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科普 > 中醫養生的好方法有哪些

中醫養生的好方法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9-18 02:26:06

A. 中醫養生保健方法都有那些

養生是歷代人類追求的目標,以追求延年益壽、強身健體、駐顏美容為養生目的。中醫養生的基本原則是陰陽平衡、整體觀念、辨證施治、氣化萬物、穩態調節、調中求和。中醫養生方法:

第一、順應自然界變化,主動適應自然界,采大地之精華,避免自然界對人體的影響;

第二、飲食調養,利用食物養生、食物防病、食物治療;

第三、情志調護;



第四、勞逸養生,包括體力、腦力、房室均要適度;

第五、運用中葯、針灸、按摩、氣功等方法,通過治未病:未病先防、已病防變、病後防復發及後遺症這一系列的辦法來達到養生的目的。

B. 中醫養生好方法

中醫養生好方法大全

中醫養生,就是指通過各種方法頤養生命、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一種醫事活動。《老子》雲“道法自然。”中醫養生重在整體性和系統性,養生之術主要包括以下七個方面:

神養:

包括精神心理調養、情趣愛好調養和道德品質調養等方面。

行為養:

包括衣、食、住、行等生活起居行為調養。

氣養:

主要為醫用健身氣功的“內養功”。如馬王堆導引術、五禽戲等。

形養:

主要包括形體鍛煉,體育健身活動。

食養:

主要內容為養生食品的選配、調制與應用,以及飲食方法與節制等。內容包括了醫、葯、食、茶、酒、以及民俗等文化方面。根據人體的寒熱虛實,結合個人體質選用相應食品,例如肥胖之人多痰濕,宜多吃清淡化痰的食品。形體消瘦之人多陰虛血虧津少,宜多吃滋陰生津的食物。

葯養:

主要內容為養生葯劑的選配調制。其制劑多為純天然食性植物葯,其製法也多為粗加工調劑,其劑型多與食品相融合。對此,古代常有“葯膳”“法膳”之稱。如當歸羊肉湯、當歸生薑羊肉湯,可補益氣血,祛寒止痛。

術養:

是以上養生之術以外的一種非食非葯的養生之法,即利用按摩、推拿、針灸、沐浴、熨燙、磁吸、器物刺激等方法進行養生。


;

C. 50個經典中醫養生方

在中醫看來養生比治病更為重要,在《黃帝內經》中提到“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謂也”,所以在中醫看來未病預防比生病再求醫更為重要。那麼自古以來中醫們又是如何進行養生的呢?下面我給大家介紹中醫養生方,希望對你有用!

50個中醫養生方

1、牙齒變白

刷牙時在牙膏上加上一點小蘇達,刷三次後牙齒潔白如玉,牙銹自然脫落。

2、怎麼戒煙

檳榔一隻,鑽個小孔,再往小孔里灌入一點煙代油用水泡兩天取出涼干,想吸煙時,聞一下就不吸了,誰聞都可以戒煙。

3、青春痘 祛痘

痘產品非常多,但要慎重選擇,不能因為想快速祛痘而選擇含有激素的祛痘產品。選擇具有消炎效果的天然成分的祛痘產品,現在蔡依林都在用的祛痘產品,伊華濃草本祛痘水就不錯。蔡依林用她三天急救就把痘痘祛了,很多網友也反饋28天後痘印也不見了!

4、怎麼戒酒

取生杏仁二兩少量味精化成水,然後浸泡二在放在酒里兩滴,一同少喝,可以戒酒。

5、怎樣去除口臭

每天放幾片茶葉在口中嚼三遍,這樣可使你口中保持清香,三天後除去口臭。

6、狐臭、腋臭

取生薑30g,切碎,浸於一般的醫用酒精中,封瓶1周後提取濾液,瓶裝備用。用棉簽或棉球蘸濾液搽於腋窩處,每天2-3次,連搽1個月。或者到網上買瓶“帕芙歐香體露”相對比較簡單的方法,堅持半月便能根除。

7、牛皮廯

半斤米醋浸泡一兩去皮的松樹籽,泡二天後,一日擦三次,效果更佳。也可用一匙桔皮粉加半匙香油調勺塗抹。

8、牙痛絕招

用桃仁放在火上燒熱以後放在痛牙上咬,如此幾次永不牙痛。

9、鼻炎小妙招

鹽水洗鼻法,2克食鹽、100毫升的水,煮沸,接入蒸餾出來的水到小瓶。用棉球蘸蒸餾後的鹽水,滴入病發的鼻腔,再用手指輕輕的按壓鼻子兩側,使鼻腔粘膜充分吸收鹽水後,配合善鑫堂鼻舒爽噴劑,每日2-3次效果最佳。

