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科普 > 總產出核算校正方法有哪些

總產出核算校正方法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9-25 03:27:15

Ⅰ 生產總值的核算方法

國內生產總值有三種表現形態,即價值形態、收入形態和產品形態,在國內生產總值核算中,這三種表現形態表現為三種核算方法,即生產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種方法從不同的角度反映國民經濟生產活動成果。
1、生產法:是從生產過程中生產的貨物和服務總產品價值入手,剔除生產過程中投入的中間產品的價值,得到增加值的一種方法。計算公式為:增加值=總產出-中間投入。將國民經濟各行業的增加值相加,得到國內生產總值。
2、收入法:也稱分配法。按收入法計算國內生產總值是從生產過程創造收入的角度,對常住單位的生產活動成果進行核算。計算公式為:增加值=勞動者報酬+生產稅凈額+固定資產折舊+營業盈餘。國民經濟各部門的增加值之和等於國內生產總值。
3、支出法:是從最終使用的角度反映國內生產總值最終使用去向的一種方法。計算公式為:國內生產總值=最終消費支出+資本形成總額+貨物和服務凈出口。
按三種方法計算的國內生產總值反映的是同一經濟總體在同一時期的生產活動成果,從理論上講,三種計算方法所得到的結果應該是一致的。但在實踐中,由於受資料來源的影響,要保證結果完全相等幾乎是不可能的。
按三種方法計算的國內生產總值數據之間具有如下關系:
國內生產總值=生產國國內生產總值
=收入法國內生產總值
=支出法國內生產總值+統計

Ⅱ 我國國內生產總值核算方法有哪些

在實際核算中,國內生產總值的三種表現形態表現為三種計算方法,即生產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種方法分別從不同的方面反映國內生產總值及其構成。其計算公式為:

1、國內生產總值(生產法)=總產出-中間投入(物質產品投入+服務投入);

2、國內生產總值(收入法)=勞動者報酬+固定資產折舊+生產稅凈額+營業盈餘;

3、國內生產總值(支出法)=總消費+總投資+貨物和服務凈出口=(居民消費+政府消費)+(固定資本形成總額+存貨增加)+(貨物和服務出口-貨物和服務進口)。

Ⅲ GDP核算的三種方法

GDP核算的三種方法

GDP核算的三種方法, GDP 核算有三種方法,即生產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種方法從不同的角度反映國民經濟生產活動成果。下面跟我一起深入了解GDP核算的三種方法。

GDP核算的三種方法1

GDP的三種核算方法分別是:生產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1、生產法計算公式為:國內生產總值=總產出-中間投入(物質產品投入+服務投入)。

2、收入法計算公式為:國內生產總值=勞動者報酬+固定資產折舊+生產稅凈額+營業盈餘。

3、支出法計算公式為:國內生產總值=總消費+總投資+貨物和服務凈出口=(居民消費+政府消費)+(固定資本形成總額+存貨增加)+(貨物和服務出口-貨物和服務進口)。

(3)總產出核算校正方法有哪些擴展閱讀:

GDP(國內生產總值):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全部最終產品和服務價值的總和,常被認為是衡量國家(或地區)經濟狀況的指標。

GDP核算有三種方法,即生產法、收入法、支出法,三種方法從不同的角度反映國民經濟生產活動成果,理論上三種方法的核算結果相同。

每個時段公布的GDP都有其特定階段的含義和特定的價值,不能因為在不同時間公布的數據不同,而懷疑統計數據存在問題。當然,中國在GDP的`計算體繫上也有一些缺憾,例如中國長期採用的原產生於前蘇聯和東歐國家的統計核算體系,從實際情況看,不少地方已經滯後於時代的發展了。

GDP核算的三種方法2

GDP(國內生產總值),是一個國家(或地區)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GDP是國民經濟核算的核心指標,也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狀況和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

2021年10月18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初步核算,2021年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82313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9.8%,兩年平均增長5.2%,比上半年兩年平均增速回落0.1個百分點。

gdp核算范圍

生產范圍

GDP核算的生產范圍包括以下三個部分:

第一,生產者提供或准備提供給其他單位的貨物和服務的生產;

第二,生產者用於自身最終消費或資本形成的所有貨物的自給性生產;

