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科普 > 天津香菇種植方法在哪

天津香菇種植方法在哪

發布時間:2022-09-21 22:00:10

Ⅰ 香菇的種植方法

一、前期准備篇

選地與作畦:

1、栽培場地應選擇生態環境好、空氣清新、水質優良、土壤未受污染、周圍300米無各種污染源、東西依山、光照較短、晝夜溫差大的有山壟田。水源最好是山泉水或水庫存水,地勢需較平坦且排灌方便,交通便利。

3、採收的香菇,可以鮮銷,也可以製成干品後出售。採收後要讓菌筒休息養菌,積累營養,為下一批出菇提供充足養分條件。

Ⅱ 香菇的種植方法

摘要香菇種植先要進行菌種的制備,確定好栽培季節後,就可以進行培養的選擇及配比處理,培養料發酵後進行裝袋,再打穴接種,接著是發菌管理及轉色管理階段,最後進行催蕾操作,出菇期要科學管理,最後採收香菇。
space
香菇最新科學種植技術,各環節均有,超詳細超全面
香菇是我國傳統的出口特產品之一,其一級品為花菇。香菇的人工栽培在我國已有 800 多年的歷史,長期以來栽培香菇都用「砍花法」 ,是一種自然接種的段木栽培法。一直到了60年代中期才開始培育純菌種,改用人工接種的段木栽培法。70 年代中期出現了代料壓塊栽培法,後又發展為塑料袋栽培法,產量顯著增加。
段木栽培產的菇商品質量高,投入產出之比也高,可達 1∶7~10,但需要大量木材,僅適於在林區發展。代料栽培雖然生產周期短,生物學效率也高, 而且可以利用各種農業廢棄物, 能夠在城鄉廣泛發展。 但代料栽培一次性投入量大,成本較高,投入產出比僅為 1∶2。但通過益生菌在培養中的應用,可將投入產出比提高到 1:4 左右,而且不需要高溫滅菌及一些防霉葯物的使用。
space
香菇最新科學種植技術,各環節均有,超詳細
種植流程
菌種制備確定栽培季節培養料選擇及配比處理培養料發酵裝袋打穴接種發菌管理轉色管理催蕾出菇管理採收
種植條件
1、營養
香菇是木生菌,以纖維素、半纖維素、木質素、果膠質、澱粉等作為生長發育的碳源,但要經過相應的酶分解為單糖後才能吸收利用。香菇以多種有機氮和無機氮作為氮源, 小分子的氨基酸、 尿素、 銨等可以直接吸收, 大分子的蛋白質、蛋白腖就需降解後吸收。香菇菌絲生長還需要多種礦質元素,以磷、鉀、鎂最為重要。 香菇也需要生長素, 包括多種維生素、 核酸和激素, 這些多數能自我滿足,只有維生素 B 1 需補充。
2、溫度
香菇菌絲生長的最適溫度為23~25℃, 低於 10℃或高於30℃則有礙其生長。子實體形成的適宜溫度為 10~20℃,並要求有大於 10℃的晝夜溫差。目前生產中使用的香菇品種有高溫型、中溫型、低溫型三種溫度類型,其出菇適溫高溫型為 15~25℃,中溫型為 7~20℃,低溫型為 5~15℃。
space
香菇最新科學種植技術,各環節均有,超詳細
3、水分
香菇所需的水分包括兩方面,一是培養基內的含水量,二是空氣濕度,其適宜量因代料栽培與段木栽培方式的不同而有所區別。
①代料栽培。長菌絲階段培養料含水量為 55%~60%,空氣相對濕度為 60%~70%;出菇階段培養料含水量為 40%~68%,空氣相對濕度 85%~90%。
②段木栽培。長菌絲階段培養料含水量為 45%~50%,空氣相對濕度為 60%~70%;出菇階段培養料含水量為 50%~60%,空氣相對濕度 80%~90%。
4、空氣
香菇是好氣性菌類。 在香菇生長環境中, 由於通氣不良、 二氧化碳積累過多、氧氣不足, 菌絲生長和子實體發育都會受到明顯的抑制, 這就加速了菌絲的老化,子實體易產生畸形,也有利於雜菌的滋生。新鮮的空氣是保證香菇正常生長發育的必要條件。
space
香菇最新科學種植技術,各環節均有,超詳細
5、光照
香菇菌絲的生長不需要光線,在完全黑暗的條件下菌絲生長良好,強光能抑制菌絲生長。子實體生長階段要散射光,光線太弱,出菇少,朵小,柄細長, 質量次,但直射光又對香菇子實體有害。
6、酸鹼度
香菇菌絲生長發育要求微酸性的環境,培養料的 pH 值在 3~7 都能生長,以5 最適宜,超過 7.5 生長極慢或停止生長。子實體的發生、發育的最適 pH 值為3.5~4.5。在生產中常將栽培料的 pH 值調到 6.5 左右。堆料發酵 pH 值下降 0.5左右,菌絲生長中所產生的有機酸也會使栽培料的酸鹼度下降。
space
香菇最新科學種植技術,各環節均有,超詳細
播種時間與菌種選擇
目前,我國北方地區香菇生產多採用溫室作為出菇場所,受氣候條件的影響大,季節性很強。各地香菇播種期應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而定。
北京地區香菇生產多採用夏播,秋、冬、春出菇,由於秋季出菇始期在 9 月中旬,所以具體播種時間應在 7 月初,6 月初製作生產種。應選用中溫型或中溫型偏低溫菌株。但由於夏播香菇發菌期正好處在氣溫高、濕度大的季節,雜菌污染難以控制,所以近年來冬播香菇有所發展。
一般是在11月底、12月初製作生產種,12月底、1月初播種,3月中旬進棚出菇。多採用中溫型或中溫偏高溫型的菌株。
space