10、魚刺卡喉

用陳醋漱喉部,然後慢慢咽下,反復幾次即可治癒。

11、腳氣小竅門

米醋一斤,將醋倒入盆內,浸泡或浸洗,每日兩次,每次約一小時,消炎殺菌,可治腳化,又簡單,見效又快,輕者四天根治。

12、病後耳聾、耳鳴

大蒜味貓鼻貓自尿。貓尿滴耳三次一次兩滴可根治病後耳聾。耳鳴可將蛇皮焙成灰,吹入耳中,連吹三次可治耳鳴。

13、控製糖尿病新方法

新鮮玉米粒一斤。加水適量煎煮,至玉米開花後分四次,每天喝一碗,此方不能去根,只能控制病情。可以降低血糖。有浮腫尿量增多的患者服用,效果特別好。

14、睡覺打呼咬牙

睡覺時口含桔皮一塊,含十五分鍾後吐出3-5次可根治打呼咬牙。

15、腳臭、腳出汗

白礬研成細末,擦腳掌心10分鍾3-4次腳以後不再出汗不臭。可保持七八個月。

16、癲癇(羊角瘋)

蚯蚓一條,白礬半兩放入大碗中用開白水沖開。一次一碗晨起空腹,連喝十天。

17、口腔炎症

每天早晚吃梨一個,慢慢咽下,保持3-4天,立即好轉。病情嚴重的也可以用本方治療。

18、冠心病

黃豆50克,煮熟加食鹽適量多吃連吃3-4天,此方對控制冠心病不發展,特別理想,犯病以後再用此方。

19、治偏頭痛竅門

用白色的蘿卜皮貼在兩面的太陽穴上,每晚貼20分鍾,可達速效,頭不痛就不用再貼了,此方主治頭暈腦漲。

20、治痔瘡偏方

尿素三兩放盆中開水沖開後將毛巾放入沾濕後擰干放凳上騰。一次十分鍾一天三次,邊騰七天。可治內外痔,便血脫肛。

21、急速催奶

芝麻炒熟,加入鹽少許,最好是產前10天就開始吃,進餐時作副食,可快速增乳汁,吃得越多奶來的越快。

22、治失眠小竅門

將大蔥白切碎放在小盤內,臨睡前把小盤擺在枕頭邊便可安然入睡,連續幾天可根治,常年睡不著覺者,邊疆治療5天便可去根。

23、心臟病

每天早晚各吃菠蘿50克,5-7天效果最佳,2年左右不會犯病,犯病以後,再接著吃一次,病重者每天吃二次,可以穩固病情。

24、視力減弱怎麼辦

杏皮曬干撕碎作個小枕頭可醒目養神。對視力減弱。見風流淚近視遠視等都有一定的療效。

25、手腳裂口

葯用風濕膏,貼在患處,一天後取下即可長好百發百中。

26、皮炎小竅門

將線瓜葉搓碎在患處磨擦發紅為止,每七天搓一次3次即可,嚴重者連用6次即可治癒。

27、鼻炎

用棉花球沾一滴香油放在鼻內15分鍾後取出連續2-3天,每天三次,嚴重者多用2次。也可用大蒜泡醋插入鼻中。

28、高血壓

新鮮海帶二兩,作成一碗海帶湯,不要往裡放雖的青菜,清晨空腹喝下,連服十日即可,海帶能快速恢復血壓正常。

29、腎虛

新鮮江豆100克,加水煮爛加食鹽少許,每頓飯前服用3-5日可恢復健康,如經常吃對強身壯力效果最佳。

30、臉上祛斑法

杏會用水泡後去皮,搗爛如泥,加一個蛋清調勻,每晚睡前,次晨用白酒洗去,直至斑退。

31、胃病

民間治法取紅皮雞蛋殼二十個放在成瓦片上用火焙乾研成細末,用糖水服用,飲前服一小勺,一日2次,服完為止,此方十分珍貴,同時對補鈣和軟骨病都有很好的療效。

32、跌打傷筋

將韭菜搗爛,少對一點小男孩尿,貼在傷處幾小時即可消腫,三日後可以恢復正常。

33、快速減肥

買二兩烏龍茶,喝一周烏龍茶能快速融化脂肪促進脂肪代謝,達到減肥,又能預防肥胖症的發生。(茶濃)

