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科普 > 發酵預處理方法的選擇依據有哪些

發酵預處理方法的選擇依據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10-04 04:20:59

A. 酒糟做肥料的方法 最全面的發酵方法分享

1、備料與預處理。

(1)酒糟1立方米(約0.5噸),干雞糞或畜禽糞便25公斤,尿素或硫胺5~10公斤,石灰約0.5~1公斤(因針葉樹酒糟中含有酸度較高的物質,需添加適量的石灰,把PH調至5~5.5);好旺農有機肥發酵劑一公斤。註:禁止用0.2立方以下或重量200公斤以下的物料作試驗;

(2)在酒糟物料中拌入干雞糞或家畜糞及尿素、硫胺,把碳氮比(C/N)降到40以下;

(3)充分澆水、扣膜、捂(悶)堆2~3天,使水分含量達到50±5%之間。

(4)好旺農有機肥發酵劑菌液1公斤加2.5公斤米糠稀釋拌勻,配成增量菌劑。把混合好的好旺農有機肥發酵劑菌液均勻地撒在拌勻的酒糟合物中,倒動幾次,使菌劑均勻地吸附到被發酵物上,此過程稱為接種。接種完畢後,把物料堆積成大堆,蓋上覆蓋物,自然放置6~12小時預處理,讓好旺農有機肥發酵劑菌液充分吸附到要發酵的物料中。

2、發酵。

(1)預處理完畢後,把要發酵的物料堆成1~1、5m高的大堆,上面蓋上透氣覆蓋物;

(2)第一次發酵。發酵分兩個階段進行。第一次為發酵開始至25~30天,應強化保溫、保濕措施,促進被發酵物的糖化作用,經過5~7天發酵,使發酵溫度達到45~50℃,發酵物表面出現白色菌絲(需經2天以上)時進行第一次翻倒、倒動。然後繼續進行發酵,使發酵累計溫度達到800~900℃時,進入第二次發酵期(第二次倒動)。

(3)第二次發酵。注意使發酵物含水量一般控制在60%左右,水分不足時,可全面補澆5%的尿素溶液,再將堆積物厚度適當增加,重新堆成大堆,繼續發酵,經65℃的溫度兩周,60℃的溫度三周後,發酵累計溫度達到800~1000℃時,基本可以停止發酵。發酵完畢後,將發酵好的物料晾乾,使之含水量達到40±5%,裝袋在通風乾燥處貯存。

B. 發酵液預處理為什麼要用草酸酸化

發酵液的預處理
1 加水稀釋法和加熱法

加水稀釋法能降低液體粘度,但會增加懸浮液的體積,加大後繼過程的處理任務。而且,單從過濾操作看,稀釋後過濾速率提高的百分比必須大於加水比才能認為有效,即若加水一倍,則稀釋後液體的粘度必須下降50%以上才能有效提高過濾速率。

加熱是發酵液預處理最簡單最常用的方法。加熱可有效降低液體粘度,提高過濾速率。同時,在適當溫度和受熱時間下可使蛋白質凝聚,形成較大顆粒的凝聚物,進一步改善了發酵液的過濾特性。

對於粘度較高的發酵液,稀釋或者加熱可以降低發酵液黏度,有利於輸送和過濾等後續操作。

2 離心法

國內在這方面的報道,主要反映了高速離心能耗大、設備昂貴,因而得不到推廣應用。國內有些廠家仿效國外的做法, 採用高速蝶片式噴嘴離心機分離菌體, 雖對谷氨酸菌體的除去有一定效果, 但對菌絲較輕細的肌苷菌體至今未取得滿意的結果且設備價格昂貴。

3 絮凝和凝聚及混凝方法

絮凝預處理能顯著加快發酵液中固體顆粒的沉降,提高過濾速度。李凡鋒等處理1,3-丙二醇發酵液後,其中絮凝樣的濾餅濕基、干基重量分別比對照樣增加了41.13%、51.88%。

