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玉米的種植方式有哪些
1、選地整地
首先就是要春耕,過了清明之後春耕就開始了,最好選在雨後,這樣的話可以保證土地的濕潤,耕地的目的就是活土保濕,讓玉米在生根發芽以及後續的生長過程中有著充足的水分,保證玉米良好的生長,在耕好的土地上將土地一列一列的對齊挖好坑,為接下的播種做好准備。
2、選種播種
選擇玉米種子要選擇顆粒完好,飽滿有肉的,沒有遭過病蟲害的玉米種子,離地5厘米保證溫度在11度左右即可,間隔不能太小,50米的列種150株左右,每株的間距大概在30厘米左右,每個坑中放入3-4顆種子即可,播種完後還要踩格子,厚度大概在4厘米左右。
3、施肥除草
玉米的施肥與其他糧食的施肥不太一樣,玉米在春耕完之後,需要在土地上施農家肥,將肥料與化學肥料混合均勻的灑在土地上,當玉米苗長到膝蓋高的時候需要再一次施肥,在抽穗期的時候,用0.5斤磷酸二氫鉀與1斤的尿素兌水100斤,進行噴肥,在玉米苗出芽了的時候開始,需要將玉米苗周圍的雜草除去,每一個階段都需要除一次草。
4、防蟲除蟲
害蟲是每個糧食最痛恨的生物,一般在玉米苗出芽,育苗期等所經歷的每一個階段,都需要噴灑農葯,祛除害蟲,例如蠐螬,用辛硫磷乳油沿著玉米根部均勻滴灌,也可以用畝用敵敵畏混合沙土,在早上的時候沿著玉米苗均勻散下去,一般來說,只要只要注意在玉米生長的各個時期注意維護就好了。
以上就是玉米種植的方法。
B. 玉米種植技術介紹
玉米是一種很容易 種植 的作物,那麼玉米如何種植呢?下面一起來看看我為大家精心推薦的玉米種植 方法 ,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玉米種植方法
播種
我國玉米產區自然條件差別很大,要根據本地的霜期長短,土壤質地,土壤地力,種植月份,選擇適宜的品種,飼用玉米和馬齒型雜交種產量高。還要注意良種的繁育,適當安排種子田面積。
溫度:玉米的播種期受溫度,濕度的影響,種子發芽的最適溫度為25~30℃。拔節期日均18℃以上。從抽穗到開花日均26~27℃。春播玉米在7.6cm上層內穩定在15℃為最佳播種期。華北地區夏播玉米在小麥或豌豆收獲後及時播種。播種深度,依土壤墒情為2.5--10cm,以5一6cm最適宜。
土壤:玉米在砂壤、壤土、粘土上均可生長。玉米適宜的土壤pH為5~8,以PH6.5~7.0最適。耐鹽鹼能力差,特別是氯離子對玉米為害大。玉米根系發達,適應性也強,它對土壤種類的要求不嚴格,但是玉米植株高大、根系多,它要從土壤中吸取大量的水分和養分,所以一般我們都要選擇地勢較平坦,土層深厚,質地疏鬆,通透性好,肥力中等以上,保水,保肥力較好的地塊,才能獲得較高的產量。
合理間距:每畝播種量3一4kg,每畝4000一6000株。 飼用玉米的種植方式。單播,從種植到收獲便於機械操作。和大豆、襪食豆、豌豆、毛葉苕子間作,可以提高單位面積的蛋白質產量。
種子:我們所種植的玉米種子都是雜交種子,通俗的說法就是一年種(不能留種),主要是利用它的雜種優勢,來提高玉米的產量、品質以及它的抗病性和抗逆性,選種不要選擇隔年種,主要是發芽低。
營養:基肥的作用主要是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物理性狀,疏鬆土壤,有利於微生物的活動,及時供應苗期的養份,促進根系發育,為培育壯苗創造良好的環境條件。
管理
