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3種方法來種植紅薯
種植紅薯可以使用三種方法,第一種方法是把紅薯直接種植在疏鬆肥沃的偏酸性土壤中,第二種方法把紅薯切成三四塊,然後放到水中浸泡,等待植株生出根須後就可種植,第三方法挑選出優良的紅薯苗,將其種植到耕種後的土壤中。
1、直接種植
紅薯是熱帶作物,適宜生長在天氣炎熱的南方地區,在種植紅薯前,需要給其挑選好一片可以照到充足陽光,且疏鬆肥沃的偏酸性土壤,然後深耕土地約30cm,將土地弄的鬆散,就可以直接種植紅薯了。
2、生根種植
種植紅薯還可以將選好的優良紅薯切成三四塊,將其放在清水中浸泡一段時間,每天換水,同時還要將沒長出根或者長出的根須病弱的紅薯塊扔掉,等待根須完全從紅薯塊中長出,就可以將其紅薯苗種植在土壤中了。
3、種植紅薯苗
種植紅薯可以直接購買紅薯苗,紅薯苗可以選用香甜味美的波嘎、百年和波多黎等各種優良品種。在天氣晴朗的某一天,將紅薯苗種植在土壤中,同時在土壤上覆蓋一層薄膜,保持環境的溫暖,避免紅薯凍傷。
4、注意事項
在種植120天左右,就可以收獲到成熟的紅薯,將成熟的紅薯放置到溫度為29度和濕度為80%的環境下窖藏5-10天,這一步操作會讓紅薯味道更鮮美,可以幫助軟化它的韌皮。
B. 紅薯種植方法和技術
紅薯的種植方法有三種:
一,用優質的紅薯直接埋入苗床當種子,待其發芽後剪苗移栽到田裡。農民稱之為芽子紅薯;
二,在田間選擇長勢良好的紅薯枝頭,剪下後再栽進田裡,農民稱之為秧子紅薯;
三,用優質的紅薯直接種進田間,農民稱這種方法叫紅薯下蛋。由於其成本較高,一般來說很少人釆用此方法。
紅薯是個大肚漢,想要有一個好的產量,必須施足基肥。農村經過漚制的草木灰是比較理想的基肥,整地時最好再加入適量的磷肥。氮肥容易引起薯苗瘋長,所以對施用時要嚴格控制。
不論山區還是平原,種植紅薯時必須起壟。這樣即可以防澇,又可以增加紅薯根部的透氣性,以便其根塊膨大,便於最後收獲。
經過多年的研究發現:紅薯苗卧插的產量高於直插,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一試。
C. 怎樣種紅薯 紅薯的種植方法介紹
1、育苗:選向陽,背風土層深厚肥沃的土壤作苗床地,精細整地。薯種一般平窖,薯表平面略低於土面並保持一致,以達到齊苗。出苗後,待晴天及時揭開兩頭農膜降溫,晚上又必須覆蓋農膜,起保溫作用。齊苗後及時揭膜,澆水追肥,以農家肥為主。並噴施新高脂膜,保墒防止水分蒸發、保溫防凍、隔離病蟲害。待溫度穩定在20攝氏度以上不蓋膜,把農膜去掉。
2、合理密植、適時早栽:小滿到夏至是栽種紅苕的最佳季節。晴天栽植紅薯苗,先澆水,然後栽植。栽植密度根據壟寬,合理密植,達到畝栽3000到3500株以上。然後噴施新高脂膜,可有效防止地上水分不蒸發,苗體水分不蒸騰,隔絕病蟲害,快速適應新環境,健康成長。
3、肥水管理:紅薯是喜鉀肥作物,特別不能亂施如大量氮肥,以免造成紅苕藤生長過旺,影響產量和澱粉含量。注意:施肥必須掌握時間,最好在栽苗後15-20天。同時噴施新高脂膜,能防止病菌侵染,提高抗自然災害能力,提高光合作用強度,保護禾苗茁壯成長。薯塊膨大期,噴施地果壯蒂靈,使地下果營養運輸導管變粗,提高地果膨大活力,果面光滑,果型健壯,優質高產。
4、蔓藤管理:紅薯屬長蔓型作物,肥水條件適宜,苕藤可以長到4-5米,如果不加控制,會嚴重影響產量。具體方法是:及時中耕鋤草培土及實行短切法,並噴施促花王3號,能把植物營養生長轉化成生殖營養、抑制主梢瘋長,促進花芽分化。注意,不得剪掉整條紅苕藤,每次短切後把苕藤提動,放在原位,苕藤不準全面翻苕藤,避免打亂葉面系數,有利於光合作用,促進高產。
D. 怎樣種紅薯
種紅薯的方法如下:
1、挖穴。
紅薯比其它園藝蔬菜需要更大的地兒。每穴相隔30-60.厘米。深度為植株基部上3厘米至塊莖根部。
2、種植。
