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論證方法有幾種,分別是什麼
論證方法有四種。
1、事實論證
運用真實、可靠,有代表性的事例證明論點,具體有力地證明了中心論點,增強文章說服力,趣味性,權威性,讓文章淺顯易懂。
2、道理論證
可以增強文章說服力或文采,使論證更有力或更有吸引力。
3、對比論證
正確錯誤分明,是非曲直明確,給人印象深刻,使論證更有力或更有吸引力。
4、比喻論證
道理講得通俗易懂,語言生動形象,容易被人接受。
B. 議論文的論證方法 四種常用論證方法
常見的論證方法有七種:例證法、引證法、喻證法、比較法、歸謬法、歸納法和演繹法。下面詳細介紹四種在議論文寫作時常用也比較好用的論證方法。
例證法也叫事例論證,是用令人信服的典型事例來證明自己論點正確的一種方法。它是議論文寫作中最常用的一種論證方法。列舉確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證明論點。
引證法也叫道理論證,是通過引用名人名言、古詩文名句、反映科學規律的俗語諺語警句等來證明自己觀點正確可信的一種論證方法。用馬列主義經典著作中的精闢見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們公認的定理公式等來證明論點。
喻證法是用設喻來論證論點的方法。用人們熟知的事物作比喻來證明論點。在議論文中,設喻可以使論點更易懂、更風趣、更容易獲得讀者的認同。喻證法能化抽象為具體、化艱深為淺顯、化枯燥為生動。
比較法也是一種常見的論證方法,分對比與類比兩種。
1、類比法
所謂類比,是從已知的事物中推出同類事例子方法,即從特殊到特殊的論證方法。藉助某個或某幾個類似的故事、實例或寫作者安排的情境,進行由此及彼的推理。
2、對比法
所謂對比,就是把正反兩方面的論點和論據加以剖析對照,達到否定錯誤觀點,樹立正確論點的目的。
C. 論文常用的論證方法
舉例論證:列舉確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證明論點;
舉例論證是一種從材料到觀點,從個別到一般的論證方法,是從對許多個別事物的分析和研究中歸納出一個共同的結論的推理形式。使用這種方法,一般是先分論後結論,即開門見山提 出論題,然後圍繞論題逐層運用材料證明論點,最後歸納出結論。這種結構的方法,比較符合人們的思維認識規律。運用舉例論證進行論證時列舉的事實可以有兩種 形式,即概括總體性事實和枚舉個別事實。概括總體性事實的說服力在於事實所體現的普遍性,它是對事實的總體或全局的全面性統計或概括。採用枚舉個別事例的 論證方式,不要求全面周到,只需枚舉幾個事例即可。枚舉事例要求有一定的典型性,同時也要考慮到經濟原則,盡可能不要同類重復。
列舉確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實,能夠增強論述的力量和說服力。
2、道理論證:用馬列主義經典著作中的精闢見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們公認的定理公式等來證明論點;
使論述有權威性,增強說服力。答題:使用了道理論證的論證方法,論證了……的觀點,從而使論證更概括更深入,使論證更有說服力。關鍵——論點
註:如果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權威數據,可以增強論證的說服力和權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聞趣事,可以增強論證的趣味性,吸引讀者下讀。
3、對比論證:拿正反兩方面的論點或論據作對比,在對比中證明論點;事物的特徵和本質在對比中最容易顯露出來,特別是正反相互對立的事物的比較,具有極大的鮮明性,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經過對比,正確的論點更加穩固。
D. 9種論證方法有哪些及作用是什麼
議論文的論證方法一般有舉例論證,道理論證,對比論證,比喻論證,歸納論證,演繹論證,類比論證,因果論證,引用論證。
論證方法的作用:
1、舉例論證:通過舉具體的事例加以論證,從而使論證更具體、更有說服力。
答題格式:使用了舉例論證的論證方法,舉……(概括事例)證明了……(觀點、論點),從而使論證更具體、更有有說服力。