玉米植株高大,籽粒和莖葉產量高,要求管理精細。施肥、灌水、化學鋤草及防治病蟲害等是玉米高產栽培管理中的關鍵技術 措施 。要獲得高產優質的玉米,播前每畝施 2000—3000kg優質廄肥作為基肥。播種時施4—5kg/畝硫酸按,15—20kg/畝過磷酸鈣, 2一3kg/畝氯化樹作種肥在拔節、孕穗、抽雄、開花灌漿期追施氮肥。全生育期施氮素10一20kg/畝。N:P:K為1:0.5一0.8:0.8。玉米喜半乾旱氣候,但對水分十分敏感。開花期一株玉米每天耗水約2kg,每畝每天耗水3—4m3 ,全生育期耗水 250—350m3 。不同生育用玉米對水分的需要不同。抽雄前10天至抽雄後10天是玉米一生中需水最多,對水分最敏感的時期,稱為“需水臨界期”。這個時期要進行灌溉。玉米一生中一般要澆水3—4次,依不同地區,具體情況而異。灌水方法,我國目前多為溝灌、畦灌,最近發展利用噴灌、滴灌,後兩種方法,既節約用水,又灌溉均勻。玉米不耐 澇,在地下水位高及南方雨量大的地區,要注意排水或採取壟作、合田的栽培方式防止澇害。
玉米種植環境
溫度
玉米是喜溫作物,全生育期要求較高的溫度。玉米生物學有效溫度為10℃。種子發芽要求6—10℃,低於10℃發芽慢,16—21℃發芽旺盛,發芽最適溫度為28—35℃,40℃以上停止發芽。苗期能耐短期-2-- -3℃的依溫。拔節期要求15—27℃,開花期要求25—26℃,灌漿期要求20—24℃。不同玉米品種對溫度的要求也不相同,我國早熟品種要求積溫2000--2200℃;中熟品種2300 一2600℃;晚熟品和25OO--28OO(3000)℃。世界玉米產區多數集中在7月份等溫線為21--27℃,無霜期為120—180天的范圍內。
光照
玉米是短日照植物,在短日照(8--10小時)條件下可以開花結實。光譜成分對玉米的發育影響很大,據研究白天藍色等短波光玉米發育快,而早晨或晚上以紅色等長波光發育快。玉米為C4植物,具有較強的光合能力,光的飽和點高,一般玉米光合強度為35--80mgCO2/dm2·葉·小時。
水分
玉米的植株高,葉面積大,因此需水量也較多。玉米生長期間最適降水量為410—640mm,於旱影響玉米的產量和品質。一般認為夏季低於150mm的地區不適於種植玉米,而降水過多,影響光照,增加病害,倒伏和雜草危害,也影響玉米產量和品質的提高。雖然玉米需水較多,但相對需水量不太高,蒸騰系數240—370,比大麥(280一400)、燕麥(340一500)、紫花首清(831)、三葉草(797)低,耗水量較為經濟。玉米有強大的根系,能充分利壤中的水分。在溫度高,空氣乾燥時,葉片向上捲曲,減少蒸騰面積,使水分吸收與蒸騰適當平衡。
土壤
玉米對土壤要求不十分嚴格。土質疏鬆,土質深厚,有機質豐富的黑鈣土、栗鈣土和砂質壤土,出在6一8范圍內都可以種植玉米。玉米苗期能生長在含NaCl0.21%的土壤中,大於植株死亡。玉米植株含有16種元素,除C、H2O2來自CO2。和都要從土壤中吸收。需要量較大的有N、P、K、S、Ca和Mg等,需要量較少的有Fe、Mn、Zn、Cu、Ba和Cl2等。玉米從抽雄前10天到抽華後25—30天是玉米於物質積累最快、吸肥最多的階段,這個階段吸收占總吸肥量 70—75%的N、60—70%的 P和 65%的K。每生產 100斤玉米籽粒需 NI.75一2.22kg、H2PO40.59--0.85kg和K2o1.5—1.84kg。三要素的比例為2.6:1:2。
玉米栽培技術
一、栽培季節
以春玉米(1月25日—2月10日)產量最高;其次是秋種(8月25日—9月10日);再次是冬種(10月20日—1月10日);最次是夏種(4月25日—5月10日)。總之,玉米最佳播期的選擇,要根據玉米的用途和土地使用情況,茬口的安排來確定。飼用玉米適宜於春種和秋種。
二、選地、整地與施足基肥
1、選地
