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議論文有多少種論證方法它們各自的作用是什麼
1)辨析論證方法。常用的論證方法有:舉例論證、道理論證、比喻論證、對比論證。
(2)分析論證方法的作用。語言表述為:①舉例論證:舉出……的事例,具體有力地論證了……的觀點。②道理論證:引用……的名言或引用格言、俗語等,充分有力地論證了……的觀點,增強文章的說服力。③對比論證:從正反兩方面進行論述,突出地論證了……的觀點。④比喻論證:以事喻理,形象生動地論證了……的觀點,使論證淺顯易懂,易被接受。有時一段文字中不止一種論證方法,答題時要找全
Ⅱ 申論寫作論證方法知多少
申論考試中的論證,是指經過對所提供的材料的閱讀、分析,切中材料所反映的主要問題,在給定的字數范圍內全面闡述、論證自己的觀點。而且「要求中心明確、充實,論述深刻、說服有力」。議論文形式包括:闡述型議論文、評論型議論文(可立、可駁)、引申型議論文、演講型議論文。申論考試的題目可以包括全部的議論文形式。 論證的方法 一、例證 例證是指在論證過程中運用典型事例作為論據來證明論點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由於運用的是客觀事實證明論點,因此具有較強的說服力。 二、引證 引證,就是用已知和公認的道理、原則作論據來論證個別性的論點,也就是「事理認證」,即「講道理」。引證常常引用經典言論,如馬克思、思格斯、列寧、斯大林、毛澤東等革命導師和領袖的有關論述,或引用如魯導、愛因斯坦等中外名人的名言,作為自己議論的根據。此外,公認的原則、公理、格言、成語、古諺等,也都可以用來作為立論的根據。 三、喻證 唯證是用比喻作論證,拿比喻者之理論證被比喻者(論點)之理。 四、對比論證 對比論證是將兩種性質截然相反或有差異的事物、觀點列舉出來,進行分析比較,以闡述正確的觀點或駁斥錯誤的觀點的論證方法,也叫正反對比論證。這種論證方法對比鮮明、是非清楚、給人印象深刻。 五、理論論證 理論論證是指通過對有關問題所包含的整理進行分析,並提示其內在聯系,從而使論點得到證明和深化的方法。 六、類比論證 即抓住事物間的聯系,展開聯想和類比,證明論點正確性的論證方法。世間萬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和外界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抓住這一點就可開辟廣闊的思路,產生嶄新認識,寫出觀點新穎、內容充實的文章。 七、假設論證 假設論證是在推理時使用的。是指在推理時,先假設一種相反或相似的情況來進行論證,然後通過對假設情況的肯定或否定,來肯定或否定所要論述的觀點的正確或錯誤。這種方法不著眼於現實,而是著意於推理,使文章更具有說服力。 八、歸謬論證 歸謬論證,就是在辯論時,姑且承認對方的觀點是正確的,然後再根據對方的觀點,按照邏輯進行合理的引導,直到最終得出不符合事實或違反公理的荒謬的結論。 歸謬論證最適於駁論中,一般議論文中不適宜於單獨使用,而應配合以其他方法一起使用,才能更好的發揮其獨到的作用。 本資料由華圖公務員提供。
Ⅲ 請問一下一共有多少種論證方法
主要有四種:舉例論證,道理論證,對比論證,比喻論證
區別:舉例論證是使用古代等事例來進行論證
道理論證是通過事例得出的道理進行論證,與舉例論證的區別就在於道理
