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科普 > 無汗症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無汗症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10-05 06:13:42

① 無汗症的治療方法哪些

(一)治療
1.積極治療引起無汗症的各種疾患。
2.口服或注射毛果芸香鹼,可以刺激汗腺的分泌。可內服維生素A和甲狀腺粉(片)。
3.對全身性無汗引起體溫升高的患者可採取物理降溫,局限性無汗症引起的皮膚乾燥、粗糙可搽一些無刺激軟膏,以潤澤保護皮膚。夏天可人工濕潤皮膚,幫助調節體溫。
4.先天性外胚葉發育不良所引起者,無法治療。
5.中醫治療如有大汗、失血、嘔吐以及高燒灼津引起少汗或無汗,宜增補精液或清熱養陰或益氣生津,如增液湯,冬地三黃湯、生脈散之類。
如先天性汗腺功能障礙及其他疾病引起皮膚發汗不暢而引起煩躁,口苦咽乾等可用升麻葛根湯解毒發汗。如表現口淡無味、心慌、氣短、小便不利、大便不暢,可用健脾化濕,可用苓桂術甘湯、真武湯、胃苓湯等。
(二)預後
目前沒有相關內容描述。

② 我不出汗

無汗症

有些人很難出汗,這種現象叫做無汗症,皮膚表面的少許或完全無汗可由汗腺本身的異常或神經通路的某一水平的不正常造成,其病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先天性汗腺發育不良或汗腺缺乏,可表現為全身性或限局性無汗。
(2)某些皮膚病,例如嚴重的魚鱗病、硬皮病、麻風病、放射性皮炎、皮膚萎縮等,可引起限局性無汗。
(3)神經損傷,例如橫貫性脊髓炎、小兒麻痹、截癱,以及交感神經、延髓、橋腦的局部損傷,均可引起全身性或限局性無汗。
(4)某些內臟疾患,如糖尿病、尿崩症、慢性腎炎、粘液性水腫、惡性腫瘤等,此外,維生素A缺乏等,也可引起全身性無汗。
除去先天性汗腺發育不良的無汗症目前尚無法治療外,若為其他疾患造成的無汗則應積極治療原發疾病。全身無汗在夏季不能調節體溫,身體極端不適者可遷居低溫地區或採取人工降溫,如室內安裝空調
你應該先到醫院去檢查一下是先天性的,還是其它疾患造成的.以便醫治.下面是一些中醫的治療方法
(1)內治法
①陰液虧損證 先天不足,或熱病傷陰,盛夏難忍,口乾咽燥,便如羊糞,舌紅少苔,脈象細數。治宜養陰生津,滋益汗源法。葯用:生地30g,麥冬10g,玉竹10g,天花粉10g,黃芪10g,葛根10g,當歸10g,丹參10g,五味子10g。水煎服,每日1劑。
②陽虛氣弱證 先天不足,或久病體弱,汗溢減少,形寒肢冷,腰膝酸軟,肌膚乾燥,舌淡少苔,脈細無力。治宜益氣壯陽,滋潤肌膚法。葯用:肉蓯蓉20g,鎖陽10g,鹿角霜30g ,黃芪30g,黨參15g,熟地30g,生山葯60g,白術15g,杜仲15g。水煎服,每日1劑。
(2)外治法
①夏日炎熱,汗閉不出,可穿著淺色棉織品,寬松的衣服;做好其他防暑措施。
②無汗膚熱,盛夏難耐者,可用六一散60g,枯礬15g,冰片2g,研細末,紗布包塊。
③配成5%的甘草酒精,外搽後,可有效降低皮溫。
(3)飲食療法(適於盛夏炎熱之時)
①綠豆60g,白米80g,白糖20g,熬粥。
②西瓜皮(去翠衣及瓜瓤)60g,切片煮水,代茶飲。
③綠茶10g,綠豆衣15g,沏茶。

