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自動化控制方式有哪些
自動控制的基本形式:開環控制、閉環控制、補償控制
最基本和最常用的控制方式——PID控制
最熱門的控制方式——智能控制
自動控制的精髓——反饋控制
B. 二控有幾種控制方法
3 電流控制PWM
電流控制PWM的基本思想是把希望輸出的電流波形作為指令信號,把實際的電流波形作為反饋信號,通過兩者瞬時值的比較來決定各開關器件的通斷,使實際輸出隨指令信號的改變而改變。其實現方案主要有以下3種。
3.1 滯環比較法[4]
這是一種帶反饋的PWM控制方式,即每相電流反饋回來與電流給定值經滯環比較器,得出相應橋臂開關器件的開關狀態,使得實際電流跟蹤給定電流的變化。該方 法的優點是電路簡單,動態性能好,輸出電壓不含特定頻率的諧波分量。其缺點是開關頻率不固定造成較為嚴重的噪音,和其他方法相比,在同一開關頻率下輸出電 流中所含的諧波較多。
3.2 三角波比較法[2]
該方法與SPWM法中的三角波比較方式不同,這里是把指令電流與實際輸出電流進行比較,求出偏差電流,通過放大器放大後再和三角波進行比較,產生PWM波。此時開關頻率一定,因而克服了滯環比較法頻率不固定的缺點。但是,這種方式電流響應不如滯環比較法快。
3.3 預測電流控製法[6]
預測電流控制是在每個調節周期開始時,根據實際電流誤差,負載參數及其它負載變數,來預測電流誤差矢量趨勢,因此,下一個調節周期由PWM產生的電壓矢量 必將減小所預測的誤差。該方法的優點是,若給調節器除誤差外更多的信息,則可獲得比較快速、准確的響應。目前,這類調節器的局限性是響應速度及過程模型系 數參數的准確性。
4 空間電壓矢量控制PWM [7]
空間電壓矢量控制PWM(SVPWM)也叫磁通正弦PWM法。它以三相波形整體生成效果為前提,以逼近電機氣隙的理想圓形旋轉磁場軌跡為目的,用逆變器不 同的開關模式所產生的實際磁通去逼近基準圓磁通,由它們的比較結果決定逆變器的開關,形成PWM波形。此法從電動機的角度出發,把逆變器和電機看作一個整 體,以內切多邊形逼近圓的方式進行控制,使電機獲得幅值恆定的圓形磁場(正弦磁通)。
具體方法又分為磁通開環式和磁通閉環式。磁通開環法用兩個非零矢量和一個零矢量合成一個等效的電壓矢量,若采樣時間足夠小,可合成任意電壓矢量。此法輸出電壓比正弦波調制時提高15%,諧波電流有效值之和接近最小。磁通閉環式引 入磁通反饋,控制磁通的大小和變化的速度。在比較估算磁通和給定磁通後,根據誤差決定產生下一個電壓矢量,形成PWM波形。這種方法克服了磁通開環法的不 足,解決了電機低速時,定子電阻影響大的問題,減小了電機的脈動和噪音。但由於未引入轉矩的調節,系統性能沒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善。
5 矢量控制PWM[8]
矢量控制也稱磁場定向控制,其原理是將非同步電動機在三相坐標系下的定子電流Ia,Ib及Ic,通過三相/二相變換,等效成兩相靜止坐標系下的交流電流 Ia1及Ib1,再通過按轉子磁場定向旋轉變換,等效成同步旋轉坐標系下的直流電流Im1及It1(Im1相當於直流電動機的勵磁電流;It1相當於與轉 矩成正比的電樞電流),然後模仿對直流電動機的控制方法,實現對交流電動機的控制。其實質是將交流電動機等效為直流電動機,分別對速度、磁場兩個分量進行 獨立控制。通過控制轉子磁鏈,然後分解定子電流而獲得轉矩和磁場兩個分量,經坐標變換,實現正交或解耦控制。
