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論文寫作中收集材料的方法和途徑
論文寫作中收集材料的方法和途徑:
本科畢業設計(論文)創作的材料來源有兩條途徑:一是從社會調查與科學實驗中獲取直接材料;二是從各種文獻中獲取間接材料。文獻綜述所獲取的材料主要是間接材料。
文獻綜述獲取材料的方法之一是瞄準主流文獻,如與該課題相關的核心期刊、經典著作、研究報告、重要觀點和論述等。充分地收集主流文獻的相關資料,是做好文獻綜述的基本要求。對於本科畢業設計(論文)要求而言,在收集和閱讀的主流文獻中,包括至少兩篇以上外文原文文獻。這個收集材料的方法,目標是解決文獻綜述的材料從哪裡來。
文獻綜述獲取材料的方法之二是日積月累、隨時整理,如在平時學習時,要對文獻進行分類,記錄文獻信息和藏書地點,對於特別重要的文獻,要做讀書筆記,摘錄其中的重要觀點和論述。這樣,到開始畢業設計(論文)工作時就已積累了大量的有用材料。這個收集材料的方法,目標是解決文獻綜述的材料怎樣得來。
文獻綜述的寫作應體現文獻綜述的「綜合性」、「描述性」和「評價性」這三個基本特徵,做到盡可能把與課題相關的文獻材料搜集齊全,盡可能對各類觀點做出准確的分析與歸納,盡可能在客觀描述各派觀點的基礎上作出評述,以表達自己的觀點和主張,闡述課題的發展動向和趨勢。文獻綜述主體部分的結構,應該包括課題的「研究歷史」的回顧,「研究現狀」的對比,以及研究的「發展趨勢」。
一般的說,為撰寫本科畢業設計(論文)提供觀點和材料基礎的文獻綜述正文的字數至少要在2000字以上。參考文獻不少於15篇,外文文獻不少於2篇。文獻綜述要求在文後列出參考文獻,文中引用文獻的地方用上標加以標注,同時與列出的參考文獻序號一一對應。
『貳』 收集資料的方法有哪些
1、調查法
通過訪問信息收集對象,與之直接交談而獲得有關信息的方法。又分為座談采訪、會議采訪以及電話采訪和信函采訪等方式。
2、觀察法
通過開會、深入現場、參加生產和經營、實地采樣、進行現場觀察並准確記錄(包括測繪、錄音、錄像、拍照、筆錄等)調研情況。
3、文獻檢索
文獻檢索分為手工檢索和計算機檢索。手工檢索通過信息服務部門收集和建立的文獻目錄、索引、文摘、參考指南和文獻綜述等來查找有關的文獻信息。計算機文獻檢索,文獻檢索的計算機實現,其特點是檢索速度快、信息量大,是當前收集文獻信息的主要方法。
4、網路信息收集
通過計算機網路發布、傳遞和存儲的各種信息。收集網路信息的最終目標為給廣大用戶提供網路信息資源服務,整個過程經過網路信息搜索、整合、保存和服務四個步驟。
(2)論文病例資料收集方法怎麼寫擴展閱讀:
資料的整理加工:
1、整理
查閱到有關的文獻之後,把它進行摘錄(標明出處,包含書名或論文題目、作者姓名、出版單位、版本、出版時間,還有期刊的年號、期號,報紙的年、月、日等)或復印,然後按順序排列、歸類。
摘錄可以寫在筆記本上,也可以寫在卡片上。但筆記本不便於資料的歸類整理,而卡片不僅便於歸類整理還便於查找、使用和攜帶。卡片紙要大小一致,一張卡片只記一個觀點、事例或問題,每張卡片上的內容都要標明出處。
2、加工
只對文獻進行分析思考,然後剔除假材料,去掉過時、重復的材料。對有價值的材料進行研究,這個階段往往要做以下幾方面的工作:寫批語,做記號,寫提要,做札記,寫綜述。
『叄』 畢業論文寫作過程的基本步驟及資料收集的方法和分析的工具怎麼寫
首先,我要說明這里的指導並非 常規意義的指導,我這里說的指導是到底應該如何寫論文(應該還是很抽象,不過看完就知道了)。
迄今為止,我大約也幫忙做了能有上千份的學生論文數據分析部分,包括一部分的整篇論文寫作。因為我是做市場研究與數據分析的,擅長的主要工具是spss,不敢說百分百精通spss,但是應付個八九十應該是足夠了,很自然的平時就利用下班和業余時間幫學生做一些論文數據分析以及論文寫作指導。
