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治療眩暈症的方法有哪些
1.西醫葯治療
〈1〉美尼爾氏病
急性發作期應卧床休息。
東莨菪鹼0.6mg口服或肌注,每4~6小時1次,可以減輕胃腸道症狀;倍他司汀4~8mg,每日3次,以改善內耳血液循環,解除迷路積水;美克洛嗪25mg,每日3~4次,可抑制前庭系統,減輕症狀;安定2~5mg口服,每6~8小時1次,以解除焦慮。
如發作次數頻繁,症狀嚴重,經葯物治療無效者可考慮手術破壞迷路或切斷前庭神經。
〈2〉其他類型的眩暈在進行病因治療同時,應進行對症治療。
卧床休息。
可選用茶苯海明(暈海寧)50~100mg口服,每4~6小時1次或鹽酸敏克靜25mg口服,每日3次。
2.中醫葯治療
〈1〉肝陽上亢:眩暈伴面紅目赤,口苦易怒,重者肢麻震顫,眩暈欲仆,頭痛,語言不利,惡心嘔吐,舌紅苔黃,脈弦數。
治法:平肝潛陽。
方葯:天麻10克、鉤藤10克、石決明30克、生牡蠣30克(先煎)、代赭石30克(先煎)、川牛膝10克、益母草10克、黃芩10克、山梔10克、杜仲10克、桑寄生12克、茯神12克。
〈2〉痰濁中阻:眩暈伴頭重昏蒙,胸悶乏力,納呆,或時吐痰涎,苔濁膩,脈滑。
治法:祛痰健脾。
方葯:半夏10克、白術10克、天麻10克、橘紅10克、茯苓10克、生薑2克、大棗6克、甘草6克。
〈3〉瘀血內阻:眩暈伴頭痛,痛有定處,心悸煩悶,疲倦乏力,唇舌紫暗或舌有瘀斑,脈弦澀或細澀。
治法:活血祛瘀生新。
方葯:當歸15克、生地15克、桃仁6克、紅花6克、赤芍6克、枳殼10克、柴胡6克、桔梗6克、川芎6克、牛膝6克、天麻6克。
〈4〉氣血虧虛:眩暈在活動後加重,神疲氣短,面色無華,納差,舌質淡胖,脈細或虛大。
治法:益氣養血健脾。
方葯:人參15克(另煎兌入)、黃芪25克、當歸12克、白術12克、茯苓10克、川芎12克、白芍12克、地黃12克、肉桂6克、牛膝12克、炙甘草10克。
❷ 求:治療眩暈的方法
眩 暈
眩暈是由於平衡器官(內耳、聽神經、腦干及小腦內前庭核及其聯系通路、眼)病變或功能紊亂所導致的一種異常的旋轉運動感覺,並通常伴有平衡功能的喪失。本病屬於中醫學「眩暈」范疇。,
[臨床表現]
患者感到自己在圍繞著周圍環境運動,或者感到周圍環境在圍繞自己轉動,同時伴有步態不穩,不能直線行走,行走時持續偏向一側及眼球震顫等。眩暈是常見的臨床症狀,可見於多種疾病。
1.美尼爾氏綜合征:多於中年起病,其病理改變為膜迷路積水,主要表現為發作性眩暈,波動性聽力減退及耳鳴。其眩暈發作突然,並伴有惡心和嘔吐;聽力減退和耳鳴通常累及一側;一次發作持續數分鍾至數小時。發作時可查及眼球震顫,聽力檢查為感音性耳聾。
2.前庭神經元炎:多發生於上呼吸道感染後,表現為突起眩暈,惡心,嘔吐,無耳鳴及聽力損害。眩暈症狀持續數周,然後漸緩解。
3.急性化膿性迷路炎:多為中耳乳突炎的並發症。眩暈驟起,伴惡心嘔吐,有自發性眼震和劇烈耳鳴,1—2日內患耳聽力完全喪失。
4.良性發作性位置性眩暈病:為內耳耳石病變所致。多見於成年人,處於某一體位或頭位時易發生眩暈,避免該體位或頭位則少發或不發,持續數秒至數十秒。重者伴惡心嘔吐,無聽力障礙。
葯物中毒性眩暈:多種葯物可引起聽神經的中毒性損害,常見的是氨基糖甙類抗生索。病人於用葯數天至數周後出現眩暈症狀,感到周圍環境在搖晃,在頭部轉動、行走時更明顯;同時有行走不穩等平衡障礙。眩暈症狀持續數月漸退。變溫試驗顯示雙側前庭功能明顯減退或消失。
