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砌磚有什麼方法又快又好
砌築砌體基礎時應注意以下各點,尤其注意(3)(4)(5)(6)條。
(1)砌築前,清掃濕潤。
(2)必須在墊層轉角處、交接處及高低處立好基礎皮數桿。
(3)砌築時,可依皮數桿先在轉角及交接處砌幾皮磚,再在其間拉准線砌中間部分。其中第一皮磚應以基礎底寬線為准砌築。
(4)內外牆的磚基礎應同時砌起。
(5)大放腳部分一般採用一順一丁砌築形式。
(6)寬度超過300mm的洞口,應砌築平拱或設置過梁。
(7)砌完基礎後,應及時回填。回填土應在基礎兩側同時進行。
2.砌磚工藝。重點掌握(3)(7)條。
(1)抄平
(2)放線。
(3)擺磚。擺磚即撂底,先用干磚塊試擺,
(4)立皮數桿。砌築時控制磚砌體豎向尺寸的標志。皮數桿一般立於房屋的四大角、內外牆交接處、樓梯間及洞口多的地方。
(5)盤角、掛線。
先在牆角砌4~5皮磚,稱為盤角,然後根據皮數桿和已砌的角掛線,作為砌築中間牆體的依據,以保證牆面平整。一磚半及以上厚的牆都要雙面掛線。
(6)砌築。磚牆的操作方法,通常採用「三—砌磚法」,即—鏟灰、—塊磚、—擠揉的方法。
(7)勾縫、清理。牆較薄時,可利用砌築砂漿隨砌隨勾縫,稱做原漿勾縫;牆較厚時,待牆體砌築完畢後,用1:1水泥砂漿勾縫,稱做加漿勾縫。
3.磚牆砌築的基本要求。重點掌握第(3)(4)條。
(1)橫平豎直。
(2)砂漿飽滿。砌體水平灰縫的砂漿飽滿度要達到80%以上.
(3)上下錯縫。磚塊錯縫搭接長度不應小於1/4磚長。
(4)接槎可靠。斜槎長度不應小於高度的2/3。留斜槎確有困難時,才可留直槎。直槎必須做成陽槎,並加設拉結筋。拉結筋沿牆高每500mm留一層,每120mm厚牆留一根,但每層最少為兩根。
設置鋼筋混凝土構造柱的砌體,應按先砌牆後澆柱的施工程序進行。構造柱與牆體的連接處應砌成馬牙槎,從每層柱腳開始,先退後進,每一馬牙槎沿高度方向的尺寸不宜超過300mm。沿牆高每500mm設2個6拉結鋼筋,每邊伸入牆內不宜小於lm。
構造柱混凝土可分段澆灌,每段高度不宜大於2m,在施工條件較好並能確保澆灌密實時,亦可每層澆灌一次。澆灌混凝土前,在結合面處先注入適量水泥砂漿(構造柱混凝土配比相同的去石子水泥砂漿),再澆灌混凝土。振搗時,振搗器應避免觸碰磚牆,嚴禁通過磚牆傳遞振動。
② 磚牆有哪些砌築方式
磚牆的砌築方式圖。
砌體工程是指在建築工程中使用普通黏土磚、承重黏土空心磚、蒸壓灰砂磚、粉煤灰磚、各種中小型砌塊和石材等材料進行砌築的工程。包括砌磚、石、砌塊及輕質牆板等內容。砌磚、砌石、砌塊磚砌體對砌築材料的要求,組砌工藝,質量要求以及質量通病的防治措施。
為提高砌體的整體性、穩定性和承載力,磚塊排列應遵循上下錯縫的原則,避免垂直通縫出現,錯縫或搭砌長度一般不小於60mm。實心牆體的組砌方法有「一順一丁」、「三順一丁」、「梅花丁」等方法。
(1)一順一丁砌法
一皮中全部順磚與一皮中全部丁磚相互間隔砌成,上下皮間的豎縫相互錯開1/4磚長。
(2)三順一丁砌法
三皮中全部順磚與一皮中全部丁磚間隔砌成,上下皮順磚與丁磚間豎縫錯開1/4磚長,上下皮順磚間豎縫錯開1/2磚長。
(3)梅花丁砌法
每皮中丁磚與順磚相隔,上皮丁磚坐中於下皮順磚,上下皮間豎縫相互錯開1/4磚長。
(2)壘磚有哪些方法擴展閱讀:
一般規定
⑴ 磚的品種、強度等級必須符合設計要求,磚應提前1天澆水濕潤,避免磚過多吸收砂漿中的水分而影響粘結力,燒結普通磚、空心磚含水率宜為10~15%,灰砂磚、粉煤灰磚含水率宜為5~8%(現場用「斷磚法」 檢查,磚截面四周浸水深度15~20mm時為符合要求的含水率)。
