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科普 > 主要的作物繁殖方法有哪些

主要的作物繁殖方法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9-24 21:55:32

① 植物的繁殖方式

植物繁殖較為常見的一種方法是種子繁殖,也就是通過授粉使其結出果實形成種子來進行後代的繁殖。可以將種子取出,隨後將種子播撒在土壤中,讓其接受水肥、光照即可生長。

在進行種子繁殖時要注意其播種的種子的健康無損,如果種子已經破損不再健康,即使將其播種後也很難讓其成功發苗生長,從而完成植物的繁衍生息。

扦插

扦插是無性繁殖的主要方式,一般多用枝插、葉插。枝插是剪取枝條的一部分作為插條,在適當條件下產生新根、新芽而成為獨立植株。

壓條

壓條繁殖是將母株枝條埋入土內,給予生根條件,待其生根後,再與母株割離成獨立植株。壓條繁殖,能保持原種特性,但短時間不能大量繁殖,一般只用於難扦插成活的花卉。

嫁接

將所需植物的一部分器官(枝或芽)移接在另一株植物上,使二者癒合生長在一起,成為一株新植物,稱為嫁接。用以嫁接的部分叫接穗,承受接穂的部分叫砧木。嫁接分枝接、芽接、靠接等。

分株

將植物的根、莖基部長出的小分枝與母株相連的地方切斷,然後分別栽植,使之長成獨立的新植株的繁殖方法。吊蘭、一葉蘭、金鑽、合果芋、萬年青可採用分株方法繁殖。

孢子繁殖

在植物繁殖方式有哪些中,還有孢子繁殖這種繁殖方式,經常是一些孢子植物如地衣、藻類、菌類、蕨類和苔蘚等五類植物的主要繁殖方式,又分為有性孢子繁殖和無性孢子繁殖。

有性孢子繁殖較為常見,主要是孢子植物中的雄生殖器官直接釋放出精子,使其進入雌生殖器後形成受精卵進行繁殖。無性孢子繁殖則是將孢子細胞取下直接放入營養液,進行繁殖培養即可。

② 植物繁殖方式有哪些

植物繁殖主要有以下幾種:

1、孢子繁殖:由植物體散發出孢子進行繁殖。如藻類植物和蕨類植物。

2、種子繁殖:由植物體經開花,結果產生種子進行繁殖。如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

3、無性繁殖:由植物體本身的某部分進行繁殖,不會產生孢子和種子,如洋芋等。

植物的有性生殖分為四個生理過程:開花、傳粉、受精和發育。

1)開花:開花就是組成花冠的花瓣開放的過程。植物開花後,雄蕊花葯中的花粉通過不同途徑傳送到雌蕊柱頭上的過程。

2)傳粉:傳粉分為兩種——自花傳粉是指同一朵花的雄蕊花葯中的花粉傳給同一朵花的雌蕊,異花傳粉是指一朵花的雄蕊花葯中花粉傳給另一朵花的雌蕊子房。

3)受精:植物的精子與卵細胞結合成受精卵的過程。多媒體展示植物的有性生殖和發育過程。先展示子房的結構。然後展示受精卵形成:當花粉管從珠孔進入胚珠後,末端破裂,精子釋放出來,一個精子與卵細胞結合,成為受精卵。另一個精子與極核結合形成受精極核。

4)發育:受精作用完成後,花萼、花冠、雄蕊以及雌蕊的柱頭和花柱一般都會逐漸凋落,只有雌蕊的子房發育成果實。

③ 植物的繁殖方式有幾種

植物產生同自己相似的新個體稱為繁殖。這是植物繁衍後代、延續物種的一種自然現象,也是植物生命的基本特徵之一。葯用植物種類繁多,繁殖方法不一,主要有營養繁殖、種子繁殖、孢子繁殖。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已採用組織培養的方法繁殖植物新個體。
在此主要介紹營養繁殖、種子繁殖的基本理論與技術。

1、營養繁殖 高等植物的一部分器官脫離母體後能重新分化發育成一個完整的植株的特性,叫做植物的"再生作用"。營養繁殖就是利用植物營養器官的這種再生能力來繁殖新個體的一種繁殖方法。營養繁殖的後代來自同一植物的營養體,它的個體發育不是重新開始,而是母體發育的繼續,因此,開花結實早,能保持母體的優良性狀和特徵。但是,營養繁殖的繁殖系數較低,有的種類如地黃、山葯等長期進行營養繁殖容易引起品種退化。
常用的營養繁殖方法有以下四種:

(1)分離繁殖 將植物的營養器官分離培育成獨立新個體的繁殖方法。此法簡便,成活率高。分離時期因葯用植物種類和氣候而異,一般在秋末或早春植株休眠期內進行。根據採用母株的部位不同,可分為分球(如番紅花)、分塊(如山葯、白芨等)、分根(如丹參、紫菀等)、分株(如砂仁、沿階草等)。

(2)壓條繁殖 將母株的枝條或莖蔓埋壓土中,或在樹枝上用泥土、青苔等包紮,使之生根後,再與母株割離,成為獨立植株。壓條法有普通壓條法、波狀壓條法、堆土壓條法、空中壓條法等。馬兜鈴、玫瑰、何首烏、蔓荊子、連翹等都可以用此法繁殖。

(3)扦插繁殖 割取植物營養器官的一部分,如根、莖、葉等,在適宜條件下插入基質中,利用其分生機能或再生能力,使其生根或發芽,成為新的植株。通常用木本植物枝條(未木質化的除外)扦插叫硬枝扦插,用未木質化的木本植物枝條和草本植物扦插叫綠體扦插。

①扦插時期 露地扦插的時期,因植物種類、特性和氣候而異。草本植物適應性較強,扦插時間要求不嚴,除嚴寒酷暑外,均可進行。木本植物一般以休眠期為宜;常綠植物則適宜在溫度較高、濕度大的夏季扦插。

②促進插條生根的方法
a. 機械處理 對扦插不易成活的植物,可預先在生長期間選定枝條,採用環割、刻傷、縊傷等措施,使營養物質積累於傷口附近,然後剪取枝條扦插,可促進生根。
b. 化學葯劑處理 如丁香、石竹等插條下端用5%~10%的蔗糖溶液浸漬24小時後扦插,效果顯著。
c. 生長調節劑處理 生產上通常使用萘乙酸、2,4-D、吲哚乙酸等處理插條,可顯著縮短插條發根的時間,誘導生根困難的植物插條生根,提高成活率。如以0.1%2,4-D粉劑處理枳殼插條發根率達100%。

③扦插方法 生產中應用較多的是枝插法。木本植物選一二年生枝條,草本植物用當年生幼枝作插穗。扦插時選取枝條,剪成10~20厘米的小段,上切面在芽的上方微斜,下切面在節的稍下方剪成斜面,每段應有2~3個芽。除留插條頂端1~2片葉(大葉只留半個葉片)外,其餘葉片除掉。然後插於插床內,上端露出土面約為插條的1/4至1/3,並遮蔭,經常澆水,保持濕潤,成活後移栽。

(4)嫁接繁殖 嫁接繁殖是指把一種植物的枝條或芽接到其它帶根系的植物體上,使期癒合生長成新的獨立個體的繁殖方法。人們把嫁接用的枝條或芽叫接穗,把下部帶根系的植株叫砧木。嫁接繁殖能保持植物優良品種的性狀,加速植物生長發育,提前收獲葯材,增強植物適應環境的能力等。葯用植物中採用嫁接繁殖的有訶子、金雞納、木瓜、山楂、枳殼、辛夷等。
嫁接的方法有枝接、芽接、靠接三種:

①枝接法 又可分為劈接、舌接、靠接等形式,最常用的是劈接、切接。切接多在早春樹木開始萌動而尚未發芽前進行。砧木直徑2~3厘米為宜,在離地面2~3厘米或平地處,將砧木橫切,選皮厚紋理順的部位垂直劈下,深3厘米左右,取長5~6厘米帶2~3個芽的接穗削成兩個切面,插入砧木劈口,使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層對准,扎緊後埋土。

②芽接法 芽接是在接穗上削取一個芽片,嫁接於砧木上,成活後由接芽萌發形成植株。根據接芽形狀不同又可分為芽片接、梢接、管芽接和芽眼接等幾種方法,目前應用最廣的是芽片接。在夏末秋初(7-9月),選徑粗0.5厘米以上的砧木,切一個丁字形口,深度以切穿皮層,不傷或微傷木質部,切面要求平直,在接穗枝條上用芽接刀削取盾形稍帶木質部的芽,插入切口內,使芽片和砧木內皮層緊貼,用麻皮或薄膜綁扎。

③靠接法 將兩株准備相靠接的枝條,相對一面各削去形狀大小一致,長2~5厘米的樹皮一片,然後相互貼緊,用塑料布條綁扎結實即成。成活後,將接穗從母株上截下。

2、有性繁殖 有性繁殖又叫種子繁殖。一般種子繁殖出來的實生苗,對環境適應性較強,同時繁殖系數大。種子是一個處在休眠期的有生命的活體。只有優良的種子,才能產生優良的後代。葯用植物種類繁多,其種子的形狀、大小、顏色、壽命和發芽特性都不一樣。

