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精細整地:蠶豆是深根系作物,播種前進行精細整地,可使土壤松軟,有利於根系擴展和根瘤的形成。
2、接種方法:蠶豆播種前用根瘤菌接種可提高產量,接種方法有土壤接種和種子接種。
3、播種時間:蠶豆的播種時間在不同地區種植時間也不一樣,在南方稻田應在水稻收割後搶時播種,長江沿岸為寒露到霜降之間,華南雙季稻地區在小雪前後,北方在春季解凍之後搶播。
4、播種密度:蠶豆播種密度要根據實際情況而定,收取籽粒比作青飼料或綠肥的稀些,生長期長、植株高、分枝多的品種較生長期短、植株矮小的稀些,土壤肥力低、施肥水平低的密些。
② 湖南湘北地區怎樣提早蠶豆栽培技術
提早蠶豆栽培要根據當地的環境來進行。
一、品種選擇
根據地理氣候特點、海拔高度進行因地制宜地選擇,要求選用粒大、結莢性好、抗病性強的品種。海拔1600-2400m范圍內蠶豆主產區選用本地大白蠶豆、鳳豆十號,雲豆83324、雲豆80-15等良種。海拔1500-1600m范圍內蠶豆主產區選用K0729等良種。
二、測土施肥
我縣蠶豆主要分布在海拔高度為1500—2100米的壩區和山區河谷地區。一般畝產量400千克,豆科作物從土壤中吸取其所需氮素的三分之一左右,所以在計算使用氮素時可除去所需用量的三分之二為實際施用量,以中上等肥力為依據(速效氮90ppm、速效磷20ppm、速效鉀90ppm),每種1.0畝蠶豆需備農家肥1000千克、尿素26千克、普鈣26千克、硫酸鉀13千克、鉬酸銨0.6千克。在施肥過程中應先確定蠶豆的目標產量,以及為達到這個產量所需要的養分數量,再計算蠶豆除土壤所供給的養分外,需要補充的養分數量,最後確定施用多少肥料。
三、適時播種、合理密植、加強管理
(一)適時播種、提高播種質量。我縣蠶豆適宜播種期為10月中旬,一般是在水稻收獲後(低熱河谷地區的早青蠶豆可以選擇在8月初播種,一般是在烤煙等作物收獲後及時播種),及時搶濕播種,土壤過干不利於出苗,土壤過濕,容易爛種,播種時以指壓豆種易入泥為宜。
(二)合理密植。我縣蠶豆以點谷茬豆為主,播種時採用隔同行不隔茬的方式,行距控制在0.3—0.35米,株距0.1—0.12米,每畝播1.8—2.5萬株左右。
(三)做到「三蓋:即蓋普鈣、農家肥、再蓋土」的要求。播種後每畝用普鈣總量的100%、硫酸鉀總量的100%、農家肥1000—1500千克蓋種,按2.0—2.5米分墒開溝,溝深要在0.15—0.2米左右,溝寬在0.3—0.4米,開溝時挖出的土垡細碎後均勻覆蓋全田。
(四)加強中耕管理。在始花期前每畝噴施鉬酸銨0.6千克,始花期灌一次水後每畝撒施尿素總量的60%,在鼓粒期灌一次水後結合再每畝追施尿素總量的40%。蠶豆喜濕怕澇,灌水時要速灌速撤。
(五)結合打頂。如果蠶豆生長過旺,可在苗期後,打除頂部2—3苔葉,結合打頂,拔除病殘株和細弱分枝。
四、蠶豆收獲
以用途決定收獲時期,收青莢果可作蔬菜,葉片枯黃時收獲以飼用為主,但必須在蠶豆下部葉片枯落前收獲較好。
五、蠶豆病蟲害防治
(一)蠶豆病害
1、銹病:主要為害葉和莖。初期僅在葉兩面生淡黃色小斑點,後顏色逐漸加深,呈黃褐色或銹褐色,斑點擴大並隆起,形成夏孢子堆。發病嚴重的整個葉片或莖都被夏孢子堆布滿,到後期葉和莖上的夏孢子堆逐漸形成深褐色橢圓形或不規則形冬孢子堆,其表皮破裂後向左右兩面捲曲,散發出黑色的粉末即冬孢子。我縣冬春氣溫較高,早播蠶豆年前即開始發病,形成發病中心,翌年2—3月後,雨日多,易大發生。從土質和地勢看,低窪積水、土質粘重、生長茂密、通透性差發病重,植株下部的莖葉發病早而且重。早熟品種生育期短,可避病。防治方法:
