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輔助生產費用分配方法
輔助生產費用的分配方法主要有直接分配法、交互分配法、計劃成本分配法、順序分配法和代數分配法等。
1、直接分配法
直接分配法的特點是不考慮各輔助生產車間之間相互提供勞務或產品的情況,而是將各輔助生產費用直接分配給輔助生產以外的各個受益單位。
2、交互分配法
交互分配法的特點是輔助生產費用通過兩次分配完成。首先對各輔助生產車間內部相互提供勞務進行分配,然後再將各輔助生產車間交互分配後的實際費用按對外提供勞務的數量,在輔助生產車間以外的各受益單位之間進行分配。
3、計劃成本分配法
計劃成本分配法的特點是輔助生產車間為各受益單位提供的勞務,都按勞務的計劃單位成本進行分配,輔助生產車間實際發生的費用與按計劃單位成本分配轉出的費用之間的差額採用簡化計算方法全部計入管理費用。
4、順序分配法(梯形分配法)
順序分配法的特點是按照輔助生產車間受益多少的順序分配費用,受益少的先分配,受益多的後分配,先分配的輔助生產車間不負擔後分配的輔助生產車間的費用。
5、代數分配法
代數分配法的特點是先根據解聯立方程的原理,計算輔助生產勞務或產品的單位成本,然後根據各受益單位耗用的數量和單位成本分配輔助生產費用。
B. 常見的製造費用分配方法那些
常見的製造費用分配方法有:
一、生產工人工時比例法
按照各種產品所用生產工人實際工時數的比例分配製造費用。計算公式如下:
製造費用分配率=製造費用總額/車間產品生產工時總額
某種產品應分配的製造費用=該種產品生產工時*製造費用分配率
二、生產工人工資比例法
按照計入各種產品成本的生產工人實際工資的比例分配製造費用的方法。計算公式如下:
製造費用總額-生產工人工資總某種(類、批)產品應負擔的製造費用
=該種(類、批)產品y費用_生產工人工資總數X分配率
三、產品標准產量比例法
產品標准產量比例法是以各種產品的標准產量為分配標准來分配製造費用的一種方法。計算公式如下:
製造費用分配率=應分配的製造費用總額÷各種產品標准產量之和
某種產品分配的製造費用=該種產品的標准產量×製造費用分配率
拓展資料
製造費用是指企業為生產產品和提供勞務而發生的各項間接費用,包括企業生產部門(如生產車間) 發生的水電費、固定資產折舊、無形資產攤銷、管理人員的職工薪酬、勞動保護費、國家規定的有關環保費用、季節性和修理期間的停工損失等。
生產工時比例分配法是按各種產品所耗生產工人工時的比例分配製造費用的一種方法。對於這種分配方法,查賬人員應檢查企業是否有真實正確的工時記錄。
生產工人工資比例分配法是按照計入各種產品成本的生產工人工資比例分配製造費用的一種方法。採用這一方法的前提是各種產品生產機械化的程度應該大致相同,否則機械化程度低的產品所用工資費用多,負擔的製造費用也要多,而機械化程度高的產品則負擔的製造費用較少,從而影響費用分配的合理性。
C. 生產費用在完工產品和在產品之間的分配方法有哪幾種各適用於什麼樣
1、不計算在產品成本法:這種方法適用於各月末在產品數量很小的產品。
2、在產品按固定成本計演算法:採用在產品按固定成本計價法,各月末在產品的成本固定不變。某種產品本月發生的生產成本就是本月完工產品的成本。這種方法適用於月末在產品數量較多,但各月變化不大的產品或月末在產品數量很小的產品。
3、在產品按所耗直接材料成本計價法:這種方法適用於各月月末在產品數量較多,各月在產品數量變化也較大,直接材料成本在生產成本中所佔的比重較大且材料在生產開始時一次就全部投入的產品。
4、約當產量比例法:這種方法適用於產品數量較多,各月在產品數量變化也較大,且生產成本中直接材料成本和直接人工等加工成本的比重相差不大的產品。
(3)生產費用分配有哪些方法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企業行政管理部門為組織和管理生產經營活動而發生的管理費用,在管理費用科目核算,不在本科目核算。
企業生產車間、部門發生的不滿足固定資產准則規定的固定資產確認條件的日常修理費用和大修理費用等固定資產後續支出,在主營業務成本科目核算,不在本科目核算。
D. 怡寶生產費用分配方法
怡寶生產費用分配方法:
1、生產工時比例分配法,是按各種產品所耗生產工人工財的比例分配製造費用的一種方法。
2、生產工人工資比例法,是按照計入各種產品成本的生產工人工資比例分配製造費用的一種方法。
3、機器工時比例分配法,是按照各種產品生產所用機器設備運轉時間的比例分配製造費用的方法。
4、年度計劃分配率分配法:是分配製造費用時不論各月實際發生的製造費用多少均按各種產品實際產量的定額工時和年度計劃分配率,計算各種產品應分配的製造費用的一種方法。