很多論文的核心部分都包括數據分析,而統計學也應該是所有學科應該學習的一門重要課程,但是恰恰相反,很多學科只是把統計學和數據分析作為一項選修甚至不重要的課程對待,這樣導致學生在最後做論文時完全不懂。
而在這種情況下,很多學生因為對數據分析的一竅不通,導致論文從開始的設計到後續的數據收集、整理等都會出現問題,最終導致分析出問題。
因此,在對數據分析一竅不通的情況下,應該如何從頭構建論文及寫作呢?很多論文雖然數據分析部分是核心,但是不管哪種論文的寫作,都脫離不了論文的框架。因此,具體的過程應該如下:
首先是選題,當然很多時候是導師直接給選題,這個沒有太多討論。
其次是選題確定後,馬上要做的不是想我應該怎麼去寫作,或者在哪抱怨「哎~~郁悶,完全不知道怎麼寫嘛」。而是先通過文獻查找,看前人在這個選題方面已經做了哪些研究,都是如何做的。通過查找文獻找到跟選題有關的資料,然後對這些資料進行整理,整理不需要計較參考文獻的結論和數據細節等,而是要把每篇文獻的研究目的、採用的研究方法、採用的分析方法整理出來。當然參考文獻中的分析方法你可能還完全不懂,但是沒關系,你先把這些參考文獻中使用的分析方法全部羅列出來,如線性回歸、方差分析、均值t檢驗、logistic回歸等,把這些文獻中常用的統計方法羅列出來,你需要弄清楚對應關系,即每種分析方法是用來支持和實現什麼樣的研究目的,以及能夠得出什麼樣的結論,認真閱讀文獻就能實現這一步。
第三.通過上一步,你應該朦朧的知道你選題相關的參考文獻中常用的統計方法名稱,以及這些統計方法能夠幫助實現哪些目的,或者得出什麼結論,同時也不會對自己的選題那麼恐懼和迷茫了,因為可能你的選題已經有前人做過了,你的論文只是「復制」一遍而已了,我說的復制是重復一遍前人的研究。在這種情況下,可以構思下自己的選題,這一步屬於純理論層面的,你需要將自己的思路具體化,比如要實現什麼目的,很自然的需要什麼數據分析方法也就能確定了。當然很多論文會預先設計一系列待驗證的假設,也是在這一步完成,因為你找到的文獻中可能會存在矛盾的結論,可能會存在一些你認為的研究缺陷(文獻看多了,自然自己就會有想法出來了),提出自己的一系列假設,能夠很清楚的指導後面的數據收集和分析。
第四.選題、假設還有研究方法這些經過前面幾步都能確定了,接下來就是要考慮具體研究和收集數據的環節了。這個環節最重要的也是首要的是弄清楚你的數據應該是什麼類型的,通過哪種方法來獲取。其實也容易了,因為前面你已經確定了統計分析方法,而每種方法有它特定的數據類型要求,比如是分類數據(如性別、民族、年級等)、比如連續性數據(如年齡、身高、體重、溫度、長度、距離等)。分類數據簡單通俗點的理解就是這些數字本身是沒有意義的,是人為賦予它一定的含義,這些數據之間不存在連續性,且加減乘除沒有意義,而連續性數據是數據本身有意義,且能夠進行一些加減乘除運算。確定了所需要的數據類型,就大致能夠知道在數據收集時,應該注意的問題。比如一份問卷調查,其中應該如何設計問題也就大致清楚了,通常問卷設計時就要考慮兩種數據類型的問題,因為不同的選項設計會導致不同的數據類型。如你設計一個問題的答案選項是「有/沒有」、「是/否」這種是屬於分類數據,如果你的答案選項是李克特量表式「非常滿意----非常不滿意」這種,在處理時可以按照分類數據,只能統計出一些百分比,也可能將其按照連續數據如12345打分形式,這樣可以求均值,可以做很多其他多元統計分析。因此這一步確定數據類型很關鍵,如果數據類型弄錯的話,則收集的數據完全無用。
第五.具體收集數據過程,不細說了,收集回來之後 就是數據的錄入。記住一定要錄入原始的數據,而不是經過加減整理匯總後的數據。數據錄入格式也是有要求的,一般大致同樣的情況下,都是一行代表一個個案或者一份問卷的數據,而一列對應表示的是問卷中的一個問題,即變數。因此數據錄入完成後,應該是有多少樣本數據,就有多少行,數據中包含多少個指標,那就有多少列。
