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工作人員應學會並熟悉哪些急救常識
不同工種的工作人員對急救知識技能的掌握內容和程度是有所不同和側重的。但是如果這里指的是電力工作人員的話,按照《電業安全工作規程》要求,工作人員應學會觸電、窒息急救法、心肺復甦法,並熟悉有關燒傷、燙傷、外傷、氣體中毒等急救常識,其要求都是與工作環境風險直接相關的。
❷ 所有工作人員都應學會哪種急救法,並熟悉哪些急救常識
一般來說,對工作人員而言最首要的是要掌握徒手心肺復甦術以及創傷急救四項基本技術(止血、包紮、固定、搬運),之後再根據其工作場所不同進行針對性的培訓,如觸電、氣體泄漏中毒、窒息、燒傷、燙傷等意外的急救處置。比如在化工企業等儲存有有毒燃燒爆炸風險危化品處的工作人員,除了學習掌握基本急救技術,就還要再加強學習中毒和燒傷方面的急救知識,同時還需要知道如何處置危化品泄漏、甚至危化品瀕臨發生爆炸時應如何處理應對的措施流程。
❸ 電網公司工作人員應學會哪些急救法和急救常識
急救的目的:保持生命、防止惡化、促進復原
急救的原則:先救命、後治傷
急救步驟:止血、包紮、固定、救運
常見急救方法
碎屑入眼
眼睛是最嬌嫩的器官,容不得任何異物。如不及時清除異物,眨眼時會感到疼痛,還會引起炎症、潰爛甚至失明。異物入眼時,最忌諱使勁揉眼睛,或用乾的紙巾或毛巾擦拭眼睛。正確的做法是睜開眼睛,讓同伴幫忙翻開眼皮,仔細檢查眼白(球結膜)、下眼瞼和角膜。如異物在眼皮或眼白部位,可用紙巾蘸少許純水輕輕擦去異物(在家時,最好用棉簽沾少許抗生素類眼葯水擦去異物);如異物在上眼瞼內、角膜處,或嵌入較深,則必須及時到醫院處理。
魚骨卡喉
魚骨卡喉後,應立即停止進食,張大嘴發「啊」的聲音,讓家屬藉助光線或手電筒,看清魚骨所在部位,再用鑷子夾出。若未發現魚骨,則魚骨可能卡在更深的喉咽部,應去醫院就診。魚骨取出後,在短時間內仍然會有咽喉部異物感,這是局部黏膜擦傷的緣故,不必介意。不少人喜歡採用吞咽大的干飯團的方法來對付魚骨卡喉,該方法對小的魚骨可能有效,但對稍大一些的魚骨則無效,有時反而會因擠壓而刺得更深。還有些人認為,一旦魚骨卡喉,可少量多次吞服食用醋使魚骨溶解。其實,食醋在咽喉部停留的時間很短,根本不可能溶解魚骨。
小飛蟲鑽進了耳道
小飛蟲突然鑽進耳道後,千萬不要用手指或其他東西去掏它,以免小飛蟲越鑽越深,萬一鑽破鼓膜,可引起聽力下降。正確的做法是到黑暗的地方,用手電筒光照著耳道,利用昆蟲的趨光性,用光引出飛蟲。也可以在耳道內滴幾滴烹調油,使飛蟲的翅膀浸濕而無法張開,再用耳勺將蟲掏出耳道。若上述方法不奏效,應立即去醫院就診。
吃東西被噎
如果患者還能講話或咳嗽,表明氣道沒有被完全阻塞,盡量讓他自己咳出較好;如果患者意識清醒,但無法自己咳出噎住的食物,可用海姆利克操作法(如下圖),即順著患者的上腹部向上迅速施壓,靠產生的沖擊氣流將食物擠出氣道;如果患者已呼之不應,應立刻扳開他的嘴,用食指貼著其口角一側,伸入到口腔深部向外做鉤掃動作,直至清除食物為止。若以上嘗試均不奏效,應立即送醫院急診。
鼻出血
