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卷柏生長快嗎
不算快。
一、卷柏養護方法:
卷柏種植,要求疏鬆、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也可以使用松針土、椰糠土等。可用砂礫栽培,水培也可。
卷柏不耐陽光直射,適合室內種植,放在明亮、陽光不直射的位置養護。室外種植可放置於其他大型花草的花蔭下或者樹蔭下。
卷柏生長的適宜溫度為20℃,冬季在0℃以上即可。
抗旱力極強,干時內捲成團,有水分時舒展開來。但在夏季生長期需要大量澆水,保持盆土濕潤。冬季澆水要適當減少。
卷柏生長期喜潮濕,每天都要用溫水噴灑葉叢。不要用涼水噴灑,否則對葉叢不利。
卷柏耐瘠薄,通常不需施肥。
❷ 江南卷柏的植物栽培
生長習性
生於林下或溪邊。抗旱性強,枝葉干時拳卷,潮濕時又能展看,濕度大時候平展。生命力極強,大火燒過遇雨仍能復活。5℃能安全越冬。喜疏鬆偷稅大額砂質土壤。
繁殖培育
用分株法繁殖。分株在春季結合反盆時進行。分出的新株置陰濕的環境,很容易成活。
園林用途
可做盆栽、盆景山石配置、盆景造型、切花陪葉等。
❸ 九死還魂草用什麼土栽培
九死還魂草又名卷柏,是一種多年生直立常綠草本蕨類植物,廣泛分布於中國各地,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和葯用價值,它在天氣乾旱的時候,卷柏的小枝就捲起來,縮成一團,以保住體內的水分。一旦得到雨水,氣溫一升高,卷縮的小枝會平展開來,所以叫作「九死還魂草」,具有極其頑強的抗旱本領。 九死還魂草高5~15厘米,莖棕褐色,分枝叢生,扁平狀,淺綠色。
卷柏栽培對土壤要求不嚴,一般的園土或者腐殖土都可以。土壤只要透水透氣,卷柏就能夠生長得很好了。
希望能幫到您。
❹ 怎樣養卷柏
1、土壤。養殖卷柏,盆土又需要是疏鬆並且排水性良好的土壤。以沙質土壤為好,也可以自己來混合配置一些土壤。
2、光照和溫度。卷柏的生命力比較強,它喜歡溫暖的環境,在生長的時候適宜的溫度是20℃左右,冬季的時候要注意不要低於0℃。卷柏喜歡半陰的生長環境,一般盆栽養殖要將其放在陰濕的沒有直射光照的地方。
3、水肥。卷柏是可以抗旱的,但是在生長期間需要大量的進行澆水,保持盆濕潤、因為它喜歡潮濕,所以需要經常的給它噴水,但是注意不要是涼水。給卷柏施肥,一般是每半個月施肥一次。
4、注意事項。
(1)換盆。在養殖卷柏的時候需要對其換盆,一般可以選擇淺盆,換盆的時間是在春季。如果不進行換盆的話,也要進行換土。
(2)病蟲害。養殖卷柏常常會出現病蟲害,像是葉斑病、炭疽病等等,都是危害極大的,影響植株的生長。蟲害主要是褐軟蚧,危害也是很大。一般卷柏發生病蟲害,要及時的採取措施進行防治。要及時的去掉病變的枝葉,害蟲要先人工驅蟲,或者是灑一些葯劑來殺蟲。
(4)卷柏種植方法擴展閱讀:
卷柏常見病蟲害及其防治方法:
1、葉斑病。葉斑病多發於梅雨天氣,一般濕度大的天氣易發病,因為濕度大的天氣易使病菌繁殖。剛發病時為褐色的小斑,葉斑的邊緣呈現出水浸狀褪綠,並且呈輪紋狀向外擴展。後期病斑中心會出現黑褐色霉斑,潮濕條件下變成黑褐色霉層。
葉斑病防治方法:及時清除病葉,發病期間可用稀釋100倍的多菌靈噴灑。
2、炭疽病。炭疽病起初發生在葉片上,嚴重時會蔓延到葉柄上。病斑初期呈水浸狀的小黃斑,逐漸蔓延為輪紋狀,後期病斑連成一片造成葉片乾枯,並且會產生輪紋排列的小黑點。
