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學習幼兒舞蹈教研形式是什麼
摘要 幼兒舞蹈教學的四種模式
B. 如何開展幼兒啦啦操教研
一、啦啦操的定義和作用
啦啦操原名cheerleading,其中的cheer,有振奮精神、提振士氣的意思。啦啦操來源於早期部落社會的儀式。為激勵外出打仗或打獵的戰士們,他們通常會舉行一種儀式,儀式中族人以歡呼、手舞足蹈的表演來鼓勵戰士,希望戰士們能凱旋。在眾多的新興體育運動中,啦啦操運動因其獨特的技術風格和熱情奔放的表演,受到戰士們世界許多國家人們的青睞。啦啦操在校園里同樣受到同學們的喜愛,主要因為啦啦操是由多種形式組成的綜合藝術形式,其主體部分是由各種不同的運動類型構成身體運動,包含舞蹈、體操、跳躍、技巧等動作類型,以多人參加的形式來展示這個項目,這是一個集體項目。啦啦操具備了綜合鍛煉的價值和功能,廣泛地影響人們的身體形態、身體機能、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進行啦啦操教學,可以不斷提高學生進行啦啦操活動的積極性,培養集體主義精神,提高身體素質,進而傳播體育精神,融入體育精神的世界裡,最終達到育體、育心的目的。
二、啦啦操的分類和技術特點
1.技巧啦啦操
以翻騰、托舉、拋接、金字塔組合舞蹈動作、過渡連接及口號等形式為基本內容的團隊競賽項目。技巧啦啦操的配合動作一般由三類隊員組成,即底層隊員(專業術語統稱為「底座」,一般為兩人)、上層隊員(專業術語統稱「尖子」)和後面的保護隊員(專業術語統稱為「後點」)。
2.舞蹈啦啦操
以舞蹈為主,通過展示各種舞蹈技巧和元素並可結合道具為基本內容的團隊競賽項目。當今世界流行的舞蹈拉拉隊以爵士、花球和街舞的風格為主。
3.技術特點
啦啦操包括32個手位,6種手型(並攏式,分開式,芭蕾手式,拳式,立掌式,西班牙手式),可運用多樣化道具(旗子,喇叭等),口號是拉拉操運動的主要構成部分,是拉拉隊鼓舞士氣的有力助手。
三、啦啦操教學分類與方法
啦啦操教學方法主要分為基礎性教學和創造性教學。
1.基礎性教學
重點提高學生的認識,從基本技術、心理訓練、科學鍛煉原理、合理安排運動負荷等方面進行理論和技術的教學,為學生下一步創編操進行鋪墊,引導學生對突出自身個性特點的自編操做准備。學生進行該項目的基本技術教學,主要採用教師示範,學生模仿,分組反復強化練習,教師糾錯的方法進行教學。在教學中可採用游戲(接力賽:把基本動作分為幾組動作,分別讓幾組同學以接力的方式進行練習,同時配上音樂,比賽哪組做得准確。)的方式激發學生的興趣。基礎性教學非常重要,也是這個項目的入門練習,它的特點是通過反復練習掌握准確的動作方位,並正確地發力,所以顯得枯燥,這要求增強教學方法的多樣性和靈活性,以收到預期的效果。
2.創造性教學
創造性教學的實施使學生在掌握技術的基礎上,能靈活運用技術,創造性地應用所學知識,獨立創編套路、組合,並在課堂領操實踐鍛煉中增長才幹,提高綜合能力。在基礎性教學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創編能力、記寫能力、應用能力。比如在後半學期,可安排每組同學根據基礎動作、運動規律,編排一套簡單的啦啦操,配上適合的音樂,並把動作用文字和圖解記錄下來,作為實踐課的教案交給老師,這可作為一項實踐考核項目。現在啦啦操推廣委員會推行了啦啦操達級制度,為大部分同學在啦啦操上有更大發展提供了平台。他們可以自由組合,將學到的規定套路進行編排,通過達級比賽,達到一定的等級。這樣更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發揮了創造力。創造力教學為學生主動參與、合作學習創造了條件,形成了民主和諧的教學氣氛,讓學生真正成了課堂的主人。在教學中,學生不是復制性地接受知識和技能,而是創造性地靈活運用所學知識,有利於全面素質的提高。
四、結語
通過啦啦操運動,學生將在和諧、平等、競爭、友愛的運動環境中感受到集體的溫暖和情感的愉悅。在經歷挫折和克服困難的過程中,提高情緒調節能力,培養堅強的意志品質。體育教師應該勇於面對挑戰,充分發揮潛力,為把啦啦操教學推向一個新紀元而貢獻力量。
C. 舞蹈教研內容有哪些
基本功方面的話,有頭部、肩膀、胸、腰、胯的isolation,還有一些拉伸和體能的訓練
具體的還要根據教授的學生的年紀和想要的成果和課時來確定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D. 舞蹈常用的八種教學方法
舞蹈常用的八種教學方法
6.游戲法就是⽤游戲的⼝吻和形式進⾏舞蹈教學.年齡幼⼩班級⽤的最多,它可增強幼⼉學習舞蹈興趣.能⼒.