第六.這一步才是你應該開始頭疼的數據分析不會了怎麼辦。因為到這里才開始是數據的具體分析過程了。不會怎麼辦,前面已經知道了分析方法,這種情況,只有找本教材,然後找對應的方法介紹學習即可,或者實在不行找人指導,找人幫忙等等。
最後。分析完成後,開始整篇論文的寫作。
PS:還要強調一點,現在的高校導師都存在一些問題,因為我接觸了那麼多學生,他們的認為觀點就是「我的統計檢驗結果不顯著怎麼辦,那不就是說我的研究沒有意義么?我的假設都是錯的?」「我的結論跟前人的結果不一致啊,看來我的又錯了」,這兩種觀點明顯是錯的:
一、數據的來源對象發生了變化,誰規定的結論必須跟前人一致;
二、請問愛迪生發明燈泡的前999次失敗是沒有意義么?科學研究本來就是一個證偽的過程,一次次證偽來接近真相。
三、如果你的假設一定是正確的,那不需要數據驗證,你可以去幫助警察破案了,因為你認為你的假設一定是對的,那破案多簡單的,假設一下就好了。但是很顯然,很多導師並沒有把這些正確的觀點傳達給學生。
『肆』 撰寫學術論文過程中收集材料的原則及要求是什麼
選定了自己有體會、有基礎、難度大小適宜、又有相當意義的具體題目後,就要對這個問題作細致周密的調查研究,即圍繞論題廣泛地搜集資料。
所謂廣泛搜集資料,就是盡可能了解前人對這一問題已經發表過的意見。這些意見可以給我們啟發。他們已經取得的成果,正確的,可吸取、繼承,錯誤的,可批判、糾正。他們有時結論是對的,但引例不當,或論證缺乏邏輯性;有時引例生動恰切,論證也有嚴密的邏輯性,但結論卻錯誤;有時從引例、論證過程和結論都是錯誤的。他們正確的體系中,可能有錯誤觀點,錯誤的體系中,又可能有合理的因素。凡此種種方面的資料,我們都要力所能及地搜集。這種掌握某一問題全部資料的方法,就是「竭澤而漁」的方法。經過「竭澤而漁」的工夫收集資料,寫出的論文就具有了堅實的基礎,就能立於不敗之地,也就有重要的學術價值。但是,有時受條件的限制,百分之百地獲取資料不易做到,但是,重要的有代表性的資料是一定要閱讀、考察的。馬克思撰寫《資本》論遍讀了當時西方各國全部有關經濟學的資料。列寧寫作《唯物主義和經驗批判主義》,也閱讀了當時西方幾百種關於哲學、物理學的著作和論文。要寫出六、七千字的一篇論文,最少得閱讀三、四十萬字的資料。不大量地閱讀、搜集、記錄資料,要想寫出高質量的論文是難以想像的事。
搜集資料時還要注意:
(1)不要滿足於第三手、第二手資料,要盡可能搜集第一手資料即原始資料。因為第二、三手資料可能有錯訛之處,而第一手資料,沒有經過別人改動,比較可靠。
(2)搜集的資料應包括感性的和理性的,既包括理論觀點,又包括典型事例、數字、圖表等與論題有關的東西。
(3)自己所選的論題,別人從未研究過,根本沒有這方面的資料,搜集什麼呢?如要評一篇別人剛發表的沒有評論過的新小說,該如何搜集資料呢?那就要披閱作者的其他作品,了解作者的情況,了解本作品發表的時代背景、作品所反映的實際生活、體現的思想感情以及是如何體現的,有何特色和社會意義等等。
(4)搜集的資料不僅是與論題相應的本學科的資料,還應有與論題有關的其他學科的資料。如要寫一篇關於修辭格的論文,除了搜集本辭格的資料外,還要搜集與分析本辭格有關的哲學、心理學、邏輯學、美學、文化學、文藝學等方面的資料。只有這樣,才 有可能把論文寫得透徹、有深度。
http://blog.163.com/tjspur/blog/static/120356111200952111322290/
『伍』 論文收集資料的方法有哪些 論文收集資料有哪些方法
1、閱讀法:閱讀有關的文件、報刊、雜志、圖書、資料等,從中獲取所需的信息。
2、購買法:向教育科學中心、咨詢服務單位、教育研究機構、有關大專院校等購買有關信息。
3、收聽法:從廣播、電話等獲取有關信息。
4、詢問法:向有關信息源詢問獲取有關信息。
5、觀看法:從電視、錄相、電影等獲取有關信息。
6、預測法:用預測方法和技術,分析、預測有關信息。
7、採集法:有目的地派專人到有關地區,部門收集有關信息。
