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刮痧的方法
1、單角刮法
刮痧方法:在穴位上抹上刮痧精油,用刮痧板的一角,朝刮拭的方向傾斜45°,在穴位上自上而下刮拭,常規刮拭30~50次。
2、雙角刮法
刮痧方法:在穴位上抹上刮痧精油,以刮痧板凹槽處對准脊椎棘突,凹槽兩側的雙角放在脊椎棘突和兩側橫突之間的部位,刮痧板向下傾斜45°,自上而下刮拭,常規刮拭30~50次。
3、面刮法
刮痧方法:在穴位上塗抹刮痧精油,將刮痧板的整個長邊接觸皮膚,刮痧板向刮拭的方向傾斜30~60°,自上而下均勻地向同一方向直線刮拭,常規刮拭30~50次。
❷ 有關於刮痧的方法有哪些
刮痧 有很多種類型,刮痧的方法也有所不同。下面是我為大家帶來的有關於刮痧的方法有哪些,供大家學習參考。
刮痧的方法
1、面刮法
將刮痧板的1/2長邊或整個長邊接觸皮膚,向刮拭方向傾斜30~60度(45度最為常用)均勻地向同一方向刮拭。適用於軀干、四肢、頭部的平坦部位。
2、角刮法
單角刮法:用刮痧板的一個角部朝刮拭方向傾斜45度在 穴位 處自上而下刮拭。用於肩貞、膻中、風池等穴位。
雙角刮法:將刮痧板的凹槽部位對准脊椎棘突的部位,然後將凹槽兩側的雙角緩緩的放在脊椎棘突和兩側橫突之間的部位,再向下傾斜45度角的方位自上而下進行刮拭,大多數都用於脊椎部位。
3、點按法
將刮痧板角部與穴位呈90度垂直,向下按壓,由輕到重,逐漸加力,片刻後迅速抬起。適用於人中、膝眼等穴。
4、拍打法
將五指和手掌彎曲成弧狀進行拍打。拍打法僅限於肘窩和膝窩。
5、厲刮法
將刮痧板角部與穴區呈90度垂直,刮痧板始終不離皮膚,並施以一定的壓力作短距離(約2~3厘米)前後或左右磨擦刮拭。適用於頭部全息穴區。
6、按揉法(平面按揉法、垂直按揉法)
平面按揉法:把刮痧板的角部的一面小於20度角按壓在適合的穴位上,然後輕柔的做緩慢且柔和的旋轉運動。這個方法通常適用於全谷、內關、手足全息穴區、足三里以及其他等疼痛較為敏感的部位即可。
垂直按揉法:將刮痧板的邊緣以90度按壓在穴區上,做柔和、緩慢按揉。適用於骨縫部的穴位和第二掌骨橈側全息穴區。
7、疏理經氣法
沿經脈的循行部位,用刮痧板長邊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循經刮拭。適用於分段刮拭結束或 保健 刮痧時對經絡進行整體疏理、放鬆肌肉、消除疲勞。
手臂刮痧的方法
一、先將精油均勻地塗抹在整個手臂上,然後由上往下 按摩 揉捏,將手臂肌肉按軟,讓精油更好吸收,這一步很重要,對接下來的瘦手臂有著非常大的作用,這也是所謂的磨刀不誤砍柴工!
