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形聲字的造字規則是什麼
形聲字的造字規則是在象形字、指事字、會意字的基礎上形成的,由兩個文或字復合成體,由表示意義范疇的意符(形旁)和表示聲音類別的聲符(聲旁)組合。形聲字是最能產的造字形式。意符一般由象形字或指事字充當,聲符可以由象形字、指事字、會意字充當。
從漢字發展的角度來看,形聲造字法不僅突破了象形、指事、會意造字的局限,找到了為許多元形可象、有意難會的事物造字的簡便方法,更為重要的是,它彌補象形、指事和會意不能直接標聲的缺陷。為記錄語言的符號,文字如果不能標示讀音,是極不便於使用因而就不能持久存活下去的,所以在世界范圍內,表意向標音的過渡乃是一切文字發展演變的共同規律。
2. 漢字的造字方法有幾種
漢字的造字方法有六種,分別是: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和假借。
一、象形法
象形法是用文字的線條或筆畫,把要表達物體的外形特徵,具體地勾畫出來。象形字當中,也有一些不是直接用來表示具體實物,而是用來表示與實物有關的概念。
例如:"大"字,原來是像一個正面直立的人的形狀,手足展開,就表示"大"的意思了。這種從名詞推廣到形容詞的造字法,是後來發展出來的。象形字雖然起源最早,但數量卻最少。
二、指事法
就是用象徵性的符號或在圖形上加上指示性符號來表示意義的造字法。這種造字法大體上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單純性的符號,即不成圖形的符號(成了圖形,就是象形字了)。另一類是附合在圖形上的符號。
用指事法造字,這是漢字從象形發展到表意的第一步。
三、會意法
會意法就是把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字,按意義合起來表示一個新的意義的造字法。例如「酒」字,以釀酒的瓦瓶「酉」和液體「水」合起來,表達字義。
四、形聲法
就是由形旁和聲旁拼合而成的造字法。因為形聲字是在象形、指事、會意的基礎上產生的。盡管它還屬於表意性質的文字,但已突破了漢字形體的束縛,溝通了方塊漢字與語音的聯系,這是漢字從表意邁向表音的一個重大發展,成了漢字發展的主流。
用形聲法造字非常方便,與金木水火、鳥獸蟲魚有關的字以及嘆詞、擬聲詞,幾乎都是形聲字。這種造字法,直至今天還可以不斷地造出新字來。比如較近發現的化學元素「鎇、鋦、鐒」等,都是用新造的形聲字來命名的。
五、轉注法
轉注法就是為了適應方音分歧和語音的發展而採取的一種造字法。如原有一個「老」,表示年紀大的意思,而由於時間和地區的不同,又有用kǎo這個音表示老的意思,於是又造出了一個與「老」字部首相同、讀音相近和意義相同的「考」字。
六、假借法
就是借用同音字表示新義的一種方法(「假」也是借的意思)。例如「然」,本是燒的意思,底下四點已經是火了,可是被「然後」借用後,只好自己在旁邊再加一把火,變成「燃」字(形聲)。
3. 六種造字法分別是什麼 每個舉兩個列子
例子:
1、象形字:日、月、火、水。
2、指事字:本、末、刃。
3、會意字:看、明、林、塵。
4、形聲字:理、犁、願、盯。
5、轉注法:如「考」即「老」、「老」即「考」。
6、假借法:「自」本是「鼻」的象形字,後來假借為「自己」的「自」。如「汝」本是水名,借為第二人稱代詞。
古代六種造字方法:
1、象形法:象形字當中,也有一些不是直接用來表示具體實物,而是用來表示與實物有關的概念。
2、指事法:就是用象徵性的符號或在圖形上加上指示性符號來表示意義的造字法。這種造字法大體上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單純性的符號,即不成圖形的符號。另一類是附合在圖形上的符號。
3、會意法:把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字,按意義合起來表示一個新的意義的造字法。
4、形聲法:由形旁和聲旁拼合而成的造字法。因為形聲字是在象形、指事、會意的基礎上產生的。
5、轉注法:過去的說法很多,比較流行的說法是為適應方音分歧和語音的發展而採取的一種造字法。
6、假借法:借用同音字表示新義的一種方法。
象形文字的發展:
古印度的象形文字同樣來源於圖畫發展,主要分布於印度中部文迪亞山脈的丘陵地帶。最古的岩畫可追溯到距今2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根據風格,印度岩畫大致分為:自然主義的岩畫,以描繪單獨的野生動物為主,造型古樸寫實。
風格化的岩畫,開始從色塊中提煉出線條,用簡略粗重的線條勾勒人和動物的輪廓。或者是剪影式的平塗與粗線條的淺描並用。動物比較寫實,人物則是圖案化的,幾何形的。折衷的岩畫,多描繪騎馬、騎象或步行和金屬使用。
大汶口文化是新石器時代晚期重要的遺存之一,因首先發現於山東省泰安縣大汶口遺址而得名,其分布范圍北瀕渤海、南抵蘇皖、西進河南,始自公元前4300年,到公元前2500左右發展成龍山文化。大汶口文化的陶器特徵明顯,居民盛行青春期拔牙的風俗。
大汶口文化的社會經濟已發展到較高水平。已發現的許多刻劃符號被認為是象形文字的前身。從後來出土的獸骨和陶器、石器上的圖案可以判定,萬年以前,中國就出現了半圖象的圖畫、花紋符號。
4. 漢字六種造字法是什麼
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假借、轉注——統稱為六書.
前四種為造字法,後兩種為用字法.如:
象形字:日、月、火、水
指事字:本、末、刃
會意字:看、明、林、塵
形聲字:理、犁、願、盯
假借用字:「其」原本字指「箕」,借用作代詞.
