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政府補助的會計核算
政府補助的分類 會計准則要求,按照政府補助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或彌補相關成本或費用的形式不同,將政府補助劃分成與資產相關的政府補助和與收益相關的政府補助。 (1)與資產相關的政府補助,是指企業取得的、用於購建或以其他方式形成長期資產的政府補助。這類補助一般以銀行轉賬的方式撥付,應當在實際收到款項時按照到賬的實際金額確認和計量。在很少情況下,政府向企業無償劃撥長期非貨幣性資產時,在取得資產並辦妥受讓手續時按公允價值確認和計量,公允價值不能可靠取得的,按照名義金額(即1元)計量。 (2)與收益相關的政府補助,是指除與資產相關的政府補助之外的政府補助。這類補助通常以銀行轉賬的方式撥付,應當在實際收到款項時按照到賬的實際金額確認和計量。只有存在確鑿證據表明補助是按固定的定額標准撥付的,才可以在這項補助成為應收款時予以確認並按照應收的金額計量。 與收益相關的政府補助,如果是用來補償未來的費用,則根據收益期分期確認,如果是補償當期或者是已經發生的費用,則直接計入收到當期的損益之中,計入「營業外收入」科目。 與資產相關的政府補助要分期確認,收到補助時先計入「遞延收益」科目,以後期間根據資產價值的補償情況分期計入「營業外收入」科目。
❷ 政府補助核算
法律分析:政府補助是指企業從政府無償取得的貨幣性資產或非貨幣性資產,但不包括政府作為企業所有者投入的資本。
法律依據:《企業會計准則十六號——政府補助》 第五條 政府補助在符合政府補助定義的情況下,還要同時滿足兩個條件才可予以確認:一是企業能夠滿足政府補助所附條件;二是企業能夠收到政府補助。
❸ 收到政府補貼款怎麼進行獨立核算
政府的補貼款,需要單獨記賬,單獨核算。具體方式為:
1、收到撥款:
借:銀行存款
貸:專項應付款——××項目撥款;
2、發生支出:
借:支出類的科目——××項目支出
貸:現金或銀行存款
按支出類別登記:
在支出類的科目——××項目支出下設置子目,分類登記,如支付差旅費、辦公費用、材料費用等等按實際發生。
所謂「專款專用」,是需要設置專門的明細科目進行核算。在使用政府補助收入時,如果用於提供服務等業務活動,就需要在「業務活動成本」下設置「政府撥款」的明細科目。
❹ 政府扶持資金進什麼會計科目政府扶持資金怎樣入賬
政府扶持資金進什麼會計科目隨情況而定:
1、資產相關的政府扶持資金計入損益或當期損益中;
2、收益相關的政府扶持資金計入當期損益或沖減相關成本、其他收益或沖減相關成本費用或營業外收支中。
根據《企業會計准則第16號——政府補助》:
第八條 與資產相關的政府補助,應當沖減相關資產的賬面價值或確認為遞延收益。與資產相關的政府補助確認為遞延收益的,應當在相關資產使用壽命內按照合理、系統的方法分期計入損益。 按照名義金額計量的政府補助,直接計入當期損益。相關資產在使用壽命結束前被出售、轉讓、報廢或發生毀損的,應當將尚未分配的相關遞延收益余額轉入資產處置當期的損益。
第九條 與收益相關的政府補助,應當分情況按照以下規定進行會計處理:
(一) 用於補償企業以後期間的相關成本費用或損失的,確認為遞延收益,並在確認相關成本費用或損失的期間,計入當期損益或沖減相關成本;
(二) 用於補償企業已發生的相關成本費用或損失的,直接計入當期損益或沖減相關成本。
第十條 對於同時包含與資產相關部分和與收益相關部分的政府補助,應當區分不同部分分別進行會計處理;難以區分的,應當整體歸類為與收益相關的政府補助。
第十一條 與企業日常活動相關的政府補助,應當按照經濟業務實質,計入其他收益或沖減相關成本費用。與企業日常活動無關的政府補助, 應當計入營業外收支。
這筆款項應計入補貼收入。
(4)政府補助核算方法有哪些擴展閱讀:
專項應付款與政府補助稅務處理方面的區別:
企業從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財政部門及其他部門取得的應計入收入總額的財政性資金,凡同時符合以下條件的,可以作為不征稅收入,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從收入總額中減除:
(一)企業能夠提供規定資金專項用途的資金撥付文件;
(二)財政部門或其他撥付資金的政府部門對該資金有專門的資金管理辦法或具體管理要求;
(三)企業對該資金以及以該資金發生的支出單獨進行核算。
除以上符合條件的財政性資金及國家作為所有者的權益性投資之外,均應根據財稅[2008] 151號文的規定計入企業當年應納稅所得額。
參考資料:網路——企業會計准則第16號——政府補助
一、財政扶持資金
(一)做賬
借:銀行存款
貸:營業外收入——財政扶持資金
(二)財政扶持資金不用交增值稅和營業稅。對於所得稅,符合不征稅規定的不征稅,否則要交所得稅。
二、相關規定:
《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財政性資金、行政事業性收費、政府性基金有關企業所得稅政策問題的通知》(財稅[2008]151號)第一條財政性資金規定:
(一)企業取得的各類財政性資金,除屬於國家投資和資金使用後要求歸還本金的以外,均應計入企業當年收入總額。