江龍法等採用殼聚糖作為絮凝劑對L - 乳酸發酵液進行預處理,取得了較好的結果。

江龍法等用殼聚糖作絮凝劑處理谷氨酸發酵液,經處理後的發酵液菌體減少95 %以上,谷氨酸濃度沒有降低。

周榮清等的研究證明:透明質酸發酵液經絮凝預處理後,不僅可以大大改善發酵液的固液分離效果,同時其濾清液的純度亦有一定幅度的提高,在超濾過程中污染程度明顯減少,滲透通量增加。

4 調節PH值

調節pH值可以改善發酵液吸附性質和使蛋白變性。對於加入離子型絮凝劑的發酵液,調節pH可改變絮凝劑的電離度,從而改變分子鏈的伸展狀態。郝健等[7]的研究表明,pH越低,相同操作電壓下工作電流越大,脫鹽操作時間也越短,發酵液初始pH 調至6 左右為宜。

李向平等以殼聚糖為絮凝劑進行了單因素絮凝實驗,結果表明pH值和絮凝劑用量對絮凝效果影響很大。

5 加入助濾劑

助濾劑是一種不可壓縮的多孔微粒,它能使濾餅疏鬆,吸附膠體,擴大過濾面積,濾速增大。助濾劑的添加可以改善發酵液過濾性質。助濾劑作為膠體粒子的載體,均勻地分布於濾餅層中,相應地改變了濾餅結構,降低了濾餅的可壓縮性,也就減小了過濾阻力。

王曉靜等針對絮凝預處理後過濾速率慢的問題,採用添加助濾劑的方法。以粗、細2種粒度的硅藻土進行摻漿法實驗,即把助濾劑直接投到懸浮液中,目的是增大濾餅的孔隙,使液相能夠快速流出。

6 加入反應劑

改善過濾性能較好的方法是加入一些反應劑,它們能相互作用,或和某些溶解性鹽類發生反應生成不溶解的沉澱。生成的沉澱能防止菌絲體粘結,使菌絲具有塊狀結構,沉澱本身即可作為助濾劑,並且還能使膠狀物和懸浮物凝固。

例如發酵液中有不溶解的多糖存在,則最好用酶將它轉化為單糖,以提高過濾速度。加入澱粉酶後,能使過濾速度加快。

在發酵液中加入某些鹽類,可除去高價無機離子。如除去鈣離子,可加入草酸鈉,生成的草酸鈣能促進蛋白質凝固,提高溶液質量。除去鎂離子,可加入三聚磷酸鈉Na5P3O10,它與鎂離子形成不溶性絡合物。用磷酸鹽處理,也能大大降低鈣離子和鎂離子的濃度。除去鐵離子,可加入黃血鹽,使其形成普魯士藍沉澱。

7 膜處理

膜分離技術是近三十多年來發展起來的高新技術,具有高效、節能、過程簡單、容易操作和控制、不污染環境等優點。由於這些優點、使膜分離技術在短短的時間迅速發展起來,已廣泛有效地應用於石油化工、生化制葯、醫療衛生、冶金、電子、能源、輕工、紡織、食品、環保、航天、海運、人民生活等領域,形成了獨立的新興技術產業。

張月萍等用超濾膜對VB12發酵濾液進行分離,使純度提高50. 3%,收率提高12. 5%。馮建立等採用自製的超濾膜對紅黴素發酵液去乳化進行研究, 解決了絮凝法去除蛋白和多糖效果較差的問題, 同時提高了萃取的收率和質量。

以上這些方法各有特點,通常是幾種方法綜合使用,以提高發酵液預處理效率。馮聞錚等考察了溫度、酸度、絮凝劑和凝聚劑等對過濾速度和濾液效價的影響。實驗發現過濾液效價隨過濾溫度和pH 值不同而變化,實驗還發現,不同絮凝劑影響濾液效價, 以聚丙烯醯胺為最好, 外加溶劑也影響濾液效價, 乙醇使效價降低, 而丙酮和甲醛可使效價升高。