Ⅲ 求高人指點天津地區冬季香菇808的種植技術!!越詳細越好!急急急~~~~

香菇808的種植技術如下:
香菇品種L808其突出特點是,栽培周期長,出菇期長,菇形圓正、菌蓋厚、菇質緻密,菌蓋吸水後變化不明顯,貨架期長,適宜鮮銷,干物質含量高,干菇重∶濕菇重=1∶(7~8);市場售價高,鮮菇售價比L087、856、939及9608等品種平均高1元/kg,深受各級經銷商及消費者青睞;總產量較高,出菇結束後菌棒收縮明顯,且爛棒較少;早春接種,帶袋越夏,秋冬春出菇;較耐高溫,是春季延後、秋季提前出菇的好品種,充填了當地鮮香菇銷售季節空檔;即使在溫度最高的7-8月,只要有5d以上日最高溫度25℃以下的持續降溫及6℃以上溫差,配合相應管理措施,也可很快出菇,因此基本可做到周年出菇。L808自2008年在駐馬店示範推廣以來,栽培規模迅速擴大,2011年該品種栽培量佔全市秋栽保鮮菇栽培總量的60%以上。現將其主要生物學特性及周年栽培技術介紹如下。
1 香菇L808主要特徵特性
孢子印白色;菌絲粗壯濃白;子實體單生,中大葉型,半球形;菌蓋直徑4.5~7cm,深褐色,菌蓋表面叢毛狀鱗片明顯,呈圓周形輻射分布;菌肉白色,緻密結實不易開傘,厚度在1.5~2.2cm;菌褶直生,寬度4mm,密度中等;菌柄長約1.5~6cm,粗1~2.5cm,溫度較高時,蓋小柄長,菌柄上細下粗,而溫度較低時,蓋大柄短,菌柄下細上粗,基部圓頭狀;菇蕾初現時形似「假菇」,子實體發育時,先長菌柄,後長菌蓋,同時菌柄變細。
菌絲生長溫度范圍為5~33℃,菌齡90~120d,最長可達210d。出菇溫度為12~28℃,最適出菇溫度為15~22℃;菇蕾形成期需6℃以上的晝夜溫差刺激,屬中高溫型菌株。春、秋季出菇為主,冬、夏季也可出菇。轉色適宜時,菇潮明顯。
2 栽培技術
2.1 栽培季節 L808栽培模式多樣,出菇時間較長。以秋季栽培為主,根據接種早晚,可冬春秋季節出菇或翌年春季至秋季出菇;也可早春栽培,菌棒越夏後秋冬春季節出菇。根據河南省的氣候特點,L808的接種時間為8月中旬-翌年2月中旬;秋季栽培,若有控溫條件時,可提前至7月底(中伏過後)接種,以便春節前出菇。有空調設備或設施的,可周年製作菌袋。L808越夏性能不如9608、9015,因此菌棒越夏時,必須在2月中旬之前接種,5月中旬之前菌絲滿袋、刺孔、轉色後越夏,轉色越好越利於越夏。
2.2 培養料配方 L808制袋時間長,配料時要根據當時的氣溫高低和發菌時間長短合理調整麩皮用量、木屑顆粒大小及含水量。8月中旬至9月下旬制袋時,麩皮用量為12%~15%,並添加1%石灰,木屑顆粒直徑以3~8mm為宜。例如,雜木屑85%,麩皮13%,石灰1%,石膏粉1%,含水量50%~55%;10月上旬至翌年2月中旬制袋時,麩皮用量為18%~20%,不需添加石灰,木屑要以顆粒型粗木屑(直徑10~15mm)為主(60%以上),粗細搭配合理,例如,雜木屑79%,麩皮20%,石膏粉1%,含水量55%。
2.3 菌棒製作 常用塑料袋規格:15cm×55cm×0.006cm,料袋濕重約1.9kg/袋,春栽時,也可用(17~18)cm×60cm×0.006cm的塑料袋,料袋濕重約2.8kg/袋。菌棒製作技術也與季節有關,其製作工藝流程:
秋栽為,木屑、麩皮干拌(下午)-加水(22:00至凌晨1:00加入石灰水溶液)-濕拌-機械裝袋(4:00至10:00)-滅菌-接種(最好晚上接種)-套外袋;春栽為,木屑、麩皮、石膏干拌(晴天上午)-加水-濕拌(上午10:00前拌料結束)—機械裝袋-滅菌-接種-套外袋。秋栽、春栽工藝的不同點在於秋栽時氣溫高,操作要迅速,防止培養料發酸,提高接種成功率。滅菌、接種技術同常規。
2.4 發菌管理 發菌期間,需採取措施提供適宜的發菌溫度和充足的氧氣、暗光培養、自然空氣相對濕度,最好用數顯溫度計隨時測量菌袋溫度,適時散堆,避免「燒菌」,並注意刺孔通氣。
秋、春季節以降溫管理為主,冬季以升溫保溫管理為主,同時正確處理溫度與通風的關系,確保溫度適宜,空氣流通。
冬季1-2月,外界氣溫較低,管理重點是控制好發菌溫度在22~25℃,可採取增加棚內菌袋擺放數量(如每400m2發菌大棚碼放2~3萬袋),充分利用菌絲生長產生的呼吸熱;棚膜下加蓋草苫以利用太陽光能等措施提高發菌溫度並起保溫作用。採取調節發菌棚放風口的大小(如白天對角掀棚邊放風、夜晚縮小或關閉放風口),疏散菌袋(如一層3~4袋「井」字形擺放,但堆高不超過10層)等措施降低發菌棚內溫度。實踐證明,在棚外最低氣溫-10℃,不進行人工加溫的情況下,發菌棚內溫度仍可達到25℃。因此,發菌期間要經常觀察菌袋溫度,且不可因棚內溫度過高而「燒菌」。雖然1-2月氣溫較低,也不可幾天不通風,以防棚內CO2含量過高,影響菌絲生長。
進入3月,天氣變化無常,氣溫時高時低,可根據天氣情況,及時通風、遮陽,及時疏散發菌棚內排放較稠密的菌袋,並降低擺放高度,嚴防菌袋溫度超過27℃。
4月以後及秋季發菌的,主要做好降溫管理工作。外界溫度15℃以上時,在發菌棚周圍噴灑殺蟲劑,防止蟲害孳生、蔓延。
進入5月中旬,對沒有完成後熟的菌棒,上架越夏或立擺棚內越夏。越夏期間,做好遮陽、降溫、通風工作,防止蚊、蟲為害。
刺孔通氣要結合自然溫度和翻堆,當氣溫高於26℃以上時,嚴禁刺孔通氣。刺孔一般結合翻堆,整個發菌期可剌孔2次,第1次於菌絲連穴後,在已發菌部位用織毛衣針粗細的工具每穴刺孔4~6個,孔深1cm左右;第2次在菌絲滿袋一周後,用竹筷子粗細的工具或機械刺孔60~100個,深至袋心,以促進轉色、排除廢氣。
經過40~90d(依發菌溫度而定)的發菌,菌絲滿袋後,進入瘤狀物形成和轉色階段,完成轉色需約20d時間。L808適宜的轉色度比L087、856重,比9608輕。L808轉色適宜,出菇稠,菌蓋圓正,商品價值高;轉色輕,出菇稀,畸形菇多,商品價值低;轉色太重,菇個大但出菇偏少。而秋栽香菇L087、856轉色輕,出菇稠;春栽香菇9608轉色重,出菇稠。因L808菌齡較長,菌棒轉色結束後,不要急於脫袋,需再後熟至少20d,等充分生理成熟後,根據市場情況適時脫袋排場。後熟期間,切忌振動,以防袋內出菇。
2.5 出菇管理 L808出菇期長,常跨不同季節出菇,不同季節的出菇管理技術不同。菌絲生理成熟後,可先立擺菌袋,待市場價格合適時,脫袋噴水刺激出菇,每天噴水1~2次,使棚內濕度保持在85%~90%,同時注意通風降溫,利用自然溫差刺激出菇,第一潮脫袋菇出菇結束後,進行復菌、注水管理。
5月氣溫逐步回升,要做好注水、降溫、通風工作,可掀起棚四周的薄膜,只留遮陽網,以加強通風。
進入6月,菇棚內棚頂以下20cm比地面溫度高3℃左右,出菇溫度以地面溫度為判斷標准。要根據天氣預報,提早注水刺激出菇。溫度高時注水不出菇,溫度再降低時也不易出菇。只有在溫度下降之前注水,並加強通風,待溫度降低時才會出菇。若預報有5d左右的降水降溫過程,即可在降溫的前一天對菌棒注水;若預報的降溫沒有來臨,可在下次降溫之前再注水刺激,但注水量減少為上次的1/3。
7-8月,溫度較高,進入休伏管理,主要管理措施是降溫通風,根據天氣情況,兩天至少噴水1次,溫度高時每天噴水2次,以保持菌棒濕潤和菌絲細胞活力;於晚上通風,防止高溫高濕而爛棒。立秋過後,在氣溫下降、晝夜溫差拉大的情況下,開始正常出菇管理。
2.6 採收 L808以鮮菇銷售為主,一般八成熟時採收。轉色適宜,菇潮明顯;轉色不足,菇潮不明顯;越夏菇潮次明顯,但總體可采4~5潮菇。冬季及早春出菇較少,生長慢,可根據情況適時採收;6-9月氣溫較高,每天采菇2次,防止菌蓋開傘;其餘時段可每天采菇一次。采菇時應搞好衛生,以提高菇品等級。
出自:中國有機農業網