34、長壽秘訣

經常運動,不氣不愁,年年保持多吃糖蒜,糖蒜是延長壽命的最佳良葯,它可殺死體內多種有害菌。

到鄉下取蘇子葉二兩,用熱水泡後飲用輕者四杯即可,重者多飲幾日,它能速效調經安神作用,對痛經寒大經期不正常有特效。

36、少白頭

用500克扇貝殼(干貝)煎水洗頭,每天洗一次連洗6-8次,使再長出來的頭發又黑又粗,如白頭特別多可多洗幾次。

37、粗皮膚變嫩

每口晚上用一個雞蛋清擦臉,一小時後用清水洗掉,如能經常擦,皮膚越來越嫩。

38、肩周炎、腰腿痛、坐骨、要脫

將土元(上憋子)七個焙成灰,黃酒七兩,共放一瓶內泡七天七夜,每晚七時喝七錢黃酒,並用拳頭用力調皮打患處七七四下九下,病重者多服幾療程可痊癒。

39、肺結核偏方

500克活繭蛹用火焙乾研成細末,每次用3-5克一日2次,服完為止,效果十分好,此方是中國中醫研究院提供。

40、關節炎止痛法

用穀草燒成灰,裝入小袋中,哪痛往哪貼,每晚貼一小時,貼3次治癒。此方又簡單。效果又好,對腰腿痛有明顯好轉。

41、腋下狐臭

米醋100克,茴香粉5克。調和勻塗擦腑下數次狐臭立即消失。

42、瘙癢怎麼辦

取一塊生薑切開擦腳心,男擦左女擦右,一次擦十分鍾。

羊脛骨四根,用大柴火燒成焦黃色後搗碎成面,每天晚飯後用一兩黃酒送服,連用數次。

44、誤吞金屬硬物

將韭菜炒熟大口下即可便出,碎玻璃片,吃肚裡以後,也可以用此方。

45、手腳麻木

浸泡好的黑木耳、桃仁、蜂蜜各120克,共搗如泥,放碗內蒸熱,分4天吃完永不麻木,孕婦禁用。

46、掉頭發、起雞皮

大白菜根去泥洗凈切片放鋥鍋內加兩久水煮開後加醋精洗頭,連洗七八天,可使頭發柔順,光亮,頭皮很快消失。頭發一根不掉。

47、灰指甲怎麼治

將紫皮大蒜搗爛如泥,再加少許白礬塗在灰指甲上。不要抹的太厚。然後用塑料布將指甲封好。塑料布透光封閉效果好只需七八天,覺得有漲的感覺就好了。

48、怎麼打掉蛔蟲

南瓜子(去殼留仁)50-100個研碎加水糖適量拌成糊狀,空腹服用一次可好,本方能打掉小兒多種病蟲。

49、乳腺炎怎麼治

仙人掌一小塊研碎加三滴香油後患處。

50、怎麼治腳雞眼

用一塊膠布中間剪一小眼,貼雞眼上,小眼出現雞眼,再撒眼上一點尿素麵(化肥)再用一塊膠布壓住,三日換一次,換六次,雞眼自消自滅。

中醫養生誤區

1: 西醫營養學等於中醫食療

西醫營養學十分重視和強調食物的酸鹼性,不是憑口感,而是看食物攝入人體內經過代謝轉化後,在體內最終代謝產物是呈酸性還是鹼性。用以控制飲食,最終達到平衡體質的目的。

中醫食療是利用“葯食同源”的食物進行防病治病,用以促進病體康復。

中醫食療根據食物的氣對人體進行調養,把人當成人,講究順天應時,天時、地利、人和;順應四時,吃應季的食物。用食物來調理身體,達到陰陽平衡的目的。

2: 中醫養生和年輕人沒關系

現在很多年輕人覺得,中醫養生就是老年人的事情,其實這是完全錯誤的。中醫養生,就是指通過各種方法頤養生命、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一種方法。中醫養生在於調和陰陽,疏通氣血,保證人體的健康。現代人壓力大,工作忙,生活不規律,亞健康狀態越來越年輕化,因此對於任何年齡的人來講,養生都是必不可少的。

3: 看中醫就是吃中葯

中醫指中國傳統醫學,即中醫學。它承載著五千年中國醫學文化的積淀,集結了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爭的經驗和知識,在古代樸素的唯物論和自發的辯證法思想指導下,通過長期臨床實踐逐步形成並發展成的醫學理論體系。

中醫學以中醫的陰陽五行、氣血津液、五臟六腑等理論為基礎,氣、血、津、精為人體的組成,通過望聞問切四法,分析病因病機,確定病症、分型,從而確立治法治則,後運用各種中醫傳統療法,如中葯、針灸、生活作息、飲食習慣等指導、治療或調理身體。由此可見,作為中國的國粹,中醫有著龐大而又完善的系統;作為一門學科,中醫又有各個子學科,因此看中醫絕不等同於吃中葯。中醫除了吃中草葯,還有針灸、拔罐、推拿、葯浴、刮痧、食療等各種方法,且療效甚佳。

4: 中葯療效慢

不少人都覺得,中葯療效慢。其實中醫為宏觀方式,西醫為微觀方式,西醫更多是所見即所得,中醫則是祛邪固本養生。另外,中醫在治療一些急症方面很有奇效,例如針刺治療急性疼痛往往一針見效,甚至對於急病的搶救方面,中醫也有獨到之效,如從古代的華佗針刺麻醉,到現今的參附湯葯搶救心衰患者等等。所以中葯應改為療效“漫”長。

5: 西醫治療不好的才去找中醫

有些病人到西醫療效不好時才想起找中醫,把中醫當做是“救命稻草”,此時若中醫療效不好就認為中醫不行。其實許多病中醫一開始就可以介入,這樣效果會更好。

例如糖尿病,西醫治療糖尿病,多數是控制飲食、注射胰島素。但糖尿病在中醫上即為“消渴症”,治療方式需清胃瀉火,養陰生津,並且輔以食療,即顯效。由此我們可以看出,中醫對於疾病的治療,多從整體出發,調節臟腑功能,從而達到陰平陽秘、氣血充盈之效。