炭疽病防治方法:加強養護,增施磷、鉀肥增強植株抗性;發病初期可用稀釋1000倍的等量式波爾多液或稀釋1500倍的托布津溶液噴灑。
3、卷柏蟲害。褐軟蚧能危害很多種植物,在卷柏上多發。褐軟蚧一般群集在葉面或嫩葉上,通過刺吸式口器吸食植株汁液,容易誘發煤污病,影響植株的光合作用,最終造成生長勢弱,葉片枯黃。
褐軟蚧防治方法:蟲數不多的情況下,可以用毛筆或竹片等物將蟲體刮除;在若蟲孵化期可以用稀釋100倍的樂果乳油或氧化樂果乳油噴灑。
❺ 卷柏怎麼養 卷柏的種植方法
種 名: 卷柏
學 名: Selaginella Puluinata
別 名: 九死還魂草、老虎拳頭一把抓、老虎爪、長生草、萬年松
科: 卷柏科 屬: 卷柏屬
產於我國南北各地,日本,朝鮮等地也有。
多年生草本,高5~15cm。主莖下著生須根。各枝叢生,直立,干後拳卷,密被覆
瓦狀葉,各枝扁狀分枝至2~3回羽狀分枝。葉小,交互排列,側葉披針狀鑽形,
中葉兩行,卵圓披針形。孢子囊穗生於枝頂,四菱形,孢子葉三角形,孢子囊腎形。
在自然界多生於荒山禿嶺及乾旱的岩石縫中,極耐乾旱,也耐寒,十分潑皮,若
作為盆栽觀賞,須選用疏鬆、排水良好的土壤。
卷柏有極強的生命力,這就決定了它栽培管理都可以粗放一些。栽植時宜用淺而
小巧的,盆土可用腐葉土與砂各半配製,日常放半陰或有明亮散射養護,澆水只
要掌握間干間濕就行,在其生長季,每月如果能施1-2次有機肥,則可使其生長更
加令人滿意。但施肥後,要用清水沖淋葉片,以保持其清潔。冬季只要不長時間
低於0度,就能安全越冬。
❻ 小葉卷柏的養殖方法
養殖小葉卷柏對土壤的要求很低,一般正常的土壤環境都能夠成活。小葉卷柏本身比較不耐寒,冬季要注意保溫。生長期定期灌溉水肥,促進植株健康發育。另外可根據自身喜好,將小葉卷柏修剪成喜歡的造型。
1、土壤基質
小葉卷柏對於土壤的適應能力非常強,因此對土壤的要求比較低,哪怕是在貧瘠的土壤下,也能夠健康存活。如果為了提升小葉卷柏的觀賞性,讓它發育的更加旺盛,最好選用肥力充足、排水性好的土壤。
2、生長溫度
小葉卷柏喜歡比較溫暖的生長環境,如果環境溫度過低,那小葉卷柏的生長就可能會受到低溫影響,出現凍害情況。在冬季或者我國北方低溫環境種植時,要保證最低溫度不低於5℃,及時採取防寒保暖的措施。
3、水肥灌溉
小葉卷柏喜歡生長在濕潤的環境中,植株有一定的耐旱性。在生長期要少量多次的澆水,保持盆土濕潤。在小葉卷柏的發育旺期,還要適當追施肥料,為其生長補充足夠的養分,肥料一定要經過稀釋後再灌溉。
4、適當修剪
小葉卷柏養殖栽培多是用於觀賞的,適當的修剪有利於提升植株整體的觀賞性,保證小葉卷柏具有比較高的觀賞價值。徒長枝葉、病枝爛葉、枯枝弱葉等需要全部修剪,利於植株健康生長。
❼ 大葉卷柏能室內栽植嗎
大葉卷柏作為一種觀葉植物,做成微盆景深受大家的喜愛,大葉卷柏能否養在室內,我們先來看一下大葉卷柏的生長環境,只要室內能夠滿足大葉卷柏的生長,就可以栽植,下面簡單的給大家分享一下:之所以卷柏有「九死還魂草」這種頗具武俠風的別稱,要從其植株的生長特性說起。當氣候乾旱缺水時,卷柏的根能自行從土壤分離,整個植株就會從外向內蜷縮起來,狀如拳頭可隨風移動。銀褐色的葉背可以反射陽光,減少表面積的水分蒸發量,這個形態下的植株會將生命保存在最低需求的狀態,宛如枯死一般。