對比論證:通過兩件事的對比論證論點
比喻論證:也就是打比方,利用打比方來論證觀點
Ⅳ 比較從「一般到一般的論證」與「從特殊到特殊的論證」的強度
歸納論證是運用歸納推理進行的論證。論據是關於特殊事實的命題,論題則為一般性的原理,整個論證體現了由個別到一般的思維過程。由於完全歸納推理與不完全歸納推理的邏輯性質不同,完全歸納論證能夠確定論據與論題間的必然聯系,即由真實論據能夠確定論題為真;不完全歸納論證只能確定論據與論題間的或然聯系,即由真實論據確定論題可能真實。如根據若干油脂不溶於水而得出「一切油脂都不溶於水」之真,只具有或然性。因此,在現代精密科學中,特別是在數學中,一般不使用歸納論證。歸納論證要得到可靠的結論,必須根據精確的觀察和實驗,必須根據已有的科學知識對現象作出正確的分析,必須與演繹結合
Ⅳ 論證方法有多少求介紹與例子
首先要明確主題啊,引用就是引用名人名言嗎,道理就是大道理嗎,擺事實就是根據真人真實來說明你的文章有道理啊
論證方式有:
立論和駁論
論證方法有:
舉例論證、道理論證、對比論證、比喻論證、歸謬法
1、議論文是議論說理表達作者的見解和主張的文章。2、議論文的三要素包括論點、論據和論證。3、寫簡單的議論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據。
考試說明:我們在報刊上、書籍中經常看到的政論文、社論、短評、小評論、雜感、序跋、宣言、聲明、開幕詞、以及用文字記錄下來的講話稿、報告等都屬議論文。議論文在「兩個文明建設」和日常生活中有著極大的作用。我們必須努力學習和掌握這種文體的寫法。
1、議論文的三要素
每一篇議論文,都離不開論點、論據和論證。因此,鮮明的論點,確鑿的論據,嚴密的論證,是議論文的三個基本要素。
(1)論點,是作者對要議論的問題所持的見解或主張,是議論文的靈魂,起著統帥全文、綱舉目張的作用。確立論點是寫好議論文的前提。議論文的論點有以下5點要求:
①正確。寫議論文的目的是為了宣傳真理、明辨是非、分清正誤、區別美醜,所以,思想觀點正確是首要的。
②鮮明。作者在文章中必須旗幟鮮明地表明自己的觀點,毫不含糊地說出自己的見解,使讀者一目瞭然,明確理解。
③嚴密。論點的表達必須周密嚴謹,無懈可擊,不給持有異議的人以可乘之機。
④集中。在一篇議論文中,只能提出一個中心論點,全篇文章始終圍繞一個論點展開論述,把道理說深說透,解決問題。要求集中,也就是要避免發生論點轉移,後文的論說跟前文的論點有變化,或者概念上混淆。
⑤深刻。文中提出的論點,應該是作者對於事物的新鮮、獨到的見解,能夠深入地揭示事物的本質,而不是一般化的老生常談,以便更有力地說服讀者,給人以深刻的啟迪。
寫議論文時,要注意把中心論點和分論點交代清楚。中心論點是議論文的基本觀點,它是全文的主旨和核心,在文章中起主導作用。從屬論點是說明中心論點的論據,是為中心論點服務的。
提出論點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一般大致有以下四種:一是開頭提出論點。二是結尾提出論點。三是篇中提出論點。四是論點貫穿在全文中。通常的寫法,以①②兩種為主,習作議論文也應以這兩種方式為主,然後進而學習後兩種寫法。
(2)論據,是用來證明論點的事實和道理。因此,論據包括事實材料和道理即理論材料。事實材料中又包括正面和反面事實材料,另外,數據材料也是其中一種。選擇事實材料和理論材料要遵循哪些原則呢?