二、將肌肉按松軟後,就可以刮痧瘦手臂了,順著經絡從上至下刮。手臂分六條經絡,可以一條一條的刮,每條經絡刮50-100次即可。
三、大腸經:特別是靠手腕上面一段,要多刮一下,特別是有 便秘 和宿便的人,在這一處會有明顯的顆粒和硬塊,說明腸道里有很多毒素沒有排干凈,刮這里可以改善便秘和宿便症狀,硬塊也會變小,腸道干凈了,皮膚也會變好。
四、心經:與小腸經相表裡,處於內手臂靠里位置,從小拇指與無名指中間開始從上往下刮最裡面的一條。
五、小腸經:處於外手臂位置,刮的時候從小拇指開始從上往下刮最外面的一條。
六、三焦經:如圖,位於手臂靠外面中間的位置,刮的時候注意是從上往下刮的。
❸ 刮痧的手法具體有哪些
刮痧雖然簡單,但也有幾條基本手法的規律:
拿刮痧板
用手拿握著刮板,治療時,刮板厚的一面對手掌,保健時,刮板薄的一面對手掌。
刮拭方向
頸、背、腹、上肢、下肢部從上向下刮拭,**從內向外刮拭。
刮拭角度
刮板與刮拭方向保持90度到45度進行刮痧。
刮拭力度
刮痧時應用力均勻,包括上下、內外、左右,刮痧部位應盡量拉長。
補刮、瀉刮、平補平瀉手法
補刮、瀉刮、平補平瀉刮法主要根據刮痧的力量和速度來區分。下圖為補瀉手法簡明表
13種常用刮拭手法
1、輕刮法
初學者常用手法之一。刮痧時刮痧板接觸皮膚面積大,移動速度慢或下壓刮拭力量小。一般接受者無疼痛或其他不適感覺,多適應於對兒童、婦女、老年體弱者以及面部的保健刮拭。
2、重刮法
是一種針對骨關節軟組織疼痛性病症所採取的一種手法。在刮痧時刮痧板接觸皮膚面積小,移動速度快或下壓刮拭力量較大,以能承受為度。多適應於對年輕力壯、體質較強或背部脊柱兩側、下肢及骨關節軟組織較豐滿處的刮痧。
3、快刮法
指刮拭的次數每分鍾30次以上,力量有輕重之別。力量重,快速刮,多用於體質強壯的人,主要刮拭背部、下肢或其他明顯疼痛的部位;力量輕,快速刮,多用於體質虛弱或整體保健的人,主要刮拭背腰部、胸腹部、下肢等部位,以舒適為度。
4、 慢刮法
指刮拭的次數每分鍾30次以內,力量也有輕重之別。力量重,速度慢,多用於體質強壯的患者,主要刮拭腹部、關節部位和一些明顯疼痛的部位;力量輕,速度慢,多用於體質虛弱或面部保健的患者,主要刮拭背腰部正中、**、下肢內側等部位,以不感覺疼痛為度。
5、直線刮法
也稱直板刮法,是一種常用的手法,就是利用刮痧板的上下邊緣在體表進行直線刮拭。保健刮痧師一般用右手拿住刮痧板,拇指放在刮痧板的一側,食指和中指或其餘四指全部放在刮痧板的另一側,與體表成45度角,刮痧板薄的一面1/3或1/2與皮膚接觸,利用腕力下壓並向同一方向直線刮拭,要有一定長度。這種手法適用於對身體比較平坦部位的經脈和**位(如背部、胸腹部和四肢部位)進行刮痧。
6、弧線刮法
指刮拭方向呈弧線形,刮拭後體表出現弧線形的痧痕,操作時刮痧板多循肌肉走行或骨骼結構特點而定。對**肋間隙、頸項兩側、肩關節前後和膝關節周圍刮痧多用此法。
7、逆刮法
指刮痧方向與常規的由里向外、由上向下方向相反,即由下向上或由外向里進行刮拭的方法。多用於對下肢靜脈曲張、下肢浮腫或按常規方向刮痧效果不理想的部位。逆刮法操作宜輕柔和緩,從近心端部位開始逆刮,逐漸延長至遠心端,其方向是由遠心端向近心端,其目的是促進靜脈血液迴流,減輕水腫或疼痛。
8、摩擦法
將刮板的邊、角或面與皮膚直接緊貼或隔衣、布進行有規律地旋轉移動或直線往返移動的刮拭,使皮膚產生熱感為度並向深部滲透,其左右移動力量大於垂直向下的壓按用力。操作時動作輕柔,移動均勻,可快可慢。一個部位操作完成後再進行下一個部位。多用於對麻木、發涼或綿綿隱痛部位刮痧,如肩胛內側、腰部和腹部。另外,每一部位在刮痧前可使用該法使皮膚有熱感後再繼續其他操作手法。
9、梳刮法
使用刮痧板或刮痧梳子,從前額發際處及雙側太陽**處向後發際處做有規律的單方向刮拭,刮痧板或梳子與頭皮成45度角,輕柔和緩刮拭,如梳頭狀,故名梳刮法。梳頭時力量適中,一般逐漸加力,在**位或痛點處可適當使用重刮或點壓、按揉。此法具有醒神開竅、消除疲勞、防治失眠的作用,患有頭痛、疲勞、失眠等病症用該法可以達到良好的效果。
