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建築地槽砂應做什麼試驗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09-23
B. 施工項目現場質量檢驗的方法有哪些
施工現場質量檢查的方法有:
(1)目測法,其手段有:看、摸、敲、照。
(2)實測法,其手段有:靠、吊、量、套。
(3)試驗法。
看,就是根據質量標准進行外觀目測,如牆麵粉刷質量應是:表面無壓痕、空鼓,大面及口角是否平直,地面是否平整,施工順序是否合理,工人操作是否正確等,均是通過目測、評價。
摸,就是手感檢查,主要用於裝飾工程的某些檢查項目,如水刷石、干粘石粘接牢固程度,地面有無起砂等,均通過摸加以鑒別。
敲,是應用工具進行音感檢查,通過聲音的虛實確定有無空鼓,根據聲音的清脆和沉悶,判斷屬於面層空鼓或底層空鼓。此外,用手敲如發出顫動聲響,一般是底灰不滿。
照,對於難以看到或光線較暗的部位,則可採用鏡子反射或燈光照射的方法進行檢查。如門框頂和底面的油漆質量等,均可用照來評估。
靠,是用直尺、塞尺檢查牆面、地面、屋面的平整度。 吊,是用托線板以線錘吊線檢查垂直度。
量,是用測量工具和計量儀表等檢查斷面尺寸、軸線、標高、濕度、溫度等的偏差。
C. 路基填築檢驗的項目都有哪些
看你是哪一層了,到路基頂層的時候,要求檢測的項目會全一些:有高程、橫坡、寬度、平整度、彎沉、壓實度等常規項目。
《路基填築施工技術》介紹了土石填料的物理性質、工程分類方法的基礎知識以及路基的基本形式和要求,一般土、特殊土和土夾石的力學性質和影響因素。
並詳細論述了土石填築料最佳含水率和最大幹密度的確定方法,一般路基的填築施工工藝、方法和質量控制及檢驗方法,摻灰處治濕軟土的理論和施工工藝、方法及質量控制方法。
粉煤灰填築路基的結構形式及施工工藝、方法和質量控制方法,多雨潮濕地區路堤填築施工工藝、方法和質量控制方法及防護技術;同時介紹了路基碾壓設備的選型與作業參數的選擇。
D. 在正常生產過程中,地槽底部巡檢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摘要 (1)根據設計圖紙檢查基槽的開挖平面位置、尺寸、槽底深度;檢查是否與設計圖紙相符,開挖深度是否符合設計要求;
E. 承包工地,挖地槽,懂的進,謝謝
機械挖土
1 范圍
本工藝標准適用於工業和民用建築物、構築物的大型基坑(槽)、管溝以及大面積平整場地等機械挖土。
2 施工准備
2.1 主要機具:
2.1.1 挖土機械有:挖土機、推土機、鏟運機、自卸汽車等。
2.1.2 一般機具有:鐵鍬(尖、平頭兩種)、手推車、小白線或20號鉛絲和鋼捲尺以及坡度尺等。
2.2 作業條件:
2.2.1 土方開挖前,應根據施工方案的要求,將施工區域內的地下、地上障礙物清除和處理完畢。
2.2.2 建築物或構築物的位置或場地的定位控制線(樁)、標准水平樁及開槽的灰線尺寸,必須經過檢驗合格;並辦完預檢手續。
2.2.3 夜間施工時,應有足夠的照明設施;在危險地段應設置明顯標志,並要合理安排開挖順序,防止錯挖或超挖。
2.2.4 開挖有地下水位的基坑槽、管溝時,應根據當地工程地質資料,採取措施降低地下水位。一般要降至開挖面以下0.5m,然後才能開挖。
