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科普 > 旱稻種植時間和方法株距行距多少

旱稻種植時間和方法株距行距多少

發布時間:2022-09-20 01:52:41

⑴ 旱稻種植技術

精細整地:旱稻對土壤要求低,精細整地對齊苗有很大的作用。 育苗選種:播種前選擇優良的種苗栽種。 播種方法:有點播、條播、撒播三種方式,條播使用的最多。 田間管理:生長期要注意病蟲害的防治,使用三環唑等噴灑。

旱稻如何種植

1、精細整地

旱稻是一種耐旱性強耐瘠性好的作物,對土壤的要求不高,播種前精細整地對齊苗和土壤保水有很大的作用,需要保證土碎平整,主要是以深耕、碎土以及除草為目的整地翻耕,深度在20厘米左後最合適,開墾後及時播種。

2、育苗選種

旱稻播種前需要經過曬種、選種、浸泡消毒等方法,選擇優良的種苗栽種,根據播種的季節不同,催苗時間也不同,早季播種時,用溫水浸泡4天左右,中晚季播種時,用溫水浸泡2天即可,浸泡期間需要每天換水。

3、播種方法

旱稻種子浸泡後一般4天左右就能出苗,有點播、條播、撒播三種播種方式,其中條播使用的最多、最廣泛,條播時要保證行距和間距以寬為主,行距不少於25厘米且不超過30厘米,株距不小於10厘米且不超過15厘米最佳,過密和過疏都會影響生長整齊度和產量。

4、田間管理

旱稻生長期間要注意病蟲害的防治,容易感染的主要病害有稻瘟病、白葉枯病等,在播種前要對種子進行消毒,在種植前期盡量少使用氮肥,作物發病期間使用三環唑等葯劑噴灑,間隔7天噴灑一次,連續2-3次為宜。

⑵ 旱稻種植時間和方法

關於水稻種植方式,常見的有2種,一種是旱地種植,一種是水中種植,旱地種植和小麥種植類似,又稱為陸稻,而水中種植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水稻,兩者區別很大,在種植區域上有不同,有些地方適合水管理,有些地方適合旱管理。旱稻如果管理的好,一畝地能產一千多斤,但管理不好,一畝地可能只有幾百斤。接下來給大家介紹一下關於旱稻種植時間和方法。

旱稻種植時間可以分為春播和夏播,春播時間在4月中旬至5月中旬,夏播在6月中旬前播種最為適宜。旱稻種植方法主要分為直播和育苗移栽兩種,出苗後及時查苗、補苗,當幼苗長出3-4片葉子的時候,帶土起苗,用梨開一淺溝或用小鏟子挖穴移栽,移栽深度以剛好埋住根部為宜,移栽時要灌1畦,栽1畦,不要先栽後灌。

旱稻種植時間平時分為春播和夏播,時間上有差距;旱稻種植方法又分為直播和育苗移栽兩種,不同的方法種植是不一樣的。

⑶ 旱稻種植時間和方法

旱稻種植時間和方法,春播4至5月,夏播6月中旬

種植時間:春播一般在4月中旬至5月中旬,夏播一般在6月15日前後。種植方法:選優質旱稻品種,根據當地環境選擇適宜時間栽種,施底肥及種肥,生長期適時追肥,齊苗水、孕穗水及抽穗灌漿水三次水不可缺,積極防治常見病蟲害,旱稻產量南北地區間差異較大,北方產量一般高於南方。


七、產量水平

(1)旱稻產量南北地區間差異大,南方旱稻多種植於貧瘠的山區、丘陵地,全靠自然降雨,農家老品種居多,畝產一般只有200公斤左右。

(2)北方旱稻多種植於低海拔平原區,為糧食主產區,施肥水平較高,並具有一定灌溉條件,新品種淘汰了老品種,因此畝產一般達到300至500公斤,超高產田塊畝產可達600公斤以上。

八、優勢

(1)比水稻耐旱,節水。通常,在我國北方一生只需補充灌溉2~4次,僅為水稻的1/4以下。而在雨水豐沛的南方一般無需灌溉,全靠雨養。

(2)旱稻適合直播等輕型栽培需求,節省勞力投入,提高了勞動生產率。

(3)旱稻內生通氣組織發達,而一般旱作物卻沒有這種構造。因此旱稻比玉米、大豆、小麥等旱糧作物耐澇漬,很適於低窪易澇旱地種植,並且一般都能獲得比旱糧作物更高的產量。

