過來後,水沿試管壁往下流,兩個試管間的壓強減小,大氣壓就把小試管頂了上去。
實驗四:倒扣的水杯能吸水。
桌上有一個裝水的玻璃器皿,給你一個倒扣的水杯,要求不把水杯倒過來,也不移動玻璃器皿,讓水鑽進水杯中(如圖七)。
你可能會有各種辦法,下面我們利用大氣壓強讓水鑽進水杯。
點燃一盞酒精燈或蠟燭,把水杯在火焰上烤片刻(如圖八),然後迅速將水杯扣在玻璃器皿中,你會看到水乖乖地鑽進了水杯(如圖九)。
水為什麼會鑽進去呢?我們將水杯放在火焰上方「烤」是為了讓杯內充滿熱空氣,當水杯倒扣到玻璃器皿中後,杯內空氣冷卻,氣壓減小,外界大氣壓就把水壓入水杯。
怎麼樣,通過上面的實驗你對大氣壓一定有了新的認識。你也可以自己設計幾個關於大氣壓強的小實驗,這對你來說一定是很有意義的。有了好的設計可別忘了與大家交流呀。
7. 降低氣壓的方法
降溫,
降溫時因為熱脹冷縮原理,降溫時空氣密度增加,故氣壓增加。
其它的方法,
如果面積不大的話,可以使用人工加壓的方式。
大面積基本上只有降溫才是最經濟的選擇
8. 生活中有哪些增大和減小壓強的方法
改變壓強大小方法:①減小壓力或增大受力面積,可以減小壓強;②增大壓力或減小受力面積,可以增大壓強。
應用:減小壓強:書包帶,滑雪板,枕木.
增大壓強:滑冰鞋,菜刀,釘子(釘尖增大壓強,釘帽減小壓強).
9. 物理 減小氣壓的方法
你好!
增大氣體體積、減小氣體溫度,PV=nRT,P=壓強;V=體積;R=常量;n=氣體摩爾數;T=溫度
如有疑問,請追問。
10. 如何增大和減小壓強,各舉5和例子
增大壓強有三種方法:1、受力面積不變,增大壓力;
2、壓力不變,減小受力面積;
3、增大壓力的同時減小受力面積;
4、對於密封的氣體,體積不變,提高溫度;
5、對於密封的氣體,溫度不變,壓縮體積;
6、對於密封的氣體,升高溫度的同時壓縮體積;
7、對於液體內部,同種液體,增大深度;
8、對於液體內部,深度相同,增大液體密度;
9、對於液體內部,增大深度的同時,增大液體密度;
減小壓強有三種方法:1、受力面積不變,減小壓力;
2、壓力不變,增大受力面積;
3、減小壓力的同時增大受力面積。
4、對於密封的氣體,體積不變,降低溫度;
5、對於密封的氣體,溫度不變,增大體積。
6、對於密封的氣體,降低溫度的同時增大體積;
7、對於液體內部,同種液體,減小深度;
8、對於液體內部,深度相同,減小液體密度;
9、對於液體內部,減小深度的同時,減小液體密度;
總計有18種之多!
感覺這樣的提問沒有什麼意義
不要多想,想多了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