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香菇是怎麼種植的
香菇種植方法/步驟
第一步是發菌。因為香菇的生長比較快,生育成熟期相對也比較短。生育成熟過程大概就在兩個月這樣。當我們把香菇接種好之後,下一個步驟就是把接種好的菌袋放到發菌室中。
注意事項
香菇對環境的溫度和濕度要求比較高,在不同的生長時期,需要的溫度和濕度也不一樣,在種植過程中一定要耐心細心
對於沒有種植過香菇的新手來說,香菇種植確實是比較不好掌握,所以在種植過程中大家要多多學習,只有掌握正確的管理方法才能夠提高香菇產量
網頁鏈接
香菇是我國特產之一,那麼我們應該如何 種植 香菇呢?下面是我精心為你整理的香菇的種植 方法 ,一起來看看。
香菇的種植方法
溫度
在潮濕的狀態下,擔孢子萌發的最適溫度為22-26℃。
菌絲生長的溫度范圍在5-24℃,最適宜溫度24-27℃,但由於木材的保護作用,在氣溫低於-20℃的高寒山地或高於40℃的低海拔地區,菇木也能安全生存,菌絲不會死亡。
香菇是低溫和變溫結實性的菇類。香菇原基在8-21℃分化,在10-12℃分化最好。子實體在5-24℃范圍內發育,8-16℃為最適。同一品種,在適宜范圍內,較低溫度(10-12℃)下子實體發育慢,菌柄短,菌肉厚實,質量好;在高溫(20℃以上)上子實體發育快,菌柄長,菌肉薄,質量差。在恆溫條件下,香菇不形成子實體。
水分
在鋸木屑培養基中,菌絲生長的最適含水量是60-70%;在菇木中適宜的含水量是32-40%,在32%以下接種成活率不高,在10%-15%條件下菌絲生長極差。子實體形成期間菇木含水量保持60%左右,空氣濕度80-90%為宜。
營養
香菇是一種木腐菌,主要的營養成分是碳水化合物和含氮化合物,以及少量的無機鹽和維生素等。菇木和培養基中的各種營養物質,只有溶解在水裡才能被香菇吸收利用。
①碳源
香菇菌絲能利用廣泛的碳源,包括單糖類、雙糖類和多糖類,糖濃度在1-5%比較好。
②氮源
香菇菌絲能利用有機氮和銨態氮,不能利用硝態氮和業硝態氮。在香菇菌絲營養生長階段,碳源和氮源的比例以25-40:1為好,高濃度的氮會抑制香菇原基分化。在生殖生長階段,要求較高的碳。
③礦質元素
除了鎂、硫、磷、鉀之外,鐵、鋅、錳同時存在能促進香菇菌絲的生長,並有相輔相成的效果。鈣和硼能抑制香菇菌絲生長。
④維生素類
香菇菌絲的生長必須吸收維生素B1,其他維生素則不需要。適合香菇生長的維生素B1濃度大約是每升培養基100um。在段木栽培中,香菇菌絲分泌多種酶類分解木質素、纖維素、澱粉等大分子,從菇木的韌皮部和木質部吸收碳源、氮源和礦質元素。
空氣
香菇屬好氣性菌類,足夠的新鮮空氣是保證香菇正常生長發育的重要環境條件之一。栽培環境過於郁閉易產生畸形的長柄菇、大腳菇。
光線
香菇是需光性真菌,強度適合的漫射光是香菇完成正常生活史的一個必要條件。但是,菌絲生長不需要光線。研究表明:波長為380-540nm的藍光對菌絲生長有抑製作用,但對原基形成最有利。香菇子實體的分化和生長發育需要光線。沒有光線不能形成子實體,研究表明,40-7-lx的光照強度比較適宜。香菇原基在暗處有徒長的傾向,蓋小、柄長、色淡、肉薄、質劣。
酸鹼度
適於香菇菌絲生長的培養液的pH值是5-6。pH值在3.5-4.5適於香菇原基的形成和子實體的發育。在段木腐化過程中,菇木的pH值不斷下降,從而促進子實體的形成。
香菇種植注意事項
育菇場地選擇不當 如選擇在陰暗、通風不暢或不衛生的場所種植,以致雜菌污染嚴重,香菇不能正常生長而失敗;有的雖勉強發菌,但因出菇期空氣流通不暢,二氧化碳含量過高而中毒受害,不能出菇或形成畸形菇。
培養料選擇或配製不當 用已經污染、結塊的原料種植香菇,易造成大面積污染或不發菌。在調配培養料時,向料內過量加入尿素等氮肥,氮肥在接種後容易分解釋放出氨氣,使菌絲體受到毒害,不能正常發菌。因此,一。
菌種選用不當 如冬季選用高溫型品種,春季選用低溫型品種,或播種已經老化或已被污染的菌種等,都易造成發菌緩慢或不發菌、出菇遲或不出菇。所以,在種植香菇時,應根據當時當地的氣候條件,選擇適宜的菌種,不使用老化或被污染的菌種。
管理不善 香菇在自然溫度條件下,出菇期的管理是光照、水分和通氣。在出菇期間,靠散射光即可滿足需要, 在菇房種菇光照不足,出菇緩慢,可用電燈光補充,以誘導出菇。
香菇種植管理技術
室內發菌。香菇從接種到生理成熟需60多天。接種後,應及時移入發菌室進行培養。菌袋呈"井"字形排放,高8~9層,室溫控制在25℃左右,相對濕度要求70%以下。
接種後1~6天,菌絲處於恢復和萌發階段,室溫要控制在28℃~30℃之間,此期菌袋不能翻動,不要通風,遮陽造成暗光。7~10天菌絲生長開始吃料,室溫降到26℃~28℃,每天通風2~3次,7天進行第1次翻堆,即將堆好的菌袋上下、內外調換位置,使每個菌袋都能接受同樣條件的管理。翻堆時要輕拿輕放,嚴防封口損壞和感染雜菌,同時結合翻堆認真檢查雜菌污染情況,若發現有星點雜菌出現,用75%酒精50毫升加25%甲醛30毫升的混合液注射,封閉患處。
菌袋轉色。轉色早晚及好壞,關繫到出菇早晚和產量高低。菌絲生理成熟後,由白色變成紅棕色,並出現黃水珠,繼之呈現香菇原基。轉色期要增加室內散光,加強通風,薄膜要時開時蓋,形成乾乾濕濕的環境,促進轉色。
