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建築施工圖包括哪些圖
建築施工圖主要用來表示房屋的規劃位置、外部造型、內部布置、內外裝修、細部構造、固定設施及施工要求等。它包括施工圖首頁、建築設計總說明、建築工程做法說明、建築工程防火設計專篇、建築工程保溫節能專篇、總平面圖、平面圖、立面圖、剖面圖和詳圖。
第一,施工圖首頁。主要是目錄,說明每張圖的所在頁碼、每張圖的名稱(如:建施17)、圖的紙張大小等。
第二,建築設計總說明。主要包括:
1、本子項工程施工圖設計的依據性文件、批文和相關規范。
2、項目概況內容,一般應包括建築名稱、建設地點、建設單位、建築面積、建築基底面積、建築工程等級、設計使用年限、建築層數和建築高度、防火設汁建築分類和耐火等級、人防工程防護等級、屋面防水等級、地下室防水等級、抗震設防烈度等,以及能反映建築規模的主要技術經濟指標。
3、設計標高本子項的相對標高與總圖絕對標高的關系。
4、用料說明和室內外裝修。
5、對採用新技術、新材料的作法說明及對特殊建築造型和必要的建築構造的說明。
6、門窗表及門窗性能、用料、顏色、玻璃、五金件等的設計要求。
7、幕牆工程及特殊的屋面工程的性能及製作要求,平面圖、預埋件安裝圖等以及防火、安全、隔音構造。
8、牆體及樓板預留孔洞需封堵時的封堵方式說明。
第三,建築工程做法說明。主要是裝飾階段用到的,包括:散水、坡道、地面、樓面、屋面、內牆、外牆、踢腳、塗料等的施工做法,在圖集L06J002中能查到。
第四,建築工程防火設計專篇。
1、概況:列舉設計所依據的消防技術規范;概述建築物的層數、高度、總建築面積、各層的具體使用功能;劃分建築類別:一類高層、二類高層、多層;說明建築物的耐火等級(一級至四級),各建築構件的燃燒性能、耐火極限及採取的防火保護措施;建築物外牆設置玻璃幕牆時,應說明玻璃幕牆的防火措施。
2、總平面布置。概述建築物四周其他建構築物的基本情況,四周有廠房、倉庫、儲罐時,應明確廠房、倉庫、儲罐的生產(儲存)火災危險性類別,倉庫及儲罐應進一步明確儲量等技術參數,說明擬建建築與四周建築物的防火間距。防火間距不足時,應說明採取了哪些保護措施;說明建築物的消防車道設置情況,消防車道的形式屬於環形消防車道或沿建築物某兩個長邊設置消防車道,如設有穿過建築物的消防車道應說明車道的位置;說明消防車道的設置要求,如離建築物外牆的距離,消防車道的凈寬、凈高等參數。設置回車場時應說明回車場的具體位置及回車場的大小;說明中應確定某一個面作為消防車登高操作面,說明登高面的地面承重及路面平整情況等。
3、平面布置。說明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的設置部位,明確消防水泵房是否直通安全出口,消防控制室是否設有直通室外的門。如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設在其他已建建築內應予以說明並應符合現行消防規范的要求。如建築物內設有汽車庫,應說明汽車庫的設計停車數量,並據此確定汽車庫類別(一、二、三、四類);按汽車庫的汽車疏散方式對車庫分類(坡道式疏散汽車庫、電梯疏散出口汽車庫、機械立體汽車庫、復式汽車庫),說明汽車庫汽車疏散出口的數量及寬度,如採用電梯傳送,應說明電梯數量。提供各樓層的防火分區原則,應說明各部位是否設有自動噴水滅火系統或其他自動滅火系統,每個防火分區的建築面積;如商業營業廳、展覽廳等還需明確是否設有火災自動報警系統和採用不燃(難燃)材料裝修。提供每個防火分區的安全出口數量。說明各部位防煙分區的面積及防煙分隔物的情況。
4、安全疏散及消防電梯。提供各樓層(住宅除外)疏散人數計算公式及結果,商場應分別明確商業營業廳、倉儲、為顧客服務用房等的面積並應符合《商店設計規范》的相關要求;餐廳應根據檔次確定每個餐位佔用的建築面積。根據各層需疏散人數和疏散寬度指標確定各層需設置的疏散樓梯寬度。說明建築物疏散樓梯的設置形式及數量,每個疏散樓梯、前室的疏散門的有效寬度,疏散門的選型及開啟方向。應說明各樓梯在首層是否設置直接對外出口或採取其他特殊措施;如地下層與地上層共用樓梯間,應說明樓梯間在首層的分隔措施;剪刀樓梯應明確兩座防煙樓梯的分隔措施;明確各樓梯間、前室(合用前室)的防煙形式,採用自然排煙還是正壓送風或其他特殊措施。如果設有室外疏散樓梯,應說明樓梯的寬度、扶手的高度及採取的其他防火措施。提供建築物設計消防電梯數量及分布情況,提供消防電梯的前室面積、電梯載重量、行駛速度、排水設施的排水井容量及排水泵的排水量等技術參數。提供疏散內走道的凈寬,對比相關規范是否滿足相關要求。說明各房間門距離安全出口、房間內任何一點至房間門的疏散距離是否符合規范要求。
5、其他要求。提供建築物消防供電設計負荷等級(一、二、三級),明確保證相應負荷的措施(或設施);提供管道井的設置情況:井壁的耐火極限、管井門的選型、管井的封堵等防火措施;說明建築物自動噴水滅火系統、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的設置部位,設置機械排煙、機械防煙的部位,其他自動消防系統的設置部位。