10、點壓法
點壓法也叫點**手法,多用於對**位或痛點的點壓,與按摩法配合使用。用刮痧板的厚邊角與皮膚成90度角,力量逐漸加重,以耐受為度,保持數秒鍾後快速抬起,重點操作5~10次。操作時將肩、肘、腕的力量凝集於刮痧板角,施術要靈活,既要有彈力又要堅實。此法適用於肌肉豐滿、刮痧力量不能深達或不宜直接刮拭的部位和骨骼關節凹陷部位,如環跳、委中、犢鼻、水溝以及背部脊柱棘突之間等。它是一種較強的刺激手法,具有鎮靜止痛和解痙作用,多用於實證。
11、按揉法
按揉法是用刮痧板在皮膚經絡**位做點壓按揉,向下有一定壓力,點下後做往復來回或順逆旋轉的手法,操作時刮痧板緊貼皮膚不移,頻率較慢,每分鍾50~100次。常用於足三里、內關、太沖、湧泉、太陽**等**位。
12、角刮法
使用特製的角形刮痧板或讓刮痧板的稜角接觸皮膚,並成45度角,自上而下或由里向外刮拭,手法要靈活,不宜生硬,適宜於四肢關節、脊柱雙側經筋部位、骨突周圍、肩部**位(如風池、內關、合谷、中府等)。因角刮接觸面積相對小,要避免用力過猛而損傷皮膚。
13、邊刮法
是最常用的一種刮痧方法。將刮痧板的兩側長條棱邊或厚邊或薄邊與皮膚接觸成45度角進行刮拭。該法適宜於對大面積,如腹部、背部和下肢等部位的刮拭。
❹ 8種常用的刮痧手法
1、刮痧法——背脊頸骨上下及胸前脅肋兩背肩臂痧症,用銅錢蘸香油刮之,或用刮舌子腳蘸香油刮之。頭額腿上之痧,用棉紗線或麻線蘸香油刮之。大小腹軟肉內之痧,用食鹽以手擦之。
2、淬痧法——在頭額和胸脅出現小出血點或小充血點,用紙捻或大個的燈草蘸上少量香油點燃, 然後用火頭直接粹到痧點上,火頭爆出一聲響即熄滅, 再點燃去粹燒其他痧點。
3、放痧法——在委中穴或在十指尖放血,就是「放痧法」,也叫刺血療法或放血療法。
4、搓痧法——用手指撮擰、拿捏、提拉患者的皮肉,使局部充血或現出血點,此法若用於治療痧症,則叫撮痧法
5、「阿是」穴刮痧法——「阿是」穴取穴方法,主要用於治療感冒、發熱、中暑、急性胃腸炎、其它傳染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的初起,肩、背、臂肘、腿膝疼痛等一類症證
注意事項:不可強求出痧,以患者感到舒服為原則。刮痧次數一般是第一次刮完等3至5天,痧退後再進行第二次刮治。出痧後一至二天,皮膚可能輕度疼痛、發癢,這些反應屬正常現象。
❺ 刮痧的手法和順序
刮痧的手法和順序
刮痧的手法和順序,刮痧是以中醫經絡腧穴理論為指導,通過特製的刮痧器具和相應的手法,蘸取一定的介質,在體表進行反復刮動、摩擦,下面給大家分享刮痧的手法和順序。
正確的刮痧方法,要選擇合適的刮痧板,根據所治療的目的來選擇。刮痧之前注意局部皮膚的清潔,選擇合適的刮痧介質、刮痧精油,具有活血止痛的葯油,如紅花油、活絡油或者乳膏等。刮痧的方向從頸部到背部,上肢再到下肢,胸部從內到外進行刮拭。
痧是體內疾病在體表的特殊表現。刮痧是在人體體表的特定部位,施以刮的手法,使皮膚出現片狀或點片狀瘀斑或出血,以達到調整機體、恢復生理狀態、克服病痛的外治法。現代醫學認為刮痧、出痧的過程是一種血管擴張,漸至毛細管破裂、血液外溢、皮膚局部出現瘀血斑的現象。有經驗的施術者,會區分痧的顏色及形狀,而判斷病邪之狀況。
後頸與背部的刮痧,自頸椎颳起,經胸椎第一椎至尾骨,分兩段刮完。刮左、右肩膀筋,先左後右。刮膀胱經俞穴,自大杼至腰部,即距督脈左、右各一寸五分處。以膀胱經為中心,由里向外斜刮,從肩膀筋以下至腰部約刮五至七條斜線,間距以肋骨為准。切勿做地毯式全面刮痧。
刮拭時用力要均勻、適中,力道應由輕漸重,不可忽輕忽重,同時以能耐受的力道為限,而刮拭的面積盡量能拉到最長。刮痧方向,刮痧力量應為單方向用力,回程不刮。
應該怎樣刮痧才正確呢?
