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肛又稱直腸脫垂,根據病情的輕重及發病年齡的不同,治療方法也各不相同。
兒童直腸脫垂是一種自限性疾病,一般可在5歲前自愈,故以非手術治療為主。成人完全性直腸脫垂是嚴重的,長期脫垂將致陰部神經損傷產生肛門失禁、潰瘍、肛周感染、直腸出血、脫垂腸段水腫、狹窄及壞死的危險,應以手術治療為主。同時盡量消除直腸脫垂的誘發因素。
1.一般治療:幼兒直腸脫垂有自愈的可能。非手術治療主要是便後立即將脫出直腸復位,取俯卧位,用膠布固定雙臀等。成人也應積極治療便秘、咳嗽等引起腹壓增高的疾病,以避免加重脫垂程度和手術治療後復發。
2.注射治療:將硬化劑注射到脫垂部位的黏膜下層內,使黏膜與肌層產生無菌性炎症,粘連固定。主要適用於黏膜脫垂。常用硬化劑為5%苯酚植物油、5%鹽酸奎寧尿素水溶液。對兒童與老人療效尚好,成年人容易復發。
3.手術治療: 成人完全性直腸脫垂的手術方法很多,各有優缺點和不同的復發率。手術途徑有四種,包括經腹部、經會陰、經腹會陰和經骶部。前兩種途徑應用較多。
Ⅱ 直腸脫垂應該怎麼辦
1.一般治療
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應注意縮短排便時間,便後立即將脫出直腸復位,防止水腫、嵌頓。積極治療便秘、咳嗽等引起腹壓增高的疾病,以避免加重脫垂程度和手術治療後復發。可每天進行提肛運動鍛煉肛門括約肌功能,防止脫垂。
2.膠布貼合法
適用於幼兒早期直腸脫垂。將脫垂直腸復位後,做直腸指檢,將脫垂腸管推到括約肌上方,取俯卧位,用紗布卷堵住肛門,再將兩臀部靠攏,用膠布固定。
3.葯物治療
將硬化劑注射到脫垂部位的黏膜下層內,或骨盆直腸間隙與直腸後間隙,使黏膜與肌層,直腸與周圍組織產生無菌性炎症,粘連固定。常用硬化劑為5%石炭酸植物油、5%鹽酸奎寧尿素水溶液。對兒童與老人療效尚好,成年人容易復發,不適合Ⅲ度直腸脫垂的患者。
4.手術治療
成人完全性直腸脫垂的手術方法很多,各有優缺點和不同的復發率。手術途徑有4種:經腹部、經會陰、經腹會陰和經骶部。前兩種途徑應用較多。
經腹部手術中直腸懸吊固定術治療直腸脫垂療效肯定。術中游離直腸後,可通過多種方法將直腸、乙狀結腸固定在周圍組織上,主要為骶前兩側的組織上,注意勿損傷周圍神經及骶前靜脈叢;可同時縫合鬆弛的盆底筋膜、肛提肌,切除冗長的乙狀結腸、直腸。
經會陰手術操作安全,但復發率較高。可將脫出的直腸甚至乙狀結腸自肛門直接切除縫合。直腸黏膜脫垂可採用痔環行切除術方法切除脫垂黏膜。年老、體質虛弱者可簡單地行肛門環縮術,即用金屬線或滌綸帶在皮下環繞肛門,2~3個月後取出皮下埋置物,使肛門縮緊以阻止直腸脫垂。
5.腹腔鏡手術
腹腔鏡治療直腸脫垂多採取直腸固定術,具有手術損傷小,患者痛苦少,術後恢復快、並發症少等優點。
Ⅲ 直腸脫垂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一)治療
1.非手術療法
(1)糾正便秘,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
(2)治療慢性咳嗽和腹瀉,去除腹內壓增高的因素。
(3)防止脫垂黏膜受損:直腸脫出後需立即托回,防止脫垂黏膜受損,復位後可用紗布卷堵住肛門,也可用丁字帶壓緊肛門以防脫出。