把紅薯苗逐棵放置在事先挖好的洞,在莖上覆蓋約1.5厘米土壤。紅薯的葉子部分會向外長出藤蔓,而根部會在土壤15-30厘米深處長出塊莖。
3、覆蓋薄膜。
通過在上面覆蓋薄膜在寒冷的天氣中保護您的紅薯。這也將有助於阻止雜草生長和防止紅薯藤蔓過度生長,搶去塊莖的營養。
4、澆水。
紅薯剛種植時,需要大量的水。隨著時間的推移,你應該減少澆灌他們,直到後來大約每星期只澆一次水。開始每天澆水,然後逐周減少澆水次數。
5、等待塊莖長大。
紅薯需要一個相對長的成長期,要到初秋才能成熟收獲(恰好與感恩節一致)。繼續每周澆水,除草,讓植物健康生長。
6、收獲紅薯。
在種植後120天左右,紅薯應該已經達到完全成熟。如果可能的話,盡可能推遲收獲紅薯的時間(在下霜之前),因為這樣會長出更大更好吃的塊莖。
紅薯種植方法如下:
1、采購根系完好的紅薯苗。
F. 種植紅薯的方法
1、選取種苗
種紅薯的方法,5個步驟種出美味的紅薯
紅薯的品種繁多,平時可在春季4~5月時種植紅薯,這個時間段種植紅薯的成活率最高,而且紅薯產量也很高。首先需要在市場上購買一些優良的紅薯種苗進行種植。
2、紅薯育苗
種紅薯的方法,5個步驟種出美味的紅薯
其實種紅薯的方法很簡單,平時也可以購買新鮮成熟的紅薯,將成熟的紅薯對半切開,然後將切開的紅薯種植到沙土裡,保持沙土的濕潤度,15~30天紅薯就會在沙土裡長出種苗了。
3、土壤需求
種紅薯的方法,5個步驟種出美味的紅薯
紅薯的適應能力極強,對土壤的要求也不高,通常將紅薯種植到疏鬆透氣、排水性強,肥沃度高的土壤里最好,我們可以將紅薯的種苗種植到園土裡,並施加有機肥做底肥即可。
4、田園管理
種紅薯的方法,5個步驟種出美味的紅薯
紅薯的種苗其實也可以將其種植到腐葉土裡,能夠使紅薯種苗生長的更好,首先將土壤挖一個15cm大小的小坑,將紅薯種苗種植到土壤里,並添入適量的土壤壓實就可以了。
5、日常管理
種紅薯的方法,5個步驟種出美味的紅薯
當紅薯種苗種植到土壤里後,需給它充足的光照,並每隔5天澆一次水,每隔20天向土壤施一次腐熟的有機肥,這樣可以使紅薯的種苗在土壤里生長的更好。
G. 有哪些栽培紅薯的好辦法
催芽育苗是全部反季種植的關鍵步驟,育苗時間適度提前於2月中下旬把種薯,移進保護區苗期育苗。
苗期第1個月每7天噴1次水,1個月後每周噴2次水肥加新高脂膜,避免細菌浸染,維護幼苗健康成長。(株達到15公分時)每7-10天剪一批,自第1次剪菌逐漸每周噴2次水肥,濃度值適度增加,確保再造幼苗營養物質提供。
H. 紅薯種植技術的基本方法
紅薯在條件較好的地方 種植 ,那麼紅薯種植的 方法 有哪些呢?下面是我精心為你整理的紅薯種植技術,一起來看看。
紅薯種植技術
一、 苗床育苗:
催芽育苗是整個反季節栽培的重要環節,育苗時間適當提早於2月中旬把種薯,移入保護地苗床育苗。苗床使用雙層薄膜保護,種薯整齊排列,蓋一層細土後平鋪一層地膜,再拱架蓋一層薄膜,以提高苗床地溫。及時在平鋪地膜上打孔引苗,以免晴天高溫燒壞嫩苗。苗床第1個月每7天噴1次水,l個月後每星期噴2次水肥,(株高達15厘米時)每7-10天剪一批,自第1次剪菌開始每星期噴2次水肥,濃度適當加大,保證再生幼苗養分供給。
二、施足基肥
選擇沙壤土地塊,早春結合耕翻畝施農家肥2-3噸,尿素15公斤,磷肥20公斤。
三、地膜覆蓋
地膜覆蓋可以起到增溫保墒作用,同時可以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能增加土壤的晝夜溫差,種植紅薯一般可採用高壟覆蓋雙行交錯栽插方式,整距60厘米,覆蓋面50厘米,小行40厘米,株間交錯,株距33厘米,畝留4000株左右,壟高適中,如栽植期間過於乾旱,可採用平蓋平栽,以利幼苗生長。
四、適時早栽
適時早插,合理密植: 4月中旬是幼苗插植適期,此時常年早春氣溫回暖基本穩定,栽秧適期是晚霜結束後10厘米地溫達15℃以上時即可開始栽秧,上年冬或當年初提早翻耕曬白,種植時再起壟整畦。畦帶為寬50cm,4月上、中旬根據苗床出苗速度陸續剪苗插植,採用線平插方式,增加薯苗入土節數以提高結薯數。每畝插3500-4000株,株距33cm左右。插植時間不宜超過4月20日,否則收獲時間推遲,將影響連作晚稻的插秧季節