但是,由於轉子磁鏈難以准確觀測,以及矢量變換的復雜性,使得實際控制效果往往難以達到理論分析的效果,這是矢量控制技術在實踐上的不足。此外.它必須直 接或間接地得到轉子磁鏈在空間上的位置才能實現定子電流解耦控制,在這種矢量控制系統中需要配置轉子位置或速度感測器,這顯然給許多應用場合帶來不便。
6 直接轉矩控制PWM[8]
1985年德國魯爾大學Depenbrock教授首先提出直接轉矩控制理論(Direct Torque Control簡稱DTC)。直接轉矩控制與矢量控制不同,它不是通過控制電流、磁鏈等量來間接控制轉矩,而是把轉矩直接作為被控量來控制,它也不需要解 耦電機模型,而是在靜止的坐標系中計算電機磁通和轉矩的實際值,然後,經磁鏈和轉矩的Band-Band控制產生PWM信號對逆變器的開關狀態進行最佳控 制,從而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上述矢量控制的不足,能方便地實現無速度感測器化,有很快的轉矩響應速度和很高的速度及轉矩控制精度,並以新穎的控制思想、簡 潔明了的系統結構、優良的動靜態性能得到了迅速發展。
但直接轉矩控制也存在缺點,如逆變器開關頻率的提高有限制。
7 非線性控制PWM
單周控製法[7]又稱積分復位控制(Integ
C. 經典控制理論中的控制方法有哪些
經典控制理論主要研究系統運動的穩定性、時間域和頻率域中系統的運動性、控制系統的設計原理和校正方法。經典控制理論包括線性控制論、采樣控制理論、非線性控制理論三個部分。經典控制理論的特點是以輸入輸出特性(主要是傳遞函數)為系統數學模型,採用頻率響應法和根軌跡法這些圖解分析方法,分析系統性能和設計控制裝置。
D. 管理學中傳統的控制方法有哪些
主要有生產控制,預算控制,其他常用的有比率分析,進度控制,直接控制!
E. 控制職能有哪些具體的控制方法
管理的基本職能
管理的職能是管理過程中各項活動的基本功能,又稱管理的要素,是管理原則、管理方法的具體體現。管理職能的劃分有許多學派,國外普遍將管理職能分為五項:計劃、組織、人員管理、指導與領導、控制。
(一)計劃
計劃是為實現組織既定目標而對未來的行動進行規劃和安排的工作過程。在具體內容上,它包括組織目標的選擇和確立,實現組織目標方法的確定和抉擇,計劃原則的確立,計劃的編制,以及計劃的實施。計劃是全部管理職能中最基本的職能,也是實施其他管理職能的條件。計劃是一項科學性極強的管理活動。
(二)組織
為實現管理目標和計劃,就必須設計和維持一種職務結構,在這一結構里,把為達到目標所必需的各種業務活動進行組合分類,把管理每一類業務活動所必需的職權授予主管這類工作的人員,並規定上下左右的協調關系,為有效實現目標,還必須不斷對這個結構進行調整,這一過程即為組織。組織為管理工作提供了結構保證,它是進行人員管理、指導和領導、控制的前提。
(三)人員管理
人員管理是對各種人員進行恰當而有效的選擇、培訓、以及考評,其目的是為了配備合適的人員去充實組織機構規定的各項職務,以保證組織活動的正常進行,進而實現組織既定目標。人員配備與管理的其他四個職能——計劃、組織、指導與領導、以及控制,都有著密切的關系,直接影響到組織目標能否實現。
(四)指導與領導
指導與領導就是對組織內每名成員和全體成員的行為進行引導和施加影響的活動過程,其目的在於使個體和群體能夠自覺自願而有信心地為實現組織既定目標而努力。指導與領導所涉及的是主管人員與下屬之間的相互關系。指導與領導是一種行為活動,目前已形成了專門的領導科學,成為管理科學的一個新分支。
(五)控制
控制是按既定目標和標准對組織的活動進行監督、檢查,發現偏差,採取糾正措施,使工作能按原定計劃進行,或適當調整計劃以達預期目的。控制工作是一個延續不斷的、反復發生的過程,其目的在於保證組織實際的活動及其成果同預期目標相一致。