(4)局部注射法:用5%~10%酚甘油經肛門注射於直腸黏膜下,使黏膜與肌層粘連;或經肛周作直腸周圍注射,使直腸與周圍組織粘連固定。
在兒童多為部分脫垂,不嚴重,一般可採取非手術療法。引起脫垂的一些原因如營養不良、慢性咳嗽、腹瀉、便秘等都應予以治療,不少患兒經治癒這些疾患後,直腸脫垂可以自愈。此外還可練習在平卧位排便,即使蹲位排便也囑病人不宜過分用力,必要時可服一些緩瀉劑。便後如有脫垂應即時復位,然後用膠布將兩側臀部攏緊固定。如經上述治療不見效時,可採用硬化劑注射療法,例如可用5%石炭酸花生油按前、後、左、右四個點注射至直腸黏膜下,每點注射1~2ml。必要時1~2周後可重復注射一次。如病期較長,肛管括約肌明顯鬆弛,上述療法無效時,可採用肛門周圍皮下埋入支持環的簡單手術。這種手術可在局麻下進行,在肛門前後各作一小切口,用血管鉗環繞肛門游離皮下,使兩切口相通,然後穿入一金屬線,環繞肛門作成環狀,在肛門後方將兩端擰緊以縮小肛門,至能容一指通過即可。為了加強其作用,還可在其上方再環繞一根金屬線。金屬線可在術後2~3個月取出,時間過久金屬線有折斷或穿透肛管壁的可能。為了避免這些缺點,也可選用紡綢帶或其他合成紡織品以代替金屬線,這類紡織品組織反應很小,可以不必去除。
兒童直腸脫垂多可自愈,以非手術治療為主,成人直腸脫垂經非手術治療可減輕症狀,一些部分脫垂可以治癒。
2.手術療法成人完全性直腸脫垂以手術治療為主,手術方法較多,選擇上存在爭論。按手術入路分為經腹、經會陰和經腹會陰手術。全身情況好的病人採用經腹術式,老人及高危病人作經會陰術式治療。根據病因及病理改變不同,可有很多術式可供選擇,大致手術方法為:消除直腸膀胱或子宮陷凹,修補加強骨盆底和肛管括約肛,提高、固定直腸,切除部分冗長的直腸、乙狀結腸。很多手術是幾種方法的結合。目前常用手術有以下幾種:
(1)直腸懸吊固定術:
①Ripstein手術(Teflon懸吊術):經腹切開直腸兩側腹膜,將直腸後壁游離至尾骨尖,向上牽拉直腸,將寬5cm的四氟聚乙烯(Teflon)網帶圍繞直腸上部,兩端固定於骶岬下方的骶前筋膜及骨膜上,將網帶邊緣縫合於直腸前壁和側壁。手術要點為提高盆腔陷凹,手術簡單,不切除腸管,復發率和死亡率低。該手術目前在美、澳等國較流行,但仍有一些並發症,如便秘、腸腔狹窄和懸帶脫落。Gorden綜合文獻報道1111例,復發率2.3%,並發症率16.5%,Tjandra(1993)在27年內用該手術治療完全性直腸脫垂142例,隨訪1~15年,復發率為8%。
②聚乙烯醇(Ivalon)海綿植入術:此術由Well首創,故又稱Well直腸固定術,也稱直腸後方懸吊固定術。經腹游離直腸至肛管直腸環後壁,將半圓形Ivalon海綿薄片縫合於骶骨凹內,將直腸向上牽緊,使海綿片包繞直腸,縫合於直腸側壁,前壁留2~3cm寬空隙,避免腸腔狹窄,術後Ivalon海綿周圍產生炎症及纖維化,使直腸變硬並與骶骨固定,避免腸套疊形成。此法復發率及死亡率低,主要並發症是植入海綿片引起盆腔化膿,一旦感染,需取出懸吊薄片。預防要點:術前充分腸道准備,海綿薄片內放置抗生素粉劑,術中用大劑量廣譜抗生素,止血徹底,術中如不慎弄破結腸,則不宜植入。Marti(1990)收集文獻報道688例Well手術,感染率2.3%,手術死亡率1.2%,復發率3.3%。