根據卷柏的觀賞特性與植株的抗旱能力,製成叢林或是水旱小品盆景等等也頗有意趣,有一些盆友養護時會施以薄肥,筆者在栽培的過程中,都沒有對植株做施肥的作業。依個人淺見,卷柏對環境的適應性要求較高,而盡量不對植株施肥,讓其逐漸適應栽培的環境,待植株適應環境之後便更有利於未來的照顧養護。
❽ 秋冬季節卷柏好栽能成活嗎
可以的,以下是卷柏的移栽成活率達95%以上的方法
一、移栽植株的採集:南方地區一年四季均可採集,選取山坡林下或岩石縫隙中個體大中型、顏色鮮綠、植株伸展、無殘缺的卷柏植株進行採集,採集時帶宿土、保留植株的地下部位且避免損傷,同時收集原採集地的腐葉土;
二、移栽:在採集後的7 天內,將帶宿土的卷柏植株移栽至培養基質中(其中,培養基質是由步驟一收集的林下腐殖土、蛭石和沙石按10 :1 :1 體積比組成的,pH 值= 6.5-7.0。),種植深度控制在10-15cm,遮蔭率65% -75%,栽植當天澆透水一次。
三、移栽後管理培養:遮蔭率控制在65% -75%,培養溫度控制在22-28℃,保持土壤微濕潤,濕度控制在70%~ 80% 。移栽後的6-8 個月後,檢測培養基質中的有機質含量,有機質含量低於2%情況下追施翠姆顆粒復合肥,長效復合肥的N :P :K 質量比為3 :1 :1,施肥量為培養基質與肥料的重量配比(150-200) :(1-3)。
引種栽培時期:在南方地區,一年四季均可在採集後進行栽培,南方地區在採集後的7 天左右均可移栽,並具有較高的成活率。在北方地區,尤其是東北地區,6 月初至10 月初的野外植株在採集後的3-5 天內移栽具有較高的成活率,未能及時移栽的材料要放於陰涼通風處,避免濕度過高通風不暢造成植株腐爛,通常需要7 天內完成移栽。
北方地區因氣候原因最好選擇溫室內盆栽處理,冬季日照時間短,光強不足,可適當利用補光燈進行補光處理,如在室外栽植,冬季低溫卷柏進入休眠期,於次年5-6 月可逐漸恢復生長發育。
可替換為:栽培基質為林下腐殖土、泥炭蘚和細沙,比例為林下腐殖土、泥炭蘚:細沙= 10 :2 :1,pH = 6.5-7.0。
植株栽培:種植深度根據植株地下部位的長度,一般10-15cm。卷柏為喜半陰濕耐旱型植株,栽植後需對植株進行適當遮蔭處理,遮蔭處理同上,栽植當天澆透水一次即可,避免氣溫過高造成過度蒸騰損害植株,培養期間水分和濕度忌過大,可根據環境情況適當補充水分,除草等其它栽培管理條件同。
移栽後管理:因卷柏植株生長發育緩慢,在移栽後的6-8 個月後,檢測培養基質中的有機質含量,土壤有機質含量低於2%情況下適當追施長效復合肥,N :P :K = 3 :1 :1,施肥量為培養基質與肥料的重量配比(150-200) :(1-3)。卷柏具有較高耐旱性但不耐澇,因此移栽後日常管理中要注意水分的控制。北方地區氣溫較低或缺水時,卷柏地上部位會發生萎蔫捲曲呈球狀,氣溫過低或嚴重缺水時會進入休眠期,因此溫室栽培的卷柏植株在日常管理時要注意溫度和水分的控制,一般培養溫度22-28℃為宜,最高溫度不宜超過33℃,最低溫度不低於10℃,保持土壤微濕潤即可。發生萎蔫的地上部位尤其是進入休眠期的卷柏整個植株會呈現灰色或灰白的,此時只需移至適宜溫度條件或適當澆水,3-5 天即可恢復鮮綠狀態,最短12 小時左右即可恢復,無需對萎蔫部位或整個植株進行特殊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