Ⅳ 請問哪位大俠知道天津種植蘑菇、香菇等的基地或是近郊的村鎮謝謝!

天津寶坻區,西青區都有種植蘑菇的。也可以咨詢一下天津食用菌協會。

Ⅳ 種香菇的方法和步驟

1.營養條件
香菇是木生菌,需要以纖維素、木質素、果膠質、澱粉等作為生長發育的碳源,要經過相應的酶分解為單糖後才能被充分吸收利用。香菇以多種有機氮和無機氮作為氮源,小分子的氨基酸可直接被吸收。香菇菌絲生長需要多種礦質元素,以磷、鉀、鎂等元素為主。

2.環境條件
最適合香菇菌絲生長的溫度為23°C—25°C,溫度低於10°C或高於30°C時都不利於菌絲的生長。香菇所需的水分包括培養基內的含水量及周圍的空氣濕度,其適宜量會根據代料栽培與段木栽培方式的差異而有所不同。香菇是好氣性菌類,新鮮的空氣是保證香菇正常生長發育的必要條件。香菇菌絲的生長發育不需要光線,在完全沒有光線的環境下也可以生長良好,但進入子實體生長階段需要散光照射,光線太弱或光線太強都會影響香菇子實體的生長。香菇菌絲喜歡在微酸性的環境中生長,pH值在3—7都可以正常生長,pH值以5最為適宜,超過7.5則會停止生長;子實體發育階段可將pH值調整在3.5—4.5的范圍內。

3.播種時間與栽培地選擇
目前我國的香菇種植多採用溫室場所,各地香菇的種植時間應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而定。香菇作為一種真菌,對生長環境的要求極高,選擇的栽培地一定不能被污染,選定區域的空氣質量必須相對較好,周圍不能有工廠等污染源。香菇苗木生長一般不太旺盛,選擇地形時,要選擇地勢平坦、便於排水灌溉的地方。

4.細菌培養袋的製作方法
利特埃多德斯袋中使用的配方大多由楊樹鋸末、麥麩、石膏、多菌靈、玉米芯和楊樹鋸末製成。在選擇鋸末時,要選擇6個月左右的鋸末。麥麩要選擇新鮮的,不能有任何霉變。將各種材料按照比例充分攪拌後加入少量水,保持培養基的含水量在55%左右。每次加水前需要用水捏住攪拌過的材料,如果材料可以充分混合且捏不出水就是最好的生長條件。將材料混合後包裝在較結實的乙烯膜袋中,袋子裝滿後,其中一段必須進行密封,以免泄露。

5.消毒袋子
需要先准備一個較大的鐵鍋,將其做成一個立方體的土蒸鍋。為保持蒸汽鍋爐的透氣性,必須在爐牆內外均勻地塗抹水泥。蒸鍋准備好後,可往袋子里加水,開始加熱消毒。需要用大火煮10個小時左右,可有效地將袋子里的細菌殺死。要把蒸鍋的溫度保持在100°C左右,悶上一晚。等第二天把火滅後,待袋子溫度降至75°C左右,迅速將其放在冷卻室里,防止細菌復發。

Ⅵ 新手如何種植香菇掌握哪些管理技巧,一年能出好幾茬

種植時節,平菇的出菇時長一般是在殘花、初春,溫度在15-20℃,其實就是每一年的10月中下旬到第二年的4月份。因為夏天銷售市場鮮香菇數量不多,市場價會比正常高好幾倍,經濟收益非常高。為了獲取利潤最大化,許多農民逐漸反季種植平菇,一般為每一年12月份到第二年的2月,到8月中下旬逐漸出菇。

封袋殺菌,平菇封袋的尺寸為15×30cm,且上松下緊,一定要用橡膠圈扎口。直到殺菌完畢、徹底製冷之後,咱們就可將其搬至接種室。香菇菌種的接種室必須符合乾躁、清理標准。

立即採摘,在平菇取得成功脫袋之後,平菇傘蓋孔徑在4-5cm,但不收傘,我們就能採摘了。平菇不收傘是最佳採摘階段,這個時期的平菇質量最好,商品的價值也最大。在平菇採摘環節中,我們也應該重視採收技巧,一定要從菌袋上取下平菇根處,那樣可防止根處產生毒變而感染到菌袋,確保平菇質量。

Ⅶ 香菇怎麼種植栽培方法

建設場地:建設在背風向陽、光照充足、水資源豐富的地方。

准備菌棒:菌棒包含培養基,常見的有棉籽殼,然後在菌棒中再填入其它的營養物質,同時注意控制溫度和水分。

接種時間:在3月份左右,溫度需要控制在10℃-15℃。

注意事項:注意香菇菌棒營養的配比,平時光照不可太強或太弱,並要及時預防病蟲害。

3、世界上的香菇主要分布在太平洋西側的1個弧形地帶,北至日本的北海道,南至巴布亞紐幾內亞,西到尼泊爾的道拉吉里山麓。

4、此外,非洲北部地中海沿岸也有香菇變種,紐西蘭分布著類似的香菇,南美的塔哥尼亞也有種植。

分享和轉發請註明內容出處:鳥基地博客 讓更多的小夥伴一起學習吧!