室外催菇。香菇為低溫變溫結實菇類。當菌袋轉色成紅棕色菌膜後,菌袋搬到室外陰處,上下用麥草墊蓋好,並灑水保濕,晚上蓋膜,白天揭膜,反復4~5天,蓋薄膜進行悶菌催菇。
出菇管理。秋季氣溫逐漸下降,有利於菌絲健壯生長。催菇3天後將出菇的菌袋每天揀1次,放進菇棚床架上,袋距7~10厘米,直到催菇全部結束。菌袋放進床架後,用尖刀在菇蕾四周劃開薄膜,進行蹲菇。一般蹲菇期7~10天內不蓋膜,當幼菇有花生籽大小時,可進行催花。
⑶ 香菇怎麼種植方法
1、首先,做好香菇場地設置,大家在種植香菇的時候,一定要把香菇的菇場建立在背風光照充足的地方,並且注意在香菇種植的地方保持充足的光照,並且提供豐富的水資源,這樣便於給香菇補水,讓香菇接受充足的陽光,這樣能夠讓香菇更健康的生長,並且能夠殺滅周圍的細菌,對香菇的成長有好處,所以在選擇香菇場地的時候,大家一定要重視。
2、其次,做好菌棒的准備,香菇的菌棒一般包含培養基,常見的有棉籽殼等,然後在菌棒中再填入其它營養物質,並注意控制溫度和水分,就能在它的上面長出香菇來,所以菌棒的配比是比較重要的,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經驗和相關的技術自行進行配比,為香菇的生長提供養分。
3、再次,掌握香菇接種時間,香菇一般接種可以在3月份左右進行,溫度需要控制在10度到15度左右,然後可以把軍中接種到菌棒之上,並注意保持菌棒的濕潤,避免其它雜菌進入,然後注意保持充足的光照,減少水分的蒸發,這樣能夠促進香菇的生長。
4、最後,做好香菇種植的管理工作。香菇種植中一定要注意選擇好場地,並且注意給菌棒提供營養,然後注意保持菌棒的濕潤,保持充足的陽光,當然在平時也要避免陽光直射,做好遮陰,預防病蟲害,做好香菇的管理工作,這樣就能把香菇種植好。
⑷ 香菇的種植與栽培技術
香菇的種植與栽培技術如下:
1.場地要求
種植香菇的場地要達到避風、向陽、資源好、水源近、有樹蔭、多石礫、土質偏酸性的要求,選好地之後清除場地上的枯枝落葉、樹皮、樹根,然後搭建一個葫棚。
2、菇樹選擇
種植香菇的樹種中要不含芳香油物質,而且樹皮的厚薄要適中,不易脫離,木質要堅實,以利於調溫調濕減少雜菌侵染的幾率。
3、人工接種
當氣溫為5-20度時之間時,均可接種香菇,接種時間以2月下旬至4月為宜;接種前用電鑽在菇樹上打出排種穴,然後把菌種盡快接入,以防穴壁乾燥及雜菌侵入。
4、後期管理
香菇接種後,立即用蠟塗封,防止雨水和蟲害的侵人,減少穴內水分蒸發。在菇樹的堆放期間,要求空氣度在60-70%之間,溫度則控制在15-25度。
⑸ 香菇的種植方法
一、前期准備篇
選地與作畦:
1、栽培場地應選擇生態環境好、空氣清新、水質優良、土壤未受污染、周圍300米無各種污染源、東西依山、光照較短、晝夜溫差大的有山壟田。水源最好是山泉水或水庫存水,地勢需較平坦且排灌方便,交通便利。
3、採收的香菇,可以鮮銷,也可以製成干品後出售。採收後要讓菌筒休息養菌,積累營養,為下一批出菇提供充足養分條件。
⑹ 香菇的栽培技術
栽培香菇時,要使用木屑、石膏、白糖、麩皮、清水等混合配製基土,並將基土裝入塑料袋中,然後將塑料袋利用高溫滅菌後,將香菇菌種接種在其中,再將菌袋放入溫暖潮濕的環境中,等待菌絲爬滿菌袋即可。
1、配製基土
香菇是一種食用菌,多生長在樹干以及腐木上,種植香菇前要使用木屑、清水、白糖、有機肥、腐殖土以及麩皮等營養物質混合配製基土,使基土可以捏成型但不會溢水即可,然後將基土裝入長度在五十五厘米的塑料袋中。
2、接種培育
香菇通過孢子繁殖,適合生長在干凈無菌的環境中,接種香菇前要將裝有基土的塑料袋放入熱水中煮沸滅菌,水溫降到六十度時撈出,等待菌袋溫度降至三十度時,即可將菌種接種在菌袋中。
3、栽培環境
接種後的香菇菌袋要放在溫度在三十度左右的潮濕環境中,等待菌絲爬滿菌袋後,即可將菌袋立式排列,且每兩個菌袋間距要控制在十厘米左右。在培育過程中,可以每天向空氣中噴灑一次水分,提高環境的濕度。
4、轉色管理
香菇在生長的過程中,菌蓋顏色會從白色變為粉色,最紅變為紅褐色,在此期間要將環境溫度維持在二十四度,並為香菇定期通風透氣,避免環境過於悶熱,導致香菇發霉,影響品質。
⑺ 香菇的種植方法
種植 香菇雖然很賺錢,但是香菇不是那麼好種植的。那麼你們知道香菇的種植 方法 嗎?下面是我精心為你整理的香菇的種植方法,一起來看看。
香菇的種植方法
一.菌筒製作
1 備料
培養料參考配方1:干雜木屑75% 麥皮、細米糠15% 玉米粉5% 石膏粉1% 碳酸鈣粉0.5% 磷酸二氫鉀0.1% 硫酸鎂0.1% 紅糖1%。
也可用棉籽殼、玉米芯等代替部分雜木屑。
2 拌料
2.1 技術要求 配方准確,拌料均勻,含水量適宜(水質應達飲用水標准)。
2.2 工藝流程
(1)不溶性原料干混均勻。將雜木屑、麥皮、細米糠、玉米粉、石膏粉、碳酸鈣粉等分層加入,用鐵鍬等工具混勻(2~3遍)。
(2)可溶性原料溶於水。把紅糖、磷酸二氫鉀、硫酸鎂、過磷酸鈣、尿素、等溶於水製成營養液。
(3)將營養液加入乾料中拌勻(2~3遍)。
(4)測定含水量。香菇培養料適宜含水量為60%左右,一般用手感簡易測定法:拌料半小時後,培養料若能手握成團,落地即散,手掌有水印為適宜。並可試裝幾袋,料筒重2.5公斤左右為好(15厘米×65厘米的香菇袋)。若料偏干,噴灑適量水後拌勻;若料偏濕,加適量乾料後拌勻或攤曬蒸發適量水份。