玉米是喜肥水、好溫熱、需氧多、怕澇漬的作物,過酸、過粘和瘠薄的土壤都會使玉米生長不良。因此,選地最好以排灌方便、便於管理、PH6.5—7之間、肥力中等以上的壤土或沙壤土為宜。
2、整地和施基肥
整好地是保全苗的前提條件。選地後進行深耕耙平,一般要做到兩犁兩耙,耕作層深30厘米以上,以達到“地平、土細、墒足、肥高”的整地質量要求。整地後按雙行植行距120—140厘米放線開溝,並按每畝腐熟農家肥1000公斤、豆餅50公斤和過磷酸鈣50公斤做基肥條施於溝內;為了排灌方便,結合整地還應開溝作畦,修好四面排水溝。要求做到畦平溝直,溝溝相通,排灌暢通。
三、種子處理與播種
1、選用良種
適合本地的良種應是高產穩產,品質良好,抗病抗倒,又能適合市場需求,銷路好。目前飼用玉米選用“掖單4號”、“掖單13號”、“中單321”等品種。鮮食玉米選用“甜糯1號”、“蘇玉1號”等專用品種。一般直播田每畝用種量1500—2000克。
2、種子處理
播前曬種3—4小時,一般用50—55℃的溫水浸種10—15分分鍾,冷卻後再浸6—8小時,然後用清水沖洗1—2次即可播種。
3、播種規格
玉米的產量來源於對光能和地力的利用,在一定范圍內,葉面積系數越大,光能利用率越高,產量也越高,因此,合理密植才能高產。種植密度須從品種、播期、土壤肥力、栽培條件等多種因素考慮。玉米株型有兩種:平展型和緊湊型。平展型品種宜稀植,一般畝植3000—3500株。緊湊型品種宜密植,一般畝植4500—5500株。玉米播種方式主要有等行距和寬窄行兩種。等行距種植規格是行距75厘米,緊湊型品種株距在17—20厘米,平展型品種株距在25—30厘米。寬窄行種植規格是寬行140厘米,窄行40厘米,緊湊型品種株距15厘米左右,平展型品種株距20厘米左右。目前我省推廣種植的鮮食玉米株型為緊湊型,適宜密植,一般畝植3500—4000株。種植方式主要採用寬窄行種植,寬行70厘米,窄行40—50厘米,株距30厘米。
4、播種
我省種植玉米由於溫度較高,一般採取直播栽培,而較少採用育苗移栽。具體方法是起畦種植,畦寬120—140厘米(包溝),畦高約20厘米左右,在畦面上開兩行間隔50—60厘米的淺溝,將已處理好的種子每點雙粒播於溝中(按株距),邊播邊蓋土,蓋土1寸並踏實。
四、需肥規律
玉米對氮、磷、鉀需求量最多,全生育期對三要素的吸收量以氮最多,鉀次之,磷較少。因此玉米的施肥以增施氮肥為主,配合施用磷鉀肥。一般來說苗期(1—6葉)生長慢、植株小,吸收的養分也少,此時的施肥量應占肥量的10%左右。拔節至開花期(7—16葉)生長很快,此時正是雌雄穗形成發育時期,吸收養分速度快、數量多,是植株需要養分的臨界期,在此時供給充足的營養物質,能夠促進穗多、穗大。此時的施肥量應占總肥量的60%左右,後期(17葉以後)吸收速度逐漸減慢,吸收量也減少。施肥量應占總肥量的20%左右。氮、磷、鉀施用比例一般在3:1:2.8左右。磷、鉀肥應在前期施用。如果肥量不足,應主要用在拔節和開花期。
五、田間管理
1、苗期的管理
玉米苗期是生根發葉和莖、節、葉分化形成的營養生長時期,根系的大部分在此時形成。苗期管理的主攻目標是:促進根系發育,培育壯苗,做到苗全、苗齊、苗壯,為穗粒期的生育打好基礎。
(1)定苗、間苗:掌握“去弱留強,間密存稀,定向、留勻、留壯苗”的原則,定苗一般在5片真葉時進行,每穴留一株壯苗,同時進行查苗補苗,帶土移苗,並澆足定根水,保證幼苗成活。如缺苗過多,可用補播種子的辦法解決。
(2)中耕除草:玉米苗期中耕可進行1—2次,並結合施肥,適當培土。中耕的深度要求做到苗旁淺、行中深,定苗前淺,定苗後深,同時注意對病蟲害的防治。
(3)水肥管理:在5—6片葉時,第一次追施苗肥,每畝施尿素7.5—10公斤,於畦中間開溝條施,然後蓋土。苗期如缺水,應及時進行灌水,宜溝灌。在雨天、土壤潮濕、積水的情況下,要注意開深溝排積水,改善土壤通氣條件。