⑵ 在有凍脹環境和條件的地區,地面或防潮層以下不宜採用多孔磚。
⑶ 在牆上留置臨時洞口,其側邊離交接處牆面不應小於500mm,洞口凈寬不應超過1m。
⑷ 不允許留設腳手眼的牆體或部位:
① 120mm厚的牆體、獨立柱;
② 寬度小於1m的窗間牆;
③ 門窗洞口兩側200mm和轉角處450mm范圍內;
④ 梁或梁墊下及其左右500mm范圍內;
⑤ 過樑上與過梁成600角的三角形范圍及過梁凈跨度1/2的高度范圍內。
⑸ 尚未施工樓板或屋面的牆或柱,當可能遇到大風時,其允許自由高度見下表,超過表中限值時,應採取臨時支撐等有效措施。
⑹ 240mm厚承重牆的每層牆的最上一皮磚、磚砌台階的上水平面及挑出層,應整磚丁砌;
⑺ 擱置預制梁板的砌體頂面應找平,安裝時應再座漿;
⑻ 多孔磚的孔洞應垂直於受壓面砌築;
⑼ 牆厚370mm及以上的砌體宜雙面掛線砌築;
⑽ 豎向灰縫不得出現透明縫、瞎縫和假縫。
③ 磚牆的組砌形式主要有哪幾種
最常見的有:1/4磚牆(包管之類常用)。1/2磚牆(隔牆常用)。3/4牆。(南方農村建房常用)。一磚牆(全國大部分地區採用)。1.5磚牆及2磚牆(37牆及48牆,我國北方及東三省採用)。希望我的解答能幫到你
④ 砌磚要領
①甩灰(適宜砌築離身低而遠部位的牆體):鏟取砂漿呈均勻條狀(長160 mm、寬40 mm、厚3 mm)並提升到砌築位置鏟面轉動90°(手心向上)用手腕向上扭動並配合手臂的上挑力順磚面中心將灰甩出砂漿呈條狀均勻落下(長260 mm、寬80 mm、厚20 mm)。
②扣灰(適宜砌築近身高部位的牆體):鏟取砂漿呈均勻條狀並提升到砌築位置鏟面轉動90°(手心向下)利用手臂前推力順磚面中心將灰扣出砂漿呈條狀均勻落下。
③潑灰(適宜砌築近身及身後部位的牆體):鏟取砂漿呈扁平狀並提升到砌築位置鏟面轉成斜狀(手柄在前)利用手腕轉動成半潑半甩,平行向前推進潑出砂漿砂漿落下呈扁平狀(長260 mm、寬90 mm、厚15 mm)。
(4)壘磚有哪些方法擴展閱讀
成品保護:
(1)基礎牆砌完後,未經有關人員復查之前,對軸線樁、水平樁或龍門板應注意保護,不得碰撞。
(2)對外露或預埋在基礎內的暖衛、電氣套管及其它預埋件,應注意保護,不得損壞。
(3)抗震構造柱鋼筋和拉結筋應保護,不得踩倒,彎折。
(4)基礎牆回填土,兩側應同時進行,暖氣溝牆未填土的一側應加支撐,防止回填時擠歪擠裂。回填土應分層夯實,不允許向槽內灌水取代夯實。
(5)回填土運輸時,先將牆頂保護好,不得在牆上推車,損壞牆頂和碰撞牆體。
⑤ 砌磚方法有幾種圖解
砌牆有幾種砌法
一順一丁
砌法是一皮中全部順磚與一皮中全部丁磚相互間隔砌成,上下皮間的豎縫相互錯開1/4磚長。
三順一丁
砌法是三皮中全部順磚與一皮中全部丁磚間隔砌成,上下皮順磚與丁磚間豎縫錯開1/4磚長,上下皮順磚間豎縫錯開1/2磚長。
梅花丁
砌法是每皮中丁磚與順磚相隔,上皮丁磚坐中於下皮順磚,上下皮間豎縫相互錯開1/4磚長。
砌牆有幾種砌法
砌牆方法一順一丁操作要求
一層砌順磚、一層砌丁磚,相間排列,重復組合。在轉角部位要加設配磚,俗稱七分磚,進行錯縫。這種砌法的特點是搭接好,無通縫,整體性強,因而應用較廣。存在的問題是豎縫不易對齊;在牆的轉角、丁字接頭、門窗洞口等處都要砍磚,因此砌築效率受到一定限制。
砌牆方法一順一丁操作要求
詳細砌牆方法和注意事項
放樣
先將地面清理干凈,找出要砌牆的的位置,彈出墨線,並運用激光水平儀輔助確認線條是否垂直,砌出來的牆才不會歪斜。