鼻出血時仰頭,非但止不住鼻血,反而會導致鼻血被吸入口腔和呼吸道。正確的做法是用手指捏住兩側鼻翼4~8分鍾,或用浸了冰水的棉球填塞鼻腔壓迫止血。如果這些方法仍不能止血,應立即去醫院就診。
醉酒
輕度醉酒者,可以讓其喝濃茶利尿,加速酒精的排泄。嚴重醉酒者,可讓其喝醋,並用手指壓迫其舌根催吐,以減少酒精的吸收。若上述處理效果不明顯,應送醫院處理。
中暑
輕中度中暑者,應將其迅速轉移到陰涼通風處靜卧休息,脫掉或解開衣服,用冷毛巾擦身,以迅速降低體溫。可讓中暑者喝一些涼鹽水、清涼含鹽飲料。若患者出現神志不清、抽搐,應立即送醫院。
曬傷
夏天外出時,應做好防護工作,比如搽防曬霜、撐遮陽傘等。當皮膚被烈日曬紅並出現紅腫、疼痛時,可用冷毛巾敷於患處,並適當塗一些滋潤霜。若皮膚上已有水皰,千萬不要挑破,應請醫生處理,以免繼發感染。
蜂蜇傷
外出郊遊一旦被蜜蜂蜇傷,應小心地將殘留的毒刺拔出,輕輕擠捏傷口,擠出毒液,塗一點氨水或蘇打水。若是被黃蜂蜇傷,應塗醋酸水,以中和毒液。局部冷敷可減輕腫痛。若出現惡心、頭暈等異常反應,應立即去醫院就診。
游泳時,小腿抽筋
在水中發生小腿抽筋時,應立即上岸,伸直腿坐下,用手抓住大足趾向後拉,並按摩小腿肌肉。若不能立即上岸,應保持冷靜,屏住氣,在水中做上述動作。
不慎咬碎體溫表並吞服了水銀
體溫表內的水銀不慎被吞服後,汞會與體內含巰基的酶和蛋白質結合,影響其活性,導致重金屬中毒。盡管體溫表內的汞含量不多,但服用後也會引起口腔炎、急性胃腸炎,表現為口腔糜爛、潰瘍,腹痛、惡心、嘔吐、腹瀉等。漱口後喝點蛋清或牛奶,不僅能清除口腔中的殘留汞,還能使蛋清或牛奶中的蛋白質與吞服的汞結合,起到保護胃黏膜、減少汞吸收的作用。
外傷出血
① 較小或較表淺的傷口,應先用冷開水或潔凈的自來水沖洗,但不要去除已凝結的血塊
② 傷口處有玻璃片、小刀等異物插入時,千萬不要去觸動、壓迫和拔出,可將兩側創緣擠攏,用消毒紗布、綳帶包紮後,立即去醫院處理。
③碰撞、擊打的損傷,有皮下出血、腫痛,可在傷處覆蓋消毒紗布或干凈毛巾,用冰袋冷敷半小時,再加壓包紮,以減輕疼痛和腫脹。傷勢嚴重者,應去醫院。
④傷口有出血,可用干凈毛巾或消毒紗布覆蓋傷處,壓迫10~20分鍾止血,然後用綳帶加壓包紮,以不再出血為度,視情況去醫院處理。
刀割傷
①如傷口不大,出血不多,傷口也較干凈,傷指仍能作伸屈活動,可用醫用碘消毒傷口及其周圍皮膚,待干後,再用消毒紗布或創可貼覆蓋包紮傷口。
②若傷口大而深,應壓迫止血,同時立即去醫院治療。
③如果手指不幸被切斷,應立即將傷指上舉,然後用干凈的紗布直接加壓包紮傷口止血。若血仍外流不止,也可在指根處緊纏止血帶(可用一般的清潔繩代替)止血,並將斷指用無菌布料包好,放入干凈的塑料袋中。除非斷指污染特別嚴重,一般不要自己沖洗,也不要用任何液體浸泡斷指,立即去醫院救治。
燙傷
一旦發生燙傷,應立即用冷水沖洗或冷敷燙傷部位,持續15分鍾左右,以緩解疼痛,減輕燙傷程度。不要擅自在傷口處塗葯,更不能用塗醬油、植物油等土辦法處理傷口。若燙傷處有水皰,不要挑破,可用干凈紗布覆蓋,去醫院處理。
骨折
