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科普 > 中葯有哪些有效的祛濕方法

中葯有哪些有效的祛濕方法

發布時間:2022-09-24 16:44:13

① 祛濕的中葯方子簡單效果最好

濕邪之氣侵入身體,造成身體濕氣過多是非常常見到情況,濕邪之氣要是過多,對於身體傷害是極大。中葯祛濕成了關鍵,下面來看看祛濕茶,純中葯成分,無副作用,健康祛濕,一起來看看當中的內容吧!

祛濕的中葯方子

祛濕茶一:

木棉花15 土茯苓 20 雞蛋花15 菊花15

槐花15 薏苡仁20 葛根 15 甘草5

每劑葯可煲出10包,每包200ML。

價格:26.80元/劑。

祛濕茶二:

廣藿香10 佩蘭10 紫蘇梗10 木棉花15 雞蛋花10 扁豆15 木瓜15 蒼術5 白術10 厚朴花10 素馨花10 茯苓25 羅漢果0.33 每劑葯可煲出10包,每包200ML。

價格:51元/劑。

祛濕茶三:

北沙參10 茯苓15 薏苡仁15 佩蘭6 杭菊6 玉竹6 烏梅6 黃精10 ,

每劑葯可煲出10包,每包200ML。

價格:17.9元/劑。

祛濕茶四:

廣藿香10 豆蔻12 厚朴12 連翹15 蘆根20 射干10 甘草10 佩蘭10

每劑葯可煲出10包,每包200ML。

價格:28.5元/劑。

祛濕茶五:

茯苓30 薏苡仁30 枸杞30 大棗10 蓮子20 甘草15

保健祛濕食物

一、喝綠豆粥

對於身體濕氣的去除,在吃綠豆粥的時候也是能夠達到的,這是因為,綠豆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在夏天對於身體熱毒的排出是有幫助的。另外,就是在吃綠豆的時候是能夠達到利尿的作用,對於毒素通過尿液的排出是有幫助的,這樣的話是能夠保證身體的干凈。

在綠豆中,綠豆的皮是能夠起到清熱的作用,綠豆的肉是能夠進行解毒的。並且,綠豆的葯理性是極強的,能夠降血脂,對於身體膽固醇的濃度也是能夠降低,這些都是能夠很好的幫助身體達到健康的狀態。

同時,在綠豆中有很強的抗過敏性,對於葡萄球菌有很好的抑制,對於體內的濕邪能夠很好的清除。因此,在生活中,對於濕邪之氣過重的人來說,是可以喝一點綠豆粥的。

二、吃芹菜

芹菜對於身體也是有好處的,能夠很好的幫助身體清除濕邪。生活中說到芹菜,一般人是把芹菜當作高血壓患者最佳食物,這是因為,在芹菜中有一種鹼性的物質,對於血壓的鎮定安神是有幫助的,能夠很好的安定情緒,對於清除身體的暴躁是有幫助的。

而在這里把芹菜當初除濕的食物,主要是因為芹菜能夠幫助身體進行清熱解毒,對於利尿也是很大的幫助。身體中濕氣過重很多時候是脾出了問題,進而是會造成失眠、頭疼的情況。在吃芹菜的時候是能夠很好的幫助身體進行解毒,對於脾是能夠很好的治療,對於肝火過旺有很好降低。

而吃芹菜利尿是能夠很好的消除體內的水瀦留,對於身體浮腫也是能夠很好的消退,因此,在生活中,對於濕邪過重的人是可以吃一些芹菜的。

三、吃冬瓜

在中醫上,對於祛濕消腫,冬瓜也是極力的推崇。冬瓜屬於涼性的食物,是適合夏天來食用的,涼性的食物容易入肺、腎,對於清熱解毒是有很大的幫助,同時能夠達到利尿通便的功效,對於身體排毒是有幫助的。

冬瓜被中醫推崇,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冬瓜渾身上下都是可以入葯的,例如,冬瓜的瓜子是能夠很好的清肺化痰,對於利濕排膿是有幫助的;冬瓜的皮是能夠利水消腫,是可以當作葯物,給身體進行消腫的。

冬瓜中鈉元素的含量是極低的,這樣是能夠很好的預防血壓的升高,對於冠心病也是能夠很好的治療,另外就是能夠很好的保護腎,對於腎炎有很好的保護作用。

因此,在生活中可不能把冬瓜當作簡單的食物來看待,要把冬瓜當作葯材來看待,能夠很好的幫助身體清除濕氣。

健康祛濕的食物

1、綠豆

是最常用的清熱、解毒食品,還有降脂、保肝的作用,是濕熱體質者的天然良葯。

2、紅豆

是利水、消腫、清熱佳品,尤其適合夏季食用,能散熱燥濕、補心健脾、養肝益腎。

3、扁豆

具有健脾和中,消暑化濕等功效,適用於暑濕吐瀉,脾虛嘔吐、食少便溏、泄瀉水腫、赤白帶下等病症。

4、薏仁

是緩和的清熱祛濕之品,中醫常用其來治療脾虛腹瀉、肌肉酸重、關節疼痛、水腫、腳氣等病症。

5、黃瓜

能清熱解毒、生津止渴,並且富含多種維生素、纖維,是難得的排毒食品。黃瓜還能促進新陳代謝、美白皮膚、抑制脂肪形成。

6、苦瓜

具有清涼解渴、清熱解毒、清心明目、益氣解乏、益腎利尿的作用。苦瓜中含有多種維生素、礦物質,含有清脂、減肥的特效成分,可以加速排毒。據研究發現,它還具有良好的降血糖、抗病毒和防癌功效。