(1)適時播種,防止冬前發病,減少病原基數,生育後期避過銹病盛發期。
(2)選用早熟品種,在銹病大發生前收獲或接近成熟時收獲。
(3)合理密植,開溝排水,及時整枝,降低田間濕度
(4)發病初期開始噴霧50%粉銹清500—600倍,或者用20%粉菌特1200—1500倍噴霧,每隔10天左右1次,連續防治2—3次。
2、蠶豆赤斑病:蠶豆葉、莖、花均可受害。葉片染病初生赤色小點,後逐漸擴大為圓形或橢圓形斑,中央赤褐色略凹陷,周緣濃褐色稍隆起,病健部交界明顯,病斑布於葉兩面;莖或葉柄染病開始也現赤色小點,後擴展為邊緣深赤褐色條斑,表皮破裂後形成裂痕;花染病遍生棕褐色小點,擴展後花冠變褐枯萎;英染病透過莢皮進入種子內,致種皮上出現小紅斑。粘重或排水不良的酸性土及缺鉀的連作田利於發病,低窪稻田種蠶豆發病重。防治方法:
(1)種植抗病品種,提倡高畦深溝栽培,雨後及時排水,降低田間濕度,適當密植,注意通風透光。
(2)採用配方施肥技術,忌偏施氮肥,增施草木灰或其他磷鉀肥,增強抗病力。
(3)實行2年以上輪作,收獲後及時清除病株殘體,深埋或燒毀。
(4)葯劑拌種用種子重量0.3%的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拌種。
(5)發病初期噴灑40%多硫懸浮劑500倍液或50%農利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50%速克靈可濕性粉劑1500一2000倍液,隔10天左右1次,連續防治2—3次。
(二)蠶豆蟲害
1、蠶豆蚜蟲:成蟲和若蟲刺吸嫩葉、嫩莖、花及豆莢的汁液,使葉片卷縮發黃,嫩莢變黃,嚴重時影響生長,造成減產。
防治方法:70%單冠,或2.5%撲虱蚜可濕性粉劑或25%撲虱靈可濕性粉劑,每畝 30—50克,也可用10%二遍凈(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 或每畝10—20克對水60千克 ,持效期30天。此外,用80%殺蟲單粉劑或者 2.5%保得乳油2000倍液、50%辟蚜霧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500倍液。
2、斑潛蠅:成、幼蟲均可為害。雌成蟲飛翔把植物葉片刺傷,進行取食和產卵,幼蟲潛入葉片和葉柄為害,產生不規則蛇形白色蟲道,葉綠素被破壞,影響光合作用,受害重的葉片脫落,造成花芽、果實被灼傷,嚴重的造成毀苗。斑潛蠅發生初期蟲道呈不規則線狀伸展,蟲道終端常明顯變寬。受害田塊受蛆率30%—100%,減產30%—40%,嚴重的絕收。
防治方法:斑潛蠅抗葯性發展迅速,具有抗性水平高的特點,給防治帶來很大困難,因此已引起各地普遍重視。在受害作物某葉片有幼蟲5頭時,掌握在幼蟲2齡前(蟲道很小時),於8—11時露水干後幼蟲開始到葉面活動或者熟幼蟲多從蟲道中鑽出時開始噴灑25%斑潛凈乳油1500倍液或48%毒死蜱1500倍液、98%巴丹原粉1500倍液、98%殺蟲單可溶性粉劑800倍液、此外,提倡施用0.12%天力Ⅱ號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40%綠菜寶乳油1000倍液、1.5%阿巴丁乳油3000倍液、36%克蟎蠅乳油1000—1500倍液、5%卡死克乳油2000倍液。防治時間掌握在成蟲羽化高峰的8—12時效果好。
六、注意預防小春作物凍害
1、在低凹冷侵田塊地段,注意開溝排水。
2、灌水防凍:在凍害發生前灌水,以減慢降溫速度,可推遲或阻止霜凍發生。
3、加強管理:鬆土雍根,中耕除草,清溝排水。
4、摘除早花:摘除一定要適當,傷口要小,摘除後要及時追施速效氮肥。
