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適合中風康復訓練的游戲
中風患者一般都要安靜,放鬆,讓他保持心情良好,飲食不要太咸,要清淡,不要暴飲暴食,還應多喝水,盡量減少他的心腦負擔,生活習慣要有規律,
還要服用一些擴張血管和降低血液粘稠度的葯品,只要血管通了,血液粘稠度適中,那麼他的手腳功能就會慢慢恢復,如果一直逼他做一些不願意做的事,反而會增加他的精神壓力.
㈡ 我得了血壓高腦中風有八個月多了,現在就是手指握緊放不開,請求問有什麼葯或鍛煉方法使手指放開
俗話說:正確的診斷,病好了一半。試分析:拳頭緊握表現為掌心面各作用肌肉的痙攣僵硬(掌心面各肌肉的收縮方可握拳),若要張開,則這些肌肉放鬆,掌背的肌肉收縮。肌肉動作由神經觸發、收縮要血液的灌注。。。所以此現象和幾個方面都有關。一般採用物理康復可嘗試以下步驟:1按摩痙攣面使之逐步軟化。利於死血的吸收,血...液微循環、神經刺激。2按摩、拉拽各手指、掌背部,進一步可按摩揉捏上肢。同樣有利組織微循環,修復刺激血液、神經。3主觀意識上要積極,要相信身體的修復能力。很多患者恢復到常人甚至成為鍛煉達人。逐步加大全身鍛煉,嘗試使用患部
㈢ 偏癱以後手指應該怎麼鍛煉
要多運動手指,除了用分指板,還可以用手指主被動康復器-幫手動。適用於脊髓損傷患者、帕金森綜合症、腦中風造成的偏癱、腦癱患者、小兒麻痹症、滑鼠肘等手部功能全部或部分喪失的患者和中老年人手部的功能性訓練。 以前有推薦過病人買,這種產品的實體店不多,如要買的話可以在淘寶上看看。祝早日康復!
㈣ 中風病人手指無力怎麼康復訓練
做中風康復鍛煉手指的時候可以用一隻手的食指和中指彎曲拉伸另一隻手的骨關節,交替操作,還可以通過兩手交叉,活動骨關節,方法有很多種,平時鍛煉的同時還要保持愉悅的心情,不要有太大的情緒波動。根據你說的情況也可以通過熏艾來緩解手臂麻木的情況。
㈤ 請教偏癱患者患手指指力鍛煉方法
手功能障礙是偏癱患者常見的問題,會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因手指的恢復比較慢,需要堅持長期的訓練。手指康復訓練包括以下的方法如:早期採用手指按摩和被動運動的方法,逐漸過度到主動運動,經常做各手指的屈伸、開合等練習,如捏乒乓球、解扣子、拿勺子、梳頭、編織、轉筆等訓練,練習手指對粗、細、大、小、方、圓等不同規格、不同形狀的物體抓握,以練習手的靈活性與協調性。配合手部的針灸、蠟療、神經肌肉電刺激等治療,以促進手功能的恢復。
㈥ 中風偏癱患者如何康復訓練效果好
中風偏癱康復訓練方法如下:1、作業療法:根據患者功能缺失狀態進行針對性訓練,並督促其完成每日訓練,如上肢不能抬舉的患者可令其用健側的手握住患側的手向上抬舉;肢體可主動活動的患者應每天訓練,強度從小到大逐漸增加;完全不能活動的患者應進行被動訓練;2、語言訓練:如根據其語言功能缺失狀態進行針對性語言訓練;3、心理疏導:應對患者進行心理輔導,幫助其建立信心;4、文體訓練:如聽音樂、唱歌等。
具體的方法是:
