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種一棵樹
方法/步驟
1
選擇合適的時間種樹。晚春和夏天不適合種樹,因為此時的溫度會威脅到植物的健康,並有可能導致樹死亡。最好的種植時間是秋天或者早春。
2
挖深坑時,查看當地是不是有相關要求,尤其是樹坑位於電話線或者電纜附近的時候(如果你在大城市的話)。確定自己已經聯系過相關單位,並具有挖坑的條件。
3
選擇適合當地特點和氣候的樹種。
4
准備好坑。找一把適當的鏟子並挖一個比根球大四到五倍的坑,大一些才能放進去,才能提供無壓力的生長空間。這可以讓根更容易成活,並向土裡生長。你不需要剪掉包住根的線,根能穿過它生長,而線能在種植時預防根被破壞。
准備好要種植的樹。如果是小樹,你可以頭沖下輕輕把它從花盆拿出來。你也可以剪開塑料容器挪出它。如果樹大一些,有網,粗麻布或者繩袋纏繞,你可能需要大剪刀或者鋒利的刀子,把包在樹根外的東西去掉。處理樹的時候要避免粗麻布掉下來。可以把樹放在洞里,然後從樹干周圍剪掉粗麻布和繩子,留下繩網。這么做可以在樹根上留下盡可能多的土;對樹做出多餘的移動很容易讓空氣進入根甚至根球,並使樹根幹掉。樹根不能離開容器或者粗麻布太久。更不能暴露在太陽和風中,否則樹根會幹掉,並遭受損傷。
輕輕地把樹根放到坑裡。坑不能太深或者太淺。樹坑的土壤高度要與放在盆里的土壤高度保持一致。不要埋掉根冠(也就是莖到根的地方)或者把根暴露在外面。
如果需要,使用堆肥或者肥料。如果你現在耕作的土壤不夠肥沃,有點兒像粘土,或者有塵土、沙子在裡面,加入一些糞便或堆肥可以讓樹煥發新生。填坑時,埋入四分之三的現有土壤,另外四分之一加入堆肥或者有機肥。
拒絕商業化肥的誘惑;它會讓樹生長得過於茂盛,並把樹燒死,長期來看沒有好處。新種的樹最適合施用有機混合物,它包含了微生物、有益真菌,能幫助樹吸收土壤養分。它也含有磷酸鹽,磷酸鹽能天然地促進根系的生長。
給果樹額外的照顧。多餘的糞便或者堆肥對於果樹非常重要。對於果樹,坑裡最好有三分之二的原土以及三分之一的堆肥或者有機肥。
為新種的樹澆水。沉澱並回填剩餘的土後,要再次澆水。這可以減少空氣孔洞。每15cm的樹高要澆灌3.7升的水。
覆蓋物,覆蓋物,覆蓋物!給樹坑蓋上2.5-7.6cm的木屑或者樹葉覆蓋物。覆蓋物應離樹干5-7.5厘米遠,否則它會腐爛。你也不能把植物完全蓋住,幾厘米的覆蓋物就足以讓水進入並防止雜草生長了。根據挖坑的面積添加覆蓋物,它和樹冠的高度幾乎相同。
再次澆水。種植後大約一個小時,回來再澆一次水
第一年有可能需要支撐物。不管用什麼支撐物,都要鬆鬆地系在樹幹上,不能蹭到樹皮或者綁得太緊。一年後根已經成熟,你可以挪走支撐物。支撐物還可以防止風的侵襲,也能提醒人們見樹繞行,而不是撞上去。
第一年要堅持澆水,直到樹長成。澆水取決於天氣和地區,樹一般需要每周澆水,直到根系長好。為了形成深根,水要澆得深。大量緩慢的澆灌要比快速噴灌澆得更深。記住,深根可以幫助預防乾旱和風。澆水前保證土壤是乾的。
Ⅱ 園林樹木栽植的技術有哪些
1.定點、放線
(1)行道樹定點放線的方法
道路兩旁成行列式栽植的樹木稱行道樹。要求栽植位置准確、株行距相等,一般是按設計斷面定點,在有路牙的道路上以路牙為依據,沒有路牙的則應找出准確的道路中心線,並以之為定點的依據,然後用鋼尺定出行位,大約每10株釘一木樁(注意不要釘在刨坑的位置之內)作為行位控制標記,然後用白灰點標出單株位置。
