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模塊化設計原理有哪些
模塊化產品是實現以大批量的效益進行單件生產目標的一種有效方法。產品模塊化也是支持用戶自行設計產品的一種有效方法。產品模塊是具有獨立功能和輸入、輸出的標准部件。這里的部件,一般包括分部件、組合件和零件等。模塊化產品設計方法的原理是,在對一定范圍內的不同功能或相同功能、不同性能、不同規格的產品進行功能分析的基礎上,劃分並設計出一系列功能模塊,通過模塊的選擇和組合構成不同的顧客定製的產品,以滿足市場的不同需求。這是相似性原理在產品功能和結構上的應用,是一種實現標准化與多樣化的有機結合及多品種、小批量與效率的有效統一的標准化方法。
⑵ 哪些產品宜採用模塊化設計方法為什麼有哪些優缺點
1.方式批量大;
2.或是大多數功能段需要用到的部件;
3.結構大都相同或相似的產品
以上三類產品宜模塊化設計:
優缺點:
1.不會出現相同或相似結構的產品在不同設備以及不同時間段上不一致;
2.減少重復設計;
3.可以批量生產或提前庫存,縮短交貨期;
4.模塊化後產品可以不斷升級,不斷優化設計以及加工人員的對產品的認識;
5.形成模塊化後的產品,可以設計標准化、工藝標准化、歷程標准化、加工工裝刀具標准化、供應商以及外協方標准化。
6.缺點,對於部分產品,如小型產品或低端產品成本會增加;
⑶ 企業網站建設模塊的優化技巧有哪些
企業網站建設時就需要對網站的各個模塊進行優化,這樣建設出來的網站才能更適合企業和互聯網的要求,更能滿足用戶對於網站的期望和需求。網站建設的前提是網站各個模塊應達到結構統一、風格統一、有價值、有交互、快速響應用戶訪問的要求。接下來分形科技小編就與大家分享一下分形科技對於企業網站建設的各個模塊的優化拷技巧有哪些。。
一、合理選擇域名
網站的域名就是網站對外的名稱,是用戶找到網站的標志。企業網站建設時對於域名的選擇一定要慎重,在符合企業及網站特色的同時具有自己的個性特徵。網站域名一但注冊成功,再更改起來就會非常的麻煩,所以網站建設者一定要做好前期的准備工作。
另,因網站域名在申請時可能會出現已被注冊的情況,所以企業在准備域名時應該多想幾個備用的。
二、伺服器的穩定性
企業網站建設在選擇伺服器時就需要考慮到服務的穩定性、安全性和實用性等問題。伺服器可以租用可以購買,企業需要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當然,企業選擇的伺服器必須滿足能夠穩定、快速打開網頁且不影響用戶的瀏覽效果。
注意,決定伺服器性能的硬體包括處理器、硬碟、內存、系統匯流排等,這與一般的計算機有些類似,但是二者還是存在著一些本質的不同的。
三、合理安排布局
網站的布局是否合理直接影響到用戶對於網站的訪問效果,是提升客戶體驗度的方法之一。用戶來到網站第一眼看到的就是網產睥布局結構和網站風格,這是網站給用戶的第一印象。無論是哪種類型的網站,其目的都是為了吸引用戶、宣傳企業產品和服務,所以網站界面的布局是否合理,直接影響到網站能否將最有效的信息展示給用戶,用戶能否快速的獲得自己想要了解的內容。
註:用戶是企業網站流量和轉化率的來源。
四、網站內容優化
企業建設網站時對於網站內容的選擇應綜合考慮企業的產品和服務與用戶需求之間的聯系,用文學性的語言對這些內容進行表述,讓用戶能夠清楚明白的知道網站內容想要表達的意思。
註:網站的內容必須具有可讀性,且具備專業、准確等特性,只有這樣的內容才能體現企業的個性特點,才是用戶需要的。只有網站的內容引起了用戶的興趣,用戶才會喜歡,才會對網站產生信任感,從而為企業帶來效益。
五、產品說明應為用戶解惑
企業網站中的產品說明性內容就專業、准確和完善。企業網站中的產品說明是企業對於自己產品的官方介紹,所以這些說明一定要從專業的角度出去,准確完整的進行敘述。讓用戶可以在網站中了解所有他想要了解的關於產品的內容。
另,網站的客服同樣很重要,網站建設可以將產品說明與在線客服結合起來,共同為滿足客戶需求服務。
六、符合搜索引擎優化
企業網站在建設時就需要考慮到符合搜索引擎優化的問題,因為網站建設完成之後所有的宣傳推文長作都與搜索引擎有關。網站在優化時可以將SEO的知識融入到網站建設中去。
註:網站搜索引擎優化應突出公司主營業務和服務優勢,將每個頁面標題化,標准中應包含網站推廣的關鍵詞。
⑷ 果蔬乾燥技術有哪些模塊實現什麼功能使用什麼技術來完成這些模塊