D. 中醫養生方法有哪幾種

人們常常把養生分為生理、心理、哲理養生三個層次。對於一般人,注重身體的健康,接觸最多的就是生理養生。那麼,其他的兩種養生方式能帶給我們什麼樣的益處呢?今天就帶大家來了解下三大中醫養生法。

三、心理養生

一是調攝情志,二要修養德行。因為人的情志活動和道德修養,對人的身心健康關系極大。

所謂“情志”,就是中醫所說的“七情”,即“喜、怒、憂、思、悲、恐、驚”。這七種精神因素,是人受外在環境各種刺激所引起的反映。既是生理反映,也是心理反映。通常情況下,不會引起疾病,但過於激烈或持久,或自身過於敏感,都會導致疾病。如喜傷心、思傷脾,怒傷肝,悲憂傷肺,驚恐傷腎,所以要重視調攝情志。

E. 關於中醫養生方法

中醫是中華民族傳承了幾千年的優秀寶藏,很多優秀的老中醫在他們的日常生活中,用最樸素的行動詮釋了中醫養生的真諦。那麼,你知道中醫崇尚的養生 方法 有哪些嗎?下面是我帶來關於中醫養生方法,歡迎大家閱讀。

中醫崇尚的養生方法有哪些

中醫養生方法1. 規律作息

生活簡單、作息規律,是五位國寶中醫奉行多年不渝的養生圭臬。

清晨5點半或6點起床運動,然後看診、閱讀、寫字,晚上11點以前一定會就寢。

每天寫書打電腦,88歲的中醫師易權衡以「8小時工作、8小時睡眠、8小時適當運動」的三八原則,維持活力充沛。

作息不固定、生理時鍾被打亂,影響健康甚鉅。新近日本的動物研究發現,生理時鍾錯亂,會影響身體荷爾蒙分泌,引發多種疾病,甚至讓血壓飆升,嚴重危害心血管功能。

尤其睡眠充足最重要。國寶中醫們不熬夜,每天睡足7~8小時,因為睡眠是補氣養生根本。

《黃帝內經》提到:「人卧則血歸於肝。」以中醫觀點來看,晚上11點至凌晨3點,血液流經中醫的肝膽系統,此時身體獲得完全休息,就能修復肝功能、恢復體力和思考能力。

董延齡中醫師提醒,睡前不要做太劇烈的運動,或者耗費腦力的事情,睡不著不用勉強,不妨先拉把椅子坐下來,慢慢將呼吸下沉,靜坐10分鍾放空腦袋,稍有睡意再回去睡覺。

或者可准備一盆溫熱水泡腳,易權衡醫師說,「腳溫熱較好睡,」利用泡腳或按壓摩擦腳底中間的湧泉穴,腳丫子暖了,很快就能進入夢鄉。

中醫養生方法2. 多喝茶

晨起一杯濃濃的龍井綠茶,是百歲中醫師姜通喚醒身心的良方。「是那種苦到臉會變色的茶,」負責照顧父親飲食的姜家女兒笑說。但近幾年因飲食清淡少油,姜通已改喝較淡的龍井茶,怕傷到腸胃。

「來,來喝茶,」易權衡醫師喜歡喝茶,采訪當天正巧遇到寒流,他拿著巴掌大的不銹鋼壺走來走去,一遍遍專注地沖茶、倒茶,無論是訪客或患者,人人手捧一杯熱呼呼的茶,格外溫暖。

茶含有多種抗氧化物,對健康的功效早為人所知。以中醫觀點,茶具有利尿、解毒、生津止渴、清熱和安定心神功能,很適合長期用腦用眼的人,前市立中醫醫院營養師許雲卿提到。

但要特別注意:

◎ 沖泡水溫80℃:水溫太高會破壞綠茶中的有效成分。

◎ 不宜久泡:茶沖泡後要把葉子撈出來,茶葉不可在水裡泡超過8小時,以免產生大量單寧酸,損傷胃壁。

◎ 飯後不要喝濃茶:茶葉單寧酸和食物中的蛋白質結合後,會讓腸胃蠕動變慢,反而更不利消化。茶含少量咖啡因,神經衰弱、產婦、失眠或胃潰瘍的人不建議飲用。

中醫養生方法3. 書寫

寫書法、 日記 或做詩詞繪畫,則能抒發心情,維持內心平靜。

美國的研究發現,寫日記能夠紓緩內心痛苦,加強體內免疫系統,改善身體狀況,甚至可預防或緩解憂鬱症。 性格淡薄寧靜的中醫師馬光亞,有「從容老人」封號,他認為養生首重心情放寬,不要急、慢慢來,練毛筆字正是鍛煉心性的好方法。