(4)旱稻耐瘠性較強,適於多種類型旱地種植,在有些國家,常將其作為開發旱地的「先鋒作物」。

⑷ 旱稻種植技術,旱稻和水稻的區別

1、土地整理:深耕、碎土,深度以18-20cm左右為宜。2、播種:一般在土壤溫度達到12°C以上時進行播種,如果是春播,每畝地的用種量為3-6kg左右,如果是夏播,每畝地的用種量為6-7kg左右,播種後覆土。3、管理:每畝地施加1000kg豬牛糞肥,50kg磷肥作為底肥,播種時施加13.3-16.7kg氮磷鉀復合肥作為種肥,雨季種植時,在分櫱期、拔節期、抽穗期追肥。
一、旱稻種植技術
1、土地整理
深耕、碎土,深度以18-20cm左右為宜。
(1)北方地區
春播,一般在秋季作物收獲後進行整地,先淺耕滅茬,然後結合施肥進行深耕,春季時播種。夏播,一般在馬鈴薯、大麥、小麥等作物收獲後,隨即施肥,並結合犁耙,一邊播種,一邊鎮壓。
(2)南方地區
在油菜、大麥、小麥、甘薯、馬鈴薯等前茬作物收獲後,及時整地、施肥、播種。
2、播種
(1)浸種、催芽、拌種
1如果是早季旱稻,一般浸種2-3天左右。如果是中、晚季旱稻,一般浸種2天左右,期間注意換水透氣。
2浸種結束後,進行催芽,可以提前出苗、出穗、成熟時間,但是如果土壤水分不足,則不宜進行催芽,防止出現干芽現象。
3在播種之前,使用葯劑進行拌種,防治螻蛄、蠐螬、金針蟲等地下害蟲。
(2)播種要點
1播種方式分為條播、撒播、點播。如果是條播,以寬行播種為宜,行距為25-30cm左右。如果是穴播,採用寬行窄株,行距為30cm,株間距離為10-15m。
2一般在土壤溫度達到12°C以上時進行播種。我國東北地區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種,華北地區一般在4月中旬播種,長江流域地區一般在4月上旬播種,華南地區一般在3月上中旬播種。
3如果是春播,每畝地的用種量為3-6kg左右。如果是夏播,每畝地的用種量為6-7kg左右。
4播種結束後,覆蓋3-4cm的土壤。春播覆土宜淺,夏播覆土宜深。砂土以及土壤乾旱時,覆土宜深,黏土以及土壤水分較多時,覆土宜淺。
3、管理
(1)施肥
1底肥,每畝地施加1000kg豬牛糞肥(或1000-1250kg的廄肥),50kg磷肥。
2種肥,播種時,每畝地施加13.3-16.7kg氮磷鉀復合肥。
3追肥,如果是雨季種植,在分櫱期、拔節期、抽穗期追肥,如果是少雨季節種植,早期(分櫱期)追肥,後期採用葉面追肥。具體施肥方法:2葉1心至3葉1心時,每畝地追施10kg尿素,5kg鉀肥。分櫱後期幼穗分化前期,每畝地追施5kg尿素。抽穗灌漿期,看苗施肥,每畝地追施2-3kg尿素。
4一般情況下,基肥占據所有肥料的60-70%左右。
(2)摟苗、間苗、補苗
1當出苗率達到20-30%左右的時候,進行摟苗,即使用細齒小鐵耙順著播幅摟去一層薄土。
2出苗後及時查苗,並進行間苗、補苗(一般在2葉1心期時,選擇雨天或陰天,採用移密補稀,彌補缺少幼苗)。如果幼苗缺少嚴重,盡快浸種催芽,然後進行補播。
(3)除草
1以化學除草為主,人工除草為輔。
2常用的土壤處理除草劑主要有殺草丹、丁草胺、除草醚、殺草丹+除草醚、惡草靈、氟樂靈、丙草胺等。常用的噴灑類除草劑有敵稗、敵稗+苯達松、敵稗+二甲四氯、敵稗+殺草丹+苯達松。
(5)防倒伏
1在保證基本苗足夠的前提條件下,盡量減少用種量。
2在旱稻拔節期的時候,使用250-300ppm的15%多效唑可濕性粉劑,可以有效控制莖基部節間伸長,從而增強植株的抗倒伏能力。
(6)灌溉
1雖然旱稻的抗寒能力較強,但是在關鍵時期以及土壤缺少水分時,同樣需要澆灌適量的水,這樣才能保證高產量(濕潤灌溉為主)。
2如果苗期水分不足,會導致出葉速度緩慢,生育期延長。如果孕穗、抽穗期水分不足,會導致結實率下降,嚴重時形成白穗。如果乳熟期水分不足,會導致空秕粒增加,千粒重下降。
(7)病蟲害
1主要做好稻瘟病、白葉枯病、紋枯病、二化螟、稻縱卷葉螟、稻飛虱等病蟲害的防治工作。
2播種前,做好種子消毒工作,同時進行拌種處理。
3前中期時,避免過量施加氮肥,保證植株的抗病能力。
4病發後,及時根據症狀,選擇合適的葯劑進行治療。
二、旱稻和水稻的區別
1、旱稻(陸稻)耐旱能力較強,屬於水稻的變異型,適合在夏季雨水穩定但缺乏灌溉條件的旱地、山坡地進行種植。旱稻與水稻相比,最大的區別就是旱稻可以在旱田之中栽培,只需要保證土壤有一定水分即可,而水稻需要在水田之中栽培,但是旱稻的產量不如水稻,出米率低,米質也比較差。
2、旱稻的莖、葉粗壯繁茂,葉片較寬,色淡,根系發達,根毛多,根的滲透壓和葉片的細胞汁濃度較高,耐早、耐熱,吸水力強。
3、旱稻種子在發芽的時候,需氧量較多而需水量較少,在15°C溫度下,發芽速度比水稻快。
4、旱稻的芽鞘較短,中莖較長,第一、二完全葉較大,對氯酸鉀的抗毒性較強。
5、旱稻的葉片面積大,葉片生長速度緩慢,中筋較厚,維管束和導管的面積較大,表皮較厚,氣孔數較少,厚壁細胞較小。