適時早栽是紅薯增產的關鍵,在適宜的條件下,栽秧越早,生長期越長,結薯早,結薯多,塊根膨大時間長,產量高,品質好;栽秧過晚,生長期縮短,紅薯少而小,產量低品質差,栽秧適期是晚霜結束後10厘米地溫達15℃以上時,(4月中旬左右)地膜覆蓋可適當提早、即可開始栽秧,為提高栽秧質理確保苗旺,栽秧時要剔除“老硬苗”和弱病苗,選用壯苗栽插,栽時最好將大小苗進行分級,分別栽插,使其均衡生長,為防治紅薯黑班病,可用50%的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浸秧苗基部2-3寸、10分鍾。紅薯應在保證成活的基礎上爭取淺栽,栽插深度一般以5-6厘米為宜,栽插時要求封土嚴密,深淺一致,使葉片露出地面,澆水時不沾泥漿,秧苗露頭要直,秧不宜露的過長,以防大風甩苗影響成活。
四、田間管理
1、紮根緩苗階段的管理,紮根緩苗階段是從栽後長出新根到塊根開始形成,歷時1個月左右。紅薯定栽後要及時查苗補苗,以保證全苗,栽秧後,如遇大旱,應及時澆緩苗水,以利紮根成活。一般在栽插後,要澆一次,以後每隔10-15天中耕一次以鬆土,提溫,消除雜草,促進植株迅速生長利於根形成。
2、分枝結薯階段管理,栽插後30-40天隨著溫度升高,莖葉生長加快,塊根繼續形成膨大應及時加強水肥管理,如遇天旱可隨水畝追5-8斤尿素,澆後要及早中耕鬆土保墒,
3、莖葉盛長塊根膨大階段的管理,7月上半旬至8月下旬此期莖葉盛長塊根膨大,葉面積系數達到最大,一般在這一時期,要做到促中有控控中有促。此期正值雨季,溫度高,植株生長快,為防止徒長,可用50PPM的多效唑液在田間均勻噴打,以葉面沾滿葯液而不流為佳,在此期,地下部塊根迅速膨大,如遇伏旱,需澆水,但水量不宜過大,為促進薯塊膨大,可畝用膨大素一袋(12)克兌水15公斤隔7-10天噴一次,連噴兩次。
4、莖葉衰退塊根膨大階段的管理,8月中下旬後,紅薯生長後期,莖葉由緩慢生長直至停滯;養分輸向塊根,生長中心由地上轉到地下,管理上要保護莖葉維持正常生理功能,促進塊根迅速膨大。管理 措施 ,保證土壤含水量,以田間最大持水量的60-70%,如天氣久旱無雨,土壤乾旱,會使莖葉早衰影響碳水化物的形成、積累,造成減產,因此要及時澆小水,但在紅薯收刨前20天內不宜澆水,若遇秋澇,要及時排水,以防硬心與腐爛,在 處暑 前後紅薯葉進入回秧期。為防止早衰,延長和增強葉中的光合作用,促進薯塊肥大,進行葉面噴肥,畝用磷酸二氫鉀半斤兌水30-40公斤進行噴打,每隔15天噴一次共噴兩次,如配合使用膨大素效果更好。
5、摘頂。當紅薯主莖長至50厘米時,選晴好天氣上午摘去頂芽;分枝長至35厘米時繼續把頂芽摘除。此法可抑制莖蔓徒長,避免養分消耗,促進根塊膨大,可增產20%~30%。
6、裂縫灌肥。紅薯進入塊根膨大期,表土層會出現裂縫。此時,每畝用清水糞肥750~1000公斤,對磷酸二氫鉀500克(也可用過磷酸鈣5公斤、草木灰50公斤,分別用水浸泡過濾),混合在糞肥中,早晨或傍晚沿裂縫灌施,灌後用土填塞裂縫,可增產20%~30%。
四、噴縮節胺。當紅薯秧長至50~60厘米長時,每畝噴縮節胺10毫升或助壯素20~25毫升,能起到控上部促下部、促使塊根迅速生長作用,可增產15%~20%。
五、適時收獲
紅薯的塊根是無性營養體,沒有明顯的成熟標准和收獲期,但收獲的早晚對紅薯產量、留種、貯藏、加工利用,輪作倒茬都有密切的關系,收獲過早會降低產量,收獲過晚會受低溫冷害的影響,紅薯的收獲適期,一般是在氣溫下降到15℃時開始收刨,氣溫在10℃以上或地溫在12℃以上即在枯霜前收刨完畢,一般在 寒露 前後收刨完畢。
紅薯種植要點
苗床育苗