馬光亞年幼時偶然在木板上以毛筆字書寫,受到兄長贊美後啟發興趣,從此愛上書法藝術,不但用毛筆抄寫醫書葯方,也把平日所見所聞、以詩詞方式記錄下來。後來他也愛用毛筆畫畫,無論是家鄉田園、竹子、花鳥或鴿子,都有樸拙的趣味。

愛妻情深的中醫師巫水生,則習慣用毛筆寫日記,30年從未間斷,迄今將近200本。

年輕時中醫啟蒙老師薛位珍讓巫水生學寫毛筆字,一方面是讓他靜下心來,二來則是訓練他把脈時的手腕穩定度。

有趣的是,寫日記的好習慣,也幫他免除了一次土地官司糾紛。有次巫水生碰上別人借他土地不還鬧上法院,幸好他有寫日記習慣,借土地的過程也詳細記載在日記里,當他出示日記給法官看時,法官一度懷疑,直到他拿出一百多本日記,才讓法官相信不是編造,最後平安化解這場官司。

中醫養生方法4. 睡午覺

利用午睡鬆弛一下恢復體力,不但能提升工作效率,也可降低血壓、減少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濃濃的八字眉、看來有點嚴肅的中醫師巫水生,年過七旬卻能每天從早上10點看診到晚上8點,他的好體力,讓許多年輕醫師自嘆不如。原來他午餐吃得簡單,吃完一碗麥片後必定中場喊卡,休息小睡一會,補充下半場元氣。

但午睡時間不宜過長,建議不超過半小時,才不會影響到晚上的睡眠狀況。

中醫養生方法5. 靜心

信仰,是支持國寶中醫的靜心力量。美國針對100位百歲人瑞所做的調查發現,信仰是超越飲食和運動的長壽原因。

走進馬光亞醫師家裡,廳堂中央一幅等人高的白衣大士觀世音圖,是他心緒平靜的依靠。馬光亞生前信奉聞聲救苦的觀世音菩薩,每日虔誠念經拜拜,「神明有幫助我,」他曾這樣告訴女兒說。

巫水生是虔誠__,每個星期日固定上教堂禮拜,行醫遇上困惑、內心不安時,他總會合掌禱告。說也奇怪,有時禱告完後心情豁然開朗,自然會發現合適患者的葯方。

中醫養生方法6. 菜多肉少

國寶中醫們飲食清淡,菜多肉少是大原則。

易家餐桌上, 最常出現兩道青菜搭配一小塊豬肉、雞肉或蒸魚,「一碗白飯吃完就算了,」飲食適量,白飯配菜,是易權衡醫師維持體態均衡的原因。他舉出歷代養生醫家主張素食多蔬,而現代醫學也證明,蔬菜中含有豐富維生素和纖維質,多吃對身體有益。

巫水生醫師因家族遺傳血壓偏高,所以飲食中特別注意攝取大量蔬果,每天下午四、五點,必定補充一杯現打綜合蔬果汁。只有到外頭餐廳用餐時,他才會「破例」吃點肉,「但經常一個月還吃不到一次,」他說。但巫水生也提醒,蔬果汁在中醫里偏涼性,最好白天喝,不要在睡前飲用,以免影響腸胃功能,反而不好入睡。

會做菜的董延齡,因年輕時歷經戰亂逃難,受過飢荒所苦,腸胃功能較差,因此多選擇平或溫性的葉菜類及豆類,如包心菜、四季豆等。他並自己腌漬香椿醬,香椿有清熱解毒、健胃理氣功效,對胃不好的人有幫助。

中醫養生方法7. 和緩運動+按摩

打一套八段錦就能讓全身細胞活躍起來;按摩則可讓筋絡暢通,加強氣血流動。

「你看我這把年紀了,還有肌肉喔,」76歲的中醫師董延齡自豪地捲起袖子,露出結實的二頭肌,這是他持續運動50年的成果。他結合各家養生功法,自創「延齡操」,每天拍打轉動全身筋骨關節;此外,他並搭配按摩小腿經絡,促進下肢循環,他深信「變老,從腳開始。」除了鬆弛全身筋肉關節,並可加上按摩筋絡,促進血液循環、加強臟腑功能。

92高齡辭世的馬光亞教授,生前沒有任何慢性病,他視力極佳,可看到月歷上的小字;且一口好牙、氣色紅潤,一點都不顯老。他自述保持年輕的秘訣是,每天做穴道按摩。早上起床後先將手心搓熱按摩全臉,按摩眼睛和耳朵的穴道;另外他也會按壓腳底中間的湧泉穴,有滋補腎經的青春功效。

中醫養生方法8. 好學不倦

多樣化興趣,讓國寶中醫保持頭腦靈活、心情開朗,每天生活充實、新鮮而有趣。研究也發現,活到老、學到老,可讓人變得更聰明。大量廣泛的閱讀、手不釋卷,是每位國寶中醫師的習慣。百歲人瑞中醫師姜通,具有西醫資格,他精通英、日語,每日除閱讀國內報章雜志外,也翻閱國外期刊資訊,隨時更新醫療資訊。