5、增施磷、鉀肥:提早噴施磷酸二氫鉀,畝用量0.5—1.0公斤,提高植株抵抗力。
③ 在生活中蠶豆應該如何種植
蠶豆是一年生植物,可以作為蔬菜食用,以其豐富的營養價值和美味的口感深受人們喜愛。提高蠶豆品質和產量是當地農民增產增收的重要措施。下面給大家介紹關於蠶豆的種植方法。
以上就是關於蠶豆的種植方法介紹,供大家了解參考和學習,希望對大家有幫助。多有不足,敬請諒解。
④ 蠶豆怎麼種
挑選成活率高,抗病率強的品種,先用清水泡一晚上,第二天會發現清水變渾濁,可以換上干凈的水繼續泡五個小時左右,種子長出小芽後即可播種。選擇松軟濕潤的土質將種子種下,深約兩到三公分,濕度達到23%。出苗30天左右可以進行灌肥。
蠶豆(學名:ViciafabaL.),別名南豆、胡豆等,屬於豆科、豌豆屬,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植物。蠶豆是世界上第三大重要的冬季食用豆作物。蠶豆營養價值較高,其蛋白質含量為25%-35%。蠶豆還富含糖、礦物質、維他命、鈣和鐵。此外,作為固氮作物,蠶豆可以將自然界中分子態氮轉化為氮素化合物,增加土壤氮素含量。
⑤ 蠶豆幾月份成熟,蠶豆種植時間和生長期
⑥ 蠶豆什麼時候種植,蠶豆的種植時間和方法
一般來說南方蠶豆都是秋冬季節開始播種的,然後來年4到5月可以收獲。而北方蠶豆則由於天氣較冷等原因只能春季開始播種,自然收獲時間也相對較靠後一些。
不管是南方秋季種植蠶豆,還是北方春季種植蠶豆,首先我們要考慮的是適合蠶豆生長的氣候環境。蠶豆主要在較溫暖而略濕潤的氣候下生長,需水較多,但又不能受漬,耐寒性較差,也不耐高溫和乾旱。適宜的生長溫度為20℃左右,適於多種土壤栽培,以耕層有機質含量高,排水良好的粘質壤土或比較肥沃的砂質壤土;在pH值6~8之間的土壤上可生長良好,所以可廣泛適應我國各地的紅壤水稻土、紫色土以及濱海的鹽鹼地水稻田生長。
⑦ 南方地區的稻田種植蠶豆為何可以高產有哪些種植訣竅
水稻收獲後種植蠶豆的耕作方式實用,對改良土壤結構有很大幫助。蠶豆是冬春作物,收稻子後正好是蠶豆的育苗期。這時,稻子收獲後,可以把稻田磨碎曬太陽。土壤可以經過變性解毒過程,將旱田秸稈翻轉到土壤上發酵,製成綠肥。蠶豆苗長2英寸左右就可以移植狗血。實行直播要把時間推遲到秋末。
這是因為秋天初期溫度相對較高,田地濕度較高。播種太早,種子容易腐爛,絕技容易生長,不利於管理。蠶豆經過冬春的種植,到第二年4月開始逐漸成熟,這時可以接連摘下蠶豆投放市場。蠶豆菜正好到5月中下旬是插秧季節。大豆收獲後蠶豆秸稈是很好的綠肥。結合它耕地,在土層下換水,使其腐爛約10天,即可插秧。這樣反復循環不僅可以節省生產投資,消除冬天閑置的田地。
另一種方法是挖泥塘,在泥塘里放入底肥,在裡面種蠶豆,種子通常種一兩棵樹就可以了。當蠶豆發芽到一定程度時,如果太密,就去掉其中一部分,或者掐一些尖的部分,我們農村人就說要打頂。有兩個登上頂峰的時期,一個是芽期,另一個是收獲前。初期主要是為了壯實大豆幼苗,後期為了給它們充足的光線,裝滿了豆莢。蠶豆喜歡寒冷的氣候,氣溫太低也不適合種植。南方農村氣候適宜,秋冬霜期短,具有少雪特點,適合種植,可以安全過冬。
⑧ 什麼時間種蠶豆
一般北方及西北地區的春蠶豆在3月上旬到4月中旬播種。
南方秋蠶豆區在10月播種,即長江下游在10月中旬,中游在10月下旬,華南和浙江在10月下旬,雲南和貴州為立體農業,在不同區域播種期的幅度在9-10月,以10月上、中旬播種面積最大。
蠶豆在海拔1550—1700m的豆作區正常情況適宜於10月5日—15日播種。
海拔1750—1900m的豆作區10月10日—20日播種;海拔1950—2200m及以上地區在10月15—25日播種。
