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科普 > 茶苗種植方法

茶苗種植方法

發布時間:2022-09-22 15:48:34

㈠ 茶葉樹怎麼種植什麼節氣種間距多少

茶葉樹種植技術要點

(一)品種選擇:選用高產抗病、適制性好、制優率高的茶樹優良品種,集中連片30~50畝以上茶園早中晚熟品種應各佔1/3為宜,為確保移栽成活率,茶苗出圃後,茶苗根系應沾黃泥漿。

(二)茶苗規格:無茶根結線蟲、茶根蚧、茶餅病、根癌病等危險性病蟲。基本標准:苗高達500px以上,莖粗1.8mm以上,莖桿變硬,三分之二以上紅棕色。一年生苗最低標准:苗高300px以上。著葉數4片以上。

(三)起苗出圃:起苗前,先灌水浸透苗床。多帶土,匆傷根系,苗木太高可適當定剪,並挑除異種雜株、病蟲株。

(四)種植時期:一般以幼苗休萌期為宜。春栽以立春至驚蟄為好,秋栽以寒露、霜降前後的小陽春氣候為好。盡可能選擇陰天或雨後進行種植,以利成活。

(五)種植規格(方式):主要有兩種。①單行雙株:一個種植行(畦)種一行,株(叢)距25-750px,每叢植2株,兩株之間留間隙3-125px,以免日後兩株主幹相貼影響生長。②雙行單株:一個種植行(畦)種植兩行,小行距20-750px,兩行植株位置要錯開種植(三角形種植),同行株距25-750px,每畝用苗量2500-3000株。③計劃密植,種植畦寬1.3-1.5m,溝寬0.3m。每畦植四行,株行距25-750px,叢植一株,畝植4000-5000株。

(六)種植方法:①大小苗分開種植,大苗植於生長環境較差處,小苗植於土質較肥沃、生長環境較好的地塊。②種植前需粘黃泥漿。③定植時,在種植溝內挖稍大於根系的穴,填上土壓緊壓實,注意不要損傷根系和根莖,要澆透水。④定植後宜鋪放稻草(厚約250px)及其它植物稿稈或地膜,以利保濕保溫,抑制雜草生長。

㈡ 種植茶葉有什麼技術

生長習性:
【土壤】:一般是土層厚達1米以上不含石灰石,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 有機質含量1%-2%以上,通氣性、透水性或蓄水性能好,酸鹼度PH值4.5~6.5為宜。

【雨量】:雨量平均,且年雨量在1500毫米以上。不足和過多都有影響。
【陽光】:光照是茶樹生存的首要條件,不能太強也不能太弱,對紫外線有特殊嗜好,因而高山出好茶。
【溫度】:一是氣溫,二是地溫,氣溫日平均需10度;最低不能低於-10度。年平均溫度在攝氏十八度~二十五度。
【地形】:地形條件主要有海拔、坡地、坡向等。隨著海拔的升高,氣溫和濕度都有明顯的變化,在一定高度的山區,雨量充沛,雲霧多,空氣濕度大,漫射光強,這對茶樹生育有利,但也不是愈高愈好,在1000米以上,會有凍害。一般選擇偏南坡為好。坡度不宜太大,一般要求30度以下。