由於道路綠化與市政、交通、沿途單位、居民等關系密切,植樹位置除依據規劃設計部門的配合協議外,定點後還應請設計人員驗點。在定點時遇下列情況也要留出適當距離(數據僅供參考):
①遇道路急轉彎時,在彎的內側應留出50m的空擋不栽樹,以免妨礙視線。
②交叉路口各邊30m內不栽樹。
③公路與鐵路交叉口50m內不栽樹。
④道路與高壓電線交叉15m內不栽樹。
⑤橋梁兩側8m內不栽樹。
⑥另外如交通標志牌、出入口、涵洞、控井、電線桿、車站、消火栓、下水口等都應留出適當距離,並盡量注意左右對稱。應留出的距離視需要而定,如交通標志牌以不影響視線為宜、出入口則根據人、車流量而定。
(2)成片綠地的定點方法
自然式成片綠地的樹木種植方式,不外乎有兩種:一為單株,即在設計圖上標出單株的位置;另一種是圖上標明範圍而無固定單株位置的樹叢片林。單株的定點,應在現場地面上依圖定出單株種植位置,並用白灰點明和釘上木樁,寫明樹種、挖穴規格;自然式樹叢片林的定點,依圖按比例在地面上測出其范圍,並用白灰標畫出范圍線圈。其內,除主景樹需精確定點並標明外,其他次要同種樹可用目測定點,但要注意自然,切忌呆板、平直。
(3)公園綠地的定點、放線方法
①平板儀定點 范圍較大、測量基點准確的公園綠地可用平板儀定點。即依據基點將單株位置及片林的范圍線按設計圖依次定出,並釘木樁標明,木樁上應寫清樹種、株數。
②網格法 適用於范圍大、地勢平坦的公園綠地,按比例在設計圖上和現場分別劃出距離相等的方格(20m×20m最好),定點時先在設計圖上量好樹木對其方格的縱橫坐標距離,再按比例定出現場相應方格的位置、釘木樁或撒灰線標明。
③交會法 適用於范圍較小、現場內建築物或其他標記與設計圖相符的綠地,以建築物的兩個固定位置為依據,根據設計圖上與該兩點的距離相交會,定出植樹位置。位置確定後必須作明顯標志,孤立樹可釘木樁、寫明樹種、刨坑規格(坑號)。樹叢界限要用白灰線劃清范圍,線圈內釘一個木樁寫明樹種、數量、坑號,然後用目測的方法定單株小點,並用灰點標明。
目測定單株小點的技術要點:樹種、數量符合設計圖;樹種位置注意層次,中心高、邊緣低或由高漸低的傾斜樹冠線;樹林內注意配置自然,切忌呆板,尤應避免平均分布、距離相等、鄰近的幾株不要成機械的幾何圖形或一條直線。
2.挖穴
挖穴或綠籬溝的規格應根據土壤條件、樹種根系特點和土球大小來決定。一般應比規定根幅范圍或土球加寬放大40~100cm,加深20~40cm。若遇堅硬土和建築垃圾土應再加大穴徑,並挖松穴底;土質不好的應過篩或全部換土。挖穴時以規定的穴徑畫圓,沿圓邊向下挖掘,把表土和底土按統一規定分別放置,並不斷修直穴壁達規定深度。使穴保持上口沿與底邊垂直,大小一致。切忌挖成上大下小的錐形或鍋底形。穴挖好後,要有專人按規格驗收,不合格的應返工。
3.起(掘)苗
起(掘)出的苗木質量與原有苗木狀況、操作技術和認真程度、土壤干濕、工具鋒利與否等有直接關系,拙劣的技術和馬虎的態度會嚴重降低原有苗木的質量,甚至需繼續留圃培養或報廢。因此,在起(掘)前應作好有關准備工作;起(掘)時按操作規程認真進行;起(掘)後作適當處理和保護。
(1)掘前准備
按設計要求到苗圃選擇合適的苗木,並作出標記,習稱「號苗」。所選數量應略多,以便補充損壞淘汰之苗。對枝條分布較低的常綠針葉樹或冠叢較大的灌木、帶刺灌木等,應先用草繩將樹冠適度捆攏,以便操作。為有利挖掘操作和少傷根系,苗地過濕的應提前開溝排水;過乾燥的應提前數天灌水。對生長地情況不明的苗木,應選幾株進行試掘,以便決定採取相應措施。起苗還應准備好鋒利的起苗工具和包裝運輸所需的材料。