③ 無汗症可以治好么求大神幫助

除去先天性汗腺發育不良的無汗症目前尚無法治療外,若為其他疾患造成的無汗則應積極治療原發疾病。全身無汗在夏季不能調節體溫,身體極端不適者可遷居低溫地區或採取人工降溫,如室內安裝空調 你應該先到醫院去檢查一下是先天性的,還是其它疾患造成的.以便醫治.下面是一些中醫的治療方法 內治法 ①陰液虧損證 先天不足,或熱病傷陰,盛夏難忍,口乾咽燥,便如羊糞,舌紅少苔,脈象細數。治宜養陰生津,滋益汗源法。葯用:生地30g,麥冬10g,玉竹10g,天花粉10g,黃芪10g,葛根10g,當歸10g,丹參10g,五味子10g。水煎服,每日1劑。 ②陽虛氣弱證 先天不足,或久病體弱,汗溢減少,形寒肢冷,腰膝酸軟,肌膚乾燥,舌淡少苔,脈細無力。治宜益氣壯陽,滋潤肌膚法。葯用:肉蓯蓉20g,鎖陽10g,鹿角霜30g ,黃芪30g,黨參15g,熟地30g,生山葯60g,白術15g,杜仲15g。水煎服,每日1劑。 外治法 ①夏日炎熱,汗閉不出,可穿著淺色棉織品,寬松的衣服;做好其他防暑措施。 ②無汗膚熱,盛夏難耐者,可用六一散60g,枯礬15g,冰片2g,研細末,紗布包塊。 ③配成5%的甘草酒精,外搽後,可有效降低皮溫。 (3)飲食療法(適於盛夏炎熱之時) ①綠豆60g,白米80g,白糖20g,熬粥。 ②西瓜皮(去翠衣及瓜瓤)60g,切片煮水,代茶飲。 ③綠茶10g,綠豆衣15g,沏茶。

④ 不愛出汗是怎麼回事怎樣改善

無汗症 www.luojinyu.com 羅金玉中醫皮膚專科--金玉學堂 參考資料: 大家常常會有同樣的感受,當遇到外界強烈的刺激過後會發現自己被「嚇出一身汗」,其實這是正常反應,是由於精神刺激使神經沖動增加,乙醯膽鹼分泌量增多,從而產生多汗。但有些人卻「驚而無汗」,這又是為什麼呢?皮膚表面的少許或完全無汗可由汗腺本身的異常或神經通路的某一水平的不正常造成,其病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先天性汗腺發育不良或汗腺缺乏,可表現為全身性或限局性無汗。 (2)某些皮膚病,例如嚴重的魚鱗病、硬皮病、麻風病、放射性皮炎、皮膚萎縮等,可引起限局性無汗。 (3)神經損傷,例如橫貫性脊髓炎、小兒麻痹、截癱,以及交感神經、延髓、橋腦的局部損傷,均可引起全身性或限局性無汗。 (4)某些內臟疾患,如糖尿病、尿崩症、慢性腎炎、粘液性水腫、惡性腫瘤等,此外,維生素A缺乏等,也可引起全身性無汗。 除去先天性汗腺發育不良的無汗症目前尚無法治療外,若為其他疾患造成的無汗則應積極治療原發疾病。全身無汗在夏季不能調節體溫,身體極端不適者可遷居低溫地區或採取人工降溫,如室內安裝空調。 中醫如何治療無汗症? 「天氣熱了會出汗,冷天就沒汗了。」這是人們共同的感受,但感覺有時也會騙人。事實上皮膚每天都要通過汗腺分泌汗液,只不過當氣溫較低時汗腺分泌的汗珠不僅太小,而且剛出表皮即被蒸發,醫學稱之為「不可見的出汗」,那麼人為什麼要出汗?除了散發熱量外,還有其他重要作用:①汗液可維持水分的供給與揮發的生理平衡,防止角質層乾燥。②汗液在皮膚表面有酸化作用,防禦微生物侵襲。③汗液與皮脂相互乳化,在皮表形成脂類薄膜,此外,它還與電解質、粘多糖、激素等代謝有關。因此,無汗症病人應盡快就醫。可採用綜合治療以減輕患者的痛苦。 (1)內治法 ①陰液虧損證 先天不足,或熱病傷陰,盛夏難忍,口乾咽燥,便如羊糞,舌紅少苔,脈象細數。治宜養陰生津,滋益汗源法。葯用:生地30g,麥冬10g,玉竹10g,天花粉10g,黃芪10g,葛根10g,當歸10g,丹參10g,五味子10g。水煎服,每日1劑。 ②陽虛氣弱證 先天不足,或久病體弱,汗溢減少,形寒肢冷,腰膝酸軟,肌膚乾燥,舌淡少苔,脈細無力。治宜益氣壯陽,滋潤肌膚法。葯用:肉蓯蓉20g,鎖陽10g,鹿角霜30g ,黃芪30g,黨參15g,熟地30g,生山葯60g,白術15g,杜仲15g。水煎服,每日1劑。 (2)外治法 ①夏日炎熱,汗閉不出,可穿著淺色棉織品,寬松的衣服;做好其他防暑措施。 ②無汗膚熱,盛夏難耐者,可用六一散60g,枯礬15g,冰片2g,研細末,紗布包塊。 ③配成5%的甘草酒精,外搽後,可有效降低皮溫。 (3)飲食療法(適於盛夏炎熱之時) ①綠豆60g,白米80g,白糖20g,熬粥。 ②西瓜皮(去翠衣及瓜瓤)60g,切片煮水,代茶飲。 ③綠茶10g,綠豆衣15g,沏茶。

