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菌種的長期保存用什麼方法呢
1、定期移植法
將菌種接種於適宜的培養基中,最適條件下培養,待生長充分後,於4~6℃進行保存並間隔一定時間進行移植培養的菌種保藏方法。
2、液體石蠟法
將菌種接種在適宜的斜面培養基上,最適條件下培養至菌種長出健壯菌落後注入滅菌的液體石蠟,使其覆蓋整個斜面,再直立放置於低溫(4~6℃)乾燥處進行保存的一種菌種保藏方法。
3、沙土管法
將培養好的微生物細胞或孢子用無菌水製成懸浮液,注入滅菌的沙土管中混合均勻,或直接將成熟孢子刮下接種於滅菌的沙土管中,使微生物細胞或孢子吸附在沙土載體上,將管中水分抽干後熔封管口或置乾燥器中於4~6℃或室溫進行保存的一種菌種保藏方法。
4、真空冷凍乾燥法
將微生物冷凍,在減壓下利用升華作用除去水分,使細胞的生理活動趨於停止,從而長期維持存活狀態。
長期保存菌種的方法有很多,定期移植法、液體石蠟法、沙土管法、真空冷凍乾燥法都是不錯的保存方法,使用效果是非常好的。
(1)工業菌種的保藏方法有哪些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無論採用何種保藏方法,首先應該挑選典型菌種的優良純種來進行保藏,最好保藏它們的休眠體,如分生孢子、芽孢等。其次,應根據微生物生理、生化特點,人為地創造環境條件,使微生物長期處於代謝不活潑、生長繁殖受抑制的休眠狀態。
這些人工造成的環境主要是乾燥、低溫和缺氧,另外,避光、缺乏營養、添加保護劑或酸度中和劑也能有效提高保藏效果。
❷ 常用的菌種保存方法有哪些
菌種保藏是食用菌產業的一項基礎工作,是確保野生種質資源基因留存和現有生產用種遺傳性能相對穩定的必要手段。菌種保藏的方法多種多樣,有的雖然保藏效果好,但投資高或操作繁雜。在生產實踐中,更需要設備投入少,能保障菌種不死亡、不污染、最大限度地保持優良種性的簡便方法,如斜面低溫短期保藏和自然基質較長期保藏相結合的方法。
一般而言,對母種進行長期保存,對原種進行短期保存。須保證優良菌種的性狀和活力不發生變異,不死亡,不被污染,確保其純度。因此,保存方法應具備取材容易、操作方便、菌種不易退化、長期保存不污染雜菌等優點。常用的菌種保存方法如下:
(一)斜面低溫保藏 該法的優點是保藏方便且所佔空間較小。具體做法是:菌絲長滿斜面後,放在0~5℃保存。以後每隔一定時間(2~3個月)轉管一次。轉管保存不能長期用PDA培養基,否則種性易退化,灰樹花降解木質纖維素的能力減弱。因此隔一定時間(1年左右)須把菌種轉接到木屑培養基上復壯,之後挑選健壯無污染的菌絲再轉回PDA培養基保存。在長期保存過程中,要防棉塞受潮滋生雜菌。菌種試管口最好用蠟燙封,以防培養基內水分過快蒸發。增加瓊脂用量(2.5%~3%)可減緩水分蒸發。還要防止菌種管上的標簽脫落而造成種系混雜。
斜面低溫保藏方法簡便易行,能隨時觀察保藏菌株的活力和純度,一旦染雜,肉眼能及時發現。
(二)自然基質保藏 此法是根據灰樹花的特性,利用自然基質保藏其菌種的方法。灰樹花是木腐菌,可以採用以木屑為主料的培養基。自然基質營養全面,且大部為緩釋養分,不易產生營養過剩或飢餓;其次,培養基理化性狀好,可吸收或緩沖菌絲代謝出的有害物質,水分與通氣協調平衡,部分菌絲扎入基質內生長,不裸露於空氣中,菌絲呼吸強度低,生命力強。