(2)起苗方法與質量要求
按所起苗木帶土與否,分為裸根起苗和帶土球起苗。其方法與質量要求各有不同。
①裸根苗的挖掘 落葉喬木以干為圓心,按胸徑的4~6倍為半徑(灌木按株高的1/3為半徑定根幅)畫圓,於圓外(用鐵銑(鏟)更應如此)繞樹起苗,垂直挖下至一定深度,切斷側根。然後於一側向內深挖,適當按搖樹干,探找深層粗根的方位,並將其切斷。如遇難以切斷之粗根,應把四周土掏空後,用手鋸鋸斷。切忌強按樹乾和硬切粗根,造成根系劈裂。根系全部切斷後,放倒苗木,輕輕拍打外圍土塊,對已劈裂之根應進行修剪。如不能及時運走,應在原穴用濕土將根覆蓋好,行短期假植;如較長時間不能運走,應集中假植;乾旱季節還應設法保持覆土的濕度。
②帶土球起苗 多用於常綠樹,以干為圓心,以乾的周長為半徑畫圓,確定土球大小。具體操作見「大樹移植技術」部分。土球直徑在50cm以下,土質不鬆散的苗,可抱出穴外,放入蒲包、草袋(或用塑料布)中,於苗干處收緊,用草繩呈縱向捆繞扎緊即可。
4.運苗與施工地假植
運苗過程常易引起苗木根系吹乾和磨損枝幹、根皮。因此,應注意保護,尤其長途運苗時更應注意保護。
(1)運苗
同時有大量苗木出圃時,在裝運前,應核對苗木的種類與規格。此外還需仔細檢查起掘後的苗木質量。對已損傷不合要求的苗木應淘汰,並補足苗數。車廂內應先墊上草袋等物,以防車板磨損苗木。喬木苗裝車應根系向前,樹梢向後,順序安放,不要壓得太緊,做到上不超高(以地面車輪到苗最高處不許超過4m),梢不得拖地(必要時可墊蒲包用繩吊攏),根部應用苫布蓋嚴,並用繩捆好。
帶土球苗裝運時,苗高不足2m者可立放;苗高2m以上者應使土球在前,梢向後,呈斜放或平放,並用木架將樹冠架穩。土球直徑小於20cm的,可裝2~3層,並應裝緊,防車開時晃動;土球直徑大於20cm者,只許放一層。運苗時,土球上不許站人和壓放重物。
樹苗應有專人跟車押運,經常注意苫布是否被風吹開。短途運苗,中途最好不停留;長途運苗,裸露根系易吹乾,應注意灑水。休息時車應停在蔭涼處。苗木運到應及時卸車;要求輕拿輕放,對裸根苗不應抽取,更不許整車卸下。經長途運輸的裸根苗木,根系較干者,應浸水1~2天。帶土球小苗應抱球輕放,不應提拉樹干。較大土球苗,可用長而厚的木板斜搭於車廂,將土球移到板上,順勢慢滑卸下,不能滾卸以免散球。
(2)施工地假植
苗木運到現場後,未能及時栽種或未栽完的,應視離栽種時間長短分別採取「假植」措施。
對裸根苗,臨時放置可用苫布或草袋蓋好。乾旱多風地區應在栽植地附近挖淺溝,將苗呈稍斜放置,挖土埋根,依次一排排假植好。如需較長時間假植,應選不影響施工的附近地點挖一寬1.5~2m,深30~50cm,長度視需要而定的假植溝。按樹種或品種分別集中假植,並作好標記。樹梢須順應當地風向,斜放一排苗木於溝中,然後覆細土於根部,依次一層層假植好。在此期間,土壤過干應適當澆水,但也不可過濕以免影響日後的操作。
帶土球苗1~2天內能栽完的不必假植;1~2天內栽不完的,應集中放好,四周培土,樹冠用繩攏好。如囤放時間較長,土球間隙中也應加細土培好。假植期間對常綠樹應行葉面噴水。
5.栽植修剪
