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科普 > 140萬畝小麥種植方法

140萬畝小麥種植方法

發布時間:2022-09-15 13:51:37

① 農民時怎麼種小麥的

小時候種過,大致過程是這樣:1.翻地鬆土,把地里的土用鋤頭翻一下,並搞成一排排的小溝溝,鍾小麥用。2.准備一粒粒的小麥子,和上家裡燒柴火的灰,再加點肥料。3.把弄好的小麥子均勻的撒在地里剛刨好的小溝溝裡面,再用盤邊的土蓋起來就可以了。待麥子長出來過來除草鬆土,知道麥子熟了。

② 小麥的種植時間和收獲時間,附種植方法

1、種植和收獲時間:春小麥一般在每年的3月下旬至4月上旬播種,7月中下旬收獲(生育期80-90天),冬小麥一般在每年的9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播種,第二年的5月底至6月中下旬成熟收獲(生育期230天)。2、分布區域:長城以北地區主要種植春小麥,長城以南地區主要種植冬小麥,其中以秦嶺淮河一線分成北方冬小麥區和南方冬小麥區。
一、小麥的種植時間和收獲時間
1、小麥的種植時間和收獲時間與地區有很大的關系。目前,我國的小麥種植區主要分為春小麥區,冬小麥區(北方),冬小麥區(南方)。其中長城以北的地區主要種植春小麥,長城以南的地區主要種植冬小麥,而北方冬小麥區和南方冬小麥區的劃分界限為秦嶺淮河一線。
2、春小麥的生育期為80-90天左右,一般在每年的3月下旬至4月上旬播種,7月中下旬收獲。冬小麥的生育期為230天左右,一般在每年的9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播種,第二年的5月底至6月中下旬成熟收獲。
二、小麥的種植方法
1、土地整理
(1)耕翻土地20-25cm左右,將土塊耙碎、耙透,讓耕層深淺保持基本一致。
(2)每畝地施加1000-2000kg腐熟有機肥,40kg配方肥,1kg硫酸鋅(整地前施加)。
2、播種
(1)在播種之前,篩選種子,然後進行曬種,拌種(根據當地病蟲害發生情況選擇合適的拌種劑拌種)。
(2)造墒播種。其中沙土地含水量要求在15-16%左右,壤土地含水量要求在17-18%左右,粘土地含水量要求在20%左右。
(3)每畝地的用種量為10-15kg左右(晚播地塊適當增加播種量),播種深度為3-cm左右。
(4)小麥平均行距為22.5cm左右,播種後,使用石磙壓實保墒。
3、施肥
(1)在小麥返青期的時候,每畝地追施20-25kg尿素或者是配方肥(35-0-5)。
(2)在孕穗期時,每畝地追施7-8kg尿素。
(3)如果是中高產田,一般在拔節期的時候,一次性追施(每畝地施加20-25kg尿素或配方肥)。
(4)在開花期的時候,噴施磷酸二氫鉀溶液,7天後繼續噴施一次。
4、管理
(1)冬季來臨之前,如果土壤相對含水量高於65%,可以不用澆施防凍水。如果土壤相對含水量低於65%,應當澆施防凍水(澆水後及時鬆土)。
(2)小麥抽穗之後,保證地皮見濕不見干,並及時澆施抽穗水,揚花水,灌漿水以及麥黃水。
(3)做好赤霉病、白粉病、紋枯病、銹病、蚜蟲、粘蟲等病蟲害的防治工作。

③ 怎麼收割小麥,種植方法是什麼

小麥是我國重要的糧食作物,它應該如何收割,種植方法又是什麼呢,接下來請讓我為大家詳細地講解一下。

一,如何收割小麥

當小麥幼苗生長到拔節期,三片葉片約15-20厘米高時,即可採收。麥苗採收前一晚澆大量的水,採收一般在每天下午進行。有兩種收獲方式。一種是用刀割小麥幼苗,把根留在土壤里作為肥料;另一種是把麥苗從土裡拔出來,敲掉土,然後用剪刀或菜刀把麥苗切下來,將切下或切下的根埋在土壤中作為肥料。