③骶骨上直腸懸吊術:Orr(1974)提出用兩條股部闊筋膜將直腸固定於骶骨上,每條寬2cm,長10cm。適應游離直腸,將筋膜帶一端縫在直腸前外側壁,向上牽緊直腸,將兩條筋膜的另一端固定於骶岬上方的筋膜,達到懸吊的目的。近年來主張用尼龍、絲綢帶或由腹直肌鞘取下的兩條筋膜替代闊筋膜帶固定直腸。Loygne於1972年報道用此法治療140例,手術後死亡2例,復發率為3.6%。
④恥骨上直腸懸吊術(Nigro手術):Nigro認為,由於恥骨直腸肌鬆弛無力,不能將直腸拉向前方,肛管直腸角消失,使直腸呈垂直位以至脫出。因此,他主張再建直腸吊帶,重建肛管直腸角。術中用Teflon網帶與直腸下端的側方及後方縫合固定,最後將Teflon帶縫在恥骨上,達到懸吊目的。此手術難度較大,主要並發症為出血及感染,需有經驗者進行。
(2)直腸前壁折疊術:1953年沈克非根據成人完全性直腸脫垂的發病機制提出直壁折疊術。方法:經腹游離並提高直腸,將乙狀結腸下段向上牽起,在直腸上端和乙狀結腸下端前壁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做數層橫形折疊縫合,每層用絲線間斷縫合5~6針。每折疊一層可縮短直腸前壁2~3cm,腸壁折疊長度一般為脫垂的2倍,折疊凹陷向下,縫針只穿過漿肌層,不穿透腸腔。由於折疊直腸前壁,使直腸縮短、變硬並與骶骨固定,有時將直腸側壁固定於骶前筋膜,既解決了直腸本身病變,也加固了乙狀結腸直腸交界處的固定點,符合治療腸套疊的原則。
(3)直腸乙狀結腸部分切除術:可分為經腹切除和經會陰切除。經會陰切除可在局麻下進行,手術簡單、安全,手術死亡率和並發症率低,適用於老年高危病人,但切除不夠徹底,長期復發率高於經腹手術者。經腹切除既治療完全性脫垂,同時改變便秘,療效可靠,術後復發率低,但有一般結、直腸切除吻合的並發症。
①經會陰直腸乙狀結腸部分切除術:即經會陰脫垂腸管一期切除吻合術(Altemeir手術)。此手術適用於老年人不宜行經腹手術者,脫垂時間長,不能復位或腸管發生壞死者。優點是:從會陰部進入,易看清解剖變異,便於修補。可在局麻下進行,不需植入人造織物減少感染機會,死亡率及復發率低。但本法仍有並發症,如會陰部及盆腔膿腫,直腸狹窄等。
②經會陰直腸黏膜切除肌層折疊術(Delorme手術):齒狀線上1~2cm處環形切開黏膜至黏膜下層,將黏膜與肌層分離成袖狀直到脫垂頂端並完全切除,將數針縫線穿過脫垂底部黏膜邊緣,穿過數處肌層由頂部黏膜邊緣穿出,結扎後使肌層折疊,黏膜對合。
③經腹直腸乙狀結腸部分切除術:方法類似直腸前切除,術中切除冗長、游離的乙狀結腸和直腸,行一期吻合,術後吻合口與盆腔及骶骨粘連固定以制止脫垂,對伴有乙狀結腸憩室等病變及慢輸型便秘的病人尤為合適。有時行前切除後,可將直腸後壁固定於骶前筋膜,稱切除固定術或Goldberg手術。
(4)肛門環術(Tiersch手術):在局麻下進行,將尼龍網帶、硅橡膠或金屬絲置於肛門口皮下,使肛門縮小,以此來機械性地支撐直腸,阻止其脫垂。手術簡單,創傷小,適用於年老體弱者。但復發率高,易並發便秘及糞便嵌塞。
(5)經腹腔鏡直腸固定術:這是近年來剛開展的新型手術。該手術創傷小,適用於不能耐受開腹手術的直腸脫垂病人。術中先經腹腔鏡游離乙狀結腸和部分直腸,暴露骶骨,將一鈦制的4cm×10cm長方形篩網用雙尖釘固定於骶骨前、直腸後,最後把篩網兩側固定於直腸外膜上。