1.原料與配方 粗、細木屑比例適當,採用板栗樹木屑最佳,粗木屑粒徑為2毫米左右,細木屑為一般圓盤鋸屑,粗、細的比例為1∶2,添加干木屑重量20%的麩皮和1%的糖,含水率為60%左右。這樣的基質通氣性好,營養豐富且供菌絲分解利用的時間長,長到基質內部的菌絲比包裹在基質外部暴露於空氣中的菌絲耐受性強。不同粒徑的基質比例適當,還能協調氣與水的矛盾。粗粒過多,架空菌絲多;細粒過多,透氣性差,菌絲生長慢。應用配方如下:
栗木屑78%,麩皮20%,石膏1%,蔗糖1%,水65%配料,裝入較粗大的試管中,裝料量為試管的1/3~1/2,1.5千克/厘米2滅菌1.5小時。冷卻後,接入需保藏的菌種,在28℃下培養,待菌絲長滿木屑培養基時取出換上無菌橡皮塞,在0~5℃冰箱內保藏1~2年轉管一次。
2.容器與裝量 採用容量250毫升的葡萄糖玻璃瓶,清洗潔凈,裝量一般不超過玻璃瓶容量的3/5,填料不能過滿,瓶壁所殘留的顆粒須擦拭乾凈,否則保藏的菌種易引起污染。
3.滅菌和冷藏 滅菌時若採用棉塞封口,基質表層易失水,接種成活率低,即使菌絲復活,生長也很緩慢,所以最好採用聚丙烯膜封口,接種後換用無菌棉塞培養,待菌絲長滿後再換成有孔滅菌膠塞冰箱保藏。
用上述方法保藏的菌種經3年貯放後,接出成活率均達90%以上,出菇驗證產量及子實體形態特徵均無明顯變化。因此,自然基質保藏法具有保存期長,菌種遺傳性能相對穩定的特點。
(三)木粒PDA斜面保藏 灰樹花在自然狀態下易發生於栗樹根部,這說明其營養需求較為特殊。根據灰樹花這種習性,在PDA基礎上添加適量的栗樹木粒製成母種培養基。在多年的使用中發現,用該培養基培養的母種生長勢好,在轉接原種時,適應能力強,萌發定植快;用作菌種保藏基質時,保藏時間長,並能很好保持菌種的優良性狀。
1.木粒PDA的製作 選取栗樹邊材,加工成0.3~0.5厘米的顆粒,及時烘乾或曬干備用。稱取葡萄糖10克,KH2PO41克,1溶解於1升清水中配製成營養液。將營養液倒入盛有木粒的小鋁鍋中,營養液以完全浸沒木粒為准。煮沸10分鍾,以加快木粒對營養液的吸收速度,起鍋靜置30分鍾讓木粒吸足營養液。撈出木粒,瀝掉表面的水,裝入試管,裝量為試管長的1/6,最多不得超過試管長的1/5,否則在擺制斜面時,不易使木粒均勻分散於斜面的表面上。
選取新鮮的馬鈴薯,去皮並切成薄片,稱取200克放入小鋁鍋中,加入1升清水,文火煮沸30分,趁熱過濾取汁,並補足1升的體積。稱取瓊脂20克,葡萄糖20克,KH2PO4 2克,MgSO47H2O 2克。先將瓊脂剪碎,加入到馬鈴薯濾液中,繼續用文火加熱,使瓊脂溶化。待瓊脂完全溶化後,加入稱好的其他3種營養成分,攪拌使這些物質溶解均勻,趁熱裝入已裝有木粒的試管中,裝至試管長的1/3處,塞上棉塞。
在0.8~1千克/厘米2蒸氣壓下滅菌40分,待氣壓降至0時,開蓋取出,趁熱輕輕抖拍試管,使木粒分散後即可擺制斜面,並使木粒呈半裸狀分布於斜面上,待凝固後便製成了木粒PDA培養基。
2.生長及保藏效果 木粒PDA斜面上培養的灰樹花母種,菌絲生長迅速、良好,12天即可長滿試管,但菌絲的後期生長勢更為粗壯、濃密,後勁足。轉接原種時,菌種適應力強,定植快。這表明,灰樹花菌絲的生長速度、生長勢不僅取決於本身的遺傳性,而且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培養基的營養。常規PDA的營養成分,主要是可溶性的速效性營養,前期營養豐富,營養利用直接,因而前期菌絲生長迅速、良好,後期營養則不足,菌絲生長不良,長勢欠佳。木粒PDA由於在增添了木粒這一緩效性營養,就木腐性的灰樹花而言,營養配伍合理,補充了菌絲生長後期所需的營養,因此後勁足。