6.橋腦小腦角病變:以聽神經纖維瘤常見。表現為眩暈和一側進行性聽力減退,行走不穩。CT、MRI有助於確診。
7.頸性眩暈:常因頸椎骨質肥大性改變引起。眩暈呈發作性,與頭頸轉動有關。固定頭部使身體向左右轉動立即誘發者基本可以診斷。經顱多普勒檢查可示椎動脈狹窄。
8.中樞性眩暈:椎—基底動脈系統的短暫腦缺血發作表現為發作性眩暈,伴構音障礙、吞咽困難、復視、共濟失調等,症狀在24小時內完全緩解。累及腦干、小腦的病變均可產生眩暈,但其眩暈較久,聽力障礙不重,並有腦干、小腦受損的其他神經系統體征。
此外,頭顱骨折、復視、腦炎、瘴病、癲癇、多發性硬化、暈動病、血液病等均可有眩暈的表現。
[診斷]
1.應明確眩暈的性質:周圍性眩暈,眼球震顫多有固定方向;陣發的、偶發的或嚴重的眩暈發作,間歇期無異常者提示周圍性病因;單側耳聾伴耳鳴是周圍性病因;單側耳聾伴耳鳴是周圍神經病變的可靠標志。中樞性眩暈,眼球震顫方向不固定;持續的眩暈或失平衡狀態,伴有眼球震顫與步態障礙者,提示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復視、構音不清、共濟失調、單側輕癱等也提示中樞性病變。
2.前庭功能測驗、電測聽較有價值,頭顱攝片、腦電圖、腦脊液檢查、CT、MRI、腦血管造影可進一步明確病因。
3.再結合上述疾病的臨床特徵,最終明確診斷。
[治療]
1.西醫葯治療
(1)美尼爾氏病
①急性發作期應卧床休息。
②東莨菪鹼0.6mg口服或肌注,每4~6小時1次,可以減輕胃腸道症狀;倍他司汀4—8mg,每日3次,能改善內血液循環,對解除迷路積水有作用;美克洛嚓25mg,每日3-4次,可抑制前庭系統,減輕症狀,安定2-5mg口服,每6~8小時1次,以解除焦慮。
③發作次數頻繁,症狀嚴重,葯物治療無效者可考慮手術破壞迷路或切斷前庭神經。
(2)其他類型的眩暈在進行病因治療(詳見有關章節)同時,應進行對症治療。
①卧床休息。
②可選用茶苯海明(暈海寧)50—100mg口服,每4—6小時1次或鹽酸敏克靜25mg口服,每日3次。
2.中醫葯治療
(1)肝陽上亢:眩暈伴面紅目赤,口苦易怒,重者肢麻震顫,眩暈欲仆,頭痛,語言不利,惡心嘔吐,舌紅苔黃,脈弦數。
治法:平肝潛陽。
方葯:天麻10克、鉤蘑10克、石決明30克、生牡蠣30克(先煎)、代赭石30克(先煎)、川牛膝10克、益母草10克、黃芩10克、山梔10克、杜仲10克、桑寄生12克、茯神12克。
(2)痰濁中阻:眩暈伴頭重昏蒙,胸悶乏力,納呆,或時吐痰涎,苔濁膩,脈滑。
治法:祛痰健脾。
方葯:半夏10克、白術10克、天麻10克、橘紅10克、茯苓10克、生薑2克、大棗6克、甘草6克。
(3)淤血內阻:眩暈伴頭痛,痛有定處,心悸煩悶,疲倦乏力,唇舌紫暗或舌有淤斑,脈弦澀或細澀。
治法:活血祛淤生新。
方葯:當歸15克、生地15克、桃仁6克、紅花6克、赤芍6克、枳殼10克、柴胡6克、桔梗6克、川芎6克、牛膝6克、天麻6克。
(4)腎精不足:眩暈伴耳鳴,遺精,腰膝酸軟,精神萎靡,舌嫩紅,少苔或無苔,脈細弱。
治法:補腎填精。
方葯:黨參15克、熟地12克、茯苓12克、天冬12克、麥冬12克、柴河車10克、龜板15克(先煎)、杜仲12克、牛膝12克、黃柏6克、菟絲子10克、枸杞子10克、山萸肉10克、女貞子10克、旱蓮草10克。(5)氣血虧虛:眩暈在活動後加重,神疲氣短,面色少華,納差,舌質淡胖,脈細或虛大。
治法:益氣養血健脾。
方葯:人參15克(另煎兌人)、黃芪25克、當歸12克、白術12克、茯苓10克、川芎12克、白芍12克、地黃12克、肉桂6克、牛膝12克、炙甘草10克。