2、道理論證:通過講道理的方式證明論點,使論證更概括更深入。答題格式:使用了道理論證的論證方法,論證了……了觀點,從而使論證更概括更深入。
註:如果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權威數據,可以增強論證的說服力和權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聞趣事,可以增強論證的趣味性,吸引讀者下讀。
答題格式:使用了引用論證的論證方法,通過引用……證明……的觀點,使論證更有說服力。(或更有趣味性,吸引讀者往下讀)。
3、對比論證。作用就是突出強調。
答題格式:使用了對比論證的論證方法,將……和……加以比較,突出強調了……的觀點。
4、比喻論證:可把道理講得通俗易懂,容易被人接受。使論證的內容更加生動形象,更利於讀者明白。
答題格式:使用了比喻論證的論證方法,將……比作……,生動形象地證明了……的觀點,從而把抽象深奧的道理闡述得生動形象、淺顯易懂。
總述
事實論證運用真實、可靠、有代表性的事例證明論點,具體有力地證明了中心論點,增強文章說服力,趣味性,權威性,讓文章淺顯易懂。
道理論證可以增強文章說服力或文采,使論證更有力或更有吸引力。
對比論證正確錯誤分明,是非曲直明確,給人印象深刻,使論證更有力或更有吸引力。
比喻論證道理講得通俗易懂,語言生動形象,容易被人接受。
E. 常見的論證方法有哪幾種
論證方法有
①舉例論證:列舉確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證明論點;
②道理論證:用馬列主義經典著作中的精闢見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們公認的定理公式等來證明論點;
③對比論證:拿正反兩方面的論點或論據作對比,在對比中證明論點;
④比喻論證:用人們熟知的事物作比喻來證明論點.此外,在駁論中,往往還採用「以爾之矛,攻爾之盾」的批駁 方法和「歸謬法」.在多數議論文中往往是綜合運用的.
⑤歸納論證,也叫「事實論證」.它是用列舉具體事例來論證一般結論的方法.
⑥演繹論證,也叫「理論論證」,它是根據一般原理或結論來論證個別事例的方法.即用普遍性的論據來證明特殊性的論點.
⑦類比論證,是從已知的事物中推出同類事例子方法,即從特殊到特殊的論證方法.
⑧因果論證,它通過分析事理,揭示論點和論據之間的因果關系來證明論點. 因果論證可以用因證果,或以果證因,還可以因果互證.
⑨引用論證:「道理論證」的一種,引用名家名言等作為論據,引經據典地分析問題、說明道理的論證方法.引用的方法有兩種:一是明引,交代所引的話是誰說的,或交代其出處,一種是暗引,即不交代所引的話是誰說的或出處.
F. 議論文的論證方法有哪些
1、舉例論證:列舉確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證明論點:(作用具體有力地論證了觀點增強文章的說服力)。
2、引用論證:引用論證比較復雜,這與具體的引弓I用材料有關,有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權威數據、名人軼事、笑話趣聞等各種情況,其作用要具體分析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 權威數據可以增強論證的說服力和權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聞趣事可以增強論證的趣味性,吸引讀者。
3、對比論證:征反兩方面的論點或論據作對比,在對比中證明論點:(作用:突出論證了觀點讓人印象深刻)。
寫作方法:
擬好題:
題目是文章的眼睛,是文章傳遞顯要信息的重要部分。由於它位居文章結構之首,所以文章題目的優劣也會直接影響閱卷者對文章的第一印象。議論文擬題的基本要求是:在准確的基礎上力求醒目、舒暢。具體而言,可鮮明,可形象,可簡潔,可別致,可整齊,不一而足。總之,以能激發閱卷者閱讀興趣或使之有耳目一新之感為最佳。
議論文的題目要求符合文體特徵,要求鮮明,使人見其題而知其旨。觀點鮮明的文章最受閱卷者的歡迎,因為它具有清澈感和透明感,能夠傳達出文章內容之大概,便於把握整篇文章的基本內容。
開好頭:
高爾基說過:"(開頭)好像音樂里定調一樣,全曲的音調都是它給予的,也是作者花功夫的所在。"議論文的開頭要講究"短、快、靚"。短,即要簡捷,最好三兩句成段,引入本論。開頭短,可避免冗長之贅,而且短句成段,在空間上突出其內容的重要性。
