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手機良品率低是什麼原因 魚骨圖
樓主分析這個問題需要結合自己工廠的實際情況,即使是生產同樣的產品,不同的工廠生產的工藝、設備等都不可能完全一樣。以下,給樓主幾點建議:
「手機良品率低」這個問題太大,需要將其分解後各個擊破。可以先統計影響手機良品率的缺陷有哪些,然後分析一下哪幾類缺陷對良率的影響最大(可以結合柏拉圖),如果針對這些單一的缺陷分析還是太大,還可以進一步分解(問題越具體越好解決)。
針對單一的缺陷展開魚骨圖分析之前,需要召集現場工藝、設備、生產、品保等部門進行頭腦風暴,切忌單槍匹馬閉門造車,個人思考總是片面的,要深知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
將頭腦風暴之後得到的語言信息或資料加以分類,一般從人員、設備、材料、方法、環境、測量六個方面進行分析整理。
以上,希望對樓主有幫助!
㈡ 企業控制生產成本的方法
1. 提高生產率;2. 降低采購成本;3. 降低物流成本;4. 提高設備利用率;5. 提高良品率;6. 降低能源消耗;7. 降低庫存;8. 降低管理成本;9. 降低輔料消耗;10. 節省空間,實施5S。11、利用日事清來管理。
㈢ 精益生產之什麼是推式生產
推式生產的定義:
根據生產指令下達方式不同,生產方式可以分為推式生產和拉式生產兩大類型。
推式生產原理:
計劃部門根據市場需求,按照產品物料清單計算出每種零部件的需求量和各生產階段的提前期,確定每個零部件的投入產出計劃,按照計劃發出生產指令和采購訂貨指令。各車間或各工序均按計劃生產零部件,將實際完成情況反饋到生產計劃部門,並將加工完的零部件送到下一道工序或下游生產車間,整個過程相當於從前工序向後工序推動,故這種生產方式被稱為推式生產。
圖3-1為推式生產的物流與信息流程圖。在推式生產方式下,各車間或各工序工人接到計劃人員的生產指令之後就開始生產,直至完成生產任務,不受前後工序或車間的影響。它的理念是:在時間上追求提前完成任務,在數量上追求超額完成任務。這種生產方式也是在傳統生產觀念指導下所形成的。
㈣ 三檢一追具體指什麼
三檢一追具體:崗位自檢,部門月檢,重點專檢;每月對內控執行情況進行追查評價。
三檢主要作用:
1.有利於對生產過程中的每一個零件、每一道工序進行嚴格監督,層層把關,防止廢次品流入下道工序。
2.提高檢驗工作效率,減少專檢人員的工作量,節約檢驗費用。
3.生產工人可以及時了解自己工作的質量狀況,及時改進,使工藝過程始終保持穩定狀態,從而提高產品質量。
三檢提高方法:
1.制定一個良品率指標,按此指標來定獎罰.適當即可,太低不起作用,太高(罰得太高員工有抵觸情緒)實施效果差。
2.對於每月良品率第一的員工,可在月末以質量特別獎再次獎勵.對於每月良品率倒數第一的員工,則通報批評進行處罰或進行末位淘汰。
3.以上兩種方法若不適用,則建議計價方式改變.出現1PCS不良品,倒扣1PCS良品工數.計件人員為了不被倒扣工數,自已就會加強檢驗。
4.結合其它質量意識培訓,逐步提高員工質量意識,自檢和互檢相結合,良品率會大大提高。
5.創造必要條件,比如檢驗工具離操作崗位要近(太遠了,員工為了搶時間多生產,自然就不願勤檢了);平常機械設備的保養要做好,不佔用員工正常工作時間。
㈤ 如何降低企業的單位固定成本、單位變動成本
提高產量是降低單位固定成本的直接方法,因為固定成本保持不變。提高生產效率,改進技術,可以降低單位變動成本。應在降低原材料采購成本、制定經濟批量、制定績效獎金以調動工人積極性、提高良品率等方面入手。
㈥ 六西格瑪的具體內容是啥
什麼是6西格瑪質量
西格瑪「s」是希臘字母,在統計學上用來表示數據的分散程度。對連續可計量的質量特性,可用「s」度量質量特性總體上對目標值偏離程度(見圖1所示),6西格瑪質量表示質量特性的分散程度只佔規格限的一半。對顧客要求高度符合。
在以缺陷率計量質量特性時,用「s」度量缺陷率。6西格瑪質量表示質量特性的缺陷率僅為3.4ppm。(ppm一百萬分之一),西格瑪水平與缺陷率的關系如圖2和表1所示。
在6西格瑪管理中強調「度量」的重要性,沒有度量就沒有管理。這里不僅要度量「產品」符合顧客要求的程度,還要度量服務乃至工作過程等。因此,6西格瑪質量的含義已經不僅局限在產品特性,還包括了企業的服務與工作質量。如果一個企業的核心業務過程能夠達到6西格瑪質量水平,那麼意味著這個企業可以用最短的周期、對低的成本滿足顧客要求。因此,6西格瑪質量是非常有競爭力的質量。