④ 小麥的種植方法,詳細的步驟和過程

小麥的種植方法如下:
第一步,首先挑選小麥的種子,一定要挑選顆粒比較大的小麥種子,一定要經過嚴格的挑選和篩選。條件允許的可以進行物理挑選,化學挑選,或者使用專門的儀器進行篩選。
第二步,將挑選好的種子進行種植以前的,按照農葯的一定比例或者按照農葯的專業技術人員,進行配置農葯然後將配置的農葯進行和小麥進行調制,混合在一起進行均勻攪動。
第三步,挑選合適的小麥種植的土壤,小麥種植的土壤一定要注意不要太乾旱,也不要太潮濕,尤其是千萬不要在鹽鹼地種植小麥,也不要在山地或者乾旱的地方種植小麥。
第四步,種植小麥的季節一定要選擇挑選好,冬小麥一般在深秋玉米收割完成以後,開始種植小麥,千萬需要注意的時候,種植冬小麥,一定不要太冷的時候種植小麥。
第五步,調好種子,選好土地,選好季節開始種植小麥的時候,可以之前將土地鬆土,或者用機器將土地的土地,全部鬆土一遍。一定要注意在鬆土的時候可以撒一些肥料。
第六步,開始正式種植小麥可以直接用機器進行耕種,或者用工具手動刨坑,然後將小麥種子種植在地里,最好選擇剛剛下雨或者潮濕的環境進行種植小麥,種植小麥以後一定要注意觀察,尤其是注意防治病蟲害損害小麥。注意灌溉施肥,防治病蟲害。

⑤ 小麥種植高產的方法

在小麥苗期,初生根小,需要適量的氮素營養和一定的磷鉀肥,促使麥苗早分櫱、早發根,形成壯苗。下面是我精心為你整理的小麥種植高產的方法,一起來看看。

小麥種植高產的方法

一、播前准備

1、根據當地情況選用優良品種:選用豐產性、抗逆性好、具有高產潛力的優良品種。

2、秸桿還田:對前茬種植玉米的地塊,要結合收獲將秸桿粉碎還田。

3、施足底肥:結合整地畝施優質有機肥4-5方,尿素20公斤,過磷酸鈣100公斤,鉀肥20公斤,硫酸鋅2公斤;或用45%復混肥(氮15%--磷15%--鉀15%)65-70公斤。氮肥要犁溝深施,磷肥部分底施部分撒垡頭(70%掩底、30%撒垡頭),有機肥、鉀肥及鋅肥於犁前混勻撒施。

4、精細整地:採用大拖拉機深松或深翻,深度25厘米,深松後撒肥旋耙兩遍(深翻的先撒肥),除凈根茬,粉碎坷垃,再用土耙鎖耙兩遍,達到上虛下實,地表平整,根據播種機播幅寬度,打好畦田待播。麥田打畦適宜長度30–50米,寬度2-3米。採用旋耕的麥田,要注意耙壓踏實土壤,防止因土壤過於疏鬆造成深播弱苗,及表層土壤失墒快而影響根系和麥苗生長。

5、灌足底墒水:小麥播種耕層適宜含水量為:沙土16%-18%;兩合土18%-20%;黏土20%-22%。若播種時土壤墒情不足,應灌水造墒,“寧可晚種幾天,也不能種欠墒麥”。

二、播種

1、土壤和種子處理

散黑穗病、腥黑穗病、根腐病、紋枯病、穎枯病、雪腐病、全蝕病等土傳病害發生區和條銹病冬繁、早發、常發區,可選擇3%惡醚唑(敵萎丹)懸浮種衣劑、2.5%氟咯菌腈(適樂時)懸浮種衣劑按推薦劑量進行小麥種子包衣或拌種。小麥全蝕病嚴重發生區,選用全蝕凈進行種子處理。小麥黃矮病和叢矮病發生區,採用甲拌磷拌種或吡蟲啉處理種子,防治傳毒昆蟲,控制小麥黃矮病和叢矮病的發生危害,同時兼治地下害蟲。

