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葯的膏是怎樣製作的
中葯熬製成膏的方法根據外用葯的膏葯以及可以口服的膏方有不同的方法。如果是要熬成膏方口服,可以將葯物劑量增大,另外加蜂蜜、黃酒,阿膠等葯物一起小火熬15分鍾,並斂液成膏,裝入方盒內,然後再放入陰暗處凝固待用;如果是要製成外用的膏葯需要加麝香、蜂蜜、大蒜等具有滲透性的葯物,與植物泌出的物質在不銹鋼的鋁鍋中用70度火候熬15分鍾,並不斷攪拌後,攤成膏狀,3~5天後可以應用。
祛斑膏方的組成:
柴胡100克,白芍100克,當歸90克,白茯苓100克,陳皮60克,芡實120克,白術100克,黃芪60克,飴糖也就是麥芽糖150克。
製作方法:
第一步,先要把柴胡、白芍、當歸、白茯苓、白術、陳皮、芡實和黃芪都放進一個大砂鍋里浸泡三個小時,三個小時之後,砂鍋里再加入一定量的水,水量控制在兩個指節左右。水加好之後,先用大火燒開,然後再改用小火煎煮一個半小時,然後潷出葯湯,這是第一碗,放在一旁備用,接下來再按照上面的這個步驟,再分別煎出第二碗葯湯、和第三碗葯湯,把三次煎好的葯湯放在一旁靜置30分鍾。
把沉澱好的三碗葯湯都倒進一個干凈的砂鍋里,用大火燒開,等到葯湯里的水分蒸發的差不多了,葯汁濃縮成這樣之後,換成小鍋,繼續煎煮,您看當葯汁中有大泡冒出來的時候,就可以加入飴糖了,哎,您可得注意了,這里加入飴糖可是有講究的啊
要是買不到飴糖的話,用蜂蜜也是可以的,接下來一定要不停地攪拌,否則就會沾鍋了,等到鍋里的葯汁可以像這樣能沿著木鏟的邊緣,在木鏟上"掛旗"的時候,製作就完成了,然後可以把它裝進一個瓷瓶里,這是七天的量。每天早晨空腹服用一湯勺就可以了。
所有的膏方都有不適宜的人群,您比如說慢性支氣管炎患者、心臟病等等這樣一些慢性疾病的患者,如果要是出現發熱、痰多色黃、氣喘、胸悶、心悸等等這樣一些急性發作症狀的時候,就不宜服用膏方了,要等到症狀緩解之後再繼續服用,而且在服用的過程當中,您不能夠吃油膩、辛辣的食物,而且要少吃海鮮,不喝濃茶、咖啡等等這樣一些刺激性的飲品,如果要是不注意這些,就會影響膏方的吸收了。
『貳』 怎樣講中葯提煉成口服液
不同的中葯材需要用不同的方法,主要有兩種溶劑:水和酒精,提取後再根據需要提純、去雜質,最後加入防腐劑、調味劑等就可以了
『叄』 怎麼製造中成葯
中成葯製造
指直接用於人體疾病防治的傳統葯的加工生產。
包括:
—用中葯傳統製作方法製作的各種蜜丸、水丸、沖劑、糖漿、膏葯,湯葯等中成葯;
—用現代制葯方法製作的中葯片劑、針劑、膠囊、口服液等;
—專作治病的葯酒。
你需要造那種中成葯。那你就做蜜丸吧。先把草葯混合粉碎,稱重量,將蜜熬開。按葯的重量1;1加蜜混合分坨搓成90克重的條。每條制葯丸10丸。粘手可用香油搽手及案板。丸硬可逐量加蜜。
『肆』 制備口服液的操作關鍵是什麼
關鍵點:葯物要溶於水中,添加的輔料毒性要低,口服液服用後,生物利用度要高,要穩定,無菌。
口服液具有服用劑量小、吸收較快、質量穩定、攜帶和服用方便、易保存等優點,尤其適合工業化生產。有些品種可適於中醫急症用葯,如四逆湯口服液、銀黃口服液,故近幾年來多將片劑、顆粒劑、丸劑、湯劑、中葯合劑、注射劑等改製成口服液,使之成為葯物制劑中發展較快的劑型之一。但口服液的生產設備和工藝條件要求都較高,成本較昂貴。
制備一般用煎煮法(方法同中葯合劑) 。先將煎液適當濃縮後加入一定比例的乙醇,以沉澱水溶性雜質,或以醇提水沉法除去脂溶性雜質,然後加入適宜附加劑(常用的有矯味劑、抑菌劑、抗氧化劑、著色劑等),溶解混勻,濾過澄清,按注射劑工藝要求,灌封於安瓿或易拉蓋瓶中,滅菌即得。
葯液一般要求澄清,因此,將提取液濃縮後,一般都採用熱處理、冷藏等辦法,過濾以除去雜質。由於葯液濃度較大,一般都用板框壓濾機、微孔濾器或中空纖維超濾設備過濾,以保證澄明度。
『伍』 中葯是怎樣製造的
你是想說中成葯吧!一般的工序都是將中葯葯材(我們叫飲片)經過粉碎、提取等處理,根據不同的劑型,添加一定的輔料(比如片劑裡面普遍存在有澱粉、糊精、微晶纖維素等輔料),再在一定的機器上加工而成。現在的中葯生產也是很先進和講究的,國家出台了一些列文件,要求中葯生產到達GMP的水平,這就將中葯生產的衛生、工藝、療效什麼的限制好了,對於傳統中葯是挺好的一件事。可以這么理解:大多數通過衛生部審批的,具有批准文號(中葯的批准文號為:國葯准字Z……)的中葯,基本上可以放心使用。