無論出圃時對苗木是否進行過修剪,栽植時都必須修剪,因為經運輸多少都會有損傷。對已劈裂、嚴重磨損和生長不正常的根系及過長根應進行修剪。對乾性強又必須保留中干優勢的樹種,應採取削枝保乾的修剪法。對封鎖中乾的樹種,以保持數個主枝優勢為主,適當保留二級枝,重截或疏去小側枝。對灌木類修剪可較重,尤其是叢木類;應做到中高外低,內疏外密。帶土球苗可輕剪,其中常綠樹可用疏枝、剪半葉或疏去部分葉片的辦法來減少蒸騰作用;對具潛伏芽的樹種,也可適當短截;對無潛伏芽的(如某些松樹),只能用疏枝、葉的辦法。對行道樹的修剪還應注意分枝點,應保持枝下高在2.5m以上,相鄰樹的分枝點要相近。較高的樹應於種植前進行修剪;低矮樹可在栽後修剪。
6.種植
種植樹木,以陰而無風天最佳;晴天宜上午11時前或下午3時以後進行為好。先檢查樹穴,土有塌落的坑穴應適當清理。
(1)配苗或散苗
對行道樹和綠籬苗,栽前應再進一步按大小進行分級,以使所配相鄰近的苗木保持栽後大小趨近一致。尤其是行道樹,相鄰同種苗的高度要求相差不過50cm,干徑差不過1cm。按穴邊木樁寫明的樹種配苗,做到「對號入座」。應邊散邊栽。對常綠樹應把樹形最好的一面朝向主要觀賞面。樹皮薄,干外露的孤植樹,最好保持原來的陰陽面,以免引起日灼。配苗後還應及時按圖核對,檢查調正。
(2)栽種
因裸根苗和帶土球苗而不同。
①裸根苗的栽種 一般2人為一組,先填些表土於穴底,堆成小丘狀,放苗入穴,比試根幅與穴的大小和深淺是否合適,並進行適當修理。行列式栽植,應每隔10~20株先栽好對齊用的「標桿樹」。如有彎干之苗,應彎向行內,並與「標桿樹」對齊,左右相差不超過樹乾的一半,這樣才能整齊美觀。具體栽植時,一人扶正苗木,一人先填入拍碎的濕潤表層土,約達穴的1/2時,輕提苗,使根呈自然向下舒展。然後踩實(黏土不可重踩),繼續填滿穴後,再踩實一次,最後蓋上一層土與地相平,使填之土與原根頸痕相平或略高3~5cm;灌木應與原根頸痕相平。然後用剩下的底土在穴外緣築灌水堰。對密度較大的叢植地,可按片築堰。
②帶土球苗的栽種 先量好已挖坑穴的深度與土球高度是否一致,對坑穴作適當填挖調正後,再放苗入穴。在土球四周下部墊入少量的土,使樹直立穩定,然後剪開包裝材料,將不易腐爛的材料一律取出。為防栽後灌水土塌樹斜,填入表土至一半時,應用木棍將土球四周砸實,再填至滿穴並砸實(注意不要弄碎土球),作好灌水堰,最後把捆攏樹冠的草繩等解開取下。
(3)立支柱
對大規格苗(如行道樹苗)為防灌水後土塌樹歪,尤其在多風地區,會因搖動樹根影響成活,故應立支柱。常用通直的木棍、竹竿作支柱,長度視苗高而異,以能支撐樹的1/3~1/2處即可。一般用長1.7~2m,粗5~6cm的支柱。支柱應於種植時埋入。也可栽後打入(入土20~30cm),但應注意不要打在根上和損壞土球。立支柱的方式大致有單支式、雙支式、三支式三種。支法有立支和斜支,也有用10~14號鉛絲縛於樹干(外墊裹竹片防縊傷樹皮),拉向三面釘樁的支法。
單柱斜支,應支於下風方向,斜支佔地面積大,多用於人流稀少處。行道樹多用立支法。支柱與樹相捆縛處,既要捆緊又要防止日後搖動擦傷干皮,捆縛時樹干與支柱間應用草繩隔開或用草繩卷干後再捆。用較小的苗木作行道樹時(如昆明用盆栽銀樺苗)應圍以籠柵等保護。
7.栽後管理
樹木栽後管理,包括灌水、封堰及其他。栽後應立即灌水,無雨天不要超過一晝夜就應澆上頭遍水;乾旱或多風地區應加緊連夜澆水。水一定要澆透,使土壤吸足水分,並有助根系與土壤密接,方保成活。北方乾旱地區,在少雨季節植樹,應間隔數日(約3~5日)連澆三遍水才行。澆水時應防止沖垮水堰,每次澆水滲入後,應將歪斜樹苗扶直,並對塌陷處填實土壤。為保墒,最好覆一層細干土(或待表土稍干後行中耕)。第三遍水滲入之後,可將水堰鏟去,將土堆於干基,稍高出原地面。北方乾旱多風地區,秋植樹木干基還應堆成30cm高的土堆,有利防風、保墒和保護根系。