(6)針刺治療:主穴:風池(雙)、百會、印堂、合谷(雙)、人中、安眠(雙)、太沖。配穴:惡心伴嘔吐者,加內關、神門、足三里;耳鳴加翳風、聽官、串谷、中渚。
[預防與調養]
1.患者應保持心情舒暢;醫生應多做解釋工作以消除患者緊張情緒及顧慮。
2.發作時應卧床休息,室內宜安靜,空氣要通暢,光線盡量暗些。避免刺激性食物及煙酒,飲食宜少鹽。
3.發作間歇期不宜單獨外出,以防事故。
❸ 治療眩暈有什麼好方法急用…
首先要看眩暈的原因。如果是高血壓或低血壓引發的眩暈,或是貧血引起的眩暈,則要請內科醫生治療。一旦血壓恢復正常或血色素正常,眩暈就自然好了。如果眩暈是由於內耳結構所致,治療就比較麻煩。眩暈發作時應急的辦法:可以靜脈推注高滲葡萄糖,並加如維生素B6、B12等,立竿見影,效果很好。你不妨試試。
❹ 治療眩暈有什麼好方法
眩暈症
眩暈症是最常見的臨床綜合征,隨著人口老齡化,本症發病率日益增高,受到國內外醫務界廣泛重視。Smith(1993)報道眩暈是門診常見症狀的第三位。它涉及多個學科,絕大多數人一生中均經歷此症。據統計,眩暈症占內科門診病人的5%,占耳鼻喉科門診的15%。生活在家中的老人50-60%有眩暈症,占老年門診的81-91%;其中65歲以上老人眩暈發病率女性佔57%,男性佔39%。
什麼是眩暈?
眩暈是目眩和頭暈的總稱,以眼花、視物不清和昏暗發黑為眩;以視物旋轉,或如天旋地轉不能站立為暈,因兩者常同時並見,故稱眩暈。
眩暈的分類:真性眩暈、假性眩暈
1、真性眩暈
是指由於眼、本體覺或前庭系統疾病引起的,有明顯的外物或自身旋轉感。根據受損部位不同,可以分為眼性、本體感覺障礙性和前庭性眩暈。
前庭系統疾病引起的眩暈多數症狀較重,如美尼爾綜合征、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腦干梗塞等,常反復發作。
眼性眩暈可以是生理現象,也可以是病理性的。如在列車上長時間盯住窗外的景色,可以出現眩暈及鐵路性眼震;在高橋上俯視腳下急逝的流水,會感到自身反向移動和眩暈。這些都是視覺和視動刺激誘發的生理性眩暈,脫離環境症狀就會消失。眼睛的疾病,如急性眼肌麻痹可以出現復視和眩暈。
本體感覺障礙引起的眩暈稱為姿勢感覺性眩暈,見於脊髓空洞症、梅毒患者因深感覺障礙和運動失調而引起的眩暈。
2、假性眩暈
是指由於全身系統性疾病引起的眩暈,如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疾病、貧血、尿毒症、葯物中毒、內分泌疾病及神經官能症等,幾乎都有輕重不等的頭暈症狀,患者感到「飄飄盪盪」沒有明確的轉動感。
病史和臨床症狀體征
1、眩暈發作前的情況
發病前有無煙酒過度、精神情緒不穩、勞累失眠等因素。
2、眩暈發作情況
(1)夜間還是晨起發病,突然發病還是緩慢發病,
(2)首次發病還是反復發病;
(3)何種情況下發病,體位改變、扭頸,或某種特殊體位發病;
(4)眩暈的形式是旋轉還是非旋轉性的;
(5)強度能否忍受,意識是否清楚;
(6)睜、閉眼時眩暈是減輕還是加重,聲光刺激、變換體位時眩暈是否加重。
3、眩暈伴發症狀
(1)自主神經症狀:血壓變化,出汗,面色蒼白,腹瀉;
(2)耳部症狀:耳聾,耳鳴,耳悶;
(3)眼部症狀:眼前發黑,復視,視物模糊;
(4)頸部症狀:頸項部或肩臂疼痛,上肢麻木,活動受限;
(5)中樞神經系統症狀:頭痛,意識障礙,感覺運動障礙,語言或構音障礙等。
眩暈應該做哪些檢查?