菌絲體對基質的分解利用是通過菌絲細胞分泌的胞外酶,將基質中的大分子營養分解成小分子營養後才被吸收利用的,而這些胞外酶大多為誘導酶,其合成與分泌受基質的誘導和分解產物阻遏機制調節。就纖維素酶而論,許多易代謝碳源(如葡萄糖等)具有引起酶合成阻遏作用,同時伴隨著菌絲體的旺盛生長,酶的大量合成則出現在易代謝碳源基本耗盡之後,且受到基質纖維素的誘導,常規PDA基質,到葡萄糖等易代謝碳源基本耗盡的後期,由於營養的缺乏,菌絲生理機能下降,酶的合成量減少。而木粒PDA不僅含有易代謝碳源——葡萄糖,又含有木粒這一緩效性營養,前期葡萄糖促進了菌絲體旺盛生長,獲取了大量的菌絲體,表現為菌絲粗壯、濃密。到了易代謝碳源耗盡的後期,木粒一方面補充了後期所需的營養,使菌絲的生埋機能維持在一定的水平;另一方面木粒的纖維素激活菌絲細胞纖維素酶的誘導機制,合成了大量的酶,保持了木腐生性灰樹花較強的分解木材的能力,因此,用該培養基培養的母種在轉接原種時適應力強,萌發定植快。因部分菌絲長入木粒內部,抵抗不良環境的生存能力增強,種質不易退化。木粒PDA灰樹花菌種,在0~5℃保藏2~3年再轉管活化,成活率仍達到90%左右。此外,木粒PDA應用於木腐性灰樹花種的提純復壯,效果也較理想。
(四)石蠟隔氧封藏 具體做法是將液態石蠟分裝入三角瓶內,裝量達瓶空間的1/3,塞好棉塞,於121℃滅菌2小時,然後置40℃溫箱中,使其水分蒸發,或置於乾燥器內數日以除去水分,石蠟呈透明狀為宜。在無菌條件下,用無菌吸管裝入已長好菌絲的斜面試管,使液面高出斜面頂部1厘米左右。塞上無菌橡皮塞,豎直保存。此法可使菌種存活3年以上,但以1~2年移植一次為好。移植時不必倒出石蠟,用接種鉤取一塊菌絲即可。因轉移時帶有石蠟,菌絲生長弱,需要再轉管1~2次,方能復壯。
❸ 菌種保藏的常用方法及特點
摘要 1、斜面低溫保藏法
❹ 微生物菌種保藏的方法有哪些
菌種的優劣是食用菌生產成敗的關鍵。菌種是國家重要的生物資源,也是微生物工廠首要的生產資料。由於微生物繁殖快、易變異,因此微生物菌種特別需要妥善保藏。世界各國對微生物菌種都很重視。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專門設立了菌種的保藏機構,為各生產單位收藏和供應各種優良菌種。當然就具體的生產單位而言,大量的生產用菌種還得靠自己來生產和保藏。
菌種保藏的目的:是使優良菌種經過較長時間後,仍能保持菌種的優良性狀、生活能力及純度,降低菌種的衰亡速度,確保菌種的純一,防止雜菌污染及絕種。
保藏菌種的方法:人們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積累了不少保藏菌種的經驗,常用的保藏方法有:斜面低溫保藏法、液體石蠟保藏法、砂土管保藏法、濾紙片保藏法、穀粒保藏法等。常用保藏菌種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1)斜面低溫保藏法這是最簡單最普通的保藏方法。首先將菌種在適宜的斜面培養基(一般PDA)上培養成熟後,選擇菌絲生長粗壯,邊緣保存。一般保存溫度4~6℃,除草菇和銀耳菌種外(10~15℃),此方法對其他食用菌都適宜,一般菌種可保藏2~4個月,所以需定時移接。此法保藏雖然方便,但是保藏時間短,需經常轉管,也很容易發生衰退變異現象。因此,不能用作長期保藏,最好與其他方法結合起來保藏。