確定有骨折後,一定要對傷肢(指)作固定再送醫院,否則骨折斷端異常活動,會加重損傷。可因地制宜用木板、木棍、樹枝、竹竿、雜志等作為固定用的臨時夾板。若無上述材料,可將上肢固定在軀幹上,下肢固定在對側的健肢上。
氣胸
有些人,特別是老年慢阻肺患者,在用力咳嗽、劇烈運動或大笑後,會發生氣胸,出現胸痛、深吸氣時加劇,並放射到肩背部,嚴重時,還會出現呼吸困難、血壓下降等緊急情況。遇到這種情況,禁忌拍背和搬動患者,以免加重氣胸。應讓患者取半卧位,如家中備有氧氣,應立即吸氧,同時叫救護車。
癲癇發作
在救護車到來之前,可讓患者的頭側向一邊,以防止嘔吐物窒息。隨後,找一把金屬調羹或牙刷等不易咬碎的東西塞進他的上下牙之間,防止舌咬傷。對於成年人,最好在硬東西上裹一層毛巾或手帕,以免咬掉牙齒。
貓狗咬傷
一些人被動物抓咬後,身上只留有牙印或爪痕,認為沒傷口就不必處理,這種做法其實是很危險的。因為牙印或爪痕可能造成肉眼看不到的皮膚損傷,狂犬病病毒也有可能從傷口侵入。
注射疫苗應及早、足量。患者必須於咬傷當天,咬傷後第3天、第7天、第14天、第30天各肌肉注射一支疫苗。一定要注射在上臂三角肌或大腿內側,不能注射在臀部,以免影響疫苗效果。全程注射完畢10日後,應抽取靜脈血作抗體檢測。如果抗體滴度達到或超過3單位/毫升的標准,即代表獲得了免疫效果,如低於標准,應適當增加接種針數,以確保達到防病效果。
誤服滅鼠葯
滅鼠葯毒性成分不同,誤服後的臨床表現各異,如胃部不適、嘔吐、腹瀉、抽搐等,嚴重的可出現昏迷。喝水稀釋、催吐等方法皆難奏效,送醫院急診洗胃或對症處理才是上策。
踝扭傷
踝關節扭傷後,不要繼續行走,也不要揉搓、轉動受傷關節,以免進一步加重損傷。應立即用冷毛巾或冰塊敷患處,有利消腫、止痛、緩解肌肉痙攣。24小時後方可改為熱敷。如果懷疑有內出血,最好用彈性綳帶加壓包紮,但不要過緊,以免妨礙包紮部位以下的血液循環。如果懷疑有骨折,最好用夾板或就近找木棍固定受傷的踝關節,並盡快去醫院就診。
呼吸停止(人工呼吸)
首先,讓傷病員仰卧,將其頭後仰,確保呼吸道暢通。若其口內有血塊、嘔吐物、假牙等異物時,應盡快取出。隨後作人工呼吸:搶救者先深吸一口氣,然後捏住患者的鼻子,口對口像吹氣球樣為其送氣,注意不要漏氣。每隔5秒吹一次氣,反復進行。遇到嘴張不開或口腔有嚴重外傷者時,可從其鼻孔送氣作人工呼吸。
心跳停止(胸外按壓)
先讓患者躺在硬板床或平整的地上,解開其上衣,搶救者將一隻手的掌根置於其胸骨下三分之一的位置,另一隻手重疊壓在手背上。搶救者兩臂保持垂直,以上身的重量連續向下按壓,頻率為每分鍾70次左右。按壓時,用力要適中,以每次按壓使胸骨下陷3~5厘米為度。注意,手掌始終不要脫離按壓部位。
心跳呼吸全無(心肺復甦)
呼吸和心跳停止後,大腦很快會出現缺氧,4分鍾內將有一半的腦細胞受損。超過5體分鍾再施行心肺復甦,只有1/4的人可能救活。
實施心肺復甦時,首先用拳頭有節奏地用力叩擊患者前胸左乳頭內側的心臟部位2~3次,拳頭抬起時,離胸部20~30厘米,以掌握叩擊的力量。若脈搏仍未恢復搏動,應立即連續做4次口對口人工呼吸,接著再做胸外心臟按壓。一人施行心肺復甦時,每做15次心臟按壓,再做次人工呼吸。兩人合作進行心肺復甦時,先連做4次人工呼吸,隨後,一人連續做5次心臟按壓後停下,另一人做一次人工呼吸。