轉註:實際指互相註解,許慎認為「考」「老」是一對轉注字.
5. 形聲字的造字規則是什麼結合課文內容寫一寫
形聲字的組合方式:上形下聲、下形上聲、左形右聲、右形左聲,外形內聲、內形外聲、聲佔一角、形佔一角,後面兩種理解一下就可以了。形聲字的形旁代表的是字的意義類屬,形旁表讀音。如「鋼」,形旁是金,說明這個字與金屬有關系,讀音為gang。
6. 有趣的形聲字 五年級 兩種造字方式
形聲字的兩種造字方式:
「形旁表義,聲旁表音。」形聲字是指漢字的一種造字方式,由度兩個文或字復合成體,由表示意義范疇的意符(形旁)和表示聲音類別的聲符(聲旁)組合知而成。
它又分為:(1)左形右聲:拍(左邊「提手旁」表示與手的動道作有關,右邊「白」表音專ai);(2)左聲右形:劍(左邊「僉」表音ian,右邊「立刀旁」表示與尖銳的利器有關)。該回答為熱心網友提供『』僅供參考『』Thanks♪(・ω・)ノ
7. 《有趣的形聲字》:1.我國的造字法有哪六種,並各寫出三個運用這些造字法造的字
造字方法有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
象形是用筆畫線條「畫」出形象,如:人、山、刀。
指事是用象徵性的符號在象形字上加些指示性符號來表示意義的造字方法,如:刃、本、末。
會意是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獨體字根據意義之間的關系合成一個字,綜合表示這些構字成分合成的意義的造字法。如:明、貨、從。
形聲是由「形」和「聲」兩部分合成,形旁有關意義,聲旁有關讀音。如:蝦、烤、吐。
轉注和假借,嚴格說來不屬於「造字」是當漢字不夠用時,臨時用一個同音或同義的字代替。
8. 在甲骨文中形聲字的兩種創作方法是什麼
第一種,增加聲符強化字音。如「星」增加了聲符「生」
第二種,增加形符讓原來的象形字變成聲符。如「蜀」原來的"蜀"字沒有中間的"蟲",加上"蟲"這個形符,外面的就變為聲符了。
9. 形聲字大體上可以分為哪兩種
形聲字是指漢字的一種造字方式,是在象形字、指事字、會意字的基礎上形成的,由兩個文或字復合成體,由表示意義范疇的意符(形旁)和表示聲音類別的聲符(聲旁)組合而成。形聲字是最能產的造字形式。意符一般由象形字或指事字充當,聲符可以由象形字、指事字、會意字充當。
10. 形聲字的八種構成方式,詳細解說。
(一)形聲字產生的途徑
運用形聲法造字,一般有三種方法:加註意符,加註聲符,音意合成。
1.
加註意符
加註意符有兩種情況:為本字加註意符合和為借字加註意符。
(1)為本字加註意符
一個字被假借後,再為本字加註意符。如:
莫——暮
益——溢
它——蛇
然——燃
(2)為借義字或引申義字加註意符
一個字被假借後,再為借字加註意符。如:
其——基
食——蝕
烏——嗚
采——彩
2.
加註聲符
加註聲符也有兩種情況:為本字加註聲符和為借字加註聲符。
(1)為本字加註聲符
一個字被假借後,再為本字加註聲符。如:
晶——曐
自——鼻
網——罔
晶(xīng)是「星」的本字,意思是「星星」,後被借為明亮的意義,讀jīng。為了不使「晶」字兼義過多,就在本字下加了個聲符「生」,成為「曐」字(後簡化為「星」),在天體的意義方面,「晶」和「曐」就成了古今字。
2.
加註聲符
加註聲符也有兩種情況:為本字加註聲符和為借字加註聲符。
(1)為本字加註聲符
一個字被假借後,再為本字加註聲符。如:
晶——曐
自——鼻
網——罔
晶(xīng)是「星」的本字,意思是「星星」,後被借為明亮的意義,讀jīng。為了不使「晶」字兼義過多,就在本字下加了個聲符「生」,成為「曐」字(後簡化為「星」),在天體的意義方面,「晶」和「曐」就成了古今字。
(二)形聲字的一般結構形式
形聲字占漢字總數的百分之九十,所以,掌握了形聲字,就可以對大多數漢字進行正確分析了。根據意符和聲符在字形中的位置,形聲字的結構,大體有以下六種形式:
1.
左形右聲
江河梧桐快慢
2.
右形左聲
鳩鴿胡期頭頸
3.
上形下聲
草藻霧露箕管
4.
下形上聲
婆娑案架臂臀
5.
外形內聲
國圃閣閨裹裏
6.
內形外聲
聞悶辯辨鳳風
這六種形式中,第一種到第四種比較常見,第五種第六種為數較少。第一種是形聲字的基本形式。
三)形聲字的特殊結構形式
除上述六種結構形式外,還有一些形聲字的結構形式比較特殊,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1.
意符偏在一個角落裡。如:
條
倏
修
修——分別從「木」、「犬」、「彡」、「攸」聲。
2.
聲符偏在一個角落裡。如:
旗
施
旌——都從「
」,分別是「其」、「也」、「生」聲。
從
徒
徙——都從「辵」,分別是「從」、「土」、「止」聲。
3.
意符、聲符互相穿插。如:
游——從「
」,「汓(「泅」的異體字)」聲。
隨——從「辵」,「隋」聲。
(四)省形和省聲
造字或用字的人,為求字形的整齊勻稱和書寫的方便,把某些形聲字的形旁或聲旁的字形省去一部分,這種現象文字學上稱為省形或省聲。形聲字的形符被省略了一部分,叫做「省形」。如:
星,從「晶」省,「生」聲。
考,《說文·老部》:「老也。從老省,丂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