地下害蟲的防治,選用辛硫磷、甲基異柳磷等葯劑拌種,後者可兼治鼠害。

2、適期適量播種

矮抗58、眾麥1號、周麥22均為半冬性品種,應於10月5-15日播種,每畝播種量10—12.5公斤;如播種弱春性品種,應於10月15—25日播種,每畝播種量10—12.5公斤。若播期推遲,應當加大播種量予以彌補,每晚播兩天,加大播量1斤,特別強調的是,小麥播種行距不要超過20厘米;或採用寬行8寸、窄行4寸的寬窄行播種;或採用等行距播種或每三行小麥留25厘米背壟。播種深度3—5厘米。

三、田間管理

(一)冬前管理

1、查苗補種:播後10天左右,出苗率低的地塊,應立即以小水輕灌,促進齊苗。

2、適時冬灌:及時灌好越冬水,冬灌時間以日平均氣溫降到4—5度,日消夜凍時澆越冬水為宜,一般在11月中下旬進行,一般畝灌水60—80立方米。

3、化學除草:防除野燕麥、看麥娘、毒麥、馬唐等禾本科雜草,用高滲異丙隆或綠麥隆對水噴霧土表。在小麥出苗後3葉期前,雜草1~2葉期,用綠麥隆莖葉噴霧;小麥3葉期後至分櫱末期,雜草2~3葉期,可用高滲異丙隆對水莖葉噴霧;也可用6.9%惡唑禾草靈乳油(6.9%驃馬乳油)在小麥越冬前(最好是分櫱中期)兌水噴霧,防除野燕麥及其他禾本科雜草。

防除麥家公、薺菜、播娘蒿等雙子葉雜草,選用苯磺隆、噻吩磺隆、二甲四氯鈉鹽、氟草煙(使它隆)乳油等葯劑進行防除。

(二)翌年管理

1、及時中耕:返青後適墒及時中耕,深度3—5厘米。

2、適時澆水追肥:本著前氮後移的原則,於拔節末期(基部第一節間固定、第二節間伸長1厘米以上時)追施尿素20公斤,追肥方法要結合灌溉深施。中後期要結合“一噴三防”葉面追施磷酸二氫鉀3--5遍(每隔7天一遍),每次畝用量3--5兩。在抽穗、揚花、灌漿三個時期保證供水。

3、加強病蟲草害的防治

(1)返青拔節期重點防治小麥紋枯病、條銹病、全蝕病,麥蜘蛛、麥蚜。小麥紋枯病每畝可用丙環唑20—30毫升、12.5%烯唑醇20~30克、志信星12~32克加水50~60公斤,對准小麥莖基部噴霧,15天一次,連用兩次;小麥全蝕病在拌種基礎上,在返青期和拔節期要進行兩次灌根。每畝每次用蝕敵粉劑100克或20%三唑酮50~100克或12.5%烯唑醇50~100克,加水80~100公斤,順麥壟灌於小麥基部;麥蜘蛛、麥蚜可選用1.8%阿維菌素乳油每畝8~10毫升或用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10-15克,或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0克兌水50公斤噴霧進行防治。

冬前未化學除草的麥田,於小麥拔節前施葯進行防除。闊葉雜草發生田選用噻磺隆、苯磺隆、2甲4氯等進行補治(10%麥鐮10克/畝、或10%巨鑫可濕性粉劑10克/畝對水50公斤噴霧防治);禾本科雜草發生田選用6.9%惡唑禾草靈乳油(6.9%驃馬乳油)40-50毫升/畝,對水50公斤噴霧防治。

(2)抽穗揚花期防治重點是麥蜘蛛、條銹病、白粉病、葉枯病赤霉病等。麥蜘蛛可選用1.8%阿維菌素乳油每畝8~10毫升兌水50公斤噴霧進行防治;小麥條銹病、白粉病、葉枯病每畝可用1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100克,或12.5%烯唑醇可濕性粉劑40~60克,或25%丙環唑乳油30-35克,或30%戊唑醇懸浮劑10-15毫升,兌水50公斤噴灑,7-10天噴葯一次;在小麥抽穗揚花期,如遇3天以上的連陰雨天氣,應立即噴葯預防赤霉病,可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每畝100克或多菌靈膠懸劑、微粉劑80克加水50公斤噴霧,防治關鍵時期是齊穗至始花期。