煤氣中毒
當發現有煤氣泄漏時,正確的做法是立即關閉煤氣,開窗透氣。搶救者在進入溢滿煤氣的房間前,應先吸足一口氣,然後用濕毛巾或手帕捂住口鼻,以防自己中毒。在煤氣沒有散盡前,不要開燈、按電鈴、打電話或使用打火機、火柴等,以免引發爆炸。然後,將中毒者移到通風的地方,松開中毒者的衣領、褲帶。觀察其意識、心跳和呼吸情況。如已沒有心跳和呼吸,立刻進行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壓;如還有心跳、呼吸,應立即撥打急救電話,送醫院進行高壓氧治療,以免留下後遺症。
溺水
救護溺水者時,必須用救生圈、球或木板等,除專職救生員外,即使會游泳的人,也不要徒手接近溺水者。溺水者獲救後,應立即檢查其呼吸、心跳。如呼吸停止,應馬上做人工呼吸,先口對口連續吹入4口氣,在5秒鍾內觀察其有無恢復自主呼吸,如無反應,應接著做人工呼吸,直至其恢復自主呼吸。如溺水者呼吸、心跳全無,應立即實施心肺復甦。如溺水者喝入大量的水,可在其意識清醒時,用膝蓋抵住其背部,一手托住上腹部,另一手扒開其口讓其吐水,或救護者單腿跪地,讓溺水者臉朝下伏於膝蓋上吐水。
氣道異物(手捏喉嚨,面容窘迫、恐懼等是氣道異物的典型症狀)
自救:
①用力咳嗽法。先吸一口氣,然後用足力氣咳嗽,有時就可把異物從氣道內咳出。
②腹部手拳沖擊法。將右手拇指關節突出點頂住上腹部,相當於劍突與臍之間腹中線部位,左手緊握右手,然後用力向內作4~6次連續快速沖擊。
互救:
搶救者站在患者側後位,一手放置於患者胸部,另一手掌根部對准患者肩胛區脊柱上,用力給予連續4~6次急促拍擊。
嬰幼兒急救:
讓患兒騎跨並俯卧於急救者前臂上,頭要低於軀干,並將其胳膊放在自己大腿上,用另一手掌根部用力叩擊患兒的肩胛區4~6次。
頸椎損傷
如果懷疑傷員頸椎有損傷,應平抬傷員至擔架上,專人牽引、固定其頭部,並上頸托。一時無頸托時,應在傷員的頸部兩側各放一隻沙袋或衣物,以防頭部扭轉或屈曲導致頸椎損傷加重。
脊柱骨折
應由3~4人在同一側同時托住傷員的頭、肩、臀和下肢,把傷員平托起來,平卧在木板上,並用綳帶加以固定。傷者最好取俯卧位,並在胸腹部放一軟枕。嚴禁採用「搬頭搬腳」的抬抱方式移動或搬運傷者,也禁用普通的軟擔架搬運。
頭部撞傷
若傷員傷勢較重,已昏迷,搶救者應立即清除其口腔內的嘔吐物和血塊,將其頭轉向一側,牽拉出舌頭,以防窒息。血液沿鼻腔和耳道流出時,切勿用棉球、紗布或其他物品堵塞。
需要提醒的是,有時候,人不慎摔倒,枕部著地,表面看來局部無任何皮損,但顱底卻已發生骨折。傷者發生顱底骨折後,很快會因顱內出血而出現呼吸困難、惡心嘔吐、昏迷等嚴重症狀。因此,當頭部被擊,伴惡心、嘔吐、耳鼻腔出血時,應立即就醫。
觸電
當發現有人觸電時,盡快找到電閘,切斷電源是當務之急。如果暫時找不到電源,可就近找一樣絕緣的東西,如木棍或塑料管子,挑開觸電者與電源的接觸,然後檢查觸電者的反應。如果發現其已經沒有了心跳和呼吸,應立即就地對其進行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壓,同時讓別人撥打急救電話。
