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栽培菊花時需要選擇合適的土壤,最好使用微量元素含量較為豐富、排水性較好的沙壤土種植菊花,同時在養護菊花的過程中也需要為植株提供適當的光照,讓植株正常的進行光合作用,還需要為植株提供適當的水分和養分,提高植株的生長速度。
菊花如何栽培
1、合適土壤
在栽培菊花時需要選擇合適的土壤。菊花適合生長在營養含量較為豐富、土質較為疏鬆的土壤中,所以在栽培菊花時最好使用微量元素含量較為豐富、排水性較好的沙壤土,同時在種植前需要將土壤中的雜草清理干凈。
2、適當光照
菊花適合生長在光照充足的環境中,光照不足就會導致植株無法正常的生長,葉片發黃掉落,所以在養護菊花時也需要為植株土工適當的光照,讓植株可以正常的進行光合作用,獲取養分。同時在為植株提供光照時需要注意光照強度,以免植株被強光灼傷。
3、適量水分
菊花在生長過程中對水分的需求較大,所以在養護菊花時也需要為植株提供適當的水分,讓植株健康的生長。同時在為植株提供水分時需要注意澆水方法,可以將水分直接澆灌在土壤中,也可以使用噴壺將水分噴灑在植株上。
4、適宜養分
菊花適合生長在較為肥沃的環境中,所以在養護菊花的過程中還需要為植株提供適當的養分,提高植株的生長速度。同時在為植株提供養分時也需要注意施肥量,一般可以將肥料溶解在清水中後澆灌給植株,以免植株出現肥害。
❷ 菊花要怎麼栽培
庭院培植菊花一般以盆菊(多頭菊)為宜。其開花3~5朵至8~9朵,株矮、葉茂、花大,甚適在室內和庭院中陳設觀賞。具體培植的方法為:
(1)留種培植盆菊宜用大花種(花徑10厘米以上)。一般品種可露地越冬,但一些優良品種耐寒性弱,應在室內越冬。越冬溫度不能高於5℃。期間要做好排水、防寒、澆水等工作。到翌春3月,剪去老乾並做好鬆土、除草、施肥,以促發新芽。
(2)扦插江南地區一般於5月下旬至6月上旬,選宿根萌發、實心鮮綠的健壯新枝,剪7~10厘米長的頂枝,具3~4個節間,剪口在節下0.3厘米處,去掉部分葉片。插壤用4份粗砂、3份礱糠灰、3份園土混合。插入深度為全長的1/3。澆透水,置陰處。初插3天澆足水,以後保持濕潤即可。生根後移至陽光處。長到5~7片葉時,便可上盆。
(3)上盆定植盆土可用腐葉土4份、園土4份、河沙2份混合,擇陰天或多雲天上盆,忌雨天定植。家庭養菊為了上盆後不再換盆,可用直徑20厘米的瓦盆,施足含磷多的基肥,填土至花盆2/3處,待立秋後再填肥土至距盆4厘米處。上盆後澆透水,置陰處3~5天後再見陽光。
(4)水肥管理整個生長季節應節制澆水,陽光充足,促成矮壯葉茂株型。一般每天澆水1次,陰天不澆或少澆,孕蕾待放時可稍多澆,大雨時要避雨。天氣過分乾燥,傍晚可補澆,稍濕表土為度,一般只需噴葉與環境灑水,切忌澆透水,以防徒長,脫落腳葉。澆水時要防泥濺污葉片。
菊花喜肥,因基肥充足,可於8月立秋後開始追肥,每10天1次。9月份可每5天施1次含磷為主的濃肥,促使花蕾迅速膨大。還可用1%磷酸二氫鉀根外追肥2~3次,待花透色前停肥。施肥宜在晴天傍晚,翌晨要澆清水。施肥玷污了葉片,要及時洗凈。