2、穗期的管理
穗期田管目標是:攻稈、攻穗、嚴防缺水脫肥,使植株整齊、莖節粗短、葉片寬厚,根粗量多,雌雄穗發育好。
(1)水肥管理:在8—9片葉時,進行第二次追肥,即施攻稈肥,這次肥量占總施肥量的25%左右,每畝施復合肥10公斤加氯化鉀7.5公斤,施肥方式為條施。在14—15片葉時(大喇叭口期),進行第三次施肥,即施攻穗肥,這次肥量占總施肥量的35%左右,每畝施復合肥20公斤加氯化鉀10公斤,結合大培土施用。在9片葉和15片葉時分別進行一次根外追肥,畝用50克稀土或800—1000倍磷酸二氫鉀噴施。玉米從拔節到抽穗植株開始進入旺盛生長,需水分多,尤其抽雄前後是玉米需水的臨界期,這時缺水,發育不良,雌雄花期不協調,影響授粉,造成禿頂、缺粒或空稈,所以這時期應保持土壤持水量在70—80%。 雨水 多的地區,要注意開溝排水。喇叭口至抽穗期是玉米螟為害的危害期,都要噴施500—800倍敵百蟲或殺蟲雙+Bt粉混合噴施,防治玉米螟。
(2)中耕培土:為防止土壤板結,消滅雜草,提高根系的生長機能,促進根系的多發和深扎,穗期要根據土壤和雜草情況進行中耕、培土。一般拔節到抽雄前進行1—2次中耕,在行間進行2—4寸的深中耕,切斷部分毛根,刺激多發新根,增強抗旱抗倒能力。在抽雄前的“大喇叭口”期,再淺中耕1次,並培高土壟。
3、抽穗結實期的管理
此期是決定有效果穗數,每穗結實數和粒重的關鍵時期,此時,主要抓適量補肥(尿素10公斤)、抗旱與排澇、人工輔助授粉等工作。抽穗開花和灌漿時應及時灌水,保持土壤濕潤,滿足植株對水分的要求,但灌水切忌漫灌,以灌跑馬水為好。雨天注意排水,以免積水缺氧傷根。玉米開花期,如遇不良天氣,應進行人工授粉2—3次,一般在晴天上午9—11時進行,可減少缺粒和禿頂。
六、病蟲害防治
原則上以防為主,綜合防治,在管理上要早發現早防治。玉米病害主要有大小葉斑病、銹病、紋枯病等。蟲害主要有玉米螟、粘蟲、玉米蚜、棉鈴蟲、小地老虎等。葯劑防治上,大小葉斑病、銹病可用50%多菌靈500倍、紋枯病可用5%井岡黴素500倍液噴施。玉米螟、粘蟲可用10%氯氰菊酯2000倍加Bt粉800倍、玉米蚜可用20%康福多3000倍、棉鈴蟲可用Bt粉800倍加天力粉劑800倍噴殺。
七、收獲
根據不同的栽培目的,玉米的收獲期不同。鮮食甜糯玉米全生育期春、秋植80—85天,夏植70—80天,冬植90—100天。一般在授粉後16—22天收獲,夏種16天,冬種22天,采果後要及時供應上市。
C. 玉米6月份可以種嗎,附種植方法和步驟
6月份可以種植玉米。種植方法:1、在不同的土地上進行翻耕、耙深、起壟。2、盡量在正規的地方采買包衣種。3、一次性施入基肥,每畝施3-4方左右。4、播種時間宜早,根據土壤的墒情決定播種的深度。5、合理密植,注意行距。6、要做好查苗補苗、定苗等管理。7、成熟期籽粒水分含量為28%-30%時,即可收獲。
一、玉米6月份可以種嗎
1、種植時間
(1)6月份可以種植玉米。
(2)玉米播種分為春、秋兩季,一般收獲時間為3-4個月左右。
(3)秋玉米最遲不能超過7月中旬播種,北方玉米的成熟期一般在9月15日-9月23日左右,南方玉米的成熟期一般在10月中旬以後。
2、種子挑選
(1)需挑選適宜當地氣溫的品種來種植,不然即使品種再好,在不適合的地區栽種,產量也不會有所提高。
(2)可以看顏色來挑選,如果是當年的玉米種,種子會呈黃色、有光澤、顆粒飽滿、有水分。陳年的種子則為暗黃色,且干癟沒水分。注意購買當年的種子,陳年的種子一般不能算高質量。
(3)要去靠譜的商戶手裡購買種子,需注意觀察種子的包裝上是否有審定標准。