摘要 果蔬的烘乾技術 為了減少果蔬產後巨大的損失,除了廣泛採用預冷、保鮮等方法外,果蔬干制也是調節供求、消化季節性剩餘、減少產後腐爛損失的一個有效途徑,是新鮮蔬菜的有效補充;同時,果蔬干制能有效提高產品的附加值,成為提高農民收入、推動當地經濟發展的有效途徑。 果蔬的干制,也稱為「烘乾」、「脫水」,就是在自然條件或人工調控條件下使果蔬內部的水分向外界蒸發,使之達到特定的含水率,最終加工成初級商品如乾果或乾菜等的過程。果蔬干制的作用主要有三方面: 一是降低果蔬的水分、增加可溶性物質的濃度,使微生物難以利用,產品不易腐爛; 二是抑制果蔬中所含酶的活性,使製品能夠長期保存; 三是使製品保留果蔬原有的營養成分、口感和風味。 在果蔬的干制加工中常見技術主要有2種:一是熱風烘乾技術;二是真空冷凍乾燥技術。熱風烘乾技術仍然是目前果蔬干制中應用最廣泛的技術,普及率約占 90%。 影響果蔬烘乾的主要因素:
⑸ 模塊的的耦合方法有哪些
耦合
耦合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電路元件或電網路的輸入與輸出之間存在緊密配合與相互影響,並通過相互作用從一側向另一側傳輸能量的現象;概括的說耦合就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實體相互依賴於對方的一個量度。分為以下幾種:
非直接耦合:兩個模塊之間沒有直接關系,它們之間的聯系完全是通過主模塊的控制和調用來實現的。
數據耦合:一個模塊訪問另一個模塊時,彼此之間是通過簡單數據參數 (不是控制參數、公共數據結構或外部變數) 來交換輸入、輸出信息的。
標記耦合 :一組模塊通過參數表傳遞記錄信息,就是標記耦合。這個記錄是某一數據結構的子結構,而不是簡單變數。其實傳遞的是這個數據結構的地址;
控制耦合:如果一個模塊通過傳送開關、標志、名字等控制信息,明顯地控制選擇另一模塊的功能,就是控制耦合。
外部耦合:一組模塊都訪問同一全局簡單變數而不是同一全局數據結構,而且不是通過參數表傳遞該全局變數的信息,則稱之為外部耦合。
公共耦合:若一組模塊都訪問同一個公共數據環境,則它們之間的耦合就稱為公共耦合。公共的數據環境可以是全局數據結構、共享的通信區、內存的公共覆蓋區等。
內容耦合:如果發生下列情形,兩個模塊之間就發生了內容耦合
(1) 一個模塊直接訪問另一個模塊的內部數據;
(2) 一個模塊不通過正常入口轉到另一模塊內部;
(3) 兩個模塊有一部分程序代碼重疊(只可能出現在匯編語言中);
(4) 一個模塊有多個入口。
耦合強度,依賴於以下幾個因素:
(1)一個模塊對另一個模塊的調用;
(2)一個模塊向另一個模塊傳遞的數據量;
(3)一個模塊施加到另一個模塊的控制的多少;
(4)模塊之間介面的復雜程度。
耦合按從強到弱的順序可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1)內容耦合。當一個模塊直接修改或操作另一個模塊的數據,或者直接轉入另一個模塊時,就發生了內容耦合。此時,被修改的模塊完全依賴於修改它的模塊。這是最高程度的耦合,也是最差的耦合。
(2)公共耦合。兩個以上的模塊共同引用一個全局數據項就稱為公共耦合。
(3)控制耦合。一個模塊在界面上傳遞一個信號(如開關值、標志量等)控制另一個模塊,接收信號的模塊的動作根據信號值進行調整,稱為控制耦合。
(4)標記耦合。模塊間通過參數傳遞復雜的內部數據結構,稱為標記耦合。此數據結構的變化將使相關的模塊發生變化。
(5)數據耦合。模塊間通過參數傳遞基本類型的數據,稱為數據耦合。
(6)非直接耦合。模塊間沒有信息傳遞時,屬於非直接耦合。
如果模塊間必須存在耦合,就盡量使用數據耦合,少用控制耦合,限制公共耦合的范圍,堅決避免使用內容耦合。
-----------------------------------------------------------------------------------------------------------------
軟體工程中的耦合:
簡單地說,對象之間的耦合度就是對象之間的依賴性。指導使用和維護對象的主要問題是對象之間的多重依賴性。對象之間的耦合越高,維護成本越高。因此對象的設計應使類和構件之間的耦合最小。
就是依賴性,相關性吧!!!
有軟硬體之間的耦合,還有軟體各模塊之間的耦合。
耦合性是程序結構中各個模塊之間相互關聯的度量.它取決於各個模塊之間的介面的復雜程度、調用模塊的方式以及哪些信息通過介面.一般模塊之間可能的連接方式有七種,耦合性由低到高分別是:非直接耦合、數據耦合、標記耦合、控制耦合、外部耦合、公共耦合、內容耦合。
耦合是對一個軟體結構內各個模塊之間互連程度的度量。
內聚標志一個模塊內各個元素彼此結合的緊密程度,它是信息隱蔽和局部化概念的自然擴展。
1. 什麼是內聚?什麼是耦合?