第五,建築工程保溫節能專篇。
1、節能計算。包括建築的體形系數和各朝向窗牆比的計算。
2 、圍護結構的保溫做法及參數設計。根據節能計算的結果,參照國家和地方的節能設計規范,對建築物屋面、外牆、底面接觸室外空氣的架空或外挑樓板、非採暖空調房間與採暖空調房間之間的隔牆與樓板、採暖空調地下室外牆、地面(周邊與非周邊地面)等部位的保溫構造進行設計,控制其傳熱系數;對建築物外窗(包括透明幕牆)、屋頂透明部分的框料材質及玻璃品種進行設計,控制其傳熱系數和可見光透射比,以及抗風壓、氣密性等物理性能。
如某些參數超出規范限值,還要選擇參考建築進行權衡判斷。
3、細部節點構造設計。對建築物的外窗口、女兒牆、雨水口、變形縫、排煙或通風豎井與室外空氣接觸的井道、井道出屋面、外門窗框與門洞口之間的縫隙、飄窗、外挑空調板等細部節點進行構造設計,通常可以從標准圖集中選用做法。
第六、總平面圖。建築總平面圖是表明新建房屋所在基礎有關范圍內的總體布置,他反映新建、擬建、原有和拆除的房屋、構築物等的位置和朝向,室外場地、道路、綠化等的布置,地形、地貌、 標高等以及原有環境的關系和鄰界情況等。建築總平面圖也是房屋及其他設施施工的定位、土方施工以及繪制水、暖、電等管線總 平面圖和 施工總平面圖的依據。
第七,平面圖、立面圖、剖面圖和詳圖。這是施工圖的主體,是設計成果的主要展示。
1、建築平面圖簡稱平面圖,是建築施工中比較重要的基本圖。平面圖是建築物各層的水平剖切圖,假想通過一棟房屋的門窗洞口水平剖開(移走房屋的上半部分),將切面以下部分向下投影,所得的水平剖面圖,就稱平面圖。建築平面圖既表示建築物在水平方向各部分之間的組合關系,又反映各建築空間與圍合它們的垂直構件之間的相關關系。
2、立面圖。按投影原理,立面圖上應將立面上所有看得見的細部都表示出來。但由於立面圖的比例較小,如門窗扇、檐口構造、陽台欄桿和牆面復雜的裝修等細部,往往只用圖例表示。它們的構造和做法,都另有詳圖或文字說明。因此,習慣上往往對這些細部只分別畫出一兩個作為代表,其它都可簡化,只需畫出它們的輪廓線。若房屋左右對稱時,正立面圖和背立面圖也可各畫出一半,單獨布置或合並成一張圖。合並時,應在圖的中間畫一條鉛直的對稱符號作為 分界線。
3、剖面圖。剖面圖又稱剖切圖,是通過對有關的圖形按照一定剖切方向所展示的內部構造圖例,剖面圖是假想用一個剖切平面將物體剖開,移去介於觀察者和剖切平面之間的部分,對於剩餘的部分向投影面所做的正投影圖,補充和完善設計文件,是工程施工圖設計中的詳細設計,用於指導工程施工作業。
4、詳圖。詳圖標志及詳圖索引符號:為了便於看圖,常採用詳圖標志和詳圖索引標志。詳圖標志又稱詳圖符號,畫在詳圖的下方;詳圖索引標志又稱索引符號,則表示建築平、立、剖面圖中某個部位需另畫詳圖表示,故詳圖索引符號是標注在需要畫出詳圖的位置附近,並用引出線引出。標准作圖中詳圖符號用一粗直線圓繪制,直徑為14毫米,如詳圖與被索引的圖樣同在一張圖紙內,直接用阿拉伯數字註明詳圖編號,如不在一張圖紙內,用細直線在圓圈內畫一水平直線,上半圓註明詳圖編號,下半圓註明被索引圖紙紙號。
❷ 建築施工圖包括哪些內容
房屋建築施工圖包括剖面圖和立面圖還有平面圖,總平面圖和詳圖。建築工程圖紙就是用於展示建築物內部的布置等情況,外部的形狀,以及裝修和構造還有施工要求等內容的有關圖紙。對裝修要求較高的建築物應單獨畫出裝修圖。
❸ 結構圖上樓層是怎麼劃分的
建築樓層標高一般表示在本層樓地面或上層樓地面面層。
屋面層的標高一般表示在屋面結構層上表面最低點。
結構圖是指以模塊的調用關系為線索,用自上而下的連線表示調用關系並註明參數傳遞的方向和內容,從宏觀上反映軟體層次結構的圖形,結構圖分建築圖和組織結構圖。
(3)樓面圖案有哪些構圖方法擴展閱讀:
基礎平面圖
1、繪出定位軸線、基礎構件(包括承台,基礎梁等)的位置、尺寸、 底標高 、構件編號,基礎底標高不同時,應繪出放坡示意。
2、標明結構承重牆與牆垛、柱的位置與尺寸、編號,當為混凝土結構時,此項可另繪平面圖,並註明斷面變化關系尺寸。
3、標明地溝,地坑和已定設備基礎的平面位置、尺寸、標高,無地下室時±0.000標高以下的預留孔與埋件的位置、尺寸、標高。
4、提出沉降觀測要求及測點布置(宜附測點構造詳圖)。
5、說明中應包括基礎持力層及基礎進入持力層的深度,地基的承載能力特徵值,基底及基槽回填土的處理措施與要求,以及對施工的有關要求等。
6、樁基應繪出樁位平面位置及定位尺寸,說明樁的類型和樁頂標高、入土深度、樁端持力層及進入持力層的深度,成樁的施工要求、試樁要求和樁基的檢測要求(若先做試樁時,應單獨先繪制試樁定位平面圖),註明單樁的允許極限承載力值。
❹ 什麼是浮築樓面,有哪些分類,有哪些做法