栽培:
茶樹的繁殖多採用帶根栽培育苗法,過去的壓條法因繁殖速度過慢,現已很少人使用。
溫度是茶樹生命活動的基本條件。它影響著茶樹的地理分布,也制約著茶樹生育速度。溫度對茶樹的影響,主要表現在空氣溫度和土壤溫度兩個方面。
氣溫主要影響地上部的生長,地溫主要影響根系的生長。但氣溫與地溫是相互關聯的。就氣溫而言,從熱帶到溫帶茶樹都能廣泛的適應。但作為生育來說,有三個基點溫度,即茶樹生長的起點溫度,適宜溫度和低限溫度。
溫度
(1)生長起點溫度
引起茶樹萌芽的平均溫度稱之謂生長的起點溫度,在生物學上稱此溫度為最低溫度。多數茶樹品種日平均氣溫需要穩定在10℃以上,茶芽開始萌動。但也有少數品種或者由於其生態環境的不同,在不到10℃時已開始萌動,如浙江的碧雲,龍井43,江西婺源早芽等茶芽萌動的起點溫度是≥6℃,這類屬早芽品種,開采期可比其他品種提早。
(2)最適溫度
茶芽萌發以後,當氣溫繼續升高到14-16℃時,茶芽逐漸展開嫩葉。茶樹生長最適溫度是20-30℃之間,若在此范圍之內,則茶梢加速生長,每天平均可伸長1-2厘米以上。我國大部分茶區自清明(4月上旬)至霜降(10月下旬)以前,日平均氣溫都在20-30℃之間,正是茶樹生長最適溫時期,也是茶葉的採收季節。
在茶樹生長季節生物學有效溫度(日平均氣溫10℃以上)累積值,稱之謂有效積溫。茶樹生長適宜的有效積溫在4000℃以上。我國茶區的年有效積溫一般在4000-8000℃之間,有效積溫越多,年生長期越長。我國南北各茶區由於氣候條件的差別,茶樹生育期也就各不相同,多數茶區茶樹的全年生育期約為8-9個月,而可采期為7-8個月。
(3)低限溫度
我國大部分山區,進入12月以後至次年2月一般平均氣溫低於10℃,茶芽停止萌發,處於越冬休眠狀態,甚至有時出現嚴重的低溫霜凍,對茶苗、幼樹或抗寒性差的品種還會受到凍害。茶樹能忍耐的絕對最低溫度,因品種、樹齡、器官、栽培管理水平、生長季節而異如當氣溫降到-2℃時,茶花大部分脫落而死亡;氣溫下降到1-2℃時萌發的茶芽也會枯焦,而茶樹的枝梢忍耐低溫的能力較強,喬木型大葉種能忍耐-5℃左右;灌木型中、小葉種能忍受低溫的能力更強一些,一般在-10℃左右,若處於大雪覆蓋,則可忍受零下15℃左右的低溫侵襲。又如,不同品種茶樹的抗寒能力固然不同,但同一品種在不同生態條件下表現也不一樣,如政和大白茶在福建能忍耐-7℃低溫,而生長在皖南茶區卻能忍受-8至℃-10℃的低溫。一般說來,低於茶樹所「忍耐」的低溫度限度時,就會產生凍害。茶樹發生凍害的程度,除與溫度高低直接有關外,與低溫持續時間、風速、凍結時間也有密切關系。據浙江氣象局在浙江嵊縣的調查,茶樹越冬期間,當氣溫降至-6℃左右,連續凍結6天,西北風風速每6-8米時,當地的茶樹品種嫩梢就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凍害;當最低溫度降至-8℃連續冰凍12天以上更會引起嚴重凍害,使茶嫩梢凍死老葉變黃。一般來說,在一定的低溫條件下,低溫和土壤凍結時間愈長,加上乾燥的西北風或早春氣候轉曖後突然降溫等,都會使凍害程度加重。
溫度過低固然會使茶樹遭受凍害而損傷,溫度過高也會引起茶樹的熱害,但遇到的機會不多。如當日平均氣溫到35℃以上時,生長便會受到抑制,日極端最高氣溫到39℃,在降雨量又較少的情況下,有的茶樹叢面成葉出現灼傷焦變和嫩梢萎蔫,這種現象為茶樹熱害。通常是新梢和嫩葉比老化的枝條更容易受到這種逆境的危害。
抗寒品種
抗寒性強的品種有祁門種、黃山種、茗洲種、柿大茶、安徽1號、安徽3號、安徽7號、皖農95、樂昌白毛茶、恩施大葉茶、鶴峰苔子茶、高芽齊、白毫早、宜興種、茴香茶、寧州2號、紫陽種、顧渚紫筍、藤茶、水古茶、龍井43、龍井長葉、碧雲、苔香紫、迎霜、青峰、浙農113等。
寒性較強的品種有楊樹林783、黃荊茶、波毫、福安大白茶、政和大白茶、福建水仙、本山、大葉烏龍、福雲6號、福雲10號、碧波茶、鋪埔白葉、五嶺紅、臨桂大葉茶、都勻毛尖、黔循601、信陽種、信陽10、宜昌大葉茶、雲台山種、藍山苦茶、江華苦茶、君山種、儲葉齊12、錫茶5、錫茶11、贛茶1號、青山大有、台茶13號、蘋雲、眉峰等。
病蟲防治
茶樹病蟲害無公害防治,要根據病蟲害與茶樹、耕作制度、有益生物及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因地制宜地採取以農業防治為主,結合進行生物防治、化學防治的策略,將病蟲害控制在允許范圍內。
農業防治 農業防治重點是控制病蟲基數,創造不利於病蟲發生的環境條件。
1.合理密植。一般採用單行條植法,行距1.5米,叢距0.33米,每叢3株,每畝栽苗4000株。根系帶土移栽,適當深埋,以埋沒根頸為度,舒展根系,適當壓緊,使植株生長健壯,發育良好,抗病蟲能力相應提高。
2.加強管理。一是平衡施肥,按產定量。施足基肥,以有機肥為主,少施化肥,盡量控制氮肥施用量。二是適時修剪和清園。每年都要適時修剪,剪去病蟲枝葉,清除枯死病枝;輕修剪深度為3~10厘米,中剪枝為現有樹高的一半,深修剪離地面20~30厘米,台刈為離地面5~10厘米。將病蟲枝深埋或火燒處理,以減少輪斑病、茶枯病的越冬菌源,減少茶蚜、茶毛蟲、茶黑毒蛾的越冬蟲卵塊和茶小卷葉蛾、蚧類的殘留基數。三是中耕培土。這項措施不僅能改善土壤墒情,有利於茶樹根系生長,而且能破壞病蟲越冬場所,殺滅土壤中茶尺蠖等的越冬幼蟲,深埋枯枝落葉,減少病原基數。四是及時分批留葉採摘。這樣可以除去新枝上茶小卷葉蛾、小綠葉蟬等害蟲的低齡幼若蟲和卵塊,減輕茶枯病危害。五是誘殺害蟲。對一些有趨性的害蟲,用燈光、毒餌、色板誘殺。此法大面積應用效果更明顯。
A.生物防治 這是一項對人畜安全、對茶葉和環境無污染且能降低成本的重要防治措施。
1.加強對寄生性和捕食性昆蟲的保護。在茶園周圍保留一定數量的植被,重視生物棲息地的保護,保護好赤眼蜂、茶園蜘蛛、紅點唇瓢蟲等害蟲天敵。
2.利用昆蟲激素等生物代謝產物治蟲。例如,對茶小卷葉蛾發生危害的茶園,可連片採用性引誘劑誘殺成蟲。生產實踐中還可利用有益生物的代謝產物來防治病蟲害。
B.化學防治 嚴格按防治指標用葯,不能見蟲見病就急於用葯。對蟲口密度、病情指數超過防治指標的茶園,如茶跗線蟎被害芽佔5%或蟎卵芽佔20%,茶毛蟲每畝7000~9000頭,茶小綠葉蟬百葉蟲量10~15頭時,根據國家無公害茶的生產標准,安全合理使用葯劑防治。禁止使用高毒、高殘留的農葯,如甲胺磷、甲基對硫磷,氰戊菊酯、三氯殺蟎醇等。用葯時,應選准農葯品種,注意使用方法、濃度及安全間隔期。如用Bt制劑300~500倍液防治茶毛蟲、茶尺蠖、茶黑毒蛾和茶小卷葉蛾,安全間隔期3~5天;用0.2%苦參鹼水劑1000~1500倍液,防治茶毛蟲、茶黑毒蛾、茶小卷葉蛾,安全間隔期5天;辛硫磷安全間隔期10天。注意輪換用葯,每種農葯在採茶期只能用1次。這樣既可以防止病蟲產生抗葯性,又可以減少殘留。
優良品種
適制綠茶品種有:特早芽種有元宵綠;早芽種有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九龍大白茶、福雲595等品種。
適制烏龍茶品種:早芽種有黃旦、茗科一號、丹桂等品種;中芽種有鐵觀音、佛手、白芽奇蘭等品種,遲芽種有肉桂、本山、杏仁等品種。
綠烏兼製品種有:黃旦、黃奇、梅占等品種。
茶樹採收
茶樹種植後約三年起可少量採收,十年後達盛產期,三十年後即開始老化,此時可從基部砍掉,讓茶樹重新生長,再到老化後就須挖掉重種。