7、冬瓜

有利水消痰、清熱解毒的功效。濕熱體質者若有水腫、脹滿、痰多、暑熱煩悶、消渴、濕疹、癤腫等均可食用,並可解酒。

8、玉米

具有調中開胃、降濁利尿等功效,適用於尿路結石或慢性腎炎水腫、高血壓、食慾不振等症。

9、洋蔥

具有和胃下氣、化濕祛痰、解毒殺蟲等功效,適用於胸悶脘痞、咳嗽痰多、小便不利等病症。

10、水芹

有清熱利水的功效,適用於小便淋痛、小便出血、帶下等病證。

11、鯽魚

有健脾利濕的功效,適用於脾虛食少、虛弱乏力、消渴引飲、浮腫、小便不利等病症。

12、馬齒莧

具有清熱祛濕、散血消腫等功效,適用於急性腸炎、痢疾、尿血、小便熱淋、黃疸、牙齦炎等病症。

13、芹菜

可清肝熱、養血。此外,芹菜還有清胃熱、通血脈、健齒潤喉、明目醒腦、潤肺止咳的效果。因此,體內熱盛、食慾不佳、疲倦無力的濕熱體質者可常食用。

14、芥藍

有利水化痰、解毒祛風、消暑解熱、解勞乏、清心明目等功效,能潤腸祛熱氣、下虛火、止牙齦出血,對腸胃熱重、熬夜失眠、虛火上升、牙齦腫脹出血等也有輔助治療效果。

15、茅根

甘寒,歸肺、胃、膀胱經。有涼血止血、清熱利尿、清肺胃熱的功效。可以用於胃中煩熱不適、惡心、肺熱咳喘、心中煩躁、口苦、口渴、牙齦出血等,其清熱利濕解毒作用較緩和,除濕熱體質之人外,也適合普通人群在夏季桑拿天食用。

16、荷葉

有清暑利濕、升發清陽、涼血止血等功效。現代研究表明,荷葉也有降血脂作用,所以很多減肥、降脂、祛痘產品中都含有荷葉。

上面就是為大家介紹的祛濕16種食物,在這種陰雨不停的季節要時常吃一吃祛濕。


② 有效除濕的中草葯有什麼

日常生活中,我們的體內濕氣需要去除。其實不妨通過中醫方法來除濕祛濕。那麼除濕中草葯有哪些?下面是我為你收集有關於除濕中草葯,希望你會喜歡。

中草葯
1、山葯。中醫方面認為山葯性平,是一種非常好的中葯。不僅具有很好的補肺以及保健脾胃的作用,服用之後還具有益腎填精的作用,如果是腎虛的患者經常服用,那麼身體也會變得越來越好。

2、干貝。這也是我們常說的江珧柱,性平,服用之後味道甘咸,具有很好的滋陰補腎的作用,所以一些腎陰虛的患者可以經常服用。

3、栗子。栗子性溫,常見的功效就是補脾健胃以及感化,但是你知道嗎,他還具有補腎壯腰的作用,並且對於一些由於腎虛所導致腰痛的患者有著很好的作用。

4、白茯苓:白茯苓有健脾胃和利水滲濕之功效,是我國古代中醫推薦的除濕之聖葯,尤其適合皮膚濕疹患者經常食用,最常見的吃法就是用白茯苓煲湯。

5、薏米:薏米是葯食兼用的利水消腫及健脾祛濕良葯,可煮成薏米粥或薏米糖水食用。

6、白術:白術有補氣健脾、止瀉及燥濕利水的功效,生用能燥濕利水,炒用能補氣健脾,炒焦用能健脾止瀉。可煲湯、煮粥或泡茶飲用,每天取取1~3克生白術泡茶飲用對祛濕有幫助。
有益食物
1、冬瓜有利水消痰、清熱解毒的功效。濕熱體質者若有水腫、脹滿、痰多、暑熱煩悶、消渴、濕疹、癤腫等均可食用,並可解酒。

2、紅豆是利水、消腫、清熱佳品,尤其適合夏季食用,能散熱燥濕、補心健脾、養肝益腎。

3、扁豆具有健脾和中,消暑化濕等功效,適用於暑濕吐瀉,脾虛嘔吐、食少便溏、泄瀉水腫、赤白帶下等病症。

4、薏仁是緩和的清熱祛濕之品,中醫常用其來治療脾虛腹瀉、肌肉酸重、關節疼痛、水腫、腳氣等病症。

5、黃瓜能清熱解毒、生津止渴,並且富含多種維生素、纖維,是難得的排毒食品。黃瓜還能促進新陳代謝、美白皮膚、抑制脂肪形成。

6、苦瓜具有清涼解渴、清熱解毒、清心明目、益氣解乏、益腎利尿的作用。苦瓜中含有多種維生素、礦物質,含有清脂、減肥的特效成分,可以加速排毒。據研究發現,它還具有良好的降血糖、抗病毒和防癌功效。
生活小妙招
1、艾葉泡澡