(1)種子特性

①種子休眠 種子休眠是由於內在因素或外界條件的限制,暫時不能發芽或發芽困難的現象。種子休眠期的長短,隨植物種類和品種而異。種子休眠的原因很多,有內因、有外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種皮的障礙,由於種皮太厚太硬,或有蠟質,透水透氣性能差,影響種子的萌發,如蓮子、穿心蓮等;二是後熟作用,由於胚的分化發育未完全(如人參、銀杏等),或胚的分化發育雖已完全,但生理上尚未成熟,還不能萌發(如桃、杏);三是在果實、種皮或胚乳中存在抑制性物質,如氫氰酸、有機酸等,阻礙胚的萌芽。

②種子發芽年限 指種子保持發芽能力的年限。各種葯用植物種子的壽命差異很大。壽命短的只有幾天或不超過1年,如肉桂種子,一經乾燥即喪失發芽力,當歸、白芷種子的壽命不超過1年,多數葯用植物種子發芽年限為2~3年,如牛蒡、薏苡、水飛薊、桔梗、板藍根、紅花等。貯藏條件適宜可以延長種子的壽命。但是生產上還是以新鮮種子為好,因為隔年種子往往發芽率很低。

(2)種子處理 播種前進行種子處理是一項經濟有效的增產措施。它可以提高種子品質,防治種子病蟲害,打破種子休眠,促進種子萌發和幼苗健壯生長。種子處理的方法很多,可歸納為以下幾類。

①化學物質處理
a. 一般葯劑處理 用化學葯劑處理,必須根據種子的特性,選擇適宜的葯劑和濃度,嚴格掌握處理時間,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甘草種子用硫酸處理也可打破種皮障礙提高發芽率。明黨參的種子用0.1%小蘇打、0.1%溴化鉀溶液浸30分鍾後播種,可提早發芽10~12天,發芽率提高10%左右。
b. 生長調節劑處理 如用赤黴素處理牛膝、白芷、防風、桔梗等的種子,均可提高發芽率。
c. 微量元素處理 常用的微量元素有硼、錳、鋅、銅、鉬等。如桔梗種子用0.3%~0.5%高錳酸鉀溶液浸24小時,種子和根的產量均獲提高。

②物理因素處理
a. 浸種 採用冷、溫水或變溫交替浸種,不僅能使種皮軟化,增強透性,促進種子萌發,而且還能殺死種子內外所帶病菌,防止病害傳播。如穿心蓮種子在37℃溫水浸24小時,可顯著促進發芽,薏苡種子採用冷熱水交替浸種,對防治黑粉病的發生有良好的效果。
b. 曬種 曬種能促進某些種子的後熟,提高發芽率和發芽勢,還能防止病蟲害。
c. 機械損傷處理 採用機械方法損傷種皮,打破種皮障礙,促進種子萌發,如黃芪、甘草、穿心蓮等種子可用粗砂擦破種皮,再用溫水浸種,發芽率顯著提高。
d. 層積處理 層積法是打破種子休眠常用的方法,銀杏、人參、黃連等常用此法促進後熟。其方法是將種子和濕潤的砂土混勻,放於較低溫度下貯藏。
z
③生物因素處理 生產上主要用細菌肥料拌種。

(3)播種

①土地准備 包括耕翻、整地、作畦等,翻地時要施基肥,尤其對根類葯用植物更為重要,翻地後細碎土塊,以防種子不能正常發芽,根據植物特性和當地氣候特點,進行作畦,如南方種植根類葯材多採用高畦。畦的寬度以便於操作管理為准。

②播種期 葯用植物特性各異,播種期很不一致。但通常以春、秋兩季播種為多。一般耐寒性差、生長期較短的一年生草本植物以及沒有休眠特性的木本植物宜春播,如薏苡、紫蘇、荊芥、川黃柏等。耐寒性強、生長期長或種子需休眠的植物宜秋播,如北沙參、白芷、厚朴等。由於我國各地氣候差異較大,同一種葯用植物,在不同地區播種期也不一樣,如紅花在南方宜秋播,而在北方則多春播。每一種葯用植物在某一地區都有適宜播種期,如當歸、白芷在秋季播種過早,第二年易發生抽薹現象,造成根部不能葯用;而播種過遲,則影響產量甚至發生凍害。在生產過程中應注意確定適宜播種期。

