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科普 > 以下哪些屬於發散思維具體方法

以下哪些屬於發散思維具體方法

發布時間:2022-09-26 19:18:14

Ⅰ 發散思維的例子有哪些

發散思維的例子包括以下幾種:

1、立體思維:

思考問題時跳出點、線、面的限制,立體式進行思維。

(1)立體綠化:屋頂花園增加綠化面積、減少佔地改善環境、凈化空氣。

(2)立體農業、間作:如玉米地種綠豆、高粱地里種花生等。

(3)立體森林:高大喬木下種灌木、灌木下種草,草下種食用菌。

(4)立體漁業:網箱養魚充分利用水面、水體。

(5)立體開發資源:煤、石頭、開發產品。

2、平面思維:

以構思二維平面圖形為特點的發散思維形式。

如用一支筆一張紙一筆畫出圓心和圓周,這種不連續的圖形是難以一筆畫出的。

3、逆向:

背逆通常的思考方法。從相反方向思考問題的方法,也叫做反向思維。因為客觀世界上許多事物之間甲能產生乙,乙也能產生甲。

如:化學能能產生電能據此義大利科學家伏特1800年發明了伏打電池。反過來電能也能產生化學能,通過電解,英國化學家戴維1807年發現了鉀、鈉、鈣、鎂、鍶、鋇、硼等七種元素。

4、側向思維:

從與問題相距很遠的事物中受到啟示,從而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

例如:19世紀末,法國園藝學家莫尼哀從植物的盤根錯節想到水泥加固的例子。

當一個人為某一問題苦苦思索時,在大腦里形成了一種優勢灶,一旦受到其他事物的啟發,就很容易與這個優勢灶產生相聯系的反映,從而解決問題。

5、橫向思維:

相對於縱向思維而言的一種思維形式。縱向思維是按邏輯推理的方法直上直下的收斂性思維。而橫向思維是當縱向思維受挫時,從橫向尋找問題答案。正象時間是一維的,空間是多維的一樣,橫向思維與縱向思維則代表了一維與多維的互補。

最早提出橫向思維概念的是英國學者德博諾。他創立橫向思維概念的目的是針對縱向思維的缺陷提出與之互補的對立的思維方法。

6、多路思維:

解決問題時不是一條路走到黑,而是從多角度、多方面思考,這是發散思維最一般的形式(逆向、側向、橫向思維是其中的特殊形式)。

7、組合思維:

從某一事物出發,以此為發散點,盡可能多地與另一(或一些)事物聯結成具有新價值(或附加價值)的新事物的思維方式。

第一次大組合是牛頓組合了開普勒天體運行三定律和伽利略的物體垂直運動與水平運動規律,從而創造了經典力學,引起了以蒸汽機為標志的技術革命;第二次大組合是麥克斯韋組合了法拉第的電磁感應理論和拉格朗日、哈密爾頓的數學方法,創造了更加完備的電磁理論,因此引發了以發電機、電動機為標志的技術革命。

第三次大組合是狄拉克組合了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和薛定鄂方程,創造了相對量子力學,引起了以原子能技術和電子計算機技術為標志的新技術革命。所以愛因斯坦說過:「……組合作用似乎是創造性思維的本質特徵。」

在科學界、商業和其他行業都有大量的組合創造的實例。當然組合不是隨心所欲的拼湊,必須遵循一定的科學規律的有機的最佳組合。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發散思維

Ⅱ 發散性思維的五種方法

1983年7月,中國創造學第一屆學術研討會在南寧召開,日本專家村上幸雄也特地趕來參加此次會議。

在這個會議上村上幸雄先生捧著一把曲別針就問大家說:「請諸位朋友動一動腦筋,打破框框,看誰能說出這些曲別針的更多用途,看誰創造性思維開發得好,多而奇特。

與會的各位代表們都躍躍欲試的爭相回答

「曲別針可以別相片,可以用來夾稿件、講義。」

「紐扣掉了,可以用曲別針臨時鉤起······」

大家左一句,右一句,甚是熱鬧,大約說了十多種,其中較奇特的是把曲別針磨成魚鉤去釣魚,引來一陣笑聲。

有人就問村上幸雄先生說:「您能夠講出多少種呢?」

村上幸雄先生微微一笑,伸出3個指頭。

「30種?」村上幸雄先生搖頭

「300種?」村上幸雄先生點頭

有人特別驚訝,顯出敬佩的眼神,當然也有人投來懷疑的目光

於是村上幸雄先生就用幻燈片展示出了曲別針的用途,這時被稱為「思維魔王」的許國泰先生向台上遞了一張紙條。

紙條中寫道「對於曲別針的用途,我能說出3000種,甚至3萬種!」

坐在他旁邊的人就看他:「吹牛不罰款,真狂!」

第二天上午11點,許國泰先生走上了講台,用粉筆在黑板上寫著:「村上幸雄曲別針用途求解」很多人都被他吸引過來了

「昨天,大家和村上講的用途可用4個字概括,這就是鉤、掛、別、聯。要啟發思路,使思維突破這種格局,最好的辦法就是藉助於簡單的形式思維工具——信息標與信息場反應。」

許國泰先生把曲別針的總體信息分解成質量、體積、長度、截面、彈性、直線、銀白色等10多個要素。再把這些要素,用根標線連起來,形成一根信息標。然後再把曲別針有關的人類實踐活動進行要素分解,連成信息標,最後形成信息反應場。

通過兩軸推出一系列曲別針在數學中的用途,如:把曲別針做成1、2、3、4、5......,再做成加減乘除的符號,用來進行四則運算,運算出數量,就有一千種、一萬種,在音樂上可以創作曲譜;曲別針還可以做成英、俄、希臘等外文字母,用來進行拼讀;曲別針可以與硫酸反應成氫氣,可以用曲別針做指南針,串起不導電。

許國泰先生在台上講著,台下的人在安靜的聽著,每一個人都被他深深的吸引著······

許國泰先生運用的就是發散性思維,發散思維又可以叫作求異思維、擴散思維、輻射思維,是指大腦呈現擴散狀態的思維模式,我們可以尋找事物的不同點不同面來進行發散。

發散性思維一般情況下有以下幾種發散方式

1.結構發散,是以某種事物的結構為發散點,朝四面八方想,以此設想出利用該結構的各種可能性,例如三角形的穩定性,用於三角形支架、金字塔等等。

2.功能發散,是以某種事物的功能為發散電,朝四面八方想,以此設想出獲得該功能的各種可能性,比如現在的拖地鞋,不僅僅用來穿,還可能用來拖地

3.形態發散,是以事物的形態(顏色、形狀、聲音、味道、明白)為發散點,朝四面八方想,從此設想出利用某種形態的各種可能性。比如水可以用來幹嘛?水又有固態、液態、氣態,不同狀態也有不同的應用