⑸ 旱田如何種植水稻

旱田可以種植水稻種類下的旱稻,也叫陸稻,耐旱性強,適於旱地種植的栽培稻,亦稱旱稻,泛指能適應生長於無垠旱地、坡地及乾旱生態環境下的栽培稻類,是水稻的變異型種。
栽培技術
整地
深耕25厘米,耕後精細整地。
播種
播種前,在晴天曬種1~2天,清除秕谷和雜物。先用清水浸種12~24小時,然後用300倍的強氯精或多菌靈溶液浸種消毒12~24小時,消毒後的種子要用清水洗干凈,以無葯味為宜,消毒後再浸種24小時,種子露白後即可播種。春播可在4月中旬至5月中旬進行,以5月中旬為宜。夏播在6月15日前播種為宜,越早越好.
播種方式分直播和育苗移栽兩種:
(1)條播行間距為24~30厘米。也可穴播,行距為24~28厘米,穴距為15~18厘米,以1.6米為1個種植帶,畦面寬1.3米,種6行旱稻,畦埂寬30厘米。出苗後及時查苗、補苗。在2葉1心時,採用間密補稀法,彌補缺苗。
(2)採用育苗移栽法,可選擇背風向陽、地勢高、水源方便、土質疏鬆的菜園地作育苗床,然後作畦,畦寬1.64米,畦內灌足水。將經過浸種消毒的種子均勻地撒於畦面,最後撒1層薄細土,以蓋住種子為度。播後要勤灑水,以防種子落干。出苗後要進行煉苗。每畦用種量2.5千克,種田比為1:40,每畦可栽1/15公頃大田。旱稻育苗移栽,秧齡一般掌握在25~30天,葉齡3.5~4.5片。每1/15公頃大田。每1/15公頃栽種2萬~2.5萬穴,每穴4苗,行株距為24厘米x13厘米。帶土起苗後,用梨開一淺溝或用小鏟子挖穴移栽,移栽深度以剛好埋住根部為宜。移栽時,要灌1畦,栽1畦,不要先栽後灌。
除草
稻田除草應以化學除草為主,人工拔草為輔。有稻田專業除草劑,用噴霧器噴灑方式。化學除草以土壤封閉處理為主,莖葉處理為輔。
管理
1、養分管理
還苗後,輕施一次"提苗肥",以氮肥為主,畝施尿素10公斤,兌水澆施。定植後20~25天,苗開始分枝。進入初果期,要重施一次"掛果肥",滿足植株繼續生長和果實膨大的雙重需要。這次施肥結合中耕,採取干施深埋法。每畝用挪威復合肥30~35公斤、氯化鉀20~25公斤、餅肥50公斤、尿素10公斤,充分混勻後,撒施於畦中間。然後中耕,從畦溝取土,把肥料埋住。每采一次果、施一次肥,畝用復合肥15~20公斤、氯化鉀5公斤,配水澆施,要經常噴葉面肥。
2、防治病蟲害
①移植後,較早出現的病蟲害為薊馬蟲和蟎蟲。防治薊馬蟲可用10%的吡蟲啉1000倍液,或80%的敵敵畏800倍液噴霧,均有較好的防治效果。蟎蟲可用2%的阿維菌素1500~2000倍液,或蟎剋星800倍液噴霧防治。
②開花期後,依次出現的病害主要有早疫病、病毒病、青枯病、晚疫病、枯萎病及炭疽病等。早疫病可用64%的殺毒礬800倍液,或25%的瑞毒霉600倍液噴霧防治。病毒病的防治方法:在10%磷酸三鈉溶液中浸種,消毒10分鍾。田間發現病株及時拔除,並經常防治蚜蟲等。枯萎病表現為受害植株的根系和根頸腐爛,全株枯死。防治方法為:65%的代森鋅500倍液、50%的多菌靈600倍液,或25%的瑞毒霉600倍液噴霧。炭疽病主要危害老葉及成熟果實,病斑多為同心環紋的褐色病斑。田間發病時可用65%的代森鋅500倍液、70%的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噴霧,效果都較好。
③辣椒生長中後期,常見的蟲害主要有蚜蟲、棉鈴蟲及煙青蟲。消滅蚜蟲用"康福多"8000倍液,效果最佳。煙青蟲主要危害嫩葉,棉鈴蟲多蛀食果實,造成壞果、落果,可用90%的敵百蟲800倍液,或40%樂斯本600倍液噴霧,在1~2齡幼蟲期間(即幼蟲如火柴梗般大小),及時噴葯,效果較好。
注意:收割25天前,停止一切用葯。