㈢ 茶樹怎麼種植什麼季節種容易成活

茶樹早春深秋容易成熟。

茶樹種植方法

1、種植茶葉樹要先培育土

要種植茶葉樹,培育土壤是關鍵,種植茶葉樹的土地種植前要翻2次土,第一次翻土地要10-20厘米左右,之後給土地施放農家的營養土,第二次翻土地要40厘米以上,然後繼續給土地放營養土。種植茶葉樹的土地上的石頭和雜草根都要清理掉,不然會影響到茶葉樹的成長發育。

2、茶樹苗的管理

種植茶葉樹的時候,一般小茶葉樹苗同時種植4-5種,如果按照種植茶葉樹的面積來說,50畝地以下就種植4種茶葉樹苗,50畝地以上就種植5種茶葉樹苗。

茶葉樹苗種植的時候給它們的根部沾一些稀土,這樣能保證茶葉樹苗的生存成功率。一般小茶葉樹苗在第一次種植時候需要防寒處理,只要在茶葉樹苗的根上加一些乾的草,讓茶葉樹苗保持穩定的溫度就可以。

3、後期肥水管理

種植茶葉樹的時候要注意,因為茶葉樹的根很淺,所以它們的防禦濕澇、乾旱的能力都不好。

要注意澆水的時候,從中間的溝渠向兩邊澆水,不要從茶葉樹的樹頂開始澆水,不然從樹頂澆水會噴不到茶葉樹的根,雨天茶農們要注意好好防水。還有給茶葉樹施肥最好是少量多次的混合肥,施放肥料大約在採摘茶葉前的3天左右,這樣茶葉樹可以在生長出來新的芽。