(5)摘心除芽當小苗長到15厘米時,留基部3~4片葉摘心,促發3~4個分枝定型。如欲多開花,可於第1次摘心後25天左右,將分枝留2片葉,進行第2次摘心,促發6~8個分枝,則整株可開花6~8朵。分枝定型後,葉腋中出現的芽苞要及時剝除,以促壯頂芽。
(6)疏蕾10月出現花蕾,植株下端花蕾及時摘去,各枝頂花蕾待長到黃豆大時,留1個相同大小的,以便同時開花,花的大小相等。
(7)設支柱在花蕾基本長成後,用細竹竿或蘆稈支撐枝條,使枝條分布均勻、高矮一致不倒伏。支柱高度比菊株高3厘米左右,因菊株還在繼續生長。立支柱宜在下午枝葉稍萎蔫時進行,否則易折斷枝條。
❸ 菊花的種植方法是怎樣的
菊花的種植方法:
1、播種繁殖
首先我們要採集它的種子,這件事情通常在10到12月份進行。將採集的種子保存,等來年春天再進行播種,播種的時候通常在室內的進行。播種之前,首先要選擇土壤,土一般用比較疏鬆的,要先將土壤消毒。
把種子種進土裡之後,蓋上一層薄土,不蓋土也可以,之後再在上面鋪一層保鮮膜以保持濕度,注意要在薄膜上戳出幾個小孔。把它放到20到25攝氏度的溫度下,大概半個月左右就出芽。等長出2到3片葉子的時候,就可以去掉薄膜,讓它漸漸接受光的照射。但是不能放到太陽下曬。等小苗長出5到6片葉子的時候就可以植入到盆子里了。
❹ 種菊花啊
要在4-5月以去年的菊花種盆內新生的芽為宜,採下菊花最嫩的上端芽,長度約6-8厘米為宜,過長易出現成株高度過高的現象,將下部的葉片去掉,只保留上部2片葉,扦插於河沙或蛭石中,插入深度為芽的1/3-1/2為宜,然後澆透水,置於陰涼處,平時注意每天噴水2-3次以保證芽不失水、不萎蔫,溫度保持在20-25℃之間,1周後改為每天1次噴水,等2周後即可不噴水,此時可將苗逐漸移至陽光充足處,這樣更利於苗生根,也更粗壯;4-5周後即可上盆另植。在栽植時裸根不如稍帶土成活率高。新上盆的苗也要先放置陰涼處養護1周後再逐漸見全陽。再過一周即可摘心,摘心只留2-3片葉或隱芽。再過35天左右又可第二次摘心,此時植株已有5-6個枝條,再至立秋左右摘心最後一次即可。在立秋前不要施肥過多,以免植株徒長節間長,會造成植株較高失去較好的觀賞價值。「菊不過尺」。在最後定頭後要有充足的光照、肥料、水分才能保證其生長良好,到花蕾出現時肥料以氮磷鉀全元素肥為佳,但如果氣溫過高或濕度太大,要少施氮肥。花蕾一般有幾個甚至十幾個,要只保留頂端一個主蕾,其他側蕾要抹去,注意是抹不是折。花柄長者要噴施矮壯素、B-9、多效唑等控制高度,植株的高度要靈活掌握,在花蕾現色後植株還會再長高一些,這是需要注意的問題。花蕾膨大期要用支架支撐,一般以竹條為首先材料,綁扎一般分為兩次完成,先綁下部和中部,等花蕾現色慾開時再綁最後的花柄處。注意在疏蕾期要噴施氧化樂果等農葯防治食心蟲、蚜蟲、菜青蟲等害蟲。一旦花蕾被毀則前功盡棄。
❺ 貢品菊花有哪些特點如何種植
貢菊又名徽菊,采自黃山純天然野生菊花,與杭白菊、滁菊和亳菊並稱中國四大名菊,具有疏散風熱、平肝明目、清熱解毒之功效,還有降壓的作用,對風熱感冒、目赤、腫痛、高血壓都有一定療效。