8、調查研究法:對於一些沒有固定來源的信息的收集,需要採用調查研究法。 9、調查法:調查法包括面談調查法,書面調查法,留置問卷調查法,電話調查法等。
『陸』 如何收集論文文獻
論文選好題之後,我們就要開始查找文獻,搜索、查閱文獻的目的主要有兩方面:一是了解別人在這個領域曾做過哪些研究;二是為即將進行的研究尋找概念與理論的基礎以及方法與設計的借鑒。當我們明確選題以後,怎麼快速找到我們所需要的文獻呢?我們都知道論文在期刊發表後,通常都會被中國知網、萬方資料庫、維普資訊網、龍源期刊網等一家或幾家全文收錄。怎麼從中查找到我們所需要的文獻資料呢,想必有不少同學還不清楚,今天我來教大家怎麼用資料庫中查閱所需要的文獻,我們以知網為例,給大家講解一下查詢文獻的方法。
以《對工程項目目標成本管理與財務風險控制問題的分析》題目為例,從這個題目裡面我們可以找出幾個關鍵詞:工程項目(a)、目標成本管理(b)、財務風險控制(c)。
搜索方法:
(1)直接搜索關鍵詞:下面我們以「財務風險控制」這個關鍵詞為例,我們在知網首頁的搜索框輸入「財務風險控制」這個關鍵詞,直接搜索後可以獲得高達117461條與之對應的文獻。這樣搜索出來的文獻太多了,而且我們可以看到其中有很多與工程項目這塊並不相關的文獻,如果一篇一篇的去查找出來,會花費很多的時間,那麼我們該怎麼選擇文獻呢?後面我們還會提供幾種搜索方式,檢索出相關性高的文獻。
當然這個主題詞是比較常見的,被研究的次數很多是自然的,如果是一些生僻的主題詞,對它的研究很少,我們就可以分別用單獨的主題詞搜索,或者搜索其一些近義詞的研究文獻。
(2)關鍵片語合搜索:可以選擇多個關鍵詞反復變換進行檢索,以保證文獻資料的充實和完整。
比如關鍵詞a+b,關鍵詞a+c,b+c,甚至a+b+c結合一起搜索,這樣找出的文獻關聯度會更高。
例如:在知網首頁搜索框中輸入「工程項目 財務風險控制」點擊檢索,可以搜索出15121篇文獻。這次我們檢索出來的文獻明顯少了很多,但是還是太多了,而且很多文獻的相關性都不高,接下來我教大家用高級檢索功能篩選文獻。
(3)使用高級檢索查找文獻。打開知網的高級檢索功能,首先選定學科領域,然後篩選自己的檢索詞,最好把自己想要了解的主題的近義詞都寫上去,這樣可以提高檢全率。另外可以限定文獻的出版時間和期刊來源,以求檢出高質量論文。
可以按照年份進行階段性的檢索,比如第一次可以先選擇2017年至2018年兩年間的文獻,如此既可以有效防止漏看或者重看文獻,又不至於整理起來太雜亂。
例如:從知網首頁點擊高級檢索——選定學科領域(經濟與管理領域)——在檢索條件欄目輸入「工程項目」和「財務風險控制」2個主題詞——再選擇發表時間:2014年5月1日-2019年5月1日,我們選擇近5年來的文獻——點擊檢索。這樣我們可以檢索出46篇相關的文獻資料。
(4)追溯法找文獻:如果這樣找到合適的文獻比較少,我們還可以使用追溯法,是指不利用一般的檢索系統,而是利用文獻後面所列的參考文獻,逐一追查原文(被引用文獻),然後再從這些原文後所列的參考文獻目錄逐一擴大文獻信息范圍,一環扣一環地追查下去的方法。它可以像滾雪球一樣,依據文獻間的引用關系,獲得更好的檢索結果。
例如:我們從剛才檢索出來的一篇文獻為例,點擊題目,下載
如果可選擇的文獻還是太多,我們可以結合以下幾個限制條件選擇合適的文獻:
a、文獻發表的時間,最好是最近5年的,如果最近5年的文獻很少,那麼可以把時間放長一點,如果近5年的文獻太多,可以只看近2-3年的。
b、盡量選擇引用量和下載量比較多的文獻,說明這些文獻是大家普遍認可、閱讀量比較多的文獻;
c、如果文獻還是很多,那麼我們就盡量選取一些本專業的核心期刊論文;
通過上面這些搜索方法,一般來說,我們可以搜索到所需要的文獻資料,而且相信這樣找出來的文獻質量和相關度都會比較高。
接下來我們將選定的文獻資料下載下來。選定一篇文獻,點擊題目進去,就可以直接進行下載了。