(二)預後
各種治療方法治療後均有復發可能,採用手術治療術後治癒率可達85%。
Ⅳ 脫肛的最佳治療方法
1.保守治療:如脫肛繼發於腹瀉、便秘、膀胱結石等,這些疾病治癒後,脫肛常可自愈。排便後直腸脫出時,應即時用手法復位。
2.中醫、針灸療法:中葯以補中益氣湯為主加減。
3.注射療法。
4.手術治療。
Ⅳ 怎樣治療直腸脫垂
1.病因
(1)多因飼養管理不善,飼料單純,日糧配合不當,營養不全,運動或放牧過於疲乏,使奶牛體質虛弱,排便困難,努責過度,造成直腸韌帶或肛門結構肌弛緩,失去彈性和正常的支持固定作用,引起直腸黏膜的一部分或大部分向外翻出而脫垂於肛門之外,不能自行縮回。
(2)個別奶牛因年老體弱或長期患慢性便秘劇烈努責,久瀉不止,慢性咳嗽,分娩努責,久卧不起,公牛配種等使腹內壓增高,另外母牛陰道脫及刺激性葯物灌腸後繼發重病。
2.症狀
病初患牛於卧地或排便後,可見直腸末端黏膜部分翻出於肛門外,呈鮮紅色圓形,柔軟,伴有輕度水腫,起立或便後即自行縮回,如此不斷反復,致使黏膜水腫、充血、發炎,逐漸失去自行縮回的能力,而發生直腸全脫出,此時可見肛門外有圓柱狀下垂的腫脹物。脫出的直腸黏膜被尾毛、糞尿、墊草等污染呈暗紅色。嚴重的病例,因脫出的腸管長期暴露於體外,使水腫加劇,黏膜表面干硬,呈污穢不潔的暗紫色或褐色,並出現潰爛、淤血、壞死、穿孔或直腸壁破裂等,引起感染並出現全身症狀。如伴發腸套疊,圓柱狀腫脹物向上彎曲,手可沿脫出的腸管和肛門之間插入,而摸到套入的腸管。此時患牛出現排便困難,痛苦不安,拱背,後腿頻頻移動,不斷努責,食慾減少,精神沉鬱,奶量減少或停止。
3.治療
(1)整復脫出物
對症狀輕的患牛,脫出部分用0.1%的高錳酸鉀溶液沖洗干凈,並用2%的明礬溶液收斂及熱毛巾溫敷,如脫出腸表面部分潰爛、壞死,應用刀或剪除去,至露出新鮮組織為止。水腫嚴重的應用針刺破,放出液體,洗凈消毒後,塗撒消炎膏(粉),在患牛沒有努責的情況下,緩緩將其還納於肛門內。
(2)固定肛門
為防止還納的直腸繼續脫出,應在肛門周圍作袋狀縫合,中央應留有二指寬的排糞孔,經7~10天後,如無感染或患牛不再努責,可拆除縫線。若脫出的腸管只有外層黏膜發生潰爛、壞死,應先部分切除後整復固定於肛門內。先將脫出部分洗凈消毒後,在離肛門周圍緣約1厘米處環切腸管壁的黏膜層(勿損傷肌層),然後鈍性分離黏膜,向下剝離,並翻轉黏膜層,將其剪除,最後頂端黏膜邊緣與肛門周緣黏膜邊緣作8~10個結節縫合,切口塗撒消炎膏(粉)後,還納於肛門內,肛門口作袋狀縫合。
(3)手術切除
脫出的腸管如果嚴重壞死、潰爛,不能整復,應立即施行直腸切除術。首先清洗消毒脫出的腸管,麻醉後,在靠近肛門處的健康腸管上,用消毒過的兩根長封閉針頭相互垂直成十字刺入,以固定腸管。在距固定針1~2厘米處切除壞死的腸管,充分止血後,對兩層斷端腸管施行相距0.5厘米的結節縫合,為了防止污染,每縫1針後應換消毒過的針線。縫合完畢,用0.1%的高錳酸鉀溶液或新潔爾滅溶液沖洗消毒後,除去固定針,塗撒消炎膏(粉)後,還納於肛門內,一般7天左右可拆除縫線。
(4)術後護理