催芽育苗是整個反季節栽培的重要環節,育苗時間適當提早於2月中旬把種薯,移入保護地苗床育苗。苗床使用雙層薄膜保護,種薯整齊排列,蓋一層細土後平鋪一層地膜,再拱架蓋一層薄膜,以提高苗床地溫。及時在平鋪地膜上打孔引苗,以免晴天高溫燒壞嫩苗。苗床第1個月每7天噴1次水,l個月後每星期噴2次水肥加新高脂膜,防止病菌侵染,保護幼苗茁壯成長。(株高達15厘米時)每7-10天剪一批,自第1次剪菌開始每星期噴2次水肥,濃度適當加大,保證再生幼苗養分供給。
施足基肥
選壤土擇沙地塊,早春結合耕翻畝施農家肥2-3噸,尿素15公斤,磷肥20公斤。
紅薯栽培技術
一、選用良種
紅薯除部分食用外,大部分用作飼料加工和加工澱粉。因此,宜選擇高澱粉型紅薯良種豫薯868、YS86、湘幅1號、SL—19、湘薯17號等品種,這些品種出粉率高,產量穩定,抗性強,種植效益比普通品種高。
二、培育壯苗
育苗要求苗全、苗齊、苗勻、苗壯。育苗方法主要有溫床育苗、薄膜育苗和露地育苗三種,高產栽培一般選用溫床育苗。
(一)溫床育苗
1、苗床選擇
選擇地下水位低、排水方便、避風向陽、3—5年未種過紅薯的疏鬆土壤作苗床,育苗前耕翻、耙平、整細。
2、苗床製作
苗床一般做成寬1.3m左右,便於蓋膜,長度視地形和需要而定(一般每畝大田需苗床10m2左右),深度40—50cm(以廄肥、農作物、秸稈為釀熱材料),床底挖成龜背形。
3、填放釀熱物
床坑挖好後,將新鮮豬牛糞、作物秸稈等釀熱物分層墊放,厚度50cm左右,如秸稈比例過大,可潑一些新鮮人糞尿,促發酵。然後在釀熱物上鋪5—8cm厚的肥土。如不挖坑,在平地做堆床的,四周要用稀泥封閉,防止散熱。
4、適時排種
溫床育苗可選擇栽插前1個半月左右排種,露地育苗要求土溫在14℃以上才能排種,根據以往 經驗 ,我市溫床育苗一般3月上旬進行,露地育苗推遲10—15天。要選擇中等大小(150—220克),皮色鮮明無病斑的健壯薯塊,畝(大田)用種量75—90公斤,排種密度13cm×16cm,每平方米排種量22.5—25公斤。排種前先消毒,將種薯用70%甲基托布津700倍或25%多菌靈粉劑500倍液浸10分鍾即可。排種時薯塊頭部朝上,底部朝下,大薯排深小薯排淺。排種後復土,復土不宜過厚,只要種薯不外露,就可蓋土後用地膜低拱覆蓋保溫。
5、苗床管理
(一)要堅持前期高溫催芽,中期適溫長苗,後期低溫煉苗的溫度控制原則,主要通過低拱膜的蓋、揭管理來調溫控溫。齊苗前以催為主。床溫保持在30—35℃,溫度超過30℃要及時揭膜降溫,薯苗長至6—7葉時,轉入煉苗為主,在氣溫不低於20℃時,揭膜煉苗,經3—5天煉苗後即可剪苗栽插。二是加強肥水管理,苗床不宜過干或過濕,床土發白要少量澆水,保持床土濕潤,每次采苗後追施一次腐熟稀薄糞尿水,提高薯苗產量。同時注意搞好中耕除草等工作。
(二)薄膜覆蓋育苗。苗床不堆放釀熱物,只覆蓋塑料薄膜,這種苗床省工省料,但受天氣影響較大,床溫難以控制,排種時間比溫床育苗推遲7天左右。
(三)露地育苗。露地育苗不放釀熱物也不蓋膜,方法簡單,省工省料,但用種量大,出苗少而緩慢,且排種時間受當地氣候條件限制,要求日平均氣溫穩定通過15℃才能排種,我市一般在3月下旬進行。
三、大田栽培
(一)深耕與壟作
1、深耕
紅薯是塊根作物,土壤要求土層深厚、土質疏鬆、通氣良好、肥沃適度。深耕能加厚活土層,改善通氣性,加強蓄水能力,促進土壤養分釋放。因此,不管是平作或是壟作,深耕都是提高紅薯產量的一項重要措施。
2、壟作
與平作比較,壟作優點:①便於排灌,有利抗旱防漬。②加深土層,擴大根系活動范圍。③增大土壤與外界的接觸面而使受光面積增大,土壤晝夜溫差擴大。據漣源市斗笠山鎮塘溪村1999年試驗結果,紅薯高壟雙行栽培比普通栽培法畝增鮮薯540公斤,增產24%,起壟方式與規格:按1m分廂起壟(包溝)壟高30—40cm,壟面成小拱形,每壟交叉插雙行(行距40—50cm),株距26—33cm,每畝4000—5000株,起壟時注意按水平方向進行,以防止水土流失。
(二)施肥