管理職能循序完成,並形成周而復始的循環往復,這就是管理的基本過程,其中每項職能之間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以構成統一的有機整體。
管理的一般職能源於管理的性質——二重性,即合理組織生產力和維護生產關系的職能。
F. 控制管理一般有什麼方法
-管理過程中的控制
控制的定義。是指管理人員為了保證組織目標的實現,對下屬工作人員的實際工作進行測量、衡量和評價,並採取相應措施糾正各種偏差的過程。
控制的要點。1、建立標准
標準是衡量實際工作績效的依據和准繩,標准來自於組織目標,而不等於組織的目標。控制的標准有成本、利潤、工時、單位產品的材料消耗定額等。
2、 收集數據
獲得數據是為了獲得每個預定特性的度量情況。
3、衡量績效
找出實際工作情況與標准之間的偏差信息,根據這種信息來評估實際工作的優劣。
4、診斷與更正
包括估價偏差的類型和數量並尋找產生偏差的原因。偏差較大又影響到目標時,採取行動。
一、控制的前提條件。
1、計劃前提:要制定一套科學的,切實可行的計劃。控制的基本目的是防止工作出現偏差,需要將實際工作的進展與預先設定的標准進行比較,因此控制之前必須制定相應的評價標准,即計劃。計劃不僅為實際工作提供了行動路線,也為後續的控制工作奠定了基礎。在制定計劃時不僅要考慮其實施問題,還要考慮後續控制工作的需要。計劃越明確,全面,完整,控制越容易,效果越好。
2、 組織結構前提:要有專司控制職能的組織機構,即控制機構。在開展控制工作之前應明確界定負責評價和糾正偏差工作的機構,崗位和個人。這樣不僅明確職責也清楚相互之間的監督關系。
3、 信息溝通系統前提:應建立起相對完善的信息溝通系統。控制工作本身是一個信息交流的過程,控制者需要不斷收集相關信息,以即使判斷實際工作的進展。
二、控制的目的。1、 限制偏差的累積以及防止新偏差出現:偏差隨時出現,但都在計劃允許的范圍,一旦出現不可逆轉的偏差,並且在實際工作中不斷放大,到最後會可能出現計劃的失敗。
2、 適應環境的變化:通過控制工作,使得組織活動在維持平衡的基礎上,螺旋上升,即適應環境變化,取得管理突破。
三、控制的作用。1、是保證目標實現必不可少的活動 。
2、通過糾正偏差的行為與其他管理職能緊密地結合在一起 。
3、 有助於管理人員及時了解組織環境的變化並對環境變化做出迅速反應,確保組織安全。
4、為進一步修改完善計劃提供依據。
四、控制的類型
1、 前饋控制:實際工作開始之前,通過最新信息或經驗教訓,預測,對影響因素進行控制。可防患於未然,對事不對人。
2、 現場控制:在工作進行的過程當中,管理者親臨現場,所實施的控制。有監督和指導兩項職能。
3、反饋控制:亡羊補牢,未為晚矣,更好的把握規律,員工考核。
五、控制工作的重點
1、人員 。
2、 財務 。『
3、作業 。
4、 信息。
5、 組織績效。
六、控制工作的過程
1、 確定標准
確定控制標準的原則:反映計劃要求,控制關鍵點,體現控制趨勢,組織適應性,控制的例外。
控制標準的基本特性:簡明,適用,一致,可行,可操作,靈活。
常用控制標准:定量與定性
制定控制標準的步驟:確立控制對象,選擇控制關鍵點,制定控制標准(統計性和經驗判斷的方法)
2、 衡量成效
衡量工作成效的信息質量:准確,及時,可靠適用
收集信息的主要方法:親自觀察,分析報表資料,抽樣調查,召開回憶,口頭報告,書面報告。
3、 糾正偏差
分析偏差產生的主要原因
確定糾偏的對象
懸著適當的糾偏措施:保持方案的雙重優化,原有計劃的影響,注意消除疑惑。