『陸』 了解中葯口服液么
口服液系指合劑以單劑量包裝者,是在湯劑、注射劑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新劑型。 口服液吸收了中葯注射劑的工藝特點,是將湯劑進一步精製、濃縮、灌封、滅菌而得到的。 口服液是指將中葯材洗凈、切片,採用適宜的方法提取製成單支劑量口服液。其製作要經過浸提、凈化、濃縮、分裝、滅菌等過程,在生產和儲藏期間有一定檢測指標。而「口服溶液」是指可溶性葯物溶解於適宜溶劑中,再製成口服的液體。 口服液具有服用劑量小、吸收較快、質量穩定、攜帶和服用方便、易保存等優點,尤其適合工業化生產。有些品種可適於中醫急症用葯,如四逆湯口服液、銀黃口服液,故近幾年來多將片劑、顆粒劑、丸劑、湯劑、中葯合劑、注射劑等改製成口服液,使之成為葯物制劑中發展較快的劑型之一。 口服液不能根據澄明度判斷好壞。口服液是從多種葯物、成分復雜的配方中提取出來,在此過程中某些物質,比如蛋白質、肽類、多糖等很難溶在水中。口服液吸收快而且服用起來也非常的方便,但是包裝大部分都是深色的。因此,想要辨別口服液的好壞,從外觀上是有一定難度的。口服液的好壞不能以液體澄明度為標准。 口服液是從多種葯物、成分復雜的配方中提取出來,在此過程中某些物質如蛋白質、肽類、多糖等很難溶在水中。一般來說,滋補類的口服液澄明度都不高,而且會隨著周邊環境與溫度變化,部分口服液還會有類似澱粉等成分析出沉澱。因此,國家對中葯口服液的規定標准中也允許有一定量的沉澱存在,但沉澱是否正常還是可以區分的。
『柒』 中草葯丸劑的製作方法
你好!
在這里給你介紹中葯水丸和蜜丸所需加入的輔料和製作步驟,可供你參考,你也可根據自己需要選擇丸粒的大小。
一、水丸:
1、輔料:
水 •水本身雖無粘性,但能濕潤溶解葯物中的粘液質、糖、澱粉等,濕潤後產生粘性,即可泛製成丸。
酒 •具有活血通絡,以及降低葯物寒性的作用,所以舒筋活血之類的處方,常用酒做賦形劑泛丸。酒有黃酒、白酒。
醋 •醋能夠散瘀活血,消腫止痛,入肝經散瘀止痛的處方用醋為做賦形劑。
葯汁 •如果處方中在纖維豐富的葯材.質地堅硬的礦物、樹脂類、浸膏類、粘性大難成粉的葯材可以其葯汁為粘合劑
2、製作步驟:
(1)起模:
首先將所用的中葯材粉碎,過篩。製成葯粉。(這一步可在葯店買葯後讓其打粉過篩)
使葯粉粘合成為0.5—1mm大小的丸,並在基礎上層層增大而成丸。起模應該選擇粘性適中的葯粉,粘性過大,容易粘結,粘性過小,不容成模。
•起模的方法: •葯物細粉加水起模 •濕粉制粒起模。 •起模用的葯粉量是總量的2—5%
(2)成型:
將起模所制的小丸放入葯粉中,搖動泛製成丸。(即將小模放入大量葯粉中,像滾雪球那樣使其增大,成丸。)
注意控制丸子的大小,加水、加葯量均勻,經常分檔,大的或者小的可以調成稀糊泛入。 •芳香性、刺激性的葯粉可以泛入中層。
(3)蓋面:
指將已經加大、合格、篩選均勻的丸劑,選用適當的材料操作至成品大小,使丸劑的表面緻密、光潔、色澤一致。
•常用方法 •乾粉蓋面 •清水蓋面 •清漿蓋面
二、蜜丸:
1、蜂蜜用量:一般葯粉與煉蜜的比例是10:3,煉蜜與水的比例為1:3。葯粉的粘性的大小不同改變蜜水濃度與用蜜量。
2、製作步驟:
(1)起模:
•使葯粉粘合成為0.5—1mm大小的丸,並在基礎上層層增大而成丸。起模應該選擇粘性適中的葯粉,粘性過大,容易粘結,粘性過小,不容成模。
•起模的方法: •葯物細粉加蜜起模 •濕粉制粒起模。 •起模用的葯粉量是總量的2—5%
(2)成型:
將起模所制的小丸放入葯粉中,搖動泛製成丸。(即將小模放入大量葯粉中,像滾雪球那樣使其增大,成丸。)
•注意控制丸子的大小,加蜜、加葯量均勻,經常分檔,大的或者小的可以調成稀糊泛入。 •芳香性、刺激性的葯粉可以泛入中層
(3)蓋面:
•指將已經加大、合格、篩選均勻的丸劑,選用適當的材料操作至成品大小,使丸劑的表面緻密、光潔、色澤一致。
•常用方法 •乾粉蓋面 •清水蓋面 •清漿蓋面
希望以上回答能給你提供有用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