4.組合發散,是從某一件事物出發,朝四面八方想,以此盡可能多地設想與另一事物聯結成具有新價值的新事物的各種可能性。比如水+檸檬就變成了檸檬水,水+糖就變成了糖水。

5.方法發散,是以人們解決問題的結果作為發散點,朝四面八方想,推測造成此後果的各種原因;或以某個事物發展的起因,朝四面八方想,以此推測可能發生的各種結果。比如一個人自殺了,是為什麼自殺?是失戀了還是公司破產了?

2020年中秋國慶那一天,我受邀參加朋友的聚會,當時我們在玩誰是卧底這個游戲,輸的人就要接受懲罰,我當時輸了一輪,他們給我的懲罰是「要向我對面的那個姐姐說出我比她好的十個優點」

我當時就講我比你年輕、我比你可愛、我演講比你好等等,就講了五六個吧,我就講不下去了。

但是後面我學習了發散思維,載讓我講一次,我講20個也沒問題啊。因為之前講不出來是因為我的點都是太分散了,我可以抓住一個點,比如就我語言這個領域我就可以講好多「我普通話比你好、我語音語調比你好、我朗誦比你好、我演講的技巧比你多、我演講的人數比你多、我演講的場數比你多等等」像這種找一個點展開講,這就是運用發散思維,這樣講就可以講出很多個點,可以講到對方都不想聽都沒問題。

如果你想提升發散性思維,就可以常常進行練習,例如你可以想想一張A4紙可以用來幹嘛?我想學完發散性思維,我相信你肯定不只是講它能用來寫字那麼簡單了。

Ⅲ 培養發散思維的方法有哪些

1. 發揮想像力
德國著名的哲學家黑格爾說過:「創造性思維需要有豐富的想像。」
一位老師在課堂上給同學們出了一道有趣的題目「磚都有哪些用處?」,要求同學們盡可能想得多一些,想得遠一些。馬上有的同學想到了磚可以造房子、壘雞舍、修長城。有的同學想到古代人們把磚刻成建築上的工藝品。有一位同學的回答很有意思,他說磚可以用來打壞人。從發散性思維的角度來看,這位同學的回答應該得高分,因為他把磚和武器聯系在一起了。
一位媽媽從市場上買回一條活魚,女兒走過來看媽媽殺魚,媽媽看似無意地問女兒:「你想怎麼吃?」「煎著吃!」女兒不假思索地回答。媽媽又問:「還能怎麼吃?」「油炸!」「除了這兩種,還可以怎麼吃?」女兒想了想:「燒魚湯。」媽媽窮追不舍:「你還能想出幾種吃法嗎?」 女兒眼睛盯著天花板,仔細想了想,終於又想出了幾種:「還可以蒸、醋熘、或者吃生魚片。」媽媽還要女兒繼續想,這回,女兒思考了半天才答道:「還可以腌咸魚、曬魚干吃。」媽媽首先誇獎女兒聰明,然後又提醒女兒:「一條魚還可以有兩種吃法,比如,魚頭燒湯、魚身煎,或者一魚三吃、四吃,是不是?你喜歡怎麼吃,咱們就怎麼做。」女兒點點頭:「媽,我想用魚頭燒豆腐,魚身子煎著吃。」
媽媽和女兒的這一番對話,實際上就是在對孩子進行發散性思維訓練。
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既要靠老師,也要靠家長。要善於從教學和生活中捕捉能激發學生創造慾望、為他們提供一個能充分發揮想像力的空間與契機,讓他們也有機會「異想天開」,心馳神往。要知道,奇思妙想是產生創造力的不竭源泉。
在尋求「唯一正確答案」的影響下,學生往往是受教育越多,思維越單一,想像力也越有限。這就要求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的潛在因素,在課堂上啟發學生,展開豐富合理的想像,對作品進行再創造。
2. 淡化標准答案,鼓勵多向思維
學習知識要不惟書、不惟上、不迷信老師和家長、不輕信他人。應倡導讓學生提出與教材、與老師不同的見解,鼓勵學生敢於和同學、和老師爭辯。
單向思維大多是低水平的發散,多向思維才是高質量的思維。只有在思維時盡可能多地給自己提一些「假如…」、「假定…」、「否則…」之類的問題,才能強迫自己換另一個角度去思考,想自己或別人未想過的問題。
老師在教學中要多表揚、少批評,讓學生建立自信,承認自我,同時鼓勵學生求新。訓練學生沿著新方向、新途徑去思考新問題,棄舊圖新、超越已知,尋求首創性的思維。
有一篇題為 《一切為了考試》的中學生作文,記述了一個「奇怪的夢」:
「記不清是哪天晚上,我做了一個奇怪的夢:
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真是莫名驚詫。
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別式是什麼?
茅盾原名?——教科書上寫著:沈雁冰——老師說是沈德鴻,無所適從。
烈日當空。氫氧化鋁分子式。蚊子叮在脖子上,啪!電視節目是《血的鎖鏈》,父親不讓看電視。春眠不覺曉,多困啊!又是可惡的二元二次方程式,監考老師嚴峻的臉。一張53分的數學試卷,我嚇得大哭…
氫原子只有一個電子,我只有一個腦子,怎麼塞得下這么多的化學方程式。憲法為什麼是國家根本大法? 一切為了考試。」
文章生動而形象地再現了一個中學生的夢境。這是一個中學生在殫精竭慮的拼掙和無奈時的吶喊。作者將強烈的創新意識,大膽的思維方式引進作文,思想信馬由韁,縱橫馳騁,內容騰挪閃錯,時空交替變換,意境奇幻詭譎,傳神地表現了一個中學生臨考前不勝重負的心理,讀後發人深思。
3. 打破常規、弱化思維定勢
法國生物學家貝爾納說過:妨礙學習的最大障礙,並不是未知的東西,而是已知的東西。
有一道智力測驗題,「用什麼方法能使冰最快地變成水?」一般人往往回答要用加熱、太陽曬的方法,答案卻是「去掉兩點水」。這就超出人們的想像了。
而思維定勢能使學生在處理熟悉的問題時駕輕就熟,得心應手,並使問題圓滿解決。所以用來應付現在的考試相當有效。但在需要開拓創新時,思維定勢就會變成「思維枷鎖」,阻礙新思維、新方法的構建,也阻礙新知識的吸收。因此,思維定勢與創新教育是互相矛盾的。「創」與「造」兩方面是有機結合起來的,「創」就是打破常規,「造」就是在此基礎上生產出有價值、有意義的東西來。因此,首先要鼓勵學生的「創」,如果把「創」扼殺在搖籃里,何談還有「造」呢?
4. 大膽質疑
明代哲學家陳獻章說過:「前輩謂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質疑能力的培養對啟發學生的思維發展和創新意識具有重要作用。質疑常常是培養創新思維的突破口。
孟子說:「盡信書不如無書」。書本上的東西,不一定都是全對的。真理有其絕對性,又有其相對性,任何一篇文章都有其可推敲之處,鼓勵學生大膽懷疑書本,引導學生發表獨特見解,這是提升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一環。 在質疑過程中,學生創造性地學,教師創造性地教。質疑能將機械性記憶變為理解性記憶,讓學生嘗到學習、創造的樂趣。
反省思維是一種冷靜的自我反省,是對自己原有的思考和結論採取批判的態度並不斷給予完善的過程。這實際上是一種良好的自我教育,是學生學會創新思維的重要途徑。
5. 學會反向思維
反向思維也叫逆向思維。它是朝著與認識事物相反的方向去思考問題,從而提出不同凡響的超常見解的思維方式。反向思維不受舊觀念束縛,積極突破常規,標新立異,表現出積極探索的創造性。其次,反向思維不滿足於「人雲亦雲」,不迷戀於傳統看法。但是反向思維並不違背生活實際。