(3)灌漿期是多種病蟲害為害高峰期。殺蟲劑、殺菌劑混合用葯,加入葉面肥進行“一噴三防”。重點控制麥穗蚜、白粉病、葉枯病、一代粘蟲等。小麥白粉病、銹病、蚜蟲每畝可用12.5%烯唑醇可濕性粉劑20~30克或20%三唑酮乳油50~70毫升加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10-15克,或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0克,兌水50公斤噴霧。為提高防效,可用進行專業化統防統治。上述配方中再加入磷酸二氫鉀150克還可以起到補肥增產的作用,但要現配現用。

4、適時收獲:最佳收獲期是蠟熟未期,機械收獲要一條龍作業,保證質量。

小麥種植高產的技巧

1、施足基肥和種肥 “麥喜胎里富,底肥是基礎”。一般高產小麥田一畝地施有機肥3500-5000公斤,氮磷鉀復合肥30-50公斤,或2/3氮、磷、鉀化肥撒施地表後,立即深耕,再隨即耙入土中。

2、浸種、拌種 小麥播種前,用鋅、錳肥拌種、浸種,如嘉美金點可補充小麥整個生長過程中所需的微量營養元素、殺菌催芽,顯著提高出苗率。

3、根外噴肥 根外噴肥是補充小麥後期營養不足的最有效施肥方法之一。由於麥田後期不便根部追肥,並且根系的吸收能力隨著生育期的推進日趨降低。因此,小麥生育後期追施肥料時,可採用葉面噴施的方法,這是小麥增產的一項最有效的應急措施。

(1)出苗期 小麥的第一真葉露出地表2-3㎝時為出苗,田間有50%以上麥苗達到出苗標准時的日期,為出苗期。

(2)三葉期 田間50%以上的麥苗,主莖第3片綠葉伸出2㎝左右的日期,為三葉期。這個時期可以適當追施氮、磷、鉀、中微量營養元素肥和黃腐酸類肥料如嘉美金點,為小麥提高抗寒力和免疫力打下良好的基礎。

(3)分櫱期 田間有50%以上的麥苗,第一分櫱露出葉鞘2㎝左右時,為分櫱期。

追肥的施用。巧施追肥是獲得小麥高產的重要措施。追肥的時間宜早,多在冬前追施,常有“年外不如年裡”的說法。追施氮肥的同時,應適當追施磷肥和鉀肥可以噴施嘉美金利、紅利。對於前期供鉀不足的高產田,也可在冬前撒施150kg左右的草木灰。對供肥充足的麥田,切忌單一大量追施氮肥,且追肥時間不宜偏晚,否則,易引起貪青晚熟,招致減產。

(4)越冬期 冬麥區冬前日平均氣溫穩定降至3℃以下,麥苗基本停止生長,到次年春季日平均氣溫穩定升至3℃以上,麥苗恢復生長,這段停止生長的時間稱為越冬期。安徽省淮北及江淮地區小麥有一定時間的越冬期,但在越冬期間,隨氣溫回升,麥苗仍緩慢生長。越冬期一般從12月20日開始,至次年的2月10日結束。

①抓緊冬季碾麥麥田鎮壓可以破碎土坷垃,壓實土壤、彌補裂縫,防止冬季因地錶板結龜裂所造成的麥苗死亡。尤其是秋旱嚴重時,整地不細,對小麥越冬不利,所以冬季一定要抓緊碾麥,並視為重要措施去落實。

②搞好蓋土蓋肥:蓋土蓋肥是保證麥苗安全越冬的一條有效措施。具體做法:一是蓋土,對一些播種質量差或播種過淺的麥田可以採取蓋土的辦法,選擇晴朗天氣把地表浮土用鐵耙等覆在溝內,避免根莖裸露,減少小麥死苗。另外可在麥田內撤一些坑土或老房土,也同樣起到防凍效果。二是蓋肥,在沒施粉肥或施得少的麥田內,冬季撒上一層粗肥,或用嘉美贏利來、金利拌細土撒施到麥田內,以提高地表溫度,減輕凍害,保護麥苗。