整復或手術後,為了防止感染和發炎,應全身肌內或靜脈注射磺胺類葯或抗生素,隨時根據病情,採取鎮痛消炎、健胃緩瀉等對症療法。患牛如體質虛弱,中氣不足,氣虛下陷,為了促進身體和術部的恢復,可內服中葯補中益氣湯。用黃芪、黨參、升麻、白術各50克,當歸、陳皮各40克,柴胡35克,甘草25克,研粉後開水沖服,或上述每味葯各加10~15克,水煎後灌服。每天1劑,連用5~7天。
4.注意事項
(1)改善飼養管理條件,增加營養,喂給全價精料及優質青乾草料,增強奶牛體質,減少發病率,這是防止本病發生和提高治療效果的重要措施。其次是消除病因,積極治療便秘、下痢、咳嗽及陰道脫等。
(2)本病只要發現早,並及時整復或手術,都有治癒的希望。發現遲,治療不及時導致患牛全身感染,倒地不起,有死亡的危險。整復或手術時,對脫出的腸管應清洗消毒干凈,並徹底除去潰爛和壞死的黏膜,這是整復或手術成功的關鍵。
Ⅵ 脫肛怎麼治療最好
肛門翻出,嚴重者直腸脫出肛門,呈半圓球形或者圓柱形的赤紅色突出物,突出物的表面有橫紋皺褶。輕者站立時可自行縮回。脫肛時間較長,則黏膜充血、水腫,無縮回能力,經風吹日曬,突出物為紫黑色,時間過久,突出物發炎、乾裂和壞死。病牛則排糞困難,不斷努責,不見排出,痛苦不安。行動不便,精神不振,鼻鏡乾燥,耳梢發冷,食慾減退。體溫上升,口色淡白,尾根脈搏遲細。
治療方法
(1)用溫水灌腸,排出腸中的糞便,再用0.1%高錳酸鉀或2%明礬溶液熱敷,水腫消退後把脫出的直腸送進肛門內。如果水腫嚴重,用上述方法沖洗後,用細針亂刺水腫黏膜,再用3%明礬水熱敷,此法適用初患此症的病牛。
(2)對多次患此症的病牛,先用上述方法洗凈脫出部分,再用手捏破腫脹、壞死的黏膜,並用明礬粉揉,把水腫液擠出,然後剪除黏膜碎片,最後把脫出的直腸送回肛門內。
(3)在肛門周圍分點注射酒精或10%氯化鈉溶液20~30毫升,2%普魯卡因溶液5毫升,也可防止肛門再脫出。
(4)防風、明礬煎汁,用來洗凈脫出的腸管,再用少量的冰片放進活著的田螺內,然後取出螺殼內化的水,塗在脫出的腸管上,脫出的腸管即可自行收縮進肛門。
(5)黃芪38克,陳皮30克,柴胡26克,當歸23克,白術37克,升麻38克,黨參38克,甘草20克,共研為細末,開水沖調,一次灌服。
(6)田螺7~10個,洗凈後放進熱水中,使田螺從殼內伸出來,再去殼取出肉,把肉砸碎,加上23克冰片拌勻。使用時,把上述葯物塗在脫出的腸管上。每天3次,2天可治癒。
(7)白術67克,小茴香68克,附子72克,槐花70克,牡蠣76克,升麻75克,甘草46克,陳皮60克,赤石脂55克,乾薑45克,肉豆蔻66克,當歸77克,黃芪66克,石榴皮70克,麻仁76克,訶子56克,五倍子46克,共研為細末,開水沖調,一次灌服。每天一劑、共服5~7劑。
(8)若脫出時間過長,採取上述方法均無效時可用手術切除。
Ⅶ 直腸脫垂怎麼治療
直腸脫垂的治療依年齡、嚴重程度的不同而不同,主要是消除直腸脫垂的誘發因素;幼兒直腸脫垂以保守治療為主;成人的黏膜脫垂多採用硬化劑注射治療;成人的完全性直腸脫垂則以手術治療為主。
1.一般治療
幼兒直腸脫垂有自愈的可能,應注意縮短排便時間,便後立即將脫出直腸復位,取俯卧位,用膠布固定雙臀等。成人也應積極治療便秘、咳嗽等引起腹壓增高的疾病,以避免加重脫垂程度和手術治療後復發。
2.葯物治療
將硬化劑注射到脫垂部位的黏膜下層內,使黏膜與肌層產生無菌性炎症,粘連固定。常用硬化劑為5%石炭酸植物油、5%鹽酸奎寧尿素水溶液。對兒童與老人療效尚好,成年人容易復發。