此外,當意外發生時,如果身邊沒有醫用急救物品,就會錯失急救的良機。其實,只要開動腦筋,完全可以因地制宜。這里教你幾招,到時不妨一試。
1、長筒襪:可在應急處理時作綳帶用。
2、領帶:在骨折時,可固定夾板或當止血帶用。
3、干凈浴巾:可作三角巾或厚敷料用。
4、手帕、手巾:用電熨斗充分熨燙或在濕的情況下用微波爐高火消毒,可作消毒敷料用。
5、雜志、尺、厚包裝紙、傘、手杖:在骨折時可作夾板用。
6、保鮮膜:除去表面幾圈後,可直接覆蓋在破潰的創面上,起暫時的保護作用,保鮮袋也可起類似作用。
急救箱葯品清單:創可貼 酒精 燒傷膏 洗眼液 鑷子 膠帶 彈性綳帶 紗布
急救說明書 棉簽 降溫貼 萬金油 風油精 紅花油
❹ 風電場工作人員應熟練掌握哪些急救常識
觸電危險處置辦法、心肺復甦方法、初起火災應急處置辦法、人員受傷緊急處置辦法、交通事故緊急處理辦法、中毒急救辦法(如被生物咬傷中毒)等。
❺ 工作人員應具備哪些安全救護知識
工作人員應學會哪些急救常識
觸電急救應知
一、觸電急救應分秒必爭,一經明確心跳、呼吸停止的,立即就地迅速用心肺復甦法進行搶救,並堅持不斷進行,同時及早與醫療急救中心聯系,爭取義務人員接替救治。在醫務人員未接替救治前,不應放棄現場搶救,更不能只根據沒有呼吸或脈搏的表現,擅自判斷傷員死亡,放棄搶救。只有醫生有權做出傷員死亡的診斷。
二、觸電急救,首先要把觸電者迅速脫離電源,越快越好。因為電流作用的時間越長,傷害越重。
三、救護人不可直接用手、其他金屬或潮濕的物體作為救護工具,而應使用適當的絕緣工具。
四、防止觸電者脫離電源後可能的摔傷,特別是當觸電者在高處的情況下,應考慮防止墜落的措施。
五、救護者在救護過程中特別是在桿上或高處搶救傷員者時,要注意自身和被救者與附近帶電體之間的安全距離,防止再次觸及帶電設備。
六、如事故發生在夜間,應設置臨時照明燈,以便於搶救,避免意外事故,但不能因此延誤切斷電源和進行急救的時間。
現場就地急救應知
一、 觸電者脫離電源以後,現場救護人員應迅速對觸電者的傷情進行判斷,對症搶救。
二、 觸電者神志不清、判斷意識無,有心臟跳動,但呼吸停止或極微弱時、應立即用仰頭抬頦法,使氣道開放,並進行口對口人工呼吸。此時切記不能對觸電者施行心臟按壓。如此時不及時用人工呼吸法搶救,觸電者將會因缺氧過久而引起心臟跳動停止。
三、 觸電者神志喪失、判斷意識無,心臟停止跳動,但有微弱的呼吸時,應立即施行心肺復甦法搶救。不能認為尚有微弱呼吸,只需做胸外按壓,因為這種微弱呼吸已起不到人體需要的氧交換作用,如不及時人工呼吸即會發生死亡,若能立即實行口對口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壓,就能搶救成功。
四、 觸電者心跳、呼吸停止時,應立即進行心肺復甦法搶救,不得延誤或中斷。
五、 觸電者心跳、呼吸停止時,並伴有其他外傷時,應先迅速進行心肺復甦法搶救,然後再處理外傷。
六、 發現桿塔上或高處有人觸電,要爭取時間及早在桿塔上或高處開始搶救。