紅薯為喜鉀作物,對氮、磷、鉀的要求為2:1:3,宜採用底肥為主,重施鉀肥的原則科學施肥。根據紅薯需肥規律和生產試驗,畝產鮮薯3000公斤左右的高產丘塊,要求畝施腐熟的廄肥3000—4000公斤,N、P、K含量30%的紅薯專用配方肥35—40公斤作底肥,底肥在起壟時施入,如平作,在翻耕時施入,追肥分兩次施用,移栽成活後新蔓長5—10cm時追施苗肥,每畝施尿素5—7公斤,對水淋蔸,移栽後50—60天,畝用10千克30%紅薯專用肥加硫酸鉀5kg結合中耕條施追入。
(三)合理密植
紅薯栽插密度應根據品種、土壤肥力、施肥水平和栽插方式確定,短蔓直插密度一般畝插6000株左右,長蔓斜插宜稀,一般插2500—3500株。
(四)栽插
1、栽插時間:適時早插有利增產。應掌握氣溫穩定通過18℃為栽插的上限。一般4月下旬即可栽插,確保紅薯高產,爭取在5月下旬插完。
2、剪苗:剪苗時間要看栽插時間配合進行,一般苗高20—25cm剪苗。剪苗時要在離地2個節上平剪,隨剪隨插。
3、栽插方法。
主要有兩種
①直插
在下透雨後土壤濕潤時進行,薯苗較短,僅4—5個節,薯苗垂直入土2—3個節,外露1—2個節。優點是插苗較深,能吸收下層水分和養分,能抗旱耐瘠,成活率高,栽插省工,缺點是下部節入土太深,通風不良結薯少,入土節不多,單株結薯數較少。
②斜插法
高產栽培紅薯一般採用斜插法。要求薯苗長有5—7個節,入土2—3個節,露出2—4個節,優點是單株結薯數增加,近土表易結大薯,缺點是抗旱能力比直插稍差。
(五)田間管理
1、查苗補蔸,確保全苗
紅薯插後常因乾旱、病蟲為害或栽插不當等原因造成死苗缺蔸現象。因此,在插後3—7天要及時查苗補蔸,對補栽的薯苗要實行重點管理,趕上前苗。
2、中耕除草
在薯蔓滿田前,土壤裸露,易板結也易滋生雜草,中耕是這一階段特別重要的管理措施,一般進行2—3次。薯苗活蔸後進行第一次中耕,隔10—15天再中耕一次,在薯蔓滿田前完成第三次中耕。田間雜草較多的,可用蓋草能70—100ml對水50公斤噴霧進行化學除草。
3、莖蔓管理
不翻蔓、不提蔓。我省各地都有翻蔓的傳統習慣。理由是拉斷不定根,避免長成小薯,同時便於除草。事實證明翻蔓擾亂了莖葉自然生長狀態,造成人為機械損傷和重疊,降低光合效能,同時拉斷了不定根,減少了水分和養分的吸收,同樣制約生長,造成減產。因此,在莖蔓管理上要積極改變傳統習慣,做到不翻蔓、不提蔓。
4、綜合防治病蟲害
紅薯主要病害有黑斑病、根腐病和薯瘟,主要防治措施是在選用抗病品種的基礎上,注意合理輪作,田間發現病株應及時拔除,並用敵克松1000倍液淋蔸。蟲害主要有蠐螬、卷葉蟲、斜紋夜蛾等,注意消除田間雜草,田間蟲害嚴重時可用2.5%敵殺死500倍液進行防治。
5、防旱、抗旱
在適時早插的基礎上,要早追苗肥,促薯蔓早滿田,提高抗旱能力;其次是在薯蔓滿田之前搞好中耕,防土壤板結;第三是不翻蔓、不提蔓;第四有條件的地方在乾旱嚴重時可在早晨或傍晚灌跑馬水。
(六)及時收獲
紅薯的收獲物塊根是無性營養體,沒有明顯的成熟標志,紅薯的收獲期主要由氣溫決定。一般在當地平均氣溫下降到15℃左右開始收獲。我市一般在10月中、下旬初霜前收獲為宜。收獲過早,縮短了塊根膨大時間,產量和出粉率低,同時較高溫度下收獲的薯塊容易引起“燒窖”,不能安全貯藏。收獲過遲,低溫影響降低薯塊澱粉含量,糖分含量增加,出粉率降低,耐貯性降低。
紅薯的價值
營養
紅薯塊根中含有60%-80%的水分,10%-30%的澱粉,5%左右的糖分及少量蛋白質、油脂、纖維素、 半纖維素、 果膠、 灰分等,若以2.5Kg鮮紅薯折成0.5Kg糧食計算,其營養成分除脂肪外,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等含量都比大米、麵粉高,且紅薯中蛋白質組成比較合理,必需 氨基酸含量高,特別是糧谷類食品中比較缺乏的賴氨酸在紅薯中含量較高。此外紅薯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胡蘿卜素、 維生素A、B、C、E),其澱粉也很容易被人體吸收。