⑹ 山東旱稻種植時間

種植旱稻分春播和夏播,春播可在4月中旬至5月中旬進行,以5月中旬為宜。夏播在6月15日前播種為宜,越早越好。
在前茬為麥類、油類先等夏熟作物時,應搶茬及早播種。若前茬未能及時收獲,可採用間套種植法,以在前茬收獲前2~3星期播種為宜,要保證足墒播種。
播種方式分直播和育苗移栽兩種:
(1)條播行間距為24~30厘米。也可穴播,行距為24~28厘米,穴距為15~18厘米,以1.6米為1個種植帶,畦面寬1.3米,種6行旱稻,畦埂寬30厘米。
播種方法有機播、人工撒播兩種。
機播可以用小麥精播機,重新調整下種量後,直接進行播種,播後及時鎮壓。若在麥後直播,可在耕翻滅茬後,用小麥精播機播種。也可以採用免耕直播法,用「農哈哈」玉米點播機,重新調整播幅、播量後,直接帶茬播種。
人工撒種,可用犁開淺溝,在溝內撒種,播後覆土2~3厘米厚。如果土壤墒情好,又在雨季中,播種量要少些,春播每1/15公頃一般4~5千克,基本苗9萬~11萬。夏播每1/15公頃5~6千克,基本苗10萬~12萬。
出苗後及時查苗、補苗。在2葉1心時,採用間密補稀法,彌補缺苗。
(2)採用育苗移栽法,可選擇背風向陽、地勢高、水源方便、土質疏鬆的菜園地作育苗床,然後作畦,畦寬1.64米,畦內灌足水。將經過浸種消毒的種子均勻地撒於畦面,最後撒1層薄細土,以蓋住種子為度。播後要勤灑水,以防種子落干。出苗後要進行煉苗。每畦用種量2.5千克,種田比為1:40,每畦可栽1/15公頃大田。旱稻育苗移栽,秧齡一般掌握在25~30天,葉齡3.5~4.5片。每1/15公頃大田。每1/15公頃栽種2萬~2.5萬穴,每穴4苗,行株距為24厘米x13厘米。帶土起苗後,用梨開一淺溝或用小鏟子挖穴移栽,移栽深度以剛好埋住根部為宜。移栽時,要灌1畦,栽1畦,不要先栽後灌。

⑺ 旱稻種植時如何處理種子的方法

早稻適合在國內 種植 ,那麼你們知道旱稻種植時如何處理種子呢?下面是我精心為你整理的旱稻種植時處理種子的 方法 ,一起來看看。

旱稻種植時處理種子的方法
品種選定後,要通過曬種、風選、比重選等方法,除去雜質、空癟粒,使種穀粒粒飽滿,具有較強的發芽勢和發芽率。再選用402、線菌清、強氯精、多菌靈、施保克等葯劑對種子消毒。

採用常規育秧浸種催芽方法。稻(油)麥兩熟制稻區,一般採用日浸夜露浸種催芽同步法。關鍵是要注意催芽程度以及減輕惡苗病病菌侵入。為了提高出苗率和秧苗整齊度,宜採用破胸露白的芽谷播種。如果催芽,那麼,芽長不能超過半粒谷。為防止病菌侵染,也有隻浸種不催芽的。
旱稻種植方法
1.精細整地 精細整地有利於齊苗、全苗以及土壤保水,要求土碎平整。土壤耕作以深耕、碎土、保墒、除草為主要目的,深度以18~20厘米較為合適,整地時期和方法,則因地區、氣候、土壤、栽培季節和前作種類等而不同。熟土雜草多,不宜早翻耕、早整地,以免雜草滋生。新開墾地可耕後即整,整後播種。

北方旱播旱稻,有春播和夏播兩種。春播多在秋季作物收獲後整地,先行淺耕滅茬,然後結合施肥,進行深耕。夏播一般是在馬鈴薯、大麥、小麥等作物收獲後播種,當時氣溫較高、蒸發大,整地保墒尤為重要。在收獲後,隨即施肥結合犁耙,邊播種、邊鎮壓,才能保住墒情,有利於出苗。