(3)茶苗種植方法擴展閱讀

茶樹病蟲害防治

1、適時採摘。根據茶葉生產的要求及時採摘幼嫩芽葉,減少棲居在茶樹蓬面上的病蟲害如小綠葉蟬、葉蟎類及部分芽葉病害基數。

2、合理修剪。結合茶園栽培管理要求,宜在春茶結束和秋末進行茶樹修剪,減少病蟲基數和形成不利於病蟲生存條件,一般春茶結束後採用深修剪或重修剪,秋末進行輕修剪。

3、茶園翻耕。秋末結合施基肥,進行茶園耕翻,對在土壤中越冬的鱗翅目、象甲類害蟲的生存不利,減輕來年此類害蟲的發生。

4、及時清園。秋末將茶園根際附近的落葉及表土清理至行間深埋,可防治葉部病蟲害,減輕在土壤中越冬害蟲的發生。

5、測土配方施肥。採用測土配方確定茶園土壤養分情況,實行有機肥和無機肥、氮與磷鉀、大量元素與中微量元素平衡施用,提高茶樹抗病蟲能力。

㈣ 茶樹種植需要什麼技術,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一、茶園培育與採摘

1.栽培環境

①栽培環境的選擇

地形選擇:丘陵、山區和半山區面坡度25°以下。

土壤選擇:有酸性指標植物如映山紅、鐵芒箕、馬尾松、油茶等存在,土壤州4.0-6.0,土層厚度l米以上,地下水位1米以下。

②栽培環境的改善與維護

建立排蓄水系統:茶園四周設置隔離溝,深80一100厘米,寬50-100厘米;園內每隔40-50米設置橫水溝(坡地等高修築),深60-70厘米,寬50-60厘米;道旁設置縱水溝,深70-80厘米,寬60-70厘米;橫水溝與縱水溝相接,相接處設沉沙凼。

園旁植樹造林:有條件的地方在道旁栽行道樹,以利改善茶園生態環境和冰土保持。

調整地形:地面坡度在10°以內的,只挖高填低,適當調整地形,以便茶行布置。地面坡度在10°以上的,修築梯級茶園,梯壁高控制在1.5米以內。

2,茶園施肥

①茶園基肥

種植前施是底肥,種植後每隔1—2年施一次基肥,秋季封園後,及早在行間中心部位開溝施,溝深、寬30-40厘米,每畝施入農家有機肥(廄肥、秸桿、綠肥、土雜肥等)5-l0噸(100—200擔)。茶樹專用復合肥或磷、鉀肥50公斤。肥土混合後再復土整平地面,亦可結合中耕。

②茶園追肥

每年分別於3月中旬、4月下旬到5月—上旬、7月中旬旬施三次追肥。以速效氮肥為主,肥料種類為茶樹專用復合肥、尿素、硫酸銨、碳銨等。施肥址採摘茶園按產量確定,幼齡茶園按樹齡確定。溝施,溝深10—13厘米,撒施,施後隨即中耕翻入土中。

③茶樹根外追肥

根據茶樹生長需要,可根外噴施可溶性氮、磷肥、稀土、微量元素和生長調節劑。但要嚴格控制使剛濃度和劑量,並汁意使用天氣、時間,以提高使川效果。

3.茶園土壤管理。

①耕鋤

淺耕除草:深度5-10厘米,次數視雜草生氏情況而定。—般全年3—4次,亦可結合迫肥進行。

茶園深耕:因園制宜進行。一般耕深15-20厘米。每年或隔年進行——次,宜秋季封園後及早進行。

深翻改土:幼齡茶園建園前用帶狀深墾的,應及早深翻行間土壤,深度60厘米。成齡茶園長年未施基肥土壤板結的應深翻改良土壤,深度60厘米。畝施10噸以上農家有機肥和50-100公斤茶樹專用復合/吧或磷、鉀肥。深翻改:土宜在秋茶封園後嚴寒到來之前進行。

②間作與覆蓋

幼齡茶園頭2—3年間作綠肥。

4.菜園水分管理成齡期不問種作物。加強茶園保水,蓄水和排水。有條件的茶園實行灌溉:

5.茶樹修剪

根據茶園不同樹齡階段分別採用定型修剪、整型修剪、輕修剪、深修剪、更新修剪等方法,培養樹冠,整飾樹型,更新復壯。一年中有兩個時期可以進行修剪,即春茶前(2月下旬至3月上旬)與春茶後(5月上、中旬)。定型修剪宜在春茶前進行,如未達標準的植株,第1-2次定型修剪可延至春茶後進行。

6.茶樹保護

積極推行綜合防治技術,作好茶樹病蟲檢查要病蟲害。

7.茶葉採摘

①採摘標准適時防治主

紅、綠茶為一芽二、三葉及同等嫩度的對夾葉;黑茶有粗細之分,一般以一芽四、五葉及形成駐芽的新稍為主;老青茶以形成駐芽的紅腳新稍為主。

②手工採摘

紅、綠茶分批多次留葉采,春茶采4—6批,夏秋茶采6—8批,秋茶采4—5批。標准新稍達20—30%開采。

③機械採摘

全年採摘4·—6批,春茶標准新稍達80%,夏秋茶標准新稍達60%開采。平地、緩坡地幼齡茶園選用雙人平形採茶機,成齡茶園選用弧形採茶機。山地、窄梯茶園選用單人採茶機。