1.胡蘿卜素
維生素A素有“護眼小衛士”之稱,維生素A是由胡蘿卜素轉變而成的。紅薯中富含豐富的胡蘿卜素,能提供豐富的維生素A,維生素A含量可高達40mg/100g鮮白地瓜,胡蘿卜素被人體吸收後,可以轉化為維生素A。維生素A能維持正常的視覺功能。
2.食用纖維
白地瓜所含纖維相當於米面的10倍,其質地細膩,不傷腸胃,能加快消化道蠕動,有助於排便,清理消化道,縮短食物中有毒物質在腸道內的滯留時間,減少因便秘而引起的人體自身中毒,降低腸道致癌物質濃度,預防痔瘡和大腸癌。同時纖維素能吸收一部分葡萄糖,使血液中含糖量減少,有助於預防糖尿病。
3.糖和蛋白結合物類
白地瓜含有豐富的粘液蛋白,這是一種多糖與蛋白質混合物,對人體有特殊的保護作用,能保持消化道、呼吸道、關節腔、膜腔的潤滑和血管的彈性,由於這種物質可防止物質在動脈管壁上沉積而引起的動脈硬化,可以防止肝及腎臟等器官結締組織的萎縮,可以減緩人體器官的老化,提高肌體免疫力。白地瓜還含有糖蛋白,具有很好的抗突變、降血脂和增強免疫力的作用。
4.鉀
白地瓜含鉀量高,它可以減輕因過分攝取鹽分而帶來的弊端。鉀還是保護心臟的重要因素。由於鉀是鹼性元素,白地瓜pH值為10.31,是生理鹼性食品,有中和體液的作用。適當食用白地瓜,有利於保持血液的酸鹼平衡,對人們的健康、發育和 智力開發 都有益處。
5.抗癌物質
白地瓜中有一種叫“去氧表雄酮”的生理活性物質,可以預防結腸癌和乳腺癌,對腦細胞和內分泌腺素的活力有很大的促進作用,故能延緩智力衰退和增加人體的抵抗力。含有較多的胡蘿卜素、賴氨酸、植物纖維、去氫表雄酮,能預防腸癌和乳腺癌。
I. 地瓜的正確種植方法是什麼
地瓜可以食用的部分為扁圓形或紡錘形肉質根塊,地瓜是很多人喜歡吃的食物之一,不過地瓜的 種植 方法 就很少人知道了。以下就是我給你做的地瓜的種植方法整理,希望對你有用。
地瓜的介紹
又名白薯、紅薯、山芋、番薯、甘薯、沙奶奶)【異名】土瓜、涼瓜、涼薯、葛瓜、葛薯、土蘿卜(《中國葯植志》),草瓜茹(《陸川本草》上),沙葛、地蘿卜(江西《草葯手冊》)。
北方地區主要指紅苕(紅薯,番薯);而南方部分地區指 豆薯(沙葛)是不同的物種。
紅薯:旋花科,甘薯屬的一個重要栽培種,又名甘薯、白薯、番薯、紅苕、地瓜、山芋、土瓜、紅土瓜。紅薯原產於南美的秘魯、厄瓜多、墨西哥一帶,因其具有適應性廣、繁殖力強、栽培簡便、高產穩收、營養豐富、用途廣泛等特點,全世界有111個國家或地區種植紅薯,其中有101個屬於發展中國家。歐洲第一批紅薯是由哥倫布於1492年帶回,然後經葡萄牙人傳入非洲,並由太平洋群島傳入亞洲。紅薯最初引入我國是在明朝萬曆年間,當時福建華僑陳振龍常到呂宋(現今菲律賓)經商,發現呂宋出產的紅薯產量最高,於是他就耐心地向當地農民學習種植之法。後來經過陳氏家族的推廣,紅薯在全國普遍栽種。其主要產區位於北緯40° 以南。目前紅薯在世界糧食生產中總產排列為第7位,預計21世紀它將上升為世界上第五大食物。世界紅薯總種植面積近年穩定在940萬公頃左右,總產量約為13000萬噸。其中,亞洲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紅薯產區,其種植面積和總產量分別為世界的80% 和90%以上。
中國的紅薯栽培已有400多年的歷史。據史料記載,紅薯的栽培分布很廣,南起南海諸島,北至內蒙古,西北達陝西、隴南和新疆一帶,東北經遼寧、吉林延展到黑龍江南部,西南抵藏南和雲貴高原。四川盆地、黃淮海、長江流域和東南沿海各省是我國紅薯主產區。
目前,我國的紅薯種植面積保持在620萬公頃左右,總產量穩定在1億噸以上,分別佔全世界的70%和80%。我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紅薯生產國。在全國的農作物主產中,紅薯僅次於水稻、小麥和玉米,居第4位