平時他最愛窩在西門町老咖啡店裡的一角,喝咖啡、寫稿、閱讀,享受沒人打擾的悠閑午後。「啊,那家 蛋糕 是自己做的,特別好吃,」提到愛吃的甜食,姜通還會露出孩子般開心而滿足的笑容。對任何事都充滿好奇,姜通的另一興趣是跳舞,而且持續到八十多歲還在跳,他年過百歲仍腳步輕盈、動作敏捷優雅,不是沒有原因。他從大學時代開始跳舞,一星期要跳上三、四次,後來也拉太太一塊去跳,夫妻倆很享受共同跳舞的忘我樂趣。

一席長袍執筆揮毫,儒雅斯文的馬光亞教授,私底下則喜歡高歌一曲,他常在家唱卡拉OK,無論國台語歌都認真學唱,也唱得有模有樣。女兒馬育台回憶說,父親的拿手歌曲是「采檳榔」,在告別式上他們還特別播放一段父親的歌聲,讓眾人懷念不已。

持續活動、好學不倦,以及永保赤子之心,國寶中醫為養生做了最好的註解。

中醫養生方法相關 文章 :

1. 古代中醫十種養生方法

2. 中醫二十四小時養生方法是怎樣

3. 中醫養生的方法

4. 中醫養生保健的5種方法

5. 常見的中醫養生方法

6. 中醫話養生


F. 有哪些比較適合養生的中醫療法

中醫養生療法都有哪些
1.拔火罐是眾所周知的中醫療法,通過拔火罐,可以通經活絡,身體變好
2.刮痧也是很普遍的,通過來回刮痧,清除身體的毒素
3.針灸也是流傳很久的,用金屬針刺入穴位,來調整氣血
4.葯酒也是很好,把重要溶於葯酒,作用效果很好
5.有一種葯茶療效也是很好的。

G. 中醫養生保健的常用方法

中醫養生保健的常用方法

中醫養生保健的常用方法,人們常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現在人們工作壓力大,有時候不注意身體就會出現一些問題,人生的`路還很長,我們需要愛惜自己的身體,下面我就來分享中醫養生保健的常用方法。

中醫養生保健的常用方法1

飲食養生

合理飲食可以調養精氣,糾正臟腑陰陽之偏,防治疾病,延年益壽。中醫養生理論認為,飲食要以「五穀為養,五果為助,無蓄為益,五菜為充」,還要重視五味調和,否則,會因營養失衡、體質偏頗、五臟六俯功能失調而致病。

動形養生

中醫認為,「人慾勞於形,百病不能成」。因此,古人在醫療及生活實踐中摸索形成了諸如按摩、氣功、太極拳、八卦掌、五禽戲等動形方式,以強身延年。當然,人若勞累過度,則容易引起「勞傷」,也稱「五勞所傷」,即久視傷血、久卧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

靜神養生

靜神養生在傳統中醫養生學中佔有重要地位。古人認為,神是生命活動的主宰,保持神氣清靜,心理平衡,可以保養天真元氣,使五臟安和,有助於預防疾病、增進健康和延年益壽。反之,則會導致情志內傷,如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以至誘發種種身心疾患。

修身養生

中醫養生理論認為,凡追求健康長壽者首先應從修身養性做起,如平日應排除各種妄念,多說好話、多行善事,可使自己心胸開闊、情緒安定,從而維持身心健康。

中醫養生保健的常用方法2

宜常搽:每天清晨,搓熱雙手,以中指沿鼻部兩側自下而上,搽到額部兩手向兩側分開,經兩頰而下,可反復10餘次,至面部輕輕發熱為度;可以使面部紅潤光澤,消除疲勞。

發宜常梳:用雙手十指伸入發間,用手指梳頭;從前到後按搓頭部,每次梳頭50—100次,可流通氣血,清醒頭腦。

目宜常運:將眼球自左至右轉動10餘次,再自右至左轉動10餘次,然後閉目休息片刻。每日可做4—5次,可以清肝明目。

耳宜常凝:兩手掩耳,低頭、仰頭5—7次,頭腦清凈,驅除雜念;常做這種動作,可去頭眩之疾。

齒宜常叩:每天清晨睡醒之時,把牙齒上下叩合,先叩臼齒30次,再叩前齒30次;可令人牙齒堅固不痛。

口宜常閉:每日經常閉口調息,舌抵上顎,呼吸均勻和緩。

津宜常咽:每日清晨,以舌抵上顎,或用舌尖舔動上顎,漱津滿口時,分數次咽下,有助於消化功能。

氣宜常提:在吸氣時,稍用意用力,提肛門連同會陰上升,稍後,在緩緩呼氣放下,每日可做5—7次;有利於氣機升降。

心宜常靜:每天抽出一定時間,排除各種雜念的干擾,靜心安神,從而使氣血平和,思維敏捷。

H. 有哪些中醫養生的實用方法

中醫養生,就是指通過各種方法頤養生命、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一種醫事活動。中醫養生重在整體性和系統性,目的是預防疾病,治未病。