南方1年多熟地區,直播早稻前作多為油菜、大麥、小麥、甘薯(秋薯或冬薯)、馬鈴薯等,前作收獲後應搶季節及時整地播種。丘陵、山區傾斜坡地,應依等高線整地,做成橫排梯形平畦,以利於水土保持。在糧林間作地區,在林苗行間進行深耕墾殖,結合施肥、碎土、平地,即可播種。

2.播種保全苗 早稻播種內容包括:曬種、浸種、消毒、催芽、播種、覆土(鎮壓)等。過好旱稻播種關,有利於出苗、足苗。

(1)曬種、選種、浸種、種子消毒 同普通水田移栽稻。但是旱稻種子浸透即可(即吸水量為其種子重的60%以上),一般浸種2~3天,早季浸種3~4天,中、晚季浸種2天左右,並注意換水透氣。

(2)催芽 北方催芽播種一般可提早出苗4天,早出穗3天,早成熟5天。因此,在條件適宜的情況下,以催芽播種為好。但如果土壤水分不足,則不宜催芽,以免發生干芽現象,只可浸種到穎殼發白。

(3)葯劑拌種 早稻苗期常受地下害蟲為害,造成缺苗斷壟,影響產量。主要害蟲有螻蛄、蠐螬、金針蟲等,其中螻蛄最為普遍,需要在播種前用葯劑拌種。將吸足水分的種子攤開晾至穎殼發白程度再行拌葯,通常用呋喃丹拌種。

(4)播種 旱稻播種方式有條播、撒播、點播3種。條播應用的最多,由於播種機具不同又有寬幅和窄幅之分。機器播種,行距小而播幅窄。人工開溝播種,行距大而且播幅寬。條播以寬行為好,行距為25~30厘米。也可以穴播,穴播應採用寬行窄株,行距為30厘米,株距為10~15厘米。旱稻的播種質量應當嚴格保證,因為它關繫到能否出全苗及以後的生長整齊度,影響產量。

①播種期 因各地氣候條件和茬口而不相同,一般土溫達到12℃以上時開始播種。我國東北約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華北在4月中旬,長江流域在4月上旬,華南在3月上中旬開始播種。在缺乏灌溉條件的地區,早稻播種期主要應根據各地雨季遲早而定,即在雨季開始時播種,以滿足生長期間的水分要求。旱稻在沒有灌溉條件的旱地,不宜秋種。有條件的,如前期有水,抽穗期又能灌上1次水的,秋播可獲高產穩產。播種不宜太遲,愈早播愈好。在前茬麥類、油菜等夏熟作物收獲後播種早稻時,因季節緊張,應搶季節及早播種。如播種較晚,會顯著減產,甚至不能結實。各地的 經驗 表明,適時早播,延長了營養生長期,使稻株積累營養物質多,有利於增穗增粒,獲得高產。如果在前作未收獲之前套種旱稻,則以在收獲前2~3周播種為宜,播種過早,共生時間長,造成幼苗生長不良。

②播種量 播種量的大小應根據品種分櫱力的強弱和發芽率的高低,同時還要注意到土地的肥瘦、有無灌溉條件等確定。如土壤肥沃、土壤水分保持較好,又在雨季中,有利於旱稻分櫱,播種量可小些。一般來說,春播每公頃45~90千克,夏播每公頃90~105千克。

③播種方法 播種方法以條播較多,有利於中耕除草。北方播種後鎮壓,是保墒保苗的重要環節;南方因 雨水 較多,播後覆土即可。早稻生長越整齊,產量越高。影響生長整齊度最重要的是壟內稻苗分布均勻程度,播種時要確保落粒均勻。覆土的厚度對出苗影響也很大,直接影響早稻的發芽率和出苗整齊度。如覆土過淺,遇到天旱,地表水分蒸發快,難以滿足種子所需要的水分,不能發芽。如遇先雨後旱,已發芽也會引起胚芽過度生長,消耗種子養分,芽鞘出土能力減弱,甚至葉片在土內即展開,形成出苗緩慢,出苗率低,根系不發達。覆土厚度應根據土壤質地、季節和水分而定。一般壤土以3~4厘米為宜,沙土及土壤乾旱時覆土可較深,粘土及土壤水分多時可較淺。南方春播覆土可淺些,3厘米左右即可,夏播宜稍深。