3 裝袋
培養料用裝袋機裝袋,盡量裝緊,且料筒各部分松緊一致。袋口留足7厘米,用干布抹凈袋口內壁,用塑料帶扎緊袋口,反折再扎緊。料筒應盡量避免刺破,認真檢查,發現破洞,即用透明膠布貼補。
4 滅菌
4.1 滅菌設備
通常採用鋼板鍋罩膜式滅菌灶或專用鍋爐罩膜式滅菌灶,每灶可供5000~10000料筒進行常壓滅菌。
4.2 裝筒罩膜
料筒“井字式”堆疊於鋼板鍋上或鍋爐旁邊(底部架空透氣),內用薄膜外用帆布(或彩條布)罩密,再用沙袋壓邊,表面用繩索拉緊縛於小鋼筋鉤上。
4.3 滅菌時間
猛火“攻頭”,盡快升溫至100°C,再維持12~15小時,停火後再燜2小時以上。料筒數量越多、堆得越密、氣溫越低,滅菌時間越長;反之,滅菌時間可短些。如果料筒滅菌不徹底,以後菌筒易暴發雜菌,形成“花筒”,損失慘重,應盡量避免。滅菌過程中還應認真觀測,及時加水避免“燒鍋”(如果採用鋼板鍋罩膜式滅菌,因蒸氣冷凝水仍流回鍋中,只需加少量水或不加水),也應避免火力過猛造成罩膜炸裂。
4.4 掀膜卸筒
滅菌溫度和時間達到要求並適當降溫後,即可掀開塑膜。
5 接種
開放式接種技術工藝如下:
5.1 接種場所
干凈、乾燥、經過消毒的菇棚內和室內場地皆可作接種場所。可以在菇棚內(新菇棚為佳)接種、培養,可省去菌筒多次搬運用工,也不佔用室內場地,但應加厚棚頂覆蓋物,潮濕地面鋪薄膜。
3.5.2 料筒冷卻
將滅菌後的料筒搬到接種場所的一邊(或中間),堆疊成長方體(兩端井字式堆疊,中間平行堆疊),通風冷卻。
5.3 熏蒸消毒
將完全冷卻的料筒和菌種、酒精棉球、酒精燈、一端削尖呈圓錐體的打穴木棍等在密閉條件下(一般用大塊薄膜罩密)用氣霧消毒劑多點熏蒸6~12小時(一般1000料筒用500克氣霧劑)。
5.4 開放式接種不封口技術的接種方法
接種前可通風排盡消毒劑葯氣。2~3人先把料筒搬到接種場所的另一邊(或兩邊);1~2人用酒精棉球擦拭消毒料筒接種面,再用經酒精和火焰消毒的木棍尖端打接種穴,單面打4~5穴;多人用酒精棉球消毒過的手撕開經0.25%新潔而滅表面消毒過的菌種袋,將菌種掰成錐形菌種塊,將其盡快接入穴中。菌種應將穴填實,填滿,高出穴口,蓋密穴口,用薄膜封接種穴口。一般一袋菌種(菌種袋規格:14厘米×27厘米)可接20~25料筒。這樣邊消毒、邊打穴、邊接種,分工協作,直至全部料筒接完。
6 菌筒培養
6.1 翻堆疊筒
菌筒培養階段應進行3~4次翻堆。菌絲圈直徑達5~7厘米時掀膜進行第一次翻堆,菌筒改為“井字式”堆疊。隨著菌絲數量的增加和氣溫的升高,菌絲呼吸作用產生的熱量急劇增加,特別強調通過多次翻堆,不斷疏散菌筒,加強通風,嚴防“燒菌”。
6.2 刺孔増氧
結合翻堆對菌筒刺孔2~3次(俗稱“放氣”),增加菌筒內部氧氣,極有利於香菇菌絲正常生長發育。(1)“放小氣”:一般結合第二次翻堆進行。每個接種穴周圍用細竹簽刺3~4個孔,注意刺孔不能太深太邊,偏松偏乾的菌筒可暫不刺孔,避免感染雜菌。(2)“放中氣”:一般結合第三次翻堆進行。每個接種穴外圍用較粗的竹簽再刺5~6個孔。(3)“放大氣”:香菇菌絲發滿菌筒後進行。將一塊長約60厘米寬約8厘米的木板的一端製成柄狀,用10~15枚鐵釘打穿木板,從木板反面伸出3~4厘米。手握柄狀部分拍打菌筒三個面(接種面不“放大氣”)。注意偏濕偏緊的菌筒多刺孔,刺深孔,偏干偏松的菌筒少刺孔,菌筒長雜菌的部分不刺孔。菌筒刺孔増氧後呼吸作用大為增強,溫度急劇升高,特別注意疏散菌筒和通風,嚴防“燒菌”。氣溫28°C以上不宜大規模 “放大氣”。如果菌筒及時割縫排場,也可不“放大氣”。
二、菇場搭建
1 選場 重點選擇夏秋季節溫度較低的場所。
1.1 環境衛生,地勢較高,林木茂密的山溝最好。澆灌水菇場要求平地,噴灑水菇場可用平地或緩坡地。
1.2 水源充足,水質干凈(達飲用水標准),最好有泉水或井水。
1.3 土質疏鬆,易灌易排,方正大塊的沙壤土農田很好。有噴灑水條件的旱地(平地或緩坡地)也行,樹木排列整齊的茂密人工林地更佳。但不宜選擇河溝畔低窪地,避免菌筒被洪水沖走。
2 整畦 畦面寬1.4米,畦溝寬0.5米,畦高0.15~0.2米。整平畦面(略呈龜背形更佳),澆灌水菇場要求畦面同一水平。
3 建蔭棚
一般每兩畦立一排柱於畦溝邊,柱高3米,入地0.5米,棚高2.5米。棚頂架竹木,再蓋遮陽網,網上鋪稻麥草、玉米秸稈等,菇棚四周圍遮陽網或草簾。最好再栽種長藤蔓的小豆等攀援植物,既降溫又增氧,遮陰度為“三陽七陰”(山溝)或“二陽八陰”(開闊地)。
4搭薄膜棚
幾乎所有香菇產區都在菇畦上拱竹片蓋薄膜,只要能確保菌筒避雨和通風皆可。採用屋脊形蓋膜方式較好:將兩塊4米寬的薄膜同時固定在同一排柱頂的樑上,隔兩畦的兩排柱與柱之間都固定一根橫竹,橫竹距棚頂0.8米,距畦溝1.7米,薄膜上下兩面都用塑料帶或小尼龍索將梁和橫竹連起來,這樣兩塊4米薄膜就將四畦的菇棚上部圍成屋脊形。也可一排柱立於畦中央,相鄰兩排柱立於相鄰兩畦的畦溝邊,兩塊3米薄膜就將3畦的菇場上部圍成屋脊形。這種技術能始終確保菌筒避雨和通風,又節約成本(完全不用竹片),便於操作,並且薄膜不用翻動不粘泥沙比較耐用,特別是更適於微噴。
6.出菇管理
著重調節溫、濕、氣、光等環境因子,盡量使之適合香菇生長發育對環境條件的需要。
6.1 調溫