本文鏈接地址:http://b.niaojidi.com/zz/2347.html

Ⅷ 香菇的種植與栽培技術

新型的香菇種植方式可選擇袋料種植,此法1年可多次出菇,可實現規模化生產。首先准備多菌靈、石膏、過磷酸鈣、糖、麥麩、木屑等原料,用石灰石浸泡木屑12個小時,按照比例加水攪拌後堆積,待培養料充分腐熟後進行消毒,然後將培養料用袋子裝好,放入溫度為25℃的培養室,培養香菇菌絲,之後上架進行催菇即可。

(5)將裝好的培養料用蒸鍋再次進行消毒,等待溫度冷卻至35℃左右時,便可移入接種室接入香菇菌種,期間要避免將接種口靠近酒精燈。

(6)將接種好的培養料,放入溫度為25℃的培養室,相對濕度要保持在60%-65%,然後培養香菇菌絲,當培養料袋子表面顏色轉為黃色,就表示袋內培養料菌絲,有40%左右轉變成了褐色,這時就可進行脫袋,之後上架進行催菇。


(7)在催菇過程中,可採取揭膜等方式加大晝夜溫差,這樣有利於香菇子實體的形成。

(8)當香菇子實體為70%-80%時,便可進行採摘,採摘時要避免損傷周圍菌塊和小菇。

Ⅸ 簡易種香菇的方法

1.栽培方式和工藝
香菇有段木栽培、人造菇木栽培和地栽三大基本方式,隨著代料栽培技術的不斷完善和人們保護森林意識的增強,近幾年段木栽培已經很少,我國香菇主要來自代料栽培,其基本工藝為配料一分袋一滅菌一接種一發菌一出菇。
2.栽培委節
主要有春栽和秋栽兩大季節,有早春播種春末夏出,春播夏出,春播秋冬出,秋播冬春出這樣幾大生產運作方式。
3.品種類型
香菇品種繁多,可按需要劃分品種類型,可按栽培基質劃分、按出菇早晚劃分、按銷售型式劃分、按大小劃分、按出菇溫度劃分等。
①按栽培法劃分。香菇可段木栽培,可代料栽培,代料又分為若干類型,為木屑、蔗渣、玉米芯、稻草等。因此,可劃分為段木種、木屑種(代料種)草料種、菌草種、段木代料兩用種等五大類型。
②按出菇早晚劃分。按此劃分可分為早生種(接種後70—80天出菇)、遲生種(接種後120天以上出菇)。 ③按適宜的產品型式。這主要分為干銷種和鮮銷種,干銷種相對菇質緊密,含水量低,出干率高,適於干制;鮮銷種則菇質較疏鬆,含水量較高。
④按大小劃分。可分為大葉種、中大葉種、小葉種三大類。前者菌蓋多在5-15厘米,後者4-6厘米,居二者大小之中的為中大葉種。
⑤按出菇溫度劃分。可分為低溫種、中溫種、高溫種、廣溫種4類。
低溫種:出菇的中心溫度大致為5-15℃。
中溫種:出菇的中心溫度大致為10-20℃
高溫種:出菇的中心溫度大致為15-25℃。
廣溫種:出菇溫度范圍較廣,在5-28℃,但以10-20℃出菇最高,品質最好。栽培者要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選擇適當品種。
三、代料栽培的主要品種
近年我國代料栽培香菇已佔總產量的90%以上,段木栽培已是一種限制生產的栽培方式,因此,本文不再對段木種和栽培技術進行介紹,而只介紹代料栽培的品種。為了便於栽培者了解品種及其合理使用,本文以栽培季節介紹品種。
1.春栽遲生品種
目前,代料香菇應用的主要有241—4、慶元9015(花菇939)、花菇135三個菌株。
(1)名稱、來源和基本性狀
①241—4241—4香菇菌株是我國第一個大量應用於代料栽培香菇的春栽遲生型品種,從1988年始至今累計應用量約25億袋以上。該品種由浙江省慶元縣食用菌研究所吳克甸主持選育成功。是浙江省法定推廣品種。241—4菌株系從段直木 241菌株的子實體分離獲得的自然變異新菌株。其子實體大葉型,朵型園整,肉厚,菌蓋真徑6—10厘米,肉厚1.8—2.2厘米,柄短而細,品質優,國外稱為「仿生菇」,屬中溫偏低型,出菇溫度范圍6-20℃,以12—16℃為最適,接種到出菇(菌齡180天,適宜的接種期為2—5月,出菇期10-翌年4月。該菌株抗逆性強,適應性廣,在全國香菇產地均有應用。出菇期以低棚保濕、脫袋出菇的方式為主,在一定的溫差范圍內利用干濕刺激催蕾效果最佳。是代料香菇感觀和品質最優的品種,也是香菇出口量最大的品種。 (2)慶元9015(花菇939)該品種由浙江省慶元縣食用菌研究所吳慶甸主持選育成功,並通過認定。是浙江省法定推廣的三個香菇品種之一,屬自然變異新菌株,是目前栽培花菇的當家品種。全國應用9015(花菇939)量占代料花菇總面積75%左右,其朵形圓整,蓋大肉厚,產量高,菌蓋直徑4—14厘米,柄長3.5—5.5厘米,不易開膜,易形成花菇:屬中溫型,出菇溫度為8- 22℃,以14—18℃最適,菌齡90天左右。該菌株最大優點是接種期間可在3—8月之間接種。不同接種期菇木的香菇產量一致,但5—7月接種的菇木香菇的朵形最均勻。該菌株抗逆性強,是所有代料香菇的菌株中耐高溫能力最優的品種,出菇期9月—翌年5月。該菌株是花菇栽培的優良品種,也是採用低棚保濕、脫袋出菇方式的高產優質品種。 ③135該品種系段木栽培香菇的品種,經代料栽培馴化成為栽培花菇的品種之一。 其菌蓋大,肉厚,菇柄短,菇質優,菌蓋直徑5—13厘米,柄長3—4厘米,易形成花菇;屬中低溫型,出菇溫度范圍6—18、,以9-13℃為最適;菌齡200天以上,接種期2—4月,出菇期為10-翌年3月。該品種抗逆性較差,在菌絲生長發育階段遇夏季高溫會影響菇木質量,輕則局部霉爛,重則病蟲滋生。接種的菇木培養環境光線要弱,以免菌膜色太深,菌膜太厚不易出菇。
(2)栽培關鍵技術。①科學安排栽培接種期,春栽秋生型品種從接種到出菇有一個較長的菌絲生長發育過程,接種期過早培養料的營養消耗多會影響香菇後期產量,接種期太遲香菇菌絲營養積累少,第一至二潮菇的畸形菇多。從我國南方的氣候條件來看,春栽秋生型的接種期分別為:241—4為2-5月,慶元9015(花菇939)為4-7月,花菇135為2—4月。我國北方氣溫偏低,秋季出菇適溫要比南方來得早,接種期可稍提前,但要注意,接種期必須安排在氣溫5℃始日之後。
②合理的培養料配比。以上菌株均適宜用雜木屑78%,麥麩20%,糖和石膏各1%,含水量60%左右的常規配方,花菇 135品種的培養料含水量略低些更好。
③適時刺孔通氣。刺孔通氣的工具常用1.5寸元釘製成,每段菇木刺孔的總量視菇木劃分別進行。較緊實的菇木刺孔數要多些,含水量較大的菇木刺孔要深些。每段菇木一般掌握在100個左右,深度為1.5厘米。在菌絲生長過程中一般刺三次孔,第一次在接種孔香菇菌絲圈直徑6—7厘米,第二次在香菇菌絲蔓延到培養料50%左右,第三次在香菇菌絲布滿全袋。第 1-2次刺孔的位置選在香菇菌絲圈內1.5厘米,第三次刺孔則在接種孔的背面。第二及第三次時培養料袋壁必須出現玉米粒大小的白色瘤狀物。 ④調整菇木堆形,調節料溫。接種的菇木一字形排列,堆高8-10層,第二次刺孔通氣的菇木橫二縱三排列,堆高8層,第:次刺孔之後的菇木六角形排列,堆高5-6層。堆與堆之間要有空隙,行與行之間須有40厘米通道。在室內培養的要加強通風換氣。
⑤菇木適時轉場。促使菇木轉色形成均勻菌膜需要較強的散射光線。241-4、9015(花菇939)的菇木,香菇菌絲布滿全袋後2個月左右開始轉場,最遲為出菇前30天;135菇木不宜全面轉色後再轉場,因為轉色太深菌膜太厚,菇蕾不易發生,應採取長期的較暗光線培菌,出菇季節轉場,邊轉場邊出菇。 ⑥促使菇蕾發生均勻。香菇241-4和慶元9015(花菇939)菌株系菇蕾多發生型的品種,在香菇菌絲達到生理成熟和出菇適溫季節來臨時,採取溫差刺激出菇較宜。若採取震動、擊木(驚蕈)刺激,菇蕾就會大量發生影響香菇質量;花菇135菌株則必須有一定的震動或擊木(驚蕈)刺激,否則出菇不均勻。
(3)雜菌和蟲害的預防措施
對春栽遲生型品種,在雜菌和蟲害預防上的重點是越夏管理階段。主要技術措施有:精細管理,盡量疏散菇木,及時通風降溫,菇棚保持良好的遮蔭度以及搞好環境衛生等。發生局部污染的菇木可用清菌素、撲霉靈等塗刷,菇蚊可用專用蚊香、敵敵畏等防治。
2.春栽夏生品種
(1)名稱、來源和基本性狀
①武香1號,是目前應用的出菇溫度最高的品種。該品種子實體大葉,菌肉肥厚,菌菌蓋色較深,柄中粗,稍長,其最大的優點是出菇溫度高,在28℃的高溫條件下能大量出菇,最高至34℃,出菇溫度范圍10-34℃,最適20-26℃,菌齡60天,適易的接種期為3-4個月,出菇期5-11個月。其抗逆性強一般地區可作為夏季出菇的首選品種,主要適宜鮮銷和保鮮銷售。