《本草綱目》記載菊花「性甘、味寒,具有散風熱、平肝明目之功效」。現代葯理表明,菊花里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是維護眼睛健康的重要物質。菊花茶能讓人頭腦清醒、雙目明亮,特別對肝火旺、用眼過度導致的雙眼乾澀有較好的療效,經常覺得眼睛干澀的電腦族,多喝些菊花茶有利無害。
❻ 貢菊怎麼種植
甘貢菊素有“花草中的女王”之稱,不過貢菊應該怎麼種,以下就是我給你做的整理,希望對你有用。
貢菊的介紹
貢菊也稱“黃山貢菊”、“徽州貢菊”,又稱徽菊。與杭菊、滁菊、亳菊並稱中國四大名菊。因在古代被作為貢品獻給皇帝,故名“貢菊”。盛產於古徽州今安徽省黃山市的廣大地域。主產於著名旅遊勝地黃山風景區與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清涼峰之間,盛產於休寧縣蘭田、南塘等地,其生長在得天獨厚的自然生態環境中,品質優良,色、香、味、型集於一體,既有觀賞價值,又有葯用功能,被譽為葯用和飲中之佳品,是黃山著名特產,馳名中外。
因在在明朝崇禎年間被列為貢品獻給皇帝,故名“貢菊”。又名徽菊,與杭白菊、滁菊和亳菊並稱中國四大名菊,貢菊是一種名貴的中葯材疏散風熱,平肝明目,清熱解毒。治目赤羞明,膽虛心燥;主治風熱感冒,發熱頭痛,肝熱目赤,肝虛目暗,肝陽眩暈,痙攣抽搐,疔瘡腫毒。經現代葯理研究及臨床應用證明,貢菊具有疏風散熱、養肝明目、清涼解毒等功效。常飲菊花茶或菊花酒,能“清凈五臟, 排毒健身”,起到延壽美容的作用。如果受風寒而引起的頭痛,泡些菊花茶即可去頭風。
徽州種菊,又叫徽菊,曾被當地官員作為貢品敬獻給皇帝,因而得“貢菊”之稱。
貢菊的 種植 技術
1、種前准備工作:在海拔500米以上山地,選擇土壤深厚、有機質含量高、地下水位偏低的壤土或砂壤土地上進行種植,冬季要進行翻耕曬壠,有利改善土壤結構。
選中地塊後,要提早在晴天深翻土地,將每畝30擔的欄肥施於畦中,施肥後蓋好土。一般畦寬1米,溝寬35厘米。
2、及時移栽。貢菊花屬無性繁殖,在 清明 前後,採用上年栽種的分櫱苗(擴種比例為1∶10),栽種密度為行距66厘米,株距30厘米,每畝種3000~3500穴為宜,每穴栽苗2根,苗間距8厘米。移栽後要用淡水糞或低濃度過磷酸鈣液點根二三次,促使早發根。
3、加強管理。
貢菊根系生長較淺,需肥中等,要以有機肥為主,做到看苗施肥,總的施肥原則是施足基肥,輕施苗肥,巧施分枝肥,重施花蕾肥。移栽活棵前期盡量少施氮肥,防止徒長;到8月底菊花開始現蕾時是需肥高峰,每畝採用20公斤復合肥加10公斤過磷酸鈣沖水潑澆。
在做好施肥、除草管理的基礎上,要及時做好打頂工作。打頂能夠抑制頂端生長優勢,防止植株徒長,促進菊花分枝生長,增加花蕾數量。一般要進行3次打頂,分別在5月上中旬、6月中旬、8月中下旬進行。