在土壤乾燥,灌水困難的地區,為節省水分,可用「水植法」,即在樹木入穴填土達一半時,先灌足水,然後填滿土,並進行覆蓋保墒。
樹木封堰後應清理現場,做到整潔美觀。設專人巡查,防止人畜破壞。對受傷枝條或原修剪不理想的進行復剪。
Ⅲ 樹木種植方法有哪些
樹木的適宜栽植時劃,應根據各種樹木的不同生長特性和栽植地區的氣候條件而定。一般落葉樹種多在秋季落葉後或在春季萌芽開始前進行,此期樹體處於休眠狀態,生理代謝活動滯緩,水分蒸騰較少且體內貯藏營養豐富,受傷根系易於恢復,移植成活率高。常綠樹種栽植,在南方冬暖地區多行秋植,或於新梢停止生長期進行,冬季嚴寒地區,易因秋季乾旱造成「抽條」而不能順利越冬,故以新梢萌發前春植為宜;春旱嚴重地區可行雨季栽植。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人類文明的發展,人們對環境生態建設的要求愈加迫切,園林樹木的栽植也突破了時間的限制,「反季節」、「全天候」栽植已不再少見,關鍵在於如何遵循樹木栽植的原理,採取妥善、恰當的保護措施,以消除不利因素的影響,提高栽植成活率。
春季栽植從植物生理活動規律來講,春季是樹體結束休眠開始生長的發育時期,且多數地區土壤水分較充足,是中國大部地區的主要植樹季節。中國的植樹節定為「3月12日」,即緣於此。樹木根系的生理復甦,在早春即率先開始活動,因此春植符合樹小先長根、後發枝葉的物候順序,有利水分代謝的平衡。特別是在冬季嚴寒地區或對那些在當地不甚耐寒的邊緣樹種,更以春植為妥,並可免去越冬防寒之勞。秋旱風大地區,常綠樹種也宜春植,但在時間上可稍推遲。具肉質根的樹種,如山茱萸、木蘭屬、鵝掌楸等,根系易遭低溫傷凍,也以春植為好。春季各項工作繁忙,勞動力緊張,要預先根據樹種春季萌芽習性和不同栽植地域土壤化凍時期,利用冬閑作好計劃安排。樹種萌芽習性以落葉松、銀芽柳等最早,楊柳、桃梅等次之,榆、槐、櫟、棗等最遲。土壤化凍時期與氣候因素、立地條件和土壤質地有關。落葉樹種春植宜早,土壤一化凍即可開始。
華北地區園林樹木的春季栽植,多在3月上中旬至4月中下旬。華東地區落葉樹種的春季栽植,以2月中旬至3月下旬為佳。
秋季移植在氣候比較溫暖的地區,以秋季移植更較相宜。此期,樹體落葉後,對水分的需求量減少,而外界的氣溫還未顯著下降,地溫也比較高,樹木的地下部分尚未完全休眠,移植時被切斷的根系能夠盡早癒合,並可有新根長出。翌春,這 批新根即能迅速生長,有效增進水分吸收功能,有利於樹體地上部的生長恢復。
Ⅳ 種樹的方法
步驟一、挖坑:按照栽種的樹苗,挖出那樣大小的坑,確保樹的根部能被坑埋下。挖坑的工具一般都是用鐵杴,盡可能選擇土壤厚的地方。
步驟五、澆水:在填土一般位置的時候,需要給樹苗澆水,盡量將所填土澆透即可。
種完樹之後,需要定時定期的去關注一下樹成長的狀況,及時的去維護,這樣子,樹才可以成長的更好。
Ⅳ 樹木栽植的方法
樹木栽植的方法及要點:
秋季落葉後一周左右(11月中旬),或者春季發芽前半個月左右(3月中旬)移栽樹木,成活率最高;移栽時要對樹上進行適度修剪,保持合適的根冠比,有利於提高移栽成活率;提前挖好樹穴,盡量多留根;栽植後立即澆透水,一周後再澆一次;大樹要設立支柱,防止傾斜。