2.2.5 施工機械進入現場所經過的道路、橋梁和卸車設施等,應事先經過檢查,必要時要進行加固或加寬等准備工作。
2.2.6 選擇土方機械,應根據施工區域的地形與作業條件、土的類別與厚度、總工程量和工期綜合考慮,以能發揮施工機械的效率來確定,編好施工方案。
2.2.7 施工區域運行路線的布置,應根據作業區域工程的大小、機械性能、運距和地形起伏等情況加以確定。
2.2.8 在機械施工無法作業的部位和修整邊坡坡度、清理槽底等,均應配備人工進行。
2.2.9 熟悉圖紙,做好技術交底。
3 操作工藝
3.1 工藝流程:
確定開挖的順序和坡度 → 分段分層平均下挖 → 修邊和清底
3.2 坡度的確定:
3.2.1 在天然濕度的土中,開挖基礎坑(槽)、管溝時,當挖土深度不超過下列數值規定時,可不放坡,不加支撐。
3.2.1.1 密實、中密的砂土和碎石類土(充填物為砂土)一1.0rn。
3.2.1.2 硬塑、可塑的粘質粉土及粉質粘土一1.25m。
3.2.1.3 硬塑、可塑的粘土和碎石類土(充填物為粘性土)—1.5m。
3.2.1.4 堅硬性粘土一2.0m。
3.2.2 超過上述規定深度,在5m以內時,當土具有天然濕度、構造均勻、水文地質條件好,且無地下水,不加支撐的基坑(槽)和管溝,必須放坡。邊坡最陡坡度應符合表l-3的規定。
各類土的邊坡坡度 表1-3
邊 坡 坡 度 (高∶寬)
坡頂無荷載 坡頂有靜載 坡頂有動載
1 中密的砂土 1∶1.00 1∶1.25 1∶1.50
2 中密的碎石類土 (充填物為砂土) 1∶0.75 1∶1.00 1∶1.25
3 硬塑的輕亞粘土 1∶0.67 1∶0.75 1∶1.00
4 中密的碎石類土 (充填物為粘性土) 1∶0.50 1∶0.67 1∶0.75
5 硬塑的亞粘土、粘土 1∶0.33 1∶0.50 1∶0.67
6 老黃土 1∶0.10 1∶0.25 1∶0.33
7 軟土 (經井點降水後) 1∶1.00 — —
註:當有成熟經驗時,可不受本表限制。
3.2.3 使用時間較長的臨時性挖方邊坡坡度,應根據工程地質和邊坡高度,結合當地同類土體的穩定坡度值確定。如地質條件好,土(岩)質較均勻,高度在10m以內的臨時性挖方邊坡坡度應按表1-4確定:
各類土的挖方邊坡坡度 表1-4
項次 土 的 類 別 邊坡坡度 (高∶寬)
1 砂土 (不包括細砂、粉砂) 1∶1.25~1∶1.15
堅 硬 1∶0.75~1∶1.00
硬 塑 1∶1.0~1∶1.25
充填堅硬、硬塑性粘土 1∶0.5~1∶1.00
充填砂土 1∶1.00~1∶1.50
註:當有成熟經驗時,可不受本表限制。
3.2.4 挖方經過不同類別土(岩)層或深度超過10m時,其邊坡可做成折線形或台階形。
3.2.5 城市挖方因鄰近建築物限制,而採用護坡樁時,可以不放坡,但要有護坡樁的施工方案。
3.3 開挖基坑(槽)或管溝時,應合理確定開挖順序、路線及開挖深度。
3.3.1 採用推土機開挖大型基坑(槽)時,一般應從兩端或頂端開始(縱向)推土,把土推向中部或頂端,暫時堆積,然後再橫向將土推離基坑(槽)的兩側。
3.3.2 採用鏟運機開挖大型基坑(槽)時,應縱向分行、分層按照坡度線向下鏟挖,但每層的中心線地段應比兩邊稍高一些,以防積水。