內聚是從功能角度來度量模塊內的聯系,一個好的內聚模塊應當恰好做一件事。它描述
的是模塊內的功能聯系; 耦合是軟體結構中各模塊之間相互連接的一種度量,耦合強弱取決
於模塊間介面的復雜程度、進入或訪問一個模塊的點以及通過介面的數據。
2. 內聚分為哪幾類?耦合分為哪幾類?
內聚有如下的種類,它們之間的內聚度由弱到強排列如下:
(1) 偶然內聚。模塊中的代碼無法定義其不同功能的調用。但它使該模塊能執行不同
的功能,這種模塊稱為巧合強度模塊。
(2) 邏輯內聚。這種模塊把幾種相關的功能組合在一起, 每次被調用時,由傳送給模
塊參數來確定該模塊應完成哪一種功能
(3) 時間內聚
(4) 過程內聚
(5) 通信內聚
(6) 順序內聚
(7) 功能內聚
耦合可以分為以下幾種,它們之間的耦合度由高到低排列如下:
(1) 內容耦合
(2) 公共耦合
(3) 外部耦合
(4) 控制耦合
(5) 標記耦合
(6) 數據耦合
(7) 非直接耦合
3.什麼是時間內聚?什麼是公共耦合?
時間內聚。這種模塊順序完成一類相關功能,比如初始化模塊,它順序為變數置初值。
如一組模塊都訪問同一全局數據結構,則稱之為公共耦合。
................................................................................................
振動模式的耦合與解耦
耦合是指兩個振動模態在某一振動模態下(或在某一廣義坐標方向上)的振動輸入,導致另一振動模態下(或另一廣義坐標方向上)的響應。使耦合分離稱為解耦。解耦的目的是使各個自由度上(即各振動模態)的振動相對獨立或分離,這樣可對隔振效果不佳的自由度獨立採取措施而不影響其他自由度方向上的有關性能。當各自由度獨立後,可能產生共振的頻率比存在耦合時要小,特別在激振能量大的方向上要保證解耦。
多場耦合
現實工程中,物理場是許多的,溫度場,應力場,濕度場等等均屬於物理場,而我們要解決的許多問題是這些物理場的疊加問題,因為這些物理場直接是相互影響的。比如煉鋼的時候溫度高低對於應力分布就有影響。
這種多個物理場相互疊加的問題就叫做多場耦合問題,也是一種耦合.
耦合是指兩個實體相互依賴於對方的一個量度.分為以下幾種:
非直接耦合:兩個模塊之間沒有直接關系,它們之間的聯系完全是通過主模塊的控制和調用來實現的
數據耦合:一個模塊訪問另一個模塊時,彼此之間是通過簡單數據參數 (不是控制參數、公共數據結構或外部變數) 來交換輸入、輸出信息的。
標記耦合 :一組模塊通過參數表傳遞記錄信息,就是標記耦合。這個記錄是某一數據結構的子結構,而不是簡單變數。
控制耦合:如果一個模塊通過傳送開關、標志、名字等控制信息,明顯地控制選擇另一模塊的功能,就是控制耦合。
外部耦合:一組模塊都訪問同一全局簡單變數而不是同一全局數據結構,而且不是通過參數表傳遞該全局變數的信息,則稱之為外部耦合。
公共耦合:若一組模塊都訪問同一個公共數據環境,則它們之間的耦合就稱為公共耦合。公共的數據環境可以是全局數據結構、共享的通信區、內存的公共覆蓋區等。
內容耦合:如果發生下列情形,兩個模塊之間就發生了內容耦合
(1) 一個模塊直接訪問另一個模塊的內部數據;
(2) 一個模塊不通過正常入口轉到另一模塊內部;
(3) 兩個模塊有一部分程序代碼重迭(只可能出現在匯編語言中);
(4) 一個模塊有多個入口。
⑹ 通過長期的軟體開發實踐,人們總結出了哪些模塊設計的啟發式規則
Boehm:運用現代科學技術知識來設計並構造計算機程序及為開發、運行和維護這些程序所必需的相關文件資料。
IEEE在軟體工程術語匯編中的定義:軟體工程是:1.將系統化的、嚴格約束的、可量化的方法應用於軟體的開發、運行和維護,即將工程化應用於軟體;2.在1中所述方法的研究
Fritz Bauer在NATO會議上給出的定義:建立並使用完善的工程化原則,以較經濟的手段獲得能在實際機器上有效運行的可靠軟體的一系列方法。
目前比較認可的一種定義認為:軟體工程是研究和應用如何以系統性的、規范化的、可定量的過程化方法去開發和維護軟體,以及如何把經過時間考驗而證明正確的管理技術和當前能夠得到的最好的技術方法結合起來。
《計算機科學技術網路全書》中的定義:軟體工程是應用計算機科學、數學及管理科學等原理,開發軟體的工程。軟體工程借鑒傳統工程的原則、方法,以提高質量、降低成本。其中,計算機科學、數學用於構建模型與演算法,工程科學用於制定規范、設計范型(paradigm)、評估成本及確定權衡,管理科學用於計劃、資源、質量、成本等管理。
軟體工程學的內容
軟體工程學的主要內容是軟體開發技術和軟體工程管理.