Ⅵ 種植方式有哪些類型
種植方法是在一定的種植制度下,按照一定的作物種類和配置方式進行作業的農業技術方法。種植法根據種植制度的要求,充分利用當地的自然、經濟條件,正確處理地力和作物種間的關系。
根據植物的生長特性分為:
樹木的單體栽植稱為孤植;叢植是由同種或不同種的樹木組成,可發揮樹木的群體美,一般由2至9棵樹木組成。叢植是以3~10株同種或幾種植物組合在一起的種植方式,這是一種自然式園林中要求較高、藝術性較強的種植方式。列植為固定行列栽植方式。對植:對稱式栽植,一邊一株。片植:指較大面積地同植一種樹木,喬木、灌木都能應用。群植:則是將植物作為一個類別群體種植,通常數量較大,十幾株至幾十株不等,甚至更多,以更加突出群體美,增強群體的感染力,突出人造景觀的意境,適合大面積場所的布置、植物園的建造。混植:即兩種以上的樹種混合栽培的方式,但要求條理有序、自然美觀,不能有凌亂感。
農作物屬於群植,組成不同的作物群體,用地養地結合,達到高產穩產、全面豐收。它包括多種具體方法,如單作法、混作法、間作法、套種法、帶種法、復種法等。間種往往是高棵作物與矮棵作物間種,如玉米間種大豆或蔬菜。採用連作,有利於充分利用一地的氣候、土壤等自然資源,大量種植生態上適應且具有較高經濟效益的作物,但連作往往會造成多種弊害。混作通過不同作物的恰當組合,可提高光能和土地的利用率,在選用耐旱澇、耐瘠薄、抗性強的作物組合時,還能減輕自然災害和病蟲害的影響,達到穩產保收。
Ⅶ 種樹的步驟
所需工具:樹苗、鐵鍬、水。
具體步驟:
1、選擇樹苗。市面上樹苗的質量參差不齊。要想樹長的又快又好,就得選好樹苗。一般建議選擇一年比較粗的樹苗。
Ⅷ 樹木種植有哪些步驟
凡在苗圃中把苗木移栽到另一塊苗床(地段)繼續培育的苗木叫移植苗。
將播種苗或營養繁殖苗在苗圃中起出後,經過移栽繼續培育的苗木。通過移植的苗木能增加營養面積,改善通風、透光條件,促進側、須根生長,提高質量,並且增進對造林立地條件的適應性。保證移植苗木成活的關鍵是保持其體內的水分平衡,除保持土壤濕潤外,還要保護好苗木的根系,防止失水。
主要技術環節有:
①准備工作。
移植前對苗木進行分級,大小一致,分區栽植,有利撫育管理和減少苗木分化。
②移植季節。
根據當地氣候條件和樹種特性而定。一般春季是各樹種移植的時期,各樹種移植的次序根據發芽早晚決定。在秋季溫暖、濕潤地區,也可行秋季移植。一些常綠樹種還可在雨季移植。
③移植密度。
取決於苗木的生長速度、苗冠和根系的發育特性、苗木的培育年限、使用的機具等。一般針葉樹的株行距比闊葉樹小,使用機械管理的行距應大些
④移植方法。
可用移植機進行移植。人工移植一般用穴植和溝植法。就苗木而言,分裸根移植和帶土球移植兩種。
⑤撫育管理。
苗木移植後立即灌水1~2次,扶正倒狀苗木並平整移植區。然後根據苗木生長特點進行灌水、中耕除草、追肥、防治病蟲害、除櫱抹芽等項工作。對多次移植的大苗還要整形修剪。⑥苗木出圃。要保持根系完整。在生產中,較大的移植苗常根據地際直徑的粗度確定起苗的根系長度。
澆水:栽植時澆頭水後,一般過2至3天要澆二水,再隔4至5天澆三水。以後視土壤墒情澆水,每次澆水要澆透,表土干後及時進行中耕。除正常澆水外,在夏季高溫季節還應經常向樹體纏繞的草繩噴水,使其保持濕潤。
施肥:移栽時除施用基肥外,還應進行追肥,用氮磷鉀復合肥效果最好。施肥可每隔20天進行一次,9月初停止施肥。施肥應本著弱樹多施,壯樹少施的原則。對於生長特別差的法桐,還可採用輸液的方法來恢復樹勢。