1、刮痧順序:充分暴露刮拭部位,在皮膚上均勻塗上刮痧油等介質,刮痧的手法及操作的順序,按身體的'部位,依序為頭頸部、背部、胸部、手部、腹腰部及腿部。
2、刮痧力量:刮拭時用力要均勻、適中,力道應由輕漸重,不可忽輕忽重,同時以能耐受的力道為限,而刮拭的面積盡量能拉到最長。
3、刮痧方向:刮痧力量應為單方向用力,循經絡刮拭,遇痛點、穴位時重點刮拭,以出痧為度。回程不刮。
4、刮痧角度:刮痧器具與皮膚間的角度以45度為宜,不可成推、削之勢,刮拭方向應由上而下、由內而外,並保持同一角度,每個部位刮20次左右。
5、刮痧頻率:刮痧頻率與療程,則依疾病性質及患者體質狀況而有所不同。每次刮拭的時間,以20至30鍾為宜。初次刮痧時間不宜過長,且手法不宜過重,第二次使用刮痧療法的時間,應間隔1至2周。
刮痧後,需休息片刻,約15分鍾,且注意不要受涼,如有出汗現象請立即拭乾,並需補充溫開水或姜湯,切忌飲用冰水,以利體內之新陳代謝。刮痧期間,若有短暫體溫增高的發燒現象乃屬正常,這是因為體內潛伏的病菌正與白血球在進行對抗,但須注意觀察,以防病情變化。
刮痧是以中醫經絡腧穴理論為指導,通過特製的刮痧器具和相應的手法,蘸取一定的介質,在體表進行反復刮動、摩擦,使皮膚局部出現紅色粟粒狀,或暗紅色出血點等「出痧」變化,從而達到活血透痧的作用。因其簡、便、廉、效的特點,臨床應用廣泛,適合醫療及家庭保健。還可配合針灸、拔罐、刺絡放血等療法使用,加強活血化瘀、驅邪排毒的效果。
1、操作要點
(1)充分暴露刮拭部位,在皮膚上均勻塗上刮痧油等介質;
(2)手握刮拭板,先以輕、慢手法為主,待患者適應後,手法逐漸加重、加快,以患者能耐受為度。宜單向、循經絡刮拭,遇痛點、穴位時重點刮拭,以出痧為度。
(3)可先刮拭背部督脈和足太陽膀胱經背俞穴循行路線,振奮一身之陽、調整臟腑功能、增強抗病能力;再根據病情刮拭局部阿是穴或經穴,可取得更好療效。
(4)刮痧後囑患者飲用溫開水,以助機體排毒驅邪。
2、用途
刮痧具有調氣行血、活血化瘀、舒筋通絡、驅邪排毒等功效,已廣泛應用於內、外、婦、兒科的多種病症及美容、保健領域。尤其適宜於疼痛性疾病、骨關節退行性疾病如頸椎病、肩周炎的康復;對於感冒發熱、咳嗽等呼吸系統病證臨床可配合拔罐應用;對於痤瘡、黃褐斑等損容性疾病可配合針灸、刺絡放血等療法;還適用於亞健康、慢性疲勞綜合征等疾病的防治。
3、注意事項
(1)刮痧後1~2天局部出現輕微疼痛、癢感等屬正常現象;出痧後30分鍾忌洗涼水澡;夏季出痧部位忌風扇或空調直吹;冬季應注意保暖。
(2)刮痧療法具有嚴格的方向、時間、手法、強度和適應證、禁忌證等要求,如操作不當易出現不適反應,甚至病情加重,故應嚴格遵循操作規范或遵醫囑,不應自行在家中隨意操作。
(3)有出血傾向、皮膚高度過敏、極度虛弱、嚴重心衰的患者均應禁刮或慎刮。
背部刮痧手法
背部刮痧通常由上向下刮拭。一般先刮後背正中線的督脈,再刮兩側的膀胱經和夾脊穴。肩部應從頸部分別向兩側肩峰處刮拭。用全息刮痧方法時,先對穴區內督脈及兩側膀胱經附近的敏感壓痛點採用局部按揉法,再從上向下刮拭穴區內的經脈。具體方法如下:
1、先刮督脈:用方形刮痧板的一角,板身與皮膚傾斜45度,由上至下(大椎~骶骨)刮拭督脈,每個動作重復5~8次,直至出痧。
2、用刮痧板的角面分別刮拭與督脈緊鄰的華佗夾脊穴所在的經絡。
3、用方形刮痧板的一角刮雙側肩胛縫,刮痧板緊貼皮膚,力度均衡滲透。