③及時澆好封凍水:澆小麥封凍水,能使麥田土壤增蓄水分、穩定地溫、減輕凍害。封凍水澆得過早過晚都不好。澆得過早,氣溫較高,蒸發量大,地表容易板結龜裂,對麥苗越冬不利;過晚澆水地已封凍,水不易下滲,地面積水結冰,會悶死麥苗。因此,封凍水一定要適時澆才好。澆封凍水最適宜的時間是“夜凍晝消”時,俗話說得好“夜凍晝消,澆凍水正好”。具體時間,以立冬開始到小雪澆完為適宜。

(5)返青、起身期 有越冬期的冬麥區次年春季氣溫回升時,麥苗葉片由青紫色轉為鮮綠色,部分心葉露頭時,為返青期。安徽省小麥返青期大約在2月10日。以氮肥、有機肥為主,磷鉀肥為輔,撒施和葉面噴施同時進行。

返青肥 麥苗開始返青時追肥,能鞏固小麥冬前分櫱,增進春季分櫱,相應增加每畝穗數,並能增大中部葉片,促進小花分化。生產上大面積瘦地、晚麥、弱苗,往往群體偏小,穗數不足,這是影響產量的主要因素,應早施返青肥,促進春發。一般每畝追施磷銨30公斤或尿素15公斤和50公斤有機肥。前期肥料較足,生長較好的麥田,可直接葉面噴施有機肥、氮、磷、鉀、中微量營養元素肥。

在返青期澆水,切忌大水漫灌,麥田盡量做到不積水,以免降溫造成凍害。澆後並及時施用嘉美金利,可撒施或葉面噴施,提高地溫,以促進根系生長和增生分櫱,提高分櫱成穗率,增加畝穗數;已進行冬灌,墒情較好的麥田適時澆好拔節關鍵水,結合澆水畝追尿素12至15公斤或10至15公斤復合肥,同時葉面施入中微量營養元素。

(6)拔節期 全田50%以上植株莖部第一節間露出地面1.5-2㎝時,為拔節期。

拔節肥和灌漿肥是小麥施肥最關鍵的兩個時期 重施小麥拔節肥,同時兼有促花的作用,有顯著減少退化小穗和退化小花數,是提高每穗籽粒數的關鍵肥。這樣還能鞏固有效分櫱,促進上位次生根生長和莖稈粗壯,使穗下節間伸長,增強和延長上三葉的功能期,以施磷鉀肥為主,可葉面噴施嘉美金點、金利2-3次,有利籽粒形成和灌漿。追施拔節肥的時間要看苗確定一般在群體葉色退淡,分櫱高峰已過,基部第一節間定長時施用;若群體苗數不足,拔節前葉色已經落黃時,應適當提前施肥。

(7)孕穗期 全田50%的小麥旗葉葉片抽出葉鞘並完全展開,旗葉葉鞘包著的幼穗明顯膨大,為孕穗期。

在小麥孕穗至開花期間,葉面噴灑0.3%磷酸二氫鉀溶液、草木灰液及黃腐酸鹽、中微量營養元素等(如嘉美金點、金利等)能抑制植物蒸騰,為孕穗提供充足的營養,同時對預防乾熱風有較好的效果。

(8)抽穗期 全田50%以上麥穗由葉鞘中露出穗長的1/2時,為抽穗期。

適時澆好灌漿水。小麥抽穗後,氣溫較高,株間蒸發和葉面蒸騰較大,需水量急劇增加,所以抽穗後10-15天澆灌漿水,灌水量70立方米/畝左右為好,澆水時要避開大風天氣,以免倒伏。水分是光合產物向籽粒轉運的溶媒和載體,通過酶的作用,將所積累的物質轉化為水溶性的糖類和氨基酸轉運到籽粒中去,然後再合成澱粉、蛋白質等。因此,及時澆灌水能擴充籽粒容積,加快灌漿速度,減少小花退化,起到增粒增重,提高品質的目的。多年試驗證明,小麥灌漿期澆水愈晚,效果愈差。高產田澆麥黃水常導致地溫下降,植株早衰,麵筋含量不高。葉面施肥,主攻品質,增加粒重。抽穗期葉色變淡,旗葉含氮量低於乾重3%,葉綠素低於0.5%,呈現出早衰趨勢的麥田,開花--灌漿期用含有氮磷鉀中微量元素的營養液(如嘉美金點、金利等)50公斤/畝左右葉面噴灑1-2次,能增加粒重,改善品質,大幅度減輕乾熱風的危害。