澆水
砌牆的前一天,磚塊應該用清水澆置,以增加之後與水泥砂漿的附著力。砌牆的時候,可以問問水泥砂漿的比例。砌牆時水泥與砂漿的比例通常為一比三,若水泥砂漿比例不當,牆體結構不穩固,後期容易出現問題。甚至出現龜裂,倒塌等等。
吊線
在牆體的頭尾兩側,利用鉛垂或者激光水平儀以鋼釘固定垂直向尼龍線作為水平向尼龍線移動的基準。水平向尼龍線必須以活結固定,以方便移動。
砌磚
一切就緒,准備砌牆後,要根據現場的條件和狀況,在新砌的磚牆磚塊與舊牆壁之間的適當位置,植入鋼筋固定(稱為壁栓),以防止未來因為外界因素,牆體龜裂,倒塌。這里還要注意一下砌牆時候,磚塊與磚塊之間的縫隙距離大約在一厘米左右,並且以水泥砂漿填充。砌磚牆的時候,磚塊應以交丁方式堆疊。(交丁方式是磚塊的堆疊方式,包括「三順一丁」「一順一丁」和「梅花丁」三種形式。)
完成驗收
磚塊與磚塊是否排列整齊,磚縫不可位於同一位置。新砌牆與舊牆壁交接處有沒有在適當位置做壁栓。
⑥ 簡述磚牆的砌築方法及其特點。
實砌牆的基本組砌方式為上下皮一順一和多順一丁等。為了使砌體堅固穩定並形成整體,須將上下皮磚塊之間的垂直砌縫有規律地錯開,稱錯縫。錯縫還能使清水牆立面構成有規則的圖案。磚牆的厚度一般取決於對牆體的強度和穩定性的要求。
在砌築時還須結合磚的規格來確定。以標准磚為例,牆體厚度可砌成半磚(12牆)、3/4磚(18牆)、一磚(24牆)、一磚半(37牆)、二磚(49牆)、二磚半(62牆)等各種厚度。特點:磚牆強度低於其他結構材料的牆,砌築多為手工操作,裝修工作量大。
(6)壘磚有哪些方法擴展閱讀
構造處理:
1、保溫構造。在寒冷地區的外牆體,可採用空氣間層牆或復合牆提高牆體的保溫性能。空氣間層牆是在兩層實體牆之間留一道密封空氣間層(圖2a);復合牆是用保溫性能好的輕質多孔材料,如保溫塊或保溫板同磚牆組作成夾層牆(圖2b)或保溫板貼面。
2、洞口處理。磚牆上開設門洞窗洞後,上口為防塌落應設置過梁。過梁可用木頭、型鋼、鋼筋混凝土或用磚砌成拱券。鋼筋混凝土過梁堅固耐久,一般多採用預制的。窗洞的下口為窗檯,室外應作好防水處理。
⑦ 磚砌體有哪些砌築方法
磚砌體的砌築方法
磚砌體的常用砌築方法有:「三一」砌磚法、擠漿法、刮漿法和滿刀灰法四種。1「三一」砌磚法
「三一」砌磚法即是「一塊磚、一鏟灰、一擠揉」
⑧ 1.磚砌體最常用的砌築方法有哪些各有什麼
1. 磚牆砌體主要的幾種砌築形式:一順一丁;三順一丁;梅花丁。
2. 磚牆砌體主要的幾種砌築形式特點:
(1)一順一丁砌法是一皮中全部順磚與一皮中全部丁磚相互間隔砌成,上下皮間的豎縫相互錯開1/4磚長。
(2)三順一丁砌法是三皮中全部順磚與一皮中全部丁磚間隔砌成,上下皮順磚與丁磚間豎縫錯開1/4磚長,上下皮順磚間豎縫錯開1/2磚長。
(3)梅花丁砌法是每皮中丁磚與順磚相隔,上皮丁磚坐中於下皮順磚,上下皮間豎縫相互錯開1/4磚長。
⑨ 砌磚的砌法有哪些
磚砌體的砌築方法有「三一」砌磚法、「二三八一」砌磚法、擠漿法、刮漿法和滿口灰法。其中,「三一」砌磚法和擠漿法最為常用。
⑩ 砌磚的砌法有哪些
一般常用的組砌方法是三順一丁砌築方法,這種組砌法牆體的對整體性好,具體參閱磚砌體規范;
5 磚砌體工程
5.1 一般規定
5.1.1 本章適用於燒結普通磚、燒結多孔磚、蒸壓灰砂磚、粉煤灰磚等砌體工程。
5.1.2 用於清水牆、柱表面的磚,應邊角整齊,色澤均勻。
說明:5.1.2 用於清水牆、柱表面的磚,根據砌體外觀質量的需要,應採用邊角整齊、色澤均勻的塊材。
