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風險識別】風險識別的方法 有哪些
風險識別的方法:風險識別,是指風險管理的第一步,也是風險管理的基礎。只有在正確識別出自身所面臨的風險的基礎上,人們才能夠主動選擇適當有效的方法進行的處理。現在使用的風險識別方法,可以分為宏觀領域中的決策分析(可行性分析、投入產出分析等)和微觀領域的具體分析(資產負債分析、損失清單分析等)。下面介紹幾種主要方法:
生產流程分析
生產流程分析法,又稱流程圖法。生產流程又叫工藝流程或加工流程,是指在生產工藝中,從原料投入到成品產出,通過一定的設備按順序連續地進行加工的過程。該種方法強調根據不同的流程,對每一階段和環節,逐個進行調查分析,找出風險存在的原因。
風險調查列舉
由風險管理人員對該企業、單位可能面臨的風險逐一列出,並根據不同的標准進行分類。專家所涉及的面應盡可能廣泛些,有一定的代表性。一般的分類標准為:直接或間接,財務或非財務,政治性或經濟性等。
資產狀況分析
即按照企業的資產負債表及損益表、財產目錄等的財務資料,風險管理人員經過實際的調查研究,對企業財務狀況進行分析,發現其潛在風險。
分解分析法
分解分析法指將一復雜的事物分解為多個比較簡單的事物,將大系統分解為具體的組成要素,從中分析可能存在的風險及潛在損失的威脅。
失誤樹分析法
失誤樹分析方法是以圖解表示的方法來調查損失發生前種種失誤事件的情況,或對各種引起事故的原因進行分解分析,具體判斷哪些失誤最可能導致損失風險發生。
風險的識別還有其他方法,諸如環境分析、保險調查、事故分析等。企業在識別風險時,應該交互使用各種方法。
本條內容來源於:中國法律出版社《新編金融法小全書(第五版)》
⑵ 危險源辨識方法有三種
危險源辨識方法分別有現場主動法、工作分析法、現場調查法這三種。1、現場主動法:讓現場人員主動起來,提出現場的危險源究竟有哪些。2、工作分析法:分析一下現場的作業流程或使用的設備和工具能否造成危害。3、現場調查法:但不確定現場情況時,可以去現場查看。
危險源辨識方法分別有現場主動法、工作分析法、現場調查法這三種。
1、現場主動法:讓現場人員主動起來,提出現場的危險源究竟有哪些。
2、工作分析法:分析一下現場的作業流程或使用的設備和工具能否造成危害。
3、現場調查法:但不確定現場情況時,可以去現場查看。
⑶ 危險源辨識及評價方法有哪些
危險源辨識方法:
1)為了便於進行危險源辨識和分析,首先應對危險因素與危害因素進行分類
2)危險源辨識准備
3)危險源辨識方法
4)危險源辨識的確定要點(後續說明)
風險評價辦法:
風險評價應由有關管理人員、技術人員成立評價小組,在熟悉作業現場、相關法規、標准、評價方法後方能進行。包括以下兩種
1、專家打分評價法
(1)由評價小組(一般5~7人)對本單位、本項目已辨識出的危險源進行逐個打分,根據分值大小確定一般危險源和重大危險源。在評價時要考慮:A傷害程度;B風險發生的可能性;C法律法規符合性;D影響程度;E資源消耗等因素。
(2)評價時,對應《危險源評價專家打分法分值表》,幾人同時對某一危險源進行打分,然後由主持人將各位專家的分值相加,再除以人數,所得分數即為危險源和級別分數。綜合得分在12分以下為一般危險源,12分以上為重大危險源;當A=5和B=5時,也應定為重大危險源。評價情況填入《危險源(專家打分法)評價表》內。
2、條件危險性評價法(LEC法)
(1)作業條件危險性評法用與系統風險有關的三種因素之積來評價操作人員傷亡風險大小,這三種因素是:L(事故發生的可能性)、E(人員暴露於危險環境中的頻繁程度)和C(一旦發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後果)
(2)由評價小組專家共同確定每一危險源的LEC各項分值,然後再以三個分值的乘積來評價作業條件危險性的大小,即:D=LEC(3)將D值與危險性等級劃分標准中的分值相比較,進行風險等級劃分,若D值大於70分,則應定為重大危險源,。危險源評價情況填入《危險源(LEC法)評價表》內。
(3)危險源辯識的常規方法有哪些擴展閱讀
危險源辨識的確定要點
(1) 重大危險源是指能導致重大事故發生的危險因素,具有傷亡人數眾多、經濟損失嚴重、社會影響大的特徵。
(2) 危險險源一般出現在:冒頂、突水涌水、煤層瓦斯、斜豎井提升、掘進爆破、基礎開挖、起吊作業、多人高處作業、高壓電氣、鍋爐壓力容器、油料、爆破物品貯運等。