第三,自有住房擁有者為自己最終消費提供的自有住房服務,以及付酬的自給性家庭服務生產。

生產范圍不包括不支付報酬的自給性家庭服務、沒有單位控制的自然活動(如野生的、未經培育的森林、野果或野漿果的自然生長,公海中魚類數量的自然增長)等。

地域范圍

GDP核算范圍原則上包含了位於中國經濟領土范圍內具有經濟利益中心的所有常住單位的經濟活動。

GDP的計算過程

國家統計局每年公布GDP數據計算需要經過以下幾個過程:初步估計過程、初步核實過程和最終核實過程。

初步估計過程一般在每年年終和次年年初進行。它得到的年度GDP數據只是一個初步數,這個數據有待於獲得較充分的資料後進行核實。

初步核實過程一般在次年的第二季度進行。初步核實所獲得的GDP數據更准確些,但因仍缺少GDP核算所需要的許多重要資料,因此相應的數據尚需要進一步核實。

最終核實過程一般在次年的第四季度進行。這時,GDP核算所需要的和所能搜集到的各種統計資料、會計決算資料和行政管理資料基本齊備。與前一個步驟相比,它運用了更全面、更細致的資料,所以這個GDP數據顯得就更准確些。

GDP核算的三種方法3

GDP 核算有三種方法,即生產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種方法從不同的角度反映國民經濟生產活動成果。

生產法是從價值創造的角度,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在核算期內全部最終生產成果的一種核算方法,即從國民經濟各個部門在核算期內生產的總產品價值中,扣除生產過程中投入的中間產品價值,得到增加值。

核算公式:GDP= 總產出-中間投入

收入法是從形成收入的角度,根據生產要素在生產過程中應得的收入反映最終生產成果的一種核算方法。按照這種核算方法,增加值由勞動者報酬、生產稅凈額、固定資產折舊和營業盈餘四部分相加得到。

核算公式:GDP= 勞動者報酬+生產稅凈額+固定資產折舊+營業盈餘

支出法是從最終使用去向的角度,衡量核算期內生產活動最終成果的一種核算方法,包括最終消費支出、資本形成總額、貨物和服務凈出口三個部分。

核算公式:GDP= 最終消費支出+資本形成總額+貨物和服務凈出口

理論上講,三種演算法得出的數據結果應當一致,但由於不同演算法的數據來源不同,其結果會有一定的差異,這是正常的現象。

在中國,季度GDP 以生產法為基礎進行核算,年度GDP 採用生產法和支出法這兩種方法進行核算。

Ⅳ 總產出計算

非營利性服務業總產出的計算方法:首先假定這些單位在核算期內提供服務的收入等於其支出;而後按所花費的總費用來估計其總產出,在所估算的支出中包括經常支出和固定資產折舊兩部分。公式如下:
非營利生產單位總支出=各種經常性費用支出+固定資產折舊
經常性費用支出包括:勞動報酬;職工福利費;公務費;修繕費;業務費;其他費用.
特別說明:
第一,經常性費用支出中不包括購置和建造固定資產的支出;
第二,固定資產折舊是按照固定資產原價乘以一個虛擬折舊率計算的。因為非營利性單位一般不實際計提固定資產折舊。

Ⅳ 我國國內生產總值核算方法有哪些

國內生產總值有三種表現形態,即價值形態、收入形態和產品形態。從價值形態看,它是所有常住單位一定時期內所生產的全部貨物和服務價值超過同期投入的全部固定資產貨物和服務價值的差額,即所有常住單位的增加值之和;從收入形態看,它是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所創造並分配給常住單位和非常住單位的初次分配收入之和;從產品形態看,它是最終使用的貨物和服務減去進口貨物和服務。 在實際核算中,國內生產總值的三種表現形態表現為三種計算方法,即生產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種方法分別從不同的方面反映國內生產總值及其構成。(1)從生產角度來說,國內生產總值是國民經濟各部門的總產出扣除中間消耗後的差額。總產出是指各部門在一定時期(如1年)內進行的物質生產活動和非物質生產活動的總成果;中間消耗是指在相應的生產活動中所消耗的物質產品和勞務的價值。(2)從要素收入角度來說,國內生產總值是各部門勞動者收入、稅金、利潤、固定資產折舊等項目之和。(3)從最終使用的角度來說,國內生產總值等於國內投資加消費加凈出口(出口減進口的差額)。 國內生產總值不同於物質產品平衡表體系中的國民收入。國民收入只是反映物質生產部門物質產品生產的成果,而國內生產總值則包括全部生產活動的成果,既包括物質生產成果,也包括勞務活動成果。 國內生產總值能夠全面反映全社會經濟活動的總規模,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實力,評價經濟形勢的重要綜合指標,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採用這一指標。 國內生產總值 (gdp,gross domestic proct)是一個領土面積內的經濟情況的度量。 它被定義為所有在一個國家內一段特定時間(一般為一年)里所有生產產品和貨物的總值。它與國民生產總值(gnp)不同之處在於,gdp不將國與國之間的收入轉移計算在內。也就是說,gdp計算的是一個地區內生產的產品價值,而gnp則計算一個地區實際獲得的收入。 gdp最常見的計算公式是: gdp = 消費 + 投資 + 政府支出 + 出口 - 進口 不同國家間的gdp比較需要轉換各國貨幣,轉換方式主要有兩種:(1)使用各國貨幣的國際匯率轉換,或(2)根據各國貨幣與一選定標准(一般為美元)的購買力平價(ppp)。 通過兩種方式得到的各國gdp排名會有很大不同(見下),因為如果使用國際匯率,就會由於發展中國家的貨幣在國際市場過弱,而低估國內消費者與生產商的購買力50~60%;但是如果使用購買力平價,則又無法精確計算該國在國際市場上的產品與服務。 國內生產總值分為名義gdp與實際gdp。