Ⅳ 發散思維的形式有哪些

發散思維(Divergent Thinking),又稱輻射思維、放射思維、擴散思維或求異思維,是指大腦在思維時呈現的一種擴散狀態的思維模式,它表現為思維視野廣闊,思維呈現出多維發散狀。如"一題多解"、"一事多寫"、"一物多用"等方式,培養發散思維能力。 不少心理學家認為,發散思維是創造性思維的最主要的特點,是測定創造力的主要標志之一。下面我為你整理關於發散思維的形式,希望能幫到你。

發散性思維有多種表現形式,主要包括

立體思維

思考問題時跳出點、線、面的限制,立體式進行思維。

立體綠化:屋頂花園增加綠化面積、減少佔地改善環境、凈化空氣。

平面思維

以構思二維平面圖形為特點的發散思維形式如用一支筆一張紙一筆畫出圓心和圓周。

逆向思維

背逆通常的思考方法。從相反方向思考問題的方法,也叫做反向思維。因為客觀世界上許多事物之間甲能產生乙,乙也能產生甲。如:化學能能產生電能 據此義大利科學家伏特1800年發明了伏打電池。反過來電能也能產生化學能,通過電解,英國化學家戴維1807年發現了鉀、鈉、鈣、鎂、鍶、鋇、硼等七種元素。

側向思維

從與問題相距很遠的事物中受到啟示,從而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

橫向思維

相對於縱向思維而言的一種思維形式。縱向思維是按邏輯推理的方法直上直下的收斂性思維。而橫向思維是當縱向思維受挫時,從橫向尋找問題答案。正象時間是一維的,空間是多維的一樣,橫向思維與縱向思維則代表了一維與多維的互補。最早提出橫向思維概念的是英國學者德博諾。他創立橫向思維概念的目的是針對縱向思維的缺陷提出與之互補的對立的思維方法。

多路思維

解決問題時不是一條路走到黑,而是從多角度、多方面思考,這是發散思維最一般的形式(逆向、側向、橫向思維是其中的特殊形式)。

組合思維

從某一事物出發,以此為發散點,盡可能多地與另一(或一些)事物聯結成具有新價值(或附加價值)的新事物的思維方式。

發散思維(Divergent Thinking),又稱輻射思維、放射思維、擴散思維或求異思維,是指大腦在思維時呈現的一種擴散狀態的思維模式,它表現為思維視野廣闊,思維呈現出多維發散狀。如“一題多解”、“一事多寫”、“一物多用”等方式,培養發散思維能力。 不少心理學家認為,發散思維是創造性思維的最主要的特點,是測定創造力的主要標志之一。

發散思維的培養

發散思維的培養不僅是方法問題,更重要的是思想認識問題。所以為了能有效地對青少年進行發散思維的培養,應按以下三個步驟進行:首先要革新傳統的教育思想、觀念,其次要端正對發散思維的本質與作用認識,然後,在此基礎上再考慮採用適當的培養方法。

一.革新傳統的教育思想與教育觀念

傳統教育只強調聚合思維(集中思維、求同思維、正向思維),而不講發散思維(求異思維、逆向思維、多向思維),這是有其深刻的教育思想根源的。傳統教學模式強調以教師為中心,強調教師對學生單向講授知識,把學生當作知識灌輸對象,其目標是把學生培養成能很好地理解、消化和應用前人知識與經驗(但不善於創造新理論、新知識)的應用型人材。若僅從知識傳授角度考慮,傳統教育並非沒有優勢(從學科考試情況看,我們學生的成績普遍高於西方國家同類學生的水平),我們傳統教育的主要弊病在於不能培養出大批具有創造性思維的創新人材,因為這種教育的目標就不是要培養“創新”能力,而是要向學生灌輸知識棗不是把學生看成活生生的有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的認知主體,而是把學生看成是外部刺激的接受器,是知識灌輸的對象。

在這種教育思想指導下,理解、消化學科的基本理論、基本概念,理解、消化老師講授的內容就成為教學的最高要求、最高目標。學生的思想觀念、學生對一切問題的認識理解都必須集中、統一到學科的理論體系和基本概念上來;學生的全部言行都必須符合教師的要求和傳統的規范。這正是聚合思維(集中思維、求同思維、正向思維)所要達到的目標。