文史哲學等社科類專業的,我這里給大家推薦一個免費查詢網站——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文獻中心,沒有知網等賬號的,可以通過這個網站查詢下載一些文獻資料也是很方便的,方法類似於知網查詢,這里就不作詳細介紹了。
『柒』 臨床醫學論文中病例報告怎麼寫
不過一般來說,所有的病例報告都包含:摘要、前言、病例、討論。有些期刊可能還會要求文獻回顧。
摘要:摘要需簡介整個病例,要討論的問題,還有本案例傳達的信息,病例報告的摘要通常非常短 ,最好不要超過 150 字。
前言:前言會介紹案例要處理的問題,在必要之處引用相關的文獻,前言通常會用一句話結尾:敘述病患和病患遭遇的基本情況。
病例:這個章節需要依照以下順序提供病例信息:1.病患敘述;2.病歷;3.身體檢查結果;4.病理檢查和其他檢查結果;5.治療計劃;6.治療預期結果;7.實際結果。病例介紹要清楚地交待病程經過的必要細節,要有病人的發病、發展、轉歸及隨訪的結果等。切忌將原始病歷照搬,避免使用各種非客觀性,各種懷疑或推測性語句
討論:這是病例報告最重要的部分,通常是期刊判定病例是否值得發表的關鍵章節。開頭可從前言已提到的信息開始發展,著重在為何該病例值得注意還有它牽連的問題。
然後簡介同樣主題的既有文獻。(如果期刊要求文獻回顧為獨立章節的話,要放在討論之前。)討論病患的主要情況已有的理論和研究發現,整個綜述應收斂到病例中引發疑惑的主要原因以及最主要的挑戰。
『捌』 醫學論文應該怎麼寫
醫學論文從結構上,要分為4個部分:前言、方法、結果和討論,即我們通常所說的IMRAD結構。這些個部分也是一篇醫學論文的主體,而要撰寫出一篇高質量的醫學論文我們就需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引言
引言也稱前言,前言的寫作應注意簡潔明確地闡明研究的主旨和目的和想要回答的問題,同時就該問題向讀者進行簡介並給出必要的文獻。就一篇5000字左右的論文而言,前言一般為150~200字最佳。
前言部分的主要內容應該是告訴讀者你為何要進行該項研究,從而使讀者相信該研究的重要性。第一句話中應幾乎包含均成說的所有內容,努力闡明與以前研究的不同之處,最好的引言也應包括對以前所有的相關研究的系統回顧,並證實該研究的必要性。不應使用讓讀者產生困惑的縮略語,要給出研究的設計而不是結論,同時不要涉及本研究中的數據,要謹慎地使用文學寫作技巧。
二、題目
醫學論文的題目是一篇論文核心內容的高度概括,是眼睛一般的存在,應盡量簡明並概括主題。
三、材料和方法
材料和方法部分的寫作,應當按照邏輯順序來描述研究的設計,詳細敘述研究的步驟或給出有關文獻,給出對所得資料進行分析的方法。研究設計應包括:對其進行簡潔的描述,告知讀者如何進行隨機化,應注意「獨立、平行、配對、自身對照」等詞語的使用,最好引用原始報道該設計和方法的論文、在敘述研究是如何進行的過程中,應告知讀者如何選擇研究對象,給出剔除對象的原因;准確而詳盡地描述所使用的材料,給出所用葯物的精確劑量,告知確切的治療方式。在寫作時,同時要注意醫學研究中所涉及的倫理學問題,以人為對象的實驗報告,應表明實驗過程是否符合《赫爾辛基宣言》的標准。文章中不使用病人的姓名、縮寫名或醫院中的各種編號,若刊用人像應有病人的許可或採取遮蔽法。在分析資為附,應使用P值以證實無效的假設,對該研究的可信度進行評估,給出統計學分析所用的確切檢驗,避期時業阻液用繳作專門術語,還應指明所用的通用計算機程序。
四、結果
結果是論文的核心。是該研究所獲得的數據經統計學處理或驗證後得出的主要發現。
該部分應回答在前言中提出的問題,採用文字、圖、表並用的方式,說明與對照組比較的結果,也應告知意想不到的結果。當研究對象不足100例時,應避免使用百分數,10例以下時應使用分數表示。涉及結果時應給出樣本數、范圍、均值及標准差或可信區間,若涉及變異,應給出其自由度和F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