C. 發酵液為何需要預處理 處理方法有哪些

發酵液預處理的根本目的是「凈化」。即將發酵後的殘留原料(培養基)、發酵用微生物殘留菌絲體等固體分雜質與母液分離。從而使發酵母液得以凈化;以利於後續加工。
眾所周知,啤酒、葡萄酒、紅黴素、青黴素、麥迪黴素等都是通過發酵工藝生產的不同產品。當然他們使用的發酵原料(培養基)和菌種是不同的。但是,發酵結束後的母液凈化工藝是基本相同的。都要經過發酵混合料液的絮凝、壓濾、精濾(膜處理);將發酵母液中的固體分與母液分離開來。以利於後續產品深加工。
精濾後的啤酒母液,經過調配和檢驗後即可作為產品上市。葡萄酒則需要裝進橡木桶進酒窖陳放,醇酯化。
發酵葯青黴素、紅黴素、麥迪黴素的精濾葯液經過多道提純結晶工藝加工後,可得到符合要求的原料葯。可供後續系列葯品的深加工。
從上述可知,發酵母液的凈化處理是發酵工程產品生產的必不可少的基本加工工序之一。

D. 白酒釀造選中對原料的預處理的方法

酒釀造對原料的預處理,白酒釀造對原料要進行一定的恆溫發酵處置。

E. 發酵液預處理的方法有哪些

1.離心 離心是一種常見的固液分離方法, 可以很好的除去菌體和蛋白質等大分子物質, 但由於需要較高的轉速, 而且樣品處理量較小, 導致設備投資和能耗很高, 不適合工業化生產。2.膜過濾 該法是利用具有一定選擇透過性的過濾介質對目標物質進行分離, 常見的有微濾、超濾、納濾, 可根據各物質分子量的不同進行分離。發酵液的預處理一般可以利用超濾膜過濾

F. 啤酒發酵液預處理方法

將發酵液進行固液分離後在加入少量酵母並進行通氣。
發酵液預處理時,首先要將已經發酵完成的發酵液里的啤酒渣分離出來,然後再在發酵液里添加少量酵母進行二次發酵,同時對發酵設備通氣來防止酵母發酵出乙酸。
啤酒是指利用澱粉水解、發酵產生糖分後製成的低酒精度酒,被稱為「液體麵包」,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普及范圍最廣、銷售量最大的酒精飲料。

G. 為何要對發酵液進行預處理預處理發酵液的方法有哪些

涉及知識點既電離水解膠體
程:殼聚糖機絮凝劑發酵液些帶電荷親水基團靜電引力高聚合物都能吸附殼聚糖表面產架橋連接粗絮團

.

H. 發酵液預處理方法一般有哪些起作用分別是什麼

我們只做過發酵試驗!但是沒處理過!!就測測酒精度什麼的!!!

閱讀全文

與發酵預處理方法的選擇依據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式棉襖製作方法圖片 瀏覽:65
五菱p1171故障碼解決方法 瀏覽:860
男士修護膏使用方法 瀏覽:548
電腦圖標修改方法 瀏覽:609
濕氣怎麼用科學的方法解釋 瀏覽:539
910除以26的簡便計算方法 瀏覽:807
吹東契奇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706
對腎臟有好處的食用方法 瀏覽:100
電腦四線程內存設置方法 瀏覽:514
數字電路通常用哪三種方法分析 瀏覽:17
實訓課程的教學方法是什麼 瀏覽:527
苯甲醇乙醚鑒別方法 瀏覽:84
蘋果手機微信視頻聲音小解決方法 瀏覽:702
控制箱的連接方法 瀏覽:77
用什麼簡單的方法可以去痘 瀏覽:791
快速去除甲醛的小方法你知道幾個 瀏覽:805
自行車架尺寸測量方法 瀏覽:126
石磨子的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154
行善修心的正確方法 瀏覽:405
土豆燉雞湯的正確方法和步驟 瀏覽: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