可見,要不要培養發散思維,絕不僅僅是思維方法問題,而是要涉及教育思想、教育觀念和教學模式的根本性問題。不改變傳統的教育思想、觀念,不打破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就不可能擺脫聚合思維的束縛,就談不到積極、自覺地來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所以要對青少年學生進行發散思維的培養,首先要解決的是教育深化改革問題棗轉變傳統的教育思想、觀念,改革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建構能充分體現學生認知主體作用的新型教學模式。在這基礎上,才有可能談論如何來進行培養的問題,否則,一切都無從說起。為了證實這一點,我們不妨先看一個智力測驗的例子。

對兒童進行智力測驗有多種不同的量表,其中有較大影響的一個是韋克斯勒量表(WISC)。這種量表有12類測驗,前6類屬於言語測驗,後6類屬於操作性測驗[71]。其中第2類是對事物之間的類似性進行判別的測驗棗要求兒童概括出所給的17組兩兩配對的名詞之間有哪些相似之處。例如,要求被試指出橘子和香蕉都是“水果類”,木頭和酒精都是“有機物質”等等。顯然這種量表完全是按照培養聚合思維的標准,也就是以書本知識為標准,以教師的要求為規范設計的。按照這種智力量表的要求,即使能得滿分,也不見得是具有創造性思維的兒童,很可能是只會死記硬背書本知識的“高分低能兒”。因為象木頭和酒精有哪些類似之處的判別,正如阿恩海姆所指出的[2]:“如果學生的回答是‘二者都能把人擊倒(使人昏迷)’就要被打零分。事實上,這一回答非但沒有錯,而且表明被試思路敏捷。說明他能夠在一瞬之間,從兩種表面極不相同的事物中找到它們突出的相關之處。”這正是出色的發散思維和直覺思維能力的綜合體現。但是在傳統教育思想、觀念的統治下,這種創造性思維不僅得不到鼓勵,反而遭到排斥和打擊(吃零蛋,被視為弱智)。韋克斯勒量表的前6類言語測試基本上都屬於這類扼殺創造性思維的知識性測驗。

其實,何止是智力測驗,目前我們各級各類學校中的各種各樣測驗(小至平時的單科測驗,大至期末考試、地區統考、乃至全國性高考),其考試測驗方式又何嘗不是如此棗只要求死記硬背書本知識,不允許學生有半點發揮與自由想像。實際上是強制推行聚合思維(集中思維、求同思維、正向思維),而排斥發散思維(求異思維、逆向思維、多向思維),並扼殺創造力。智力測驗和學校考試之所以如此相似,一點都不奇怪,這是因為它們的根源都是來自同一種教育思想、觀念和教學模式。可見,若不首先轉變傳統的教育思想、觀念,不僅發散思維的培養無法實施,就是學生中原來自發形成的發散思維和一些創造性的萌芽,也將要被摧殘殆盡。

二.端正對發散思維的本質與作用的認識

發散思維這一概念,早在1918年就已由心理學家武德沃斯提出[71],後來也有一些心理學家使用過,但並未引起人們的注意。直到1967年美國心理學家吉爾福特(J.P.Guilford),在研究能力傾向基礎上提出了“三維智力結構模型”[17][72],其中將發散思維作為智力結構的主要因素之一提了出來,並編寫了一系列培訓發散思維的教材,制訂了相應的培訓程序和測試發散思維能力的具體方法。一時間在美國、日本和其他一些國家形成了一股強調發散思維的熱潮,在吉爾福特的鼓吹下,許多研究者甚至認為,發散思維在實際上等同於創造性思維[10]。這樣,發散思維的影響才日益擴大起來。

吉爾福特及其助手托蘭斯(E.P.Torrance)等人在片面誇大發散思維作用(甚至把發散思維視同創造性思維)觀點的指導下,還對發散思維作了進一步的分析(實際上是對創造性思維作了進一步的分析),認為發散思維包含四個要素[19]:流暢性、靈活性、獨創性和精緻性,認為對發散思維的培養應緊緊圍繞這四個要素來進行。這四個要素的含義是:

流暢性(fluency)棗是指在短時間內表達出觀點和設想的數量;

靈活性(flexibility)棗是指多方向、多角度思考問題的靈活程度;

獨創性(originality)棗是指產生與眾不同的新奇思想的能力;

精緻性(elaboration)棗是指對事物描述的細致、准確程度。

吉爾福特和他在南加利福尼亞大學的同事們所開發的“南加利福尼亞大學測驗”(又稱“吉爾福特創造力測驗”)就是為測量發散思維的上述四個要素服務的。這項本來用於測量發散思維的測驗,又被冠以“創造力測驗”的名稱,再清楚不過地表明,吉爾福特等人的指導思想就是把發散思維等同於創造性思維,甚至等同於創造力。我們認為,按照這種指導思想不一定能真正培養出發散思維能力,或者說,這樣培養出的能力很可能主要不是發散思維方面的能力,而是語言表達能力,這是因為“流暢性”和“精緻性”都和語言表達能力有關,而與發散思維無關;“獨創性”是發散思維所要追求的目標,而不是發散思維的基本屬性或要素(因為你不能要求每一次發散思維都具有獨創性)。在上述四個要素中,真正與發散思維的本質有關的只有第二個要素棗“多方向、多角度思考問題的靈活程度”,因為這一要素涉及多向思維問題,這點無疑是發散思維的主要特徵之一。遺憾的是吉爾福特等人用“靈活性”來概括這一特徵,既不準確又易使人產生誤解。可見,用上述四個要素來定義發散思維(認為發散思維由上述四要素構成)是不科學的,是對發散思維本質特徵的誤解,應當明確地予以拒絕。

對於發散思維的正確定義應當是:

“發散思維(又叫求異思維、逆向思維、多向思維)是創造性思維結構的一個組成要素,但不是人類思維的基本形式;其作用只是為創造性思維活動指明方向,即要求朝著與傳統的思想、觀念、理論不同的另一個(或多個)方向去思維;發散思維的實質是要沖破傳統思想、觀念和理論的束縛。”

根據上述定義,我們應當對發散思維確立以下幾點基本認識:

1.發散思維是創造性思維結構中的一個要素,是六個組成要素中不可缺少的一個。但不等於創造性思維的全部。

2.發散思維在創造性思維中起目標指向(即確定思維方向)的作用,也僅僅起這一作用,思維的方向性問題在創造性思維活動中有決定性意義,因此發散思維的作用決不能低估,但也不能隨意誇大,以為它能解決創造性思維活動中的一切問題。