(二)對企業取得的由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規定專項用途並經國務院批準的財政性資金,准予作為不征稅收入,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從收入總額中減除。
本條所稱財政性資金,是指企業取得的來源於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的財政補助、補貼、貸款貼息,以及其他各類財政專項資金,包括直接減免的增值稅和即征即退、先征後退、先征後返的各種稅收,但不包括企業按規定取得的出口退稅款
《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專項用途財政性資金有關企業所得稅處理問題的通知》(財稅[2009]87號)第一條規定,對企業在2008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期間從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財政部門及其他部門取得的應計入收入總額的財政性資金,凡同時符合以下條件的,可以作為不征稅收入,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從收入總額中減除:
(一)企業能夠提供資金撥付文件,且文件中規定該資金的專項用途;
(二)財政部門或其他撥付資金的政府部門對該資金有專門的資金管理辦法或具體管理要求;
(三)企業對該資金以及以該資金發生的支出單獨進行核算。
根據上述規定,企業取得的財政貼息屬財政性資金。該財政性資金應按上述規定確定是否屬於不征稅收入。
若屬不征稅收入,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512號)第二十八條的規定,上述不征稅收入用於支出所形成的費用,不得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用於支出所形成的資產,其計算的折舊、攤銷不得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若財政性資金不屬於不征稅收入,則應計入企業的收入總額,計算繳納企業所得稅。
政府補助金作為營業外收入,收到時做以下分錄: 借:庫存現金/銀行存款 貸:營業外收入-補貼收入 借:本年利潤 貸:營業外收入-補貼收入用這筆支出時(如購買材料、購置固定資產) 借:固定資產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銀行存款。記入「補貼收入」或「營業外支出」中。1、政府扶持基金是一種專項基金,可列入「專項應付款」 稅目,如記此稅目,不涉及營業稅和所得稅付款問題。(1)支持資金借:銀行存款,貸:專項應付款——招商引資扶持基金(二)企業招商引資費用 使用支出時借款:專項應付款——投資促進基金,貸款:現金。2、這個金額也可以計入「補貼收入」項目, 如果計入補貼收入,就不繳納營業稅,但要結轉給本年利潤,所得稅是按年利潤計算的。因此,由於政府支持基金名稱將資金分配給你的公司,或計劃進入「專項應付款」部分分配比較好,既不用交營業稅,也不用交所得稅。3、這個金額如果計入「營業外支出」的話,納稅機構是有權向你們索要稅金的。拓展資料狹義的政府資金,也稱政府補貼資金、政府扶持專項資金、政府扶持項目等,通常是指中國政府利用財政政策由政府與企事業單位等單位相互投資,促進特定領域的研發投入,加快工業化形成,帶動相關產業的快速發展,從而實現國家層面的宏觀經濟目標、科學研究目標甚至國防目標。創業風險投資中政府引導基金的作用主要有:引導基金向創業風險機構階段參股;支持跟進投資,降低投資風險;為創業投資風險提供風險補助;提供投資保障。根據智研咨詢發布的《2021 - 2027年中國政府引導基金行業市場運行與發展前景預測報告》,市級政府引導基金規模和數量在中國政府引導基金中所佔比例均最高。2020年上半年,市級政府引導基金規模為9331.62億元,基金數量為688支。2020年上半年,全國6個熱點地區引導基金數量中,江蘇省引導基金數量達到136家。北京市引導基金達到2742億元。
政府拔給企業的扶持資金應計入會計哪個科目 - : 政府拔給企業的扶持資金應計入會計哪個科目政府撥款給企業的扶持資金應計入「營業外收入」小企業會計准則,營業外收入包括:非流動資產處置凈收入、政府補助、損贈收益、入盤盈收益、匯況收益、出租包裝物和商品的租金收入等
政府補貼的款項入什麼會計科目 - : 政府補助有兩種會計處理方法:收益法和資本法.收益法是將政府補助計入當期收益或遞延收益 資本法是將政府補助計入所有都權益 收益法會計處理:確認應收時:借:其他應收款 貸:遞延收益 收到補貼款:借:銀行存款 貸:其他應收款 每月分攤時:借:遞延收益 貸:營業外收入 資本法會計處理:收到補貼時: 借:銀行存款 貸:遞延收益 攤銷時:借:遞延收益 貸:營業外收入
向政府部門申請的項目扶持資金,應記入哪個科目? - : 在新會計准則下,這個應做為「政府補助」,於實際收到時計入「營業外收入-政府補助」科目.