軟體開發技術包含軟體工程方法學、軟體工具和軟體開發環境;軟體工程管理學包含軟體工程經濟學和軟體管理學。
軟體工程基本原理
著名軟體工程專家B.Boehm綜合有關專家和學者的意見並總結了多年來開發軟體的經驗,於1983年在一篇論文中提出了軟體工程的七條基本原理。
(1)用分階段的生存周期計劃進行嚴格的管理。
(2)堅持進行階段評審。
(3)實行嚴格的產品控制。
(4)採用現代程序設計技術。
(5)軟體工程結果應能清楚地審查。
(6)開發小組的人員應該少而精。
(7)承認不斷改進軟體工程實踐的必要性。
B.Boehm指出,遵循前六條基本原理,能夠實現軟體的工程化生產;按照第七條原理,不僅要積極主動地採納新的軟體技術,而且要注意不斷總結經驗。
軟體工程(SoftWare Engineering)的框架可概括為:目標、過程和原則。
(1)軟體工程目標:生產具有正確性、可用性以及開銷合宜的產品。正確性指軟體產品達到預期功能的程度。可用性指軟體基本結構、實現及文檔為用戶可用的程度。開銷合宜是指軟體開發、運行的整個開銷滿足用戶要求的程度。這些目標的實現不論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中均存在很多待解決的問題,它們形成了對過程、過程模型及工程方法選取的約束。
(2)軟體工程過程:生產一個最終能滿足需求且達到工程目標的軟體產品所需要的步驟。軟體工程過程主要包括開發過程、運作過程、維護過程。它們覆蓋了需求、設計、實現、確認以及維護等活動。需求活動包括問題分析和需求分析。問題分析獲取需求定義,又稱軟體需求規約。需求分析生成功能規約。設計活動一般包括概要設計和詳細設計。概要設計建立整個軟體系統結構,包括子系統、模塊以及相關層次的說明、每一模塊的介面定義。詳細設計產生程序員可用的模塊說明,包括每一模塊中數據結構說明及加工描述。實現活動把設計結果轉換為可執行的程序代碼。確認活動貫穿於整個開發過程,實現完成後的確認,保證最終產品滿足用戶的要求。維護活動包括使用過程中的擴充、修改與完善。伴隨以上過程,還有管理過程、支持過程、培訓過程等。
(3)軟體工程的原則是指圍繞工程設計、工程支持以及工程管理在軟體開發過程中必須遵循的原則。
軟體工程必須遵循什麼原則
圍繞工程設計、工程支持以及工程管理已提出了以下四條基本原則:
(1)選取適宜的開發模型
該原則與系統設計有關。在系統設計中,軟體需求、硬體需求以及其它因素間是相互制約和影響的,經常需要權衡。因此,必需認識需求定義的易變性,採用適當的開發模型,保證軟體產品滿足用戶的要求。
(2)採用合適的設計方法
在軟體設計中,通常需要考慮軟體的模塊化、抽象與信息隱蔽、局部化、一致性以及適應性等特徵。合適的設計方法有助於這些特徵的實現,以達到軟體工程的目標。
(3)提供高質量的工程支撐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軟體工程中,軟體工具與環境對軟體過程的支持頗為重要。軟體工程項目的質量與開銷直接取決於對軟體工程所提供的支撐質量和效用。
(4)重視軟體工程的管理
軟體工程的管理直接影響可用資源的有效利用,生產滿足目標的軟體產品以及提高軟體組織的生產能力等問題。因此,僅當軟體過程予以有效管理時,才能實現有效的軟體工程。
軟體工程是指導計算機軟體開發和維護的工程學科。
採用工程的概念、原理、 技術和方法來開發與維護軟體,把經過時間考驗而證明正確的管理技術和當前能夠 得到的最好的技術方法結合起來,這就是軟體工程。
⑺ python導入模塊的方法有哪些
方法一
import modname
模塊是指一個可以交互使用,或者從另一Python 程序訪問的代碼段。只要導入了一個模塊,就可以引用它的任何公共的函數、類或屬性。模塊可以通過這種方法來使用其它模塊的功能。
用import語句導入模塊,就在當前的名稱空間(namespace)建立了一個到該模塊的引用.這種引用必須使用全稱,也就是說,當使用在被導入模塊中定義的函數時,必須包含模塊的名字。所以不能只使用 funcname,而應該使用 modname.funcname
方法二
from modname import funcname
from modname import fa, fb, fc
或者
from modname import *
與第1種方法的區別:funcname 被直接導入到本地名字空間去了,所以它可以直接使用,而不需要加上模塊名的限定* 表示,該模塊的所有公共對象(public objects)都被導入到 當前的名稱空間,也就是任何只要不是以」_」開始的東西都會被導入。
modname沒有被定義,所以modname.funcname這種方式不起作用。並且,如果funcname如果已經被定義,它會被新版本(該導入模塊中的版本)所替代。如果funcname被改成指向其他對象,modname不能不會覺察到。
建議:
1)如果你要經常訪問模塊的屬性和方法,且不想一遍又一遍地敲入模塊名,使用 from mole import
2)如果你想要有選擇地導入某些屬性和方法,而不想要其它的,使用 from mole import
3)如果模塊包含的屬性和方法與你的某個模塊同名,你必須使用import mole來避免名字沖突
4)盡量少用 from mole import * ,因為判定一個特殊的函數或屬性是從哪來的有些困難,並且會造成調試和重構都更困難。
方法三
內建函數__import__()
除了前面兩種使用import關鍵字的方法以外,我們還可以使用內建函數 __import__() 來導入 mole。兩者的區別是,import 後面跟的必須是一個類型(type),而__import__() 的參數是一個字元串,這個字元串可能來自配置文件,也可能是某個表達式計算結果。例如:
mymole = __import__ (』mole_name』)
附註:
1)模塊的內容都放在一個模塊文件中,如 mymole 的內容應該放在PYTHONPATH 目錄下的一個mymole.py中,C實現的除外
2)包可以將幾個模塊名稱空間組織起來, 如A.b 就表示在包A中的一個子模塊b
可以單獨導入某一個子模塊,如Python文檔中給出的例子
import sound.effects.echo
這樣必須使用全稱對裡面的對象進行引用,如
sound.effects.echo.echofilter(input, output, delay=0.7, atten=4)
還可以使用下面的語句來載入echo子模塊
from Sound.Effects import echo
它在沒有包前綴的情況下也可以使用, 所以它可以如下方式調用:
echo.echofilter(input, output, delay=0.7, atten=4)
不主張從一個包或模塊中用import * 導入所有模塊,因為這樣的通常會導致可讀性很差。
from Package import specific_submole的用法並沒有錯,實際上這還是推薦的用法,除非導入的模塊需要使用其它包中的同名子模塊(the importing mole needs to use submoles with the same name from different packages).