②CR04,福建三明真菌研究所採用雜交育種法選育成功的中高溫型品種。子實體大葉型,朵型圓整,菌肉肥厚,菌蓋為茶褐色,有鱗片,有時蓋頂有稍突起的尖頂,柄中粗,稍長,其出菇溫度范圍10-28℃,最適18-23℃,菌齡70天,適宜的接種期為 1-4月,出菇期4-11月。其抗逆性強,適應性較廣,適宜在中高海拔地區使用,主要適於保鮮和脫水烘乾銷售。
③廣香47,廣東省微生物研究所選育的高溫型品種,其子實體朵型圓整,蓋大肉厚,菌蓋黃褐色,柄中粗,稍長,出菇溫度范圍14-28℃,最適14-24℃,菌齡60天,適宜的接種期為2—5月,出菇期5—11月,出菇高峰期分別在5-6月以及9-10月,冬季出菇量極少。可在中高海拔地區使用,主要適於脫水烘乾和保鮮銷售。
④8001,上海農科院食用菌研究所選育的中高溫型品種,其子實體單生,朵型圓整,中大葉型,肉質肥厚,菌蓋茶褐色或深褐色,柄粗,稍長,出菇溫度14-26℃,最適為18-23℃,菌齡60天以上,適宜接種期2-4月,出菇期5—11月,冬季低溫不宜出菇,適於鮮菇銷售或脫水烘乾銷售。
(2)栽培關鍵技術
①選擇合理的培養料配方,培養料要求有充足的營養,並且碳氮比合適。局部地區在配方中加15%-20%棉子殼,2%— 3%玉米粉。
②菌絲生長階段進行刺孔通氣,菇木接種口不用石臘或膠紙等材料封口時,刺孔通氣2次,總刺孔量50—60個,先少後多。刺孔結合散堆,加強通風降溫。
③出菇適溫前10天左右,日最高溫度25℃左右的天氣轉場,待菇木有部分轉色,手握菇木有彈性,白色瘤狀物軟冗時脫袋。
④脫袋後保濕促轉色,然後拉大溫差催蕾。
(3)雜菌及蟲害預防
夏季高溫高濕,雜菌及蟲害主要發生在脫袋後的出菇管理階段,具體的措施有:搞好菇棚環境衛生及消毒殺蟲工作,掌握適宜的排場脫袋時間,降低菇棚溫度,加強通風散熱,發現雜菌污染可在沒長香菇時用清菌素、撲霉靈噴霧或塗刷,蟲害可用菊酯類農葯防治。
3,秋栽早生品種
(1)名稱和來源、基本性狀
目前,在生產上應用的品種主要有:L82-2、856、L9612、133、L62、L66、L26、Ct02、申香2號等。 ①1.82-2,該品種繫上海農科院食用菌所與慶元縣食用菌研究所合作選育的早生型高產品種,其子實體朵型圓整,中大葉型,單生或少有樅生,菌蓋深褐色,柄較細,中等長,畸形菇少,菇質較好,出菇溫度8—22℃,最適為14-19℃,菌齡60天,適宜接種期為7-9月,出菇期為10月~翌年5月,為秋春多生型。菌絲抗逆性強,宜在不同海拔高度的地區應用,適於鮮菇脫水烘乾銷售。
②865,該品種系福建三明食品工業研究所引進篩選的早熟高產品種,其朵型圓整,中葉,單生或少有樅生,菌蓋茶褐色至黃褐色,肉質肥厚,柄稍長較細;出菇溫度8-22℃,最適14-18℃,菌齡55天,適宜接種期為7月—9月,出菇期9月-翌年5月,以9月-11月和翌年3-5月出菇最集中。一般地區均可栽培使用,高海拔地區更理想,適於鮮菇和脫水加工干品。 ③L9612,該品種由慶元縣食用菌研究所引進篩選,其朵型圓整,大葉,菌肉肥厚,菌蓋茶褐色至深褐色,菌褶較疏,柄短而細,菇質優,產量高而穩;出菇溫度12-25℃,最適17-22℃,菌齡55天,但在菌絲不夠成熟時脫袋畸形菇較多,適宜的接種期 6月-9月,出菇期9月—翌年5月,在秋春季出菇量最多。該品種抗逆性強,一般地區均可引用。適於鮮銷和脫水烘乾銷售。 ④133,系三明真菌研究所採用雜交育種法選育成功的早生型高產品種,其子實體大葉,朵型圓整,菌肉肥厚,菌蓋顏色較深,柄較短而細,產量高,菇質較優;出菇溫度10-25℃,最適15-22℃,菌齡60天,適宜的接種期為6—9月,出菇期9月—翌年5月,在秋季和春季各有一個出菇高峰期,在一般地區均可栽培應用。主要適於普通鮮菇或脫水烘乾銷售。 ⑤L62,系三明真菌研究所採用雜交育種法選育的高產型早熟品種,其子實體中等大小,朵型圓整,菌蓋平整,黃褐色或茶褐色,柄短而細;出菇溫度9-23℃,以14-20℃為最適,菌齡65天,適宜接種期6-9月,出菇期9月—翌年4月,為秋春多生型,能適應一般的栽培環境,可適用於栽培普通菇,也是栽培花菇的理想品種,適於脫水烘乾和保鮮銷售。 ⑥L66,該品種系三明真菌研究所採用雜交育種法選育,為早熟型產穩定品種,其子實體中大葉,朵型圓整,肉質肥厚緊實,菌蓋茶褐色至深褐色,柄中粗,稍長,菇質較優;出菇溫度10-23℃,最適為14-20℃,菌齡65天,適宜接種期6-9月,出菇期 9-翌年4月,屬秋春出菇型。該品種適應性較強,一般地區均可栽培應用,適於保鮮銷售,也適合脫水烘乾。
(2)栽培關鍵技術
①秋栽早生品種的菇木製作正處在高溫的夏季,要時刻注意栽培環境的清潔衛生和按操作程序做好滅菌接種,提高接種成品率。 ②在進行菇木的刺孔通氣時,要注意培養場地的溫度。溫度最高在30℃的天氣不進行刺孔通氣。 ③菇木轉場安排在香菇菌絲布滿全袋之後,日最高氣溫低於25℃的天氣。菇木脫袋時需有部分轉色,手握菇木有彈性,瘤狀突起物軟化,個別菇木出現菇蕾。 ④脫袋的菇木覆蓋薄膜保濕促其氣生菌絲萌發,然後掀動薄膜降濕促其菌絲倒伏,噴灑清水促其轉色,拉大溫、濕差催蕾。冬季應盡可能提高棚內溫度,每潮菇結束後,視菌棒情況合理養菌,及時補水。
(3)雜菌和蟲害的預防
雜菌和蟲害的預防重點是接種時雜菌污染(主要有鏈孢霉、木霉、毛霉)、培菌期的悶堆燒菌、脫袋後的木霉和青黴污染及翌年春季的菇蚊。預防的措施有:搞好環境衛生,應用「增溫劑」新技術製作菇木,嚴格接種無菌操作,加套外袋,脫袋後加強通風,發現嚴重污染的及時處理。脫袋後木霉污染的可用清菌素或撲霉靈進行噴霧或塗刷,對菇蚊等可用專用蚊香進行熏蒸防治。
4.地栽品種
目前,生產上應用的品種主要有Cr04、L33、L26、CrO2。
(1)名稱、來源和基本性狀
①Cr04(見春栽夏生品種)。
②L33(見秋栽早生品種)。
③L26,該品種系福建省三明真菌研究所引進篩選,其子實體朵型圓整,中大葉型,菌肉肥厚,菌蓋深褐色或棕褐色,少有鱗片或纖毛,菌柄短而細,產量高,菇質優;出菇溫度10-25℃,最適18-22℃,菌齡70天,適宜接種期1-4月份,出菇期4-12月份。該品種抗逆性強,適應性廣,適宜各菇區栽培應用,中高海拔地區更優,是覆土地栽的優良品種,也用於秋栽,主要適於鮮菇銷售和脫水烘乾。
CrO2系福建三明真菌研究所採用雜交育種法選育的早熟高產品種,其子實體中葉,朵型圓整,單生或少有樅生,菌肉厚度中等,菌蓋黃褐色至茶褐色,柄短較細,後期菇朵型相對偏小,肉較薄,出菇溫度10-28℃,最適14-20℃,菌齡60天,適宜的接種期1-4月份,出菇期4-12月,適宜地栽,也可作秋栽早生品種使用。其抗逆性強,適應性廣,可在各地栽培應用,適合鮮菇和脫水烘乾銷售,也適於製作罐頭。
(2)栽培關鍵技術
①配製合理的培養料,一般在培養中加入3%-5%的玉米粉和適量的磷酸二氫鉀、硫酸鎂等,並適當增加麥麩。
②選擇好出菇場地,搭建遮蔭度最好的菇棚。場地要求水源充足,日照少,水溫低,排灌方便,沒有白蟻,棚內不應有直射陽光。
③覆土前7-10天對畦面及覆蓋用土進行消毒滅菌和殺蟲工作,消毒的方法有撒石灰、噴福馬林及氣霧消毒盒熏蒸等,殺蟲一般用敵敵畏噴霧和熏蒸。
④在培菌期視發菌情況需進行1-2次刺孔通孔,總刺孔量為50-60孔。
⑤適時脫袋覆土,脫袋覆土期為接種後50-100天(接種早的發菌較慢,發菌要適當長一些)。當菇已有部分轉色,手握菌棒有彈性,瘤狀突起物已變松軟,即為脫袋覆土適期,絕對不可以在已經有大量菇蕾發生時再覆土。
⑥科學的出菇管理:關鍵是降溫、通風、噴水保濕三項工作,覆土後2—3天蓋膜保濕促轉色,之後就一直不蓋膜。但在整個出菇期都是禁止雨淋菇木,每潮菇結束後,停止噴水
一周,後提高畦溝內水位,及時給菇木補水。
(3)雜菌和蟲害預防
雜菌和蟲害預防的重點是脫袋後的木霉,蟲害則為菇蚊、跳蟲、蛞蝓等。預防措施:將有局部污染的菇木與好菇木分開覆土,防止傳染,搞好菇棚環境衛生,對畦面及覆蓋用土進行全面的、徹底消毒滅蟲工作,提高菇棚的遮蔭及四周通風性,防止雨淋菇木。發現有雜菌污染可用清菌素、撲霉靈等進行噴霧或塗刷,蟲害則可用菊酯類農葯對整個菇棚及四周進行噴霧。
參考資料:多了點,慢慢看