4、採收。貢菊一般到11月採收,選擇晴天露水干後進行,做到隨摘隨晾,以確保乾花色澤。當花心有點黃色為採花適期,一般貢菊初花期為黃色,盛花期則轉為白色。採花時的盛裝物應選擇竹框為宜,不能採用袋裝,以確保花的原形。
貢菊的注意事項
1、對菊花茶過敏的人不宜飲用。菊花不僅可以引起嚴重過敏性結膜炎,特別是曾經有過枯草熱性過敏性結膜炎病史的人需要特別注意,因為這種人服用菊花也容易引起過敏反應。
2、菊花會加重咽喉炎。體質偏虛寒者,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陽虛體質的人,如果一味地喝具有清熱瀉火功效的菊花茶,容易損傷正氣,越喝越虛,故而加重咽喉炎症狀。可見,用菊花茶來對付咽喉炎也是有選擇的,切勿千人一方,否則,適得其反。此外,誘發咽喉炎的因素很多,除了細菌、病毒感染外,如生活不規律、身心壓力過大、整天呆在空調房間里、喜歡吃火鍋以及抽煙喝酒和缺少鍛煉等,都有很大的關系。所以,治病要治本,千萬不能盲目地一味去喝菊花茶來消炎去火了。
3、脾胃虛寒最好少喝。古籍記載認為菊花味甘苦,性微寒,具有疏散風熱、平抑肝陽、清肝明目、清熱解毒的功效。現代研究認為,菊花含有多種營養物質,具有抗菌、抗病毒、解熱、抗衰老等作用。用菊花泡茶,不宜長期連續飲用,一般3~5天即可,體質偏寒的人不妨放點枸杞等組方為菊啟茶飲用,枸杞溫補可以規避菊花的涼性。 虛體質的人,如果一味地喝具有清熱瀉火功效的菊花茶,容易損傷正氣,越喝越虛,尤其是脾胃虛寒的人,多喝性涼的菊花茶還容易引起胃部不適,導致反酸。可見,用菊花茶來降火清熱也是有選擇的,不能千人一方。
4、有慢性結腸炎的慎用。菊花不叫寒,叫涼,甘微苦,涼,一般情況下,所有人都可以食用菊花,但經常手腳冰涼,胃和肚子很涼,一點涼水都不能喝,吃點冰淇淋、雪糕,都不舒服,一天大便往往三次、五次,有慢性結腸炎之類的,那麼菊花就不太合適了。
5、菊花茶里加冰糖也要注意。喝菊花茶時,有人喜歡加上幾顆冰糖以增加口感。菊花茶加冰糖是可以的,但是對於患有糖尿病或血糖偏高的人,最好別加糖,單喝菊花。此外,還有一些脾虛的人也不宜加糖,因為過甜的茶會導致這類人口黏或口發酸、唾液增多,感到不適,建議用秋桑、枸杞、果乾等組方為菊啟茶,枸杞溫補,可以規避菊花的涼性,加入果乾口感也好。所以,不清楚自己體質的人喝菊花茶還是別加冰糖為好,沖泡菊花茶時直接以熱水沖泡即可。
6、菊花與雞肉、豬肉一起煮會中毒,而且也不可以和芹菜一起食用。
7、選購菊花應選小且顏色泛黃的菊花。菊花容易發霉、長蟲,市場上菊花質量參差不齊,不懂門道的人會選擇花朵白且大朵的菊花。其實又小又丑且顏色泛黃的菊花反而是上選,不法商販用觀賞菊花當作葯用菊花銷售也需要注意
貢菊的種植相關 文章 :
1. 菊花種植方法 菊花用途
2. 菊花種植的技術
3. 如何種植菊花
4. 菊花應該怎麼種植才好
5. 中草葯菊花的種植要點
❼ 應該怎麼樣養殖菊花
繁殖與栽培
1.繁殖 菊花用扦插、分株、嫁接及組織培養等方法繁殖。