艾草是很常見的一種植物,但它卻是一種具有很高的葯用價值的植物。艾草是極陽的性質,可以有效的去除體內的濕氣和寒氣。所以身體濕氣重的朋友可以採用艾葉泡澡的方法來達到祛濕的目的,一般來說,每周用艾葉泡澡一次就可以了。只要長期堅持,不僅可以有效的祛濕,同時也可以去除體內的寒氣,改善身體的其他不適症狀。

2、熱水泡腳

每天用熱水泡腳也是一種有效的祛濕方法,但是這一點大家在冬天的時候還可以做到,但是在炎熱的夏季就很難了。可是夏季是濕氣最重的季節,因此要更加註意這一點才是。一般來說,每天用40度左右的熱水泡腳就可以了,如果體內的濕氣比較嚴重,那麼可以在熱水當中加上一些生薑,這樣效果就比較強了。

猜你喜歡:

1. 祛濕排毒吃什麼中葯

2. 除濕葯方偏方

3. 排毒除濕吃什麼葯

4. 最壯陽的中草葯

5. 減肥除濕排毒的中葯秘方

③ 祛濕中葯方

大量的科學研究和臨床實踐證明,薏米還是一種抗癌葯物,初步鑒定,它具有很強的祛濕功效。因此我准備了祛濕中葯方,薏米祛濕中葯方對你有幫助!

祛濕中葯方

薏米粥祛濕

材料:薏米50克煮粥,用適量白糖調味食用。每日一次,連續服用一個月。

薏米粥的功效:有健脾除濕作用,適用於脾胃虛弱,風濕關節炎,水腫,手腳伸屈不利,皮膚扁平疣(瘊子)等症。

薏米白果湯祛濕

材料:薏米60克,白果(去殼)8-12枚,同煮湯,用適量白糖(或冰糖)調味食用。

薏米白果湯的功效:有健脾除濕,清熱排膿作用。適用於脾虛泄瀉,痰喘咳嗽,小便澀痛,糖尿病,水腫,青年扁平疣等症。

薏米蓮子百合粥祛濕

材料:薏米50克,蓮子(去心)30克,百合20克

薏米蓮子百合粥祛濕

先煮爛,再與粳米50克同煮粥用適量紅糖(或蜂蜜)調味食用。

薏米蓮子百合粥的功效:有健脾祛濕,潤肺止瀉,健膚美容作用,適用於大便溏爛,下肢濕疹,面部座瘡等症。

薏米的其他營養價值:

薏米的營養價值很高,薏米中含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纖維、礦物質鈣、磷、鐵、維生素B1、維生素B2、煙酸、澱粉、亮氨酸、精氨酸、賴氨酸、酪氨酸、脂肪酸、苡仁酯、苡仁油、谷甾醇、生物鹼等營養成分。其中蛋白質、脂肪、維生素B1的含量遠遠高於大米。

薏米抗癌

在日本,薏米被看成典型的“抗癌食品”,這是因為薏米中的薏米酯、亞油酸是非常重要的抗癌成分,還能減輕腫瘤患者放化療的毒副作用。臨床上一般建議腫瘤患者用生薏米30克—50克,加水適量浸泡3—4小時後煮熟食用,每日2次,連食數月就能起到比較明顯的治療效果。

薏米健脾胃

脾胃不好的人夏天常常感到食慾不振、消化能力減退,中醫認為,薏米具有健脾、補肺、清熱、利濕的作用,而且特別容易消化吸收,是很好的食療食物,適合脾胃虛弱者食用。

薏米美容

薏米中的薏苡素可以抑制橫紋肌,是天然的養顏去皺佳品。由於脾胃兩虛而導致顏面多皺、面色晦暗的人,建議用薏米與山葯、大棗、小米一起煮粥喝,或將薏米炒熟後研末沖服。

④ 中醫 如何祛濕 !!!

身體濕氣重,應該從飲食運動和中葯三個方面共同調理。

1、在飲食上,咱們要嚴格戒酒,特別是啤酒,會助濕熱。還有肥甘厚膩的食物,會增加脾胃的負擔。脾胃氣虛之後,水濕運化功能就會下降,濕氣就會積留於體內。所以對於一些油炸的、肉類的或者寒涼的海鮮,都需要嚴格的控制。還有就是生冷瓜果、反季的水果,這些都會傷及脾胃之氣。脾胃一旦氣虛,脾胃運化水谷、對水濕的運化都會下降,除了濕氣重,還會出現營養不良,出現氣虛導致的其他的症狀。

2、中葯的調理,可以選擇健脾益氣化濕的中葯,如果身體濕氣重,睏倦乏力,沒有食慾,舌體胖大有齒痕,可以選擇參苓白術散,來健脾化濕。如果沒有特殊的症狀,只是身體的沉重感,沒有非常明顯的氣虛。可以選擇二陳湯,也就是陳皮、半夏、茯苓、甘草,可以自己抓葯煎煮。如果連中葯都不想吃,那可以進行代茶飲,比如藿香、佩蘭、砂仁、茯苓,這都是健脾化濕的,比較好的單味葯,可以泡在一起喝,但是需要堅持。