Ⅹ 香菇的種植方法

種植 香菇雖然很賺錢,但是香菇不是那麼好種植的。那麼你們知道香菇的種植 方法 嗎?下面是我精心為你整理的香菇的種植方法,一起來看看。

香菇的種植方法
一.菌筒製作

1 備料

培養料參考配方1:干雜木屑75% 麥皮、細米糠15% 玉米粉5% 石膏粉1% 碳酸鈣粉0.5% 磷酸二氫鉀0.1% 硫酸鎂0.1% 紅糖1%。

也可用棉籽殼、玉米芯等代替部分雜木屑。

2 拌料

2.1 技術要求 配方准確,拌料均勻,含水量適宜(水質應達飲用水標准)。

2.2 工藝流程

(1)不溶性原料干混均勻。將雜木屑、麥皮、細米糠、玉米粉、石膏粉、碳酸鈣粉等分層加入,用鐵鍬等工具混勻(2~3遍)。

(2)可溶性原料溶於水。把紅糖、磷酸二氫鉀、硫酸鎂、過磷酸鈣、尿素、等溶於水製成營養液。

(3)將營養液加入乾料中拌勻(2~3遍)。

(4)測定含水量。香菇培養料適宜含水量為60%左右,一般用手感簡易測定法:拌料半小時後,培養料若能手握成團,落地即散,手掌有水印為適宜。並可試裝幾袋,料筒重2.5公斤左右為好(15厘米×65厘米的香菇袋)。若料偏干,噴灑適量水後拌勻;若料偏濕,加適量乾料後拌勻或攤曬蒸發適量水份。