對於正面的事實材料,首先是真實性原則。論據真實,論點就可*;論據不真實,論點就可疑。其次是典型性原則。就是要求選用那些能夠深刻揭示事物的本質,亦即具有廣泛代表性的材料作論據。一個論點,往往有許多論據能夠從不同方面、不同角度來證明它。但是在可以論證它的眾多論據中,總有一些是最恰當最有說服力的論據,就是典型的論據。此外,還要遵循新穎性原則。人們在閱讀文章時,容易被新穎的材料所吸引,也容易對陳舊的材料產生厭惡。因此,對事實論據的選擇,也必須遵循新穎性這一原則,重新輕舊,求近舍遠,在「新」字上下功夫。
對於反面事實材料應以有襯托作用為原則。議論文為了把道理講深講透,需要多角度地分析、論證論點,這就要求我們從不同角度去選擇論據,既要選擇正面的材料,從正面闡述事理;也需要選擇反面材料,從相反角度剖析事理,正反對照,以反襯正,突出中心論點。反面材料補充不能說透的結果。
對於數據材料應遵循科學的原則。從表面上看,數據只是幾個簡單的數字,其實它有豐富的內涵,往往是眾多勞動的結晶、輝煌成績的表現、不懈努力的反映,或者是浪費破壞的記錄,將科學的數據引進議論文,能增強論證的效果,具有無可辯駁的說服力。
理論材料就是選用通過實踐證明是正確的經典理論家的名言,科學上的公理、定律以及盡人皆知的道理等等來作論據,以證明論點的正確性。引用理論材料作論據,必須遵循以下幾條原則:首先是可*性原則。作為論據的依據,被引用的理論材料一定要確鑿可*,不論是引用名人的原話,還是引用大意,首先應搞清作者是誰,不可張冠李戴,把孔子的話當作他人的話來引用。如果是引用原文,一定要核對原文不要抄錯;如果是引用大意,一定做到對原文內容能夠正確概括,做到准確可*。其次是針對性原則。引用理論材料的目的是為論證某個觀點服務的,切切不可牽強附會,無的放矢,架空議論。再次是引伸性原則。這是說在引用精當的材料作論據後,不能就此完事,不作分析,這樣有引無證,不能充分發揮論據的作用。正確的做法是在引用理論材料之後,緊跟著就要對理論材料進行科學的推論,從中推導出新的含義,生發出新的思想,進而推動文章的論證。此外,還有簡明性原則。引用理論材料作論據,目的是證明觀點的正確,對觀點的進一步闡述和推導,還要*自己去論證。如果引用過多的理論材料,以引帶論,效果會適得其反。
(3)論證,就是用論據證明論點的過程和方法,使論據與論點之間有機地聯系起來,構成一個統一的整體。論證的方法,一般都是先提出論題,經過論證、分析後得出結論。論證的過程和方法,有的逐層剖析,有的邊分析邊作結論,有的用設問引出問題進行論證。
寫議論文要求做到層次清楚,推理嚴密,合乎邏輯,說理透闢,不論立論還是駁論都要具有說服力。
2、立論和駁論
議論文從論證方式看,一般分為立論和駁論兩種。
(1)立論 立論是對一定的事件或問題從正面闡述作者的見解和主張的論證方法。寫立論性的文章,必須做到:
①論點要正確、鮮明。正確就是論點本身要符合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符合客觀實際,並經得起實踐的檢驗。鮮明就是說作者必須旗幟鮮明地表示肯定什麼,否定什麼,贊成什麼,反對什麼,決不可含含糊糊,模稜兩可。
②論據要真實、充分。就是說,必須舉出足夠的事實或公認正確的道理,證明論點的正確性。
作為論據的事實,包括有代表性的確鑿的事例或史實,以及統計數字等。用事實作論據,有很強的說服力。
用科學道理作為論據,也具有極大的說服力。如用自然科學的原理、定律和公式等作為論據,也能有力的起到證明論點的作用。
③論證必須符合正確的推理形式。寫立論性的文章,要言之成理,合乎邏輯。論點統帥論據,論據證明論點。論據必須足以證明論點,論點必須是從論據中推斷出來的必然結論。
(2)駁論 駁論是就一定的事件和問題發表議論,揭露和駁斥錯誤的、反動的見解或主張。
駁斥錯誤的、反動的論點有三種形式:
①直接駁斥對方的論點。先舉出對方的荒謬論點,然後用正確的道理和確鑿的事實直接加以駁斥,揭示出謊言同事實、謬論與真理之間的矛盾。有的文章,首先證明與論敵的論點相對立的論點是正確的,以此來證明論敵的論點是錯誤的。
②通過批駁對方的論據來駁倒對方的論點。論據是論點的根據,是證明論點的。錯誤和反動的論點,往往是建立在虛假的論據之上的,論據駁倒了,論點也就站不住腳了。
③通過批駁對方的論證過程的謬誤(駁其論證)來駁倒對方的論點。駁倒了它的論證中關鍵問題,也就把謬論駁倒了。
總之,寫駁論性的文章,還應注意以下幾點:①要對准把子。寫駁論性的文章,首先要擺出對方的謬論或反動觀點,樹起靶子。怎樣樹起靶子呢?通常有兩種方式。一是概述。即用概括的語言,將所批駁的敵論復述一下。概述時,可適當引用一些原詞句,但要有重點,傾向性要鮮明。二是摘引。即把反面材料的關鍵部分或有關部分,摘錄下來,然後對准靶子,進行駁斥。②要抓住要害。魯迅說:「正對『論敵』之要害,僅以一擊給予致命的重傷。」對謬論,一定要抓住其反動本質,深入地進行揭露和批判。③要注意分寸。對於敵人的反革命謬論和人民內部存在的錯誤思想,必須加以區別。對敵人,要無情揭露,痛加批駁,給以致命打擊;對於人民內部的錯誤思想,就要本著「團結——批評——團結」的原則,決不可相提並論。
議論雖有立論、駁論兩種方式,但兩者不是截然分開的。破和立是辨證的統一。在立論性的文章中,有時也要批駁錯誤論點;在駁論性的文章中,一般也要在批駁錯誤論點的同時,闡明正確的觀點。因此,立論和駁論在議論文中常常是結合起來使用的。
[15—1] 同學們大概經常聽到、見到「開卷有益」這個詞。不知你想過沒有,為什麼說開卷有益,開卷有哪些益?開卷是不是都有益?請你針對「開卷有益」這種看法,談談你的認識。
要求:①寫一篇議論文,題目自擬。②論點要鮮明,論證方法得當,結構完整。
導思:這是一篇自擬題目的議論文。寫好這篇作文,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先確立一個論點。全文圍繞這一論點展開論證。對「開卷有益」這種說法,既不能全盤否定,寫駁論文;也不宜全盤肯定,寫成立論文。因為這種說法既有它正確的一面。又有它不夠全面的地方,所以對這個看法要採取「一分為二」的方法進行分析,肯定其有益的一面,否定其有害的一面,從中總結出正確的論點來。只有這樣才能對這一說法作出合乎事實的評價,最終達到以理服人的目的。
2、運用「一分為二」的方法進行分析,要防止出這樣一個毛病:自相矛盾。一會兒說開卷有益,一會兒說開卷有害,令人不知所雲。為了避免這種現象,文章中還要將二者的聯系點明,才算把道理真正說透。
3、從論證方法看,如果所讀的書是壞書,則開卷未必有益,這里可以採取例證法,並輔之以引證法和喻證法,用前幾年社會上黃書泛濫成災毒害青少年作為事實論據,用名人名言作為理論論據,充分論證黃書的害處和讀好書的益處。在此基礎上,再把這兩者辯正地統一起來。說明我們中學生既要多讀書,又要慎重地加以選擇、讀好書。這樣從正反兩方面進行論證,就將問題說得比較全面而深刻,文章也就具有了不可辯駁的邏輯力量。
[15—2] 1939年,郭沫若回鄉探親,平常散漫懶惰的某某同學登門拜訪,並請郭老賜以墨寶(即請郭老題字)。郭老早已了解此人平時做事馬虎、敷衍,便問道:「寫什麼呢」那位同學漫不經心地答道:「隨便。」郭老眉頭一皺,揮筆寫下「不可隨便」四個大字。
「不可隨便」,言簡意豐,它告訴我們,做任何事情都「不可隨便」。
請以《從「不可隨便」談起》為題,寫一篇短文。要求:①可以結合上述材料內容,聯系實際,談談自己的看法和認識;②不要寫成詩歌;③不少於600字。
導思:這是一篇給材料作文。該題雖然規定了作文題目,但仍給學生思維留下了很大的空間,從文體來看,寫議論文是最好的選擇。學生可以從是非觀、處世態度、治學精神等方面談自己的看法,闡述自己的見解和主張。要寫好議論文,必須做好以下三點:
1、確定論點。根據命題提供的材料,可從不同角度提煉出諸多觀點,但短短600字的文章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一定要選准一個論點充分論證。
2、選好論據。論據能起到充分證明論點的作用,論據選擇要遵循兩個原則:①真實確鑿,不能有虛假成分;②具有典型性,有說服力,才能發揮更大的作用。
3、組織好論證結構。最常用的結構一般為「提出問題(引論)——分析問題(本論)——解決問題(結論)」。
Ⅵ 中國學者之言,聯想多而思想少,想像多而實驗少,談談比喻論證是必然性論證嗎
說得對。
不是必然性論證。
因果必然性 (指因果之間嚴格對應的必然性 )是因果關系的一個最重要性質。而比喻論證中不具有完全的必然性性質,具有聯想性質。
用打比方形象地對論點進行證明的一種論證方法,又叫喻證法·"喻巧而理至",由於這種方法是用容易理解和淺顯的事物來說明不易理解和較深的事理,具有形象性,就能將抽象的道理予以具體化,做到深入淺出、平易生動。
從而加強對論點的證明·運用時要注意所用的比喻必須恰當·一般說,比喻論證不宜作為一篇文章論證的主要方法,因此要適量·
Ⅶ 語文 議論這個表達方式怎麼判斷 白描這個描寫手法怎麼判斷
文學作品的表達技巧有三個層面的內容:
⑴、修辭方法:比喻、擬人、設問、反問、借代、對偶、誇張、襯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復等;
⑵、表達方式及表現手法:記敘、議論、描寫、抒情。 表達方式: 詩歌的形象性與抒情性要藉助各種藝術手法來表現,我們要了解一些常見的藝術手法。詩詞中主要運用敘述、描述、議論、抒情四種表達方式,這其中描寫、抒情是考查的重點。抒情可分為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間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描寫:動靜結合、虛實結合、點面結合、明暗結合、正側結合、聲色結合、粗筆勾勒、白描工筆等。 表現手法:賦、比、興;抑揚變化、鋪陳描寫、象徵聯想等。
⑶、篇章結構:首句標目、開門見山、曲筆入題、卒章顯志、以景結情、總分得當、以小見大、層層深入、過渡照應、伏筆鋪墊等。
在語文考試中常有表現手法、寫作手法、描寫手法、修辭手法等具體辨析與作用分析的題目,其實這概念是較難區分的,一是因為這些概念有廣義與狹義之分、有專家用語與教育用語之別,二是從來也沒有一部權威性的著作對這些問題概念進行准確界定並辨析過。以下所述也只是個人的理解及一般的說法。
首先應該明確這四者之間關系,從一般意義上講表現手法要比寫作手法來得寬泛,可以說兩者之間是領屬關系,因為表現手法可以是戲劇中的表現手法,美術中的繪畫筆法等等,而寫作手法僅僅是在寫作中運用的一些手法。而描寫手法也要比修辭手法范圍大,不過它們兩者之間是交叉關系,即描寫手法中有許多是藉助於修辭手法的,而修辭手法中有一部分則不屬於描寫手法。而至於表現手法、寫作手法、描寫手法、修辭手法,應該是前兩者中包括了後兩者。
一、表現手法:
表現手法從廣義上來講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辭和表達思想感情時所使用的特殊的語句組織方式。分析一篇作品,具體地可以由點到面地來抓它的特殊表現方式,首先是字詞、語句上的修辭技巧,種類很多,包括比喻、象徵、誇張、排比、對偶、烘托、擬人、用典等等;從作品的整體上來把握它的表現手法時,就要注意不同文體的作品,抒情散文的表現手法豐富多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揚結合、 象徵等手法;記敘文的寫作手法如首尾照應、畫龍點睛、巧用修辭、詳略得當、敘議結合、正側相映等;議論文寫作手法如引經據典、巧譬善喻、逆向求異、正反對比、類比推理等;小說的描寫手法、烘托手法、伏筆和照應、懸念和釋念、實寫與虛寫等。