⑷ 一般來說,崗位危險源的辨識主要運用什麼方法
危險源辨識的方法很多,基本方法有:詢問交談、現場觀察、查閱有關記錄、獲取外部信
息、工作任務分析、安全檢查表、危險與可操作性研究、事件樹分析、故障樹分析。這幾種
方法都有各自的適用范圍或局限性,辨識危險源過程中使用一種方法往往還不能全面地識別其所存在的危險源,可以綜合地運用兩種或兩種以上方法。
⑸ 危險源辨識包括哪方面
1、危險源。
2、事故隱患。
3、危險因素。
4、有害因素。
危險源管理:主要包括樹形的危險源辨識評價、表單審批,專家組評審,按月風險評價等主要功能,它可以輸出危險源清單(一般,重要)建立統一危險源檔案,管理人員和現場作業人員對危險源管理情況可隨時了解查看。該系統還能夠與其它模塊建立聯系,將危險源作為企業安全生產管理的基礎檔案。
生產場所:
根據物質不同的特性,生產場所重大危險源按以下4類物質的品名(品名引用GB12268-1990《危險貨物品名表》)及其臨界量加以確定。
《危險貨物品名表》GB 12268-2005 (2005-07-26發布,2005-11-01實施)代替GB 12268-1990,其下表格均引用舊標准GB 12268-1990,具體更新詳見《危險貨物品名表》GB 12268-2005。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危險源辨識
⑹ 如何進行危險源辨識
危險源辨識是識別危險源的存在並確定其特性的過程。危險源辨識可以理解為從企業的施工生產活動中識別出可能造成人員傷害、財產損失和環境破壞的因素,並判定其可能導致的事故類別和導致事故發生的直接原因的過程。
一、 危險源辨識的方法:
危險源辨識的方法很多,基本方法有:詢問交談、現場觀察、查閱有關記錄、獲取外部信息、工作任務分析、安全檢查表、危險與可操作性研究、事件樹分析、故障樹分析。這幾種方法都有各自的適用范圍或局限性,辨識危險源過程中使用一種方法往往還不能全面地識別其所存在的危險源,可以綜合地運用兩種或兩種以上方法。
二、 危險源辨識應考慮「三、三、七」的要求:
所謂「三、三、七」,是指三種狀態,三種時態,七個方面。三種狀態:正常、異常、緊急;三種時態:過去、現在、將來;七種類型(安全):機械能、電能、熱能、化學能、放射性、生物因素、人機工程因素(生理、心理)。
三、危險源辨識工作程序 :
(一)辨識、評價要求
1.對本公司在審核范圍所有危險源進行普查,列出: 1)危險源清單; 2)重要危險源清單; 3)重大危險源清單。
2.辨識、評價要做到充分性,辨識、評價出所有崗位、作業點的危險源不能遺漏。
3.要考慮過去、現有、將來三個時態和正常、異常、緊急三種狀態。
4.方法要簡單、實用和可操作性的特點。
5.辨識、評價要體現動態性、適應性。
(二)辨識、評價准備
1.成立公司辨識、評價組;
2.各部門、各分廠(車間)成立辨識、評價領導小組;
3.由公司辨識、評價組組織人員培訓;
4.制定辨識、評價工作計劃、方法;
5.設計員工危險源普查表(包括行政管理人員以及辦公室在內的危險源普查表;
6.設計公司危險源清單表(車間、站房可通用)等准備工作。
(三)辨識、評價方法和步驟
以咨詢人員作指導,由公司專業人員、管理人員、員工參與來完成。
1.發動每個員工查找出本崗位的危險源,要在專業或者管理人員指導下進行。
1)明確本崗位危險源的主要依據一是設備設施及有害作業點的危險源,可按「安全質量標准化」 中相應的考評檢查表去辨識(按異常狀態);二是員工的不安全行為按崗位安全操作規程去辨識(j安不遵守時,會有危險)。
2)做好試點工作
一是全公司搞幾個試點,組織各分廠(車間1專業、管理人員到幾個試點現場參觀、學習,在全公司推廣;
二是各分廠(車間)搞幾個試點,在試點的基礎上,在全體員工中推廣。 3)指導員工填寫危險源普查表
一線員工填寫本崗位的危險源;行政管理人員填寫本辦公室的危險源。並提出如何控制的措施。
2.做好危險源匯總、統計、歸類工作。
1)以分廠f車間、站房、油庫、化學危險品等)為單位對危險源普查表進行匯總歸類。統計本單位危險源的條數f按每個崗位危險源的條數相加)。
2)按同工種、同作業等進行歸類,如普通車工,歸到普通車床的危險源中去;木型工,歸到木型作業去;起重工,歸到起重機械中去;站房員工,歸到站房中去等。