浮築樓面是指面層或防水層與基底(結構層)脫開的一種做法,有兩種。浮築樓面和浮築屋面,浮築樓面在面層和結構層間加橡膠墊,隔絕上下聯系,用於隔聲(現也用於隔熱);浮築屋面在剛性防水層和結構層間加油氈一道,可使防水層與結構層能相對滑動,防止結構層變形或防水層熱脹冷縮時相互牽扯而導致防水層開裂。
浮築樓板,就是在鋼筋混凝土樓板上墊一層以礦棉為主的彈性隔聲層,然後再鋪樓面。固體的傳聲效果在固體、液體、氣體之中是最強的,現在固體傳聲被大大緩解了,樓板的隔聲性能也就大大加強了。在實際測量中,光裸樓板經測量計算後撞擊聲級為 83分貝,達不到《民用建築隔聲設計規范》的最低要求,浮築樓板經測量計算後撞擊聲級為 65 分貝,達到住宅建築樓板撞擊隔聲標准一級,改善量為 18分貝。 浮築樓板要比普通樓板厚7cm。
提升浮築樓板隔聲量的具體措施:
樓板主要是隔絕撞擊傳聲,防止撞擊傳聲可採取以下措施。
①對樓面進行隔聲處理。在樓板表面直接鋪設地毯等彈性材料,或用彈性飾面層如軟木地面、塑料地面等,以降低樓板本身的振動,減弱其撞擊聲的聲能,樓面的隔聲處理如圖8—2所示。
②採用「浮築式樓板」。即在樓板與面層之間加彈性墊層《如木絲板、甘蔗板、軟木片、礦棉氈和棉氈等)。彈性墊層使樓板與面層完全隔離,具有較好的隔聲效果,浮築式樓板如圖8—3所示。為避免引起牆體振動,在面層和牆體的交接處也應脫開,以避免產生「聲橋」。
③在樓板下加設吊頂。通常吊頂的質量越大,整體性越強,隔聲效果越好。吊頂主要是隔絕樓板層產生的空氣傳聲。此外,吊頂與樓板之間如採用彈性連接,則隔聲能力可大為提高。
❺ 建築效果圖有哪些常見的構圖方式
轉載:攝影構圖的20種方式
1.平衡式構圖:給人以滿足的感覺,畫面結構完美無缺,安排巧妙,對應而平衡。常用於月夜、水面、夜景、新聞等題材。 2.對稱式構圖:具有平衡、穩定、相對的特點。缺點:呆板、缺少變化。常用於表現對稱的物體、建築、特殊風格的物體。
3.變化式構圖:景物故意安排在某一角或某一邊,能給人以思考和想像,並留下進一步判斷的餘地。富於韻味和情趣。常用於山水小景、體育運動、藝術攝影、幽默照片等。
4.對角線構圖:把主體安排在對角線上,能有效利用畫面對角線的長度,同時也能使陪體與主體發生直接關系。富於動感,顯得活潑,容易產生線條的匯聚趨勢,吸引人的視線,達到突出主體的效果(例如聚光燈照射主體)。
5.交叉線構圖:景物呈斜線交叉布局形式,景物的交叉點可以在畫面以內,也可以在外。前者有類似十字型構圖的特點,後者類似斜線構圖的特點,能充分利用畫面空間,並把視線引向交叉中心,也可引向畫面以外。具有活潑輕松、舒展含蓄的特點。
6.橢圓型構圖:可以形成強烈的整體感,並能產生旋轉、運動、收縮等視覺效果。常用於表現不需特別強調的的主體,而著重表現場面或渲染氣氛的畫面內容。
7.X形構圖:線條、影調按X形布局,透視感強,有利於把人們視線由四周引向中心,或景物具有從中心向四周逐漸放大的特點。常用於建築、大橋、公路、田野等題材。
8.對分式構圖:將畫面左右或上下一分為二,形成左右呼應或上下呼應,表現的空間比較寬闊。其中畫面的一半是主體,另一半是陪體。常用於表現人物、運動、動物、建築等題材。
9.小品式構圖:通過近攝等手段,並根據思想把本來不足為奇的小景物變成富有情趣、寓意深刻的幽默畫面的一種構圖方式。具有自由想像、不拘一格的特點。本構圖沒有一定的章法。
10.緊湊式構圖:將景物主體以特寫的形式加以放大,使其以局部布滿畫面,具有緊湊、細膩、微觀等特點。常用於人物肖像、顯微攝影,或者表現局部細節。對刻畫人物的面部往往能達到傳神的境地,令人難忘。
11.九宮格構圖:將被攝主體或重要景物放在「九宮格」交叉點的位置上。「井」字的四個交叉點就是主體的最佳位置。一般認為,右上方的交叉點最為理想,其次為右下方的交叉點。但也不是一成不變的。這種構圖格式較為符合人們的視覺習慣,使主體自然成為視覺中心,具有突出主體,並使畫面趨向均衡的特點。
12.水平線構圖:具有平靜、安寧、舒適、穩定等特點。常用於表現平靜如鏡的湖面、微波盪漾的水面、一望無際的平川、廣闊平坦的原野、遼廓無垠的草原等。
13.垂直式構圖:能充分顯示景物的高大和深度。常用於表現萬木爭榮的森林參天大樹、險峻的山石、飛瀉的瀑布、摩天大樓,以及豎直線形組成的其他畫面。
14.斜線式構圖:可分為立式斜垂線和平式斜橫線兩種。常表現運動、流動、傾斜、動盪、失衡、緊張、危險、一瀉千里等場面。也有的畫面利用斜線指出特定的物體,起到一個固定導向的作用。
15.三角形構圖:以三個視覺中心為景物的主要位置,有時是以三點成一面的幾何形成安排景物的位置,形成一個穩定的三角形。這種三角形可以是正三角、也可以是斜三角或倒三角。其中斜三角形較為常用,也較為靈活。三角形構圖具有安定、均衡、靈活等特點。
16.十字形構圖:畫面上的景物、影調或色彩的變化呈正交十字型出現的構圖形成。此構圖能剩餘較多的空間,因而能容納較多的背景和陪體,使觀者視線自然向十字交叉部位集中。多用於有穩定排列組合的物體,或者拍攝有規律的運動物體等。