3、運動,每天固定的時間的運動,固定量的運動,適合自己運動量的運動,維持下去,能夠有效的改善身體濕氣重。

⑤ 中醫祛除體內濕氣的方法有哪些

排除方法
濕邪是現代人健康的剋星,是絕大多數疑難雜症和慢性病的源頭或幫凶。只要濕邪少了,一切所謂的現代病都會遠離我們,一切惡心、慢性的疾病也會失去存在的倚仗。如何對付濕邪,祛除濕邪呢?
1、赤小豆薏仁茶或粥
將赤小豆、薏米仁、芡實、馬齒莧、淡竹葉、槐米、綠茶等七味食材進行調配,赤小豆、薏米仁都是祛濕消腫利尿的食材,芡實健脾固腎,馬齒莧等主要針對濕氣重引起的長痘、口乾口苦進行調理。
薏米,在中葯里稱「薏苡仁」,《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為上品,它可以治濕痹,利腸胃,消水腫,健脾益胃,久服輕身益氣。
赤小豆,是紅色的,紅色入心,因此它還能補心養血,古籍里記載它「久服令人瘦」,就是說經常吃赤小豆還有減肥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薏米祛濕雖好,但寒性太重,直接煮來吃,會傷脾。脾是負責運化濕氣的,脾傷了,濕氣更加的揮發不出。越想祛濕,反而越濕。脾與濕氣是對「好友」,脾虛了,濕氣會加重;濕氣重,又會導致脾虛。所以要祛濕,需要同時健脾。這一點尤其重要。為什麼有些人喝了紅豆薏米粥,還是有濕氣,很大地原因在於,本身濕氣已經很重,傷及到脾了,或者說本身是脾虛濕盛,建議可以先將薏米炒到略微發黃,然後與紅豆一起煮湯喝,可起到很好的健脾祛濕作用,而又不會增加寒氣。
2、運動排汗平衡荷爾蒙祛濕
運動出汗是很好的去濕氣;特別是夏天不要開空調、風扇,身體裡面的汗一定要出來,否則你的濕氣太重,到了冬天肯定會得病的。
每天堅持適量的運動,對身體是非常有益的。運動可以紓解壓力、活絡身體器官運作,加速濕氣排出體外。
現代人動腦多、體力消耗少,加上長期待在密閉空調內,很少流汗,身體調控濕度的能力變差。試試看跑步、健走、游泳、瑜珈、太極等任何「有點喘、會流汗」的運動,有助活化氣血循環,增加水分代謝。
3、把艾草(葯店有賣的)點燃後在關元穴烤即可。
4、早上吃三片姜
5、適當午睡
6、戒煙戒酒
7、飲食清淡適量
腸胃系統負責營養及水分代謝,最好的方式就是適量、均衡飲食。
酒、牛奶、肥甘厚味等油膩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腸胃悶脹、發炎。甜食油炸品會讓身體產生過氧化物,加重發炎反應。
8、避免潮濕環境
日常生活最好減少暴露在潮濕環境中。尤其對濕氣敏感的人,更應留心下列事項:
不要穿潮濕未乾的衣服。
潮濕下雨天減少外出。
不要直接睡地板。空氣中水分會下降且地板濕氣重,容易入侵體內造成四肢酸痛,最好睡在與地板有一定距離的床上。