3)在以上基礎上,公司辨識評價組可組織專業人員、管理人員進行修正、完善、補充(要考慮危險源辨識的充分I生1,整理出整個公司的危險源清單。
3.經公司辨識評價組完善的危險源清單發給全體員工確認、補充,使每個員工進一步辨識出本崗位的危險源;再將危險源清單反饋回公司辨識評價組。
4.公司辨識評價組再組織專業人員、管理人員按D=LEC的公式計算D值。式中:D一危險I生分值。(分值大則危險f生大)卜發生事故可能性大小。
E——暴露於潛在危險環境的頻率。 C一事故發生後可能導致的後果。 根據D值確定企業危險的分級。
⑺ 危險源辨識方法有三種
⑻ 危險源辨識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危險源辨識就是識別危險源並確定其特性的過程。危險源辨識不但包括對危險源的識別,而且必須對其性質加以判斷。
據
危險源的辨識依據是辨識區域內存在危險物料、物料的性質、危險物料可導致的危險性三個方面進行危險因素的辨識。
種類
重大危險源分為生產場所和貯存區兩種重大危險源。
生產場所
根據物質不同的特性,生產場所重大危險源按以下4類物質的品名(品名引用GB12268-1990《危險貨物品名表》)及其臨界量加以確定。
《危險貨物品名表》GB 12268-2005 (2005-07-26發布,2005-11-01實施)代替GB 12268-1990,其下表格均引用舊標准GB 12268-1990,具體更新詳見《危險貨物品名表》GB 12268-2005。
a) 爆炸性物質名稱及臨界量見表1。
表1 爆炸性物質名稱及臨界量
圍
1.所有進入工作場所人員的活動;
2.工作場所設施;
3.正常、非正常運行以及潛在的緊急情況。
危險源管理
主要包括樹形的危險源辨識評價、表單審批,專家組評審,按月風險評價等主要功能,它可以輸出危險源清單(一般,重要)建立統一危險源檔案,管理人員和現場作業人員對危險源管理情況可隨時了解查看。該系統還能夠與其它模塊建立聯系,將危險源作為企業安全生產管理的基礎檔案。 完善的新增、變更、撤銷的審批流程; 多種辨識方式可選(格萊姆LEC打分法;MES打分法等),浮動打分和在線提示。 規范的表格單據,相關的流程單據,建立完整統一檔案; 定期的專家組重要危險源評審; 符合GB/T 28001-2011《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規范》外審要求的危險源清單和危險源變更單; 實時數據和歷史數據的圖形化的統計,為管理者提供決策依據; 遵照23號文件,按月進行的企業危險源風險評價。
信息化
危險源辨識工作比較繁重,人工判斷可變動性比較大。隨著信息化技術的發展,危險源辨識與評價用軟體作為工作模式越來越普及。其中北京首安信息開發的危險源管理模塊旨在建立一套符合體系標准要求和23號文件規定要求的危險源辨識評價流程,主要包括樹形的危險源辨識評價、表單審批,專家組評審,按月風險評價等主要功能,它可以輸出危險源清單(一般,重要)建立統一危險源檔案,管理人員和現場作業人員對危險源管理情況可隨時了解查看。該系統還能夠與其它模塊建立聯系,將危險源作為企業安全生產管理的基礎檔案。
⑼ 危險源辨識的方法
危險源辨識有以下方法:
國內外已經開發出的危險源辨識方法有幾十種之多,如安全檢查表、預危險性分析、危險和操作性研究、故障類型和影響性分析、事件樹分析、故障樹分析、LEC法、儲存量比對法等。
危險源辨識就是識別危險源並確定其特性的過程。危險源辨識不但包括對危險源的識別,而且必須對其性質加以判斷。
(9)危險源辯識的常規方法有哪些擴展閱讀:
危險源可能導致人員傷害或疾病、物質財產損失、工作環境破壞或這些情況組合的根源或狀態因素。在《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 要求GB/T 28001-2011》中的定義為:可能導致人身傷害和(或)健康損害的根源、狀態或行為,或其組合。
一般來說,危險源可能存在事故隱患,也可能不存在事故隱患,對於存在事故隱患的危險源一定要及時加以整改,否則隨時都可能導致事故。
實際中,對事故隱患的控制管理總是與一定的危險源聯系在一起,因為沒有危險的隱患也就談不上要去控制它;而對危險源的控制,實際就是消除其存在的事故隱患或防止其出現事故隱患。
參考資料:網路_危險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