③播種方法
a. 直播 有穴播、條播、撒播三種方法,在播種過程中要注意播種密度、覆土深度等。如大粒種子宜深播,小粒種子宜淺播,黏土宜淺,砂土宜深。
b. 育苗移栽 杜仲、黃柏、厚朴、菊花、白術、黨參、黃連、射乾等,採用先在苗床育苗,然後移栽於大田。育苗移栽能提高土地利用率,管理方便,便於培育壯苗。

④ 植物繁殖後代的方法有哪些 植物繁殖後代有哪些方法

1、植物繁殖後代的方式主要有三種。一是種子繁殖,通過授粉結出果實,從而形成種子。種子成熟後便可取出,撒在土壤中,經過水肥,光照的滋潤便可生長。

2、孢子繁殖。例如菌類,藻類,苔蘚類,蕨類等植物都是通過此方法來繁殖的。

3、無性繁殖。主要是通過植株的一部分進行繁殖的,常見扦插,嫁接,壓條等。

⑤ 五種常見植物的繁殖方式

1、播種

播種繁殖適用於絕大部分花卉,多數草本植物可用此法。一般有露地播種和盆栽播種兩種。露地播種應選擇地勢高燥、平坦、背風向陽、土壤疏鬆,排水良好的地方。

⑥ 植物有哪些繁殖方式

有性繁殖又叫種子繁殖。一般種子繁殖出來的實生苗,對環境適應性較強,同時繁殖系數大。種子是一個處在休眠期的有生命的活體。只有優良的種子,才能產生優良的後代。

壓條繁殖:將母株的枝條或莖蔓埋壓土中,或在樹枝上用泥土、青苔等包紮,使之生根後,再與母株割離,成為獨立植株。

分株是繁殖多肉植物最簡便、最安全的方法。只要具有蓮座葉叢或群生狀的多肉植物都可以通過它們的吸芽、走莖、鱗莖、塊莖和小植株進行分株繁殖,可以在春季換盆時進行。當然,多肉植物中,具有斑錦的品種,如金邊虎尾蘭、王妃雷神錦、不夜城錦、綠玉扇錦等,必須通過分枝繁殖,才能保持其品種的純正。

(6)主要的作物繁殖方法有哪些擴展閱讀

高等植物的一部分器官脫離母體後能重新分化發育成一個完整的植株的特性,叫做植物的"再生作用"。營養繁殖就是利用植物營養器官的這種再生能力來繁殖新個體的一種繁殖方法。

營養繁殖的後代來自同一植物的營養體,它的個體發育不是重新開始,而是母體發育的繼續,因此,開花結實早,能保持母體的優良性狀和特徵。但是,營養繁殖的繁殖系數較低,有的種類如地黃、山葯等長期進行營養繁殖容易引起品種退化。

⑦ 植物繁殖方式有哪些

1、種子繁殖

植物繁殖較為常見的一種方法是種子繁殖,也就是通過授粉使其結出果實形成種子來進行後代的繁殖。可以將種子取出,隨後將種子播撒在土壤中,讓其接受水肥、光照即可生長。

2、孢子繁殖

在植物繁殖方式有哪些中,還有孢子繁殖這種繁殖方式,經常是一些孢子植物如地衣、藻類、菌類、蕨類和苔蘚等五類植物的主要繁殖方式,又分為有性孢子繁殖和無性孢子繁殖。

3、無性繁殖

植物的繁殖方式中還有著無性繁殖這一種方式,主要是通過選取植物身體上的一部分,使其即使沒有種子和孢子,也能夠順利的進行繁殖,讓其生命得以延續下去。

(7)主要的作物繁殖方法有哪些擴展閱讀

植物無性繁殖的優點

(1)獲得的苗木其遺傳性和母株基本一致,能保持母本優良性狀,苗木生長整齊一致,很少變異。

(2)由於新株的個體發育階段是在母體的基礎上繼續發展,因此可以加速生長,跨越生理(發育)階段,提早開花、結果。

(3)對一些不易結實或種子很少的植物,無性繁殖有利於其種質資源的保存。

⑧ 植物繁殖的方法都有哪些

高等植物的繁殖可以通過播種、扦插、嫁接、埋條、壓條、插根、分櫱、組織培養(克隆)等途徑進行。真菌類如蘑菇、木耳、猴頭等需要接種繁殖。

種子繁殖在我國一年四季都可進行,但因樹種的生物學特性和各地的環境條件不同,應根據不同的植物和地區選擇適宜的播種期。播種方法有條播、點播和撒播。條播適用於一切中、小粒種子。點播一般適用於大粒種子,如核桃、桃、板栗、油桐、油茶、杏、銀杏、七葉樹等。撒播適用於極小粒種子,如楊樹、桉樹、梓樹、懸鈴木、柳樹等。