地瓜的種植方法
一、薯藤冬眠育苗法。薯藤冬眠育苗法是將秋天收獲的薯藤留至第2年作紅薯苗。
1、剪藤:在秋季紅薯收獲後,選擇無霜凍、無病害的健壯薯藤,去除葉片,保留1厘米葉柄,按每兩節一段剪截。
2、強制休眠:將剪好的薯藤放入濃度0.5%的安菲特林溶液中浸泡兩分鍾,取出晾乾表面水分。
3、篩沙:將普通黃沙用篩子過濾,去除大顆粒砂子和雜質,灑水,濕度以沙子捏緊後松開能散開為度。
4、沙藏:先在地面挖坑,長和寬不限,深度1.2米(視各地冬季凍土層的厚度而定,以儲藏溫度在5-10℃為宜)。然後將薯藤採用一層藤一層沙的方法平放坑中,藤間留1厘米的間隙。每層沙厚度不少於3厘米,最上一層沙厚不少於15厘米,在其表面蓋以塑料薄膜,霜凍重的地區,薄膜上再覆蓋秸稈或草簾。到翌年春季紅薯栽種時節,將薯藤起出扦插即可。薯藤冬眠育苗法可省去種薯育苗的佔地和育苗期間的田間管理,經沙藏的薯藤取出後已經生有少量的新根,扦插後成活快,長勢好,可使紅薯單位面積產量提高15-20%。
二、薯根育苗法。薯根育苗法是將秋天收獲的薯根通過移栽至溫室內或樓房陽台處,通過整個冬季栽培紅薯藤,留作紅薯苗。
1、秋季紅薯收獲後,選擇無霜凍、無病害的健壯薯藤根,藤根上部的藤蔓從根部向上各留2-3節,除去葉片,保留1厘米葉柄待用。
2、根據育紅薯苗量的多少,選擇合適的育苗場地,溫室內採取開小溝(溝寬30厘米、深20厘米),溝心距80厘米,把紅薯根在小溝兩旁按20厘米的株距進行栽種,一般每平方米栽種12株。在房屋的陽台上可採用花盆栽種紅薯根,方法同溫室栽培。
3、在溫室內或房屋陽台地面的上方(距地面約1.6米),按紅薯根栽種的株行距拉14-16號的鐵絲,並在鐵絲上綁一些塑料繩或麻繩,繩子的一頭綁在鐵絲上,另一頭綁在紅薯根上。待紅薯根上的藤蔓發芽後,每株選留3個健壯的萌芽,一個萌芽對應一根繩子,以便在紅薯根發芽後藤蔓順著繩子向上攀延。
4、新發出的紅薯藤蔓需人工向繩子上纏繞,一般1-2天纏繞1次,待紅薯藤蔓長至1.5-2米長,且距大田移栽還有10天左右時,即可採收薯藤,去除葉片,保留1厘米長的葉柄,按每兩節一段剪截,每200-300段扎一捆,栽於溫室地里或花盆內,澆透水,深度以 5厘米左右為宜。10天左右,薯藤段上部萌發出小芽,下部萌發出一定的根系,此時即可移栽大田。
薯根育苗法具有充分利用空間、育苗量大等特點,且薯根到春季還可收獲一定產量的紅薯。採用此種方法育苗,溫室或房屋陽台內的溫度應控制在5-25℃之間,不宜過高或過低,一般每平方米可培育400-600株紅薯苗。
三、薯藤育苗法。薯藤育苗法是在秋季紅薯收獲後,選擇無霜凍、無病害的健壯薯藤,去除葉片,保留1厘米葉柄,按每兩節一段剪截,形成薯藤段,以後的操作方法同薯根育苗法。
地瓜的生長習性
生長時期
春薯生長期為160-200天,夏薯約為110-120天,根據紅春在大田的生長特點及其與氣候條件的關系,大體分為三個生長時期:
(一)前期(從栽秧到封盆)。春薯約歷時60-70天,夏薯40天左右。該期莖葉生長較慢,根系發展較快,是以生長纖維根為主的時期。
(二)中期(封盆到莖葉生長巔峰)。春薯約歷時50天,夏薯約30天。該期塊根膨大較慢,莖葉生長快,是以生長莖葉為主的時期。
(三)後期(從莖葉開始衰退到收獲)。春薯在8月下旬以後,夏薯在9月上旬以後。該期是塊根膨大的主要時期。
生長環境
(一)溫度。紅薯喜溫怕冷,栽秧時5-10厘米、地溫在10℃左右不發根,15℃需5天發根,17-18℃發根正常,20℃3天發根,27-30℃只一天即可發根。
氣溫25-28℃時莖葉生長快,30℃以上時莖葉生長更快,但薯塊膨大慢。38℃以上呼吸消耗多,莖葉生長慢,20℃以下時莖葉生長也快,15℃時停止生長,10℃以下持續時間過長成遇霜凍,莖葉枯死。
地溫在21-29℃之間溫度越高,塊根形成越快,數目越多,但薯塊較小。22-24℃的地溫較有利於塊根的形成。20-25℃的地溫最適宜於塊根膨大,低於20℃或高於30℃時膨大較慢,低於18℃有的品種停止膨大,低於10℃易受冷害,在-2℃時塊根受凍。塊根膨大期間較大的日夜溫差有利於塊根膨大和養分的積累。