我國企業質量管理工作與發達國家比較,一般說來要落後10~15年。目前,我國企業在統計產品合格率時,仍然採用百分之幾的統計方式進行管理,而發達國家採用的是千分之幾,高技術產品已按PPM(百萬之一)甚至PPb(十億分之一)和「一次成功」、「一次合格」、「零缺陷」的目標和水平進行管理。
當把「零缺陷」作為追求的目標時,有人也許會問:要使質量百分之百合格的想法是心血來潮嗎?多數人都會認為這是荒誕的,但實際上,並不那麼容易下判斷。從統計學觀點來說,「零缺陷」是沒有道理的。在大公司里,根據大數定律,總會有殘次品出現。另一方面,如果不為百分之百而奮斗,那就是容忍錯誤,而錯誤也真的會發生。比如,「良品率」是生產過程中常用到的一個術語,早在1961年就提出「零缺陷」概念的美國質量管理專家菲利普•克勞斯比說:「當大家都認定在操作過程中無法避免錯誤的時候,下一步就是制定一個容許錯誤的數字。當良品率預定為85%,那便是表示容許15%的錯誤存在。採行這種『良品率管理』的人會告訴你那不是真的,但事實上的確如此。」
為了提高質量,工廠的管理者們發明了「六個西格瑪」管理方法。「西格瑪」是統計學里的一個單位,表示與平均值的標准偏差。
它可以用來衡量一個流程的完美程度,顯示每100萬次操作中發生多少次失誤。「西格瑪」的數值越高,失誤率就越低。具體說來,相關數據可以表示如下:
1西格瑪=690000次失誤/百萬次操作
2西格瑪=308000次失誤/百萬次操作
3西格瑪=66800次失誤/百萬次操作
4西格瑪=6210次失誤/百萬次操作
5西格瑪=230次失誤/百萬次操作
6西格瑪=3.4次失誤/百萬次操作
7西格瑪=0次失誤/百萬次操作
「六個西格瑪」是一項以數據為基礎,追求幾乎完美無暇的質量管理辦法。20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摩托羅拉公司首倡這種辦法,花10年時間達到6西格瑪水平。但如果是生產一種由1萬個部件或程序組成的產品,即使達到了6西格瑪水平,也還有3%多一點的缺陷率;實際上,每生產1萬件產品,將會有337處缺陷。如果公司設法在裝運前查出了其中的95%,仍然還會有17件有缺陷的產品走出大門。舊觀念認為,質量改進只有在一定的限度內才有利可圖,超過了這一限度,成本將大於收益。摩托羅拉公司的質量管理人員批駁了這一論點:摩托羅拉公司的經驗表明質量越高(或缺陷越少),預防和鑒定的成本就越低,由故障引起的成本也越低。
摩托羅拉公司每改進一次質量,單位製造成本就下降一次。任何公司如果採取把質量水平限制在一定范圍內、超出了這一范圍就不再投資作改進的策略的話,該公司的策略最終將導致一種「我們的質量已夠好」的感覺。
按邏輯發展下去,接著就會宣稱「我們比其他任何人都不差」。這兩種思想傾向沒有一種會贏得全球市場。(理查•M•霍德蓋茨:《質量測定與高效運作》,黃志強、張小眉譯,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239頁)
他的話說明什麼呢?說明卓越的公司絕不把顧客當作一種統計學問題來對待。有哪一位顧客願意成為「可容忍的錯誤」的受害者呢?實行「六個西格瑪」管理,目的就是使全體員工在生產中形成一種共識:產品的返修率哪怕只有千分之一,對一個用戶來說就是百分之百。通過規范化的工作方法,企業力圖達到如下目標:與顧客有接觸的每一道工序、每一件產品和每一次服務都有接近完美的質量。
GE公司的「六個西格瑪」管理久負盛名。
在GE,運用「六個西格瑪」方法最好的例子要數ED&C公司(GE公司的子公司)。六個西格瑪進入工廠後,公司憑借它找出了深層次的質量問題,這些問題長期以來一直干擾著工廠的准時交貨。一開始懷疑是線路板存貨不足,因而想通過加大預期訂貨的方法解決,但後來通過調查發現原來是供貨商在元件板上插二極體、晶體管、電容電阻時有困難,常常把元器件打碎。公司運用「六個西格瑪」工具來測量供應商在生產過程中的誤差,通過使用分層管理模型圖、時間模型圖和其他統計工具,發現問題的症結是線路板上的孔太小,而這又是由於GE自己的孔點太小所致。類似的發現極大地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
㈦ 從管理角度做好品質管理的方法
從管理角度看如何做好品質管理
台灣健峰企管集團資深顧問師 劉建京
品質的困擾
一 個公司如果沒有把品質管理做好,經常會出現到處堆積不良品、返工品。有時候管理人員或老闆看到堆積如山的不良品,瞬間心臟無力不知如何處理。要返工無法返 工,如要報廢會造成公司巨大的損失,真有欲哭無淚的感覺。品質不好也會導致現場生產損耗過多、成本降不下來,產品競爭力逐步喪失。有瑕疵的產品是出貨呢, 還是不出貨面臨兩難的決定!