①病害防治方法小麥抽穗—灌漿期是赤霉病、白粉病、條、葉銹病等病害交叉感染的時期。於小麥揚花期用嘉美金點10克/畝左右,兌水40-50公斤葉面噴灑,綜合防治。②麥蚜蟲防治方法:用金點 金利 紅利 +100克洗衣粉+煤油+軟水(河水或自來水或涼開水)上午噴施,正背面均要噴施,蚜蟲一般在背面,每隔5-7天噴一次,連續噴3-5次,防治蚜蟲效果達到95%以上。當穗蚜大面積發生時,即百穗蚜量達500頭時用10%吡蟲啉可濕粉60克/畝左右,兌水40-50公斤葉面噴灑,間隔10-15天重噴1次,效果顯著。麥蜘蛛:當麥田單行33厘米長麥蜘蛛達500頭時用1.8%阿維菌素乳油30毫升/畝左右兌水40-50公斤葉面噴灑。另外,當小麥粘蟲和麥葉蜂發生時,也可用菊脂類農葯和氧化樂果進行防治。

總之,小麥抽穗—灌漿期易出現突發性病蟲害和災害性天氣,要作好病蟲害預測和天氣預報工作,及時預防和防治,確保小麥豐產豐收。

(9)開花期 全田50%以上麥穗中上部小花的內外潁張開花絲伸長,花葯外露,花粉粒散出時為開花期。

小麥在開花期對鉀的需求量最大,對磷和中微量營養元素的需要量次之,因此在開花前後要重施磷鉀肥和硼肥(如嘉美金點、金利等),滿足花期的養分需求,為花多、果多打下良好的基礎。

(10)灌漿期 灌漿期也叫籽粒形成期,小麥開花受精後,子房迅速膨大,首先形成籽粒的框架,這大約要經過10天左右的時間,麥粒可達最大長度的四分之三,但此時麥粒的內含物主要為清漿,含水率可達80%左右。麥粒框架初步形成後,小麥迅速進入“灌漿”階段,主要表現為麥粒中的澱粉迅速積累,干物質急劇增加。小麥灌漿期的溫度和光照對小麥籽粒的灌漿強度和時間影響很大,該時期的最適溫度為20-22℃,超過25℃,則會使灌漿過程縮短,一般年份的灌漿時間約為20天左右。同時天氣晴朗,光照充足,會增加灌漿強度,有利於形成大粒、飽粒。

灌漿肥和拔節肥是小麥施肥最關鍵的兩個時期,灌漿期小麥對氮、磷、鉀和中微量營養元素的需求量很大,因此灌漿期要重施氮、磷、鉀肥和硼肥(如嘉美金點、金利等),滿足小麥灌漿期的養分需求,為粒大、粒重豐產、豐收打下良好的基礎。

(11)成熟期 成熟期分為乳熟期、蠟熟期和完熟期。乳熟、蠟熟期又分為初、中、末三個階段,根據植株和籽粒的色澤、含水量等來確定。乳熟期的莖葉由綠逐漸變黃綠,籽粒有乳汁狀內含物。乳熟末期籽粒的體積與鮮重都達到最大值,粒色轉淡黃、腹溝呈綠色;蠟熟期籽粒的內含物呈蠟狀,硬度隨熟期進程由軟變硬。蠟熟初期葉片黃而未乾,籽粒呈淺黃色,腹溝褪綠,粒內無漿。蠟熟中期下部葉片干黃,莖稈有彈性,籽粒轉黃色,飽滿而濕潤。蠟熟末期,全株變黃,莖稈仍有彈性,籽粒黃色稍硬。完熟期葉片枯黃,籽粒變硬,呈品種本色。