七、 觸電者衣服被電弧光引燃時,應迅速撲滅其身上的火源,著火者切忌跑動,方法可利用衣服、被子、濕毛巾等撲火,必要時可就地躺下翻滾,使火撲滅。
現場搶救的操作方法
一. 首先判斷昏倒的人有無意識。
二. 如無反應,立即呼救,叫「來人啊!救命啊!」等。
三. 迅速將傷員放置於仰卧位,並放在地上或硬板上。
四. 開放氣道.(仰頭舉頦)。
五. 判斷傷員有無呼吸(通過看、聽和感覺來進行)。
六. 保持頭後仰,另一手檢查頸動脈有無搏動。
七. 如無呼吸,立即口對口吹氣兩口。
八. 如有脈搏,表示心臟商未停跳,可僅做人工呼吸,每分鍾12-16次。
九. 如無脈搏,立即在正確定位下在胸外按壓位置進行心前區叩擊1-2次。
十. 叩擊後再次判斷有無脈搏,如有脈搏即表明心跳已經恢復,可僅做人工呼吸即可。
十一.如無脈搏立即在正確的位置上進行胸外按壓。
十二.每作15次按壓,需作兩次人工呼吸,然後再在胸部重新定位,再做胸外按壓,如此反復進行,直到協助搶救者或專業醫務人員趕到。按壓頻率為100次/min.單人為15:2,雙人為5:1。
十三.開始1min後檢查一次脈搏、呼吸、瞳孔,以後每4-5min檢查一次,檢查不超過5s,最好由協助搶救者檢查。
十四.如有擔架搬運傷員,應該持續作心肺復甦,中斷時間不超過5s。
心肺復甦法操作的時間要求:
一、0-5s判斷意識。
二、5-10s呼救並放好傷員體位。
三、10-15s開放氣道,並觀察呼吸是否存在。
四、15-20s口對口呼吸兩次。
五、20-30s判斷脈搏。
六、30-50s進行胸外心臟按壓15次,並再人工呼吸2次,以後連續反復進行。
七、以上程序盡可能在5
❻ 《電力安全工作規程》要求工作人員應學會哪些急救常識
安規規定:
1.3.3具備必要的安全生產知識,學會緊急救護法,特別要學會觸電急救。
M1.3
現場工作人員都應定期接受培訓,學會緊急救護法,會正確解脫電源,會心肺復甦法,會止血、會包紮,會轉移搬運傷員,會處理急救外傷或中毒等。
M2
觸電急救
M3
創傷急救
M3.3
骨折急救
M3.4
顱腦外傷
M3.5
燒傷急救
M3.6
凍傷急救
M3.7
動物咬傷急救
M3.8
溺水急救
M3.9
高溫中暑急救
M3.10
有害氣體中毒急救
❼ 觸電急救基本方法有哪些
觸電在生活中還是比較常見的額,觸電之後要及時的救治,不然就會有生命危險,那麼大家知道觸電急救應該怎麼做,下面就是我為大家整理的觸電急救基本 方法 相關資料,供大家參考。
觸電急救基本方法一:
一、脫離電源
1、觸電急救,首先要使觸電者迅速脫離電源,越快越好。因為電流作用的時間越長,傷害越重。
2、脫離電源就是要把觸電者接觸的那一部分帶電設備的開關、刀閘或其他斷路設備斷開;或設法將觸電者與帶電設備脫離。在脫離電源中,救護人員既要救人,也要注意保護自己。
3、觸電者未脫離電源前,救護人員不準直接用手觸及傷員,因為有觸電的危險。
4、如觸電者處於高處,觸脫電源後會自高處墜落,因此,要採取預防 措施 。