香菇屬於低溫變溫結實性食用菌,反季節覆土袋栽香菇盛產夏秋菇,著重於夏秋季節的降溫工作。香菇菌筒應始終保持通風狀態,便於散熱。還可適當加厚蔭棚覆蓋物,在蔭棚外圍栽種藤蔓較長的豆科、小瓜等攀援植物,既降溫又増氧。中午和下午高溫時段最好用井水或泉水對棚頂實行微噴。
6.2 調濕
應保持菌筒適宜的含水量。可採用干濕交替的調濕 措施 ,一般在一潮菇採收完後,對菌筒噴灑水,補足菌筒水份,出菇後一般不補水(採收前更不能補水),這種調濕方法出菇潮次明顯,菇體含水量較低。亦可經常對菌筒噴灑少量水(採收前不補水),這種調濕方法出菇潮次不很明顯,出菇較稀。應改用灑水壺噴灑清潔水(水質按飲用水標准),最好用井水或泉水對菌筒實行微噴。現將微噴技術簡介如下:在菇畦一端溝底安裝一根較粗的塑料管作為主管,在每個畦端中點的主管通過變三通→塑料管→閥門→塑料管→彎接→塑料管,最後一小段較細的塑料管作為出水口,出水口與畦面平行,高出菌筒出菇面20~30厘米即可。取一根與菇畦等長的黑色塑料管作為支管,支管一端與出水口連接,另一端封死。支管每隔1米朝上安裝1個微噴頭,支管由揷於菇畦中央的小竹支撐,並用一小段細鐵絲或廢鋁線繞支管一圈後將兩端插入竹洞中固定,使支管保持高出菌筒出菇面20~30厘米。再將主管與自來水管(引自深井水為佳)連接。
微噴的突出優點是:
(1)省工。不用澆水或灑水。
(2)刺激出菇。高溫季節井水或泉水的溫度比氣溫低得多,能刺激出菇,提高夏菇的產量和質量。
6.3 調氣
香菇為好氧真菌,夏秋季節子實體生長極快,消耗的氧氣劇增。覆蓋薄膜只為避雨,應確保通風,高溫高濕季節更應確保大通風,才能防止爛筒,延長出菇期,提高產量和質量。只有冷天才可考慮短時間覆嚴薄膜。
6.4 調光
香菇為喜光食用菌,出菇最適宜的光線為“三陽七陰”。夏季為降溫可調至“二陽八陰”或“一陽九陰”,冬季為増溫可調至“四陽六陰”,日照時間較短的山溝菇場也應相對陽一些,夏季調至“三陽七陰”較適宜。個別菇場由於光線太暗,長出的香菇菌蓋小而薄,菌柄長而粗;反之光線太強溫度高不適宜出菇。
6.5 催菇
夏季高溫出菇困難且菇價較高時,可用竹片輕輕拍打菌筒,通常能催出一潮菇。但不宜頻繁多次採用,過重過頻催菇,菇小而密,且易導致爛筒,大菇場應分批催菇。
6.6 採收
(1)冰菇:選菇蓋圓整,菇體較大,菇肉厚實,菌膜未破或微破的優質菇,速送有冰庫的收菇站收購,保鮮出口(或內銷),夏秋季一般每天可採收多次。
(2)菜菇:達不到冰菇質量要求的香菇,可長至菌蓋邊緣內卷呈銅鑼邊時採收,供烘乾(或就近鮮銷)。採收首批菇,有時菇腳會帶出一塊菌筒料,影響產量,原因是菌皮太薄不夠硬。可一手按住菌筒,另一手將菌柄輕輕搖一搖再採下。如果菌筒轉色後適當推遲洗刷出菇常可避免。
6.7 補充營養
出菇後期,菌筒營養嚴重消耗,可噴施適當濃度的營養物質,有顯著的增產作用。例如:2%的葡萄糖或蔗糖,0.2%的尿素或酵母粉,0.05%的味精,3%的草木灰,0.3%的磷酸二氫鉀,0.1%的硫酸鎂,5~10%的香菇腳煮出液,10ppm維生素B1…… 上述物質除香菇腳煮出液通常單獨施用外,最好按碳源、氮源、無機鹽各選一種混合噴施(顯蕾期噴施效果最佳),出菇後期每採收一潮菇就可補充一次營養。
香菇的種植要點
種植香菇首先要選擇通風條件好, 並有散射光的場所進行,並保持清潔衛生,抓好消毒措施。
初次種菇場所,應採取石灰水刷牆、生石灰撒於地面的措施進行消毒, 撒在地面的生石灰應於次日清掃出去;老菇場則可用高錳酸鉀加福爾馬林熏蒸消毒;有蟲害的菇場先噴殺蟲劑消滅害蟲,再進行消毒。
空氣濕度是出菇期的重要條件,為了增加濕度而盲目增加噴水量,甚至直接向菇體噴水, 會使一些小菇悶死,一些已長大的菇也會因水漬而潰爛發黑。
在香菇出菇期間,應講究補水方法,以向空中噴霧為好,同時還應注意通風換氣, 以免二氧化碳積累過多,導致子實體不能形成,或形成畸形菇。此外, 不合理的採收也影響產量的提高,一些菇農采大留小,想讓小的菇體繼續生長, 結果不僅不能長大,還延長了出菇期,影響下茬菇的產量。
一定把好選料與配料關。要潔凈的原料,並搞好消毒處理,在配料時不可隨意添加化學肥料,只有在堆料發酵種植香菇時,才能適量添加尿素補充氮源。
⑻ 香菇的養殖方法_最簡單的香菇種植技術
香菇是世界第二大食用菌,也是我國特產之一,在民間素有“山珍”之稱。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香菇的養殖 方法 。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香菇的養殖方法
香菇的養殖方法:菌種培養基的配製
目前,多數菇農是從菌種生產廠家購進母種,然後自己生產原種和栽培種。原種及栽培種的培養基配製方法是一致的,但培養基的種類和配方很多,下面僅介紹常用的幾種:
1.穀粒(麥粒、玉米粒)培養基 配方為穀粒50公斤加石膏0.5公斤。先將穀粒用清水洗凈,浸泡12小時左右,使其充分吸水。穀粒泡好後放人鍋內煮,以熟而不爛為度,撈出控水後,把石膏粉與穀粒拌勻。這樣培養基適用於做原種培養基。
2.木屑培養基 配方為闊葉樹粗木屑78%、麥麩或米糠20%。白糖l%、石膏l%。製作方法是把選用的木屑篩去木塊和樹皮,先將木屑、麥麩、石膏攪拌均勻,再用溶化的糖水拌料。配製好的培養基用手緊握時,手指間有水溢出而不下滴為宜(含水量約為60%)。這種培養基對原種和栽培種生產都是適宜的。