4、刮膀胱經:先刮外膀胱經,後刮內膀胱經(內膀胱經在脊椎兩側各旁開1、5寸的位置,外膀胱經在脊椎兩側各旁開3寸的位置)。
5、向下斜刮肋骨縫:刮五條至六條肋縫即可(不可刮在肋骨上),以督脈為刮拭起點,刮至肋骨下為止。
每條刮拭部位都不要可以追求出痧,以所刮拭部位汗毛孔張開為宜。在背部的刮痧過程中,由於背部是人體比較大的反射區,所以在刮痧過的局部會出現痧斑黑紫的現象,這可能就是對應的臟腑功能、經絡出現了問題。
在實行背部刮痧的過程中也要注意一些問題。背部刮痧時應避風和注意保暖,背部同一個地方只能刮一次,刮痧完之後要喝一杯熱水。背部刮痧是中醫學上的一種手法,中醫是我們中華文明的瑰寶,我們有責任和義務把中醫繼承和發揚光大。
❻ 刮痧的方法有哪幾種
刮痧的方法有七種。
1、面刮法
將刮痧板的1/2長邊或整個長邊接觸皮膚,向刮拭方向傾斜30~60度(45度最為常用)均勻地向同一方向刮拭。適用於軀干、四肢、頭部的平坦部位。
2、角刮法(單角刮法、雙角刮法)
單角刮法:用刮痧板的一個角部朝刮拭方向傾斜45度在穴位處自上而下刮拭。用於肩貞、膻中、風池等穴位。
雙角刮法:將刮痧板的凹槽部位對准脊椎棘突的部位,然後將凹槽兩側的雙角緩緩的放在脊椎棘突和兩側橫突之間的部位,再向下傾斜45度角的方位自上而下進行刮拭,大多數都用於脊椎部位。
3、點按法
將刮痧板角部與穴位呈90度垂直,向下按壓,由輕到重,逐漸加力,片刻後迅速抬起。適用於人中、膝眼等穴。
4、拍打法
將五指和手掌彎曲成弧狀進行拍打。拍打法僅限於肘窩和膝窩。
5、厲刮法
將刮痧板角部與穴區呈90度垂直,刮痧板始終不離皮膚,並施以一定的壓力作短距離(約2~3厘米)前後或左右磨擦刮拭。適用於頭部全息穴區。
6、按揉法(平面按揉法、垂直按揉法)
平面按揉法:把刮痧板的角部的一面小於20度角按壓在適合的穴位上,然後輕柔的做緩慢且柔和的旋轉運動。這個方法通常適用於全谷、內關、手足全息穴區、足三里以及其他等疼痛較為敏感的部位即可。
垂直按揉法:將刮痧板的邊緣以90度按壓在穴區上,做柔和、緩慢按揉。適用於骨縫部的穴位和第二掌骨橈側全息穴區。
7、疏理經氣法
沿經脈的循行部位,用刮痧板長邊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循經刮拭。適用於分段刮拭結束或保健刮痧時對經絡進行整體疏理、放鬆肌肉、消除疲勞。
❼ 刮痧的方法有哪些
以刮痧板的薄邊、厚邊和稜角在人體皮膚上進行直行或橫行地反復刮拭,稱為刮痧手法。針對身體部位變化不斷調節刮痧時的手法,才能更好的全面的刮拭到全身每個部位,常見的刮痧手法有邊揉法、解揉法等等。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常見的刮痧手法、操作要領及注意事項。角揉法,用刮痧板厚邊稜角在人體體表穴位、病灶點附近進行迴旋擺動運動,稱為角揉法。
操作要領:手握刮痧板,以厚邊稜角邊側為著力點或厚稜角面側為著力點,著力於患者皮膚(穴位或病灶點),並附著其上(吸附在皮膚表面不移動,但帶動皮膚下面的組織搓揉活動,且用力可輕可重。)施以旋轉回環的連續動作。注意事項:用刮痧板厚邊稜角著力於患部皮膚穴位處或刮痧、走罐出痧後的病灶點處。邊揉法,用刮痧板厚邊在施治皮膚上或刮痧出痧部位並以「病灶點」附近為其重點,進行前後左右、內旋或外旋揉動的方法,稱為邊揉法。操作要領:手握刮痧板,以薄邊對掌心,厚邊為著力點,著力於患者皮膚,將手腕及臂部放鬆,使手握刮痧板,腕部靈活自如的旋動。動作應連續,著力由輕漸漸加重,再由重漸漸減輕,均勻持續而輕柔的旋轉,具體施治部位局部軟組織及肌肉的薄厚,決定施力之輕重。注意事項:用刮痧板厚邊著力於患部,以腕的迴旋隨之移動,避免觸打或跳躍。此法適用於全身各部位,局部操作時間以20~30次或5~10分鍾為宜。