⑨ 家庭蠶豆的種植方法
豆科巢菜屬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又名胡豆、佛豆、川豆、倭豆、羅漢豆。《本草綱目》稱蠶豆「豆莢狀如老蠶」,故名。一說豆莢成熟時正當春蠶上蔟之時,故名蠶豆。糧食、蔬菜和飼料、綠肥兼用作物。
起源和分布一般認為蠶豆起源於亞洲西南和非洲北部。栽培歷史悠久,在死海北面的古城傑利科遺址中發現有公元前6250年的蠶豆殘存物,在西班牙新石器時代和瑞士青銅器時代人類遺址中也曾發現蠶豆種子。中國蠶豆相傳為西漢張騫自西域引入。自熱帶至北緯63°地區均有種植。栽培范圍廣泛,而以四川省最多,其次為雲南、湖南、湖北、江蘇、浙江、青海等省。
株高30~180厘米。子葉不出土。主根系發達。莖四棱、中空,四角上的維管束較大,有利於直立生長。有效分枝自子葉葉腋和基葉葉腋中抽出,基葉以上極少分枝。羽狀復葉,頂端小葉退化呈刺狀,無卷須。托葉上有蜜腺,呈紫斑點。
蠶豆為長日照作物,有些類型和品種呈中間型,適應性廣。喜溫暖濕潤氣候和pH6.2~8的粘壤土。幼苗只耐-4℃低溫。各生育期的最適溫度為:發芽期9~12℃,營養生長期14~16℃,生殖生長期16~20℃。氣溫過低過高均影響正常傳粉和結莢。需水量較大,種子發芽時需吸收相當於自重 100~120%的水分。土壤過濕易生立枯病和銹病。在開花期對氣溫和水分的敏感常是蠶豆產量不穩的重要原因。
蠶豆可單作或間、套作。在中國,常與大麥、小麥間作,或在棉花收獲前套種於棉行中。忌連作。點播、條播或撒播均可。也常與大麥、小麥等非豆科作物進行輪作。秦嶺、淮河以南秋播,翌年4~5月收獲;以北春播,6~8月收獲。每畝播種量5~15千克。以施有機肥和磷、鉀肥為主。根瘤菌能與蠶豆共生並固氮。對硼敏感,土壤缺硼不利於根瘤菌生長並影響蠶豆產量。一般不宜用氮肥作種肥,但在生育期內深施氮肥有利增產。收獲期因用途而不同,作蔬菜用的可在子粒充實時採摘嫩豆莢,收干豆則以大部分莢殼變黑時收獲為宜。主要病害有銹病、赤斑病、立枯病等。蠶豆象是主要害蟲,成蟲在嫩莢上產卵,幼蟲蛀入子粒內為害,故種子收獲後須及時曬干並用葯劑熏蒸。
蠶豆種皮含有凝縮類單寧,影響食用和飼用價值。一般是種皮顏色愈深,單寧含量愈多,生產上宜選育淺色或白色含低單寧的品種。
用途 蠶豆子粒蛋白質含量一般為25~28%,具有人體必需的 8種氨基酸。碳水化合物含量為47~60%。可供食用,也可制醬和醬油等。蠶豆粉是制粉絲和粉皮的原料,青嫩子粒則作蔬菜用。小粒蠶豆及豆秸是家畜的蛋白質飼料。蠶豆可專門種植作綠肥,也是良好的蜜源植物。花、莢果及種殼可入葯。子粒及花粉含有蠶豆毒素(巢菜鹼苷),個別人血紅細胞中先天性缺乏葡萄糖-6 -磷酸脫氫酶,吃蠶豆或在吸入其花粉後會引起血紅細胞大量破壞,發生溶血性貧血,即蠶豆病。
⑩ 蠶豆種植時對土壤和肥料有什麼要求呢
一、雖然蠶豆種植不下肥料,但對土壤要求很高過去我們這邊種植蠶豆選擇沙質偏酸性或中性土壤種植,土壤有機質比較高,比較肥沃,又無污染,所以,種植蠶豆不需要底肥和追肥,也不打農葯,只需開春後人工鋤草一遍即可。蠶豆雖然好管理,種植成本低,但畢竟不是主要農作物,市場小,不適合大面積推廣種植,農民現在當蔬菜種植,房前屋後、田壩地埂,道路兩側種植一點。
「蠶豆不要肥,八月土裡睡」這句老話,講究的是蠶豆在農歷八月必須不務農時地種植下去,蠶豆對氮肥需求不大,所以農民說「蠶豆不要肥」,但不是說蠶豆不需要營養元素,當土地貧瘠時,還是施用農家肥改良土壤,也可以追施氮磷鉀元素肥料。蠶豆冬季控旺,春季防倒伏死秧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