(1)扦插可分為芽插、嫩枝插、葉芽插。芽插,在秋冬切取植株腳芽扦插。選芽的標準是距植株較遠,芽頭豐滿。除去下部葉片,按株距3-4厘米,行距4-5厘米,插於溫室或大棚內的花盆或插床中,保持7-8℃室溫,春暖後栽於室外。嫩枝插,此法應用最廣,多於4-5月扦插,截取嫩枝8-10厘米作為插穗,在18-21℃的溫度下,3周左右生根,約4周即可定植。露地插床,介質以素沙為好,床上應遮蔭。全光照噴霧插床無需遮蔭。葉芽插,從枝條上剪取一張帶腋芽的葉片扦插,此法僅用於繁殖珍稀品種。
(2)分株 一般在清明前後,把植株掘出,依根的自然形態帶根分開,另植盆中。
(3)嫁接 為使菊花生長強健,用以做成「十祥錦」或大立菊,可用黃蒿或青蒿作砧木進行嫁接。秋末蒿種,冬季在溫室播種,或3月間在溫床育苗,4月下旬苗高3—4厘米時移於盆中或定植田間,5—6月間在晴天進行劈接。
(4)組織培養用組織培養技術繁殖菊花,有繁殖迅速、成苗量大、脫毒及保持品種特性等優點。基本培養基為MS,附加適量植物激素,pH5.8。用菊花莖尖、嫩莖或花蕾為外植體,切成0.5厘米的小段接種。培養室溫度為25℃+1℃。每日照光8小時,光強3000—4000勒克斯。經1—2個月培養,可誘導成苗。
2.栽培
(1)盆栽菊的栽培管理 盆栽菊花大致可歸納為三種方式。
一段根系栽培法 長江、珠江流域及西南地區多用此法。即5月扦插。6月上盆,8月上旬停止摘心,9月加強肥水管理,促其生長,10-11月開花。各地盆栽菊的方法不同,主要有以下五種:扦插後即上盆,此法優點為根部損傷少,花色正,花期長,但較費工;瓦筒地植上盆,扦插苗植於三片瓦圍成的瓦筒中栽培,待花蕾上色時挖起上盆。此法較前者省工,但挖苗時易傷根,花期與花的品質不如前者;地植套盆法,扦插苗定植於高畦上,7月初套上大孔盆,使苗從盆孔伸出,分次加土,現色時鏟斷地下根部;盆中嫁接法,3月間播種育蒿苗,5月間在蒿苗上嫁接菊花,以後管理同扦插上盆法,用此法繁殖,植株健壯,花大且開花較早,但較費工,地植嫁接套盆法,3月間將育好的青蒿苗栽於畦中,5月間嫁接,花蕾現色時移人盆中。其優點為管理方便,株植強健,花亦大。缺點是傷根較重。
二段根系栽培法 此法在東北地區常用,在江西、湖南等地也有應用。在5一6月稈插,幼苗成活後上盆,加土至盆深的1/3—1/2。7月下旬至8月上旬停止摘心。待側枝長出盆沿後,用盤枝法調整植株的高度,並將枝條加以固定,使其分布均勻,上部加上覆蓋,不久盤壓的枝上即生出根來。當枝條長到一定高度時,還可再盤枝調整一次,然後加足肥土。應用此法,菊花外形整齊美觀,植株較矮,葉片豐滿,枝條健壯,花大,花期長。因盤枝上又生根,故稱為二段根系栽培法。
三段根系栽培法 是華北地區常用的栽培方法。從冬季稈插至次年11月開花,需時1年。北京藝菊名家總結出以下4個階段,即冬存,秋末冬初選健壯腳芽扦插養苗;春種,4月中旬分苗上盆,盆上用普通腐葉上,不加肥料,夏定,利用摘心促進腳芽生長,至7月中旬出土腳芽長至10厘米左右時,選發育健全,芽頭豐滿的苗進行換盆定植,秋養,7月上中旬將選好的壯苗移入直徑20一24厘米的盆中,盆土用普通培養土加0.5%過磷酸鈣。將小盆中的菊苗連土坨倒出,以新芽為中心栽植,並剪除多餘櫱芽,加土至原苗深度壓實。換盆後,新株與母株同時生長,待新株已發育茁壯後,將老株齊土面剪去。剪除母本後松上,填人普通培養上,並加20%一30%的腐熟堆肥。這時盆中已有8成滿的肥土,1周後第三段新根生出,新老三段形成強大根系,整個栽培過程,換盆1次,填土2次,植株三度發根。