另外,為了減少保藏期間培養基水分蒸發,瓊脂最好加到2.5%。為防止菌種在保藏過程中產酸分的積累,應加入0.2%的磷酸氫二鉀、磷酸二氫鉀等緩沖鹽類,同時,培養成熟後,最好將棉塞管口外剪平,並用礦蠟封或換以無菌木塞,這樣做也可以減少培養基水分的散失,延長保存時間。
在農村如果沒有冰箱,可採用土法保藏。即把保藏用的斜面菌種換上無菌橡皮塞,並用礦燭蠟封後密閉的廣口瓶中,懸入井底保藏。(2)貯藏室保藏法原種和栽培種一般只在貯藏室短期保藏,貯藏室溫度0~10℃為好。室內應清潔、乾燥、無光,應經常檢查溫度和濕度,以降低其生活力,減少變異退化,防止雜菌污染,避免過早出菇。溫度越高,保存的時間越短。
❺ 菌種保藏的常用方法及特點
(1)斜面低溫保藏。是一種最常用、最簡便的菌種保藏方法。首先將需要保藏的菌種接到斜面培養基上,在適宜的溫度條下培養,當菌絲健壯地長滿斜面時,即將此試管菌種取出,放置於4 ℃的冰箱中保藏。特點:
①簡單易行,適用於各類菇類菌種保藏,是目前生產及科研普遍採用的一種方法;②保藏時間短,需6個月轉接一次,轉管次數多菌絲變異的可能性大;③如改用橡皮塞並用石蠟扣,可保藏1年~3年。
(2)液體石蠟保藏。液體石蠟保藏也稱為礦油保藏,即用礦油覆蓋試管斜面試管保藏的方法。礦油是指無色、透明、黏稠、性質穩定、不易被微生物分解的石蠟油和液體石蠟,將其覆蓋在斜面菌種之上,可以隔絕空氣,防治培養基水分蒸發,抑制微生物的代謝活動,推遲細胞老化,從而達到長期保藏菌種的目的。特點:
①方法簡便易行,保藏條件不嚴格,保藏時間長,可作為長期保藏菌種的方法;②菌種必須垂直放,放置不方便。
(3)濾紙保藏。濾紙保藏是一種以無菌濾紙作為食用菌孢子吸附載體長期保藏菌種的方法,又稱濾紙孢子保藏法。特點:技術要求高,設備費用大,菌種不易衰老退化,菌種保藏時間長很少變異。
(4)自然基質保藏。自然基質保藏就是以不含毒性、刺激性和抑菌性而富含營養的自然生長的基質作培養基來保藏菌種的方法。自然基質很多,食用菌常用的自然基質有發酵的糞草、木屑及枝條基質等,取材方便,製作方法簡便,保藏時間也較長。使用時,只需取一塊、一粒或一條培養物放在新鮮的培養基上,並在適溫下培養即可。特點:方法簡便易行,保藏時間長。
❻ 菌種保存的方法有哪些,菌種傳代操作規程
菌種保存的方法有斜面低溫保藏法、液體石蠟覆蓋保藏法、沙土保藏法、濾紙保藏法、甘油管保存法、冷凍乾燥保存法。1、斜面低溫保藏法:將菌種接種到適合的固體斜面培養基上,用油紙將棉塞部分包紮好,然後轉移至2-8°C的冰箱中進行保存。2、液體石蠟覆蓋保藏法:使用液體石蠟將斜面菌覆蓋住,使其和空氣隔絕。❼ 經常使用的細菌菌株用哪種保藏方法比較好
1.斜面低溫保藏法
將菌種接種在適宜的固體斜面培養基上,待菌充分生長後,棉塞部分用油紙包紮好,移至2—8℃的冰箱中保藏。
保藏時間依微生物的種類而有不同,黴菌、放線菌及有芽孢的細菌保存2—4個月,移種一次。酵母菌兩個月,細菌最好每月移種一次。
此法為實驗室和工廠菌種室常用的保藏法,優點是操作簡單,使用方便,不需特殊設備,能隨時檢查所保藏的菌株是否死亡、變異與污染雜菌等。缺點是容易變異,因為培養基的物理、化學特性不是嚴格恆定的,屢次傳代會使微生物的代謝改變,而影響微生物的性狀;污染雜菌的機會亦較多。(北納生物www.bnbio.com)
2.液體石蠟保藏法
(1)將液體石蠟分裝於三角燒瓶內,塞上棉塞,並用牛皮紙包紮,1.05kg/cm2>,121.3℃滅菌30分鍾,然後放在40℃溫箱中,使水汽蒸發掉,備用。
(2)將需要保藏的菌種,在最適宜的斜面培養基中培養,使得到健壯的菌體或孢子。
(3)用滅菌吸管吸取滅菌的液體石蠟,注入已長好菌的斜面上,其用量以高出斜面頂端1cm為准,使菌種與空氣隔絕。