表現手法的分析是一種很泛的題目,答題時要注意完整地理解題目的答題要求,要簡潔准確地答題,對有些題目如欣賞寫作技巧的題,應結合上下文語境、文章題材與體裁風格等來准確把握,選取其中最主要的一種回答即可,不必面面俱到,如小說塑造人物的種種手法,如散文抒發情感的種種手法等,盡量抓到得分點。因此表現手法一般可以包括抒情手法、描寫手法、修辭手法這三大類。
二、寫作手法:
是人們在寫作過程中運用語言文字表現文章內容的基本形式。如開頭的方法、過渡的方法、結尾的方法。寫作方法還因問題不同有所不同:記敘的方法、說明的方法、議論的方法、描寫的方法、抒情的方法、修辭手法等。常見的有:誇張、對比、比喻、擬人;懸念、照應、聯想、想像;抑揚結合、點面結合、動靜結合、敘議結合、情景交融、襯托對比、伏筆照應、托物言志、白描細描、鋪墊懸念、正面側面、比喻象徵、借古諷今、卒章顯志、承上啟下、開門見山;烘托渲染、動靜相襯、虛實相生、實寫與虛寫、托物寓意、詠物抒情等。最常見的寫作手法有:誇張、對比、比喻、懸念、照應、聯想、想像、抑揚、動靜結合、寓景於情、托物言志等。
因此寫作手法也是一個非常寬泛的概念。
三、描寫手法:
描是描繪,寫是摹寫。描寫就是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狀態 具體地描繪出來。這是一般記敘文和文學寫作常用的表達方法。分細描與白描、靜態描寫與動態描寫、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虛寫與實寫、人物描寫、環境描寫、物體描寫、細節描寫、渲染與烘托、欲揚先抑、聯想和想像等。
四、修辭手法:
修辭手法,即象徵、誇張、擬人、對比、比興、比喻、借代、對偶、反問、設問和雙關、諧音、用典、互文、疊詞等。
另外不有一些概念我們也應該注意辨析,如:
一、間接抒情與直接抒情。
間接抒情是指作者不直接出面,通過其它方式來抒發感情,語言比較冷靜客觀。或借人物之口來抒情。或通過特定的語調來抒情。間接抒情的特點是抒情含蓄婉轉,富有韻味,感染力強。間接抒情又分為借景抒情、融情於景、情景交融、以景結情、以樂景寫哀情、托物言志、托物寓理、借古諷今等。直接抒情就是以第一人稱「我」為抒情主體,直接表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一種文章筆法。也叫直抒胸臆。
二、修辭方式與表達方式。
修辭方式與表達方式在初中語文中是經常提及的兩個名詞術語:它們之間區別很大。修辭方式是指修飾文字詞句,運用各種方法,使語言表達得准確、鮮明而生動有力,情感真摯、強烈而又引人入勝。初中課文常見的修辭方式有比喻、擬人、誇張、對偶、排比、反問、設問、對比、借代、反復、反語等。表達方式也叫表達方法,其內涵包括記敘、描寫、說明、議論、抒情五個方面。請看例題:下列語句運用了什麼表達方式:①誰是我們最可愛的人?我們的志願軍戰士。②在蒼茫的大海上,海燕像黑色的閃電,在高傲地飛翔。如果我們不理解表達方式這一術語的含義,就不能准確地作出判斷,很可能第①句答出設問而不是議論,第②句答出比喻而不是描寫。
三、表現手法與描寫手法。
表現手法和描寫手法實際上都是一種創作方法,但其內涵不同。表現手法內涵可從如下多個方面考慮:①抒情方式(借景抒情、借物抒情、融情於景、直抒胸臆等。)②表現方法(托物言志、以物喻人、先抑後揚、前後呼應、想像、聯想、象徵等。)③結構特點(前後呼應、結尾點題、對比、襯托、鋪墊、、詳略、倒敘、插敘等。)描寫手法從描寫的對象可分為:人物描寫、環境描寫和場面描寫。人物描寫可分為語言、動作、心理、外貌四個方面;環境描寫包括自然環境描寫和社會環境描寫;場面描寫可分為動景、靜景描寫。從描寫的詳略看,可分為細描和白描。從描寫的方法看,可分為實寫和虛寫、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