⑥ 除濕發汗的中葯方劑有什麼

中成葯治療氣虛脾虛體濕具有副作用小,方便等諸多的優點,所以通常被用作補氣健脾祛濕的常見治療手段。下面由我給大家介紹除濕發汗的 中葯 方吧,僅供大家參考。

除濕發汗的中葯方
二 妙 散

組成:黃柏 雙術各15g

功用: 清熱 燥濕。

主治: 濕熱 走注,筋骨疼痛。

特徵:兩足萎軟無力,或足膝紅腫熱痛,或濕熱帶下,或下部濕瘡,小便短黃, 舌苔黃膩。

三 妙 丸

組成:黃柏12g 雙術18g 牛膝60g

功用:清熱燥濕。

主治:濕熱下注。

特徵:兩腳麻木,或如火烙之熱。

四 妙 丸

組成:黃柏12g 苡仁20g 雙術12g 牛膝12g

功用:清熱利濕。

主治:濕熱下注。

特徵:兩足麻萎腫痛等症。

五苓散

組成:豬苓9g 澤瀉15g 白術9g 茯苓9g 桂枝6g

功用:利水滲濕,溫陽化氣。

主治:外有表證,內停水濕。

特徵:1.頭痛發熱,煩渴欲飲,或水如即吐,小便不利,舌苔白,脈浮。

2.水濕內停。水腫瀉泄,小便不利,以及霍亂吐瀉等證。

3.痰飲。臍下動悸,吐涎沫而頭眩,或短氣而殼者。

四 苓 散

組成:白術 茯苓 豬苓 澤瀉

功用:利水滲濕。

主治:內傷飲食有濕,小便短赤,大便溏瀉。

茵陳五苓散

組成:茵陳10g 五苓散5g

功用:利濕退黃。

主治:濕熱黃疸。

特徵:熱重於濕,小便不利者。

胃 苓 湯

組成:五苓散3g 平胃散3g

功用:祛濕和胃。

主治:夏秋之間,脾胃傷冷。

特徵:水谷不分,泄瀉不止。以及水腫,腹脹,小便不利者。

豬 苓 湯

組成:豬苓 茯苓 澤瀉 阿膠 滑石各9g

功用:利水清熱養陰。

主治:水熱互結。

特徵:小便不利,發熱,口渴欲飲,或心煩不寐,或兼有 咳嗽 ,嘔惡,下利。

防己黃芪湯

組成:防己12g 黃芪15g 甘草6g 白術9g

功用:益氣祛風,健脾利水。

主治:衛表不固, 風水 或 風濕 。

特徵:汗出惡風,身重,小便不利,舌淡苔白,脈浮者。

防己茯苓湯

組成:防己9g 黃芪9g 桂枝9g 茯苓18g 甘草6g

功用:益氣通陽利水。

主治:皮水。

特徵:四肢腫,水氣在皮膚中,四肢聶聶動者。

五 皮 散

組成:姜皮 桑皮 橘皮 腹皮 苓皮 各等份。

功用:利濕消腫,理氣健脾。

主治:脾虛濕甚,皮水。

特徵:一身悉腫,肢體沉重,心腹脹滿,上氣喘急,小便不利,以及妊娠水腫等 。苔白膩,脈沉緩。
除濕發汗的 護理 工作
1、艾葉泡澡

艾草是很常見的一種 植物 ,但它卻是一種具有很高的葯用價值的植物。艾草是極陽的性質,可以有效的去除體內的濕氣和寒氣。所以身體濕氣重的朋友可以採用艾葉泡澡的方法來達到祛濕的目的,一般來說,每周用艾葉泡澡一次就可以了。只要長期堅持,不僅可以有效的祛濕,同時也可以去除體內的寒氣,改善身體的其他不適症狀。

2、熱水 泡腳

每天用熱水泡腳也是一種有效的祛濕方法,但是這一點大家在冬天的時候還可以做到,但是在炎熱的夏季就很難了。可是夏季是濕氣最重的季節,因此要更加註意這一點才是。一般來說,每天用40度左右的熱水泡腳就可以了,如果體內的濕氣比較嚴重,那麼可以在熱水當中加上一些生薑,這樣效果就比較強了。
除濕發汗吃什麼食物好
1、淮山

山葯味甘而性平,入脾、肺、腎三經。具有健脾、補肺、固腎、益精等多種功效。在 歷史 上與牛膝、地黃、菊花並稱為"四大懷葯"遠銷海外,並有"四大懷葯淮山居首,淮山家族鐵棍為王"之說。春天用淮山搭配其他 食材 有很好健脾祛濕功效。

最簡單的做法就是洗凈直接蒸煮。由於其中水分含量少,多糖等含量豐富,因此,其液汁較濃,入水久煮不散,口感甜糯,並伴隨淡淡的麻味,吃完一小會口中生津。

2、菌類

菌類也是祛濕好食材。菌類包括各種耳類和菇類:如木耳、銀耳、蘑菇以及竹蓀等。菌類擁有高蛋白、多膳食纖維氨基酸、維生素,多礦物質,同時又無膽固醇、低脂肪低糖的神奇食用效果。

野生菌類有數百種,但可食用者甚少,除了 自然 原因,生長環境的污染也會造成食用者中毒。及時辨別有毒野生菌勢在必行,一般對顏色鮮艷、多紅斑、氣味多辛辣惡臭及苦味的野生菌就要慎之又慎,敬而遠之了,可食用菌類有香味無異味。

3、土茯苓

據《本草綱目》記載土茯苓具有"健脾胃,強筋骨,祛風濕"的作用,新鮮土茯苓既有干土茯苓祛濕 解毒 的功效,在味道方面又比干土茯苓的更加清鮮。

土茯苓一般的做法是熬葯或煎湯,在春季可與有 滋陰 潤燥的豬肉搭配熬湯。吃豬肉後不宜大量 飲茶 ,以防茶葉中的鞣酸與蛋白質結合生成具有收斂性的鞣酸蛋白,使腸蠕動減慢而造成 便秘 ,增加有毒物質的吸收。

4、冬瓜

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冬瓜除了是我們夏日常食用的蔬菜外,冬瓜皮、冬瓜子還是一種中葯,具有利水化濕的功效。歷代本草記載,冬瓜皮能治腫脹、消熱毒、利小便。冬瓜利水作用較強,容易水腫的人應該常吃。煮湯效果好,需少加鹽,淡食為佳。

在《湖南葯物志》以冬瓜皮配五加皮、姜皮,煎服;若治體虛浮腫,用冬瓜皮、赤小豆、紅糖適量。煮爛,食豆服湯。

5、薏仁

如果你覺得自己身體有濕氣,如積液、水腫, 濕疹 、膿瘍等等與體內濁水有關的問題,薏米都是您最好的幫手。"薏仁最善利水,不至耗損真陰之氣,凡濕盛在下身者,最宜用之",據《本草綱目》記載,薏米健脾胃、消水腫、祛風濕、舒筋骨、清肺熱,它還有 美容 功效。

生薏米煮湯服食,利於去濕除風;用於健脾益胃、治脾虛泄瀉則須炒熟食用。薏仁較難煮熟,在煮之前需以溫水浸泡2-3小時,在吸足水分後再與其他米類一起煮就容易熟了。

6、紅豆

體內有濕,水液不能隨氣血流動,滯留在人體細胞之間,使人體迅速膨脹起來,造成水腫虛胖。紅豆含有的石鹼成分可增加腸胃蠕動,減少便秘促進排尿,消除浮腫。紅豆水對因口味重、壓力或排便不順引起的水腫更有效。

可在睡前將紅豆用電鍋燉煮浸泡一段時間,隔天將無糖的紅豆湯水當開水喝,能有效促進 排毒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煮薏米紅豆粥不要加大米,這樣雖然會增加美味,但會大大降低它的祛濕熱功效。