3.田間管理

(1)施足基肥,加用種肥,分期施用追肥 這是旱稻增產的重要施肥經驗。旱稻種植對氮肥較敏感,磷鉀肥需要量多。基肥一般佔全量的60%~70%,肥料種類以堆肥、廄肥等農家肥為主。旱稻要求土壤水分較多,施用堆、廄肥等有機肥料,能夠改良土壤理化性狀,提高土壤蓄水保肥能力。旱稻常因鐵、錳缺乏而發生缺素病,有機肥料可予以補給,並能緩沖土壤反應的變化,增加土壤還原性,提高鐵、錳的溶解度,以利於旱稻吸收。基肥應採用全程施肥法,先施有機肥,耕翻入土,耙平後再施表層底肥,整平田面。一般每公頃施磷肥750千克,豬牛糞15000千克或廄肥15000~22500千克。種肥在整平土地後開溝播種時每公頃溝施氮、磷、鉀復合肥200~250千克。追肥以速效有機肥如人糞尿以及化肥如硫酸銨等為主,鹼性肥料一般不宜施用,以免增加土壤鹼度,阻礙旱稻生長。追肥時期和次數因氣候、土壤而不同,雨季種植可在分櫱期、拔節期、抽穗期追肥。如在雨少季節,宜在早期(分櫱期)追肥,後期採用葉面追肥。注意控制氮肥,多施磷鉀肥,以防止倒伏。分櫱肥在2葉l心至3葉1心時於小雨或雨後撒施,每公頃尿素150千克、鉀肥75千克,促進早分櫱,以達到計劃苗數。拔節肥可在分櫱後期幼穗分化前追施,一般每公頃尿素75千克,以促進大穗。抽穗灌漿期,可看苗施肥,施肥量要慎重掌握,一般在下雨前後,每公頃施尿素30~45千克,也可在晴天採用葉面追肥,每公頃用尿素3千克加磷酸二氫鉀0.6千克,對水30~50升噴施。

(2)摟苗與間苗、補苗 播種後如果降雨使表土板結,會嚴重妨礙出苗。因此,當出苗率達到20%~30%時,應進行摟苗。北方摟苗是採用細齒小鐵耙順播幅摟去一層薄土,或用釘齒除草耙順壟或橫壟耙1次,可助苗出土,並保持土壤水分和防除雜草。旱稻出苗後應及時查苗。採用條播或點播,實際上手工操作難以達到均勻播種,另外,由於其他原因也可能造成缺苗斷壟,因此必須及早進行間苗補苗。一般選擇雨天或陰天,在2葉1心時,採用移密補稀方法,彌補缺苗,以確保全苗。缺苗嚴重的可用浸種催芽種子及時補播。

(3)除草 旱稻由於在旱地或望天田種植,初期生長緩慢,往往出現草多欺苗,特別是南方氣溫高、雨水充足,雜草更易發生。並且早稻田雜草種類多,旱生性雜草和濕生性雜草共同發生,嚴重影響早稻生長發育。旱稻的雜草防除策略是:以化學除草為主,人工除草為輔;化學除草中在出苗前以土壤封閉處理為主,出苗後選擇適宜葯劑噴殺除草;除草劑以廣譜性、混合施葯為主,以達到兼除旱生與濕生性雜草;在施葯方法上以噴灑為主。可供選用的土壤處理除草劑有:殺草丹、丁草胺、除草醚、殺草丹加除草醚、惡草靈、氟樂靈、掃茀特(丙草胺)、優克稗。可供選用的噴灑除草葯劑種類有:敵稗、敵稗加苯達松、敵稗加二鉀四氯混合使用,敵稗加殺草丹加苯達松混合使用等。

(4)防倒伏 早稻防倒伏有農藝和化學控制兩種方法。農藝上主要是採取合適播種量和播種方法;化學方法主要應用有關植物生長調節劑,生產上用得較多的是15%的多效唑可濕性粉劑。在保證足夠的基本苗前提下,盡量減少播種量。旱稻條播加中耕培土可明顯增強植株抗倒伏能力。根據我們的研究,在拔節期施用250~300ppm的15%多效唑可濕性粉劑,可有效控制莖基部節間的伸長,防止倒伏。

(5)合理灌溉 早稻雖然抗旱力強,但在關鍵的生育時期灌適量的水,可以確保獲得較高的產量。旱稻在苗期受旱,出葉速度減緩,生育期延長。孕穗、抽穗期受旱,可導致結實率降低,嚴重時形成白穗。乳熟期受旱,空秕粒增加,千粒重降低。所以,不論任何生育階段,土壤水分缺乏時均應及時灌溉,以濕潤灌溉為主。