17.S型構圖:畫面上的景物呈S形曲線的構圖形式,具有延長、變化的特點,使人看上去有韻律感,產生優美、雅緻、協調的感覺。當需要採用曲線形式表現被攝體時,應首先想到使用S形構圖。常用於河流、溪水、曲徑、小路等。
18.L形構圖:用類似於L形的線條或色塊將需要強調的主體圍繞、框架起來,起到突出主題的作用。L形如同半個圍框,可以是正L形,也可以是倒L形,均能把人的注意力集中到圍框以內,使主體突出,主題明確。常用於具有一定規律、線條的畫面。
19.向心式構圖:主體處於中心位置,而四周景物呈朝中心集中的構圖形式,能將人的視線強烈引向主體中心,並起到聚集的作用。具有突出主體的鮮明特點,但有時也可產生壓迫中心,局促沉重的感覺。
20.放射式構圖:以主體為核心,景物呈向四周擴散放射的構圖形式,可使人的注意力集中到被攝主體,而後又有開闊、舒展、擴散的作用。常用於需要突出主體而場面又復雜的場合,也用於使人物或景物在較復雜的情況下產生特殊的效果等表現手法。 可以按照以上說明參考拍攝。
❻ cad樓梯平面圖怎麼畫
操作步驟
1、打開我們安裝好的CAD軟體,同時一起安裝天正軟體搭配使用。
2、看到左邊的工具欄,有個樓梯選項。
3、點擊,會自動展開很多關於樓梯的名稱。
4、我們點擊第一個樓梯,出現框框內容,同時也有個樓梯的實例圖出來。可以隨著滑鼠移動。
5、控制好樓梯的踏步,樓高,寬度,長度就能很快出來結果。
6、點擊一下滑鼠即可出來參數相應的樓梯一個,如果需要製作其他樓梯,一樣選擇這個方法。
7、製作完畢後,可以給樓梯增加額外的裝飾,扶手其他。點擊樓梯,反鍵按屬性控制。
8、其他樓梯一樣是可以創建的,比如三跑,四跑樓梯,還有三角形樓梯都一樣可以。
❼ 建築結構圖 由 哪些部分 組成
4.4 結 構
4.4.1 在施工圖設計階段,結構專業設計文件應包含圖紙目錄、設計說明、設計圖紙、計算書(內部歸檔)。
4.4.2 圖紙目錄 應按圖紙序號排列,先列新繪制圖紙,後列選用的重復利用圖和標准圖。
4.4.3 結構設計總說明 每一單項工程應編寫一份結構設計總說明,對多於項工程宜編寫統一的結構施工圖 設計總說明。如為簡單的小型單項工程,則設計總說明中的內容可分別寫在基礎平面圖和各層結構平面圖上。 結構設計總說明應包括以下內容:
1 本工程結構設計的主要依據(同3.5.2條);
2 設計0.000 標高所對應的絕對標高值;
3 圖紙中標高、尺寸的單位;
4 建築結構的安全等級和設計使用年限,混凝土結構的耐久性要求和砌體結構施工質量控制等級: 5 建築場地類別、地基的液化等級、建築抗震設防類別,抗震設防烈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及設計地震分組)和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抗震等級;
6 人防工程的抗力等級;
7 扼要說明有關地基概況,對不良地基的處理措施及技術要求、抗液化措施及要求、地基土的冰凍深度,地基基礎的設計等級;
8 採用的設計菏載,包含風荷載、雪荷載、樓屋面允許使用荷載、特殊部位的最大使用荷載標准值;
9 所選用結構材料的品種、規格、性能及相應的產品標准,當為鋼筋混凝土結構時,應說明受力鋼筋的保護層厚度、錨固長度、搭接長度、接長方法,預應力構件的錨具種類、預留孔道做法、施工要求及錨具防腐措施等,並對某些構件或部位的材料提出特殊要求;
10 對水池、地下室等有抗滲要求的建(構)築物的混凝土,說明抗滲等級,需作試漏的提出具體要求,在施工期間存有上浮可能時,應提出抗浮措施;
11 所採用的通用做法和標准構件圖集;如有特殊構件需作結構性能檢驗時,應指出檢驗的方法與要求;
12 施工中應遵循的施工規范和注意事項。
4.4.4 基礎平面圖
1 繪出定位軸線、基礎構件(包括承台,基礎梁等)的位置、尺寸、 底標高 、構件編號,基礎底標高不同時,應繪出放坡示意。
2 標明結構承重牆與牆垛、柱的位置與尺寸、編號,當為混凝土結構時,此項可另繪平面圖,並註明斷面變化關系尺寸。
3 標明地溝,地坑和已定設備基礎的平面位置、尺寸、標高,無地下室時±0.000標高以下的預留孔與埋件的位置、尺寸、標高。
4 提出沉降觀測要求及測點布置(宜附測點構造詳圖)。
5 說明中應包括基礎持力層及基礎進入持力層的深度,地基的承載能力特徵值,基底及基槽回填土的處理措施與要求,以及對施工的有關要求等。
6 樁基應繪出樁位平面位置及定位尺寸,說明樁的類型和樁頂標高、入土深度、樁端持力層及進入持力層的深度,成樁的施工要求、試樁要求和樁基的檢測要求(若先做試樁時,應單獨先繪制試樁定位平面圖),註明單樁的允許極限承載力值。
7 當採用人工復合地基時,應繪出復合地基的處理范圍和深度,置換樁的平面布置及其材料和性能要求、構造祥圖;註明復合地基的承載能力特徵值及壓縮模量等有關參數和檢測要求。
當復合地基另由有設計資質的單位設計時,主體設計方應明確提出對地基承載力特徵值和變形值的控制要求。
4.4.5 基礎詳圖
1 無筋擴展基礎應繪出剖面、基礎圈樑、防潮層位置,並標注總尺寸、分尺寸、標高及定位尺寸。