④鮮葉管理

採摘鮮葉防止暴曬、緊壓和雨淋,及時送往茶廠加工採摘鮮叫『盛裝宜用通風透氣的篾具,輕采輕放。

2.茶園中禁用甲胺磷、1605、1059和六六六、殺蟲脒、三氯殺蟎碸(醇)等劇毒和高殘毒農葯。

二、新植茶園(建園至6足齡)栽培技術要點

1.基本要求:力爭早期成園,為高產穩產優質打下基礎,全面貫徹落實各項建園措施,加強培育管理。

2.園地建設

①墾復

場地清理:清理擬建茶園范圍內所有樹根、雜木、石塊地等。

初墾:全面深墾60厘米,宜在夏秋高溫少雨時進行。

復墾:初墾約一個月後進行,深度30厘米左右,進—除雜草、雜物等干整地面,以便布置茶行。

②建園形式

平緩地茶園:平地和10°以下緩坡地,在全面墾復的基礎上,大彎隨勢,小彎取直,基本等高布置茶行。

梯級茶園:10°以上的坡地,就地取材構築梯級。基本要求是:梯面外高內低(1°一2°的反坡),外埂內溝,同級梯各段等高,梯梯接路,路路相通,溝溝相連。梯寬既便於茶行布置,又不浪費土地,梯壁高在1.5米以內。土築梯壁放坡70°左右;草皮磚砌梯壁放坡70一75°:梯級茶園茶行就是從梯面外側,即離梯埂0.6-0.7米設置第一條茶行,而後依據既定行眶向內設其它各行茶樹。

3,種植

①朴苗准備

品種:紅茶宜用櫧葉齊或更優的品種茶、白毫早、福雲六號或更好的品種。綠茶宜用福鼎大白。

茶苗:苗高在25厘米,苗粗3毫米以上的健壯茶苗:宜提倡全部使用無性良種茶苗建園。

②種植規格與密度單行雙株條植:行距1.5米,穴距30—35厘米,每穴兩株茶苗。雙行雙株條植:行距1.530一40厘米,每穴兩株茶苗。

③種前施底肥小行距30—40厘米開溝施,溝深60厘米,寬50一60厘米,畝施農家有機肥100-200擔,茶樹專用復合肥或磷、鉀肥50公斤,肥土混合後再復土整平地面。

④栽植

栽植茶苗宜在10月一3月上旬進行。水源條件好的越早越好。入土深度以超過根莖部5—10厘米為度。以保水提高成活率,緊匝茶蔸附近的土壤,澆足安蔸水。

4.種植後的管理

①間苗補缺

定植後徑一個生長期後.在秋末初冬或第間苗應留強去弱,補缺用同齡或大—齡的茶苗。

②幼齡茶園土壤管理

基本內容同1.3款。3足齡以山,樹冠小裸露面大、可間作冬季綠肥,如蠶豆、紫雲英、滿園花等,但夏季不宜間作。茶園間作以不防礙茶樹生育為原則。幼齡園尤應注意及時中耕除草。

③幼齡茶園樹體管理

定型修剪:2年生時,當苗高30厘米以上,主幹粗3毫米以上時,作第一次定型修剪,離地面12—15厘米剪去主枝上段,但不剪主枝剪口以F的分枝。3午生時第二次定型修剪,剪口比第一次提高15—20厘米,至4年生時進行第三次定型修剪,剪口比第二次提高15—20厘米。頭兩次應注意壓強扶弱,抑中促側,第三次剪平。

整型修剪:完成定型修剪後,每年作一個整型修剪。樹冠封行前整成平形,封行後再過渡為弧形,整型修剪宜用修剪機進行,封行前用平形修剪機,封行後用弧形修剪機。最終控制樹高70—90厘米。覆蓋度80%以上。

打頂養蓬:3足齡前或移栽後2年內,嚴禁采,以後則可配合修剪,年打頂養蓬2—4次,即待新稍形成駐芽時留下1一3葉,摘去頂端以促進分枝,並嚴格撐握采高留低、打頂護邊等原則,5足齡後視生長勢可相應進入正常留新葉採摘或留新葉與留魚葉相結合的採摘法。

④幼齡茶園施肥量

⑤保苗措施

移栽後第1年的茶樹,抗性弱,常因外界條件不適而大量死苗。為此,必須抓住抗旱熱、防寒凍的工作,確保全苗。幼樹抗旱熱的主要措施有促早苗、澆水、除草、蔽蔭、地面鋪草覆蓋等。防寒凍的主要措施有秋培壯苗,灌越冬水、鋪草、茶蔸培土和地膜覆蓋等。幼齡園防病殺蟲時應嚴格控制濃度,防止葯害發生。