上述培養基配好後,即可進行裝瓶 (500毫升裝的罐頭瓶或酒瓶),裝入量至瓶肩。如果是木屑培養基需要培養料在瓶中達到上緊下松程度,瓶中間用錐形木棒扎一個直徑約1.5厘米的洞,直通瓶底,以增加氧氣,利於菌絲蔓延。瓶口內外擦凈,罐頭瓶用聚乙烯膜常壓滅菌或聚丙烯膜封口,酒瓶可用棉塞封口。
用瓶子制種,成品率高,但瓶易碎,成本也高,大規模生產和運輸有一定的困難。近年來,用塑料袋製作栽培種的菇農越來越多,具有輕便、價廉等優點。塑料袋有聚乙烯和聚丙烯兩種,聚乙烯袋只能用於常壓滅菌,聚丙烯袋常壓、高壓滅菌均可。塑料袋規格以17×30×0.005厘米較為合適。
香菇的養殖方法:菌種培養基的滅菌
培養基的滅菌是菌種生產成敗的關鍵。未經滅菌的培養基中存在著大量的微生物,常常導致菌種污染,給生產造成損失。目前菇農普遍採用的滅菌方法是常壓蒸氣滅菌。
常壓蒸氣滅菌的常壓滅菌灶用磚砌成,選直徑110厘米的鐵鍋,用磚砌高100厘米。直徑120厘米的鍋筒,內外用水泥抹光滑。培養基裝入滅菌鍋後,用較厚的塑料膜和麻袋片把鍋筒口包蓋住,用繩子捆綁結實。然後用旺火猛燒,在最短的時間內將鍋燒開。待塑料膜鼓氣後成饅頭狀時,說明鍋已燒開。滅菌從這時開始計時,要持續8~10小時,確保滅菌徹底。 一些菇農往往在滅菌上麻痹大意,因雜菌污染嚴重而導致制種失敗。常壓滅菌操作時要做到“三防止”,一要防止中途降溫,滅菌過程中,中途不得停火,如鍋內達不到100℃,在規定時間內則達不到滅菌的目的。二要防止燒干鍋,在滅菌之前鍋內要加足水,在滅菌過程中,如果鍋內水量不足,要及時從注水口注水。三要防止存在滅菌死角,如鍋底著火部位不均,鍋筒上口僅從一端漏氣等等都可能出現滅茵死角。
香菇的養殖方法:接種與培養
滅菌後的培養基可進行接種,接種就是將菌種移植到培養基上。從事接種的操作人員,必須樹立嚴格的無菌觀念,使操作者和接種工具處於嚴格的無菌狀態。因此,必須對接種工具進行嚴格的滅菌,對操作環境進行徹底消毒,操作者的手和衣著也要消毒,嚴格遵守無菌操作規程。接種時要在接種箱內或接種室里進行。
接種時,先將接種箱或接種室內雜物清除干凈, 用2%來蘇兒噴霧消毒。將待接種的培養基。菌種和所用工具放人接種箱或接種室工作台上,用福爾馬林和高錳酸鉀熏蒸接種箱、接種室至少半小時,用量是每立方米空間用5克高錳酸鉀,加10毫升甲醛。 接種前用75%的酒精棉擦抹雙手、母種試管或原種瓶外表,然後點燃酒精燈,進行操作。接種完畢,熄滅酒精燈,將已接好種的瓶或袋移至培養室培養。一般一支母種可擴繁原種4~5瓶,一瓶原種可擴繁栽培種40~50瓶或15~20袋。
香菇的營養價值1.提高機體免疫功能:香菇多糖可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還可促進T淋巴細胞的產生,並提高T淋巴細胞的殺傷活性;
2.延緩衰老:香菇的水提取物對過氧化氫有清除作用,對體內的過氧化氫有一定的消除作用;
3.防癌抗癌:香菇菌蓋部分含有雙鏈結構的核糖核酸,進入人體後,會產生具有抗癌作用的干擾素;
4.降血壓、降血脂、降膽固醇:香菇中含有嘌呤、膽鹼、酪氨酸、氧化酶以及某些核酸物質,能起到降血壓、降膽固醇、降血脂的作用,又可預防動脈硬化、肝硬化等疾病。
香菇的飲食禁忌不宜與鵪鶉肉同食,否則可能會使人體產生血管痙攣。
香菇為動風食物,頑固性皮膚瘙癢症患者忌食。脾胃寒濕氣滯或皮膚瘙癢病患者忌食。
怎麼挑選香菇選干菇看“臉蛋”。與鮮香菇相比,挑選干菇需更加仔細。干菇從外觀上可分為花菇、厚菇、薄菇和菇丁,選擇的時候要看“臉蛋”,也就是香菇的菌蓋。
花菇的營養最好,而且它組織緊密,風味濃郁,口感滑嫩。裂紋里露出白嫩菌肉的“天白花菇”是其中的極品。要注意的是,花菇菌蓋上的花紋要自然,有大有小,有深有淺。否則很可能是人工在普通香菇上劃了刀口。
薄菇,菌肉較薄,選購時以開傘少、破損少的為好。
厚菇,菌肉緻密,口感筋滑,香味也濃。厚菇“臉崩緊”,肉肥厚,菌蓋無花紋,栗色並略有光澤。以大小4~6厘米,邊緣內卷扁饅頭或銅鑼狀,皺褶小而少的為佳品。
菇丁個子雖小,品質卻絲毫不差,最經濟實惠。選擇菇丁的原則在於“嫩”。干香菇怎麼看嫩不嫩呢?將干制後的菇丁倒過來,如果看不到菌褶,就是嫩的。
選鮮菇看全身。選鮮菇時,菌蓋、菌桿都得挑。優質鮮香菇要菇形圓整,菌蓋下卷,菌肉肥厚,菌褶白色整齊,干凈乾爽,菌蓋以3~6厘米為好;菌柄短粗鮮嫩,大小均勻。若菌蓋表面色深黏滑、菌褶有褐斑則不宜食用。
最後,鮮香菇應在低溫下透氣存放,保存最好不超過3天。干香菇則要密封,放於避風陰涼處,注意防潮。
適合孕婦吃的香菇食譜香菇白菜炒冬筍
材料:白菜適量,干香菇,冬筍,鹽,雞精等各適量。
做法:1、將白菜用水清洗干凈,切成一條條的長段,香菇用溫水浸泡開,擇去根部切成小塊,冬筍去掉外面的皮,洗干凈,切成薄片。
2、炒鍋放在火上,加入食用油燒熱後,把白菜放進去翻炒一會,加入適量的清水,放入冬菇和冬筍,蓋上蓋子煮一會。
3、待鍋里的水燒開時,加入鹽和雞精等各種調味實,改用小火燜一會就熟了,可以吃了。
香菇燒豆腐
材料:豆腐,水發香菇,醬油,水澱粉,鹽,料酒,白糖,胡椒粉等各適量。
做法:1、將豆腐切成長條形,水發香菇洗干凈之後把根部去掉。
2、鍋里加入食用油把鍋燒熱,放入豆腐塊,用小火煎成金黃色。
3、放入少量的料酒,倒入香菇快速翻炒,再加入糖,醬油,胡椒粉和少許的清水,用大火把水燒的差不多快沒的時候就可以收汁了。