綜上所述,一般情況應該使用import , 但有幾個例外
1)mole文檔告訴你要用from-import的
2)導入一個包組件。需要一個包裡面的某個子模塊,一般用from A.b import c比import A.b.c 更方便 且不會冒混淆的危險.
⑻ 常用的性能測試方法有哪些
1)黑盒測試(black-box testing):只關心輸入和輸出的結果
(2)白盒測試(white-box testing):去研究裡面的源代碼和程序結構
2、按是否運行程序分為:
(1)靜態測試(static testing):是指不實際運行被測軟體,而只是靜態地檢查程序代碼、界面或文檔可能存在的錯誤的過程。
靜態測試包括:
對於代碼測試,主要是測試代碼是否符合相應的標准和規范。
對於界面測試,主要測試軟體的實際界面與需求中的說明是否相符。
對於文檔測試,主要測試用戶手冊和需求說明是否真正符合用戶的實際需求。
(5)動態測試(dynamic testing),是指實際運行被測程序,輸入相應的測試數據,檢查輸出結果和預期結果是否相符的過程
3、按階段劃分:
(1)單元測試(unit testing),是指對軟體中的最小可測試單元進行檢查和驗證。
樁模塊(stud)是指模擬被測模塊所調用的模塊,驅動模塊(driver)是指模擬被測模塊的上級模塊,驅動模塊用來接收測試數據,啟動被測模塊並輸出結果。
(2)集成測試(integration testing),是單元測試的下一階段,是指將通過測試的單元模塊組裝成系統或子系統,再進行測試,重點測試不同模塊的介面部門。
集成測試就是用來檢查各個單元模塊結合到一起能否協同配合,正常運行。
(3)系統測試(system testing),指的是將整個軟體系統看做一個整體進行測試,包括對功能、性能,以及軟體所運行的軟硬體環境進行測試。
系統測試的主要依據是《系統需求規格說明書》文檔。
(4)驗收測試(acceptance testing),指的是在系統測試的後期,以用戶測試為主,或有測試人員等質量保障人員共同參與的測試,它也是軟體正式交給用戶使用的最後一道工序。
驗收測試又分為a測試和beta測試,其中a測試指的是由用戶、 測試人員、開發人員等共同參與的內部測試,而beta測試指的是內測後的公測,即完全交給最終用戶測試。
4、黑盒測試分為功能測試和性能測試:
1)功能測試(function testing),是黑盒測試的一方面,它檢查實際軟體的功能是否符合用戶的需求。
包括邏輯功能測試
界面測試
易用性測試:是指從軟體使用的合理性和方便性等角度對軟體系統進行檢查,來發現軟體中不方便用戶使用的地方。
兼容性測試:包括硬體兼容性測試和軟體兼容性測試
2)性能測試
軟體的性能主要有時間性能和空間性能兩種
時間性能:主要指軟體的一個具體事務的響應時間。
空間性能:主要指軟體運行時所消耗的系統資源。
軟體性能測試分為:
一般性能測試:指的是讓被測系統在正常的軟硬體環境下運行,不向其施加任何壓力的性能測試。
穩定性測試也叫可靠性測試:是指連續運行被測系統檢查系統運行時的穩定程度。
負載測試:是指讓被測系統在其能忍受的壓力的極限范圍之內連續運行,來測試系統的穩定性。
壓力測試:是指持續不斷的給被測系統增加壓力,直到將被測系統壓垮為止,用來測試系統所能承受的最大壓力。
5、其他測試類型:
回歸測試是指對軟體的新的版本測試時,重復執行上一個版本測試時的用例。
冒煙測試,是指在對一個新版本進行大規模的測試之前,先驗證一下軟體的基本功能是否實現,是否具備可測性。
隨機測試,是指測試中所有的輸入數據都是隨機生成的,其目的是模擬用戶的真實操作,並發現一些邊緣性的錯誤。
⑼ 如何防止靜電對LED模塊造成的影響
關於靜電的相關知識, 電子行業防靜電措施
生活,生產中靜電可謂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從舉手投足間服裝的磨擦,到乾燥空氣的流動,都是靜電產生的青萍之末.如果條件適宜,發端乎幾伏,登峰造極於幾百上千伏,瞬間亦可實現.這些都對CMOS等靜電敏感電路造成極大威脅,更不必說設備漏電造成的危害了,故電子行業無不將靜電當成大敵,盡一切努力將之拒之門外.