7、茼蒿

中醫 認為茼蒿性味辛、甘,食之能溫脾開胃、養心安神、降壓補腦,適用於脾胃虛弱、咳嗽痰多、小便不利、脘腹脹痛等病症。所以, 雨水 節氣 調養脾胃不妨多吃一些茼蒿,能起到很好的 保健 作用。

在烹飪的時候要注意,因為茼蒿的芳香精油遇熱很容易揮發,所以茼蒿適於大火快炒,而不是長時間燜、煮等。

猜你喜歡:

1. 除濕健脾的中成葯方劑

2. 除寒濕的葯方

3. 去痰濕最好最快的方法

4. 祛濕排毒中草葯有哪些

5. 除寒濕最好的中葯方

6. 除濕葯方偏方

⑦ 祛濕吃什麼中葯_14種祛濕中葯最有效

夏季吃什麼祛濕?現在正值盛夏時節,雨水增多,人體很容易出現濕氣重的症狀,想要祛濕,中葯是個好選擇,那麼夏季祛濕吃什麼中葯呢?下面是我為大家帶來的祛濕的中葯的知識,歡迎閱讀。

夏季吃什麼祛濕

夏季天氣炎熱,雨水較多,空氣中的高濕度同樣會“傳染”給人。每年七八月份叫長夏,此時濕氣當令,人體中的脾與之相應,所以脾氣在七八月的時候最旺盛,而脾在體內恰是一個喜燥惡濕的臟器,如果長夏濕氣過盛,就容易損傷脾臟,脾的運化功能最易受到傷害,脾臟受損就會導致人體抵抗力下降。此外,酷暑時節,人們貪圖冷氣,愛喝冷飲,愛吃冷盤。一杯冰鎮啤酒下肚,從里到外、從頭到腳都透著涼快勁兒。殊不知,為貪圖這一時之快,同時也將濕邪深深地埋在了體內,成為困擾我們健康的一個大大的隱患。夏季祛濕吃什麼中葯?暑濕季節,利用下列中葯食材祛濕也是比較有效的方式。

1、茯苓

茯苓味甘淡,性平,人心、脾、肝、腎經,具有健脾和胃、補腦健身、利水滲濕、寧心安神等功效,被譽為中葯“八珍”之一。茯苓特點是補而不峻,利而不猛。葯性平和,既能扶正,又能祛邪,是脾虛濕盛者必不可缺的健脾祛濕中葯。

2、五指毛

桃五指毛桃食葯兼之,在眾多祛濕食材中它的補虛作用較強,又能補脾肺之氣,中醫認為它能健脾補氣、養胃祛濕。體內濕氣較重時,利用五指毛桃煲湯煮水飲用,有助祛濕養生!

3、蒼術

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茅蒼術和北蒼術的根莖。芳香能化濕,味苦也能化濕,故祛濕力較強,濕濁去而脾運健,故有健脾作用。適用於脾為濕困、運化失司引起的食慾不振、脘悶嘔惡、腹痛泄瀉、舌苔白膩等,常與厚朴、陳皮等同用。

4、綿茵陳

綿茵陳是廣東民間十分熟悉的祛濕類中葯,在春濕夏暑時常入葯入湯,它價格十分便宜且隨處可見,但它早在《神農本草經》時就被列為上品。中醫認為它能清濕退熱、利膽去黃,尤善治三焦濕熱,以及黃疸、肝炎、小便不利、風癢瘡疥等。

5、五加皮

五加皮為祛風濕類中葯,具有祛風濕、強筋骨和利水的功效,同時它還有補肝腎、壯筋骨的作用。五加皮的葯用主要為治疝氣、腹痛、男子陽痿、小便余瀝、女人腰脊痛、兩腳疼等。地處潮濕的區域,特別適合在端午節喝五加酒。

6、白術

白術具有補脾益胃、燥濕和中、止汗、利尿、安胎的功能。《本草匯言》中記載,白術“乃扶植脾胃,散濕除痹,消食除痞之要葯也”。白術能改善脾胃虛弱、消化不良、食慾不振、易泄瀉等症狀,黃疸、容易出汗、水腫之人以及小便不利者亦可使用。

7、赤小豆

赤小豆味甘,入心、小腸經,具有利水除濕、和血排膿、消腫解毒的功效。它清熱作用比綠豆弱,但利水祛濕作用更強,不但可以治療一般的水腫,甚至可以治療“大腹水病”,即肝硬化腹水。赤小豆一般用來熬粥或做餡。

8、砂仁

砂仁昧辛,性溫,歸脾、胃、腎經。能化濕開胃、溫脾止瀉、理氣安胎。該品辛散溫通,氣味芬芳,其化濕醒脾,行氣溫中之效均佳,古人視其為醒脾調胃的、要葯。故凡濕阻或氣滯所致之脘腹脹痛等脾胃不和諸症可以常用,尤其是寒濕氣滯者最為適宜。

9、茅根白

茅的根部,是利尿祛濕之好材料。中醫認為,茅根性寒、味甘苦,入肺經、胃經、小腸經,主要作用是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常用於治療一些熱病,如肺熱所致煩渴、咳嗽,胃熱所致的嘔吐等;也治療一些血症,如吐血、尿血等;同時,可治療水腫、黃疸、小便不利等。