⑤ 無汗是怎麼回事還有得治嗎

治療無汗症現在的治療的方式裡面最主要的就是除去先天性汗腺發育不良,這個都是先天性的。意見建議:所以說這個情況一定要去醫院檢查一下看看,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的,然後對症治療。無汗症可以吃棗 無汗症患者日常飲食應注意要做到規律、合理,即以高蛋白、高維生素食物為主。選擇營養價值高的植物或動物蛋白,如牛奶、蛋類、魚類、瘦肉、各種豆製品等。各種新鮮蔬菜、瓜果富含維生素,營養價值高。紅棗具有補血的功效

⑥ 不出汗怎麼辦

你好!不出汗就是無汗症,中醫治療無汗症需要對症下葯。下面給你介紹幾個無汗症的例子,你看看與哪一個比較相近,就可能用相同的處方來治療。
無汗
(1)黃某,女,68歲,1980年6月10日初診。
12年前,曾患「風心病」,經治療症狀控制。但此後,一年四季從未小汗,天寒睡眠不佳,天熱雖睡眠良好但神疲怕風,納少無味。時值仲夏,天氣炎熱,無汗出,周身不舒,欲求汗出為快。
察患者面色無華,捫主體膚無汗,舌淡苔白滑,脈沉緩,辨證為寒濕內舍於臟,久之腎陽折損,不能溫煦肌腠,無力鼓汗達表,終年不得汗泄,擬「無汗1號方」。服葯3劑,即有小汗出,周身頗感舒適;7劑後,汗出如平人,肢體舒展暢達。十年痼疾,竟獲效於一周,續進原方7劑以為鞏固。
[按] 《內經》雲:「陽加於陰,謂之汗。」「汗為心之液」。少陰陽虛,不能溫煦肌腠,無力鼓汗達表,故致無汗。方用「無汗1號方」助陽透表,方證合拍,十年痼疾,獲效甚捷。