E. 生產費用在完工產品與月末在產品之間分配的方法有幾種
生產費用在完工產品與月末在產品之間分配的方法有7種,分別是:
(1)不計算在產品成本,適用於月末在產品數量很小的產品。
不計算在產品成本法,是指雖然月末有結存在產品,但月末在產品數量很少,價值很低,並且各月份在產品數量比較穩定,從而可對月末在產品成本忽略不計的一種分配方法。
為簡化產品成本計算工作,根據重要性原則,可以不計算月末在產品成本,本月生產費用全部視為完工產品成本,將本月各產品發生的生產耗費全部由完工產品負擔
(2)在產品成本按年初固定數額計演算法,適用於在產品數量較多,但各月份之間變化不大的企業。
按年初數固定計算在產品成本法,是對各月在產品按年初在產品成本計價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適用於各月月末在產品結存數量較少,或者雖然在產品結存數量較多,但各月月末在產品數量穩定、起伏不大的產品。
採用在產品按年初數固定計算的方法,對於每年年末在產品,則需要根據實際盤存資料,採用其他方法計算在產品成本,以免在產品以固定不變的成本計價延續時間太長,使在產品成本與實際出入過大而影響產品成本計算的正確性和導致企業存貨資產反映失實。
(3)在產品按完工產品成本計演算法,適用於月末在產品已基本加工完畢,只是未驗收或包裝入庫的情況。
(4)在產品成本按直接材料成本計演算法,適用於直接材料成本在全部產品成本中佔比重相當大的企業。
(5)在產品按定額成本計演算法,適用於各項消耗定額或成本定額比較准確、穩定,而且各月末在產品數量變化不是很大的產品。
(6)定額比例法,適用於各項消耗定額或成本定額比較准確、穩定,但各月末在產品數量變動較大的產品。
(7)約當產量法,適用於月末在產品數量較大,各月末在產品數量變化也較大,產品成本中原材料費用和直接人工等費用比重相差不多的產品。
約當產量比例法是將月末在產品數量按其完工程度折算為相當於完工產品的數量(即約當產量),然後按完工產品產量與月末在產品約當產量的比例分配計算完工產品費用與月末在產品費用。
約當產量比例法適用范圍較廣,特別適用於月末在產品數量較大,各月末在產品數量變化也較大,產品成本中原材料費用和工資及福利費等加工費用所佔的比重相差不多的產品。
通過各項費用的歸集和分配,生產過程中發生的各種生產費用已全部歸集在「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賬戶的各個產品成本計算對象中,將這些費用加上月初在產品費用,即為生產費用累計數。若月末無在產品,則在生產費用累計數則為本月完工產品成本;
若月末全部未完工,則生產費用累計數就是月末在產品成本,若月末存在一定量的在產品,則需將生產費用累計在完工產品與月末在產品之間進行適當的分配。 企業應根據在產品數量的多少,各月在產品數量變化的大小、各項費用比重的大小,以及定額管理基礎的好壞等具體條件,採用合適的分配方法。
F. 製造費用的分配方法 製造費用分配方法有哪些
1、工時比例分配法:這一分配方法是按照各類產品在生產過程所消耗的生產工人的工作時間(工時)的比例來分配製造費用。某產品應負擔的製造費用=該產品的生產工人實際工時數×製造費用分配率。需要注意的是這種方法需要企業做詳細准確的工時記錄,而審計人員等則會關注企業的工時記錄是否詳細真確能夠正確反映製造費用的分配情況。
2、工資比例分配法:這種分配方法是按照計入各種產品成本的生產工人工資比例分配製造費用的一種方法。某產品應負擔的製造費用=該產品的生產工人實際工資額*製造費用分配率。需要注意的是這種分配方法要求各種產品生產機械化的程度應該大致相同,否則機械化程度低的產品所用工資費用多,負擔的製造費用也要多,而機械化程度高的產品則負擔的製造費用較少,從而影響費用分配的合理性。
3、機器工時比例分配法:這種分配方法是按照各類產品在生產過程所消耗的生產機器的工作時間(工時)的比例來分配製造費用。某產品應負擔的製造費用=該產品的生產機器實際工時數×製造費用分配率。需要注意的是這種分配方法使用於機械化程度較高,機器使用程度較高的生產企業,且要求對各機器的使用記錄詳細完整。
4、年度計劃分配率法:這一分配方法不論各月實際發生的製造費用多少,每月各種產品成本中的製造費用都是按年度計劃確定的計劃分配率分配,適用於季節性生產企業,有利於進行成本分析。
G. 製造費用的5個分配法分別是什麼
分配製造費用的方法有工時比例法、工資比例法、機器工時比例法、年度計劃分配率法,下面具體介紹有:
1, 工時比例法,生產工時比例分配法是按各種產品所耗生產工人工時的比例分配製造費用的一種方法。對於這種分配方法,查賬人員應檢查企業是否有真實正確的工時記錄。計算公式:某產品應負擔的製造費用=該產品的生產工人實際工時數*製造費用分配率。