3.手術治療
成人完全性直腸脫垂的手術方法很多,各有優缺點和不同的復發率。手術途徑有4種:經腹部、經會陰、經腹會陰和經骶部。前兩種途徑應用較多。
直腸懸吊固定術治療直腸脫垂療效肯定。術中游離直腸後,可通過多種方法將直腸、乙狀結腸固定在周圍組織上,主要為骶前兩側的組織上,注意勿損傷周圍神經及骶前靜脈叢;可同時縫合鬆弛的盆底筋膜、肛提肌,切除冗長的乙狀結腸、直腸。
經會陰手術操作安全,但復發率較高。可將脫出的直腸甚至乙狀結腸自肛門直接切除縫合。直腸黏膜脫垂可採用痔環行切除術方法切除脫垂黏膜。年老、體質虛弱者可簡單地行肛門環縮術,即用金屬線或滌綸帶在皮下環繞肛門,2~3個月後取出皮下埋置物,使肛門縮緊以阻止直腸脫垂。
Ⅷ 直腸脫肛如何治療
脫肛又叫直腸脫肛,指肛管直腸外翻而脫垂於肛門外,是幼兒、老人、久病後營養不良和經產婦及習慣性便秘者的常見病症。直腸脫肛發病率高,可伴有肛門瘙癢、肛門潮濕、腹瀉等症狀,對身體的危害非常大。?濟南肛腸醫院專家為我們講解。 治療直腸脫肛,明確檢查是前提 專家說,脫肛與其他肛腸病容易混淆,主要是腫物脫出症狀的相似性引起的。事實上,脫肛不能簡單解釋為肛門脫出,脫肛是直腸脫垂,而肛門脫出除由直腸脫垂引起外,還可能是內(外)痔、直腸息肉等多種疾病。因此在治療前,首先要明確診斷。 濟南肛腸醫院採用先進技術——韓國肛門鏡檢查系統和日本奧林巴斯無痛腸鏡等,能快速、安全、無痛確診肛腸疾病,是濟南肛腸病檢查的金標准。其優勢在於:清晰度高、無痛苦、安全、確診率高達99%,有效避免誤診、漏診。 專家提示,對於脫肛,好多人抱著不治就行的態度,如果長期脫肛,會引發其它並發症,得了脫肛,靠「拖」是不能解決問題的,而且越「拖」病情越嚴重,因此,必須及時進行科學規范治療。 傳統手術往往採用一刀切的辦法,創傷大、痛苦大、恢復慢,容易感染復發;而葯物治療脫肛,不能除掉,長期服用對身體有毒副作用。因此,傳統手術和葯物治療脫肛,實踐表明,效果不盡如人意。那麼,什麼方法治療脫肛好呢? 安氏注射療法,一針治療好直腸脫肛 安氏療法是目前國內治療脫肛等肛周疾病最好的方法。作為安氏療法濟南分中心,濟南肛腸醫院獨家採用安氏注射療法治療脫肛,無需開刀,將安氏純中葯劑直接注入直腸粘膜,在直腸腔內形成一個較強的內張力;然後採用脫出後注射,部位合理、范圍更全面,能夠有效防止脫肛。整個過程無痛,術後無並發症。在臨床上萬千餘人因此而恢復。其優勢在於:無痛、快速、更有效、恢復快、不復發等。 溫馨提示:治療脫肛的恢復較好方案取決於對每個病人病情的仔細分析及因病情特殊性而採取不同的治療措施。切勿千人一方。為保證治療效果,患者在發現症狀後,應及時到專業、正規的肛腸醫院進行檢查治療。 濟南肛腸醫院吸取國內外最新的成功經驗,結合該院自身的特點和優勢,可根據病情制定肛腸病規范化、多樣化、個性化的治療方案,臨床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深受百姓的信賴。
Ⅸ 脫肛的最佳治療方法
像這塊的話,比較擅長這一方面的問題,滿足各方面要求。
Ⅹ 老年人脫肛有什麼好辦法治療
老年人脫肛多是氣虛引起,與年齡有關,平時可以多做提肛運動,避免重體力勞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