--------------------------------------------------------------------------------
(2)任某,女,21歲,1988年6月10日初診。
患者自幼雖天熱或身動亦無汗,自覺身體有烘熱感,口乾思飲,神疲乏力,飲食二便如常,形體瘦小,舌質紅苔薄黃,脈細而數。迭經中西葯治療罔效。責之陰虛為病,以「無汗2號方」調之。水煎服。
上方10劑後,身烘熱感顯減,且有微汗出,精神亦振。前法既效,守上方共進30餘劑,則汗出如常人。
[按] 無汗一證,原因多端。此案為陰虛,陰虛則汗源乏竭,故無汗出。治用「無汗2號方」益腎陰、滋汗源、清虛熱。陰液充足,汗液有源,汗自出矣。
--------------------------------------------------------------------------------
(3)趙某,男,50歲,1986年8月1日初診。
自訴1961年夏季大汗出時用冷水沖浴,此後再未出汗,在酷熱之盛夏或劇烈活動後仍皮膚乾燥,汗無點滴,伴心中煩躁,頭昏身熱,汗孔突起。刻診:神志清,周身汗孔聳立如雞皮,舌質紅,苔薄黃,脈浮緊。其他無異常。此汗出之際,突受寒涼,腠理驟閉,熱郁玄府,不得宣洩,而致內熱外寒。
治宜:發汗解表,兼清里熱。葯用「無汗3號方」,服葯一次,未汗,但感身熱灼手,煩躁益甚,過3小時又服余葯,服後20分鍾開始汗出,逐漸增多,全身皆汗,自覺異常舒適。
[按] 本病例雖歷經25年,但病起於盛夏汗出用冷水沖浴,腠理驟閉,肌表不得汗出,熱郁玄府,不得宣洩,仍見無汗、身熱,煩躁(外寒內熱)之證,故以「無汗3號方」峻發其汗,重用石膏以清里熱,加草棗和中,資助汗源,共奏雙解之功。25年無汗之疾,一葯而愈。
--------------------------------------------------------------------------------
(4)薄某,男,28歲,工人。1970年7月6日診。
患者自述5年前曾目暴雨浸淋,當時唯覺憎寒無汗,自恃年青體壯,未及時就醫治療,只自飲燒酒以圖驅寒。酒後憎寒無汗等症未解,反增內熱口渴,日漸嚴重。五年來曾經中、西醫屢治而無效驗。患者項背強緊,頭昏目瞀,大便干,小便黃,煩躁憔悴,口苦咽干,口內常有臭惡之氣味。面色蒼暗,皮膚干澀,目赤,舌紅,苔黃滯,脈弦滑有力,證脈合參,辨證為寒閉於外,熱阻於內,寒熱相拒,表裡三焦俱實,日久營衛失和,氣血怫鬱。
試治以疏解表邪,清通里熱,通調氣血。方用「無汗4號方」。水煎囑服1劑。
服完復診,患者言服後大便稀熱灼肛,氣惡臭,便量甚多,日夜下2次,內熱稍覺緩解,上半身皮膚潮潤似汗而未汗,反覺暴躁。將上方麻黃增至9克,生石膏增至30克,大黃原量後入再服。
三診,患者急於求效,將頭、二煎合並一次服盡,當夜瀉下3次,量多暢快,隨下粘液類物,已不甚灼熱。全身汗出粘滯如油,唯兩腳腕至足未汗。上方去大黃、元明粉。囑頭、二煎合並,早晚2次分服,服後飲稀米粥一碗。如法服完,全身汗出歙張通透,余證若失。
[按] 本案亦屬外寒內熱之無汗證,但與「無汗3號方」證有別。「無汗3號方」證屬無形之熱邪,此屬有形之熱結,故治法彼則解
哀清里,此則解表攻里。攻里、清里之異,是為臨證取效之妙。
--------------------------------------------------------------------------------
(5)李某,男,54歲,農民。
患者四五年來無汗,勞累後自感皮膚燥熱,心煩,並伴有胃脘堵悶,經常大便乾燥。曾在原籍多方求醫,久治不愈而來就醫。患者脈沉弦稍數,舌質紅,白苔少津。辨證:內熱灼津,營衛失調。
治法:通府泄熱,條暢氣機以達調和營衛。用「無汗5號方」。3劑。
5月15日復診,服上葯大便3次,自感胸舒脘暢,微汗出。守法原方大黃同煎3劑而愈。
[按] 本案屬內熱耗津傷液,津液虧乏,無資以化汗,效無汗。經治而使府通、熱泄、津液復,則汗出如常。
--------------------------------------------------------------------------------
(6)宗某,男,41歲。
周身無汗出已有十幾年,天氣稍熱或參加少許勞動,則感全身蒸熱,周身皮膚有燒灼感,皮膚發燙,繼而如雞皮狀,心內煩熱欲炸,難以忍受。多年來根本不能在陽光下工作,騎自行車三五里也會出現如此症狀,影響勞動,並伴有頭重頭暈,周身無力。曾服用大量中西葯無效。於1978年3月6日來治。當時一般情況好,脈沉弦滑,舌質淡,苔白膩。先擬補氣活血、調和營衛、佐以化濕。筆者思,患者多年無汗,肺失宣洩而中焦濕阻,脾陽不運而清陽不升,則症見納呆頭重,則為脾濕,始悟投上葯之謬。此證必先健脾化濕為調和營衛掃清障礙。葯用「無汗6號方」。3劑後,頭背等局部汗出。效不更方再服6劑。全身汗出而愈。隨訪2年患者正常無恙。
[按] 本案無汗,兼見中焦濕阻、脾陽不運,治當健脾化濕和中,調和營衛,使脾陽得運,解肌發汗而愈。
祝早日康復!