3.3.3 採用反鏟、拉鏟挖土機開挖基坑(槽)或管溝時,其施工方法有兩種;
3.3.3.1 端頭挖土法:挖土機從基坑(槽)或管溝的端頭以倒退行駛的方法進行開挖。自卸汽車配置在挖土機的兩側裝運土。
3.3.3.2 側向挖土法:挖土機一面沿著基坑(槽)或管溝的一側移動,自卸汽車在另一側裝運土。
3.3.4 挖土機沿挖方邊緣移動時,機械距離邊坡上緣的寬度不得小於基坑(槽)或管溝深度的1/2。如挖土深度超過5m時,應按專業性施工方案來確定。
3.4 土方開挖宜從上到下分層分段依次進行。隨時作成一定坡勢,以利泄水。
3.4.l 在開挖過程中,應隨時檢查槽壁和邊坡的狀態。深度大於1.5m時,根據土質變化情況,應做好基坑(槽)或管溝的支撐准備,以防坍陷。
3.4.2 開挖基坑(槽)和管溝,不得挖至設計標高以下,如不能准確地挖至設計基底標高時,可在設計標高以上暫留一層土不挖,以便在抄平後,由人工挖出。
暫留土層:一般鏟運機、推土機挖土時,為20cm左右;挖土機用反鏟、正鏟和拉鏟挖土時,為30cm左右為宜。
3.4.3 在機械施工挖不到的土方,應配合人工隨時進行挖掘,並用手推車把土運到機械挖到的地方,以便及時用機械挖走。
3.5 修幫和清底。在距槽底設計標高50cm槽幫處,抄出水平線,釘上小木撅,然後用人工將暫留土層挖走。同時由兩端軸線(中心線)引樁拉通線(用小線或鉛絲),檢查距槽邊尺寸,確定槽寬標准,以此修整槽邊。最後清除槽底土方。
3.5.1 槽底修理鏟平後,進行質量檢查驗收。
3.5.2 開挖基坑(槽)的土方,在場地有條件堆放時,一定留足回填需用的好土;多餘的土方,應一次運走,避免二次搬運。
3.6 雨、冬期施工:
3.6.1 土方開挖一般不宜在雨季進行,否則工作面不宜過大,應逐段、逐片分期完成。
3.6.2 雨期施工在開挖基坑(槽)或管溝時,應注意邊坡穩定。必要時可適當放緩邊坡坡度,或設置支撐。同時應在坑(槽)外側圍以土堤或開挖水溝,防止地面水流入。經常對邊坡、支撐、土堤進行檢查,發現問題要及時處理。
3.6.3 土方開挖不宜在冬期施工。如必須在冬期施工時,其施工方法應按冬施方案進行。
3.6.4 採用防止凍結法開挖土方時,可在凍結以前,用保溫材料覆蓋或將表層土翻耕耙松,其翻耕深度應根據當地氣溫條件確定。一般不小於30cm。
3.6.5 開挖基坑(槽)或管溝時,必須防止基礎下基土受凍。應在基底標高以上預留適當厚度的鬆土。或用其他保溫材料覆蓋。如遇開挖土方引起鄰近建築物或構築物的地基和基礎暴露時,應採取防凍措施,以防產生凍結破壞。
4 質量標准
4.1 保證項目:
4.1.1 柱基、基坑、基槽、管溝和場地的基土土質必須符合設計要求,並嚴禁擾動。
4.2 允許偏差項目,見表l-5。
土方工程的挖方和場地平整允許偏差值
序號 項 目 允許偏差 (mm) 檢 驗 方 法
2
3 表面標高
長度、寬度
邊坡偏陡 +0 -50
-0
不允許 用水準儀檢查
用經緯儀、拉線和尺量檢查
觀察或用坡度尺檢查
表1-5
5 成品保護
5.1 對定位標准樁、軸線引樁、標准水準點、龍門板等,挖運土時不得撞碰、也不得在龍門板上休息。並應經常測量和校核其平面位置、水平標高和邊坡坡度是否符合設計要求。定位標准樁和標准水準點也應定期復測和檢查是否正確。