扦插繁殖可以在秋季落葉後到春季樹液開始流動前的休眠期間,採集落葉樹種條。對於常綠樹種來說,多數樹種在芽包開放之前采條生根率高,不易腐爛,插入地下深度應為插穗長度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之間。落葉樹種在一般條件或含鹽鹼的圃地進行扦插時,地上部要露出一個芽。在乾旱地區或沙地苗圃扦插時,插穗上端與地面平。

嫁接繁殖是用優良植株的枝和芽,嫁接到同種或另一植株的根、干或枝上,二者通過愈傷組織癒合形成新的植株。嫁接繁殖苗木需要砧木和嫁接兩個培育過程。砧木可以採用播種裸根苗、容器苗和扦插苗等繁殖方式進行培育。

埋條繁殖是將整個枝條水平埋於土中,使其生根成苗。它的繁殖材料也可離開母體,其養分是枝條本身所貯存的。埋條生根的原理與插條相同,只是枝條長,所含營養物質多,有利於生根,且一處生根,全條成活。用短插穗進行插條不易成活的樹種,如毛白楊等,用埋條繁殖則效果較好。

壓條繁殖是將未脫離母體的枝條壓在土壤中,使其生根後再從母體上切斷,成為獨立的苗木。壓條苗在生根前所需的水分、養分都由母樹供給,而埋入土中的部分又有黃化作用,所以,生根比較可靠,且成苗快。對於生根困難的樹種,可將所埋枝條的皮部割傷,使營養物質集中於切口處,形成愈傷組織。也可在枝條的切傷部分,使用生長刺激素刺激生根。一般可用壓條育苗的樹種有楊、柳、桑、椴、忍冬、衛矛、黃櫨、榛子、桂花、玉蘭、薔薇、紫藤、柑橘、龍眼、荔枝、葡萄、櫻桃、檜柏、毛竹實生苗等。

有許多樹種用莖、枝繁殖,不易生根成苗,但它們的根很容易發生不定芽,長成苗。因此,凡是能從根部產生萌櫱的樹種如毛白楊、刺槐、泡桐、楸樹、香椿、臭椿、赤楊、樟樹、榛樹、桑樹、漆樹、黃波羅等,都可採用根櫱的方法繁殖。根部萌芽性強的樹種,根系在受到機械損傷後或蔓延近地表面時常常發生根櫱。利用這種特性,可將母樹附近的土壤挖開,切傷根系,從而誘發大量根櫱苗。這些苗木往往叢生,如不加以管理就會生長不良。因此,應把這些苗木移植到苗圃中,以培育成健壯的優質苗。苗木出圃後,土壤中留有大量的根系。凡是根櫱性強的樹種如毛白楊、泡桐、刺槐等,都可以利用這些根系的萌櫱性進行育苗。起苗時,把一部分根殘留在土內,可再萌生新植株。

容器育苗是用各種不同容器和營養基質培育苗木。我國在20世紀70年代,容器育苗應用於國外松、黑荊樹、木麻黃、銀合歡、相思樹等樹種。容器苗的優點有起苗、包裝、運輸時根不會受到傷害,苗木活力強,造林成活率高;適應性強,春、夏、秋三季均可造林;所用培養基質經過精心配製,最適於苗木生長;生長迅速,育苗周期短。育苗時節省種子,每個容器只需要1~3粒種子,培育出來的苗木整齊、健壯。容器育苗更適合在一些乾旱地區和土壤瘠薄、氣候條件惡劣的地區,如高寒、薄土地帶。

閱讀全文

與主要的作物繁殖方法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釣具的連接方法 瀏覽:131
細胞增生的治療方法 瀏覽:830
下列處理方法不正確的是 瀏覽:164
舒適進入安裝方法 瀏覽:222
用什麼方法粘膠最快 瀏覽:605
無線加濕器的安裝步驟及使用方法 瀏覽:799
歐萊雅洗面乳使用方法 瀏覽:815
win8怎麼設置鎖屏圖片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937
爛地面地坪施工方法簡單 瀏覽:693
穩壓電路計算方法視頻 瀏覽:845
不用安全繩攀岩還有什麼方法 瀏覽:697
作業反應的教學方法 瀏覽:450
247乘101的簡便方法 瀏覽:104
可存放時間的計算方法 瀏覽:965
紅酒持杯的正確方法 瀏覽:551
熟板栗怎麼快速剝皮的方法 瀏覽:552
42乘98的簡便計算方法 瀏覽:820
斗魚直播技巧和方法 瀏覽:551
轉基因食品檢測方法 瀏覽:90
cam常用修模方法 瀏覽: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