2 擴展基礎應繪出平、剖面及配筋、基礎墊層,標注總尺寸、分尺寸、標高及定位尺寸等。
3 樁基應繪出承台梁剖面或承台板平面、 剖面、墊層、配筋,標注總尺寸、分尺寸、標高及定位尺寸,樁構造詳圖(可另圖繪制)及樁與承台的連接構造詳圖。
4 筏基、箱基可參照現澆樓面梁、板詳圖的方法表示,但應繪出承重牆、柱的位置。當要求設後澆帶時應表示其平面位置並繪制構造詳圖。對箱基和地下室基礎,應繪出鋼筋混凝土牆的平面、剖面及其配筋,當預留孔洞、預埋件較多或復雜時,可另繪牆的模板圖。
5 基礎梁可參照現澆樓面梁詳圖方法表示。
6 附加說明基礎材料的品種、規格、性能、抗滲等級、墊層材料、杯口填充材料。鋼筋保護層厚度及其他對施工的要求。 註:對形狀簡單、規則的無筋擴展基礎、擴展基礎、基礎粱和承台板,也可用列表方法表示。
4.4.6 結構平面圖
1 一般建築的結構平面圖,均應有各層結構平面圖及屋面結構平面圖。具體內容為:
1)繪出定位軸線及梁、柱、承重牆,抗震構造柱等定位尺寸,並註明其編號和樓層標高;
2)註明預制板的跨度方向、板號、數量及板底標高,標出預留洞大小及位置;預制梁、洞口過梁的位置和型號、梁底標高;
3)現澆板應註明板厚、板面標高、配筋(亦可另繪放大比例的配筋圖,必要時應將現澆樓面模板圖和配筋圖分別繪制),標高或板厚變化處繪局部剖面,有預留孔、埋件、已定設備基礎時應示出規格與位置,洞邊加強措施,當預留孔、埋件、設備基礎復雜時亦可放大另繪;
4)有圈樑時應註明位置、編號、標高,可用小比例繪制單線平面示意圖。
5)樓梯間可繪斜線註明編號與所在詳圖號;
6)電梯間應繪制機房結構平面布置(樓面與頂面)圖,註明梁板編號、板的厚度與配筋、預留洞大小與位置、板面標高及吊鉤平面位置與詳圖;
7)屋面結構平面布置圖內容與樓層平面類同,當結構找坡時應標注屋面板的坡度、坡向、坡向起終點處的板面標高,當屋面上有留洞或其他設施時應繪出其位置、尺寸與詳圖,女兒牆或女兒牆構造柱的位置、編號及詳圖;
8)當選用標准圖中節點或另繪節點構造詳圖時,應在平面圖中註明詳圖索引號。
2 單層空曠房屋應繪制構件布置圖及屋面結構布置圖,應有以下內容:
1)構件布置應表示定位軸線,牆、柱、大橋、過梁、門樘、雨篷、柱間支、連系梁等的布置、編號、構件標高及詳圖索引號,並加註有關說明等;
2)屋面結構布置圖應表示定位軸線(可不繪牆,柱)、屋面結構構件的位置及編號、支撐系統布置及編號、預留孔洞的位置、尺寸、節點詳圖索引號,有關的說明等。
4.4.7 鋼筋混凝土構件詳圖
1 現澆構件(現澆梁、板、柱及牆等詳圖)應繪出:
1)縱剖面、長度、定位尺寸、標高及配筋,梁和板的支座;現澆的預應力混凝土構件尚應繪出預應力筋定點陣圖並提出錨固要求;
2)橫剖面、定位尺寸、斷面尺寸、配筋;
3)需要時可增繪牆體立面;
4)若鋼筋較復雜不易表示清楚時,宜將鋼筋分離繪出;
5)對構件受力有影響的預留洞、預埋件,應註明其位置、尺寸、標高、洞邊配筋及預埋件編號等;
6)曲梁或平面折線梁宜增繪平面圖,必要時可繪展開詳圖;
7)一般的現澆結構的梁、柱、牆可採用「平面整體表示法」繪制,標注文字較密時,縱、橫向梁宜分二幅平面繪制;
8)除總說明已敘述外需特別說明的附加內容。
2 預制構件應繪出:
1)構件模板圖,應表示模板尺寸、軸線關系、預留洞及預埋件位置、尺寸,預埋件編號、必要的標高等;後張預應力構件尚需表示預留孔道的定位尺寸、張拉端、錨固端等;
2)構件配筋圖:縱剖面表示鋼筋形式、箍筋直徑與間距,配筋復雜時宜將非預應力筋分離繪出;橫剖面註明斷面尺寸、鋼筋規格、位置、數量等;
3)需作補充說明的內容。
註:對形狀簡單,規則的現澆或預制構件,在滿足上述規定前提下,可用列表法繪制。
4.4.8 節點構造詳圖
1 對於現澆鋼筋混凝土結構應繪制節點構造詳圖(可採用標准設計通用詳圖集)。
2 預制裝配式結構的節點,梁、柱與牆體錨拉等詳圖應繪出平、剖面,註明相互定位關系,構件代號、連接材料、附加鋼筋(或埋件)的規格、型號、性能、數量,並註明連接方法以及對施工安裝、後澆混凝土的有關要求等。
3 需作補充說明的內容。
4.4.9 其他圖紙
1 樓梯圖:應繪出每層樓梯結構平面布置及剖面圖,註明尺寸、構件代號、標高;梯梁、梯板詳圖(可用列表法繪制)。
2 預埋件:應繪出其平面、側面,註明尺寸、鋼材和錨筋的規格、型號、性能、焊接要求。
3 特種結構和構築物:如水池、水箱、煙囪、煙道、管架、地溝、擋土牆、筒倉、大型或特殊要求的設備基礎、工作平台等,均宜單獨繪圖;應繪出平面、特徵部位剖面及配筋,註明定位關系、尺寸、標高、材料品種和規格、型號、性能。
4.4.10 建築幕牆的結構設計文件
1 按有關規范規定,幕牆構件在豎向、水平荷載作用下的設計計算書。
2 施工圖紙,包括: 1) 封面,目錄(單另成冊時);
2) 幕牆構件立面布置圖,圖中標注牆面材料、豎向和水平龍骨(或鋼索)材料的品種、規格,型號、性能;
3)牆材與龍骨、各向龍骨間的連接,安裝詳圖;