(4)將試管直立,置低溫或室溫下保存(有的微生物在室溫下比冰箱中保存的時間還要長)。
此法實用而效果好。黴菌、放線菌、芽孢細菌可保藏2年以上不死,酵母菌可保藏1—2年,一般無芽孢細菌也可保藏1年左右,甚至用一般方法很難保藏的腦膜炎球菌,在37℃溫箱內,亦可保藏3個月之久。此法的優點是製作簡單,不需特殊設備,且不需經常移種。缺點是保存時必須直立放置,所佔位置較大,同時也不便攜帶。從液體石蠟下面取培養物移種後,接種環在火焰上燒灼時,培養物容易與殘留的液體石蠟一起飛濺,應特別注意。
3.濾紙保藏法
(1)將濾紙剪成0.5×1.2cm的小條,裝入0.6×8cm的安瓿管中,每管1—2張,塞以棉塞,1.05kg/cm2>,121.3℃滅菌30分鍾。
(2)將需要保存的菌種,在適宜的斜面培養基上培養,使充分生長。
(3)取滅菌脫脂牛乳1—2ml滴加在滅菌培養皿或試管內,取數環菌苔在牛乳內混勻,製成濃懸液。
(4)用滅菌鑷子自安瓿管取濾紙條浸入菌懸液內,使其吸飽,再放回至安瓿管中,塞上棉塞。
(5)將安瓿管放入內有五氧化二磷作吸水劑的乾燥器中,用真空泵抽氣至干。
(6)將棉花塞入管內,用火焰按圖Ⅶ-13熔封,保存於低溫下。
(7)需要使用菌種,復活培養時,可將安瓿管口在火焰上燒熱,滴一滴冷水在燒熱的部位,使玻璃破裂,再用鑷子敲掉口端的玻璃,待安瓿管開啟後,取出濾紙,放入液體培養基內,置溫箱中培養。
細菌、酵母菌、絲狀真菌均可用此法保藏,前兩者可保藏2年左右,有些絲狀真菌甚至可保藏14—17年之久。此法較液氮、冷凍乾燥法簡便,不需要特殊設備。
4.沙土保藏法
(1)取河沙加入10%稀鹽酸,加熱煮沸30分鍾,以去除其中的有機質。
(2)倒去酸水,用自來水沖洗至中性。
(3)烘乾,用40目篩子過篩,以去掉粗顆粒,備用。
(4)另取非耕作層的不含腐植質的瘦黃土或紅土,加自來水浸泡洗滌數次,直至中性。
(5)烘乾,碾碎,通過100目篩子過篩,以去除粗顆粒。
(6)按一份黃土、三份沙的比例(或根據需要而用其他比例,甚至可全部用沙或全部用土)摻合均勻,裝入10×100mm的小試管或安瓿管中,每管裝1g左右,塞上棉塞,進行滅菌,烘乾。
(7)抽樣進行無菌檢查,每10支沙土管抽一支,將沙土倒入肉湯培養基中,37℃培養48小時,若仍有雜菌,則需全部重新滅菌,再作無菌試驗,直至證明無菌,方可備用。
(8)選擇培養成熟的(一般指孢子層生長豐滿的,營養細胞用此法效果不好)優良菌種,以無菌水洗下,製成孢子懸液。
(9)於每支沙土管中加入約0.5ml(一般以剛剛使沙土潤濕為宜)孢子懸液,以接種針拌勻。
(10)放入真空乾燥器內,用真空泵抽干水分,抽干時間越短越好,務使在12小時內抽干。
(11)每10支抽取一支,用接種環取出少數沙粒,接種於斜面培養基上,進行培養,觀察生長情況和有無雜菌生長,如出現雜菌或菌落數很少或根本不長,則說明製作的沙土管有問題,尚須進一步抽樣檢查。
(12)若經檢查沒有問題,用火焰熔封管口,放冰箱或室內乾燥處保存。每半年檢查一次活力和雜菌情況。
(13)需要使用菌種,復活培養時,取沙土少許移入液體培養基內,置溫箱中培養。
此法多用於能產生孢子的微生物如黴菌、放線菌,因此在抗生素工業生產中應用最廣,效果亦好,可保存2年左右,但應用於營養細胞效果不佳。
5.液氮冷凍保藏法
(1)准備安瓿管用於液氮保藏的安瓿管,要求能耐受溫度突然變化而不致破裂,因此,需要採用硼硅酸鹽玻璃製造的安瓿管,安瓿管的大小通常使用75×10mm的,或能容1.2mm液體的。