Ⅵ 國民經濟體系中,國內生產總的核算方法有哪些這些核算方法之間有什麼關系

國民經濟體系中,國內生產總的核算方法有收入法、支出法和生產法。三種核算GDP的方法的比較分析:

生產法最准確。但核算的工作量大;

支出法最具可操作性,但不盡准確。

收入法介乎於一、二種方法之間。

常用的是支出法與生產法。尤其是支出法。現在各國一般都把它作為核算國民收入最基本的方法。

在我國的國民經濟統計工作實踐中,三種核算GDP的方法都在使用,以生產法GDP為准。

Ⅶ 什麼是國內總產出寫出計算公式

國內生產總值的最終使用包括貨物和服務的總消費、總投資和凈出口三部分。計算公式為:
國內生產總值 = 總消費 + 總投資 + 凈出口
(1) 總消費是指常住單位在核算期內用於貨物和服務的全部最終消費支出,包括居民消費和社會消費,前者指居民個人滿足物質與文化精神生活需要的消費,後者是社會公共服務部門提供給全社會享用的消費。
(2) 總投資是指常住單位在核算期內投資支出合計,分為固定資產形成和庫存增加兩項。 固定資產形成是指常住單位在核算期內購置、建造的固定資產價值,包括各種有形的固定資產和無形的固定資產投資。庫存增加是指常住單位在核算期內庫存實物量變動的價值。一般採用 「差額法」 計算,即期末與期初庫存價值差額作為庫存增加,如庫存減少則用負數表示。
總投資 = 固定資產形成 + 庫存增加
(3) 凈出口是指出口總額減去進口總額的差額,如進口大於出口則用負數表示。出口是指常住單位向非常住單位出售及無償提供的貨物和服務總值;進口是指常住單位從非常住單位購買及無償得到的貨物和服務總值。

Ⅷ 國內生產總值的核算方法有哪些

國內生產總值
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通常為1年)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簡稱gdp ),即所有常住機構單位或產業部門一定時期內生產的可供最終使用的產品和勞務的價值。
國內生產總值有三種表現形態,即價值形態、收入形態和產品形態。從價值形態看,它是所有常住單位一定時期內所生產的全部貨物和服務價值超過同期投入的全部固定資產貨物和服務價值的差額,即所有常住單位的增加值之和;從收入形態看,它是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所創造並分配給常住單位和非常住單位的初次分配收入之和;從產品形態看,它是最終使用的貨物和服務減去進口貨物和服務。
在實際核算中,國內生產總值的三種表現形態表現為三種計算方法,即生產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種方法分別從不同的方面反映國內生產總值及其構成。(1)從生產角度來說,國內生產總值是國民經濟各部門的總產出扣除中間消耗後的差額。總產出是指各部門在一定時期(如1年)內進行的物質生產活動和非物質生產活動的總成果;中間消耗是指在相應的生產活動中所消耗的物質產品和勞務的價值。(2)從要素收入角度來說,國內生產總值是各部門勞動者收入、稅金、利潤、固定資產折舊等項目之和。(3)從最終使用的角度來說,國內生產總值等於國內投資加消費加凈出口(出口減進口的差額)。
國內生產總值不同於物質產品平衡表體系中的國民收入。國民收入只是反映物質生產部門物質產品生產的成果,而國內生產總值則包括全部生產活動的成果,既包括物質生產成果,也包括勞務活動成果。
國內生產總值能夠全面反映全社會經濟活動的總規模,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實力,評價經濟形勢的重要綜合指標,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採用這一指標。
國內生產總值 (gdp,gross domestic proct)是一個領土面積內的經濟情況的度量。
它被定義為所有在一個國家內一段特定時間(一般為一年)里所有生產產品和貨物的總值。它與國民生產總值(gnp)不同之處在於,gdp不將國與國之間的收入轉移計算在內。也就是說,gdp計算的是一個地區內生產的產品價值,而gnp則計算一個地區實際獲得的收入。
gdp最常見的計算公式是:
gdp = 消費 + 投資 + 政府支出 + 出口 - 進口
不同國家間的gdp比較需要轉換各國貨幣,轉換方式主要有兩種:(1)使用各國貨幣的國際匯率轉換,或(2)根據各國貨幣與一選定標准(一般為美元)的購買力平價(ppp)。
通過兩種方式得到的各國gdp排名會有很大不同(見下),因為如果使用國際匯率,就會由於發展中國家的貨幣在國際市場過弱,而低估國內消費者與生產商的購買力50~60%;但是如果使用購買力平價,則又無法精確計算該國在國際市場上的產品與服務。
國內生產總值分為名義gdp與實際gdp。