(6)病蟲害的防治 旱稻的病害主要有稻瘟病、白葉枯病、紋枯病。防治要點:第一,播種前進行種子消毒,消滅種子所帶病菌;第二,加強栽培管理,前中期避免過量施用氮肥,提高植株抗病力;第三,發病初期及時採用葯劑防治。旱稻的害蟲主要有地下害蟲和二化螟、稻縱卷葉螟、稻飛虱等,防治這些害蟲,應做到早發現、早防治,防治方法與水稻旱種、覆膜稻栽培等類似。
旱稻種植要點
1.整地播種:酸性土壤種植旱稻較好。種植前土層深耕20厘米左右,整平耙細,除盡雜草、殘茬,採取全層施肥法,耕整前每畝施腐熟的農家肥1000公斤、氮磷鉀復合肥15~25公斤。如用過磷酸鈣、鈣鎂磷肥每畝施25公斤,還應加尿素5公斤或硫酸銨10~15公斤。施肥量應根據土壤肥瘦、品種而定。一般畝產500公斤稻穀吸收氮8.5公斤、磷酸4.4公斤、氯化鉀1.8公斤。 播種方式有撒播、條播和點播,無論採用哪種方式,播種前必須澆透底墒水,分廂做畦。播種量因品種、土質、肥水條件而異,一般每畝5公斤左右,6月15日前播種完畢。播種必須精細,蓋土約2~3厘米厚,過深、過淺均不利於出苗和生長發育,尤其是過深時出苗率低、分櫱力弱、穗子小、產量低。

2.雜草防除:旱稻田雜草較多,苗期能否有效防除雜草是旱稻高產的關鍵環節。在播後苗前可噴施一次封閉型旱稻專用除草劑,如丁草胺、旱稻專用除草劑1號等;在苗床期可選用觸殺專用型除草劑處理,如苯達松、敵稗等。要注意選用針對性強的除草劑,否則會影響稻苗生長。

3.水分管理:旱稻種植並非不需要灌溉,尤其在自然降水較少的北方地區,水源條件是旱稻正常生長發育的重要保障。旱稻需水的關鍵時期是分櫱期、幼穗分化期、孕穗期、抽穗期和灌漿期等。旱稻每生產1克干物質需水300克,全生育期需水400~500立方米(移栽稻需水800~1000立方米,玉米需水320~370立方米)。因此,生育需水期應補充水分,以保證旱稻的正常生長。播種時必須澆透水,才能保證出苗整齊。如採用蓋膜栽培則可免去中耕除草等管理 措施 ,但應在孕穗期、抽雄灌漿期噴灌或淋窩澆水,以促使植株穗大粒多,提高產量。不採用覆膜栽培的應在分櫱期、孕穗期、抽穗期、揚花灌漿期採取淋窩澆水的辦法補充水分,以保證植株的正常發育,奪取高產。

⑻ 水稻插秧行距多少最好,株距是多少你知道嗎

株距15-20厘米,行距30-40厘米。株距20厘米,行距35厘米。好的。水稻的株行距取決於水稻品種的特性和栽培技術的要求。一般畝栽13000-17000點,行距27-30厘米×13-17厘米。水稻插秧的e行距一般根據品種的分櫱能力、土壤的肥力水平、品種的生長期長短、栽培季節等因素確定。分櫱能力越強、土壤肥力越高、生長周期越長的品種,移栽距離越寬。

以上就是小編針對問題做得詳細解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果還有什麼問題可以在評論區給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評論,如果哪裡有不對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動交流,如果大家喜歡作者,大家也可以關注我哦,您的點贊是對我最大的幫助,謝謝大家了。