4、用澱粉勾芡,再翻炒幾下就可以出鍋了。
烏雞香菇湯
材料:烏雞一隻大約一斤左右,干香菇,大蔥,生薑片,料酒,鹽等各適量。
做法:1、將烏雞宰殺後,去毛,去內臟及爪子,用水清洗干凈,香菇泡發後洗干凈,沙鍋內加入清水,加生薑片煮開之後,把烏雞放進去。
2、加料酒,大蔥,香菇用文火燉煮至熟了為止,加上鹽等調味實後煮沸3分鍾就可以起鍋了。
猜您感興趣:
1. 如何種植香菇大全
2. 香菇大棚種植的方法
3. 香菇養殖方法
4. 如何種植香菇
5. 香菇生長習性
6. 香菇的種植方法
7. 如何提升香菇栽培效益
⑼ 香菇栽培管理技術
香菇是我們常用的調味品,其 種植 也是很講究其中的技術和 方法 的,你知道怎樣栽培香菇嗎?下面我為大家介紹一下香菇栽培管理技術,希望對你有幫助。
香菇栽培管理技術
一、栽培香菇的主要特點
1、節省資源,用料廣泛。所有雜灌木,樹木丫材,作物秸稈都可以作為生產原料。
2、周期短,見效快。代料栽培香菇,從備料到收獲結束不到一年時間,資金周轉快。
3、節省人力,節約基地,男女老少都可以操作,田邊場邊都可以搭棚生產。
4、人為控制條件,不受天氣影響。
5、原材料利用率高,栽培香菇後的菌筒可以加工成飼料和作肥料。
二、香菇栽培模式
1、春栽。春季(10-11月份)生產菌筒,3-6月份生產香菇。
2、秋栽。秋季(8月下旬至9月下旬)生產菌筒,冬季生產香菇。
三、秋季栽培香菇菌筒生產應注意幾個問題。
1、接種(培養)室(1)房間條件。接種(培養)大多都在同一間房子內進行。所以培養室要能密封,能保溫,能通風降溫,不潮濕。(2)嚴格房間處理,清掃干凈,充分乾燥,徹底薰蒸殺菌,進滅菌料筒前3天,用硫磺30克/立方米或甲醛15毫升/立方米薰蒸。
2、配料准確
(1)嚴格配方比例,乾料比,木屑80-85%,麩皮15-20%,石膏粉1-2 %,氣溫高時應加適量殺菌劑防治雜菌污染。(2)水份適量,乾料比1:0.8-0.9,培養料水份絕對不能過重,以免造成污染。(3)裝袋適量,上下松緊一致。
3、滅菌徹底(1)裝瓶不易太緊,袋與袋之間必須留空隙,同時將搬運料袋用的編制袋,接種時的套袋,棉花放到甑內一起滅菌。(2)上甑後,六小時左右使溫度上升到100℃,不掉溫保持20小時以上。(3)使用的溫度計必須是150℃的水銀溫度計。(4)滅菌甑的前後溫度會出現不一致的現象,但以最後上升到100℃的地方記保持時間。
4、料筒出甑(1)趁熱出甑,停火後,甑內溫度下降到70℃左右開始出甑。(2)無菌搬運,搬運滅菌料筒,必須用無菌 編織 袋或用滅菌編織物墊好 其它 搬運工具進行運輸。(3)無菌料筒直接搬到消毒好的接種室,“#”字型堆碼6-8層,讓其自然冷卻。
四、香菇接種
1、待滅菌料袋降至28℃後,將接種所用的用具、菌種、衣服等物品放入接種室,同料筒一起薰蒸滅菌。
2、菌種處理。一是入接種室前去除棉塞用75%的酒精或其它殺菌葯劑將菌種袋(瓶)擦洗一遍。二是接種前再用75%的酒精將菌種袋擦一遍。三是接種時從瓶(袋)底開始接,上部留1-2公分不用。3、操作規范。一是接種必須3人一班,一人運袋擦袋,一人打眼封口,一人接入菌種。二是接種速度要敏捷,隨打眼,隨接種,隨封口。三是接種時間安排在晚上九點以後或陰天,以免灰塵大增加污染。四是短時間內一次接完,接完後再用氣霧消毒劑薰蒸一次。
五、香菇菌筒培養
培養優質菌筒,必須嚴格按照香菇菌絲生長需要的溫、濕、氧、光等最佳范圍進行人工管理控制。
1、保持溫度25℃左右,經常觀察掌握好室內和袋內溫度。
2、注意通風,接種三天後,就開始通風換氣,室溫低上午10點和下午4點各通風一次,每次半小時左右,氣溫高則在早晚通風。
3、適時增氧,加速菌絲生長,盡快達到生理成熟。一般培養七天以後開始刺孔增氧,每隔10-15天刺一次,用大頭針等(刺在菌絲走白處,不可刺在空白的培養基上)用套袋和膠片的,去掉套袋,撕掉膠片可代替第一次刺孔,以後要根據氣溫和菌瘤形成情況,酌情刺孔,溫度低多刺,溫度高少刺,菌瘤形成處可不刺。到第四次及以後便刺孔,便排出白(黃)積水。
六、香菇生產管理
1、建好菇棚,選擇通風良好,光線充足,用水方便的地方建好棚。
2、催好菇蕾。菌筒經過70-80天或者180-210天的養菌培養,在菌筒與塑料袋間的交界處,出現許多紅棕色的粘液,並且逐步出現瘤狀突起,說明菌筒已生理成熟可以進行催菇。催蕾的方法:一是變溫,如果袋內水分充分,可以直接拉大溫差,促使出菇。二是補水,如果菌筒水分低於40%,就得補水催菇,打眼浸泡24小時或注水,使菌筒達到3.5-4公斤(大筒)。
3、香菇管理。一是現蕾後,及時破膜;二是適時疏菇;三是優質管理,浸泡後的菌筒,香菇生長期不再噴水,培養厚菇,控制高溫,保持低溫,培養花菇,加溫排潮,拉大溫差,形成花菇。在溫度適宜的情況下20天左右可生產一茬菇。
七、香菇採收與加工
1、干制菇採摘標准。干制菇的採摘最佳期,菌蓋6-8成開傘,欲稱“大卷邊”或“銅鑼邊”。陰雨天前,必須將3公分以上的白花菇全部採摘,並馬上烘乾。
2、采菇技術,一手按住菌筒,一手捏菇柄基部,先左右搖動,再向上輕輕拔起。做到不留根、不帶起大塊基料、不損壞筒袋膜,不碰傷小菇蕾,采成熟留興旺幼菇。
3、脫水技術。為充分利用能源,採取日曬與烘烤結合,每天上午10點鍾以後採摘香菇,有太陽可先曬半天以上,再進烘烤爐烘烤。為提高質量,必須使用脫水烘乾機。