二、玉米的種植方法和步驟
1、整地
(1)在豆茬地上種植採取秋翻、深松的方式,在秸桿地種植採取淺翻深松或平翻深松的方式。
(2)實行玉米大豆輪作,需在地勢平川、排水良好的土地上種植,翻地後要及時耙地,耙深需達到15厘米以上。
(3)秋起壟,進行壟底深松、深施肥,深松在30-35厘米左右,施肥深度在15厘米以上。
2、選種
在正規的地方采購種子,盡量使用包衣種。
3、科學施肥
一般每畝施農家肥3-4方左右,無論是套種還是鐵茬,基肥都需一次性施入。
4、播種
播種最佳時期般在5月1日-5月10日左右,適宜早播。可根據土壤墒情及春季氣溫情況確定播深,以3-5厘米為宜。墒情差的土壤中,深度約5厘米左右,墒情好氣溫低的時候,可適當淺播,一般在3-4厘米左右。
5、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可以使葉面積指數發展動態合理,減少光反射,增加光的截獲和吸收量,還應根據品種特性、密度大小、生產條件及自然條件綜合平衡,確定適宜的行株距。
6、田間管理
需要查苗補苗、適期定苗、合理施肥、化控防倒。
7、收獲
玉米達到成熟期後,籽粒的水分可以降到28-30%左右時,便可以收獲
D. 玉米種植時間和方法
回答E. 玉米生長周期多少天,附種植方法
玉米的生長周期與氣候、品種有一定的關系,比如華北地區玉米的生長周期在100天左右,而東北地區玉米的生長周期則需要130天左右。玉米的品種非常多,主要可以分為秋玉米和春玉米,一般東北地區種植春玉米的時間一般是5月份左右,收獲時間是10月份左右。玉米的整個生長期都需要非常高的溫度,這樣才可以滿足玉米生長發育的需求。F. 玉米怎麼種植方法如下
一. 處理種子
將玉米種子進行選粒,把小粒、破粒、霉粒的種子除去,然後將留下來的優質種子翻曬兩天,以提高種子發芽和出苗率。
二. 合理種植
玉米種植可以遵循「肥地宜密、瘦地宜稀」的原則進行播種,根據品種特性、土壤肥力進行插種,施肥量大,密度就大,乾旱水分不充足的情況下,種植的密度就設置相對稀疏一些。
三. 播種處理
播種要通過「種子的數量=播種密度x每個穴里的粒數x每顆粒子的重量x面積」這個公式進行播種,才能提高質量;播種的深度也要根據土壤的情況來判斷。在合適的土上,播種4到5cm即可;在疏鬆的土壤需要深播,控制在6到8cm就好,如果土壤比較濕潤,則不可以深播,土壤很乾就需要播種深一點了。
四. 施肥管理
玉米幼苗時期需要足夠的養分,可以施加少量的磷肥、鉀肥以及一些微量元素肥料,促進幼苗的生長,但要注意控制用量和施肥距離,以防燒苗。一畝地一般施加5到8千克的磷酸二銨,便可達到很好的效果了。
五. 防治病蟲
玉米幼苗時期需要對蚜蟲進行防治,可選用90%敵百蟲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進行噴霧防治。針對玉米抽雄、吐絲期出現的雙斑螢葉甲,可以選用4.5%高效氯氰菊酯1000倍液進行防治。在灌漿期要注意防治玉米葉班病、銹病的危害,及時澆水,保護好葉片。
G. 玉米種植時間和方法和過程
一、玉米種植時間
玉米根據種植時間的不同分春玉米和秋玉米,春玉米四月下旬五月上旬播種,八月下旬可收獲。秋玉米最遲不能遲於7月中旬播種,10月中下旬收獲。
二、玉米種植方法
1、整地施肥
玉米種植前需要先整地施肥,選擇適宜的地塊,然後對土壤進行深翻,深度為35厘米左右,使土壤變得疏鬆透氣,並在土壤裡面施加足量的肥料作為基肥,以提高土壤的肥力,細耙整平後起壟,這樣就可以准備種植了。
2、播種種植
選擇適宜品種的玉米種粒,將其按照行距65cm、株距18cm、深度為5cm的方法播種到土壤裡面去,播種好後需要適量澆水,保持土壤微微濕潤,這樣玉米很快就能出苗生長,它出苗後注意要及時間苗補苗。