1、運動療法:運動療法是通過主動運動、被動運動來改善運動障礙的治療方法的總稱。主要包括關節活動度訓練、增強肌力訓練、姿勢矯正訓練和神經生理學療法等。腦血管病患者約有80%遺留不同程度的運動障礙,主要是偏癱痙攣模式,即我們經常看到的上肢屈曲、下肢伸直的痙攣模式。在腦血管病卧床期,主要進行體位轉換、被動運動、保持良好肢位、起坐訓練以減少壓瘡、關節攣縮等並發症,為日後康復訓練打好基礎,在離期應進行坐位訓練、平衡訓練、起立訓練等促使患者肢體功能得到提高;在步行期則主要以步行訓練改善步態為主。為了增進運動功能進行的運動訓練,常採用多種治療技術的綜合方法及運動再學習療法,以達到恢復肢體運動的目的。2、作業療法:作業療法是運用有目的的、經過選擇的作業活動為治療手段來改善和補助患者功能的方法。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自理、工作、休閑等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質量,是有利於患者回歸家庭和社會的理想方法。它主要包括機能障礙的評價與訓練、認知和知覺訓練、日常生活能力的評價訓練、自助具的選擇製作、環境改造的設計和指導、開具輪椅處方等等。它和運動療法的理論原則是相同的,所不同之處在於它將肢體需要的運動設計成一項作業活動,比如利用陶藝製作來訓練手指的精細動作,這不僅提高了患者的興趣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能力。約有22%-32%偏癱者伴有語言-言語障礙,因此語言訓練必不可少。語言訓練人員應先根據患者的語言情況和病變部位診斷出障礙類型,然後運用不同的方法,通過聽覺、視覺、觸覺等多途徑的刺激引發並強化患者的正確語言反應。身體的殘疾和功能的障礙常引發患者焦慮、抑鬱等心理障礙,並且疾病本身也會造成記憶力、注意力及定向能力等方面的認知障礙。有效的心理治療能增強患者的學習能力和主動參與精神,主要方法為支持性心理治療、理性情緒療法和行為療法等。3、文體療法:文體療法是採用體育運動項目及娛樂項目對患者進行訓練,使患者的身體技能得到改善、提高,並且可以改善其不良心理狀態的一種方法。這對於身體運動素質、增強體質和創造良好的心理狀態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輪椅技巧、偏癱體操和各種球類是主要內容。4、物理療法:傳統的物理療法對偏癱的康復也有特殊的作用。尤其水中運動療法是通過水的浮力等作用,使患者的肢體在水中更容易完成正確的運動。
㈦ 老人中風後怎麼做康復訓練
老人中風後康復訓練方法:
一、運動功能訓練:主要用於肢體功能障礙。目的是舒展處於縮短狀態的癱瘓
肌肉,改善血液及淋巴循環,刺激神經營養功能。同時訓練代償功能,改善中樞神經系統對各肌群的協調控制。
(1)被動運動:被動運動應包括患肢所有關節各個方向的運動,運動幅度從小到大,爭取盡量達到最大的幅度。動作應平緩柔和,過快的牽伸往往激發牽張反射,使痙攣加重,粗暴的牽拉,容易引起損傷。可先進行按摩或在溫水中進行被動運動,肌肉鬆弛,提高活動效果。
(2)主動運動:運動應輕松平穩,先簡單,後復雜。要多做放鬆緊張肌肉的練習,深呼吸和輕松的腹背肌運動,帶動患側肌肉、關節的活動。然後做進一步恢復協調功能的練習,四肢互相配合的運動訓練等。要注意調節運動量,避免疲勞過度,加重偏癱病人的肌肉痙攣。