Ⅸ 總產出的計算方法

總產出主要有三種計算方法:

一是產品產量法,即總產出=產品產量X單位價格。這種方法需要掌握各種產品產量及單價才能使用,目前主要是農業和工業採用這種方法計算。

二是銷售收入法,即總產出=銷售收入+存貨增加。這種方法需要會計資料,目前大多數服務企業採用這種方法計算。

三是特定計演算法,包括「毛利額」計演算法、「間接」計演算法、「經常性支出」計演算法。這種方法是針對特定的生產活動,在特定的產業部門採用。其中「毛利額」計演算法適用於批發零售業;「間接」計演算法適用於金融保險業; 「經常性支出」計演算法適用於實行全額撥款、差額撥款以及自收自支的行政事業單位。

拓展資料:

總產出指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所有貨物和服務的價值,既包括新增價值,也包括轉移價值。反映常住單位生產活動的總規模。

農林牧漁業總產出採用產品法計算,即凡有產品產量的農產品均按單位產品價格乘產量的方法計算。

工業總產出採用"工廠法"計算。所謂"工廠法"就是以工業企業作為一個整體,按企業工業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計算總產出,同一企業內部產品價值不允許重復計算。

建築業總產出包括建築工程產值、設備安裝工程產值、建築物大修理產值、非標准設備製造產值和裝飾裝修產值,可以按兩種方法計算:一種是從施工企業和自營建設單位的建築生產活動角度入手直接計算;另一種是從建築產品所有方的建築工程造價角度入手計算。

Ⅹ 簡述國民生產總值的三種核算方法

國民生產總值的三種核算方法即生產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種方法從不同的角度反映國民經濟生產活動成果,理論上三種方法的核算結果是相同的。
1、生產法計算GDP:國內生產總值=勞動者報酬+生產稅凈額+固定資產折舊+營業盈餘;
2、收入法計算GDP:國內生產總值=工資+利息+利潤+租金+間接稅和企業轉移支付+折舊;
3、支出法核算GDP:國內生產總值=總消費+部投資+政府購買+凈出口。

溫馨提示:以上解釋僅供參考,具體以國家政策為准。
應答時間:2020-12-04,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閱讀全文

與總產出核算校正方法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247乘101的簡便方法 瀏覽:103
可存放時間的計算方法 瀏覽:965
紅酒持杯的正確方法 瀏覽:550
熟板栗怎麼快速剝皮的方法 瀏覽:552
42乘98的簡便計算方法 瀏覽:820
斗魚直播技巧和方法 瀏覽:549
轉基因食品檢測方法 瀏覽:88
cam常用修模方法 瀏覽:997
如何選橫盤3個月的股票的方法 瀏覽:385
隨身聽手機轉介面使用方法 瀏覽:296
痔瘡鍛煉方法男士 瀏覽:453
減肥的正確方法vlog 瀏覽:305
葯物不良反應分析的主要方法 瀏覽:215
軋機水管安裝方法 瀏覽:605
理解成語小方法有哪些 瀏覽:769
無線網安裝方法 瀏覽:955
天然元牛乳鈣的食用方法 瀏覽:558
37度智能手環使用方法 瀏覽:460
雅培安素使用方法 瀏覽:261
賢上腺素缺少症治療方法 瀏覽: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