2, 工資比例法,生產工人工資比例分配法是按照計入各種產品成本的生產工人工資比例分配製造費用的一種方法。採用這一方法的前提是各種產品生產機械化的程度應該大致相同,否則機械化程度低的產品所用工資費用多,負擔的製造費用也要多,而機械化程度高的產品則負擔的製造費用較少,從而影響費用分配的合理性。 計算公式:某產品應負擔的製造費用=該產品的生產工人實際工資額*製造費用分配率。
3, 機器工時比例法。這一方法適用於生產機械化程度較高的產品,因為這類產品的機器設備使用、維修費用大小與機器運轉的時間有密切聯系。採用這一方法的前提條件是必須具備各種產品所耗機器工時的完整的原始記錄。 查賬人員審查採用機器工時比例分配法分配製造費用的賬務時,應首先對被查企業機械化程度及機器工時記錄等情況進行核實,查明該企業是否適用這種分配方法,然後,再復核數字計算的正確性。該方法的計算程序、原理與生產工時比例分配法基本相同。
4, 年度計劃分配率法 採用這種方法,不論各月實際發生的製造費用多少,每月各種產品成本中的製造費用都是按年度計劃確定的計劃分配率分配。年度內如果發現全年製造費用的實際數和產品的實際產量與計劃數發生較大的差額,應及時調整計劃分配率。 這種方法適用於季節性的生產企業,因為在季節性生產企業中,每月發生製造費用相差不大,但淡季和旺季的產量懸殊卻很大,如果按實際費用分配,各月單位產品成本中的製造費用將隨之忽高忽低,不便於進行成本分析。
拓展資料:
製造費用的分配標准:
(1) 直接人工工時,各受益對象所耗的生產工人工時數,可以是實際工時,也可以是定額工時;
(2) 直接人工成本,各受益對象所發生的直接人工成本數;
(3) 機器工時,各受益對象所消耗的機器工時數,可以是實際工時,也可以是定額工時;
(4) 直接材料成本或數量,各受益對象所耗用的直接材料成本或數量;
(5) 直接成本,各受益對象所耗用的直接材料成本和直接人工成本之和;
(6) 標准產量,將各產品實際產量換算成標准產量,以各產品的標准產量數作為分配標准。
H. 生產成本一般採用哪種方法分配
常用的分配方法有:不計算在產品成本法、在產品按固定成本計價法、在產品按所耗直接材料成本計價法、約當產量比例法、在產品按定額成本計價法、定額比例法等。
(一)不計算在產品成本法
採用不計算在產品成本法時,雖然有月末在產品,但不計算其成本。也就是說,這種產品每月發生的成本,全部由完工產品負擔,其每月發生的成本之和即為每月完工產品成本。這種方法適用於月末在產品數量很小的產品。
(二)在產品按固定成本計價法
採用在產品按固定成本計價法,各月末在產品的成本固定不變。某種產品本月發生的生產成本就是本月完工產品的成本。但在年末,在產品成本不應再按固定不變的金額計價,否則會使按固定金額計價的在產品成本與其實際成本有較大差異,影響產品成本計算的正確性。
(三)在產品按所耗直接材料成本計價法
採用在產品按所耗直接材料成本計價法,月末在產品只計算其所耗直接材料成本,不計算直接人工等加工成本。也就是說,產品的直接材料成本(月初在產品的直接材料成本與本月發生的直接材料成本之和)需要在完工產品和月末在產品之間進行分配,而生產產品本月發生的加工成本全部由完工產品成本負擔。
(四)約定產量比例法
採用約定產量比例法,應將月末在產品數量按照完工程度折算為相當於完工產品的產量,即約當產量,然後將產品應負擔的全部成本按照完工產品數量和月末在產品約定產量的比例分配計算完工產品成本和月末在產品成本。
(8)生產費用分配有哪些方法擴展閱讀:
為了核算生產成本,可設置生產成本賬戶進行核算,並可以分設基本生產成本和輔助生產成本賬戶核算。製造費用在未計入各產品成本計算對象之前,應先在製造費用賬戶中進行歸集核算,然後再按一定標准分配計入各產品成本之中。
生產成本是工業企業為生產一定種類、一定數量的產品所發生的直接費用、直接人工和間接製造費用的總和。企業原材料消耗水平,設備利用好壞,勞動生產率的高低,產品技術水平是否先進等,都會通過生產成本反映出來。換言之,生產成本的控制能反映企業生產經營工作的效果。
生產成本由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製造費用三部分組成。直接材料是指在生產過程中的勞動對象,通過加工使之成為半成品或成品,它們的使用價值隨之變成了另一種使用價值;直接人工是指生產過程中所耗費的人力資源,可用工資額和福利費等計算;製造費用則是指生產過程中使用的廠房、機器、車輛及設備等設施及機物料和輔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