4、烘烤技術。開始溫度30-35℃、30-45℃保持6小時以上,大排風,半回風。50℃保持6小時,大回風,60℃正負2℃,直到烘乾,大排風,大回風,不超過65℃,一般厚菇烘烤18-22小時,花菇約10-12小時為宜。
香菇栽培管理要點
栽培種和生產袋制備方法
按料水1∶1.1-1.2的比例拌料,裝瓶(袋)。在高溫高壓條件下消毒2小時。如果在常壓消毒(100℃)條件下,要消毒12-16個小時,或者更長時間。冷卻後,在接種室(或接種箱、接種帳)內進行接種。接種前,用必潔仕牌二氧化氯消毒劑熏蒸消毒接種室(箱、帳),用葯量0.25-1.0g/m3,熏蒸4-6小時。每支原種轉接30袋栽培種,每袋栽培種轉接20-30袋生產袋。接種後,在22℃-25℃培養室培養。
培養前,培養室(或培養車間)用必潔仕牌二氧化氯消毒劑熏蒸消毒,用葯量同上。生產袋培養溫度22℃-25℃,如果溫度過高,菌絲容易老化。生產袋30-40天時間就可以長好。
當菌袋開始轉色,由白色開始變成黃褐色,有的形成瘤狀物時,保持20℃左右溫度,適當增大水分管理,相對濕度保持80%-85%,加強通風換氣,給予充足的散射光,促進轉色,誘發菇蕾形成,為出菇創造前期條件。
菌袋出菇期的管理
香菇在出菇期溫度應該保持在10℃至15℃之間,相對濕度85%至90%,需要較強的散射光照,適當的通風換氣條件。
香菇的種植方法
一、栽培方法
香菇生產一般都採用蔭棚或果林間地等比較陰涼的地方作為出菇場所,由於香菇生產受天氣條件的影響比較大,季節性又很強。在西南地區一般於8月到9月制筒,12月左右出菇。制筒時間如果太早了,遇高溫高濕天氣就容易易感雜菌而成品率低。如果時間太遲,就影響轉色而縮短出菇時間。
1.基料的配製
香菇的基料配方:一般採用篩過的硬木闊葉木屑500千克,麥麩100千克左右,玉米粉12千克,過磷酸鈣12千克,尿素2千克,石灰粉6千克,石膏粉12千克,蔗糖6千克,包成功袋5-6袋,食用菌三維營養精素袋半。
2.基料的處理
這里採用的木屑一般不要混入松樹、杉樹、柏樹等含有芳香族物質的木材。原料應盡量新鮮、乾燥、沒有霉變,顆粒均勻。特別是要注意玉米芯和麥麩等容易霉變的原材料。加水根據原料干濕情況採取相應的加水方式和速度。加水後的拌料有條件的盡量採用機械操作,盡量使基料均勻,PH值均勻。拌好後的基料,堆放12個小時以上,使原料進一步吸水、軟化。在裝袋前再重新就行翻拌,並測定水分含量及PH值,一般水分含量保持在60%左右,PH值在6.5-7.5之間就可以了。
3.裝袋和滅菌
我鎮採用的袋栽香菇一般情況都是香菇代料栽培最有代表性的栽培方法,香菇袋裝栽培實際上多數採用的是兩頭開口的塑料筒。裝袋可以在機械或者人工拌料的基礎上,使用裝袋機進行裝袋操作,如果規模不大,用人工裝袋經濟些。裝袋機裝袋比傳統人工裝袋,速度快、效率高,而且松緊度適中。
裝袋的基本要求:裝袋前要檢查塑料袋是否漏氣,應保證袋子完好無損,不能有破洞,裂痕口子等。裝袋要松緊適宜,要均勻。在裝袋的時候還要注意木屑刺破塑料袋,每裝完一袋,在扎口前,要把袋口內壁清理干凈,不要讓基料沾在上面。在扎口的時候,一定要扎緊,扎嚴實,不得漏氣。
滅菌處理:裝好基料的袋子必須馬上經過滅菌處理,要將基料中的微生物活體殺滅後,才能進行後面工序。在我鎮的香菇培植實際過程中,我們主要採取“濕熱滅菌法”中的常壓滅菌。在滅菌的過程中應注意料袋的堆放,一般都應“#”形排列,以便於蒸汽能均勻滲透,滅菌不容易出現死角[www.nczfj.com]。在大批量生產中,滅菌包可堆放2000袋以上,滅菌包內一定要呈“空心型”擺放,周圍最多可放5排左右,中間形成2-4個料袋空間的方形空心,以最大限度地積蓄蒸汽,在開始加熱升溫時,火要猛要大,鍋內溫度達到95℃的時間最好不超過3小時,當達到95℃時,火勢可以稍微控制一下,保持該溫度20個小時左右,滅菌基本可以結束了。
4.香菇壓塊式栽培管理
4.1香菇壓塊式栽培技術要領:將側面打穴接種香菇料袋運到接種室內壘排起,每壘排一層就往料袋上噴灑一次0.2%多霉靈;消毒40分鍾。菌袋培養期可在室內(溫室)、陰棚里發菌,發菌地點要干凈、無污染源,乾燥、通風、遮光等。進袋發菌前要消毒殺菌、滅蟲,地面撒石灰。待菌袋內壁四周菌絲體出現膨脹,有皺褶和隆起的瘤狀物,且逐漸增加,當接種穴周圍稍微有些村褐色時,表明香菇菌絲生理成熟,可進菇場轉色出菇。
4.2轉色管理:香菇菌絲生長發育進入生理成熟期,表面白色菌絲在一定條件下,逐漸變成棕褐色的一層菌膜,叫作菌絲轉色。轉色的深淺、菌膜的薄厚,直接影響到香菇原基的發生和發育,對香菇的產量和質量關系很大,是香菇出菇管理最重要的環節。
4.3出菇管理:氣溫在20℃以上時,大約一個半月時間香菇菌絲即可長滿袋。菌絲發滿料塊厚可以適當揭開膜,以增加塊內氧氣和溫度,菌絲成熟後就可以出菇,在這個時候一定要控制好溫度濕度,及光照通風。
4.4採收及後期管理:當香菇菌蓋直徑達到4-6厘米時,菌蓋下的內菌膜剛剛破裂時,即可採收。當內菌膜完全破裂時,應及時採收。如果太早或太晚都會一下香菇的產量和質量。每採收完一潮菇後,可以往菌袋上噴灑營養水,之後繼續拿薄膜覆蓋菌塊,溫度維持在20℃左右,濕度保持在60%,培養5到7天,讓菌絲恢復生長,等到有新的菌絲萌發。
二、病蟲害及雜菌的綜合防治