3.發散思維沒有自身特定的思維材料,也沒有自己特定的思維加工手段或方法,因此它不是人類思維的基本形式,所以不可能成為創造性思維活動的主體(即主要過程),它只起指引思維方向的作用。主要的創造性思維過程只能由另外三個要素(形象思維、直覺思維、時間邏輯思維)來實現,發散思維不應該也不可能越俎代庖。由於吉爾福特等人為發散思維所規定的上述四個要素(即四個基本性質)未能真正反映發散思維的實質,所以若按這四個要素的要求來培養發散思維,必將把我們引到斜路上去棗培養出的不是真正的發散思維能力,而是其它的能力。

三.培養發散思維的方法

在革新傳統教育思想、觀念和端正對發散思維認識的基礎上,我們認為,對發散思維的培養可以在三條方針的指導下進行。

這三條指導方針是:

第一,同中求異——能夠擺脫人們的共識和傳統觀念的思維定勢,從另外的角度提出完全不同、但有一定依據的全新觀點;

第二,正向求反——不迷信權威,敢於向一貫視為正確的理論體系或科學概念提出挑戰,並提出相反的或與之對立的新理論、新概念;

第三,多向輻射——能對某個復雜問題(或關鍵所在)從多種角度、多個方向去分析,從而得出多種可能的解決方案。

以上三條指導方針至關重要,對發散思維的培養只有嚴格遵循這三條方針(而不是圍繞什麼“流暢性”、“精緻性”),才能真正發揮發散思維在創造性思維活動中的“導向”作用,也才有可能培養出真正的發散思維,而不是變質、走樣的發散思維。有了這三條方針我們就可以在實際中創造出多種多樣、行之有效的發散思維訓練方法,也可以直接借用其它一些方法。例如,眾所周知的“腦力激盪法”只要稍加補充、修改就可成為培訓發散思維的有效方法。

腦力激盪法(Brainstorming)是美國奧斯本於1953年提出的一種頗為有效的創造技法,很可作為發散思維訓練的借鑒。這種方法可應用於班級或小組,不管是哪種場合均應有一位主持人(通常是教師)。為了能有效地實施這種方法對參與者和主持人均提出一定的要求。

每位參與者均應注意四個要點:

1. 禁止批判(不許批判他人意見);

2. 自由發揮(要大膽想像,自由發揮,越自由奔放、越新奇越好);

3. 踴躍發言(不拘一格,越多越好);

4. 集思廣益(能兼收並蓄,在他人意見基礎上提出更新更好的想法)。

主持人則應注意掌握兩個原則:

1 延遲判斷棗即不要過早地下結論,以免束縛參與者的想像力,甚至熄滅參與者發散思維的火花;

2.量中求質棗奧斯本認為,在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初期提出的設想往往不太成熟,但越往後提出的設想越完善、越深刻。因此,主持人應鼓勵、啟發參與者盡量多發表意見。

這里應注意的是,不論是參與者還是主持人都應牢牢記住上述三條指導方針(同中求異、正中求反、多向輻射)。換句話說,參與者的“自由發揮”並非漫無目標的發揮,主持人的啟發引導並非盲目隨意的引導,而是要嚴格遵循三條指導方針的要求。只有這樣,才能使腦力激盪法真正為培養發散思維服務,這是與奧斯本的原意有所不同的:奧斯本要求的是不受任何約束的真正意義上的自由想像與發揮,而在發散思維培養中則要求參與者應沿著三條指導方針所指引的方向去自由想像與發揮。

Ⅳ 發散思維的訓練方法有哪些

人們常說「腦子越用越靈光」,其實是指人的思維會越發散就越活躍。那是真的嗎?下面是我為你們整理的關於發散思維的訓練方法有哪些的內容,希望你們能夠喜歡。

發散思維的特徵有哪些

發散性思維有功能擴散、結構擴散、形態擴散、組合擴散、方法擴散、因果擴散和關系擴散。

(1)功能擴散:以某種事物的功能為擴散點,設想出獲得該功能的各種可能性。例如盡可能多地設想水的用途;盡可能多地想出使臟衣服去污的辦法等等。

(2)結構擴散:以某種事物的結構為擴散點,設想出利用該結構的各種可能性。例如盡可能多列舉具有「立方體」結構的東西;盡可能多地列舉具有「旋鈕式」結構的東西等等。

(3)形態擴散:以事物的形狀、顏色、音響、味道、明暗等為擴散點,設想出利用某種形態的可能性。例如,盡可能多地設想利用紅光可以做什麼或辦什麼事;盡可能多地設想利用辣味可以做什麼或辦什麼事等等。

(4)組合擴散:從某一事物出發,盡可能多地設想與另一事物(或一些事情)聯結成具有新價值(或附加價值)的新事物的各種可能性。例如盡可能多地說出鑰匙圈可以同哪些東西組合在一起:可同小刀組合,可同指甲刀組合,可同小剪刀組合。

(5)方法擴散:以解決問題或製造物品的某種方法為擴散點,設想出利用該方法的各種可能性。例如盡可能多地設想用「鑽」的方法可以辦成哪些事或解決哪些問題;盡可能多地設想用「」的方法可以解決哪些問題或辦成哪些事情。

(6)因果擴散:以某個事物發展的結果作為擴散點,推測造成此結果的各種原因;或以某個事物發生的起因作擴散點,推測可能發生的各種結果。例如盡可能多地設想造成空調不製冷的原因;隨便仍出一塊石頭,盡可能多地設想可能發生的結果等等。

(7)關系擴散:從某一事物出發作為擴散點,盡可能多地設想與其他事物的各種聯系。例如盡可能多地說出某人與哪些人的關系;盡可能多地說出電與人類的關系等等。

常見的考題例如:

1.「列舉圓形結構的物體」屬於( )發散思維。

A.用途擴散 B.結構擴散 C.方法擴散 D.形態擴散

【答案】B。

2.「利用紅色可以做什麼」屬於( )發散思維。

A.用途擴散 B.結構擴散 C.方法擴散 D.形態擴散

【答案】D。

3.盡可能多地畫出包含「△」結構的東西,並寫出或說出它們的名字屬於發散思維動練中的( )。

A.結構擴散 B.方法擴散 C.形態擴散 D.用途擴散

【答案】A。

(多選)4.訓練發散思維的方法有( )。

A.用途擴散 B.結構擴散 C.方法擴散 D.形態擴散

【答案】ABCD。

發散思維的訓練方法

定義發散思維

1、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案。發散思維是一種創造性思維,因此它分析問題的思維模式是跳出框框去思考。並非沒有答案或者提出一個固定不變的答案,而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斷問自己「如果這樣嘗試會有何發現?」在探索多種可能性的思維過程中提出有創意的觀點。並非採取顯而易見的步驟,不經思考地走直線,而是分析問題的各個方面以創造不同結果。[2] 發散思維鼓勵人們尋找和考慮新穎而獨特的方法、機會、觀念和解決方式。

2、靈活使用右腦。左腦是理性的分析式的控制型的,而右腦是創意、直覺和情緒表達所在之處。右腦對於發散思維以及創造性地解決問題來說十分關鍵。發散思維是自發的自由的非線性的。它是一種側面的非傳統思維模式。

3、突破學校中使用的標准化解題技巧。我們需要用創造性思維來解決問題,但往往在學校里課堂里不太習慣使用這種思維模式。相反,課堂中經常用到線性聚合思維,比如選擇題就是一個典型例子。而發散思維則不同,因為它具備四個特點。[3]流暢:迅速生成多個觀點或解決方式的能力。靈活:同時設想多種解決問題的途徑的能力。原創:想出大多數人想不到的觀點的能力。踐行:不止於設想且付諸實踐的能力。

方法 2

促進發散思維

1、學會思考和冥想。探索各種學習方式,創造新方式。末了再進行回顧反思。對於較為理論化的觀點,想一想如何將其與生活經驗聯系起來,以及在以前的嘗試中學到了什麼。[4]

2、促使自己用不尋常的角度看待事物。努力這樣做,即使有些時候看似有一點兒荒.唐。比如,把生活想像成一桌宴席,而你是其中一道菜。然後從各位入席賓客的角度審視桌面。賓客會期待桌子上有什麼?如果少了哪些東西會令他們失望?桌上是否有格格不入的物件,比如吹風機?如何使擺盤更引人垂涎,加點什麼可以使其更吸引人?挑戰你的想像力,使大腦習慣創新思維,如此一來你會覺得創新越來越簡單。

3、學會提問的方法。發散思維的重點不在於找到答案,而是不斷提問以接近答案。提出正確的問題會讓你找到想要的東西。困難的是該提哪些問題。越能從差異的角度提出具體的問題,越接近成功。將復雜的問題分解。然後就每一部分提問「如果這樣嘗試會有何發現?」

方法 3

練習發散思維的技巧

1、頭腦風暴,集思廣益。這是構建觀點的有效工具。一個觀念能生成另一個,不斷擴充,你會得到一系列有創意的未經組織的觀點。在以小組形式進行頭腦風暴時,鼓勵每位成員自由思考。無需考慮答案是否實際。努力提出創造性的觀點,哪怕它和問題本身聯系頗微。不批判任何一個觀點,記錄所有觀點。在產生一長列表觀點後,再一一回顧並評判其價值優缺。

2、記錄。記錄能夠幫助你捕捉並記錄在不尋常的時間地點自� ��產生的想法。頭腦風暴小組的其中一位成員負責記錄觀點。筆記會成為好點子的來源,以後可以進一步組織提煉。

3、自由寫作。關注一個特定的主題,在一段短時間內圍繞該主題自由書寫。只要是和主題相關,想到什麼就寫什麼。別在意標點和語法,盡管寫。組織和修正留到之後再做。自由寫作的目的是選取主題並在短時間內提出多種不同的想法。[5]

4、利用思維導圖將思維可視化。把頭腦風暴得到的觀點製作成思維導圖。明確各觀點之間的聯系。舉例來說,假設你的主題是如何創辦企業。拿一張紙,在中央寫上「創辦企業」,把它圈起來。假設你想到四個二級標題:產品/服務、籌資、市場、雇員。從中心的圈延伸出四條線,每條線連接一個二級標題。到這一步應該看起來像小朋友畫的太陽。四條線的末尾各畫一個圈。把二級標題(即產品/服務、籌資、市場、雇員)依次寫入圈中。接著,假設圍繞每個二級標題你又想出兩個三級標題。例如,「產品/服務」延伸出「裙子」和「鞋子」,「籌資」延伸出「貸款」和「存款」。那麼就從二級標題的圓圈延伸出兩條線,像有兩道光芒的小太陽。兩條線的末端畫一個更小的圈,把三級標題寫入其中。也就是說。「產品/服務」延伸出的兩個圈內填寫「裙子」和「鞋子」,「籌資」延伸出的兩個圈內填寫「貸款」和「存款」。畫完思維導圖,便可以用其輔助構思行文。這會同時用到發散思維和聚合思維。

5、用創新的方式組織想法。想取得最佳效果,需要綜合運用發散思維和聚合思維。二者皆起到重要作用。發散思維提供創造力,聚合思維則有助於分析評估並總結這些創新的觀點。

Ⅵ 發散思維訓練方法有哪些

發散思維的表現為思維視野廣闊,思維呈現出多維發散狀。如“一題多解”、“一事多寫”、“一物多用”等方式,培養發散思維能力。下面我為你整理關於發散思維訓練方法,希望能幫到你。

發散思維之舉一反三的理解力

一位老師教一年級數學。他給孩子們講解減法,教得很努力。

一次,他把一個特別認真聽課的學生叫到黑板前,問道:“戈登。想一想,4顆櫻桃放在桌子上,你的姐姐來了,拿了1顆櫻桃,桌上還剩下幾顆?”

“幾個姐姐,先生?”

“不是,注意聽!我把這道題目再重復一遍。桌子上放著4顆櫻桃……”

“這是不可能的,先生!現在沒有櫻桃,現在是冬天。”

“戈登,我假設4顆櫻桃放在桌子上,你的姐姐來了……”

“哪個?”

“什麼哪個尹當然是你的姐姐!”

“啊!我有兩個姐姐,莫尼卡和英格。”

“這是一樣的!注意,一個姐姐拿了1顆櫻桃……”

“莫尼卡和英格是不會只拿1顆櫻桃的。她倆總是什麼東西都拿光。”

“但是,戈登,你爸爸只允許她拿1顆櫻桃!”