靜電是相對於「動電」,即導體中的流動電荷而言,是一般情況下不流動的電荷.多由絕緣體物體間互相磨擦或乾燥空氣與絕緣物磨擦產生.當它能量積累到一定程度,防礙它中和的絕緣體再也阻擋不住時,即發生劇烈放電,即靜電放電(ESD),這時的最高電壓可達幾千乃至幾萬伏.勢必對靜電敏感組件造成損害.
雷電是氣流與雲層中水滴磨擦產生的高壓靜電放電而形成,高壓帶電雲層經過建築物附近時,可由避雷針的尖端放電效應中和掉一部分電荷;當雲層中電荷量太大,或雲層移動太快而來不及全部中和時,將通過避雷針劇烈放電形成雷擊.這兩種情況下,尤其是雷擊時,整個建築物及附近地面都是帶電的,雷擊的危害主要是直擊雷和雷電感應.由於人在建築物中處於等電位狀態,象鳥兒落在高壓線上一樣,所以一般不會受到雷擊.但雷電感應(超高壓靜電感應和強電磁感應)會對靜電敏感器件造成損害.
設備漏電,尤其是不會對人造成觸電傷害的徽小漏電並不屬於靜電.雖然大多數情況下人們幾乎感覺不到,但由於其普遍性(任何電器設備多少總有些漏電)和高內阻的特點,產生最高近似於電源電壓(100~400V),時間很短的尖峰電脈沖,仍足以對靜電敏感器件造成電氣過載(EOS)損害.所以也是靜電防護體系中極為重要的一個方面.
靜電放電(ESD)及電氣過載(EOS)對電子元器件造成損害的主要機理有:熱二次擊穿;金屬鍍層熔融;介質擊穿;氣弧放電;表面擊穿;體擊穿等等。
可知ESD/EOS有其特殊性:一是靜電的產生和積累要一定的條件和過程,所以未加保護也不見得件件產品都會受到ESD/EOS傷害,有一定的偶然性;二是由於多數情況下ESD/EOS能量都較小,所以受到ESD/EOS傷害的也並不表現為立即報廢,有些僅表現為漏電增加,工作不穩定,甚至在出廠測試中一時表現不明顯,以後發現問題易歸咎為材料不良或設計不良而不自省,因此常使人們認識不到ESD/EOS的危害,抱有僥幸心理。
現代電子行業,早已進入高精密、高密度大批量生產的時代,每天產量幾K到上百K,即使1%的偶然性也不可承受,更何況ESD/EOS造成的損失遠不止1%,還有對品質的影響,對企業信譽的影響等,其綜合損失是巨大的,故日本、歐美廠商對此十分重視,也應引起我們每一個電子行業從業人員的高度重視。
防靜電應以防止和抑制靜電荷的產生,積聚,並迅速安全、有效地消除已產生的靜電荷為基本原則.但防靜電諸多措施實為一套系統工程,一個環節的疏漏可能就有千里之堤潰於蟻穴之臾,不可不慎.
1. 防靜電地線的埋設:
(1 廠房建築物的避雷針一般與建築物鋼筋混凝土焊接在一起妥善接地,當雷擊發生時,接地點乃至整個大樓的地面都將成為高壓大電流的泄放點,一般認為在泄放接地點20M范圍內都會有跨步電壓產生,即在此范圍內不再是理想零電位.另外,三相供電的零線由於不可能絕對平衡而也會有不平衡電流產生並流入零線的接地點,故防靜電地線的埋設點應距建築物和設備地20米以外.
(2 埋設方法:為保證接地的可靠,致少應有三點以上接地,即每隔5m挖深1.5m以上坑,將2m以上鐵管或角鐵打入坑內(即角鐵插入地下2m以上),再用3mm厚銅排將這三處焊接在一起,用16m㎡絕緣銅芯線焊上引入室內為干線.
(3 坑內施以適量木炭粉和工業鹽,以增加土壤導電性,填埋後用接地電阻測試儀測量,接地電阻應<4Ω.(見圖2)且每年至少測試一次。
2. 防靜電地線的鋪設和測試:
(1 防靜電地線全部使用6m㎡多股銅芯絕緣線,每樓層或適當區段用銅排或40A以上開關,閘刀與主幹線相連,以利檢查維修.
(2 防靜電地線纜應與設備外殼,工作台鐵架,工作燈架等良好絕緣,防止短路,搭連或破皮連接.