四、說明方法與說明方式。
說明方法和說明方式通常只能在說明性文體中出現。說明方法一般包括分類別、作比較、用比喻、舉例子、列數字、下定義、作詮釋、配圖表等。說明方式一般指平實說明和生動說明。平實說明是指用平易朴實的語言來說明事物的外形、功能或事理的進程、結果,其主要手段是使用分類別、舉例子、列數字、下定義、配圖表這些說明方法和運用科學術語、專有名詞等;生動說明主要指用華麗的詞藻對說明對象加以描繪、刻畫,使其形象、生動、感人、有力,其主要手段是運用引言論、用比喻、作比較等說明方法以及大量使用影容詞、副詞、嘆詞等。
五、論證方法與論證方式。
論證方法和論證方式一般只能在議論性文體中出現,它們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論證方法是運用論據來證明論點的方法,最基本的論證方法是擺事實、講道理,另外論證方法還包括對比法、類比法、喻證法、引證法、反證法、歸謬法等。論證方式一般可分為立論和駁論兩種。立論,是就一定的事件或問題,提出並闡明自己的見解或主張;駁論是就一定的事件或問題發表議論,批駁片面的、錯誤的,甚至反動的見解或主張。
Ⅷ 議論文有多少種論證方法它們各自的作用是什麼求大神幫助
有4種論證方法。分別是舉例論證,道理論證,比喻論證和對比論證。 舉例論證:運用具體事例,真實可信,更有說服力,有力的論證論點。 道理論證:引用名言,具有權威性,有力的論證論點。 比喻論證:道理講得通俗易懂,語言生動形象,容易被人接受。有力的論證論點。 對比論證:正確錯誤分明,是非曲直明確,給人印象深刻。有力的論證論點(答題要結合內容)。
Ⅸ 請問一下一共有多少種論證方法
主要有四種:舉例論證,道理論證,對比論證,比喻論證
區別:舉例論證是使用古代等事例來進行論證
道理論證是通過事例得出的道理進行論證,與舉例論證的區別就在於道理
對比論證:通過兩件事的對比論證論點
比喻論證:也就是打比方,利用打比方來論證觀點
Ⅹ 論證方法及其作用
議論文的行文過程,說到底就是用論據證明論點的過程,我們把證明論點的過程和方法叫做論證。也就是說是論點和論據的邏輯關系紐帶。從論點,論據,論證三者的關系來看論點是解決「證明什麼」,論據是解決:「用什麼來證明」,論證是解決「怎麼樣證明」。論證的方法多種多樣。
一。論證方法的種類?
1舉例論證:用事實做論據證明論點的方法。
2道理論證:使用理論論據證明論點的方法。
3比喻論證:就是用人們熟悉的事物作比喻來證明論點的方法。
4對比論證:那正反兩方面的論點或論據作對比,在對比中證明論點
二。論證方法的舉例
1清代的一位大學問家---戴震,幼時讀朱子的,,《大學章句》,便問《大學》是何時的書,朱子是何時的人。
《懷疑與學問》
2在「理想的階梯」中為了證明「理想的階梯,屬於珍惜時間的人」這一分論點時,作者引用富蘭克林名言「你熱愛生命嗎?那麼別浪費時間,因為時間是組成生命的材料」。
3比喻論證一般我們很少用也很少能接觸到比如《愛蓮說》中作者把自己的優秀品質賦予給了蓮,這就是比喻論證。
4正反對比論證 拿正反兩方面的論點或論據作對比,在對比中證明論點。運用這種論證方法在比較中鑒別,增強了論證的說服力。運用這種方法是正反事例對用,在正反轉換中常常出現「反之」,「否則」等詞語,以示正反之間的變化。例如《懷疑與學問》一文中的:我們不論對於哪一本書,哪一種學問,都要經過自己的懷疑......這一段中就運用了對比論證。
大家在運用論證方法時一定要靈活運用,不要生搬一硬套這樣一來才能使文章耐人尋味,引人入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