背宜常捶陽氣旺
人體背部有豐富的脊柱神經和臟腑穴,捶背可刺激背部皮膚、皮下組織的穴位,通過神經系統的功能。提高免疫機能,增強抗病能力。捶背可舒筋活血,使肌肉放鬆,防治慢性腰痛和腰肌勞損,還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皮膚營養,加速背部皮膚新陳代謝。

面宜多擦氣血平
按摩面部,能激發陽氣。方法為兩手搓熱後,用手掌擦面部數十次,或用雙手輕擦或拍打面部,每次1-2分鍾,每日2-3次。因經絡系統中足三陽經都起於頭面部,擦面可疏通經絡,並有面部美容作用。每天清晨,將兩手搓熱,以中指沿鼻部兩側自下而上,帶動其他手指,擦到額部向兩側分開,經兩頰而下,像洗臉一樣,擦10餘次。經常按摩面部能使面色紅潤,少生皺紋,防止面部神經麻痹,同時還具有消除疲勞,振奮精神的作用。此時有助於改善面部,尤其是耳部的末梢血液循環。
目宜常運眼不花
中醫稱眼球轉動為運眼。將眼閉上,眼球自左向右轉動6-10次,然後再自右向左轉動6-10次。眼球轉動要慢,然後閉目片刻,再突然睜開眼睛。速度要均勻,每個轉動方向可作2-4節拍。此法對於有眼花,眼疾的中老年人十分合適,常用能年老目明、事物清晰。
背宜常暖不疼痛
背主一身陽氣,是中醫經絡督脈及膀胱經所在之處,常暖可使陽氣運行並暢達全身經脈,防病治病。日常可採用按摩、曬太陽等法。保護好背部既可防治感冒,又可固腎強腰。中老年應加強背部的鍛煉與調養,晚年起床時給背部的鍛煉與調養,晚間起床時給背部披件衣服,日常生活中盡量做到背宜常暖,防治受寒。
腹宜常摩易消化
腹為胃腸等臟器所在,常作腹部按摩有利消化。平時經常用手摩腹,可消除腹脹,有助於食物消化。仰卧在床,兩腿伸直,腳尖朝上,兩手搓熱,兩手相疊,用掌心在臍部為中心的腹部,順時針方向分小圈、中圈、大圈各轉摩12次。
肢體常搖筋骨壯
四肢經常活動,不僅鍛煉四肢肌肉、筋骨、也能通過四肢運動促進內臟氣血運動,增強體質。兩手握拳,連同兩肩,向前輪轉,先由里向外下方轉再由外向里上方轉,然後再反方向轉,各轉20次,也可先左後右。
皮膚干沐人不老
用手掌、干毛巾沐浴周身皮膚,及全身按摩,能疏通經絡,活躍氣血,抗衰老防疾病,即將兩手搓熱,常搓摩周身皮膚,像洗澡一樣。一般從頭頂百會開始,順次面部,兩邊肩

I. 中醫養生保健的5種方法

中醫養生保健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是中國老百姓最常用的養生保健方式,那麼在養生保健中,中醫有什麼功效呢?下面由我為大家介紹中醫養生保健方法吧。

中醫養生保健法1、 老年養生十訓

人至老年氣血逐漸虛衰,故尤應注意其衣食住行。應少肉多菜、注言多行、少食多嚼、少怒多笑、少鹽多醋、少欲多施、少煩多眠、少車多步。

中醫養生保健法2、“四不養生”

“不急不惱百年不老,不懶不饞益壽延年”,這句言語聽起來雖然簡單,卻說明了精神養生、運動養生和飲食養生有利於健康長壽的大道理。

“不急不惱百年不老”:說明了精神養生的重要性,指平時注意修身養性,並善於調節情志有利於健康。現代醫學將人的行為模式分為兩種,即A型行為類型(A型性格)及B型行為類型(B型性格)。

A型性格的特點是性格急躁,爭強好勝,過分的自負,固執,好爭辯,好沖動,富含敵意,具有攻擊性等。

B型性格的特點是性情隨和,與世無爭,淡泊人生,不爭名利,易滿足,生活悠閑自在,工作從容不迫,為人平易近人。美國學對3524名男子進行了長達8年半的跟蹤觀察,發現A型行為者的冠心病發病率是B型行為者的2倍,復發率是5倍,死亡率為7倍,由此可見不急不惱,性情隨和,情緒樂觀的精神養生者益長壽

“不懶不饞益壽延年”:說明了運動養生和飲食養生的重要性。不懶是指運動養生,即平時手腳勤、不懶惰,經常參加體力及腦力勞動,或經常參加各種有益於身體健康的活動,適量的運動是保證身體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不饞是指飲食養生,即日常生活的飲食結構合理,平時的飲食能夠做到多樣化,粗細糧搭配、葷素搭配,不偏食,這樣有利於各種營養物質的吸收和利用,也是重要的養生方法之一。所以說,不懶不饞有益於益壽延年是有一定道理的。