(2)加保護劑與滅菌保存細菌、酵母菌或黴菌孢子等容易分散的細胞時,則將空安瓿管塞上棉塞,1.05kg/cm2,121.3℃滅菌15分鍾:若作保存黴菌菌絲體用則需在安瓿管內預先加入保護劑如10%的甘油蒸餾水溶液或10%二甲亞碸蒸餾水溶液,加入量以能浸沒以後加入的菌落圓塊為限,而後再用1.05kg/cm2>,121.3℃滅菌15分鍾。
(3)接入菌種將菌種用10%的甘油蒸餾水溶液製成菌懸液,裝入已滅菌的安瓿管;黴菌菌絲體則可用滅菌打孔器,從平板內切取菌落圓塊,放入含有保護劑的安瓿管內,然後用火焰熔封。浸入水中檢查有無漏洞。
(4)凍結再將已封口的安瓿管以每分鍾下降1℃的慢速凍結至-30℃。若細胞急劇冷凍,則在細胞內會形成冰的結晶,因而降低存活率。
(5)保藏經凍結至-30℃的安瓿管立即放入液氮冷凍保藏器的小圓筒內,然後再將小圓筒放入液氮保藏器內。液氮保藏器內的氣相為-150℃,液態氮內為-196℃。
(6)恢復培養保藏的菌種需要用時,將安瓿管取出,立即放入38—40℃的水浴中進行急劇解凍,直到全部融化為止。再打開安瓿管,將內容物移入適宜的培養基上培養。
此法除適宜於一般微生物的保藏外,對一些用冷凍乾燥法都難以保存的微生物如支原體、衣原體、氫細菌、難以形成孢子的黴菌、噬菌體及動物細胞均可長期保藏,而且性狀不變異。缺點是需要特殊設備。
6.冷凍乾燥保藏法
(1)准備安瓿管用於冷凍乾燥菌種保藏的安瓿管宜採用中性玻璃製造,形狀可用長頸球形底的,亦稱淚滴型安瓿管,大小要求外徑6—7.5mm,長105mm,球部直徑9—11mm,壁厚0.6—1.2mm。也可用沒有球部的管狀安瓿管。塞好棉塞,1.05kg/cm2>,121.3℃滅菌30分鍾,備用。
(2)准備菌種,用冷凍乾燥法保藏的菌種,其保藏期可達數年至十數年,為了在許多年後不出差錯,故所用菌種要特別注意其純度,即不能有雜菌污染,然後在最適培養基中用最適溫度培養,使培養出良好的培養物。細菌和酵母的菌齡要求超過對數生長期,若用對數生長期的菌種進行保藏,其存活率反而降低。一般,細菌要求24—48小時的培養物;酵母需培養3天;形成孢子的微生物則宜保存孢子;放線菌與絲狀真菌則培養7—10天。
(3)制備菌懸液與分裝以細菌斜面為例,用脫脂牛乳2ml左右加入斜面試管中,製成濃菌液,每支安瓿管分裝0.2ml。
(4)冷凍冷凍乾燥器有成套的裝置出售,價值昂貴,此處介紹的是簡易方法與裝置,可達到同樣的目的。
將分裝好的安瓿管放低溫冰箱中冷凍,無低溫冰箱可用冷凍劑如乾冰(固體CO2>)酒精液或乾冰丙酮液,溫度可達-70℃。將安瓿管插入冷凍劑,只需冷凍4—5分鍾,即可使懸液結冰。
(5)真空乾燥為在真空乾燥時使樣品保持凍結狀態,需准備冷凍槽,槽內放碎冰塊與食鹽,混合均勻,可冷至-15℃。
抽氣一般若在30分鍾內能達到93.3Pa(0.7mmHg)真空度時,則乾燥物不致熔化,以後再繼續抽氣,幾小時內,肉眼可觀察到被乾燥物已趨乾燥,一般抽到真空度26.7Pa(0.2mmHg),保持壓力6—8小時即可。
(6)封口抽真空乾燥後,取出安瓿管,接在封口用的玻璃管上,可用L形五通管繼續抽氣,約10分鍾即可達到26.7Pa(0.2mmHg)。於真空狀態下,以煤氣噴燈的細火焰在安瓿管頸中央進行封口。封口以後,保存於冰箱或室溫暗處。
❽ 菌種保藏的原理,菌種保藏方法
1、菌種保藏的原理:菌種保藏有多種方法,其原理大多大同小異,主要是人為創造條件盡量降低生物體內的代謝活動,以達到延長生命、減少變異的目的,其中低溫、乾燥和隔絕空氣是使微生物代謝能力降低的重要因素。2、菌種保藏方法:菌種保藏常用的方法有凍干保藏法、液氮保藏法、甘油管冷凍保藏法、傳代培養保藏法、寄主保藏法、載體保藏法等。