二、語言康復訓練:主要用於語言障礙的康復。對於失去發音能力的患者,每天讓其發「啊」音,或用咳嗽,或吹火柴 誘導發音。有發音能力不能言語者,陪護者要有計劃地每天固定教幾個宇,不斷重復,直至教會為止,在教時讓患者學教者的口形發音,先教字,然後教句。同時定 時給患者宣讀文章,進行聽覺刺激的語言訓練。
㈧ 中風後怎麼可以提高走路的康復速度
本身是很簡單的一個問題,到了病人身上就成了一道要命的難題。這就人與人之間的差別。不要忘了,醫生的職業是救死扶傷,治病救人。能做到這一點就是個好醫生。當正常人在生病或生命危險時,第一時間就是想到去醫院找醫生,這也是最正確的做法。當病人脫離危險時,或病情好轉時,就要想辦法來實現自身的 健康 ,而不是用葯物維持現狀,永遠停留待病狀態。這就是我要對這位中風患者要說的話。改變病症靠自己,不是醫生。自己有腿可以運動,有腦可以多想一想。別人為什麼很 健康 ,而你確生病了。改變自己吧!中風又不是什麼要命的病,只要讓自己身體動起來,任何功能都能恢復起來。如果因為中風要了命,哪只能願你自己了。
我是右側腦基底節區出血導致左側肢體失能。我在鍛煉過程中採用了苦練基本功的方法:
我沒有急著去學走路,而是在練站立,剛開始是用帶子把我綳在多層杠上練站,後來就不用帶子綳了,自己可以軍姿站立一個小時。再接著就是站斜板,堅持著腳尖向上站累了就換做腳尖向下站,一直到能站一小時的時候就開始練下蹲,蹲馬步,一直堅持著練的蹲馬步可以堅持三十分鍾。再接著就是高抬腿,慢走,上下樓梯,上下坡道等等……
剛開始慢走時會感覺腳底不穩,有要外翻摔倒的可能。就找到外邊高的路段走,慢慢的就穩了,也沒有急於走快。就是在有坡道,彎道,石子路,步梯的 健康 步道慢走,每天堅持走一萬步,一萬五,兩萬……現在可以跟在正常人的後面走了。
提高的方法包括很多的訓練動作
總之,不同的偏癱步態(中風步態),有不同的要練的內容,核心很重要,也是一個控制中樞,可以讓人更穩定,不容易跌倒。還有就是神經的問題,恢復都很慢,但是堅持,慢慢會有改善的。以前一個病人,走路都不會,現在都可以慢跑了,剛開始很不協調,跑著跑著也很習慣了。
中風是需要及時到醫院進行康復治療的,一般針灸治療的效果比較好。中風度過急性期病情穩定以後,除了葯物治療外,對於偏癱、說不了話、咽不成飯這些問題,光靠打針吃葯是解決不了的,只有通過系統的康復訓練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復,縮短病程。
我2018年底因高血壓中風,那時走差不多走不穩了,輕飄飄的,像騰雲駕霧,手抓筷子抓不穩,兩只手擰毛巾都寧不幹。我現在恢復正常了,剛開每天出散步,吃完飯就出去走,有時走十多公里,每天堅爬十層樓梯,,去年外出干體力活,現在一百斤重的東西我也抱得起,和正常人沒什麼區別了,跑步也很快了。
你好,可以採用以下方法
關節活動:患者應仰卧,兩側肢體均要進行訓練,一般先做健側,後做患側。在活動某一個關節時,近端關節必須予以固定,且手法要輕柔適度,一個動作需要3-5秒,每種運動各3-5次為宜,避免產生疼痛,而對本身有疼痛的關節,訓練前可做點熱敷等物理治療。
橋式運動:患者取仰卧位,雙下肢屈曲,雙足平放在床面;雙手交叉,患側拇指在上方,雙側上肢肩關節屈曲90度,肘關節伸展;輔助者雙手固定患者骨盆,協助完成搭橋動作;指示患者將臀部抬起,使髖關節盡量伸展,誘發在膝關節屈曲狀態下,髖關節完成伸展的分離運動,破壞聯帶運動對下肢運動的束縛;將雙膝關節間放本書,讓患者夾住,不可落下。促使患肢在屈髖、屈膝的狀態下,抑制膝關節外展、外旋的聯帶運動。