(3 於分段銅排或開關的干線端,另鋪一條檢查線.(1.5~2m㎡即可),每車間設2~3檢查點,固定好,標識清楚.
(4 測量:使用指針式萬用表,電阻檔.
a 各防靜電測試點與防靜電地線間電阻5~15Ω,理想應為0Ω.但實際測得為2m㎡,導線從測試點到總結點電阻+6m㎡,導線從總結點到被測點電阻之和,這一值約5-15Ω且基本不變,如測量結果趨於無窮大,是為防靜電地線或測量線有一條斷線,應及時修好.
b 防靜電地與設備地間電阻,這一阻值為防靜電地線本身線阻+設備地線本身線阻+兩地線間地電阻組成.但兩接地線間由於地面干濕程度,地電流影響等十分復雜,尤其地電流,每時每刻大小方向頻率等都在變,且主要決定測量結果,故只能用指針表測量,且其值從十幾歐到幾百K都算正常,僅說明兩地間未短路也未開路即可.
最規范的防靜電地板是類似防靜電橡膠的復合結構,下層為導電層與防靜電地連在一起,上層為絕緣防靜電產生層,不會因行走的磨擦產生靜電.鋪設時導電層應用絕緣墊與建築物地面和牆壁隔開,防止雷擊時地板帶靜電,並將導電層通過1MΩ20W電阻與防靜電地接好.起到靜電屏蔽和電磁屏蔽作用.這種地板造價太高,但可以有效防止雷電的各種危害和靜電產生.
一般電子廠多用簡易防靜電地板(僅有絕緣防靜電產生層多為塗料或地板膠),直接鋪在建築物地面上,大大降低造價,且也可起到防行走產生的靜電作用.但對雷擊產生的超高壓靜電感應和強電磁感應防護作用較差.
防靜電橡膠綠色面為防靜電產生層,電阻較大,表面電阻108~1010Ω.
防靜電橡膠的黑色面電阻較小,表面電阻104~106,與綠色面良好連接,可保妥善接地.起靜電屏蔽和泄放作用. 可通過扣式連接,由專用靜電手環導線(內含1M電阻)接地,或在絕緣檯面上放0.2mm厚鐵板或銅箔,焊好導線通過1MΩ電阻連接到靜電地線,然後鋪平防靜電橡膠(黑面向下,貼緊導電片 該1MΩ電阻同樣起提供靜電泄放通路,防止過速放電打火和隔離的作用.
甚至坐椅(凳)也應引起重視,多數生產線上使用普通塑料凳,極易與衣物摩擦產生靜電,有條件應採用防靜電椅,並通過1MΩ電阻接靜電地,應避免使用塑料凳,至少要將塑料凳用防靜電布料套上.
5.電烙鐵,小錫爐,測試儀器等用電設備的接地與測試:
電烙鐵,小錫爐測試儀器等必須用三端插頭妥善接設備地,做到並不難,但由於經常發生如:插座接地端松脫,斷線,烙鐵頭因氧化而與外殼(接設備地)斷開等現象,故應每班次檢測,可用自製簡易通斷指示燈測試,發現問題立即更換.
6.防靜電服(衣,鞋,手套等):
所謂防靜電服,是用特殊合成纖維織成布料,一般情況下揉搓磨擦不會產生靜電.但它不是靜電屏蔽服,它不能消除身上其它衣料產生的靜電.故正確穿著應是裡面只著一件襯衣或內衣,外著防靜電服.冬季內穿多件化纖類,毛類衣物穿著防靜電服也無大用.所以做好控制環境溫度,濕度,戴好靜電手環比著靜電服重要.防靜電手套則起防止靜電產生;隔離手與產品(絕緣);防止汗漬污染產品等多重作用,是必用的.
7.防靜電手環:
防靜電手環是由緊貼手腕的不銹鋼外殼通過線內1MΩ電阻由導線,鐵夾接地.目的是既要隨時泄放掉人體上的靜電,又要防止快速放電產生的火花,對靜電敏感器件造成損害,並起隔離作用.而斷線或接觸不良會使靜電手環形同虛設.所謂無線手環實際起不到泄放人體攜帶的靜電荷作用。
(1 規范靜電手環佩戴,夾持方法:
a. 靜電手環不銹鋼殼應戴在左手腕內側,此處接觸電阻最小.
b. 要與皮膚緊密接觸,不得松馳,不得隔以衣物.
c. 鱷魚夾應用根部夾持靜電地線裸露部份,而不應使用前端齒部夾持.
d. 下班或行走時,操作員可摘下手環,流動人員(幹部,品管)應取下夾子,將聯機繞在手腕上,以便流動使用.
(2 靜電環應每班上午,下午各測一次並記錄,松緊以通過測試為准,不合格的應立即調整或更換.
(3 不準佩戴無線手環.
8.加裝離子風扇:
波峰爐預熱部份溫度為80~120℃,在這樣高溫乾燥熱風吹佛下極易產生靜電.離子風扇是由高壓將空氣電離成正負離子,由風扇將含大量正負離子的空氣吹入爐內,以中和PCB及組件上因高溫熱風產生的靜電.故波峰爐入口應加裝離子風扇.防靜電工作區入口處,傳送帶起點或上方也可根據實際需要加裝離子風扇.