5.1.3 有凍脹環境和條件的地區,地面以下或防潮層以下的砌體,不宜採用多孔磚。
說明:5.1.3 地面以下或防潮層以下的砌體,常處於潮濕的環境中,有的處於水位以下,在凍脹作用下,對多孔磚砌體的耐久性能影響較大,故在有受凍環境和條件的地區不宜在地面以下或防潮層以下採用多孔磚。
5.1.4 砌築磚砌體時,磚應提前1~2d澆水濕潤。
說明:5.1.4 磚砌築前澆水是磚砌體施工工藝的一個部分,磚的濕潤程序對砌體的施工質量影響較大。對比試驗證明,適宜的含水率不僅可以提高磚與砂漿之間的粘結力,提高砌體的抗剪強度,也可以使砂漿強度保持正常增長,提高砌體的抗壓強度。同時,適宜的含水率還可以使砂漿在操作面上保持一定的攤鋪流動性能,便於施工操作,有利於保證砂漿的飽滿度。這些對確保砌體施工質量和力學性能都是十分有利的。
適宜含水率的數值是根據有關科研單位的對比試驗和施工企業的實驗提出的,對燒結普通磚、多孔磚含水率宜為10%-15%;對灰砂磚、粉煤灰磚含水率宜為8%-12%。現場檢驗磚含水率的簡易方法採用斷磚法,當磚截面四周融水深度為15-20mm時,視為符合要求的適宜含水率。
5.1.5 砌磚工程當採用鋪漿法砌築時,鋪漿長度不得超過750mm;施工期間氣溫超過30℃時,鋪漿長度不得超過500mm。
說明:5.1.5 磚砌體砌築宜隨砂漿隨砌漿。採用鋪漿法砌築時,鋪漿長度對砌體的抗剪強度影響明顯,陝西省建築科學研究設計院的試驗表明,在氣溫15℃時,鋪漿後立即砌磚和鋪漿後3min再砌磚,砌體的抗剪強度相差30%。施工氣溫時,影響程度更大。
5.1.6 240mm厚承重牆的每層牆的最上一皮磚,磚砌體的階台水平面上及挑出層,應整磚丁砌。
說明:5.1.6 從有利於保證砌體的完整性、整體性和受力的合理性出發,強調本條所述部位應採用整磚丁砌。
5.1.7 磚砌平拱過梁的灰縫應砌成楔形縫。灰縫的寬度,在過梁的底面不應小於5mm;在過梁的頂面不應大於15mm。
拱腳下面應伸入牆內不小於20mm,拱底應有1%的超拱。
說明:5.1.7 磚平拱過梁是磚砌拱體結構的一個特例,是矢高極小的一種拱體結構。從其受力特點及施工工藝考慮,必須保證拱腳下面伸入牆內的長度和拱底應有的起拱量,保持楔形灰縫形態。
5.1.8 磚過梁底部的模板,應在灰縫砂漿強度不低於設計強度的50%時,方可拆除。
說明:5.1.8 過梁底部模板是砌築過程中的承重結構,只有砂漿達到一定強度後,過梁部位砌體方能承受荷載作用,才能拆除底模。砂漿強度一般以實際強度為准。
5.1.9 多孔磚的孔洞應垂直於受壓面砌築。
說明:5.1.9 多孔磚的孔洞垂直於受壓面,能使砌體有較大的有效受壓面積,有利於砂漿結合層進入上下磚塊的孔洞產生「銷鍵」作用,提高砌體的抗剪強度和砌體的整體性。
5.1.10 施工時施砌的蒸壓(養)磚的產品齡期不應小於28d。
說明:5.1.10 灰砂磚、粉煤灰磚出釜後早期收縮值大,如果這時用於牆體上,將很容易出現明顯的收縮裂縫。因而要求出釜後停放時間不應小於28d,使其早期收縮值在此期間內完成大部分,這是預防牆體早期開裂的一個重要技術措施。
5.1.11 豎向灰縫不得出現透明縫、瞎縫和假縫。
說明:5.1.11 豎向灰縫砂漿的飽滿度一般對砌體的抗壓強度影響不大,但是對砌體的抗剪強度影響明顯。根據四川省建築科學研究、南京對新寧磚瓦廠等單位的試驗結果得到:當豎縫砂漿很不飽滿甚至完全無砂漿時,其砌體的抗剪強度將降低40%-50%。此外,透明縫、瞎縫和假縫對房屋的使用功能也會產生不良影響。因此,對砌體施工時的豎向灰縫的質量要求作出了相應的規定。