3 裝袋

培養料用裝袋機裝袋,盡量裝緊,且料筒各部分松緊一致。袋口留足7厘米,用干布抹凈袋口內壁,用塑料帶扎緊袋口,反折再扎緊。料筒應盡量避免刺破,認真檢查,發現破洞,即用透明膠布貼補。

4 滅菌

4.1 滅菌設備

通常採用鋼板鍋罩膜式滅菌灶或專用鍋爐罩膜式滅菌灶,每灶可供5000~10000料筒進行常壓滅菌。

4.2 裝筒罩膜

料筒“井字式”堆疊於鋼板鍋上或鍋爐旁邊(底部架空透氣),內用薄膜外用帆布(或彩條布)罩密,再用沙袋壓邊,表面用繩索拉緊縛於小鋼筋鉤上。

4.3 滅菌時間

猛火“攻頭”,盡快升溫至100°C,再維持12~15小時,停火後再燜2小時以上。料筒數量越多、堆得越密、氣溫越低,滅菌時間越長;反之,滅菌時間可短些。如果料筒滅菌不徹底,以後菌筒易暴發雜菌,形成“花筒”,損失慘重,應盡量避免。滅菌過程中還應認真觀測,及時加水避免“燒鍋”(如果採用鋼板鍋罩膜式滅菌,因蒸氣冷凝水仍流回鍋中,只需加少量水或不加水),也應避免火力過猛造成罩膜炸裂。

4.4 掀膜卸筒

滅菌溫度和時間達到要求並適當降溫後,即可掀開塑膜。

5 接種

開放式接種技術工藝如下:

5.1 接種場所

干凈、乾燥、經過消毒的菇棚內和室內場地皆可作接種場所。可以在菇棚內(新菇棚為佳)接種、培養,可省去菌筒多次搬運用工,也不佔用室內場地,但應加厚棚頂覆蓋物,潮濕地面鋪薄膜。

3.5.2 料筒冷卻

將滅菌後的料筒搬到接種場所的一邊(或中間),堆疊成長方體(兩端井字式堆疊,中間平行堆疊),通風冷卻。

5.3 熏蒸消毒

將完全冷卻的料筒和菌種、酒精棉球、酒精燈、一端削尖呈圓錐體的打穴木棍等在密閉條件下(一般用大塊薄膜罩密)用氣霧消毒劑多點熏蒸6~12小時(一般1000料筒用500克氣霧劑)。

5.4 開放式接種不封口技術的接種方法

接種前可通風排盡消毒劑葯氣。2~3人先把料筒搬到接種場所的另一邊(或兩邊);1~2人用酒精棉球擦拭消毒料筒接種面,再用經酒精和火焰消毒的木棍尖端打接種穴,單面打4~5穴;多人用酒精棉球消毒過的手撕開經0.25%新潔而滅表面消毒過的菌種袋,將菌種掰成錐形菌種塊,將其盡快接入穴中。菌種應將穴填實,填滿,高出穴口,蓋密穴口,用薄膜封接種穴口。一般一袋菌種(菌種袋規格:14厘米×27厘米)可接20~25料筒。這樣邊消毒、邊打穴、邊接種,分工協作,直至全部料筒接完。

6 菌筒培養

6.1 翻堆疊筒

菌筒培養階段應進行3~4次翻堆。菌絲圈直徑達5~7厘米時掀膜進行第一次翻堆,菌筒改為“井字式”堆疊。隨著菌絲數量的增加和氣溫的升高,菌絲呼吸作用產生的熱量急劇增加,特別強調通過多次翻堆,不斷疏散菌筒,加強通風,嚴防“燒菌”。

6.2 刺孔増氧

結合翻堆對菌筒刺孔2~3次(俗稱“放氣”),增加菌筒內部氧氣,極有利於香菇菌絲正常生長發育。(1)“放小氣”:一般結合第二次翻堆進行。每個接種穴周圍用細竹簽刺3~4個孔,注意刺孔不能太深太邊,偏松偏乾的菌筒可暫不刺孔,避免感染雜菌。(2)“放中氣”:一般結合第三次翻堆進行。每個接種穴外圍用較粗的竹簽再刺5~6個孔。(3)“放大氣”:香菇菌絲發滿菌筒後進行。將一塊長約60厘米寬約8厘米的木板的一端製成柄狀,用10~15枚鐵釘打穿木板,從木板反面伸出3~4厘米。手握柄狀部分拍打菌筒三個面(接種面不“放大氣”)。注意偏濕偏緊的菌筒多刺孔,刺深孔,偏干偏松的菌筒少刺孔,菌筒長雜菌的部分不刺孔。菌筒刺孔増氧後呼吸作用大為增強,溫度急劇升高,特別注意疏散菌筒和通風,嚴防“燒菌”。氣溫28°C以上不宜大規模 “放大氣”。如果菌筒及時割縫排場,也可不“放大氣”。

二、菇場搭建

1 選場 重點選擇夏秋季節溫度較低的場所。

1.1 環境衛生,地勢較高,林木茂密的山溝最好。澆灌水菇場要求平地,噴灑水菇場可用平地或緩坡地。

1.2 水源充足,水質干凈(達飲用水標准),最好有泉水或井水。

1.3 土質疏鬆,易灌易排,方正大塊的沙壤土農田很好。有噴灑水條件的旱地(平地或緩坡地)也行,樹木排列整齊的茂密人工林地更佳。但不宜選擇河溝畔低窪地,避免菌筒被洪水沖走。

2 整畦 畦面寬1.4米,畦溝寬0.5米,畦高0.15~0.2米。整平畦面(略呈龜背形更佳),澆灌水菇場要求畦面同一水平。

3 建蔭棚

一般每兩畦立一排柱於畦溝邊,柱高3米,入地0.5米,棚高2.5米。棚頂架竹木,再蓋遮陽網,網上鋪稻麥草、玉米秸稈等,菇棚四周圍遮陽網或草簾。最好再栽種長藤蔓的小豆等攀援植物,既降溫又增氧,遮陰度為“三陽七陰”(山溝)或“二陽八陰”(開闊地)。

4搭薄膜棚

幾乎所有香菇產區都在菇畦上拱竹片蓋薄膜,只要能確保菌筒避雨和通風皆可。採用屋脊形蓋膜方式較好:將兩塊4米寬的薄膜同時固定在同一排柱頂的樑上,隔兩畦的兩排柱與柱之間都固定一根橫竹,橫竹距棚頂0.8米,距畦溝1.7米,薄膜上下兩面都用塑料帶或小尼龍索將梁和橫竹連起來,這樣兩塊4米薄膜就將四畦的菇棚上部圍成屋脊形。也可一排柱立於畦中央,相鄰兩排柱立於相鄰兩畦的畦溝邊,兩塊3米薄膜就將3畦的菇場上部圍成屋脊形。這種技術能始終確保菌筒避雨和通風,又節約成本(完全不用竹片),便於操作,並且薄膜不用翻動不粘泥沙比較耐用,特別是更適於微噴。