4) 主龍骨與主體結構連接的構造詳圖及連接件的品種、規格、型號、性能。 註:當建築幕牆的結構設計由有設計資質的幕牆公司按建築設計要求承擔設計時,主體結構設計人員應審查幕牆與相連的主體結構的安全性。
4.4.11 鋼結構
1 鋼結構設計制圖分為鋼結構設計圖和鋼結構施工詳圖兩階段。
2 鋼結構設計圖應由具有設計資質的設計單位完成,設計圖的內容和深度應滿足編制鋼結構施工詳圖的要求;鋼結構施工詳圖(即加工製作圖)一般應由具有鋼結構專項設計資質的加工製作單位完成,也可由具有該項資質的其他單位完成。
註:若設計合同未指明要求設計鋼結構施工詳圖,則鋼結構設計內容僅為鋼結構設計圖。
3 鋼結構設計圖
1)設計說明:設計依據、荷載資料、項門類別、工程概況、所用鋼材牌號和質量等級(必要時提出物理,力學性能和化學成份要求)及連接件的型號、規格、焊縫質量等級、防腐及防火措施;
2)基礎平囪及詳圖應表達鋼柱與下部混凝土構件的連結構造詳圖;
3)結構平面(包括各層樓面、屋面)布置圖應註明定位關系,標高,構件(可用單線繪制)的位置及編號、節點詳圖索引號等;必要時應繪制檁條,牆梁布置圖和關鍵剖面圖;空間網架應繪制上、下弦桿和關鍵剖面圖:
4)構件與節點詳圖 a) 簡單的鋼梁、柱可用統一詳圖和列表法表示,註明構件鋼材牌號、尺寸、規格、加勁肋做法,連接節點詳圖,施工、安裝要求;出格構式梁、柱、支撐應繪出平、剖面(必要時加立面)、與定位尺寸、總尺寸、分尺寸、註明單構件型號、規格,組裝節點和其他構件連接詳圖。
4 鋼結構施工詳圖 根據鋼結構設計圖編制組成結構構件的每個零件的放大圖,標准細部尺寸、材質要求、加工精度、工藝流程要求、焊縫質量等級等,宜對零件進行編號;並考慮運輸和安裝能力確定構件的分段和拼裝節點。
4.4.12 結構計算書(內部歸檔)
1 採用手算的結構計算書,應給出構件平面布置簡圖和計算簡圖;結構計算書內容宜完整、清楚,計算步驟要條理分明,引用數據有可靠依據,採用計算圖表及不常用的計算公式,應註明其來源出處,構件編號、計算結果應與圖紙一致。
2 當採用計算機程序計算時,應在計算書中註明所採用的計算程序名稱、代號、版本及編制單位,計算程序必須經過有效審定(或鑒定),電算結果應經分析認可,總體輸入信息、計算模型、幾何簡圖、荷載簡圖和結果輸出應整理成冊。
3 採用結構標准圖或重復利用圖時,宜根據圖集的說明,結合工程進行必要的核算工作,且應作為結構計算書的內容。
4 所有計算書應校審,並由設計、校對、審核人在計算書封面上簽字,作為技術文件歸檔。
以上是建設部頒布的「建築工程設計文件編制深度規定」中的部份內容,你要看這個文件的全部內容,可以在網上下載,地址是:
http://www.supnow.com/articles/banfaguiding/design/guiding-sjsd.htm
❽ 結構圖的分類
分類: 結構圖又分為建築結構圖,組織結構圖,其它結構圖等。
用英語表達結構圖
construction(al)drawing
skeleton drawing
structure drawing
construction plan
structural diagram
assumption diagram 一、結 構
1 在施工圖設計階段,結構專業設計文件應包含圖紙目錄、設計說明、設計圖紙、計算書(內部歸檔)。
2 圖紙目錄 應按圖紙序號排列,先列新繪制圖紙,後列選用的重復利用圖和標准圖。
3 結構設計總說明 每一單項工程應編寫一份結構設計總說明,對多於項工程宜編寫統一的結構施工圖 設計總說明。如為簡單的小型單項工程,則設計總說明中的內容可分別寫在基礎平面圖和各層結構平面圖上。 結構設計總說明應包括以下內容:
1 本工程結構設計的主要依據;
2 設計0.000 標高所對應的絕對標高值;
3 圖紙中標高、尺寸的單位;
4 建築結構的安全等級和設計使用年限,混凝土結構的耐久性要求和砌體結構施工質量控制等級:
5 建築場地類別、地基的液化等級、建築抗震設防類別,抗震設防烈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及設計地震分組)和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抗震等級;
6 人防工程的抗力等級;
7 扼要說明有關地基概況,對不良地基的處理措施及技術要求、抗液化措施及要求、地基土的冰凍深度,地基基礎的設計等級;
8 採用的設計菏載,包含風荷載、雪荷載、樓屋面允許使用荷載、特殊部位的最大使用荷載標准值;
9 所選用結構材料的品種、規格、性能及相應的產品標准,當為鋼筋混凝土結構時,應說明受力鋼筋的保護層厚度、錨固長度、搭接長度、接長方法,預應力構件的錨具種類、預留孔道做法、施工要求及錨具防腐措施等,並對某些構件或部位的材料提出特殊要求;
10 對水池、地下室等有抗滲要求的建(構)築物的混凝土,說明抗滲等級,需作試漏的提出具體要求,在施工期間存有上浮可能時,應提出抗浮措施;
11 所採用的通用做法和標准構件圖集;如有特殊構件需作結構性能檢驗時,應指出檢驗的方法與要求;