希望上述回答可以幫助到你
中風回復意識之後只要能動就要堅持活動,時間長了筋就萎縮了,很難在恢復了,我家大伯就是這樣的,開始讓他活動他就疼,天天睡覺,時間長了再也不想活動了,最後沒有站起來,一年多就去世了
中風後遺症足痿不能行是因腎氣虛造成。
多多蹲起,鍛煉。深蹲。一天,一百,到二百深蹲。鍛煉兩年看看效果。勾腿。一天一百。個人建議。我天天這么鍛煉感覺恢復的不錯。
中風又叫偏癱。偏癱又叫半身不遂,是指一側上下肢、面肌和舌肌下部的運動障礙,是急性腦血管病的一個常見症狀。表現為上肢屈曲,下肢伸直,出現典型的劃圈步態。可由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引起。腦中風的老年人以低鈉、低膽固醇、低脂肪食物為主,副食品宜多樣化;在食量上不易過飽或過飢。由於腦卒中病人肢體功能不便,活動較少,常易便秘,故應適當食用芹菜、油菜等含纖維多的蔬菜和水果。戒煙,每日飲少量紅葡萄酒對患者有益。生活中還要注意幫助老人多多做好鍛煉,避免肌肉萎縮的情況出現,你可以佩戴愛來奇來幫助你更好的恢復,這樣能看到更好的效果。
㈨ 偏癱患者肢體怎麼恢復 偏癱患者肢體康復方法有哪些
你好,偏癱患者的肢體恢復,主要有兩點一是口服葯物營養改善腦部神經組織,二是康復訓練鍛煉恢復受損的神經組織。 肢體康復的方法有以下;
(一)雙手訓練
1、雙手張開、張緊:
動作:站立、平坐或者仰卧,全身放鬆,雙手隨意輕松地放在體前或者身體兩側,之後對手掌和手指進行訓練:在手掌和手指充分放鬆以後,努力使手掌和手指都逐漸張開、張緊(無論有沒有張開、張緊都努力這么做),連續張緊不放鬆,並逐漸越張越緊,這樣每一次張緊為一個節拍,持續張緊1~2個8拍後開始逐漸放鬆,連續放鬆1~2分鍾。
2、雙手握固(拇指在內,四指在外):
動作:在手掌和手指充分放鬆以後,將手掌變拳逐漸握緊,連續握緊不放鬆,並逐漸越握越緊(無論有沒有握緊都努力這么做),這樣每一次握緊為一個節拍,持續握緊1~2個8拍後開始逐漸放鬆,連續放鬆1~2分鍾。
作用:對手指、手掌、手腕等部位進行連續張緊、握緊以及連續放鬆的訓練,使手三陰經(手太陰肺經、手少陰心經、手厥陰心包經)和手三陽經(手陽明大腸經、手太陽小腸經、手少陽三焦經)和雙手的皮肉筋骨等組織都得到一緊一松的牽拉,有利於這些經絡的暢通和氣血運行,能增強和改善雙手的功能,提高雙手的靈活性,對預防和改善雙手的肌肉及筋骨萎縮、雙手無力、雙手的功能部分喪失等狀況很有幫助。
(二)雙腳訓練
1、張緊腳趾:
動作:平坐或者仰卧,全身放鬆,雙手隨意輕松地放在扶手或者身體兩側,之後對腳趾進行訓練:在雙腳充分放鬆以後,努力使腳趾都逐漸張開、張緊(無論有沒有張開、張緊都努力這么做),同時,努力使雙腳都伸直,逐漸使腳趾越張越緊、雙腳都越伸越直,這樣每一次張緊為一個節拍,持續張緊1~2個8拍後開始逐漸放鬆,連續放鬆半分鍾左右;
2、勾腳尖:
動作:在雙腳充分放鬆以後,努力使腳尖向內勾緊(無論有沒有勾緊都努力這么做),同時,努力使雙腳都伸直,逐漸使腳尖向內越勾越緊、雙腳也都越伸越直,這樣每一次勾緊為一個節拍,持續勾緊1~2個8拍後開始逐漸放鬆,連續放鬆半分鍾左右;