5.1.12 磚砌體施工臨時間斷處補砌時,必須將接槎處表面清理干凈,澆水濕潤,並填實砂漿,保持灰縫平直。
說明:5.1.12 磚砌體的施工臨時間斷處的接槎部位本身就是受力的薄弱點,為保證砌體的整體性,必須強調補砌時的要求。
5.2 主控項目
5.2.1 磚和砂漿的強度等級必須符合設計要求。
抽檢數量:每一生產廠家的磚到現場後,按燒結磚15萬塊、多孔磚5萬塊、灰砂磚及粉煤灰磚10萬塊各為一驗收批,抽檢數量為1組。砂漿試塊的抽檢數量執行本規范第4.0.12條的有關規定。
檢驗方法:查磚和砂漿試塊試驗報告。
說明:5.2.1 磚和砂漿的強度符合設計要求是保證砌體受力性能的基礎,因此必須合格。
燒結普通磚檢驗批數量的確定,應參考砌體檢驗批劃分的基本數量(250m3砌體);多孔磚、灰砂磚、粉煤灰磚檢查批數量的確均按產品標准決定。
5.2.2 砌體水平灰縫的砂漿飽滿度不得小於80%。
抽檢數量:每檢驗批抽查不應少於5處。
檢驗方法:用百格網檢查磚底面與砂漿的粘結痕跡面積。每處檢測3塊磚,取其平均值。
說明:5.2.2 水平灰縫砂漿飽滿度不小於80%的規定沿用已久,根據四川省建築科學研究試驗結果,當水泥混合砂漿水平灰縫飽滿度達到73.6%時,則可滿足設計規范所規定的砌體抗壓強度值。有特殊要求的砌體,指設計中對砂漿飽滿度提出明確要求的砌體。
5.2.3 磚砌體的轉角處和交接處應同時砌築,嚴禁無可靠措施的內外牆分砌施工。對不能同時砌築而又必須留置的臨時間斷處應砌成斜槎,斜槎水平投影長度不小高度的2/3。
抽檢數量:每檢驗批抽20%接槎,且不應少於5處。
檢驗方法:觀察檢查。
5.2.4 非抗震設防及抗震設防烈度為6度、7度地區的臨時間斷處,當不能留斜槎時,除轉角處外,可留直槎,但直槎必須做成凸槎。留直槎處應加設拉結鋼筋,拉結鋼筋的數量為每120mm牆厚放置1Φ6拉結鋼筋(120mm厚牆放置2Φ6拉結鋼筋),間距沿牆高不應超過500mm;埋入長度從留槎處算起每邊均不應小於500mm,對抗震設防烈度6度、7度的地區,不應小於1000mm;末端應有90º彎鉤(圖5.2.4)。
抽檢數量:每檢驗批抽20%接槎,且不應少於5
檢驗方法:觀察和尺量檢查。
合格標准:留槎正確,拉結鋼設置數量、直徑正確,豎向間距偏差不超過100mm,留置長度基本符合規定。
說明:5.2.3-5.2.4 磚砌體轉角處和交接處的砌築和接槎質量,是保證磚砌體結構整體性能和抗震性能的關鍵之一,唐山等地區震害教訓充分證明了這一點。根據陝西省建築科學研究設計院對交接處同時砌築的連接性能最佳;留踏步槎(斜槎)的次之;留直槎並按規定加拉結鋼筋的再次之;僅留直槎不加設拉結鋼筋的最差。上述不同砌築和留槎形式連接性能之比為1.00:0.93:0.85:0.72。
對抗震設計烈度為6度、7度地區的臨時間斷處,允許留直槎並按規定加設拉結鋼筋,這與原《砌體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03-98相對照做了一點放鬆。這主要是從實際出發,在保證施工質量的前提下,留直槎加設拉結鋼筋時,其連接性能較留斜槎時降低有限,對抗震設計烈度不高的地區允許採用留直槎加設拉結鋼筋是可行的。
多孔磚砌體根據磚規格尺寸,留置斜槎的長高比一般為1:2。
5.2.5 磚砌體的位置及垂直度允許偏差應符合表5.2.5的規定。
表5.2.5 磚砌體的位置及垂直度允許偏差
項次 項目 允許偏差(mm) 檢驗方法
1 軸線位置偏移 10 用經緯儀和尺檢查或用其他測量儀器檢查
2 垂直度 每層 5 用2m托線板檢查