中醫養生保健法3、 健身長壽氣功按摩十八法

主要通過調身來調和營衛,疏通氣血,使經絡暢通,功能恢復,人體各器官相互協調,機能趨於正常,以達治癒疾病,健身長壽的目的。

預備功;揉發梳頭;雙鳴天鼓;旋指搗耳;運目養神;刮眼明目;捋鼻防感;浴面生華;叩齒固腎;攪海吞津;豎推肩井;橫摩胸肋;正反揉腹;背搓腰際;敲打命門;按摩上肢;按摩下肢;按摩湧泉;全身拍打和收功等。

其具體操作方法為:①預備功:兩手置於小腹前,兩手臂微屈,手心向上,手指尖相對,從頭至腳依次放鬆後意念集中於下丹田。自然呼吸,逐步達到輕、柔、勻。②豎推肩井功:用兩掌心左右交叉按摩肩井穴及其周圍,同時腰部隨上肢的擺動而自由轉動。對治療肩背痛、落枕、舉臂困難、甲亢等均有一定療效。③敲打命門功:雙手握拳,通過自由轉腰時用左右拳輪換敲打前後命門。具有強腰壯腎,對消化系統疾病亦有一定療效。④全身拍打功:用拳或掌在丹田、腹部、胸部、腰部、背部、肩部、頭部、上肢、下肢作輕松而富有彈性的拍打。具有舒筋活絡,祛風濕,強筋健骨之功。

中醫養生保健法4、 夏季養生

風俗“夏”原為“大”的意思。萬物至此皆已長大故名立夏。諺雲“立夏東風少疾痾,適逢初八果生多,雷鳴甲子庚辰日,定主蝗蟲損稻禾”

起居立夏、小滿在農歷四月中,稱之為孟夏(夏之初)。此時天氣漸熱,植物繁盛,中醫認為此時人體的心臟機能處於旺盛時期。根據順應四時的養生法則,人在整個夏季的養生中要注重對心臟的特別養護。《醫學源流論》說:“心為一身之主,臟腑百骸皆聽命於心,故為君主”。

心藏神,故為神明之用。“心主神志,心主神明,故稱心藏神。”

飲食盛夏酷暑,人體出汗多,需補充水分,保持機體平衡。夏日炎熱,胃腸功能受暑熱刺激相對減弱。為此,保證胃腸功能正常,選用食物滋養補益,抵禦暑熱侵襲,是夏季養生的重要一環。古代醫學家李時珍曾提出,食粥一大碗是夏季最佳飲食。如將綠豆、蓮子、荷葉、蘆根、扁豆等加入粳米中一並煮粥,並擱涼後食用。

中醫養生保健法5、 健腎強身簡易按摩法

祖國醫學認為,腎為“先天之本”、“生命之根”。腎虧或腎氣過早衰退的人,可呈現內分泌功能率亂,免疫功能低下,並可影向其它臟腑器官的生理機能,導致早衰。

揉丹田:丹田位於肚臍下一寸至二寸處,相當於石門穴位置。方法是將手搓熱後,用右手中間三指在該處旋轉按摩五十至六十次。能健腎固精,並改善胃腸功能。

按腎俞:腎俞穴位於第二、三腰椎間水平兩旁一寸處,兩手搓熱後用手掌上下來回按摩五十至六十次,兩側同時或交替進行。對腎虛腰痛等有防治作用。

摩湧泉:湧泉穴位於足心凹陷處,為足少陰腎經之首穴。方法是用右手中間三指按摩左足心,用左手三指按摩右足心,左右交替進行,各按摩六十至八十次至足心發熱為止,能強筋健步,引虛火下行,對心悸失眠、雙足疲軟無力等有防治作用。以上三法,依次而行,早晚各一次,常年不斷,必然見效。

閱讀全文

與中醫養生的好方法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焦油含量檢測方法 瀏覽:289
草酸用什麼方法能夠去掉 瀏覽:224
紅參原液的使用方法 瀏覽:1002
用電腦鍵盤關機操作方法 瀏覽:741
牛皮癬運動治療方法有哪些 瀏覽:503
噴霧香水使用方法 瀏覽:682
戒除美沙酮的最佳方法 瀏覽:12
大池過濾器安裝方法 瀏覽:507
測量方法技術的起源 瀏覽:363
崗位分析方法的選擇依據是 瀏覽:985
食用鑄鐵消除內應力最好的方法 瀏覽:518
測量透鏡焦距的方法哪個好 瀏覽:194
3x97簡便計算方法 瀏覽:557
益節美國氨糖食用方法 瀏覽:561
飛利浦溫奶器使用方法 瀏覽:925
FDMS顆粒物測量方法 瀏覽:777
2015新君威後備箱進水解決方法 瀏覽:931
北京標桿企業調研方法有哪些 瀏覽:115
鉛筆生活技巧和方法 瀏覽:539
煙氣控制方法有哪些 瀏覽: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