前庭功能檢查:
(1)診室或床旁前庭功能檢查:包括直立傾倒試驗、原地踏步試驗、扭頸試驗等;
(2)眼球震顫
(3)眼震電圖
(4)平衡姿勢圖
聽功能檢查:
影像學檢查:頭顱CT、MRI等以明確有無頭部佔位、缺血性或出血性疾患。
其他內科檢查:包括血壓、心電圖、生化檢查等。
伴眩暈的各種常見全身性疾病
1、腦血管性眩暈:突然發生劇烈旋轉性眩暈,可伴有惡心嘔吐,10-20天後逐漸減輕,多伴有耳鳴、耳聾,而神志清晰。
2、腦腫瘤性眩暈:早期常出現輕度眩暈,可呈搖擺感、不穩感,而旋轉性眩暈少見,常有單側耳鳴、耳聾等症狀,隨著病變發展可出現鄰近腦神經受損的體征,如病側面部麻木及感覺減退、周圍性面癱等。
3、頸源性眩暈:表現為多種形式的眩暈,伴頭昏、晃動、站立不穩、沉浮感等多種感覺。眩暈反復發作,其發生與頭部突然轉動有明顯關系,即多在頸部運動時發生,有時呈現坐起或躺卧時的變位性眩暈。一般發作時間短暫,數秒至數分鍾不等,亦有持續時間較長者。晨起時可發生頸項或後枕部疼痛。部分患者可出現頸神經根壓迫症狀,即手臂發麻、無力,持物不自主墜落。半數以上可伴有耳鳴,62-84%患者有頭痛,多局限在頂枕部,常呈發作性跳痛。
4、眼源性眩暈:非運動錯覺性眩暈,主要表現為不穩感,用眼過度時加重,閉眼休息後減輕。眩暈持續時間較短,睜眼看外界運動的物體時加重,閉眼後緩解或消失。常伴有視力模糊、視力減退或復視。視力、眼底、眼肌功能檢查常有異常,神經系統無異常表現。
5、心血管性眩暈:高血壓病引起的眩暈通過血壓測定可以明確診斷。頸動脈竇綜合征可以導致發作性眩暈或暈厥。發病誘因大多是突然引起頸動脈受壓的因素,如急劇轉頸、低頭、衣領過緊等。
6、內分泌性眩暈:低血糖性眩暈常在飢餓或進食前發作,持續數十分鍾至1小時,進食後症狀緩解或消失,常伴有疲勞感,發作時檢查血糖可發現有低血糖存在。甲狀腺功能紊亂也可以導致眩暈,臨床以平衡障礙為主,對甲狀腺功能的相關檢查可以確診。
7、血液病導致的眩暈:白血病、惡性貧血、血液高凝疾病等均可引起眩暈,通過血液系統檢查可以確診。
8、神經官能性眩暈:病人症狀表現為多樣性,頭暈多系假性眩暈,常伴有頭痛、頭脹、沉重感,或有失眠、心悸、耳鳴、焦慮、多夢、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等多種神經官能症表現,無外物旋轉或自身旋轉、晃動感。對於45歲以上的婦女,還應注意與更年期綜合征鑒別。
眩暈的預防和治療
患有眩暈的病人外出時應由家人陪伴,以防意外事件發生。
1、腦血管性眩暈:夏冬季節由於血液粘稠度增加,容易發生各種腦血管意外,導致腦血管性眩暈的發生。應注意多飲水,不要突然改變體位,如夜晚上廁所時猛起,都容易引發腦血管性眩暈。一旦發生,應盡快到醫院就診,經確診後可以適當給以擴血管葯物、抗血小板聚集葯物(如阿司匹林)、抗凝葯物等。
2、腦腫瘤性眩暈:此類眩暈發病多較緩慢,初期症狀較輕,不易發現。對於逐漸出現的輕度眩暈,若伴有單側耳鳴、耳聾等症狀,或其他鄰近腦神經受損的體征,如病側面部麻木及感覺減退、周圍性面癱等,應盡早到醫院診治,明確診斷,早期手術治療。
3、頸源性眩暈:應注意平時工作學習的體位,在長時間伏案工作後應適當活動頸部。枕頭高度適宜,不能墊枕過高,以導致頸源性眩暈的發生。治療上多採用康復方法,如頸椎頜枕吊帶牽引、推拿手法治療、針灸等,嚴重的需要手術治療。