政府補助計入什麼科目 - :(4)政府補助核算方法有哪些擴展閱讀 在實務中,不少政府部門為了支持民間非營利組織的發展,向民間非營利組織提供資金用於某項項目的研究活動,而民間非營利組織則需要將科研成果提交給政府部門; 或者政府部門向民間非營利組織按期提供一...
政府拔給企業的扶持資金應計入會計哪個科目: 政府拔給企業的扶持資金如果有專項的用途: 借:銀行存款 貸:專項應付款 如果沒有專項用途: 借:銀行存款 貸:營業外收入
收到財政扶持金應在哪個科目核算 - : 在營業外收入核算,如果使用期限(受益期限)較長,可以現在「遞延收益」科目核算,分期結轉到營業外收入.
政府補助支出入什麼科目? - : 與資產相關的政府補助通常為貨幣性資產形式,企業應當在實際收到款項時,按照到賬的實際金額,借記「銀行存款」等科目,貸記「遞延收益」科目.將政府補助用於購建長期資產時,相關長期資產的購建與企業正常的資產購建或研發處理一致,通過「在建工程」、「研發支出」等科目歸集,完成後轉為固定資產或無形資產.自相關長期資產可供使用時起,在相關資產計提折舊或攤銷時,按照長期資產的預計使用期限,將遞延收益平均分攤轉入當期損益,借記「遞延收益」科目,貸記「營業外收入」科目.相關資產在使用壽命結束時或結束前被處置(出售、轉讓、報廢等),尚未分攤的遞延收益余額應當一次性轉入資產處置當期的收益,不再予以遞延.
事業單位付黨支部結隊幫扶資金應列入什麼會計科目 - : 事業單位應在「事業支出」科目下設置「基本支出」和「項目支出」二級明細科目,並按《政府收支分類科目》中「支出經濟分類」的款級設置明細賬,進行明細核算.支出經濟分類預算收支科目里有
企業收到的財政扶持資金應做在哪個科目 - : 如果沒有特別指明用途的扶持資金,在營業外收入科目核算:借:銀行存款等 貸:營業外收入-補貼收入
政府扶持資金怎樣入賬 - : 專項的還是非專項的?如果是專項的借 銀行存款貸 專項應付款如果是非專項的借 銀行存款貸 補貼收入
❺ 政府補償企業損失時如何計算財務成本
計算方法如下:
收到與收益相關的政府補助時,分別兩種情況處理:(1)收到用於補償以後期間的相關成本費用或損失的政府補助時,先計入「遞延收益」科目,在以後相關成本費用期間,再轉入當期損益或沖減相關成本。
收到政府貨幣性補助時
借:銀行存款
貸:遞延收益——政府補助
分期攤銷時
借:遞延收益——政府補助
貸:其他收益或成本費用科目
(2)收到用於補償已發生相關成本費用或損失的政府補助時,直接計入當期損益或沖減相關成本。
借:銀行存款
貸:其他收益或成本費用科目
(二)收到與企業日常活動無關的政府補助。收到與企業日常活動無關的政府補助時,直接計入「營業外收入」。
借:銀行存款
貸:營業外收入——政府補助
(三)取得政策性優惠貸款貼息的處理。企業取得政策性優惠貸款貼息的應當區分兩種情況:財政將貼息直接撥付給企業和財政將貼息撥付給貸款銀行。
1.財政將貼息資金直接撥付給企業的處理按未優惠貸款利率支付利息時:
借:財務費用——利息費用
貸:銀行存款
在收到貼息時沖減相關借款利息費用。
借:銀行存款
貸:財務費用——利息費用。
政府補助,是指企業從政府無償取得貨幣性資產或非貨幣性資產。政府補助的特徵:一是來源於政府的經濟資源;二是無償性。
但以下三項不作政府補助核算:
第一企業從政府取得的經濟資源,但與企業銷售商品或提供服務等密切相關的歸屬於收入,應按《企業會計准則第14號——收入》准則處理。
第二所得稅減免,應按《企業會計准則第18號——所得稅》准則處理。
第三政府以投資者身份向企業投入資本歸屬於所有者權益。
❻ 政府補助的會計處理是什麼
政府補助准則要求採用的是收益法中的總額法,以便更真實、完整地反映政府補助的相關信息。並在會計准則應用指南中要求通過"其他應收款"、"營業外收入"和"遞延收益"科目核算。
⒈與收益相關的政府補助