角推法,用刮痧板厚邊稜角在人體膚表的一定部位(穴位或病灶點)稍施壓力,做單方向直線推移運動,稱為角推法。操作要領:手握刮痧板,以刮痧板厚邊稜角面側為著力點,著力於體表穴位或病灶點,施術者上肢肌肉放鬆、沉肩、垂肘、懸腕,將力貫注於刮痧板厚邊稜角面側,並有節奏地往返呈直線向前推進,注意用腕部的擺動帶動刮痧板厚邊稜角的擺動,使之產生持續均勻的推力與壓力作用於經絡、穴位、病灶點。注意事項:刮痧板厚邊稜角著力於體表,施推過程中,腕部要擺動自如、靈活、不可跳躍或略過。此法可為用刮法刮痧出痧後的配套手法。亦可單獨使用(但需先塗刮痧潤膚油或乳)。
❽ 刮痧基本的手法有哪些
基本刮痧手法:(1)補法:補法是刮痧療法治療糖尿病的基本手法,也是常用手法。其特點是刮拭時按壓力度小,速度慢,能激發人體正氣,並使機體低下的功能恢復旺盛。用於治療體質稍差的巨型糖尿病患者。
(2)平補平瀉法:也稱平法,又細分為以下三種刮拭手法:按壓力度大,速度慢;按壓力度小,速度快;按壓力度中等,速度適中。
❾ 刮痧方法
刮痧法:
直按刮法:
指用熱毛巾擦洗被刮部位的皮膚,然後均勻塗上刮痧介質,用刮痧工具直接接觸患者皮膚,在體表的特定部位反復進行刮拭,直到皮下出現痧痕為止。
間接刮法:
指在病人要刮拭的部位上放一層薄布類物品,然後再用刮痧工具在布上間接刮拭,此法有保護皮膚的作用;主要用於兒童、高熱或中樞神經系統感染開始出現抽搐者、年老體弱和某些皮膚病患者。
撮痧法:
根據手法又可分為挾痧法、扯痧法、擠痧法、拍痧法及點揉法;
(1)挾痧法:
又稱揪痧法,在民間稱之為「揪疙瘩」,是指在患者的待刮拭部位塗上刮痧介質,然後施術者五指屈曲,將中指和食指等彎曲如鉤狀,蘸刮痧介質後夾揪皮膚,把皮膚和肌肉挾起然後用力向外滑動再松開,一挾一放,反復進行,並連續發出「巴巴」的聲響,在同一部位可連續操作6-7遍,被挾起的部位就會出現痧痕,造成局部瘀血,使皮膚出現血痕的除痧方法。施行本法時不需要任何器具,只需用手指即可。
(2)扯痧法:
(3)擠痧法:
對因痧引起疾患,用兩手或單手大拇指與食指互相擠壓皮膚,連續擠出一塊塊或一小排紫紅痧斑為止的治療方法,叫做擠痧療法。
(4)拍痧法:
指用虛掌拍打或用刮痧板拍打患者體的刮拭部位,一般為痛癢、脹麻的部位。
(5)點揉法:
指用手指在患者的一定部位或穴位上進行點壓,同時做圓形或螺旋形的揉動,是點壓與指揉的復合手法。該法不屬於刮痧手法而屬於按摩手法,在治療和保健中常與刮痧法配合應用,可起到增強療效和彌補刮痧療法不足的作用。在刮痧治療中主要用於頭面部、腹部、肢體關節及手足部。
挑痧法:
指刮拭者用針刺挑病人體表的一定部位,以治療疾病的方法。本法主要用於治療暗痧、宿痧、郁痧、悶痧等病症。
放痧法:
又稱刺絡療法,以針刺靜脈或點利穴位出血,用於因痧而達到治病的施治方法,叫做放痧療法。
(1)瀉血法:
(2)點刺法:
——感謝您對中醫拔罐的關注和支持!
——中國好輕松健康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