香菇的病害防治以預防為主,注意栽培場所的環境衛生,降低環境雜菌數量,嚴格控制香菇產生的各個環節,盡量選用健壯、高品質的菌種,提高菌種抗雜菌的能力,規范各種操作流程,避免在接種過程中遭遇污染,強化菌種檢查,對污染菌袋應及時清理。
香菇的蟲害也是影響香菇生產的重要原因,有很多昆蟲絲蟲等的成蟲或幼蟲都喜歡食取香菇的菌絲或子實體。因此,採取合適的方法去防治這些蟲害是香菇生產中的重要工作。
1.環境上防控:棚室內及周圍環境不想保持干凈整潔,室內地面要撒施石灰粉吸潮,並定期打殺蟲劑。菇棚或生產區盡量遠離 飼養 場垃圾場等環境較差的地方,以避免蟲害的傳播。
2.生產環節上的防控:原料在使用時要暴曬、發酵處理等 措施 。拌料時注意選用潔凈的水源,在製作菌袋時要扎緊料袋口,並徹底消毒。
⑽ 香菇的種植方法
摘要香菇種植先要進行菌種的制備,確定好栽培季節後,就可以進行培養的選擇及配比處理,培養料發酵後進行裝袋,再打穴接種,接著是發菌管理及轉色管理階段,最後進行催蕾操作,出菇期要科學管理,最後採收香菇。
space
香菇最新科學種植技術,各環節均有,超詳細超全面
香菇是我國傳統的出口特產品之一,其一級品為花菇。香菇的人工栽培在我國已有 800 多年的歷史,長期以來栽培香菇都用「砍花法」 ,是一種自然接種的段木栽培法。一直到了60年代中期才開始培育純菌種,改用人工接種的段木栽培法。70 年代中期出現了代料壓塊栽培法,後又發展為塑料袋栽培法,產量顯著增加。
段木栽培產的菇商品質量高,投入產出之比也高,可達 1∶7~10,但需要大量木材,僅適於在林區發展。代料栽培雖然生產周期短,生物學效率也高, 而且可以利用各種農業廢棄物, 能夠在城鄉廣泛發展。 但代料栽培一次性投入量大,成本較高,投入產出比僅為 1∶2。但通過益生菌在培養中的應用,可將投入產出比提高到 1:4 左右,而且不需要高溫滅菌及一些防霉葯物的使用。
space
香菇最新科學種植技術,各環節均有,超詳細
種植流程
菌種制備確定栽培季節培養料選擇及配比處理培養料發酵裝袋打穴接種發菌管理轉色管理催蕾出菇管理採收
種植條件
1、營養
香菇是木生菌,以纖維素、半纖維素、木質素、果膠質、澱粉等作為生長發育的碳源,但要經過相應的酶分解為單糖後才能吸收利用。香菇以多種有機氮和無機氮作為氮源, 小分子的氨基酸、 尿素、 銨等可以直接吸收, 大分子的蛋白質、蛋白腖就需降解後吸收。香菇菌絲生長還需要多種礦質元素,以磷、鉀、鎂最為重要。 香菇也需要生長素, 包括多種維生素、 核酸和激素, 這些多數能自我滿足,只有維生素 B 1 需補充。
2、溫度
香菇菌絲生長的最適溫度為23~25℃, 低於 10℃或高於30℃則有礙其生長。子實體形成的適宜溫度為 10~20℃,並要求有大於 10℃的晝夜溫差。目前生產中使用的香菇品種有高溫型、中溫型、低溫型三種溫度類型,其出菇適溫高溫型為 15~25℃,中溫型為 7~20℃,低溫型為 5~15℃。
space
香菇最新科學種植技術,各環節均有,超詳細
3、水分
香菇所需的水分包括兩方面,一是培養基內的含水量,二是空氣濕度,其適宜量因代料栽培與段木栽培方式的不同而有所區別。
①代料栽培。長菌絲階段培養料含水量為 55%~60%,空氣相對濕度為 60%~70%;出菇階段培養料含水量為 40%~68%,空氣相對濕度 85%~90%。
②段木栽培。長菌絲階段培養料含水量為 45%~50%,空氣相對濕度為 60%~70%;出菇階段培養料含水量為 50%~60%,空氣相對濕度 80%~90%。
4、空氣
香菇是好氣性菌類。 在香菇生長環境中, 由於通氣不良、 二氧化碳積累過多、氧氣不足, 菌絲生長和子實體發育都會受到明顯的抑制, 這就加速了菌絲的老化,子實體易產生畸形,也有利於雜菌的滋生。新鮮的空氣是保證香菇正常生長發育的必要條件。
space
香菇最新科學種植技術,各環節均有,超詳細
5、光照
香菇菌絲的生長不需要光線,在完全黑暗的條件下菌絲生長良好,強光能抑制菌絲生長。子實體生長階段要散射光,光線太弱,出菇少,朵小,柄細長, 質量次,但直射光又對香菇子實體有害。
6、酸鹼度
香菇菌絲生長發育要求微酸性的環境,培養料的 pH 值在 3~7 都能生長,以5 最適宜,超過 7.5 生長極慢或停止生長。子實體的發生、發育的最適 pH 值為3.5~4.5。在生產中常將栽培料的 pH 值調到 6.5 左右。堆料發酵 pH 值下降 0.5左右,菌絲生長中所產生的有機酸也會使栽培料的酸鹼度下降。
space
香菇最新科學種植技術,各環節均有,超詳細
播種時間與菌種選擇
目前,我國北方地區香菇生產多採用溫室作為出菇場所,受氣候條件的影響大,季節性很強。各地香菇播種期應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而定。
北京地區香菇生產多採用夏播,秋、冬、春出菇,由於秋季出菇始期在 9 月中旬,所以具體播種時間應在 7 月初,6 月初製作生產種。應選用中溫型或中溫型偏低溫菌株。但由於夏播香菇發菌期正好處在氣溫高、濕度大的季節,雜菌污染難以控制,所以近年來冬播香菇有所發展。
一般是在11月底、12月初製作生產種,12月底、1月初播種,3月中旬進棚出菇。多採用中溫型或中溫偏高溫型的菌株。
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