10、薏米

薏米,在中葯里稱“薏苡仁”,《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為上品,它可以治濕痹,利腸胃,消水腫,健脾益胃,久服輕身益氣。在濕氣較重的季節或地區,可用薏米煮湯喝。因薏米性微寒、偏涼,所以平時怕冷的陽虛體質者不宜長期服用。

11、燈芯花

燈芯花為利水滲濕類中葯,具有清心降火、利尿通淋之功,尤其清心降火功效顯著,且不會過分寒涼,味又甘淡,常為廣東民間入湯入粥入葯之用。

12、扁豆

扁豆味甘平而不甜,氣清香而不竄,性溫和而色微黃,與脾性最合,是一味補脾而不滋膩,除濕而不燥烈的健脾化濕良葯。扁豆中的紅細胞凝集素、皂素等天然毒素比較耐熱,只有將其加熱到100℃並持續一段時間後,才能破壞。因此要注意扁豆必須炒熟才食。

13、木棉花

中醫認為,木棉花味甘性涼,歸脾、肝、大腸經,具有清熱解毒、除濕利水、健胃消暑等功效,對於泄瀉痢疾、咳血吐血、瘡毒濕疹等症頗有療效。此外,木棉皮還有清熱、利尿、活血、消腫、解毒等功效。

14、芡

首見於《神農本草經》,被視為延年益壽的上品,認為其具有“補中、除暑疾、益精氣、強志、令耳目聰明”等作用。有健脾除濕、固腎益精的功效。吃芡實要用慢火燉煮至爛熟,細嚼慢咽,方能起到充養身體的作用。芡實與魚頭同食,還有健腦效能,可以治療神經衰弱。

⑧ 去濕氣的方法最快 有哪些有效方法

1、通常來說,去濕氣最好最快的方法當屬中葯調理。首先應當當正規醫院面診,確診確實屬於體內濕氣較重的體質再行祛除濕氣。

2、濕氣蘊於體內多表現為體型偏胖、面色潤白、面部頭發油膩、頭昏沉、四肢困重不欲活動,食慾差、食量少但舌苔卻厚膩濕潤,舌體胖大,邊有齒痕大便粘膩質稀等。

3、祛除濕氣最好最快的方法,應首選中葯內服,選用健脾祛濕類的中葯,如茯苓、炒白術、陳皮、白扁豆、蓮子、芡實、炒山葯、砂仁、佛手、薏苡仁等,中成葯可選擇服用參苓白術散健脾益氣、祛濕止瀉治療。同時可配合使用穴位貼敷、拔火罐等外治法增強療效。

⑨ 除濕熱的中葯方

夏季容易出現 濕熱 症狀,這個時候也有很多濕熱體質的朋友叫苦連天,感覺身體十分不舒服,那麼 中醫 上有什麼去濕熱的 中葯 呢?下面由我給大家整理了除濕熱的中葯方相關知識,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除濕熱的中葯方

除風導赤散

【處方】茅根9g,木通1.5g,地膚子3g,荊芥1.5g,甘草3g。

【功能主治】清心胃,除濕熱,祛風止癢。主眥帷赤爛(眥部瞼緣炎)。以兩眥部瞼弦及皮膚潰爛為特徵,往往浸漬兩眥引起血輪發紅,自覺發癢微痛。

【各家論述】茅根清心胃,導濕熱下行;木通清心利小腸,兼通血脈;地膚子除風 清熱 ,且能祛風止癢;荊芥疏風散邪,且有退赤之功;甘草清心益脾,又能緩急止痛。

【摘錄】《張皆春 眼科 證治》

分解濕熱湯

【處方】車前子1兩,厚朴3錢,黃連1錢,甘草1錢,枳殼1錢,檳榔1錢,滑石末1錢。

【功能主治】夏秋之間,先瀉後痢,腹中疼痛,後重之極,下痢不可,欲痢不得,口渴飲水,小腹作脹。

【用法用量】水煎服。

【各家論述】此方用車前以利水,用黃連以清熱,用厚朴以分清濁,余則止穢去滯,調和於邪正之間,以解分爭也。君臣佐使既用之攸宜,安有不取效之捷哉!

【摘錄】《辨證錄》卷七

除熱結腸丸

【處方】黃連半兩,柏皮半兩,苦參半兩,鬼臼半兩,獨活半兩,橘皮半兩,芍葯半兩,阿膠半兩。

【製法】上為末,以藍汁及蜜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小兒熱,下黃赤汁沫及魚腦雜血,肛中瘡爛,坐(匿蟲)生蟲。

【用法用量】日服3-10丸。(冬無藍汁可用藍子1合舂蜜和丸)

【各家論述】《千金方衍義》:疳瘡內蘊濕熱,外顯血燥,結腸丸專泄濕熱,僅以鬼臼殺毒邪,獨活以散風熱。

【摘錄】《千金》卷五

除濕熱的中草葯有哪些

1、除濕熱的中草葯有荷葉。

主要有清熱解暑,升發清陽,散瘀止血的功效。用於暑熱煩渴,暑濕泄瀉,脾虛泄瀉,血熱吐衄,便血崩漏。荷葉炭用於出血症和 產後 血暈。

2、除濕熱的中草葯有金錢草。

具有利濕退黃,利尿通淋, 解毒 消腫之功效。常用於濕熱黃疸,膽脹脅痛,石淋,熱淋,小便澀痛,癰腫疔瘡,蛇蟲咬傷。

3、除濕熱的中草葯有黃芩。

以根入葯,味苦、性寒,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血、安胎等功效。主治溫熱病、上 呼吸 道感染、肺熱 咳嗽 、濕熱黃膽、 肺炎 、痢疾、咳血、目赤、胎動不安、高 血壓 、癰腫癤瘡等症。黃芩的臨床抗菌性比黃連好,而且不產生抗葯性。