“這是不可能的,先生。”

“為什麼?”

“爸爸出差去了,兩個星期以後才能回來。”

老師的臉有點紅了。

“注意!我現在把這道題再講一遍!如果你再插話,你就到你的坐位上站著。噢,桌子上放著3顆,不,是4顆櫻桃。你姐姐從中拿了1顆櫻桃,桌子上還剩下幾顆?”

“沒有了。”

“什麼?你怎麼會得到這個答案?”

“因為我吃了剩下的櫻桃。我最喜歡吃櫻桃!”

5個發散思維訓練

發散思維練習1:字的流暢

請在10個十字上加最多三筆構成新的字.

十、十、十、十、十、十、十、十、十、十

請在“日”字、“口”字、“大”字、“土”字的上、下、左、右,上下一起各加筆劃寫出盡可能多的字來(每種至少3個)。

發散思維練習2:觀念的流暢

盡可能多地說出領帶的用途

盡可能多地說出舊牙膏皮的用途

什麼“狗”不是狗,什麼“虎”不是虎

什麼“蟲”不是蟲,什麼“書”不是書

什麼“井”不是井,什麼“池”不是池

發散思維練習3:雨傘存在的問題:

1、容易刺傷人;

2、拿傘的那隻手不能再派其他用途;

3、乘車時傘會弄濕乘客的衣物;

4、傘骨容易折斷;

5、傘布透水;

6、開傘收傘不夠方便;

7、樣式單調、花色太少;

8、晴雨兩用傘在使用時不能兼顧;

9、傘具攜帶收藏不夠方便;等等。

解決方案:

1、增加折疊傘品種;

2、傘布進行特殊處理;

3、傘頂加裝集水器,倒過來後雨水不會弄濕地面;

4、增加透明傘、照明傘、橢圓形的情侶傘、拆卸式傘布等;

5、還可以製成“灶傘”,除了擋風遮雨外,在晴天撐開傘面對准太陽,傘面聚集點可產生500度的高溫,太陽傘成了名副其實的“太陽灶”,用途一下子就拓寬了許多。

發散思維練習4:方法發散

(1)用“翻“”的辦法可以辦成哪些事?

(2)每天早晨有許多職工乘汽車上班,交通非常緊張,有哪些辦法可以改變這種狀況呢?

(3)你對電話機的鈴聲可以做哪些改變?

(4)要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哪些方式可以運用?

發散思維練習5:結構擴散

用8根火柴作2個正方形和4個三角形(火柴不能彎曲和折斷)。

Ⅶ 發散思維的表現形式有哪些

發散思維是創造性思維的核心要素,對中學生創造能力以及科學思維能力的培養與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下面我為你整理發散思維的表現形式,希望能幫到你。

發散思維的表現形式

立體思維

思考問題時跳出點、線、面的限制,立體式進行思維。

立體綠化:屋頂花園增加綠化面積、減少佔地改善環境、凈化空氣。

平面思維

以構思二維平面圖形為特點的發散思維形式如用一支筆一張紙一筆畫出圓心和圓周。

逆向思維

背逆通常的思考方法。從相反方向思考問題的方法,也叫做反向思維。因為客觀世界上許多事物之間甲能產生乙,乙也能產生甲。如:化學能能產生電能 據此義大利科學家伏特1800年發明了伏打電池。反過來電能也能產生化學能,通過電解,英國化學家戴維1807年發現了鉀、鈉、鈣、鎂、鍶、鋇、硼等七種元素。

側向思維

從與問題相距很遠的事物中受到啟示,從而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

橫向思維

相對於縱向思維而言的一種思維形式。縱向思維是按邏輯推理的方法直上直下的收斂性思維。而橫向思維是當縱向思維受挫時,從橫向尋找問題答案。正象時間是一維的,空間是多維的一樣,橫向思維與縱向思維則代表了一維與多維的互補。最早提出橫向思維概念的是英國學者德博諾。他創立橫向思維概念的目的是針對縱向思維的缺陷提出與之互補的對立的思維方法。

多路思維

解決問題時不是一條路走到黑,而是從多角度、多方面思考,這是發散思維最一般的形式(逆向、側向、橫向思維是其中的特殊形式)。

組合思維

從某一事物出發,以此為發散點,盡可能多地與另一(或一些)事物聯結成具有新價值(或附加價值)的新事物的思維方式。

發散思維(Divergent Thinking),又稱輻射思維、放射思維、擴散思維或求異思維,是指大腦在思維時呈現的一種擴散狀態的思維模式,它表現為思維視野廣闊,思維呈現出多維發散狀。如“一題多解”、“一事多寫”、“一物多用”等方式,培養發散思維能力。 不少心理學家認為,發散思維是創造性思維的最主要的特點,是測定創造力的主要標志之一。

發散思維的練習

練習1:字的流暢

請在10個十字上加最多三筆構成新的字.

十、十、十、十、十、十、十、十、十、十

請在“日”字、“口”字、“大”字、“土”字的上、下、左、右,上下一起各加筆劃寫出盡可能多的字來(每種至少3個)。

練習2:觀念的流暢

盡可能多地說出領帶的用途

盡可能多地說出舊牙膏皮的用途

什麼“狗”不是狗,什麼“虎”不是虎

什麼“蟲”不是蟲,什麼“書”不是書

什麼“井”不是井,什麼“池”不是池

練習3:雨傘存在的問題:

1、容易刺傷人;

2、拿傘的那隻手不能再派其他用途;

3、乘車時傘會弄濕乘客的衣物;

4、傘骨容易折斷;

5、傘布透水;

6、開傘收傘不夠方便;

7、樣式單調、花色太少;

8、晴雨兩用傘在使用時不能兼顧;

9、傘具攜帶收藏不夠方便;等等。

解決方案:

1、增加折疊傘品種;

2、傘布進行特殊處理;

3、傘頂加裝集水器,倒過來後雨水不會弄濕地面;

4、增加透明傘、照明傘、橢圓形的情侶傘、拆卸式傘布等;

5、還可以製成“灶傘”,除了擋風遮雨外,在晴天撐開傘面對准太陽,傘面聚集點可產生500度的高溫,太陽傘成了名副其實的“太陽灶”,用途一下子就拓寬了許多。

發散思維的特點

1、流暢性

流暢性就是觀念的自由發揮。指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生成並表達出盡可能多的思維觀念以及較快地適應、消化新的思想概念。機智與流暢性密切相關。