⑦ 不出汗怎麼調理

有些人只要稍微動一動就會熱得滿頭大汗,可是有些人無論怎樣就是不出汗。人為什麼不出汗,不出汗的原因是什麼?

不出汗的調理治療方法

臨床對先天性汗腺發育不良的無汗症目前尚無法治療外,若為其他疾患造成的無汗則應積極治療原發(引起無汗的病症)疾病。全身無汗在夏季不能調節體溫,身體極端不適者除採取治療外、可遷居低溫地區或採取人工降溫,如室內安裝空調。

中醫對無汗症的認識和調理治療

1、腎陽虛: 不出汗手腳容易發涼,不管怎麼運動都不出汗,怕冷是身體元氣虛弱的表現,多是腎陽虛,陽氣虛則氣不行血,於是血液無法到達血管末梢,身體的末梢即手腳,於是就會發涼。

2、腎陰虛: 無論在任何情況下全身無汗、惟有手足心發熱、微微出汗,形體消瘦、潮熱、五心煩熱、咽干顴紅等。

(1)內治法

①陰液虧損證:多見於先天不足,或熱病傷陰,盛夏難忍,口乾咽燥,便如羊糞,舌紅少苔,脈象細數。治宜養陰生津,滋益汗源法。

處方:生地30g,麥冬10g,玉竹10g,天花粉10g,黃芪20g,葛根10g,當歸10g,丹參10g,五味子10g。

服法:水煎服,每日1劑。

②陽虛氣弱證:常見於先天不足,或久病體弱,汗溢減少,形寒肢冷,腰膝酸軟,肌膚乾燥,舌淡少苔,脈細無力。治宜益氣壯陽,滋潤肌膚法。

處方:肉蓯蓉20g,鎖陽10g,鹿角霜30g,黃芪30g,黨參15g,熟地30g,生山葯60g,白術15g,杜仲15g。

服法:水煎服,每日1劑。

(2)外治法

①夏日炎熱,汗閉不出,可穿著淺色棉織品,寬松的衣服;做好其他防暑措施。

②無汗膚熱,盛夏難耐者,可用六一散60g,枯礬15g,冰片2g,研細末,紗布包塊。

③配成5%的甘草酒精,外搽後,可有效降低皮溫。

(3)飲食療法(適於盛夏炎熱之時)

①綠豆60g,白米80g,白糖20g,熬粥。

②西瓜皮(去翠衣及瓜瓤)60g,切片煮水,代茶飲。

③綠茶10g,綠豆衣15g,沏茶。

出汗與不出汗的原理

「天氣熱了會出汗,冷天就沒汗了。」這是人們共同的感受;「天氣熱了不出汗,冷天沒有運動就出汗了,這都屬於不正常現象。」在日常生活中,事實上皮膚每天都要通過汗腺分泌汗液,只不過當氣溫較低時汗腺分泌的汗珠不僅太小,而且剛出表皮即被蒸發,醫學稱之為「不可見的出汗」,那麼人為什麼要出汗?從生理角度講,除了散發熱量外,還有其他重要作用:例如

①汗液可維持水分的供給與揮發的'生理平衡,防止角質層乾燥。

②汗液在皮膚表面有酸化作用,防禦微生物侵襲。

③汗液與皮脂相互乳化,在皮表形成脂類薄膜,有保護皮膚的功能。此外,它還與電解質、粘多糖、激素等代謝有關。因此,無汗症病人應盡快就醫,可採用綜合治療以減輕患者的痛苦。

為什麼不出汗

人們常會有同樣的感受,當遇到外界強烈的刺激過後會發現自己被「嚇出一身汗」,其實這是正常反應,是由於精神刺激使神經沖動增加,乙醯膽鹼分泌量增多,從而產生多汗。但有些人卻「驚而無汗」,這又是為什麼呢?皮膚表面的少許或完全無汗可由汗腺本身的異常或神經通路的某一水平的不正常造成。