與收益相關的政府補助應當在其補償的相關費用或損失發生的期間計入當期損益,即:用於補償企業以後期間費用或損失的,在取得時先確認為遞延收益,然後在確認相關費用的期間計入當期營業外收入;用於補償企業已發生費用或損失的,取得時直接計入當期營業外收入。
企業在日常活動中按照固定的定額標准取得的政府補助,應當按照應收全額計量,借記"其他應收款",貸記"營業外收入"(或"遞延收益")科目。不確定的或者在非日常活動中取得的政府補助,應當按照實際收到的金額計量,借記"銀行存款",貸記"營業外收入"(或"遞延收益")科目。涉及按期分攤遞延收益的,借記"遞延收益"科目,貸記"營業外收入"科目。
⒉與資產相關的政府補助
企業取得與資產相關的政府補助,不能全額確認為當期收益,應當隨著相關資產的使用逐漸計入以後各期的收益。也就是說,這類補助應當先確認為遞延收益,然後自相關資產可供使用時起,在該項資產使用壽命內平均分配,計入當期營業外收入。與資產相關的政府補助通常為貨幣性資產形式,企業應當在實際收到款項時,按照到賬的實際金額,借記"銀行存款"等科目,貸記"遞延收益"科目。將政府補助用於購建長期資產時,相關長期資產的購建與企業正常的資產購建或研發處理一致,通過"在建工程"、"研發支出"等科目歸集,完成後轉為固定資產或無形資產。自相關長期資產可供使用時起,在相關資產計提折舊或攤銷時,按照長期資產的預計使用期限,將遞延收益平均分攤轉入當期損益,借記"遞延收益"科目,貸記"營業外收入"科目。相關資產在使用壽命結束時或結束前被處置(出售、轉讓、報廢等),尚未分攤的遞延收益余額應當一次轉入資產處置當期的收益,不再予以遞延。
頻道。環球青藤友情提示:以上就是[ 政府補助的會計處理是什麼? ]問題的解答,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❼ 政府補助總額法和凈額法怎麼選擇
法律分析:政府補助有總額法和凈額法兩種會計處理方法。總額法是在確認政府補助時,將其全額一次或分次確認為收益,而不是作為相關資產賬面價值或者成本費用等的扣減。凈額法是將政府補助確認為對相關資產賬面價值或者所補償成本費用等的扣減。企業選擇總額法對與日常活動相關的政府補助進行會計處理的,應增設「6117 其他收益」科目進行核算。「其他收益」科目核算總額法下與日常活動相關的政府補助以及其他與日常活動相關且應直接計入本科目的項目。
對於總額法下與日常活動相關的政府補助,企業在實際收到或應收時,或者將先確認為「遞延收益」的政府補助分攤計入收益時,借記「銀行存款」、「其他應收款」、「遞延收益」等科目,貸記「其他收益」科目。期末,應將本科目余額轉入「本年利潤」科目,本科目結轉後應無余額。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補貼條例》 第四條 依照本條例進行調查、採取反補貼措施的補貼,必須具有專向性。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補貼,具有專向性:(一)由出口國(地區)政府明確確定的某些企業、產業獲得的補貼;(二)由出口國(地區)法律、法規明確規定的某些企業、產業獲得的補貼;(三)指定特定區域內的企業、產業獲得的補貼;(四)以出口實績為條件獲得的補貼,包括本條例所附出口補貼清單列舉的各項補貼;(五)以使用本國(地區)產品替代進口產品為條件獲得的補貼。在確定補貼專向性時,還應當考慮受補貼企業的數量和企業受補貼的數額、比例、時間以及給與補貼的方式等因素。
❽ 政府補助的會計處理方法是什麼
對於政府補助的會計處理一般是計入會計科目營業外收入-政府補助,這個科目當中,也就是,
借:銀行存款
貸:營業外收入-政府補助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