(2)造型菊的栽培管理 即將菊花進行藝術加工,構成一種特定的型式。
懸崖菊 一般選用小菊品種,用一端彎曲的竹片插入盆中,另一端固定於架上,使植株沿竹片生長,與地面呈45度角,每2-3節綁扎一次。主枝任其生長,側枝反復摘心,至9月下旬停止摘心。現蕾後進行幾次剝蕾,移人大盆養護。懸崖菊一般主枝長約1.5米,置於石旁水畔及假山上,枝垂花繁,頗具特色。如製作大懸崖菊,須提前7—8月間扦插,並於8月至次年3月每日增加光用至14小時以上,以抑制當年出現花蕾。因懸崖菊植株長大,故所需水肥較多,應子充分供應。
大立菊 選用分枝性強,枝條柔軟的大花品種,精心培育1—2年,每株可開數十至數千朵花,適於展覽會及廳堂用。右用扦插法栽培。特大立菊則常用蒿嫁接,並用長日照處理培養2年媽成。扦插法栽培要點如下:9月間挖5-10厘米長的健壯腳芽插於淺盆中,生根後移於直徑12厘米的盆中,室內越冬。次年1月移入大盆。當苗生7-9片葉時,留6-7片葉摘心。上部留3-4個側枝,以後每側枝留4-5片葉反復摘心。春暖後定植,以後約每20天摘心1次,8月上旬停止。植株蹭插1根細竹,固定主幹,四周再插4-5根竹竿,引綁側枝。至9月上旬移入大盆。立秋後加強水肥管理,經常除芽、剝蕾。當花蕾直徑達1-1.5厘米時,用竹片製成平頂形或半球形的竹圈套在植株上,並與各支柱連接綁牢,然後用細鉛絲把均勻地系於筆圈上,繼續養護。這樣培養的大立菊,一株可開化數百朵。
塔菊(十祥錦) 將各種不同花型、花色的菊花接在一株3-5米高的黃花蒿上,砧木主枝不截頂,讓其生長,在側枝上分層嫁接,呈幹革命形。各色花朵同時開花,五彩繽紛,非常壯觀。培養十祥錦菊,在選用接穗品種時,要注意花型、花色、花大小等的協調和花期的相近,以使全株表現和諧一致。
案頭菊 株矮、花大,可布置廳堂、幾案。它有佔地面積小,生長期短,觀賞時間長等優點。案頭菊的栽培主要掌握選擇品種、適時育苗與激素處理三要點。案頭菊宜選用大花、花型豐滿、葉片肥大舒展的矮形品種,如綠雲、綠牡丹、帥旗、燈下舞娘等。扦插育苗的時間宜在8-9月間。待根系粗壯時移入直徑10厘米的盆中,1周後施完全肥料,以後逐漸加大肥料濃度,至花蕾透色時停止施肥。每次澆肥水,切忌過多。扦插成活後,即用矮壯素B9(N-2甲胺基丁二醯胺酸)2%水溶液處理,以後每10天處理1次,直至現色為止,總共4-5次,即可實現矮化。
(3)切花菊的栽培管理 切花菊居世界「四大切花」之冠,約占總量的30%。