七、控制的焦點
一、人員控制(二、財務控制。三、作業控制。四、信息控制。五、組織績效控制。)
一、人員控制
管理者是通過他人的工作實現自己的目標的。為了實現組織的目標,管理者需要而且也必須依靠下屬員工。因此管理者使員工按照他所期望的方式去工作是非常重要的。為了做到這一點,管理者最簡明的方法就是直接巡視和評估員工的表現。
在日常工作中,管理者的工作是觀察員工的工作並糾正出現的問題。比如,一位監工發現一位員工在操作機器不當時,就應該指明正確的操作方法並告訴員工在以後的工作中按正確的方式操作。
管理者對員工的工作進行系統化的評估是一種非常正確的方法。這樣,每一位員工的近期績效都可以得到鑒定。如果績效良好,員工就應該得到獎勵,如增加工資,從而使之工作得更好;如果績效達不到標准,管理者就應該想辦法解決,根據偏差的程度進行不同的處理。
下面列舉出了一些行為控制手段。在實踐中,管理者幾乎用到了所有列舉的方法來增大使員工按期望的方式去做的可能性。
(1)甄選
識別和僱傭那些價值觀、態度和個性符合管理者期望的人
(2)目標
當員工接受了具體的目標,這些目標就會指導和限制他們的 行為
(3)職務設計
職務設計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人們可從事的任務,工 作的節奏,人們之間的相互作用,以及類似的活動
(4)定向
員工定向規定了何種行為是可接受的或不可接受的
(5)直接監督
監督人員親臨現場可以限制員工的行為和迅速發現偏離標准 的行為
(6)培訓
正式培訓計劃向員工傳授期望的工作方式
(7)傳授
老員工非正式和正式的傳授活動向新員工傳遞了"該知道和 不該知道"的規則
(8)正規化
正式的規則、政策、職務說明書和其他規章制度規定了可接 受的行為和禁止的行為
(9)績效評估
員工會以使各項評價指標看上去不錯的方式行事
(10)組織報酬
報酬是一種強化和鼓勵期望行為和消除不期望行為的手段
(11)組織文化
G. 管理控制的手段包括哪些
管理控制手段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後控制(1)事前控制。指組織在一項活動正式開始之前所進行的管理上的努力。它主要是對活動最終產出的確定和對資源投入的控制,其重點是防止組織所使用的資源在質和量上產生偏差。 (2)事中控制。在某項活動過程中進行的控制,管理者在現場對正在進行的活動始終給予指導和監督,以保證活動按規定的政策、程序和方法進行。 (3)事後控制。它發生在行動或任務結束之後。這是歷史最悠久的控制類型,傳統的控制方法幾乎都屬於此類。 2.預防性控制和糾正性控制(1)預防性控制。它是為了避免產生錯誤和盡量減少今後的糾正活動,防止資金、時間和其它資源的浪費。 (2)糾正性控制。它常常是由於管理者沒有預見到問題,當出現偏差時採取措施,使行為或活動返回到事先確定的或所希望的水平。 3.反饋控制與前饋控制(1)反饋控制。指從組織活動進行過程中的信息反饋中發現偏差,通過分析原因,採取相應的措施糾正偏差。 (2)前饋控制。又稱指導將來的控制,即通過對情況的觀察、規律的掌握、信息的分析、趨勢的預測,預計未來可能發生的問題,在其未發生前即採取措施加以防止。
H. 經典控制理論有哪些方法
串聯校正(增益調整、相位校正)、並聯校正(反饋、順饋、前饋)等等;建議去找本控制理論基礎方面的書去看看
I. 經典控制理論有哪些方法
沒有了,要在有,要不然就需要你來寫了,最好是博士論文,控制的又一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