(二)光照。紅薯喜光,在光照充足的情況下,葉色較濃,葉齡較長,莖蔓粗壯,莖的輸導組織發達,產量較高。如果光照不足,則葉色發黃,落葉多,葉齡短,莖蔓細長,輸導組織不發達,同化形成的有機營養向塊根輸送少,產量低。
每天受光時間長對莖葉生長有利,莖蔓變長,分枝數增多。每天受光12.5-13小時較適於塊根膨大。每天受光8-9小時對現蕾開花有利,但不適於塊根膨大。
(三)水分。紅薯是耐旱作物,但是,水分過多過少均不利於增產。紅薯怕淹,特別是在結薯後受淹對產量影響很大。土壤干濕不定造成塊根內外生長速度不均衡,常出現裂皮現象。總之,紅薯既怕澇,又怕旱,群眾說:“干長柴根,濕長須根,不幹不濕長塊根。”要獲得紅薯高產,應根據具體條件適時適量灌水,及時徹底排澇,旱地要加強中耕保墒。
(四)養分。紅薯吸肥能力強,耐瘠薄,但要高產必須施足肥料。除氮、磷、鉀外,硫、鐵、鎂、鈣等也有重要作用。在三要素中紅薯對鉀的要求最多,氮次之,磷最少。據分析,每1000斤紅薯中含氮3.5斤,磷1.75斤,鉀5.6斤。因此,增施鉀肥,適時適量施用氮、磷肥有顯著增產作用。
(五)土壤。以土層深厚,含有機質豐富,疏鬆、通氣、排水性能良好的沙壤土與沙性土為好。土質粘重時,塊根皮色不好,粗糙,薯形不整齊,產量低,不耐貯藏。但沙壤土和沙性土一般肥力較低,保水力差,應通過施肥等 措施 逐步培肥地力,方能獲得高產。紅薯較耐酸鹼,適應PH值范圍約為4.5-8.5,但以5.2-6.7為宜。土壤含鹽量超過0.2%時,不宜栽種紅薯。
看了怎麼種地瓜還看:
1. 紅薯育苗的新方法
2. 種植地瓜的技巧
3. 農廣天地地瓜種植的技術
4. 種植紅薯的技巧
5. 紅薯高產的技術方法
J. 如何種植紅薯紅薯的種植方法 怎樣種植紅薯紅薯的種植技巧
1、起壟施肥:紅薯在沙壤土、肥水充足的地塊長勢較好。在整地之後,採用起壟種植的方法,有利於薯塊的生長,排澇方便。紅薯生長過程中需要氮磷鉀元素,前期需要氮多,中後期需要的鉀多,在施底肥時,每畝可用農家肥5000斤,再加上一袋復合肥。
2、栽插:春紅薯種植一般在地溫穩定在15℃以上時進行栽插,有平栽、斜栽等方法。平栽適用於土壤條件好,水肥充足的地塊,將紅薯苗平放在壟內,上部的苗露在外面。平栽法種植,紅薯結薯多,而且大小均勻。斜栽適用於乾旱,水肥中等的地塊,將秧苗斜栽到壟中。
3、為了防止地下害蟲,在栽苗之前,進行蘸根處理,常用的殺蟲成分有,毒死蜱微囊懸浮劑、吡蟲啉,選擇其中一種配製成蘸根液。在栽苗時,將秧苗根部插到蘸根液中,浸泡兩三分鍾。
4、水肥管理:苗期,紅薯栽種10~15天,這個時期雜草基本長齊了,緩苗之後要進行除草。同時,要觀察田間有沒有缺苗斷壟的情況,要及時進行補苗。將原來的死苗挖出,再補栽一棵。紅薯苗期主要以營養生長為主,在追肥時,每畝用3~5斤尿素,隨水沖施。伸蔓期:在紅薯藤蔓向下伸長時,這個時期馬上就要封壟進入結薯期了,在施肥時要防止氮肥過多,造成植株旺長,薯塊少。一般每畝追施尿素兩三斤,再加上硫酸鉀10~15斤。薯塊生長期:紅薯在薯塊生長期,需要的鉀元素較多,在追肥時,以鉀肥為主,每畝可以用硫酸鉀20~30斤。通過這一遍追肥,促進薯塊膨大,提高產量和品質。
5、控旺:很多紅薯地塊,因為水肥過量導致莖葉生長旺盛,不結薯或者薯塊小。在生長期間,要進行控旺,方法有很多,比如提蔓、翻蔓、摘心以及化學控旺。一般來說,化學控旺比較節省人工。紅薯噴施控旺劑時,要分次施用,每次噴施時不能過量。常用的控旺劑有烯效唑、矮壯素、多效唑等等,按照指導的用量使用。第一次控旺在伸蔓期,相隔30天,等封壟再噴施第二遍控旺劑。控旺之後,能抑制莖葉旺長,將養分集中到薯塊生長中。噴施控旺劑時,可以和磷酸二氫鉀以及殺蟲劑混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