12 施工中應遵循的施工規范和注意事項。
二、基礎平面圖
1 繪出定位軸線、基礎構件(包括承台,基礎梁等)的位置、尺寸、 底標高 、構件編號,基礎底標高不同時,應繪出放坡示意。
2 標明結構承重牆與牆垛、柱的位置與尺寸、編號,當為混凝土結構時,此項可另繪平面圖,並註明斷面變化關系尺寸。
3 標明地溝,地坑和已定設備基礎的平面位置、尺寸、標高,無地下室時±0.000標高以下的預留孔與埋件的位置、尺寸、標高。
4 提出沉降觀測要求及測點布置(宜附測點構造詳圖)。
5 說明中應包括基礎持力層及基礎進入持力層的深度,地基的承載能力特徵值,基底及基槽回填土的處理措施與要求,以及對施工的有關要求等。
6 樁基應繪出樁位平面位置及定位尺寸,說明樁的類型和樁頂標高、入土深度、樁端持力層及進入持力層的深度,成樁的施工要求、試樁要求和樁基的檢測要求(若先做試樁時,應單獨先繪制試樁定位平面圖),註明單樁的允許極限承載力值。
7 當採用人工復合地基時,應繪出復合地基的處理范圍和深度,置換樁的平面布置及其材料和性能要求、構造祥圖;註明復合地基的承載能力特徵值及壓縮模量等有關參數和檢測要求。
當復合地基另由有設計資質的單位設計時,主體設計方應明確提出對地基承載力特徵值和變形值的控制要求。
三、 基礎詳圖
1 無筋擴展基礎應繪出剖面、基礎圈樑、防潮層位置,並標注總尺寸、分尺寸、標高及定位尺寸。
2 擴展基礎應繪出平、剖面及配筋、基礎墊層,標注總尺寸、分尺寸、標高及定位尺寸等。
3 樁基應繪出承台梁剖面或承台板平面、 剖面、墊層、配筋,標注總尺寸、分尺寸、標高及定位尺寸,樁構造詳圖(可另圖繪制)及樁與承台的連接構造詳圖。
4 筏基、箱基可參照現澆樓面梁、板詳圖的方法表示,但應繪出承重牆、柱的位置。當要求設後澆帶時應表示其平面位置並繪制構造詳圖。對箱基和地下室基礎,應繪出鋼筋混凝土牆的平面、剖面及其配筋,當預留孔洞、預埋件較多或復雜時,可另繪牆的模板圖。
5 基礎梁可參照現澆樓面梁詳圖方法表示。
6 附加說明基礎材料的品種、規格、性能、抗滲等級、墊層材料、杯口填充材料。鋼筋保護層厚度及其他對施工的要求。 註:對形狀簡單、規則的無筋擴展基礎、擴展基礎、基礎粱和承台板,也可用列表方法表示。
四、 結構平面圖
1 一般建築的結構平面圖,均應有各層結構平面圖及屋面結構平面圖。具體內容為:
1)繪出定位軸線及梁、柱、承重牆,抗震構造柱等定位尺寸,並註明其編號和樓層標高;
2)註明預制板的跨度方向、板號、數量及板底標高,標出預留洞大小及位置;預制梁、洞口過梁的位置和型號、梁底標高;
3)現澆板應註明板厚、板面標高、配筋(亦可另繪放大比例的配筋圖,必要時應將現澆樓面模板圖和配筋圖分別繪制),標高或板厚變化處繪局部剖面,有預留孔、埋件、已定設備基礎時應示出規格與位置,洞邊加強措施,當預留孔、埋件、設備基礎復雜時亦可放大另繪;
4)有圈樑時應註明位置、編號、標高,可用小比例繪制單線平面示意圖。
5)樓梯間可繪斜線註明編號與所在詳圖號;
6)電梯間應繪制機房結構平面布置(樓面與頂面)圖,註明梁板編號、板的厚度與配筋、預留洞大小與位置、板面標高及吊鉤平面位置與詳圖;
7)屋面結構平面布置圖內容與樓層平面類同,當結構找坡時應標注屋面板的坡度、坡向、坡向起終點處的板面標高,當屋面上有留洞或其他設施時應繪出其位置、尺寸與詳圖,女兒牆或女兒牆構造柱的位置、編號及詳圖;
8)當選用標准圖中節點或另繪節點構造詳圖時,應在平面圖中註明詳圖索引號。
2 單層空曠房屋應繪制構件布置圖及屋面結構布置圖,應有以下內容:
1)構件布置應表示定位軸線,牆、柱、大橋、過梁、門樘、雨篷、柱間支、連系梁等的布置、編號、構件標高及詳圖索引號,並加註有關說明等;
2)屋面結構布置圖應表示定位軸線(可不繪牆,柱)、屋面結構構件的位置及編號、支撐系統布置及編號、預留孔洞的位置、尺寸、節點詳圖索引號,有關的說明等。
五、鋼筋混凝土構件詳圖
1 現澆構件(現澆梁、板、柱及牆等詳圖)應繪出:
1)縱剖面、長度、定位尺寸、標高及配筋,梁和板的支座;現澆的預應力混凝土構件尚應繪出預應力筋定點陣圖並提出錨固要求;
2)橫剖面、定位尺寸、斷面尺寸、配筋;
3)需要時可增繪牆體立面;
4)若鋼筋較復雜不易表示清楚時,宜將鋼筋分離繪出;
5)對構件受力有影響的預留洞、預埋件,應註明其位置、尺寸、標高、洞邊配筋及預埋件編號等;
6)曲梁或平面折線梁宜增繪平面圖,必要時可繪展開詳圖;
7)一般的現澆結構的梁、柱、牆可採用「平面整體表示法」繪制,標注文字較密時,縱、橫向梁宜分二幅平面繪制;
8)除總說明已敘述外需特別說明的附加內容。 一.概述
組織結構圖(Organization Chart)又稱組織架構圖。是最常見的表 現雇員、職稱和群體關系的一種圖表,它形象地反映了組織內各機構、崗 位上下左右相互之間的關系。組織結構圖是組織結構的直觀反映,也是對 該組織功能的一種側面詮釋。
二.作用
1. 可以顯示其職能的劃分;
2. 可以知道其權責是否適當;