快,即入題要快,最好三言兩語就點明文章的基本觀點或議論的話題。因為評分標准中有"中心明確"的細則。開篇確定中心,有利於閱卷者按等計分,也有利於作者展開論述,不致出現主旨不清、中途轉換論題等作文大忌。靚,即要精彩。這也是傳統文論中所說的"鳳頭"。
精彩的開頭,最突出的效果是吸引閱卷者,給閱卷者留下好的印象。文章開頭要精彩,多用比喻、類比、排比等修辭引入論點,還可引述名言,講述寓言故事導入話題。
G. 常見論證方法有哪些
演 繹 法
根據已知的一般性原理、原則,推斷證明某個具體的論點。(一般→個別)
———— 例句 ————
人總是要死的,但死的意義有不同。中國古時候有個文學家叫做司馬遷的說過:「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替法西斯賣力,替剝削人民和壓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鴻毛還輕。張思德同志是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泰山還要重的。
歸 納 法
舉出許多事實,經過歸納,證明一個一般性結論。(個別→一般)
———— 例句 ————
滴水有恆,能穿透有來頭;繩子有恆,能鋸斷木頭;海浪有恆,能沖垮堤岸。所以恆心是成功的必備條件。
分 析 法
對所論述的問題進行剖析、分解,以揭示論點與論據之間的內在聯系。
———— 例句 ————
帝國主義爭奪中國一迫切,帝國主義和整個中國的矛盾,帝國主義者相互間的矛盾,就同時在中國境內發展起來,因此就造成了中國各派反動統治者之間的一天天擴大,一天天激烈的混戰,中國各派反動統治者之間的矛盾,就日益發展起來。
反 證 法
揭露和批駁對方的謬誤,證明對方的觀點是錯誤的,從而樹立起自己的正確觀點。
———— 例句 ————
言多必失,禍從口入。話過多,把自己底牌亮出,讓自己處於信息不對稱的地位,暴露自己的隱私與弱點,陷入被動的境地,極易破財。所以話多不是金。
類 比 法
用與論點在本質屬性上基本相同或相似,且又知道其結果的事物做論據,通過類比證明論點。
———— 例句 ————
子墨子見王,曰:「今有人於此,舍其文軒,鄰有敝輿而欲竊之;舍其錦綉,鄰有短褐而欲竊之;舍其梁肉,鄰有糟糠而欲竊之;此為何若人?」
王曰:「必有竊疾矣!」
子墨子曰:「荊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猶文軒之與敝輿也;荊有雲夢,犀兕麋鹿滿之,江漢之魚鱉黿鼉,為天下富,宋所為無雉兔狐狸者也,此猶梁肉之與糟糠也;荊有長松文梓榆樟,宋無長木,此猶錦綉之與短褐也;臣以三事之攻宋,為與此同類。臣見大王之必傷義而不得。」
引 證 法
以理論性論據證明論點。
———— 例句 ————
在人類的語言中,有一個最神聖、最崇高、最永恆、最能超越時間和空間、具有不朽的價值的詞,那就是祖國。文天祥過零丁洋,浩歌「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時,想到的是祖國;岳飛發出「直抵黃龍府與諸君痛飲爾」的豪言時,想到的是祖國;譚嗣同面對刀俎,引頸就戮時,面不改色,「我自橫刀向天笑」,他想到的還是祖國。
歸 謬 法
先假定對方的論點是正確的,以之為前提,進行合乎情理的引申,得出一個十分明顯而荒謬的結論,從而駁倒對方的觀點。
———— 例句 ————
赫爾岑是俄國著名的文學批評家。他有一次參加一個晚會,晚會上演奏的輕佻音樂使他非常厭煩,他不得不用手捂住耳朵。
主人向他解釋:「演奏的是流行歌曲。」
赫爾岑反問一句:「流行的樂曲就是高尚的嗎?」
主人聽了很是吃驚:「不高尚的東西怎麼能夠流行呢?」
赫爾岑笑著說:「那麼,流行性感冒也是高尚的了?」
比 喻 法
用人們容易理解的具體事物或道理,來解釋較為深奧的事物或道理,但不能作為直接論證。
H. 議論文的論證方法
議論文寫作教學,在高中語文寫作教學中占據著主要的地位。議論文論證是指用論據證明論點的過程。議論文論證方法有哪些你知道嗎?下面就是我給大家整理的議論文的論證方法,希望大家喜歡。
議論文論證方法一、例證法
論證是指用論據證明論點的過程。在一些同學的寫作過程中,要麼自己分析到底,要麼一味地羅列事例和名言,而缺少相應的論述,使文章顯得單薄無力。這時,就必須掌握一定的論證方法——抓住論點和論據之間的邏輯關系來進行闡述,讓自己的論述有理有力。