7.個別教學法就是教師對能⼒強,基礎好或能⼒弱,基礎差的幼⼉進⾏個別教練因材施教.
8.講解,提⽰,⼝令法就是⽤語⾔來幫助幼⼉理解,感受,掌握和表達舞蹈的內容,感情和動作.這是舞蹈教學的輔助⽅法.這種⽅法不能⽤的太多.⽽且使⽤時語⾔要簡明,形象,具體,總之要少講多看多練.
E. 幾種實用的舞蹈教學方法
現在的家長越來越重視對孩子的藝術培養,舞蹈便是熱門藝術 教育 之一。而舞蹈老師在教學中採用的 教學 方法 ,不應該是主觀隨意的,不能盲目的胡亂教,要對教學內容有科學的認識,使用正確的方法才行。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有什麼舞蹈教學法吧。
▼▼目錄▼▼
分解教學法
組合動作教學
完整教學法
幾種實用的舞蹈教學方法
● 一、分解教學法
把一個完整的動作橫向拆開,分解為在時間上、部位上和方向上互相銜接的幾個部分,然後結合起來掌握整套的完整動作,這就是分解教學法。
1)按照動作部位運用分解
一般先學下肢動作,然後學習上肢動作,最後上下肢配合成完整動作。如維族舞蹈中的三步一抬,老師就應該先教受腳下的動作,等學生完全學會了腳下的步伐,再學習手臂的動作。當腳底下動作掌握牢固的時候,配上手臂動作就比較容易了。
2)按照動作時間進行分解
就是進行動作速度的分解,一拍完成的動作用兩拍來完成,而且在動作的每一個過程,都可停住,並進行講解或糾正。
如藏族舞蹈中的第一基本步,正常的速度是一拍完成一面,在分解教學時,為了使學生更加仔細的了解動作運行的線路,老師就可以一拍一步,用四拍來完成。等基本掌握後,再把正確的速度提上來。
3)按動作方向進行分解
適用於教那些協調性比較高動作。這些動作主要表現在動作方向的不對稱性,分解教學時.先學一個方向的動作,再學習另一個方向的動作,然後將兩個方向動作同步完成。
如膠州秧歌中的八字繞扇,先學習一個手由前向後的環繞動作,再學另一個手由後向前的環繞動作,最後兩手同時完成不同方向的環繞形成最終的完整動作。
分解法主要運用於復雜一些的動作。這些動作一般協調性要求比較高,參與動作的部位比較多,動作方向比較復雜。舞蹈中大部分動作是可以拆開來控制的,這就為使用分解法教學提供了極大的可能性。
>>>
● 二、組合動作教學
學習組合動作或是成套動作時,不可能把所有的動作一口氣教完,所以,我們需要運用到分段教學的教學法。一般具有一下幾種方法:
1、難易動作分解法
先教主題動作,再教其他部分的組合動作,簡而言之,就是先教難的再教簡單的,最後再串聯成完整的舞蹈。較適用於有基礎的學生,否則容易把動作順序搞亂。
2、反復分解法
就是用「滾雪球」的方法,先教1再教2,把1和2連接起來,教完3再把1、2、3連接起來,逐漸增加動作內容,並且每一次都要從第一個動作進行重復,直到成套動作學完為止。
這種方式的缺點是教課的過程和時間會延長,但卻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動作記憶,並對組合有一個整體性把握。
3、匯總分解法
把組合練習中的所有動作拆分成單一動作,分開來一個一個動作的教給學生,最後再進行匯總,使這個舞蹈組合成為一個完整的舞蹈組合。
這種方法適用於簡短的組合練習,如果組合太長,動作太復雜,學生很難立刻從整體對其有一個整體性把握。
在舞蹈教學中,教學方法是教學工作的理論依據,用教學方法指導教學實踐,兩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幾十年來,舞蹈教學方法在其傳承的過程中,教學理論應當成為新的教學理念的指導,而不應該成為其在探索過程中的羈絆。
老師想要求教學方法設計和控制的科學化,必須對其教學內容的本質具有科學的認識,一旦認識有了偏差那麼就不會得出科學的方法論,更談不上科學的指導和控制舞蹈教學,相反,會導致教學的盲目性。
>>>
● 三、完整教學法
把整個動作或成套動作從頭至尾不分部分或段落完整的教授,叫完整教學法。它廣泛運用於那些相對簡單、易學的動作。實際上並不是只有簡單的動作才使用完整法教學,只要在動作技術與學生的水平相適應的時候,都可採用完整法進行教學。
因此,事先教師要考慮到學生的基礎,這些基礎包括已學過的單個動作或聯合動作,掌握新動作所應具備的身體素質條件等。例如學習藏族舞蹈玄子里的長靠動作,學生首先要掌握下肢的屈伸韻律和手臂的動作,這些都是實施完整教學法的基礎。
>>>
實用的舞蹈教學方法相關 文章 :
★ 教師應掌握的8種舞蹈教學方法
★ 舞蹈教學中實用的教學方法
★ 舞蹈的教學法有哪幾種
★ 5種常見的幼兒舞蹈教學方法
★ 幼兒舞蹈的幾種授課方法