4、除濕熱的中草葯有苦參。

為豆科 植物 苦參的乾燥根,春、秋二季採挖,除去根頭和小支根,洗凈,乾燥,或趁鮮切片,乾燥。其苦,寒。有清熱燥濕,殺蟲,利尿之功。

5、除濕熱的中草葯有白術。

白術有補氣健脾、止瀉及燥濕利水的功效,生用能燥濕利水,炒用能補氣健脾,炒焦用能健脾止瀉。可煲湯、煮粥或泡茶飲用,每天取取1~3克生白術泡茶飲用對祛濕有幫助。

6、除濕熱的中草葯有白茯苓。

白茯苓有健脾胃和利水滲濕之功效,是我國古代中醫推薦的除濕之聖葯,尤其適合皮膚 濕疹 患者經常食用,最常見的吃法就是用白茯苓煲湯。

7、除濕熱的中草葯有茨實。

芡實既能健脾除濕又能收斂止瀉,可用於脾虛濕盛或久瀉不愈等症的治療,常與白術、茯苓和扁豆等健脾葯物同用,可煲湯或煮粥食用。

8、除濕熱的中草葯有藿香。

歸脾、胃、肺經,有發表解暑之功,煮粥或泡茶飲用對暑濕重症及脾胃濕阻均有良效。

除濕熱的食物有哪些

1、除濕熱的食物有薏苡仁。

性涼,味甘淡,有健脾、利濕、清熱的作用,皮膚濕疹,濕熱為患,食之頗宜。薏苡仁甘淡利濕而健脾,利濕而不傷正,補脾而兼能利濕,葯食兼用,最為有益。

2、除濕熱的食物有赤小豆。

赤小豆有利水消腫、解毒排膿、清熱去濕、健脾止瀉的功用,皮膚濕疹多因脾虛失運,濕毒為患,藉助赤豆健脾利濕、清熱利水的作用,皮膚濕疹患者食後有利於康復痊癒,故無論急慢性皮膚濕疹之人均宜多食常吃。

3、除濕熱的食物有綠豆。

性涼,味甘,有清熱、祛暑、利水、解毒的作用。古代醫家認為它可以主丹毒煩熱,風疹,治痘毒,療癰腫痘爛等皮膚疾患,均借其清熱利水解毒之力,急性皮膚濕疹者食之,有助於祛濕清熱。

4、除濕熱的食物有山葯。

性平,味甘,功在補脾胃、健脾運。脾為後天之本,主運化水濕,皮膚濕疹患者緣於脾失健運,濕熱內生。常吃山葯健脾胃而水濕漸化。一年四季,均宜食用,炒食煮食或煎湯皆可。

⑩ 中醫祛除體內濕氣的方法有哪些

中醫去濕氣的方法有食療法、拔罐、艾灸。
1、食療法:
薏米可以消除水腫等症狀的,除此之外,還可以健脾祛濕、舒筋除痹,還有就是可以清熱排膿。如果將薏米和紅豆加水煮熟後食用,不僅可以有效的祛除濕氣,還能起到利尿的效果。
2、拔罐:
拔罐是中醫傳統中比較常見的一種能夠祛濕的方法。這種方法具有調整人體的陰陽平衡,解除疲勞、增強體質的功能,而因此也可以達到扶正祛邪的目的。
3、艾灸:
艾灸是通過艾葉來進行的,艾葉味苦性辛溫,它是中醫葯中比較具有代表性的葯物之一,具有溫經止血、祛寒止痛的作用,艾灸能夠溫經通絡、行氣活血、散寒除濕及養生保健,對祛除濕邪很有療效。
體內濕氣多因喜食冷飲,貪吃生冷瓜果等寒涼之物,損傷人體陽氣所致。正常情況下,人體對於外界溫度、濕度變化有自然調節能力。但有些人因體質、疾病或生活習慣不良,造成體內水分調控系統失衡,水分排不出去,因此影響健康。

閱讀全文

與中葯有哪些有效的祛濕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細胞增生的治療方法 瀏覽:830
下列處理方法不正確的是 瀏覽:164
舒適進入安裝方法 瀏覽:222
用什麼方法粘膠最快 瀏覽:605
無線加濕器的安裝步驟及使用方法 瀏覽:799
歐萊雅洗面乳使用方法 瀏覽:815
win8怎麼設置鎖屏圖片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937
爛地面地坪施工方法簡單 瀏覽:693
穩壓電路計算方法視頻 瀏覽:845
不用安全繩攀岩還有什麼方法 瀏覽:697
作業反應的教學方法 瀏覽:450
247乘101的簡便方法 瀏覽:104
可存放時間的計算方法 瀏覽:965
紅酒持杯的正確方法 瀏覽:551
熟板栗怎麼快速剝皮的方法 瀏覽:552
42乘98的簡便計算方法 瀏覽:820
斗魚直播技巧和方法 瀏覽:550
轉基因食品檢測方法 瀏覽:89
cam常用修模方法 瀏覽:997
如何選橫盤3個月的股票的方法 瀏覽: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