⑼ 北方夏至時節種植旱稻行嗎

北方可以夏至時節種植旱稻。
種植旱稻分春播和夏播,春播可在4月中旬至5月中旬進行,以5月中旬為宜。夏播在6月15日前播種為宜,越早越好。

早稻適合於直播,國內也有移栽。此處主要介紹直播栽培。
1.精細整地 精細整地有利於齊苗、全苗以及土壤保水,要求土碎平整。土壤耕作以深耕、碎土、保墒、除草為主要目的,深度以18~20厘米較為合適,整地時期和方法,則因地區、氣候、土壤、栽培季節和前作種類等而不同。熟土雜草多,不宜早翻耕、早整地,以免雜草滋生。新開墾地可耕後即整,整後播種。
北方旱播旱稻,有春播和夏播兩種。春播多在秋季作物收獲後整地,先行淺耕滅茬,然後結合施肥,進行深耕。夏播一般是在馬鈴薯、大麥、小麥等作物收獲後播種,當時氣溫較高、蒸發大,整地保墒尤為重要。在收獲後,隨即施肥結合犁耙,邊播種、邊鎮壓,才能保住墒情,有利於出苗。
南方1年多熟地區,直播早稻前作多為油菜、大麥、小麥、甘薯(秋薯或冬薯)、馬鈴薯等,前作收獲後應搶季節及時整地播種。丘陵、山區傾斜坡地,應依等高線整地,做成橫排梯形平畦,以利於水土保持。在糧林間作地區,在林苗行間進行深耕墾殖,結合施肥、碎土、平地,即可播種。
2.播種保全苗 早稻播種內容包括:曬種、浸種、消毒、催芽、播種、覆土(鎮壓)等。過好旱稻播種關,有利於出苗、足苗。
(1)曬種、選種、浸種、種子消毒 同普通水田移栽稻。但是旱稻種子浸透即可(即吸水量為其種子重的60%以上),一般浸種2~3天,早季浸種3~4天,中、晚季浸種2天左右,並注意換水透氣。
(2)催芽 北方催芽播種一般可提早出苗4天,早出穗3天,早成熟5天。因此,在條件適宜的情況下,以催芽播種為好。但如果土壤水分不足,則不宜催芽,以免發生干芽現象,只可浸種到穎殼發白。
(3)葯劑拌種 早稻苗期常受地下害蟲為害,造成缺苗斷壟,影響產量。主要害蟲有螻蛄、蠐螬、金針蟲等,其中螻蛄最為普遍,需要在播種前用葯劑拌種。將吸足水分的種子攤開晾至穎殼發白程度再行拌葯,通常用呋喃丹拌種。
(4)播種 旱稻播種方式有條播、撒播、點播3種。條播應用的最多,由於播種機具不同又有寬幅和窄幅之分。機器播種,行距小而播幅窄。人工開溝播種,行距大而且播幅寬。條播以寬行為好,行距為25~30厘米。也可以穴播,穴播應採用寬行窄株,行距為30厘米,株距為10~15厘米。旱稻的播種質量應當嚴格保證,因為它關繫到能否出全苗及以後的生長整齊度,影響產量。
①播種期 因各地氣候條件和茬口而不相同,一般土溫達到12℃以上時開始播種。我國東北約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華北在4月中旬,長江流域在4月上旬,華南在3月上中旬開始播種。在缺乏灌溉條件的地區,早稻播種期主要應根據各地雨季遲早而定,即在雨季開始時播種,以滿足生長期間的水分要求。旱稻在沒有灌溉條件的旱地,不宜秋種。有條件的,如前期有水,抽穗期又能灌上1次水的,秋播可獲高產穩產。播種不宜太遲,愈早播愈好。在前茬麥類、油菜等夏熟作物收獲後播種早稻時,因季節緊張,應搶季節及早播種。如播種較晚,會顯著減產,甚至不能結實。各地的經驗表明,適時早播,延長了營養生長期,使稻株積累營養物質多,有利於增穗增粒,獲得高產。如果在前作未收獲之前套種旱稻,則以在收獲前2~3周播種為宜,播種過早,共生時間長,造成幼苗生長不良。
②播種量 播種量的大小應根據品種分櫱力的強弱和發芽率的高低,同時還要注意到土地的肥瘦、有無灌溉條件等確定。如土壤肥沃、土壤水分保持較好,又在雨季中,有利於旱稻分櫱,播種量可小些。一般來說,春播每公頃45~90千克,夏播每公頃90~105千克。
③播種方法 播種方法以條播較多,有利於中耕除草。北方播種後鎮壓,是保墒保苗的重要環節;南方因雨水較多,播後覆土即可。早稻生長越整齊,產量越高。影響生長整齊度最重要的是壟內稻苗分布均勻程度,播種時要確保落粒均勻。覆土的厚度對出苗影響也很大,直接影響早稻的發芽率和出苗整齊度。如覆土過淺,遇到天旱,地表水分蒸發快,難以滿足種子所需要的水分,不能發芽。如遇先雨後旱,已發芽也會引起胚芽過度生長,消耗種子養分,芽鞘出土能力減弱,甚至葉片在土內即展開,形成出苗緩慢,出苗率低,根系不發達。覆土厚度應根據土壤質地、季節和水分而定。一般壤土以3~4厘米為宜,沙土及土壤乾旱時覆土可較深,粘土及土壤水分多時可較淺。南方春播覆土可淺些,3厘米左右即可,夏播宜稍深。

閱讀全文

與旱稻種植時間和方法株距行距多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獲得金屬單質常用的方法 瀏覽:316
用什麼方法止癢好 瀏覽:631
瘦肚子後背運動方法視頻 瀏覽:186
冬天怎麼除甲醛最快最有效的方法 瀏覽:477
胸部熱敷的正確方法 瀏覽:447
三七食用方法降血壓 瀏覽:690
裁員的方法和技巧 瀏覽:724
uv膠水的使用方法 瀏覽:178
淋浴架子安裝方法 瀏覽:492
貼片電容萬用表測量方法 瀏覽:62
嬰兒病毒性感冒鼻塞用什麼方法 瀏覽:896
植物進化的研究方法 瀏覽:486
使用簡寫方法實現背景圖片不平鋪 瀏覽:139
如何自製消滅蟑螂最快最有效的方法 瀏覽:684
測距儀使用方法視頻 瀏覽:985
在家鍛煉屁股肌肉的好方法 瀏覽:100
西式糕點製作方法圖片 瀏覽:521
正確的剎車排空氣方法 瀏覽:990
火龍果冰粉的製作方法和步驟 瀏覽:82
寬頻撥號錯誤解決方法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