全高 ≤10m 10 用經緯儀、吊線和尺檢查,或用其他測量儀器檢查。
〉10m 20
抽檢數量:軸線查全部承重牆柱;外牆垂直度全高查陽角,不應少於4處,每層20m查一處;內牆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間抽10%,但不應少於3間,每間不應少於2處,柱不少於5根。
說明:5.2.5磚砌體的軸線位置偏移和垂直度的影響結構受力性能和結構安全的關鍵檢測項目,因此,將其列入主控項目。允許偏差值和抽檢數量仍沿用原施工驗收規范及檢驗評定標準的規定。
5.3 一般項目
5.3.1 磚砌體組砌方法應正確,上、下錯縫,內外搭砌,磚柱不得採用包心砌法。
抽檢數量:外牆每20m抽查一處,每處3~5m,且不應少於3處;內牆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間抽10%,且不應少於3間。
檢驗方法:觀察檢查。
合格標准:除符合本條要求外,清水牆、窗間牆無通縫;混水牆中長度大於或等於300mm的通縫每間不超過3處,且不得位於同一面牆體上。
說明:5.3.1本條是從確保砌體結構整體性和有利於結構承載出發,對組砌方法提出的基本要求,施工中應予滿足,「通縫」指上下二皮磚搭接長度小於25mm的部位。
5.3.2 磚砌的灰縫應橫平豎直,厚薄均勻。水平灰縫厚度宜為10mm,但不應小於8mm,也不應大於12mm。
抽檢數量:每步腳手架施工的砌體,每20m抽查1處。
檢驗方法:用尺量10皮磚砌高度折算。
說明:5.3.2灰縫橫平豎直,厚薄均勻,既是對砌體表面美觀的要求,尤其是清水牆,又有利於砌體均勻傳力。此外,試驗表明,灰縫厚度還影響砌體的抗壓強度。例如對普通磚砌體而言,與標准水平灰縫厚度10mm相比較,12mm水平灰縫厚度砌體的抗壓強度降低5%;8mm水平灰縫厚度砌體的抗壓強度提高6%。對多孔磚砌體,其變化幅度還要大些。因此規定,水平灰縫的厚度不應小於8mm,也不應大於12mm,這也是一直沿用的數據。
5.3.3 磚砌體的一般尺寸允許偏差應符合表5.3.3的規定。
表5.3.3 磚砌體一般尺寸允許偏差
項次 項 目 允許偏差
(mm) 檢驗方法 抽檢數量
1 基礎頂面
和樓面標高 ±15 用水平儀和尺檢查 不應少於5處
2 表面
平整度 清水
牆、柱 5 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檢查 有代表性自然間10%,但不應少於3間,每間不應少於2處
混水
牆、柱 8
3 門窗洞口高、寬
(後塞口) ±5 用尺檢查 檢驗批洞口的10%,且不應少於5處
4 外牆上下窗口偏移 20 以底層窗口為准,用經緯儀或吊線檢查 檢驗批的10%,且不應少於5處
5 水平灰縫
平直度 清水牆 7 拉10m線和尺檢查 有代表性自然間10%,但不應少於3間,每間不應少於2處
混水牆 10
6 清水牆游丁走縫 20 吊線和尺檢查,以每層第一皮磚為准 有代表性自然間10%,但不應少於3間,每間不應少於2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說明:5.3.3本條所列磚砌體一般尺寸偏差,雖對結構的受力性能和結構安全性不會產生重要影響,但對整個建築物的施工質量、經濟性、簡便性、建築美觀和確保有效使用面積產生影響,故施工中對其偏差也應予以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