常見的論證方法主要有:例證法、引證法、正反對比論證和比喻論證。
例證法就是運用事實論據進行論證的方法。例如有一篇題為《幸福之花,開在感恩枝頭》的考場作文(2007年全國卷Ⅱ)寫道:
“忠則《出師表》,孝則《陳情表》。”這兩表道盡了人間感恩的真諦,演繹了人世間感恩的傳奇。為報劉備三顧茅廬之恩,諸葛亮六齣祁山,巧計破敵軍,為劉備打天下立下了汗馬功勞。“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這是後人為他寫下的詩篇。為報當年的知遇之恩,他用畢生的精力向後人詮釋了感恩的真諦。自幼失去父母是李密的不幸,但祖母卻用自己的溫暖讓這個可憐的孩子長大成人,且名揚四方。為官作宰是多少讀書人畢生的夢想,十年寒窗不正為一朝為官?然而當這個機會真正來臨,李密卻不曾忘記自己的祖母。他放棄了這個機會,因為他知道“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在為官和報恩之間他選擇了後者,向世人彰顯了一首偉大的詩篇——感恩。他們的感恩溫暖了自己,感動了後人。那一刻,幸福之花,在他們的感恩枝頭灼灼其華。
為論述“感恩”這一話題,作者列舉了諸葛亮和李密兩個人的事例,並且分析了兩人的感恩之舉,以及後人對他們的評價,無可爭辯地說明了“因為懂得感恩,世界才會如此美麗”的道理。
藉助事實論據說理,不等同於簡單的事實羅列,要避開以事例代替論證,只有敘述沒有分析的誤區。在概述事例之後,要盡力挖掘材料中包含的內容,將它與所要論證的觀點緊密聯系起來,使其充分發揮作用。具體操作,可以有下面兩種方法:
1.例後解說法。列舉事例後,將其中關鍵的、與論點密切聯系的內容進行解說,使其含義得以彰顯,能夠更好地論證觀點。
例如論證“鑽研科學需要犧牲精神”的觀點,有人選用了這樣一則事實論據:著名法國微生物學家巴斯德聽說一艘輪船上發現了黃熱病人,立即趕往那裡,希望發現引發這種烈性傳染病的病菌。當他來到港口時,檢疫人員堅持不讓他上這艘船。巴斯德懇求說:“請寬恕一個學者追求科學的熱情吧!”他的精神深深地感動了檢疫人員,他們同意讓他上船進行研究。事後,有人問他:“你難道不怕危險嗎?”巴斯德毫不猶豫地答道:“為了能使其他人活得更好,我願意用自己的生命做一次試驗。”
黃熱病——烈性傳染——堅持上船研究——不怕死亡——為使他人活得更好,我們抓住事例中的關鍵詞句,就扣住了論點。
在事例之後可以對其進行簡單的分析解說:面對致命的黃熱病,巴斯德堅持上船進行研究,表現出一種為科學獻身的精神,令人感動。因為在他看來,為了發現病菌,為了挽救他人生命,犧牲自己一人,是值得的。正是這種科研重於生命的精神,使他最終獲得了成功。
上述分析,全都圍繞著材料與觀點相關的內容作出闡釋,就可以避免常見的“觀點加事例”的單薄局面。
再如《細節》一題,有同學舉例:剛剛開通的地鐵六號線和八號線,站台與車廂之間有十多厘米高度差,間隙足以放入一個成人的腳。開通四天以來,已經有七位乘客受傷,踩空事件數不勝數。為了避免這一問題,相關部門決定加設橡皮墊予以補救。
事例中的關鍵詞句是:站台與車廂之間的高度差——忽視細節設計——乘客受傷——事後補救。
事例分析:忽視了站台與車廂地面的高度差這—小小的細節,既給乘客造成不便和傷害,也提高了運營成本,使“上海製造”的形象大打折扣。可見,細節不細,只有在設計時細心觀察,科學計算,周密推理,才能打造出完美的全局。
2.假設分析法。論據中列舉的是一種既成的事實,但在分析時,我們可以假設,如果其中的人物由於缺少某種精神,或者由於某種原因而沒能這么做,就會產生截然不同的結果。通過不同結果的比較,我們就能探究與觀點有關的因素,強調其重要性了。
例如上文論證“鑽研科學需要犧牲精神”的觀點,仍然選用法國微生物學家巴斯德的事實論據,我們可以通過假設,進行說理:假如缺少為科學而獻身的犧牲精神,巴斯德面對瘟疫肯定會退避三舍,遠離疫區。那麼,他永遠也不能發現傳染病病菌,永遠也不能接近並獲得科學的真理。
通過假設缺少犧牲精神會產生什麼結果,我們可以看到具有犧牲精神對科學研究的重要性,從而有力地完成論證的過程。
上面提到的《細節》一題,對地鐵六號線和八號線的反面事例,我們也可以假設分析如下:如果地鐵站的設計者沒有忽視這一細節,早就考慮到站台與車廂的高度差問題,及時與車廂生產廠家溝通,在站台建造時考慮周全,就可以避免乘客的不便,省卻以後無數的麻煩。可見,細節體現的不僅僅是設計問題,還有責任心,通觀全局的高遠目光,以人為本的人文理念等豐富內涵,細節,彰顯大節!