三、壯齡茶園(7-20年)栽培技術要點

1.基本要求

以肥培為中心,優質、高產、低耗為目標,因園制宜全面貫徹各項栽培管理措施。

2.追肥施用量

以產定肥,一般每產100公斤鮮葉,追施2.5—3公斤純氮,摺合標肥表12幼齡茶樹氮肥用量標准。

3.修剪技術

壯齡茶樹每年或隔年(手采和樹勢較差時)進行一次輕修剪,5—6年進行一次深修剪。

①輕修剪。

機採茶園,春茶前進行,修剪程度為從採摘面剪下3—5厘米或只剪除突出阿冠的枝梢,同時應在行間剪出20-30厘米的操作間隙。手採茶園可用修剪機械或籬剪進行輕修剪。

②深修剪

春茶前或春茶後進行,修剪程度為從採摘而剪下15-20厘米,即剪除全部的雞瓜枝層。深修剪可用修剪機,也可用籬剪進行。修剪效果能維持5—6年。

⑧修剪形狀:

壯齡茶樹的修剪形:伏以弧形與平形兩種較好摘面積尤以弧形為佳。

4.土壤管理

每年結合追肥進行3 4次淺排除草,秋末進行一次深耕覆蓋度大的茶樹不必年年深耕。

四、老齡茶園(20年以上)栽培技術要點

1.基本要求

以改樹改土為中心,復壯樹勢,延長有效經濟年限為目的,田園固樹制宜貫徹相應的栽培措施。

2.樹冠改造

①重修剪

上部枝葉衰退,骨幹枝尚健壯的茶樹離地面30--35厘米進行重修剪,重修剪可用重修剪機,也可用刀割或枝剪進行。保證剪口平滑.枝樁無裂傷。春茶前或早秋進行。更新效果可維持10年。

②台刈

樹體衰退,用重修剪還是不能復壯的茶樹離地面6-10厘米進行台刈。台刈可用刀砍.保證剪口平滑,留樁無裂傷。早秋或春茶前進行。更新效果可維持10年以上。

3.更新修剪後的樹體管理

①重修剪後的樹體管理:重修剪的當年秋末冬初或第二年早春比重修剪高度提高10—15厘米平剪定型,重修剪的第二年可打頂養逢3-4次,第三年早春再提高10-15厘米干剪。定型一次,嚴格留新葉採摘,爾後便可執行正常的整形修剪制度和採摘制度。

②台刈後的樹體管理:台刈的當年秋可適當打頂採摘一次,第二年早春離地面2卜-30厘米作第一次定型修剪,並適當琉去細瘦枝,以後再進行兩次定型修剪,並注意第2年打頂養蓬採摘2-3次.第3年嚴格執行留新葉採摘,爾後進行正常的整形修剪和採摘。

3.土壤改良

老齡茶園要在樹體改造的當年進行深翻、增肥、改良土壤、方法見「深翻改土」部分.以後每隔1—2年施一次基肥。

4.茶樹保護

①消滅枝桿寄生物

更新修剪後應抓住時期消滅枝桿害蟲、病原體及苔蘚、地衣等枝桿寄生物。

②更新後防治新生枝葉蟲害:

更新修剪後新枝葉容易招致茶小綠葉蟬等害蟲集中危害,應注意觀察,及時防。

5.改植換種

對更新修剪效果不佳或需要換種的茶園要及時換種更新,其作法有改植換種和套植換種,以改植換種為主。

①改植換種:將老茶樹挖掉,清除殘根,重新規劃建園,換植良種。

②套植換種:在不需要調整地形和老茶樹行距合:適的情況下,為增加改植期間的收入,可採用新老套朴的辦法以老帶新。作法是秋末冬初對老茶樹作重修剪或台刈,行間開溝深翻施底肥,移栽茶苗。從第二年外始對重剪或台刈廠的老樹強采。第4—5年再挖除老茶樹。

㈤ 茶樹的種植方法 移栽後應該如何管理

1、移栽方法:

茶苗移栽前先開好溝,選擇無風的陰天定植,扦插苗在取苗前一天要澆濕圃地以減少茶苗失水和取苗時傷根的情況;茶苗移栽,每叢要用符合規格、生長基本一致的茶苗進行種植,茶根在土中力求舒展,然後覆土踩緊,讓泥土與茶根密切結合;最後覆土時應使茶行兩邊蓋土略高,使種植線形成凹形,避免下次澆水時流失水分。

2、茶樹苗的管理:

種植茶葉樹的時候,一般小茶葉樹苗同時種植4-5種,如果按照種植茶葉樹的面積來說,50畝地以下就種植4種茶葉樹苗,50畝地以上就種植5種茶葉樹苗。

茶葉樹苗種植的時候給它們的根部沾一些稀土,這樣能保證茶葉樹苗的生存成功率。一般小茶葉樹苗在第一次種植時候需要防寒處理,只要在茶葉樹苗的根上加一些乾的草,讓茶葉樹苗保持穩定的溫度就可以。

3、後期肥水管理:

種植茶葉樹的時候要注意,因為茶葉樹的根很淺,所以它們的防禦濕澇、乾旱的能力都不好。

要注意澆水的時候,從中間的溝渠向兩邊澆水,不要從茶葉樹的樹頂開始澆水,不然從樹頂澆水會噴不到茶葉樹的根,雨天茶農們要注意好好防水。還有給茶葉樹施肥最好是少量多次的混合肥,施放肥料大約在採摘茶葉前的3天左右,這樣茶葉樹可以在生長出來新的芽。

㈥ 茶苗栽培種植技術

茶苗的栽培,主要分為四個步驟。
第一步:在地上挖好排水溝,並且在定植溝一側開一個施肥溝;
第二步:在施肥溝里施入一些有機肥之後再蓋上土即可;
第三步:將茶苗種到土壤當中,使根部舒展;
第四步:澆上透水即可。
後期注意追施沃葉氨基酸水溶肥。

㈦ 茶樹苗是怎麼種植

茶苗種植的方法:
現在有許多人會種植茶苗,但是種植茶苗的話如果不注意技巧也是養不好的,下面我們來看看茶苗的種植方法。
1、一般來說,要種植茶苗,選擇在春天的時候,或者是深秋的時候存活率會比較高,其他季節不大適合種植茶苗。
2、種植茶苗要注意土壤的透氣疏鬆,一般在種植茶苗以前,要把地里的土壤翻兩次,在第二次翻土的時候適量施入翠姆微生物菌劑。
3、種植茶苗之前,注意剔除土壤中的大石頭以及雜草之類的東西,不然會影響茶苗的根部生長。
4、種植茶苗的話,要注意天氣變化來控水,因為茶苗剛剛發根,而且根部較淺,所以保水和抗濕能力都不大強,注意根據天氣和土壤濕度適量澆水。
5、夏天的時候要注意給茶苗遮陽,茶苗因為根部比較淺,抗旱能力不大強,同時也不大能經得住暴曬。

㈧ 茶葉種植技術

茶樹種植的自然條件包括地貌、氣候、土壤類型等。下面是我精心為你整理的茶葉種植技術,一起來看看。

茶葉種植技術

1、嚴格選地。新建茶園應據茶樹對環境條件的要求選擇土壤 PH4.5—6.5的結構良好的紅黃壤,土層深厚,土壤肥沃,坡度25度以下,水源充足,交通電力通訊方便的緩坡地帶。並按無公害茶葉生產要求進行大氣、土壤、水質的檢測。

2、統一規劃。要圍繞水土保持、生態平衡這個中心,因地制宜,以茶為主,山水田林路全面規劃、綜合治理,認真做好道路排灌系統的設計,合理布局茶行及茶園遮蔭樹配置(一般畝植8—10棵柿、梨為宜)。

3、表土回溝開墾。在規劃好的的茶行上挖種植溝,先將表土約10—20cm左右,挖去放在兩種植行間或內壁,再將新土挖去 20cm左右放在另一茶行間或在外埂,再把底土心土挖松25cm左右,施人基肥,並充分混拌心土和基肥,再將表土翻人種植溝,揀去石塊、樹根,做成種植條行以備種茶。利用老茶園開墾條溝進行種植的,須用五氯硝基苯進行消毒處理。

4、施足基肥。要求畝施有機肥500kg以上,磷肥50kg左右。

茶葉栽培技術

一、建設高標准茶園

茶園是茶樹生長基地,在進行鐵觀音茶樹栽培中應搞好茶園基礎建設,為茶樹生長創造良好的物質條件。在開墾前,預先進行規劃設計,依照山勢採用等高梯層方式,用水平儀逐片測量,每層力求環山等高水平,砌石築岸。岸底寬45厘米,岸面寬25厘米,梯層寬度根據坡度大小和梯層高度而定。每個梯層面修整成外高內低,以利保水、保土、保肥。同時,茶園之間合理布局機耕路和人行道,道路兩旁栽種銀合歡、楊梅等,為茶樹生長創造良好的生態環境。

二、選擇高純度鐵觀音品種

為了確保鐵觀音純度,我們從育苗扦插和選擇苗穗母本樹著手,先後跑遍5個重點的鐵觀音產區和40多個育苗專業戶,調查摸清了鐵觀音茶園和茶圃的純度。然後從選穗育苗著手,在品種較純的鐵觀音茶園中認真剪穗,進行春季和冬季育苗,採取自選、自育、自種和以苗育苗方法,培育出大批量的純正的鐵觀音。並從苗圃中再次認真選苗,挑選純度高、苗木健壯、苗高14─15厘米的鐵觀音苗木作為定植苗。大田定植時,指定專人進行篩選,把好三關,即選苗關、拔苗關、定植關。由於採取上述技術措施,我所的鐵觀音茶園純度高達95%以上,為培育優質的鐵觀音茶葉奠定了基礎。