9.傳送帶加裝防靜電清潔輥:
自製簡易裝置:將長度略小於傳送帶寬度的硬塑管纏上毛巾布(應較平整),沾濕後中間穿以鐵棍(做軸)固定於傳送帶兩端,並用可樂瓶灌水後彷醫院吊瓶方法不斷加濕,傳送帶開動時輥在自重下隨傳送帶轉動,起清潔,加濕防靜電作用.這種簡易自製裝置可在一定場合下起到傳送帶離子風扇的作用.
10.PCB在流水線上(主要指DIP後補焊,測試,裝配等工序)即應下墊防靜電海棉墊,防止產生靜電和板面刮傷.工序間轉運應用防靜電板卡儲運車或卡箱. (其表面電阻106Ω以下),通過1MΩ電阻妥善接靜電地.
分清靜電屏蔽材料(袋)和防靜電材料(袋)很重要,防靜電材料(袋、墊)多為粉紅色,僅用來作為靜電敏感器件的廉價墊襯和中介包裝物,它只是自身不易產生靜電而已,如果有靜電放電發生,則能穿過這些防靜電材料造成危害.靜電屏蔽包裝多為銀色、黑色、灰色,有鋁箔形不透明和黑色、灰色半透明材料,現在還有柵格狀全透明材料等,其基本原理是在防靜電材料外再真空鍍一層鋁作為導電的靜電屏蔽層,有靜電勢產生時, 屏蔽層將感應靜電勢均勻分布於整個包裝表面,降低表面電勢差,防止局部點高靜電勢差放電,同時對高頻強電磁場也有良好屏蔽作用.隨著防護等級不同靜電屏蔽包裝材料的導電層也分為:外層電阻層—絕緣膜—鍍鋁箔層—絕緣膜; 絕緣膜—鍍鋁箔層—絕緣膜;真空鍍膜層—絕緣膜;印刷導電柵格層—絕緣膜等多種檔次.稍加註意可發現IC出廠時除外包裝為2~3層靜電屏蔽材料外,內部的支撐材料(如推盤和供料帶)都是黑色高阻導電材料,約106MΩ,也是起屏蔽和中和各引腳靜電勢,提供靜電泄放通路作用。靜電敏感組件(如IC)和製品出貨時,必須用靜電屏蔽材料包裝,而不應使用防靜電袋。
11. 溫度和相對濕度的調控:
電子作業,尤其是SMT對溫度和濕度都有較高要求,一般溫度控制在18~28℃,過高或過低都將影響設備的正常運作和精度;相對濕度應在50%~85%,過低則容易產生靜電(見表1 過高設備易結露,錫膏含水增加,所以應加強監測和調控,對防靜電來說,秋冬相對濕度偏低時,可用加濕器或濕布拖地方法解決.
12.其它
(1) 電烙鐵應盡可能採用防靜電低壓恆溫烙鐵,並良好接地.
(2) 使用接地線的低壓直流電動起子(電批
(3) PCB小批量清洗作業應使用防靜電刷,不可使用普通塑料刷.
(4) 某些場合,天花板,牆壁都應使用防靜電材料,一般說即使普通石膏板和石灰塗料牆面也可,但禁止使用塑料製品天花板和普通牆紙,塑料牆紙.
13.靜電測試儀:
如條件具備,可考慮添置手持式非接觸靜電測試儀,這樣才能實時監測靜電的產生,大小,追蹤靜電造成的不良,了解改善效果.因其價格過於昂貴,多數企業不敢問津.
14.監測和記錄:
防靜電措施要有專人負責落實,並形成制度,才能真正貫徹實施.否則一切硬體投入可能起不到實際作用。
(1 人員:應由兩人兼職管理,測試,記錄.多數情況下需兩人配合,並防止人員流動斷檔.
(2 測試和記錄:綜上所述,每天應完成下列測試和記錄.
a. 靜電測試點--------靜電地 指針式萬用表
靜電地----------- 設備地 電阻值測量
b. 電烙鐵頭接地/烙鐵尖溫度測量.
c. 小錫爐接地/錫爐溫度測量.
d. 測試儀器接地測量.
e. 靜電手環接地測試. 靜電手環測試儀
f. 室內溫度/相對濕度的測量與調控. 溫/濕度計.
b-d用萬用表或自製通斷指示燈測
(3 檢查防靜電工作區內工作人員著裝和防靜電各項規定執行情況.
(4 有條件應在工作現場和流水線上用靜電測試儀測各種情況下的靜電電壓.
靜電電壓一般應小於100V,特殊情況應小於25V.
15.培訓和素養:應將防靜電知識/措施作為全員培訓的重要內容讓每一員工都弄懂弄通,形成良好的職業習慣.如:
服裝,圖紙資料等不得接觸元器件,圖紙資料應放入防靜電文件袋內,懸掛;
塑料盒,像皮,紙板,玻璃等易產生靜電的雜物不允許堆放在靜電安全工作台上;
必需載好靜電環和手套後才可接觸元器件,手拿PCB或敏感器件時盡量持邊緣,避免接觸其引線和接線片;自覺遵守和執行防靜電的制度和規定等 .
上海羽衛防護用品有限公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