議論文論證方法二、引證法
引證法是在議論中引用公理、名言警句、經典著作、歷史文獻、諺語、成語、俗語、傳說、古今詩文等,以此作為論據,來證明觀點的一種論證方法,即引用理論論據來進行論證。其優點在於較有權威性、說服力。
運用引證法,包括兩個方面的因素:一要找到確切的理論論據,可以稱之為“引”;二要對理論根據加以分析,使之與論題充分聯系起來,可以稱之為“證”。許多學生對於“引”是頗費心機的,但對於“證”則往往不夠重視;只“引”不“證”,犯了“觀點加引語”的毛病。其實在運用引證法時,找到確切的理論根據是可喜的,但論據本身只是一種材料,它不能代替論證。缺乏論證分析的過程,文章勢必蒼白無力。因此,在列出理論根據之後,一定要恰當地加以闡述,要引而有證,引而有說,闡明引用資料的目的,講清所引用資料的意思,將其與觀點緊密聯系起來。
那麼,面對引用的理論論據,如何來加以分析呢?我們可以從下面兩個方面著手:
1.如果引用的是文言名旬,最好能稍加解釋,不必字字落實,意譯為主。同時,聯系觀點,作出闡發。
如我們寫《交友之道》,談及“人貴在相知”:“李白說過:‘人生貴相知,何必金與錢’。人與人的友情是最珍貴的,難以用金錢來衡量。”前一句話引用李白的詩句,其中“人生貴相知”極好地契合了觀點。後一句話既解釋了詩句的大意,也作出了自己的闡釋,友情貴於金錢。
談及“交友之道,在於付出”:“‘願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是子路面對朋友作出的許諾,車馬皮衣,和好友分享,即使破舊了,也毫不感到可惜。因為交友之道,在於付出。當然,付出的不僅僅是車馬皮衣等物質,還應該包括真情實意、精神上的支持等。”
在解釋了所引用的子路的話之後,對其中涉及觀點“付出”的有關內容,再稍加闡釋,論證分析就很到位了。
2.如果引用的是白話文的通俗語句,字面意思的理解不存在障礙,我們就要抓住引文中的關鍵字句——與論點密切相關的內容來加以分析,把它的內容更明確地揭示出來。如果其中用到比喻、象徵等修辭手法,更要作一些剛述,使論據含義清楚地顯現。
如同樣寫《交友之道》的“人貴在相知”,我們引用了下面一些名言,並作了進一步的闡釋:
“羅曼·羅蘭說過:‘智慧,友愛,這是照亮我們的黑夜的唯一光亮’,友情在我們生活中,就像黑暗中的火光,在失意灰心的‘黑夜‘,格外珍貴——它讓我們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光明,才有了繼續下去的勇氣。”前一句話是原文引用,後一句話則抓住了“照亮”、“黑夜”、“光亮’’等字眼,揭示了它們的含義,點明了友情的珍貴。
“‘談到名聲、榮譽、財富這些東西,如果同友情比,它們都是塵土……,在達爾文看來,許多認為之奮斗的東西,都不如友情可貴,它們就像塵土般卑微而虛幻,而友誼,可以給人帶來長久的快樂和安慰,是一份終身的‘財富’。
上述引證的示例,都是在引用原文之後,抓住了關鍵的內容(加點字),緊扣觀點,給出了自己的分析(畫線句子)。
總之,引證法的要點就在於“引文加分析,分析扣論點”,記住這一點,就能使你的論據發揮應有的作用。
議論文論證方法三、正反對比論證
正反對比論證是把兩種相反的或有差異的觀點、事物進行比較,通過兩相對照,肯定正確的,否定錯誤的,使論點更加鮮明,突出論述的是非。
當我們針對論點進行對比分析時,根據對象不同,主要有兩種情況:
一是道理上的對比。世上的道理,往往有正反兩個方面:勤奮與懶惰,誠實與虛偽,開放與封閉,積極與消極,自立與依賴,廉潔與腐敗,團結與分裂,堅強與軟弱,節儉與奢侈,創新與守舊……運用對比論證,就是要找到道理的對立面,並進一步展開議論。
例如《給他人留點空白》一題,有篇文章進行了道理上的對比:
為他人留點空白,遇事能讓出三分,自己就多了一份愛心:為他人留下三分寬容,人際關系就不會緊張;凡事能為他人留下一點空白,世界就會多一份美好。不要忘了,你留給他人的空白,也是留給自己的出路。
人生舞台,風雲變幻,何處沒有矛盾,何時沒有紛爭?世界上,有坦坦君子,也有戚戚小人。若是你沒有堅忍的心智,沒有寬容的胸懷,就無法與他人和睦相處。即便你一身清白,有德有才,若不懂得給他人留些空白,留些迴旋的空間,也會遭受他人的誤解、刁難,甚至傷害……
倘若你能包容理解,為他人留下三分餘地,反省自身,解剖自己,矛盾就會迎刃而解,就能化干戈為玉帛,化誤會為理解,化狹窄為廣闊,最終會得到他人的信任和尊重。
下一頁更多議論文的論證方法及範文
I. 議論文的論證方法主要有哪些
初中階段剛開始接觸議論文,很多學生不知道怎樣才能寫好議論文。本文介紹了幾種常見的論證方法,熟練掌握這幾種方法可以為議論文的寫作打下良好基礎。
1. 舉例論證 :列舉確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證明論點;
2. 道理論證 :用馬列主義經典著作中的精闢見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們公認的定理公式等來證明論點;
3. 對比論證 :拿正反兩方面的論點或論據作對比,在復對比中證明論點;
4. 比喻論證 :用人們熟知的事物作比喻來證明論點。此外,在駁論中,往往還採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批駁方法和「歸謬法」。在多數議論文中往往是綜合運用的。
5. 引用論證 :引用論證比較復雜,這制與具體的引用材料有關,有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權威數據、名人佚事、笑話趣聞等各種情況,其作用要具體分析。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權威數據,可以增強論證的說服力和權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聞趣事,可以增強論證的趣味性,吸引讀者下讀。
有這樣一個故事:宋國有個富人,由於下雨他家的牆被淋倒。他兒子和鄰居的一位老者都說:不修好一定會有人來偷竊。晚上家裡果然來了小偷。富人覺得他兒子很聰明,卻認為老者是小偷。大概你也認同富人的說法,但若仔細一想便知不妥,親近的感情會影響理智的認識,所以請擦亮你的理智的雙眼。
聽罷這則材料,我們會有這樣的疑問:倘若告訴富人將有小偷來時的人和富人沒有任何親緣關系,那麼富人恐怕會懷疑他倆,因為他們都和富人沒任何關系。所以說富人的判斷並非是理智的,而是受到世俗情感的影響,所以說生活中我們認識事物時或多或少會受到感情的影響。
然而並非所有人都會被感情遮住理智的目光。一代清官包青天,在審理自己侄兒包勉的案子時,完全排除了個人的感情,絲毫沒有受到情感的影響。用他的話說就是:公堂之上無父子。就因為此,他才被後世之人連連稱頌。
19世紀偉大的物理學家牛頓,是力學系統的創始人,而在當時人們正在研究光的本性,學術界有兩種說法,一種是認為光具有粒子性,它是由無數看不見的微粒組成的;而另一種是說光只具有波動性。當時兩派各舉出了例子和實驗來證明了自己的觀點。但由於牛頓支持粒子說,反對波動說,所以人們也就認為光只具有粒子性。從而使光的波動說發展很緩慢,直到20世紀初才被人們所接受。
現代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在研究黑洞問題時,曾收到他的導師的信,說黑洞是不會向外輻射能量的,勸他放棄這方面的研究,但霍金並沒有被感情蒙蔽,依然堅持認為黑洞會向外輻射能量。最終他因此獲得了"原子物理之父"的光榮稱號。