◆ 品質問題導致的後果
產品到客戶端出了問題,不斷地派人去處理 客戶抱怨或是到客戶端處理品質問題,或是將客戶退回品進行返工處理、報廢處理導致成本增加,產品毫無競爭力。這種現象頻繁發生導致訂單下滑,銷售人員、干 部不斷到客戶端處理品質及訂單問題,耗費大量人力物力,還被客戶罵得狗血淋頭,抬不起頭。公司人員士氣低落,彷彿公司做出的產品全是不良品,在外甚至不敢 提起公司生產的產品。而老闆憑著和客戶多年的感情賣老臉前往處理,最後可能還是碰了一鼻子灰。全公司上下在客戶端在市場端毫無尊嚴,老闆回公司以後大發雷 霆。一級往下責罵一級,最後幹部因找不到改善方向及方法,不停地指責員工素質太低,難道真是這樣嗎
◆ 品質問題的原因探究
近十餘年來大陸經濟持續高速發展,企業忙著發展,對於管理尤其是品質管理重視度不夠。這幾年由於大環境改變,產能過剩,品質及成本已成為企業生存的根本問題,而管理人員多年來憑著經驗來工作來管理已不符現在需求。
我 在上課過程常常和企業高層討論,任何新到工廠的員工,有非常高的比例都是好員工。沒有一個員工到公司來工作的心態是來做不良品的,最後為什麼消極甚至離 開,其實都是管理不善導致的。管理人員沒有塑造良好工作環境、氛圍,沒有教導員工應有的工作技能與理念,管理人員欠缺管理能力及解決問題的方法,讓一線作 業人員不是麻木地工作就是絕望離去,這是誰應該負起的責任呢產品品質是企業的命脈,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但我們捫心自問是否下決心走這條路,是否會堅持 走下去
◆ 優秀企業如何做品質
我們在輔導那麼多年期間也看到那些重視品質管理的公司,不斷提升產品的性能及穩定性,損耗減少、良率提高,成本自然下降。我們想想一年公司的報 廢,損耗,返工節省下來有多少錢這些公司會使優質客戶甚至自動上門要訂單,最後他們甚至篩選客戶接單,員工工作穩定、福利高,優秀員工自然不願離職,在 外一說起公司產品全是驕傲的神情。公司經營進入到良性循環,越做越大越做越好!