5.2 土方開挖時,應防止鄰近建築物或構築物,道路、管線等發生下沉和變形。必要時應與設計單位或建設單位協商,採取防護措施,並在施工中進行沉降或位移觀測。
5.3 施工中如發現有文物或古墓等,應妥善保護,並應及時報請當地有關部門處理,方可繼續施工。如發現有測量用的永久性標樁或地質、地震部門設置的長期觀測點等,應加以保護。在敷設有地上或地下管線、電纜的地段進行土方施工時,應事先取得有關管理部門的書面同意,施工中應採取措施,以防止損壞管線,造成嚴重事故。
6 應注意的質量問題
6.l 基底超挖:開挖基坑(槽)管溝不得超過基底標高。如個別地方超挖時,其處理方法應取得設計單位的同意,不得私自處理。
6.2 基底未保護:基坑(槽)開挖後應盡量減少對基土的擾動。如遇基礎不能及時施工時,可在基底標高以上預留30cm土層不挖,待做基礎時再挖。
6.3 施工順序不合理:應嚴格按施工方案規定的施工順序進行土方開挖施工,應注意宜先從低處開挖,分層、分段依次進行,形成一定坡度,以利排水。
6.4 施工機械下沉:施工時必須了解土質和地下水位情況。推土機、鏟運機一般需要在地下水位0.5m以上推鏟土;挖土機一般需要在地下水位0.8m以上挖土,以防機械自重下沉。正鏟挖土機挖方的台階高度,不得超過最大挖掘高度的1.2倍。
6.5 開挖尺寸不足,邊坡過陡:基坑(槽)或管溝底部的開挖寬度和坡度,除應考慮結構尺寸要求外,應根據施工需要增加工作面寬度,如排水設施、支撐結構等所需的寬度。
6.6 雨季施工時,基槽、坑底應預留30cm土層,在打混凝土墊層前再挖至設計標高。
7 質量記錄
本工藝標准應具備以下質量記錄:
7.1 工程地質勘察報告。
工程定位測量記錄。
F. 地基承載力常用的檢驗方法有哪些適用於什麼樣的地基處理方式
1、平板荷載試驗:適用於各類土、軟質岩和風化岩體。
2、螺旋板荷載試驗:適用於軟土、一般粘性土、粉土及砂類土。
3、標准貫入試驗:適用於一般粘性土、粉土及砂類土。
4、動力觸探:適用於粘性土、砂類土和碎石類土。
5、靜力觸探:適用於軟土、粘性土、粉土、砂類土及含少量碎石的土層。
6、岩體直剪試驗:適用於具有軟弱結構面的岩體和軟質岩。
7、預鑽式旁壓試驗:適用於確定粘性土、粉土、黃土、砂類土、軟質岩石及風化岩石。
8、十字板剪切試驗:適用於測定飽和軟粘性土的不排水抗剪強度及靈敏度等參數。
9、應力鏟試驗:適用於確定軟塑~流塑狀飽和粘性土。
10、扁板側脹試驗:適用於軟土、一般飽和粘性土、鬆散~中密飽和砂類土及粉土等。
G. 基槽檢驗有哪些方法及一般要求
驗槽
最重要的是看標高,是否超挖,或者挖深不夠,簡單的就直接用水準測下均布點,要求嚴的或者有坡度的測量精度要求就高些,測的點也多。
其次,看槽底平整度啊,清理障礙是否徹底啊,局部換填是否到位啊多數用目測就完事了,個別要求開挖後碾壓的還要做壓實度和土壤密實度實驗參見當地質監站要求。
H. 地基承載力常用的檢驗方法有哪些
現場釺探.核振
I. 樁基為預應力管樁,需要檢地槽嗎
樁基為預應力管樁,需要檢地槽。
因為樁頂伸入承台50~100,承台下還有100的墊層,要保證滿足這些圖紙要求的尺寸又要檢查基槽土質情況,所以還是要對基槽進行檢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