3、養護管理
玉米種植後需要做好養護管理,它生長期需要定期中耕除草,以利於植株的健康生長,還需要定期為其施加薄肥,這樣玉米植株才能生長旺盛,養護期間要注意防治病蟲害,有病害產生的話需要及時用葯物治療。
三、玉米生長過程
1、幼苗期
在玉米的幼苗出土之後,需要及時澆水來保持水分,這個時候幼苗也很容易被田間的地老虎等害蟲咬咬斷,所以需要在旁邊埋入一些呋喃丹顆粒驅蟲。幼苗長到30厘米左右需要施用尿素來追肥,追肥過後記得進行灌溉。
2、生長期
玉米植株長到三四十厘米的時候會進入快速生長期,這個時候需要大量養分來促進莖干拔節,一般會施用復合肥進行追肥。玉米對於水分的需求大部分來自於自然雨水,天氣乾旱需要及時澆水。如果葉片生長的太過密集,需要適當的修剪掉部分葉片,防止植株營養生長。
3、結實期
玉米開花過後通常是風媒受粉的,但要注意別和隔壁的種植地竄粉,不然的話會長出花玉米來。長出果穗到成熟時間在20天左右,顆粒硬化之後便可以採收。
種植玉米的注意事項
選種時要結合當地的氣候特點來選擇適宜的品種,播種前可先將種子晾曬一遍,同時可用葯劑拌種;播種後的2-3天內要澆一遍水,以提高種子的發芽率。
玉米的產量非常的高,相對應的對肥料的要求也非常的高,必須合理的施肥才能滿足玉米在整個生長期對養分的需要,玉米的三個階段對肥料的要求比例不同,在苗期占需肥總量的2%,穗期佔85%,粒期佔13%。
玉米從拔節到大嗽叭口期,是需肥的高峰期,施肥時做到合理施肥,即底肥、種肥、追肥結合;氮肥、磷肥、鉀肥結合;農肥、化肥、生物菌肥結合。另外還要做好播種前的基肥施加,促進種子的發芽生長。
玉米是抗旱植物,主要澆水的時間是在玉米抽雄或者吐絲時澆水一次,在其它的時間如果葉子不打卷就可以不用澆水,當然也要根據天氣情況,適當調整澆水的含量。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玉蜀黍 (玉米)
H. 玉米怎麼種
玉米的種植方法:
一、選種處理
種玉米的時候要根據當地的氣候環境進行選種,選適宜的種子才可玉米才可更好的生長,也能提高產量。選好種後可用殺菌的葯劑進行拌種,這樣能減少病蟲害的病發率。
二、選地施肥
地塊要選土壤肥沃,光照足且排水,灌水方便的地塊。選好後要施加基肥。通常每畝地要施加5000公斤的有機肥,75-80公斤的氮磷鉀復合肥肥料,這樣能保證地塊肥沃,促使種子更好的萌發,玉米苗更好的生長。
三、種植入土
處理好地塊,選好種後就可進行種植。方法很簡單,通常都是用穴播的方式進行的。每個穴裡面放入兩粒種子。填土輕輕壓實即可,很快就可出苗。注意種植的密度,通常每畝地種5000株左右,要根據出苗情況進行間苗,補苗。
四、後期管理
後期要及時追肥處理,追肥通常都是一次性進行的,比較省時,也更省力。一般每公頃施加400-500公斤的氮肥,人工撒施或者是機器施加都行。人工撒施要注意不可距離根系太近,避免燒苗。機器撒施的要蓋上土壤,促使肥料盡快稀釋,被玉米苗吸收掉。
I. 玉米畝產多少斤,附種植方法
玉米畝產量在800-1200斤左右,但決定玉米產量的因素有很多,像地理環境、品種、土質、栽培管理技術等。玉米對水肥的要求非常高,在選擇種植環境時,一定要選擇土壤肥沃,能灌能排的土地。如果想要提高玉米的產量,必須要給它多施一些肥料,而且要合理施肥,這樣才能滿足玉米在生長期對養分的需求。J. 玉米的種植方法
1、播種:
我國玉米產區自然條件差別很大,要根據本地的霜期長短,土壤質地,土壤地力,種植月的,選擇適宜的品種,飼用玉米和馬齒型雜交種產量高。還要注意良種的繁育,適當安排種子田面積。玉米的播種期受溫度,濕度的影響。