人出汗時可以看到明顯的汗珠,大家就覺得他出汗多;有些人則像冬泳運動員一樣,大家看不到他們出汗,但能明顯看到他們身上冒出的熱氣;另外,有些人體液較多,出汗就多;有些人體液較少,出汗就少,運動時的出汗量和飲水也有關系,如果運動前大量飲水,就會因體液增多而增加出汗量,對於運動來說,在做等量的運動時,應該是出汗越少的人體質越好,因為他的機體自我調節能力更強。「如果在正常的環境下,不出汗的現象是完全正常的,正說明體質好,相反有些人稍微運動,就容易出汗,這就說明是病症的表現。如果你感覺到熱不出汗,那就是汗腺方面的問題(先天或後天的),這種情況最好到醫院檢查,明確為什麼不出汗。

不出汗病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先天性汗腺發育不良或汗腺缺乏, 可表現為全身性或限局性無汗。

(2)某些皮膚病, 例如嚴重的魚鱗病、硬皮病、麻風病、放射性皮炎、皮膚萎縮等,可引起限局性無汗。

(3)神經損傷, 例如橫貫性脊髓炎、小兒麻痹、截癱,以及交感神經、延髓、橋腦的局部損傷,均可引起全身性或限局性無汗。

(4)某些內臟疾患, 如糖尿病、尿崩症、慢性腎炎、粘液性水腫、惡性腫瘤等,此外,維生素A缺乏等,也可引起全身性無汗。

⑧ 人總是不流汗應該什麼辦

你的這種現象叫做無汗症,皮膚表面的少許或完全無汗可由汗腺本身的異常或神經通路的某一水平的不正常造成,其病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先天性汗腺發育不良或汗腺缺乏,可表現為全身性或限局性無汗。

(2)某些皮膚病,例如嚴重的魚鱗病、硬皮病、麻風病、放射性皮炎、皮膚萎縮等,可引起限局性無汗。

(3)神經損傷,例如橫貫性脊髓炎、小兒麻痹、截癱,以及交感神經、延髓、橋腦的局部損傷,均可引起全身性或限局性無汗。

(4)某些內臟疾患,如糖尿病、尿崩症、慢性腎炎、粘液性水腫、惡性腫瘤等,此外,維生素A缺乏等,也可引起全身性無汗。

除去先天性汗腺發育不良的無汗症目前尚無法治療外,若為其他疾患造成的無汗則應積極治療原發疾病。全身無汗在夏季不能調節體溫,身體極端不適者可遷居低溫地區或採取人工降溫,如室內安裝空調

你應該先到醫院去檢查一下是先天性的,還是其它疾患造成的.以便醫治.下面是一些中醫的治療方法

(1)內治法

①陰液虧損證 先天不足,或熱病傷陰,盛夏難忍,口乾咽燥,便如羊糞,舌紅少苔,脈象細數。治宜養陰生津,滋益汗源法。葯用:生地30g,麥冬10g,玉竹10g,天花粉10g,黃芪10g,葛根10g,當歸10g,丹參10g,五味子10g。水煎服,每日1劑。

②陽虛氣弱證 先天不足,或久病體弱,汗溢減少,形寒肢冷,腰膝酸軟,肌膚乾燥,舌淡少苔,脈細無力。治宜益氣壯陽,滋潤肌膚法。葯用:肉蓯蓉20g,鎖陽10g,鹿角霜30g ,黃芪30g,黨參15g,熟地30g,生山葯60g,白術15g,杜仲15g。水煎服,每日1劑。

(2)外治法

①夏日炎熱,汗閉不出,可穿著淺色棉織品,寬松的衣服;做好其他防暑措施。

②無汗膚熱,盛夏難耐者,可用六一散60g,枯礬15g,冰片2g,研細末,紗布包塊。

③配成5%的甘草酒精,外搽後,可有效降低皮溫。

(3)飲食療法(適於盛夏炎熱之時)