三、全面深墾,下足基肥,合理密植

土壤是茶樹賴以生長的物質基礎。茶樹能否快速成園,關鍵在於是否重視茶園土壤全墾,一次施足基肥。土壤深墾能直接為茶樹根系發育提供良好的水、肥、氣、熱條件,又能促進土壤進行一系列的理化變化,提高保水、保肥能力。茶園開墾時,要求進行平整,深挖60厘米,然後開好種植溝,畝施餅肥150公斤,鈣鎂磷150公斤,埋稻片750公斤,經過充分熟化,回土挖穴。再選擇純壯、高度14~15厘米的鐵觀音苗定植,同時力求做到帶土移栽,避免根部損傷。一經定植後,茶苗能迅速發揮吸收與輸導養分之功能,促進地上部生長。為了彌補鐵觀音茶樹分枝稀疏的不足,採用單條列式和雙條列式相結合的辦法,縮小行株距,適當密植。行距120~130厘米,株距30厘米,每畝植鐵觀音苗4000株。

四、加強肥管,提高土壤肥力

茶苗種植後,植株幼小,抗旱能力弱,我們採取了稻草覆蓋措施。畝覆蓋稻草250公斤,平鋪於幼樹兩旁,可減少土壤水分蒸發,抑制雜草生長,保持土壤濕潤狀態,增加肥力,有利促進幼樹生長和提高成活率。新墾土壤,肥分不足,應多施有機肥和磷肥作基肥,以改良土壤、提高肥力,保證在較長時間里能源源不斷地供應茶樹養分。每年合理搭配氮、磷、鉀肥施用,重施有機質肥與化肥相結合,才能滿足鐵觀音茶樹對養分的需要。據測定,20厘米土層,不論是土壤有機質含量,還是速效磷、速效鉀、鹼解氮含量經施肥後都有明顯增加(表2),從而促使根部發育。現五年生鐵觀音主根數平均4.5條,粗1.08厘米,側根16.5條,須根278條。在新梢芽葉二葉初展時,噴施尿素可以增產10.9%,噴施三十烷醇可增產8.3%,噴施“5406”浸液可增產5.4%,噴施益豐素增產4.7%,噴施稀土元素可增產6.1%,從茶葉初制質量看,並沒有多大差別。

此外,鐵觀音茶樹根部施用餅肥等有機肥料,對茶葉產量的增產極為顯著。

五、應用修剪技術,培養豐產樹型

茶樹幼年期,營養生長旺盛,頂端優勢強,但鐵觀音茶樹有其分枝弱的特性。採取定型修剪與抽枝剪法即剪強枝,留弱枝,剪霸王枝留側枝,剪中心枝留旁枝,改變以往一刀切或以采代剪辦法,使枝梢能均衡生長。冬季進行一次整型修剪,促進側枝生長。現樹高86厘米,樹幅112厘米,主幹枝5支,主幹粗1.7厘?米,一層分枝14枝,從而形成了強壯樹冠骨架。

六、合理採摘,采養結合

鐵觀音採摘方法與其他品種不同,把好茶樹采養技術關,是確保持續豐產、穩產措施之一。鐵觀音茶樹分枝少,芽頭稀,過嫩採制,品質低,過於粗老,採摘時容易帶梗。因此,掌握中開面開采為宜,做到及時、分批、合理留葉采。實行強枝強采,弱枝留葉采平,采密養稀原則,從而不斷地提高茶蓬覆蓋密度。五年生覆蓋度已達85%,葉面積指數為3.2。

七、搞好茶樹保護,及時防治病蟲害

幾年來,我們認真做好病蟲害的觀察、調查、特別是注意觀察、調查小綠葉蟬、紅蜘蛛的發生量,並採用不同農葯進行防治。茶小綠葉蟬的主要發生期以每年5月、7月危害最嚴重,其次是6月、10月;茶葉紅蜘蛛全年以6月、9月、11月蟲口密度最大,危害最重。由於加強檢查,掌握了蟲情,及時採取防治措施,基本控制了病蟲害的發生和危害。同時,結合淺耕除草,深翻、合理採摘等農業技術,直接消滅蟲害,從而大大降低蟲口密度,減輕危害。

閱讀全文

與茶苗種植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嬰兒拉肚子的鑒別方法 瀏覽:260
如何培養正氣的方法 瀏覽:564
oppo的ip地址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882
思維方法特點是什麼 瀏覽:9
簡單萬用表使用方法完整視頻教程 瀏覽:863
兒童痣治療方法 瀏覽:487
研究方法調查問卷教學 瀏覽:399
fema安全分析方法 瀏覽:306
孩子快速入睡的方法 瀏覽:798
搜派風水機使用方法 瀏覽:695
豬肉價格下跌的解決方法 瀏覽:936
泉州學唱歌技巧和發聲方法 瀏覽:964
神經源性膀胱工傷治療方法 瀏覽:967
如何選擇設計特殊雜質檢查方法 瀏覽:15
電纜線接線方法視頻 瀏覽:777
湖南煙熏肉食用方法 瀏覽:313
釣具的連接方法 瀏覽:135
細胞增生的治療方法 瀏覽:834
下列處理方法不正確的是 瀏覽:168
舒適進入安裝方法 瀏覽: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