作用:對腳趾和腳腕等部位進行連續張緊、勾緊和連續放鬆的訓練,使足三陰經(足太陰脾經、足少陰腎經、足厥陰肝經)和足三陽經(足陽明胃經、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陽膽經)和雙腳的皮肉筋骨等組織都得到一緊一松的牽拉,有利於這些經絡的暢通和氣血運行,能增強和改善雙腳的功能,提高雙腳的靈活性,對改善老年人因筋骨萎縮造成的行走不穩、頭重腳輕、中風和腦癱造成的下肢偏癱與截癱、下肢肌肉萎縮與肌無力等患者的身體狀況都很有幫助。
(四)咬牙訓練
動作:自然站立、平坐或者仰卧均可,呼吸自然,全身放鬆,然後嘴逐漸張開、張緊,稍停,嘴逐漸放鬆閉合,稍停,牙漸咬緊,稍停,逐漸放鬆。如此,一次張緊——放鬆——咬緊——放鬆為四個節拍,重復這一動作,共做四個八拍。
作用:張嘴—放鬆——咬牙——放鬆,使頭部的皮肉筋骨和經由頭部的手三陽經、足三陽經、任督兩脈等組織都得到一緊一松的牽拉,有利於這些經絡的暢通和氣血運行,能增強和改善頭部和頸部組織的功能,對改善腦癱、面癱以及頭部的其他疾病很有益處,同時還有提神、醒腦、固齒的作用,能增強和改善記憶功能。
(五)閉目養神
動作:自然站立(兩腳與肩同寬)、平坐或者仰卧均可,雙目微閉或閉合,呼吸自然,全身放鬆,雙掌相疊捂著臍腹部,然後稍用意去體驗輕輕呼吸的時候整個身體靜逸舒適的感覺,本節動作練習時間不限。
作用:全身放鬆,閉目養神,輕輕地用身體去體會呼吸的感覺,讓全身的氣血更好的運行,這對恢復和改善身體的機能很有益處,同時,對消除疲勞、恢復體力很有幫助。
㈩ 腦中風患者做哪些鍛煉
腦中風患者過醫院救治倖存後,常遺留一些運動、感覺和語言等障礙,由於受到各種因素的制約,他們不可能在醫院長期接受康復治療,出院後進行家庭康復是一種有效的好方法。
【注意早期良姿位擺放】
1、健側卧位。患者的頭放在枕頭上,軀干與床面保持近垂直。患側上肢用枕頭墊起,肩關節屈曲角度最好稍大於90°,肘關節伸展,手指伸展。同時用軟枕墊起患側下肢,保持在屈髖、屈膝位,足部最好也墊在枕頭上,防止足下垂內翻。
2、患側卧位。頭稍前屈,軀干後傾,用枕頭後背,患側肩前屈、肘伸直、手心向上、手指伸展開。
3、仰卧位。患者頭部居中,枕在枕頭上。在患側肩胛骨下方放一個枕頭,使肩部上抬並使肘部伸直、腕關節背伸、手指伸開。同時在患側的臀部至大腿下方墊放一個長軟枕,防止患側髖關節外旋,同時使膝關節微屈。足底放一軟枕,防止足下垂!
注意康復功能鍛煉
按摩與被動鍛煉對早期卧床不起的病人,由家人對其癱瘓肢體進行按摩,預防肌肉萎縮,對大小關節作屈伸膝、屈伸肘,彎伸手指等被動運動,避免關節僵硬。稍能活動的病人可在他人攙扶下坐在凳椅上做提腿、伸膝和扶物站立等活動,以防止心血管機能減退。
站立鍛煉,先扶床架、椅背站立,然後徒手站立。
肢體簡單 運動鍛煉,如上肢的上瘵、外展、外旋、肘關節的伸屈活動、下肢的伸屈和足的伸屈活動。在站立和上肢簡單活動的基礎上開始練習走路,手的精細動作和語言功能恢復。
步行鍛煉先在扶持下左右擺動身體,兩腿輪流負重,繼之踏步,逐步過渡到手扶拐杖獨自行走。在出現劃圈步態時,應練習屈膝和提腿動作。最主要的是要抑制異常的共同運動模式促進正常模式的形成。堅持每天鍛煉持之以恆通過洗漱吃飯更衣等日常生活中常見活動來達到不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