4、對於其他疾病引起的眩暈,如內分泌 性眩暈、高血壓性眩暈、眼源性眩暈,應積極治療原發病,如控制血壓,治療眼科疾病,在原發病恢復的基礎上,眩暈可以自然緩解。
5、神經官能性眩暈:對於因精神因素導致的眩暈,首先應解除病人的焦慮不安情緒,可適當給以抗焦慮或抗抑鬱葯物,但要避免長時期使用鎮靜葯物,以免增加葯物的耐受性和依賴性。
結語
眩暈症臨床表現復雜多樣,涉及到多種學科,幾十種疾病。患者應積極預防,控制原發病;一旦出現症狀應盡快到醫院診治,以免耽誤病情。
❺ 眩暈有哪些治療方法
1.葯枕法
當歸、羌活、制川烏、川芍、赤芍、紅花、廣地龍、廣血竭、營蒲、燈心草、細辛、桂枝、紫丹參、防風、萊子、威靈仙、乳香、沒葯、冰片各適量,裝入枕芯內,睡時枕之,每日用枕時間不少於6小時,連用3-6日。適用於眩暈實證。
2.敷貼法
吳茱英(膽汁拌制)100克,龍膽草50克,土硫磺20克,硃砂15克,明礬30克,小薊根適量,先將前5味葯粉碎為末,過篩,加入小薊根汁調成糊,敷於神網及雙側湧泉穴,每穴用10-15克,上蓋紗布,膠布固定,2日換1次,1個月為1療程,一般7-10日見效,2-3個療程可愈。適用於陰虛陽亢型。
3.敷臍法
白芥子30克,膽南星15克,白礬15克,川芍10克,鬱金10克,薑汁適量,將前5味研末,用生薑汁調成膏狀,貼臍,外以紗布覆蓋,膠布固定,每日換葯1次,15日為1療程。適用於痰濁內阻型。
4.洗足法
夏枯草30克,鉤藤20克,桑葉15克,菊花20克,水煎洗腳,每日1-2次,每次10-15分鍾,10-15日為1療程。適用於肝陽上亢等型。
5.取嚏法
普濟文方:瓜蒂末、黎蘆、雄黃、礬石(鍛)各等份,共為細末,以少許吹鼻,以文出為度。適用肝陽上亢型。
6.塞耳法
鮮生地適量,塞一側耳。適用於氣血虧虛,腎精不足及陰虛陽亢等型。
7.離子導入法
當伸通合劑:當歸、伸筋草、路路通、防風、白芷花、雪山一枝蓮、丹參、乳香,水煎濃縮至100毫升,用8厘米*12厘米與12厘米*18厘米的絨布兩塊,浸透葯汁,置於頸部,加置相等大小的兩塊電極板,通以15毫安的直流電作離子導入,每次30分鍾,每日1--2次,10日為1療程。適用於頸椎病所致眩暈。
❻ 眩暈有哪些治療方法
治療眩暈症可以服用眩暈靈膠囊,舒張大腦微循環及供血障礙,斷絕眩暈再次復發。
❼ 治療眩暈症最有效的方法是什麼
眩暈是由於平衡器官病變或功能紊亂所導致的一種異常的旋轉運動感覺,並通常伴有平衡功能的喪失。
患者可感到自己在圍繞著周圍環境運動,或者感到周圍環境在圍繞自己轉動,同時伴有步態不穩,不能直線行走,行走時持續偏向一側及眼球震顫等。眩暈是常見的臨床症狀,可見於多種疾病。
美尼爾氏病
多發生於中年職工,其病理改變為膜迷路積水,主要表現為發作性眩暈,波動性聽力減退及耳鳴。表現為發作突然,並伴有惡心和嘔吐;聽力減退和耳鳴通常累及一側;一次發作持續數分鍾至數小時。
前庭神經元炎
多發生於上呼吸道感染後,表現為突起眩暈,惡心,嘔吐,無耳鳴及聽力損害。眩暈症狀持續數周,然後逐漸緩解。
急性化膿性迷路炎
多為中耳乳突炎的並發症。眩暈驟起,伴惡心嘔吐,有自發性眼震和劇烈耳鳴,1~2日內患耳聽力完全喪失。
中樞性眩暈
椎?基底動脈系統的短暫腦缺血發作,表現為發作性眩暈,伴構音障礙、吞咽困難、復視、共濟失調等,症狀在24小時內完全緩解。累及腦干、小腦的病變均可產生眩暈,但其眩暈持續時間較久,聽力障礙不重,並有腦干、小腦受損的其他神經系統體征。