5、觸電者觸及低壓帶電設備,救護人員應設法迅速切斷電源,如拉開電源,開關或刀閘,拔除電源插頭等;或使用絕緣工具、乾燥的木棒、木板、繩索等不導電的東西解脫觸電者;也可抓住觸電者乾燥而不貼身的衣服,將其拖開,切記要避免碰到金屬物體和觸電者的裸露身軀;也可戴絕緣手套或將手用乾燥衣物等包起絕緣後解脫觸電者;救護人員也可站在絕緣墊上或干木板上,絕緣自己進行救護。為使觸電者與導電體解脫,最好用一隻手進行。如果電流通過觸電者入地,並且觸電者緊握電線,可設法用干木板塞到身下,與地隔離,也可用干木把斧子或有絕緣柄的鉗子等將電線剪斷。剪斷電線要分相,一根一根地剪斷,並盡可能站在絕緣物體或干木板上。
6、觸電者觸及高壓帶電設備,救護人員應迅速切斷電源,或用適合該電壓等級的絕緣工具(戴絕緣手套、穿絕緣靴並用絕緣棒)解脫觸電者。救護人員在搶救過程中應注意保持自身與周圍帶電部分必要的安全距離。
7、如果觸電發生在架空線桿塔上,如系低壓帶電線路,若可能立即切斷線路電源的,應迅速切斷電源,或者由救護人員迅速登桿,束好自己的安全皮帶後,用帶絕緣膠柄的鋼絲鉗、乾燥的不導電物體或絕緣物體將觸電者拉離電源;如系高壓帶電線路,又不可能迅速切斷電源開關的,可採用拋掛足夠截面的適當長度的金屬短路線方法,使電源開關跳閘。拋掛前,將短路線一端固定在鐵塔或接地引下線上,另一端系重物,但拋擲短路線時,應注意防止電弧傷人或斷線危及人員安全。不論是何級電壓線路上觸電,救護人員在使觸電者脫離電源時要注意防止發生高處墜落的可能和再次觸及 其它 有電線路的可能。
8、如果觸電者觸及斷落在地上的帶電高壓導線,且尚未確證線路無電,救護人員在未做好安全措施(如穿絕緣靴或臨時雙腳並緊跳躍地接近觸電者)前,不能接近斷線點至8~10m范圍內,防止跨步電壓傷人。觸電者脫離帶電導線後亦應迅速帶至8~10m以外後立即開始觸電急救。只有在確證線路已經無電,才可在觸電者離開觸電導線後,立即就地進行急救。
9、救護觸電傷員切除電源時,有時會同時使照明失電,因此應考慮事故照明、應急燈等臨時照明。新的照明要符合使用場所防火、防爆的要求。但不能因此延誤切除電源和進行急救。
二、傷員脫離電源後的處理
1、觸電傷員如神志清醒者,應使其就地躺平,嚴密觀察,暫時不要站立或走動。
2、觸電傷員如神志不清者,應就地仰面躺平,且確保氣道通暢,並用5s時間,呼叫傷員或輕拍其肩部,以判定傷員是否意識喪失。禁止搖動傷員頭部呼叫傷員。
3、需要搶救的傷員,應立即就地堅持正確搶救,並設法聯系醫療部門接替救治。
4、呼吸、心跳情況的判定。
5、觸電傷員如意識喪失,應在10s內,用看、聽、試的方法,判定傷員呼吸心跳情況。
6、看—看傷員的胸部、腹部有無起伏動作。
7、聽—用耳貼近傷員的口鼻處,聽有無呼氣聲音。
8、試—試測口鼻有無呼氣的氣流。再用兩手指輕試一側(左或右)喉結旁凹陷處的頸動脈有無搏動。
9、若看、聽、試結果,既無呼吸又無頸動脈搏動,可判定呼吸心跳停止。
觸電急救基本方法二:1.發生觸電後,應立即使觸電者脫離電源,最妥善的方法是立即將電源電閘拉開,切斷電源,確保傷者脫離接觸電纜、電線或帶電的物體。如電源開關離現場太遠或倉促間找不到電源開關,則應用乾燥的木器、竹竿、扁擔、橡膠製品、塑料製品等不導電物品將病人與電線或電器分開,或用木製長柄的刀斧砍斷帶電電線。分開了的電器仍處於帶電狀態,不可接觸。救助者切勿以手直接推拉、接觸或以金屬器具接觸病人,以保自身安全。