菊花切花的周年供應 鮮切花生產,須做到周年均衡上市。常規栽培的有春菊、夏菊、秋菊和冬菊(寒菊),品種極多。不開菊花的月份,則通過人工催延花期,來解決供應問題。菊花的花芽分化與開花,和葉數、株高、日照及溫度都有關系。花芽分化需要生長到展葉10片左右、株高25厘米以上,至開花尚須45—60天時間。一般秋菊、冬菊在短日照條件下花芽迅速分化(10—15天),在長日照條件下,則花芽不分化。而夏菊品種,則在長舊照的條件下,花芽能完成分化。在常規栽培的條件下,廣州地區夏菊最遲開花品種為六月黃、六月白、貴妃紅等,但夏日氣溫高,日用強烈,開花時這些品種也應置於蔭棚下。秋菊最早開花的為早黃、早白、白蟹爪、黃泥金,一般10月下旬或11月初就已開花。7、8、9、10月四個月需用人工加光或遮光,調節氣溫及濕度等即能將秋菊提前開花,將夏菊延遲開花,使切花生產全年分批均衡上市。人工加光,一般用100瓦或60瓦電燈泡吊在植株上方1米處,每盞照射面積4平方米。加光及遮光的方法有三種:一是間歇或短暫加光,即在黑夜裡加光0.5—1小時,二是白天給以若干小時的黑暗處理(即日間遮光);三是早、晚提前加光,以增加日照時數,或遮光以延長黑夜時間。
切花栽培 和一般栽培方法大同小異,最緊要的是選擇排水良好的肥沃砂質壤土。切花輔地每畝約栽6000株,即每平方米種8—9株。每株留5枝,定植後20天去頂,經常剝除側芽,至現蕾期則要及時剝蕾。每畝約可收獲3萬枝切花。常見的病害有褐斑病、黑斑病、白粉病及根腐病等。以上幾種病的病原菌均屬真菌,皆因土壤濕度太大,排水及通風透光不良所致。故宜選生態條件良好處栽培,並需注意排澇,清除病株、病葉,燒毀殘根。盆土宜用1:8福爾馬林液消毒,生長期中再用波爾多液,80%可濕性代森鋅液,或50%可濕性托布津液噴洽。蟲害有蚜蟲、紅蜘蛛、尺蠖、菊虎(菊天牛)、蠐螬、潛葉蛾幼蟲等,可通過人工捕殺及噴葯進行防治。
鑒賞 菊花是我國名花,在我國已有三千多年的栽培歷史。著名詩人屈原所若的《離騷》中就有「朝飲木蘭之墜露,夕餐秋菊之落英」的佳句。古人愛好菊花開始是從實用價值出發,如《神農本草經》記載:「菊服之輕身耐老」。隨著時代的演變,菊花形色的發展,對菊花的愛好又逐步發展到欣賞它的姿態,贊美它的風格。「莫嫌老圃秋容淡,猶看黃花分外香。」這是宋朝詩人韓琦贊美菊花開花於深秋之際的詩句。時值深秋,寒氣襲人,萬花凋謝,唯有菊花此時卻五彩繽紛,變化多姿,傲霜怒放。晉代陶淵明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說明種菊欣賞,題詠抒懷,已成風尚。
菊花品種繁多,依花瓣形態可分為單瓣類,桂瓣類、管瓣類等;依花型可分為寬瓣型、荷花型、蓮座型、球型、松針型、垂絲型等;依栽培形式可分為獨本菊(又稱標本菊),多頭菊,懸崖菊,大立菊,高按菊等。獨本菊因一株只有一朵花,營養集中,花朵碩大,能充分體現出該品種的特性,在菊展中多用於品種展出。懸崖菊多用小花系品種培植,繁花朵朵,花團錦簇,如居高懸崖,別具雅趣。大立菊一株著花數百朵,常加以人工整理,使之花序井然,或紮成各種圖案花紋,一旦花開,美麗壯觀。充分體現出巧奪天功的園林藝術。高按菊則是充分借用青蒿高大健壯的體魄,讓菊花寄居其上,形成高大的菊塔,蔚為奇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