一、菌種保藏的原理
1、菌種保藏的原理是根據菌種的生理生化特性,人為創造條件盡量降低生物體內的代謝活動,以達到延長生命、減少變異的目的。在保藏過程中,必須使微生物的代謝處於最不活躍或相對靜止的狀態,才能在一定的時間內使其不發生變異而又保持生活能力。
2、低溫、乾燥和隔絕空氣是使微生物代謝能力降低的重要因素,因此菌種保藏方法雖多,但都是根據這三個因素而設計的。其中低溫可減緩機體細胞的酶活,降低新陳代謝,達到保藏菌種的目的,同時會導致菌體誘發菌絲自溶機制。
二、菌種保藏方法
常用的方法有凍干保藏法、液氮保藏法、甘油管冷凍保藏法、傳代培養保藏法、寄主保藏法、載體保藏法等。
1、凍干保藏法
凍干保藏法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具體為:先使微生物在極低溫度(-70℃左右)下快速冷凍,然後在減壓下利用升華現象除去水分(真空乾燥),其中真空冷凍乾燥法最常見。
2、液氮保藏法
液氮保藏法,又稱為超低溫保藏法,主要利用微生物在低於-130°C的低溫下新陳代謝趨於停止的原理,在液氮中(-196°C的超低溫下)有效地進行菌種保藏的方法。該方法一般可保藏15年以上,是公認的菌種長期保藏技術之一。
3、甘油管冷凍保藏法
甘油管冷凍保藏法,利用微生物在甘油中生長和代謝受到抑制的原理達到保藏目的。該方法適用於一般細菌的保存,同時也適用於鏈球菌、弧菌、真菌等需特殊方法保存的菌種,適用范圍廣,操作簡便,效果好,無變異現象發生。
4、傳代培養保藏法
傳代培養保藏法,又稱定期移植保藏法,包括斜面培養、穿刺培養、皰肉培養基培養等,是指將菌種接種於適宜的培養基中,最適條件下培養,待菌種生長完全後,通常置於4℃-6℃進行保存並間隔一定時間進行移植培養的菌種保藏方法。
5、寄主保藏法
寄主保藏法相當於一般微生物的傳代培養保藏法,必須在生活的動物、昆蟲、雞胚內感染並傳代,尚不能用於在人工培養基上生長的微生物,如病毒、立克次氏體、螺旋體等。
6、載體保藏法
載體保藏法,將微生物吸附在適當的載體如土壤、沙子、硅膠、濾紙上,而後進行乾燥的保藏法,例如沙土保藏法和濾紙保藏法應用相當廣泛。
❾ 保存細菌等菌種最佳方法 菌種的保存方法
保存菌種的方法,應根據菌種的類型和保存目的進行選擇,一般包括以下幾種方法:
1、培養基保存法:此法不需要特殊設備,並可隨時提供使用,為常用的一種保存方法,其缺點是易發生變異。營養要求
不高的細菌,可用半固體保存法,一般2~3月轉種1次,並檢查菌株特性,如特性已改變,則需丟棄。特殊培養要求的細菌,如流感嗜血桿菌可接種巧克力瓊脂斜面,密封後冰箱貯存,每2周轉種1次。淋病奈瑟菌保存於巧克力瓊脂,每天或隔天轉種1 次,不宜4 ℃冰箱保存,因易死亡。
2、快速冷凍法:將純培養細菌在液體培養基上增菌後,取數個新鮮菌落加入含小牛血清或脫纖維綿羊血的培養基內製成濃菌懸液,再放人無菌玻璃珠,將此瓶放入-30℃以下低溫冰箱保存。需要時用無菌鑷子取出1 粒玻璃珠置增菌培養液中,增菌培養後即可獲得新鮮菌種。用此方法,大部分細菌可保存6 ~12 月,甚至更長時間。
3、冷凍乾燥法:是菌種保存最佳方法,可以免去細菌因頻繁傳代而造成菌種污染、變異和死亡。此法需冷凍乾燥設備,操作較費時,但適用於需要長期保存的菌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