此外,頭顱骨折、復視、腦炎、癔病、癲癇、多發性硬化、暈動病、血液病等均可有眩暈的症狀表現。
西醫葯治療
美尼爾氏病的急性發作期應卧床休息。
東莨菪鹼0?6毫克口服或肌注,每4~6小時1次,可以減輕胃腸道症狀;倍他司汀4~8毫克,每日3次,可以改善內耳血液循環,解除迷路積水;美克洛嗪25毫克,每日3~4次,可抑制前庭系統,減輕症狀;安定2~5毫克口服,每6~8小時1次,可以解除焦慮。
如發作次數頻繁,症狀嚴重,經葯物治療無效者可考慮手術破壞迷路或切斷前庭神經。
其他類型的眩暈在進行病因治療同時,應進行對症治療、卧床休息,或選用茶苯海明(暈海寧)50~100毫克口服,每4~6小時1次,或鹽酸敏克靜25毫克口服,每日3次。
中醫葯治療
肝陽上亢:眩暈伴面紅目赤,口苦易怒,重者肢麻震顫,眩暈欲仆,頭痛,語言不利,惡心嘔吐,舌紅苔黃,脈弦數。治宜平肝潛陽。
痰濁中阻:眩暈伴頭重昏蒙,胸悶乏力,納呆,或時吐痰涎,苔濁膩,脈滑。治宜祛痰健脾。
瘀血內阻:眩暈伴頭痛,痛有定處,心悸煩悶,疲倦乏力,唇舌紫暗或舌有瘀斑,脈弦澀或細澀。治宜活血祛瘀生新。
氣血虧虛:眩暈在活動後加重,神疲氣短,面色無華,納差,舌質淡胖,脈細或虛大。治宜益氣養血健脾。
❽ 眩暈症有哪些方法可以促進治療啊
1,發作期應卧床休息,低鹽飲食,少喝水.2,鎮靜劑:發作期用安定,可抑制眩暈和嘔吐.3.血管擴張葯物.4,維生素類葯物:維生素B1,維生素B6,維生素E等口服.5.利尿劑.6.眩暈停,眩暈寧等7.食療:大棗7個,黃瓜蔓一把,水煎,加少許黃酒服,出汗.以上是對眩暈症有哪些方法可以促進治療啊這個問題的建議,希望對您有幫助,祝您健康!
❾ 治療眩暈症最好的方法以及葯物有哪些
眩暈有的是因為血壓比較低,腦供血不足,甚至還會昏倒。比如,在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上,我國著名的射擊選手王義夫昏倒在賽場,就是這個原因所致。
80%的眩暈與頸椎椎間關節錯位有關。眩暈是怎麼發生的呢?我認為,除去腦神經畸形等先天因素或外傷引起的器質性病變外,大約有80%的眩暈與頸椎椎間關節錯位有關。
2009年7月18日,由北京市中醫管理局、北京市衛生局、中國醫葯衛生事業發展基金會、中國民間中醫醫葯研究開發協會共同舉辦的「中醫刁氏正脊」治療「眩暈""心臟神經官能症」市級科研項目啟動儀式暨發展研討會在北京召開。
刁文鯧教授對眩暈的研究結果是:對於確診是由於枕寰關節或寰樞關節錯位導致的眩暈,治癒率83%,有效率96%。怎麼治的呢?那就是採用「中醫刁氏脊椎關節五點一線手法復位術」,針對錯位的椎間關節進行手法復位。隨著錯位的椎間關節復正,其相對應的組織器官達到相對平衡,眩暈等症狀自然就會緩解、消除。
眩暈能治,自然也能防。平時我們如何預防眩暈呢?多練習刁氏脊椎保健操的第一、二、三節。另可取足臨泣穴、外關穴,每天進行點揉,天天堅持。外關穴是手少陽三焦經上的經穴,取這個穴位,最好是坐或仰卧,此穴在前臂的背側,手腕橫皺紋向上3指寬處,與正面的內關穴相對。每天點揉足臨泣穴、外關穴能夠防治眩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