★ 藝校舞蹈的教學法有哪幾種
★ 幼兒學習舞蹈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 現代舞包括哪幾種舞蹈
★ 2020精選小班舞蹈教學方案大全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com/hm.js?";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F. 舞蹈的教學法有哪幾種
跳舞可以提升自身的氣質也是紓解情緒的好方法。那麼有幾種教學方法呢。
口傳身授教學:
口傳身授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法,話傳身教顧名思義就是用「講」和「形''對舞蹈進行講說與指導的一種方式方法。「講」就是用說的方式對舞蹈形式給學生們進行講解,鑒定舞蹈形式的一個基礎,「形」就是舞蹈老師用身體做出舞蹈動作直接傳授給學生的一種方式。
舞蹈老師不僅要教授正確的舞蹈動作和技巧,更是傳授各種舞蹈種類的知識,以及與其他舞蹈種類的比較,還有關於對於音樂的理解與感覺等。這樣才能讓學生理解舞蹈的內涵,更快更好地建立舞蹈的審美觀。
單一動作教學:
1、完整教學法
把整個動作或成套動作從頭至尾不分部分或段落完整的教授,叫完整教學法。它廣泛運用於那些相對簡單、易學的動作。實際上並不是只有簡單的動作才使用完整法教學,只要在動作技術與學生的水平相適應的時候,都可採用完整法進行教學。
因此,事先教師要考慮到學生的基礎,這些基礎包括已學過的單個動作或聯合動作,掌握新動作所應具備的身體素質條件等。例如學習藏族舞蹈玄子里的長靠動作,學生首先要掌握下肢的屈伸韻律和手臂的動作,這些都是實施完整教學法的基礎。
2、分解教學法
按動作各時期的界限,把—個完整的動作沿橫向拆開,分解為在時間上、部位上和方向上互相銜接的若幹部分,然後結合起來掌握完整動作,這就是分解教學法。分解法主要用於較復雜的動作,其中包括聯合動作。
這些動作一般協調性要求較高,參與動作的部位較多,動作方向較為復雜。舞蹈中大部分動作是可以分拆開來控制的,這就為使用分解法教學提供了極大的可能性。
組合動作教學:
1、逐漸分散法,就是每學習一段後及時附加到前面一部分內容中,把已經掌握的各部分動作及時合並起來,最後達到完全聯合成組合的目的。這種方法在分段教學的基礎上保持了局部完整的概念和動作連接的完整性。
2、反復分解法,就是用「滾雪球」的方法,逐漸增加動作內容,並且每一次都要從第一個動作進行重復,直到成套動作學完為止。這種方式的缺點是教受的過程和時間會延長,但卻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動作記憶,並會對組合有一個整體性把握。
3、匯總分解法,把組合練習中的所有動作拆分成單一動作。分開來一個一個教給學生,最後再進行匯總,使其成為一個完整的舞蹈組合。這種方法適用於較簡短的組合練習,如果組合太長,學生很難立刻從整體對其有一個整體性把握。
(6)舞蹈教研方法有哪些擴展閱讀:
在舞蹈教學中,舞蹈教學理論的理性化思維就是教學方法,教學方法是教學工作的理論依據。用教學方法指導教學實踐,兩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幾十年來,舞蹈教學方法在其傳承的過程中,教學理論應當成為新的教學理念的指導,而不應該成為其在探索過程中的羈絆。
教師欲求教學方法設計和控制的科學化,必須對其教學內容的本質具有科學的認識,一旦認識有了偏差勢必得不出科學的方法論,更談不上科學的指導和控制舞蹈教學,相反,會導致教學的盲目性
G. 幼兒舞蹈的教學方法有哪些
而教材中有的舞蹈,如《採茶》等只有曲調,沒有歌詞,只有籠統的標題,幼兒不理解動作代表的意思,以及動作之間的相互聯系,比較孤立、缺乏趣味性,幼兒不易記住動作順序。幼兒學習時只會模仿地做出一個個動作,思維、想像不活躍,面部表情僵硬,不知道所表達的內容。
這樣的舞蹈作品在幼兒眼前不是直觀可見的實物形象。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千方百計想辦法,讓幼兒通過視覺直觀和聽覺直觀的共同感知活動,伴隨著啟發性、形象性的語言,為幼兒提供想像的內容,讓幼兒感知、獲得一個比較清晰的形象。這樣幼兒才能逐步投入到作品的意境中,才能進行聯想和想像,才能感受作品,幼兒的感受力提高了就會表現舞蹈內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