流暢性反映的是發散思維的速度和數量特徵。

2、變通性

變通性就是克服人們頭腦中某種自己設置的僵化的思維框架,按照某一新的方向來思索問題的過程。

變通性需要藉助橫向類比、跨域轉化、觸類旁通,使發散思維沿著不同的方面和方向擴散,表現出極其豐富的多樣性和多面性。

3、獨特性

獨特性指人們在發散思維中做出不同尋常的異於他人的新奇反應的能力。獨特性是發散思維的最高目標。

4、多感官性

Ⅷ 發散思維的訓練方法有哪些

創新思維的核心是發散思維,培養發散思維成為培養創新思維的突破口。那麼關於發散思維的訓練方法有哪些呢?下面我為你整理關於發散思維的訓練方法,希望能幫到你。

發散思維的訓練方法

發散思維訓練的要點如下: ,

(1)把握好發散思維和想像思維的關系。發散思維和想像思維是密不可分的,我們向四面八方任意地層開想像時,也就是在進行發散思維。所以,我們在做發散思維訓練時,應盡量擺脫邏輯思維的束縛,大膽想像,而不必擔心其結果是否合理,是否有實用價值。

(2)要注意流暢性、變通性和獨特性的要求,在訓練中要盡量追求獨特性。當然,如果一開始產生不了獨特性的思維結果也不要著急。從流暢性到變通性再到獨特性,循序漸進,逐漸就可以進入較高水平的發散思維狀態。

(3)注意跳出邏輯思維的圈子.

(4)在課堂上可以由教師統一掌握訓練進度和時間,每道題以2—3分鍾為宜。在課後自我訓練時,時間可以長一些。

發散思維的訓練練習1:字的流暢

請在10個十字上加最多三筆構成新的字.

十、十、十、十、十、十、十、十、十、十

請在“日”字、“口”字、“大”字、“土”字的上、下、左、右,上下一起各加筆劃寫出盡可能多的字來(每種至少3個)。

發散思維的訓練練習2:觀念的流暢

盡可能多地說出領帶的用途

盡可能多地說出舊牙膏皮的用途

什麼“狗”不是狗,什麼“虎”不是虎

什麼“蟲”不是蟲,什麼“書”不是書

什麼“井”不是井,什麼“池”不是池

發散思維的訓練練習3:雨傘存在的問題:

1、容易刺傷人;

2、拿傘的那隻手不能再派其他用途;

3、乘車時傘會弄濕乘客的衣物;

4、傘骨容易折斷;

5、傘布透水;

6、開傘收傘不夠方便;

7、樣式單調、花色太少;

8、晴雨兩用傘在使用時不能兼顧;

9、傘具攜帶收藏不夠方便;等等。

解決方案:

1、增加折疊傘品種;

2、傘布進行特殊處理;

3、傘頂加裝集水器,倒過來後雨水不會弄濕地面;

4、增加透明傘、照明傘、橢圓形的情侶傘、拆卸式傘布等;

5、還可以製成“灶傘”,除了擋風遮雨外,在晴天撐開傘面對准太陽,傘面聚集點可產生500度的高溫,太陽傘成了名副其實的“太陽灶”,用途一下子就拓寬了許多。

發散思維的訓練練習4:方法發散

(1)用“翻“”的辦法可以辦成哪些事?

(2)每天早晨有許多職工乘汽車上班,交通非常緊張,有哪些辦法可以改變這種狀況呢?

(3)你對電話機的鈴聲可以做哪些改變?

(4)要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哪些方式可以運用?

發散思維的訓練練習5:結構擴散

用8根火柴作2個正方形和4個三角形(火柴不能彎曲和折斷)。

一般在正方形中作三角形都容易從對角線入手,但對角線的長度大於正方形的邊長,所以反過來想,又組成三角形,又有相同的邊長,那就要錯開對角線。

發散思維的訓練練習6:因果關系發散

如果人沒有了蚊子,會發生什麼事情?

發散思維的訓練練習7:材料擴散

如果可以不計算成本,還可以用哪些材料做衣服?

發散思維的訓練練習8:0是什麼?(至少想出30種)

腦袋、地球、宇宙、圓、英文字母O、氧元素符號、雞蛋、扣子、麵包、鐵環、孫悟空的金箍咒、杯子、麻子、圓滿、結束

發散思維的訓練練習9:誰更胖?

兩個朋友外出旅遊,夜晚在一家旅館過夜,談到了體重的問題。兩個都認為自己比對方瘦,但到底誰更胖呢?看來只有稱一稱才知道了。於是他們向旅館借體重秤,可旅館只有一台小磅砰,而且最多隻能稱20千克的物品。這該怎麼辦呢?

其中一人拿來一些小小的道具,就把問題解決了?你知道他是怎麼做的嗎?

發散思維的作用

(1)核心性作用

想像是人腦創新活動的源泉,聯想使源泉匯合,而發散思維就為這個源泉的流淌提供了廣闊的通道。發散思維是創造性思維的最主要的特點。

(2)基礎性作用

創新思維的技巧性方法中,有許多都是與發散思維有密切關系的。

(3)保障性作用

閱讀全文

與以下哪些屬於發散思維具體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隧道防風布正確安裝方法 瀏覽:357
手機拍照放大到6倍的方法 瀏覽:766
除濕器使用方法 瀏覽:522
口臭怎麼去除最快方法三七粉 瀏覽:952
35歲內斜視眼恢復最簡單方法 瀏覽:786
中蜂越冬的解決方法 瀏覽:429
洛陽養老金計算方法 瀏覽:105
治療白斑有效的方法 瀏覽:456
土粒的沉降分析方法有哪些 瀏覽:969
小凍干燕窩的食用方法 瀏覽:97
成都中風鍛煉小方法 瀏覽:293
五星紅旗怎麼折的方法 瀏覽:762
成年人經常磨牙解決方法 瀏覽:320
預制剪力牆結構鋼筋連接方法 瀏覽:312
兒童遠視訓練方法 瀏覽:23
練字的技巧與方法視頻 瀏覽:237
塑料模具研究方法 瀏覽:780
系蝴蝶結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481
高中檢測氨水的方法和現象 瀏覽:289
法壓壺的使用方法 瀏覽: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