①綠豆60g,白米80g,白糖20g,熬粥。

②西瓜皮(去翠衣及瓜瓤)60g,切片煮水,代茶飲。

③綠茶10g,綠豆衣15g,沏茶。

⑨ 先天性無汗腺症的治療

1)先天性汗腺發育不良或汗腺缺乏,可表現為全身性或限局性無汗。
(2)某些皮膚病,例如嚴重的魚鱗病、硬皮病、麻風病、放射性皮炎、皮膚萎縮等,可引起限局性無汗。
(3)神經損傷,例如橫貫性脊髓炎、小兒麻痹、截癱,以及交感神經、延髓、橋腦的局部損傷,均可引起全身性或限局性無汗。
(4)某些內臟疾患,如糖尿病、尿崩症、慢性腎炎、粘液性水腫、惡性腫瘤等,此外,維生素A缺乏等,也可引起全身性無汗。
除去先天性汗腺發育不良的無汗症目前尚無法治療外,若為其他疾患造成的無汗則應積極治療原發疾病。全身無汗在夏季不能調節體溫,身體極端不適者可遷居低溫地區或採取人工降溫,如室內安裝空調。

中醫如何治療無汗症?
「天氣熱了會出汗,冷天就沒汗了。」這是人們共同的感受,但感覺有時也會騙人。事實上皮膚每天都要通過汗腺分泌汗液,只不過當氣溫較低時汗腺分泌的汗珠不僅太小,而且剛出表皮即被蒸發,醫學稱之為「不可見的出汗」,那麼人為什麼要出汗?除了散發熱量外,還有其他重要作用:①汗液可維持水分的供給與揮發的生理平衡,防止角質層乾燥。②汗液在皮膚表面有酸化作用,防禦微生物侵襲。③汗液與皮脂相互乳化,在皮表形成脂類薄膜,此外,它還與電解質、粘多糖、激素等代謝有關。因此,無汗症病人應盡快就醫。可採用綜合治療以減輕患者的痛苦。
(1)內治法
①陰液虧損證 先天不足,或熱病傷陰,盛夏難忍,口乾咽燥,便如羊糞,舌紅少苔,脈象細數。治宜養陰生津,滋益汗源法。葯用:生地30g,麥冬10g,玉竹10g,天花粉10g,黃芪10g,葛根10g,當歸10g,丹參10g,五味子10g。水煎服,每日1劑。
②陽虛氣弱證 先天不足,或久病體弱,汗溢減少,形寒肢冷,腰膝酸軟,肌膚乾燥,舌淡少苔,脈細無力。治宜益氣壯陽,滋潤肌膚法。葯用:肉蓯蓉20g,鎖陽10g,鹿角霜30g ,黃芪30g,黨參15g,熟地30g,生山葯60g,白術15g,杜仲15g。水煎服,每日1劑。
(2)外治法
①夏日炎熱,汗閉不出,可穿著淺色棉織品,寬松的衣服;做好其他防暑措施。
②無汗膚熱,盛夏難耐者,可用六一散60g,枯礬15g,冰片2g,研細末,紗布包塊。
③配成5%的甘草酒精,外搽後,可有效降低皮溫。
(3)飲食療法(適於盛夏炎熱之時)
①綠豆60g,白米80g,白糖20g,熬粥。
②西瓜皮(去翠衣及瓜瓤)60g,切片煮水,代茶飲。
③綠茶10g,綠豆衣15g,沏茶。

⑩ 無汗症怎麼治療

如果有腰膝肢冷,那就是陽氣不足,只要找個好中醫,有巨刺法,針灸,就可以了。

閱讀全文

與無汗症的治療方法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式棉襖製作方法圖片 瀏覽:65
五菱p1171故障碼解決方法 瀏覽:860
男士修護膏使用方法 瀏覽:548
電腦圖標修改方法 瀏覽:609
濕氣怎麼用科學的方法解釋 瀏覽:539
910除以26的簡便計算方法 瀏覽:807
吹東契奇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706
對腎臟有好處的食用方法 瀏覽:100
電腦四線程內存設置方法 瀏覽:514
數字電路通常用哪三種方法分析 瀏覽:17
實訓課程的教學方法是什麼 瀏覽:527
苯甲醇乙醚鑒別方法 瀏覽:84
蘋果手機微信視頻聲音小解決方法 瀏覽:702
控制箱的連接方法 瀏覽:77
用什麼簡單的方法可以去痘 瀏覽:791
快速去除甲醛的小方法你知道幾個 瀏覽:805
自行車架尺寸測量方法 瀏覽:125
石磨子的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154
行善修心的正確方法 瀏覽:404
土豆燉雞湯的正確方法和步驟 瀏覽: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