從管理階層看品質問題
品質管理做不好 是全公司所有人員的問題,如果品質沒有做到全員參與,全員重視是做不好的,我們把這些年上課及輔導公司品質管理過程中的經驗從管理的角度來探討一下到底是 哪裡出了問題從管理的角度當然我們要從公司管理階層探討,我們在這里還是強調沒有員工願意做出不良品,他們也想追求效益,如果貴公司是採取計件制的更是 如此。問題出在我們沒有給他好的工具及方法,加上管理人員對品質管理認知及管理方法出了問題,導致了品質出了問題,這里我們從高階管理、中階管理、一線管 理角度來探討:
◆ 高階管理者理念與方法
大家都知道兵隨將轉,一個好的將領需有明確的管理方向與思路,才不會讓下屬迷失方向、不知所措,更而甚者朝令夕改,下層管理者不知如何執行命令。對於品質 管理部分高階管理者最常出的問題在於不了解什麼是品質管理。錯誤地以為檢驗產品就是品質管理。其實對於品質管理,檢驗只是其中一部分,更重要的是進行管 理。
那麼要如何管理,首先要建立標准化流程及檢驗。作業標准,對於檢驗工作它只能把產品區分為良品及不良品,並不能進行良好的品質管理。標准化只是建立品質管 理的防衛系統,是正常運行及異常運行的指引,也不是完整的品質管理。好的品質管理是要能掌握品質現況水平進行分析改善,不斷提升良品率及效率,把品質改善 是永無止境的觀念散布在所有員工身上。
◆ 中層管理者理念與方法
古語說,將帥無能累死三軍,在實務上我們常常看見這層的主管在現場作業或檢查,這樣就耗費了他大部分的工作時間,無法去掌握現場品質狀況。原因 是在於這層主管被日常不良狀況及異常處理給捆綁住了,不停地救火, 每天超長時間工作,永遠處理不完的異常現象,讓公司進入了品質管理的惡性循環。
在品質管理過程中這層幹部主要責任應該是思考及如何推動整個公司品質向上才是他的本務。在這過程中他必須知道有關品質管理的相關流程,但這只是 最基礎的。他還必須具備一些統計分析如基本的SPC及改善的.方法或工具,如基本的QCC活動,要讓整個公司的品質改善活動及氛圍動起來。一個人的力量是有 限的,推動基層幹部,才能從點變成面的擴散與執行。
◆ 一線管理者理念與方法
一線人員是影響品質最直接的人員,而我們常常會聽到一線管理人員說,重視品質會導致產能降低,這種似是而非的理念凡是在現場一要求起品質,現場 幹部經常就會提出此觀點。我們做品質管理的人員,都應該很清楚對於公司的損失而言,品質問題在現場發現是最小的。越是到客戶端或是到了實際使用者的手中才 發現損失是最大的,包含商譽都損失了。
他們為什麼會這樣說因為他並不了解什麼是品質管理,也沒有掌握他應該有的觀念與技巧。因為沒有方法所以只能這么說了,凡事一次做好是最節約成 本的,省掉報廢,返工的時間,大家都清楚返工所花時間遠遠大於一次做好的時間,如果能減少返工就能增加產能。那要怎麼一次做好要給員工正確觀念及如何能 一次做好的技能!
所以一線管理者須有對品質正確的理念,了解現場品質管理的方法,及會使用解決問題的品質工具這樣才能把品質做好。
解決方案的建議
在我們輔導及授課多年來經驗,要把品質管理做好首先老闆及高階管理人員要先下定決心。高階有品質意識,把品質管理中最基本觀念」不接受不良品, 不製造不良品,不流出不良品」從上而下地在全公司擴展開來而且堅決執行,同時喚起全公司品質意識與基本工具的了解與使用,從而找到方向到解決品質問題,建 立起品質相關管理系統。
另外,須對幹部進行訓練。從基礎課程訓練起使其能掌握一些知識與工具。這些基礎課程在健峰品質學院有相當多的課程可供學習與參考,學習並能掌握 一定的工具與技巧之後,建議引入顧問公司輔導。以健峰的豐富經驗有系統的導入,可以節省公司自行摸索過程中所浪費的時間與成本。而且借用外力對於改善抗拒 狀況壓力會較輕,也可使公司管理階層壓力減輕,能迅速有效地達到完整的品質管理系統。
最後我們還是要說,品質的追求是永無止境的,誰掌握了優良品質,誰就能在市場上不斷發展下去。如果不去追求品質的改善,最終還是會被市場淘汰的!
㈧ 半導體製造行業如何提高產品良品率過程式控制制有何好的方法
這個問題我覺得吧,一方面通過工藝製成的改進,recipe的優化。另一方面,是靠TD或者PIE去改進整個製成的流程,及工藝選擇。
過程式控制制,可以在生成過程中監控產品的質量,有利於及時發現問題,最大程度的降低生產的成本,不然等到一批wafer全部跑完才發現問題,損失肯定比在過程中發現來的嚴重。因為在生產過程中若發現問題還是機會去rework的,不過還是有可能會報廢。
在fab廠里主要通過offline來monitor 機台及工藝的狀況,以便及時調整工藝參數等。
這只是我個人一點理解,希望對你有幫助。
㈨ 企業如何提高產品質量
提高產品質量是將公司人機料法環等幾個因素在生產的大過程中串聯好,這里是一個總分的總的關系,首先要總結現在產品的質量情況,然後將現在產品的質量分解到由原材料到產品的各個生產工藝中去。再根據現在生產工藝的現狀分別做出提高,然後再總結產品的最終質量,最後將這個結果和調整之前的結果做一個對比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