春播玉米在7.6cm上層內穩定在15℃為最佳播種期。華北地區夏播玉米在小麥或豌豆收獲後及時播種。播種深度,依土壤墒情為2.5--10cm,以5一6cm最適宜。每畝播種量3一4kg,每畝4000一6000株。 飼用玉米的種植方式。單播,從種植到收獲便於機械操作。和大豆、襪食豆、豌豆、毛葉苕子間作,可以提高單位面積的蛋白質產量。
2、管理:
玉米植株高大,籽粒和莖葉產量高,要求管理精細。施肥、灌水、化學鋤草及防治病蟲害等是玉米高產栽培管理中的關鍵技術措施。要獲得高產優質的玉米,播前每畝施 2000—3000kg優質廄肥作為基肥。播種時施4—5kg/畝硫酸按,15—20kg/畝過磷酸鈣, 2一3kg/畝氯化樹作種肥在拔節、孕穗、抽雄、開花灌漿期追施氮肥。全生育期施氮素10一20kg/畝。N:P:K為1:0.5一0.8:0.8。
玉米喜半乾旱氣候,但對水分十分敏感。開花期一株玉米每天耗水約2kg,每畝每天耗水3—4m3 ,全生育期耗水 250—350m3 。不同生育用玉米對水分的需要不同。抽雄前10天至抽雄後10天是玉米一生中需水最多,對水分最敏感的時期,稱為「需水臨界期」。這個時期要進行灌溉。玉米一生中一般要澆水3—4次,依不同地區,具體情況而異。
3、灌水方法:
我國目前多為溝灌、畦灌,最近發展利用噴灌、滴灌,後兩種方法,既節約用水,又灌溉均勻。玉米不耐澇,在地下水位高及南方雨量大的地區,要注意排水或採取壟作、合田的栽培方式防止澇害。玉米經常發生葉斑病、絲黑穗病、黑粉病、黑條矮縮病、青枯病等病害及粘蟲、玉米螟、螻蛄、地老虎、蠐螬等蟲害。應注選用抗病品種、加強栽培管理、合理輪作及葯劑防治等措施及時防治病蟲害。
玉米是禾本科玉蜀黍屬一年生草本植物。別名:玉蜀黍、棒子、包穀、包米、包粟、玉茭、苞米、珍珠米、苞蘆、大蘆粟,東北遼寧話稱珍珠粒,潮州話稱薏米仁,粵語稱為粟米,閩南語稱作番麥。
玉米是一年生雌雄同株異花授粉植物, 植株高大, 莖強壯, 是重要的糧食作物和飼料作物, 也是全世界總產量最高的農作物, 其種植面積和總產量僅次於水稻和小麥。玉米一直都被譽為長壽食品, 含有豐富的蛋 白質、 脂肪、 維生素、 微量元素、 纖維素等, 具有開發高營養、 高生物學功能食品的巨大潛力。
但由於其遺傳性較為復雜, 變異種類豐富, 在常規的育種過程中存在著周期過長、 變異系數過大、 影響子代生長發育的缺點, 而現代生物育種技術不但克服了上述缺點和不足, 同時也提高了育種速度和質量。
玉米味道香甜,可做各式菜餚,如玉米烙、玉米汁等,它也是工業酒精和燒酒的主要原料。
玉米的營養成分比較全面 , 一般含蛋白質8.5%、脂肪4.3%、糖類73.2%、鈣0.022% 、磷.21%、 鐵0.0016% , 還含有胡蘿卜素、 維生素B1、B2和尼克酸以及谷固醇 、卵磷脂、維生素E、賴氨酸等。最新研究指出 ,玉米中含有一種杭癌因子—谷胱甘肽。
國內外苦養學家給予玉米很高的評價,認為:玉米中所含谷胱甘肽其有杭癌作用,它 可與人體內多種致癌物質結合, 能使這些物質失去致癌性 ; 玉米中所含纖維素是一種不能為人體吸收的碳水化合物 , 可降低人的腸道內致癌物質的濃度 , 並減少分泌毒素的腐質在腸道內的積累 ,從而減少結腸癌和直腸癌的發病率 。
玉米中所含木質素 , 可使人體內的 「 巨噬細胞 」 的活力提高2~3 倍 , 從而抑制癌瘤的發生 ; 玉米中還含大量的礦物質鎂 , 食物中的鎂具有明顯的防癌效果 。 日本遺傳學家確認 : 玉來糠可使二硝基茂致癌物質及煎烤魚、肉時形 成的雜環胺的誘癌變作用降低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