最適宜的收獲階段是蠟熟末期到完熟期。適期收獲產量高、質量好、發芽率高的種子。但是種植小麥面積大時,不可能全部在最適期收完,必須適當早收,這樣可使大部分小麥在適期內收獲。過早收獲,籽粒不飽滿,產量低,品質差。收獲過晚,籽粒因呼吸及雨水淋溶作用使蛋白質含量降低,碳水化合物減少,千粒重、容重、出粉率降低,在田間易落粒,遇雨易穗上發芽,有些品種還易折稈、掉穗。人工收割和機械分段收獲宜在蠟熟中期到末期進行;使用聯合收獲機直接收獲時,宜在蠟熟末至完熟期進行。留種用的麥田在完熟期收獲。若由於雨季迫近,或急需搶種下茬作物,或品種易落粒、折稈、折穗、穗發芽等原因,則應適當提前收獲。

⑥ 小麥什麼時候播種怎麼種植

小麥什麼時候播種?怎麼種植?

第一,小麥作為種植最廣泛的糧食作物之一。冬小麥和春小麥在不同地區的播種時間是不同的!

第四,要把握播種的深度

小麥生長的深度約為3厘米。如果太淺,會直接影響小麥種子的吸水性。如果埋得太深,也會影響種子出土時的巨大阻力,這將導致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因此,播前要注意調整播種深度,播前還要注意平整地面,避免水平面不平。

⑦ 小麥如何種植

合理的種植方式可保證小麥單株有適宜的營養面積,群體得到很好的發展,是合理密植的一項重要內容。當前在我國麥區採用的種植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寬幅條播:行距和播幅都較寬,如寬幅耬,播幅7厘米,行距20~23厘米。優點是:減少斷壟,播幅加寬,種子分布均勻,改善了單株營養條件,有利於通風透光,適於畝產350千克以上的產量水平的麥田使用。

寬窄行條播:各地採用的配置方式有窄行20厘米、寬行30厘米,窄行17厘米、寬行30厘米,窄行17厘米、寬行33厘米等,高產田採用這種方式一般較等行距增產5%~10%。其原因,一是株間光照和通風條件得到了改善;二是群體狀態比較合理;三是葉面積變幅相對穩定。

小窩密植:西南地區麥田土質比較黏重,兼以秋雨較多,整地播種比較困難,採用小窩密植方式。每畝45萬窩左右,行距20~22厘米,窩距10~12厘米,開窩深度為3~5厘米,氮、鉀化肥一般配在人畜糞水中充分攪勻後集中施於窩內;過磷酸鈣、油餅等混在整細的堆廄肥中蓋種,蓋種厚度以2厘米左右為宜。使用工具為小橇橇窩、小鋤挖窩點播,近年來研製的簡易點播機,也可開溝點播一次完成。

⑧ 小麥的種植方法,詳細的步驟和過程。

一、播種

1、收獲時期蠟熟中末期進行收割。

2、收獲要求收割後,捆好、碼好,及時拉運,脫谷。機械收獲不應造成二次污染。

3、貯藏脫谷後及時晾曬、精選,做到單品種收割、拉運、碼垛(應選擇無污染的曬場)、脫谷、貯藏和交售。

閱讀全文

與140萬畝小麥種植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焦油含量檢測方法 瀏覽:289
草酸用什麼方法能夠去掉 瀏覽:224
紅參原液的使用方法 瀏覽:1002
用電腦鍵盤關機操作方法 瀏覽:741
牛皮癬運動治療方法有哪些 瀏覽:503
噴霧香水使用方法 瀏覽:682
戒除美沙酮的最佳方法 瀏覽:12
大池過濾器安裝方法 瀏覽:507
測量方法技術的起源 瀏覽:362
崗位分析方法的選擇依據是 瀏覽:983
食用鑄鐵消除內應力最好的方法 瀏覽:517
測量透鏡焦距的方法哪個好 瀏覽:194
3x97簡便計算方法 瀏覽:557
益節美國氨糖食用方法 瀏覽:561
飛利浦溫奶器使用方法 瀏覽:925
FDMS顆粒物測量方法 瀏覽:777
2015新君威後備箱進水解決方法 瀏覽:931
北京標桿企業調研方法有哪些 瀏覽:115
鉛筆生活技巧和方法 瀏覽:539
煙氣控制方法有哪些 瀏覽: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