3. 可以看出該人員的工作負荷是否過重;
4. 可以看出是否有無關人員承擔幾種較鬆散,無關系的工作;
5. 可以看出是否有讓有才乾的人沒有發揮出來的情形;
6. 可以看出有沒有讓不勝任此項工作的人擔任的重要職位;
7. 可以看出晉升的渠道是否暢通;
8. 可以顯示出下次升級時誰是最合適的人選;
9. 可以使各人清楚自己組織內的工作,加強其參與工作的慾望,其他部門的人員也可以明了,增強組織的協調性。
三.類型
1.「直線制」的組織結構
直線制:最簡單的集權式組織結構形式,又稱軍隊式結構,其領導關系按垂直系統建立,不設專門的職能機構,自上而下形同直線。直線制是一種最早也是最簡單的組織形式。
2.復雜的直線型組織
是指一切初級組織,在領導者的開創下被結合(兩個或三個等)成一些部門,這些部門又可同樣地被結合成更大的組織單位等。
3.職能型組織
又稱分職制或分部制,指行政組織同一層級橫向劃分為若干個部門,每個部門業務性質和基本職能相同,但互不統屬、相互分工合作的組織體制。
4.「直線職能制」的組織結構
直線職能制組織結構是現實中運用得最為廣泛的一個組織形態,它把直線制結構與職能制結構結合起來,以直線為基礎,在各級行政負責人之下設置相應的職能部門,分別從事專業管理,作為該領導的參謀,實行主管統一指揮與職能部門參謀、指導相結合的組織結構形式。
四、組織結構圖的運用 矩陣式組織結構圖明確組織內所有人員的角色和職責。 建立等級式職權結構,並以此規范決策程序。 建立政令暢通、有序規范、方法得當的信息溝通渠道。 建立控制機制,如中心化程度、控制覆蓋度。 建立工作合作協調機制。 建立規范的決策程序。 建立特殊的運營程序。 五、編制組織結構圖
《組織設計杠桿》(Levers of Organization Design)一書的作者羅伯特·西蒙斯(Robert Simons)認為,任何一種組織設計的背後都存在以下四種杠桿力量:
1.戰略(戰略決定組織結構)VS 結構(組織設計影響未來戰略)
2.責任感(眼前的目標)VS 適應性(未來的變化)
3.梯狀(垂直等級)VS 環狀(水平網路)
4.利己主義(關注個人) VS組織使命(關注部門、公司)
比較:格雷勒的成長階段和西蒙斯的控制杠桿。
六、組織結構圖的優缺點
(1)組織結構圖的優勢 簡潔明了,具有可預見性。 幫助了解組織功能。 幫助認識組織結構。 明確工作負責人, 及匯報關系和對象。 (2)組織結構圖的劣勢 固定靜止,靈活性差。 組織是不斷成長變化的,要經歷不同的成長階段。 對於理解組織內部的真實運作情況,幫助不大。 事實上,組織運營過程中通常存在相當大的混亂,並受一種復雜的臆測與放大機制影響。(參見核心組理論)。 傳統的組織結構圖對於受外包、信息技術、戰略聯盟和網路經濟等因素影響而不斷發生邊界變化的現代組織結構無能為力。
❾ 建築施工圖紙都需要畫出什麼!
建築施工圖包括設備說明和建築總平面圖、建築平面圖、立體圖、剖面圖等基本圖紙以及牆身剖面圖、樓梯、門窗、台階、散水、浴廁等詳圖和材料做法說明等等。
建築立面圖是將建築的不同側表面,投影到鉛直投影面上而得到的正投影圖。建築剖面圖是依據建築平面圖上標明的剖切位置和投影方向,假定用鉛垂方向的切平面將建築切開後面得到的正投影圖。
建築平面圖是假想在房屋的窗檯以上作水平剖切後,移去上面部分作剩餘部分的正投影而得到的水平剖面圖。建築工程施工圖簡稱「施工圖」,是表示工程項目總體布局,建築物的外部形狀、內部布置、結構構造、內外裝修、材料做法以及設備、施工等要求的圖樣。
建築施工圖注意事項:
1、建築施工圖的組成。首先檢驗基本圖和詳圖記錄是否全面,明了建築的設計構思和意圖。再仔細查看平面圖和立面圖,看數據是否補全。
2、圖紙目錄及門窗表。圖紙目錄是整個工程總體情況的概括。從中可以看出建築的主要功能。
3、建築設計總說明。這是對總體規劃的一個解說,看施工圖紙一定要看建築設計總說明才能更加深刻的了解到建築設計的規劃和意圖。
4、技術復核工作。檢驗施工圖紙要留意細節部分,尤其是建築標高復核,線軸控制和房間尺寸等工作。
❿ 樓面、地面各由哪些基本層組成各層的作用是什麼
地面:是指建築物底層的地坪。其基本組成有面層、墊層和基層三部分。對於有特殊要求的地面,還設有防潮層、保溫層、找平層等構造層次。每層樓板上的面層通常叫樓面,樓板所起的作用類似地面中的墊層和基層。
面層:是人們日常生活、工作、生產直接接觸的地方,是直接承受各種物理和化學作用的地面與樓面表層。
墊層:在面層之下、基層之上,承受由面層傳來的荷載,並將荷載均勻地傳至基層。
基層:墊層下面的土層就是基層。
建築專業術語,特指樓層的地上表面,位於屋頂層的樓面則稱為屋面。
樓面在建築剖面圖上看,只是一條樓層的分界線,因而不能用樓面指代一個樓層,樓層包含層高范圍在內,樓面用於表示此處的材料裝飾與構造做法的標高位置,如三層樓面是指第三層地面的相關信息,與第二層樓關聯但不能包含第二層樓的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