2.若傷者清醒,呼吸、心跳自主,應讓病人就地平卧,嚴密觀察,並送附近醫院急救。
3.觸電者脫離電源後若意識喪失,救助者應立即進行下一步的搶救。使傷者仰卧在平地或木板上,頭向後仰,松解影響呼吸的上衣領口和腰帶,立即進行口對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按壓,並要堅持不懈地進行,直至傷員清醒或出現屍僵、屍斑為止。在對傷員進行心肺復甦的同時要設法與附近的醫院取得聯系,以便為傷員爭取到更好的搶救條件。對於雷電擊傷的傷員也要採取相同的急救措施。
4.在等待醫療援助期間,在電進入和穿出的傷口處塗少量的抗菌或燒傷葯膏,以防止創面污染。同時使傷者保持仰卧位,腳和腿抬高。
常用的觸電急救方法 注意方法保健康
5.觸電者脫離電源後必須立即就地實施搶救,萬萬不能停止救治而長途送往醫院治療。觸電嚴重者應邊送往醫院邊進行急救且不能停止,一直到交給醫生。就地搶救,主要採用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臟擠壓法。因此,必須在電氣工作人員中普及急救方法,人人都會進行,這樣才能實施就地搶救。
6.急救及護理必須堅持到底,不得停止,直到觸電者經醫生做出無法救活的診斷後方可停止。實施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臟擠壓等搶救方法時,可以幾個人輪流進行,但萬萬不可輕易中斷;在送往醫院的途中仍必須堅持救護,直至交給醫生。搶救中途,如觸電者皮膚由紫變紅、瞳孔由大變小,證明搶救有效;如觸電者嘴唇微動並略有開合或眼皮微動、或嗓內有咽東西的微小動作以至腳或手有抽動等,應注意觸電者是否有可能恢復心臟自動跳動或自動呼吸,且應邊救護邊細心觀察。當觸電者能自動呼吸時,即可停止人工呼吸,如果人工呼吸停止後,觸電者仍不能自己呼吸,則應立即繼續進行人工呼吸,直到觸電者能自動呼吸並清醒過來。
❽ 《安規》要求工作人員應學會哪些急救常識
《安規》中規定電氣工作人員應具備下列條件:
(1)經醫師鑒定,無妨礙工作的病症(體格檢查約兩年一次)。
(2)具備必要的電氣知識、且按其職務和工作性質,熟悉《電業安全工作規程》的有關部分,並經考試合格。
(3)學會緊急救護法,特別要學會觸電急救
❾ 工作人員應學會並熟悉哪些急救常識
摘要 對於一般的急救技能要求,首先是要掌握關於心源性猝死的搶救(即心肺復甦)以及創傷急救基本技術(止血、包紮、固定、搬運),另外必須根據其工作場所進行針對性的,比如是出於化工企業等有危化品處的工作人員,除了擁有這些急救技術,最重要的是要知道如何處置危化品泄漏、甚至發生爆炸會如何處置,也就是工作場合特殊情況下的處理。
❿ 所有電廠人員均應具備的安全救護知識和技能有哪些
觸電急救 心肺復甦法,外傷處理,急救箱的使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