我們的世界是一個充滿情感的世界,我們在認識事物的本質和探索世界的過程中都會不同程度地受到情感的干擾,因此我們要以"舉世渾濁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的高尚情操來撥開情感蒙蔽的雙眸,用客觀的、理智的、公平的態度來認識它。"情感"猶如眼前的一片烏雲,撥開它我們會發現藍天、綠水……
點評 :本文作者所選取的作為論據的事實相當恰切精緻,像三根棟梁,成功地構建起了理論的大廈:撥開感情迷霧,把握理性光彩。這三個事例也各具特色而又相互補充,包青天以理性的頭腦來評判紛繁復雜的謎案,聲稱"公堂之上無父子",是古之典範,也是中國倫理血緣超越的成功範例;史蒂芬·霍金堅持自己的判斷而避免老師的誤導從而取得巨大成就,是今之楷模,也是外國理性光彩的閃爍,牛頓的例子則從反面論證了本文的論點,這二正一反,非常具有說服力。
J. 議論文的論證方法都有什麼
議論文是高中之後會經常使用的一種文體,論證是指闡述自己的觀點後,對其加以證明,使自己的觀點有了一個證實。想寫好一篇議論文,就需要了解常用的論證方法,那麼常用的論證方法都有哪些呢?來一起了解下吧。
常用的論證方法有四種,分別是事實論證、道理論證、對比論證、比喻論證。
事實論證
運用真實、可靠,有代表性的事例證明論點,具體有力地證明了中心論點,增強文章說服力,趣味性,權威性,讓文章淺顯易懂。
事實論證,又叫舉例論證,是一種從材料到觀點,從個別到一般的論證方法,是從對許多個別事物的分析和研究中歸納出一個共同的結論的推理形式。使用這種方法,一般是先分論後結論,即開門見山提出論題,然後圍繞論題逐層運用材料證明論點,最後歸納出結論。
道理論證
可以增強文章說服力或文采,使論證更有力或更有吸引力。
道理論證的目的是要證明論點具有普遍性和規律性。由於論點一般是從具體的材料中抽象概括出來的,其實質是歸納法,而歸納法在很多條件下是很難完全的,因此,有理論加以衡量,就能夠保證其可靠性。
理論論證的邏輯形式是演繹推理,就是將歸納所得的論點,用人類已知的科學原理去衡量。除了引用普遍性原理和原則外,各門學科的理論也可以作為論據。如物理學理論、文學理論等。
對比論證
正確錯誤分明,是非曲直明確,給人印象深刻,使論證更有力或更有吸引力。
對比論證是一種由個別到個別的論證方法。通常將它分為兩類:一類是類比法,另一類是對比法。
類比論證屬於偶然性推理,是一種從特殊到特殊、從個別到個別的推理方式,其結論不一定為真,只有一定程度上的可靠性。在某些情況下,有時無法獲得更確切的論據。運用類比論證,有時是有效的。
類比法富於啟發性,它深入淺出,使讀者易於領悟抽象的道理,可使文章簡練生動。
對比論證則是一種求異的思維方式,它側重於從事物的相反或相異的屬性的比較中來揭示需要論證的論點的本質。
對比論證方式的運用范圍很廣,因為可以進行比較的事物很多,中與外、古與今、大與小、強與弱等,都適合於進行比較,在比較中分析和闡明了兩者的差異可對立之後,是非昭然,自然就能夠確立論點了。
比喻論證
比喻論證道理講得通俗易懂,語言生動形象,容易被人接受。
是用比喻作論證,拿比喻者之理去論證被比喻者(論題)之理。在比喻論證中,比喻者是一組形象事例,其中包含著一定的關系和道理,被比喻者則是一種抽象的道理。比喻者和被比喻者雖然是兩類不同的事物,但在它們之間存在著一個共同的一般性原理,因此它們之間具有推理關系。比喻論證是以比喻者作論據去論證被比喻者(論題)的論證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