6.出菇管理

著重調節溫、濕、氣、光等環境因子,盡量使之適合香菇生長發育對環境條件的需要。

6.1 調溫

香菇屬於低溫變溫結實性食用菌,反季節覆土袋栽香菇盛產夏秋菇,著重於夏秋季節的降溫工作。香菇菌筒應始終保持通風狀態,便於散熱。還可適當加厚蔭棚覆蓋物,在蔭棚外圍栽種藤蔓較長的豆科、小瓜等攀援植物,既降溫又増氧。中午和下午高溫時段最好用井水或泉水對棚頂實行微噴。

6.2 調濕

應保持菌筒適宜的含水量。可採用干濕交替的調濕 措施 ,一般在一潮菇採收完後,對菌筒噴灑水,補足菌筒水份,出菇後一般不補水(採收前更不能補水),這種調濕方法出菇潮次明顯,菇體含水量較低。亦可經常對菌筒噴灑少量水(採收前不補水),這種調濕方法出菇潮次不很明顯,出菇較稀。應改用灑水壺噴灑清潔水(水質按飲用水標准),最好用井水或泉水對菌筒實行微噴。現將微噴技術簡介如下:在菇畦一端溝底安裝一根較粗的塑料管作為主管,在每個畦端中點的主管通過變三通→塑料管→閥門→塑料管→彎接→塑料管,最後一小段較細的塑料管作為出水口,出水口與畦面平行,高出菌筒出菇面20~30厘米即可。取一根與菇畦等長的黑色塑料管作為支管,支管一端與出水口連接,另一端封死。支管每隔1米朝上安裝1個微噴頭,支管由揷於菇畦中央的小竹支撐,並用一小段細鐵絲或廢鋁線繞支管一圈後將兩端插入竹洞中固定,使支管保持高出菌筒出菇面20~30厘米。再將主管與自來水管(引自深井水為佳)連接。

微噴的突出優點是:

(1)省工。不用澆水或灑水。

(2)刺激出菇。高溫季節井水或泉水的溫度比氣溫低得多,能刺激出菇,提高夏菇的產量和質量。

6.3 調氣

香菇為好氧真菌,夏秋季節子實體生長極快,消耗的氧氣劇增。覆蓋薄膜只為避雨,應確保通風,高溫高濕季節更應確保大通風,才能防止爛筒,延長出菇期,提高產量和質量。只有冷天才可考慮短時間覆嚴薄膜。

6.4 調光

香菇為喜光食用菌,出菇最適宜的光線為“三陽七陰”。夏季為降溫可調至“二陽八陰”或“一陽九陰”,冬季為増溫可調至“四陽六陰”,日照時間較短的山溝菇場也應相對陽一些,夏季調至“三陽七陰”較適宜。個別菇場由於光線太暗,長出的香菇菌蓋小而薄,菌柄長而粗;反之光線太強溫度高不適宜出菇。

6.5 催菇

夏季高溫出菇困難且菇價較高時,可用竹片輕輕拍打菌筒,通常能催出一潮菇。但不宜頻繁多次採用,過重過頻催菇,菇小而密,且易導致爛筒,大菇場應分批催菇。

6.6 採收

(1)冰菇:選菇蓋圓整,菇體較大,菇肉厚實,菌膜未破或微破的優質菇,速送有冰庫的收菇站收購,保鮮出口(或內銷),夏秋季一般每天可採收多次。

(2)菜菇:達不到冰菇質量要求的香菇,可長至菌蓋邊緣內卷呈銅鑼邊時採收,供烘乾(或就近鮮銷)。採收首批菇,有時菇腳會帶出一塊菌筒料,影響產量,原因是菌皮太薄不夠硬。可一手按住菌筒,另一手將菌柄輕輕搖一搖再採下。如果菌筒轉色後適當推遲洗刷出菇常可避免。

6.7 補充營養

出菇後期,菌筒營養嚴重消耗,可噴施適當濃度的營養物質,有顯著的增產作用。例如:2%的葡萄糖或蔗糖,0.2%的尿素或酵母粉,0.05%的味精,3%的草木灰,0.3%的磷酸二氫鉀,0.1%的硫酸鎂,5~10%的香菇腳煮出液,10ppm維生素B1…… 上述物質除香菇腳煮出液通常單獨施用外,最好按碳源、氮源、無機鹽各選一種混合噴施(顯蕾期噴施效果最佳),出菇後期每採收一潮菇就可補充一次營養。
香菇的種植要點
種植香菇首先要選擇通風條件好, 並有散射光的場所進行,並保持清潔衛生,抓好消毒措施。

初次種菇場所,應採取石灰水刷牆、生石灰撒於地面的措施進行消毒, 撒在地面的生石灰應於次日清掃出去;老菇場則可用高錳酸鉀加福爾馬林熏蒸消毒;有蟲害的菇場先噴殺蟲劑消滅害蟲,再進行消毒。

空氣濕度是出菇期的重要條件,為了增加濕度而盲目增加噴水量,甚至直接向菇體噴水, 會使一些小菇悶死,一些已長大的菇也會因水漬而潰爛發黑。

在香菇出菇期間,應講究補水方法,以向空中噴霧為好,同時還應注意通風換氣, 以免二氧化碳積累過多,導致子實體不能形成,或形成畸形菇。此外, 不合理的採收也影響產量的提高,一些菇農采大留小,想讓小的菇體繼續生長, 結果不僅不能長大,還延長了出菇期,影響下茬菇的產量。

一定把好選料與配料關。要潔凈的原料,並搞好消毒處理,在配料時不可隨意添加化學肥料,只有在堆料發酵種植香菇時,才能適量添加尿素補充氮源。

閱讀全文

與天津香菇種植方法在哪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故事啟發的教學方法 瀏覽:574
都有哪些種植的方法 瀏覽:549
企業分析法是選股的方法嗎 瀏覽:110
Wto分析方法內容 瀏覽:745
圖解題的方法和步驟 瀏覽:404
破壁孢子粉的鑒別方法 瀏覽:254
腘伸肌鍛煉方法 瀏覽:391
嬰兒拉肚子的鑒別方法 瀏覽:260
如何培養正氣的方法 瀏覽:564
oppo的ip地址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882
思維方法特點是什麼 瀏覽:9
簡單萬用表使用方法完整視頻教程 瀏覽:863
兒童痣治療方法 瀏覽:489
研究方法調查問卷教學 瀏覽:399
fema安全分析方法 瀏覽:307
孩子快速入睡的方法 瀏覽:799
搜派風水機使用方法 瀏覽:696
豬肉價格下跌的解決方法 瀏覽:938
泉州學唱歌技巧和發聲方法 瀏覽:966
神經源性膀胱工傷治療方法 瀏覽: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