病蟲害防治:夏季是的多發季節,要本著「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來防治。對一些較頑固的病害(如天牛),要採取多管齊下的辦法來防治。
Ⅸ 怎麼樣種樹
樹木栽植的主要工序
(一)定點放線
1.綠地的定點放線方法:
①尺徒手定點放線:放線時應選取圖紙上已標明的固定物體(建築或原有植物)做參照物,並在圖紙和實地上量出它們與將要栽植植物之間的距離,並在圖紙和實地上量出它們與將要栽植植物之間的距離,然後用白灰或標樁在場地上加以標明,依此方法逐步確定植物栽植的具體位置,此法誤差較大,只能在要求不高的綠地施工採用。
②網放線法:適用范圍大而地勢平坦的綠地。先在圖紙上以一定比例畫出放格網,把放格網按比例測設到施工現場去(多用經緯儀),再在每個方格內按照圖紙上的相應位置進行繩尺法定點。
③標桿放線法:標桿放線法是利用三點成一直線的原理進行,多在測定地形較規則的栽植點時應用。
不論何種放線法都應力求准確,其與圖紙比例的誤差不得大於以下規定:
1:200者不得大於0.2米。
1:200者不得大於0.5米。
1:1000者不得大於1米。
2.樹叢花叢放線:
①從植苗木的樹叢范圍線應按圖示比例放出。
②從植范圍內的植物應將較大的放於中間或後面,較小的放在前面或四周。
③自然式栽植的苗木,放線要保持自然,不得等距離或排列成直線。
3.行道樹放線:
①行道樹放線有路牙石為標准,無路牙石的以道路中心線為標准,無路牙石的以道路樹穴中心線為標准。用尺定出行位,大約每10株定一木樁,作為行位控制標記,然後用白灰標出單株位置。
②行道樹和各種構築物地上桿線、地下管道間橫向距離要符合本規定的要求。
③則式栽植的苗木必須排列整齊,行道樹因門面或障礙物影響時,株距可以在一米范圍內調整。
4、定點放線後應立即刻復查標定的樹種、數量,並做好記載,挖穴時如發現定點標記模糊不清時須重新放線標定。
(二)挖穴
1、嚴格按定點放線標定的位置、規格挖掘樹穴。
2、樹穴的規格應按移栽樹木的規格、栽植方法、栽植地段的土壤條件來確定,裸根栽植的樹苗,樹穴直徑應比裸根根幅放大1/2,樹穴的深度為穴坑直徑的3/4。帶土球栽植的樹苗,樹穴直徑應比土球直徑大40-50厘米,樹穴的深度為穴坑直徑的3/4。土壤粘重板結地段,樹穴尺寸按規定再增加20%。
土壤疏鬆地段,樹穴尺寸按規定的規格縮小10%(見附表八)
3、挖掘樹穴時,以定點標記為圓心,按規定的尺寸先劃一圓圈,然後沿邊線垂直向下挖掘,穴底平,切忌挖成鍋底型。樹穴達到規定深度後,還需再向下翻鬆約20厘米深,為根系生長創造條件。
4、為利於土壤風化,應盡可能提前挖掘樹穴,有條件的可雜當年入冬前挖掘,翌年春季再栽植。
5、施工地段如挖方或遇土壤特別粘重堅硬時,穴與穴之間應挖溝互相連通(抽槽或就近挖盲溝以利排水),在填(虛)方案土上挖掘樹穴時應考慮到土壤下沉深度。
6、挖掘樹穴時,應將表土放置一側以栽植時備用,而挖掘出來的建築垃圾、廢土雜物放置另一側集中運出施工現場,並回填適量的種植土。
7、在土壤瘠薄或透氣性差的地段植樹時,應先進行土壤改育再進行栽植。
8、在斜坡上栽樹要挖成魚磷坑,或將斜坡修成水平梯田,然後視苗木規格、土壤條件挖掘樹穴。
9、挖掘樹穴時土遇到各種地下管道、構築物時,應立即停止操作,申報有關部門妥善解決。
(三)選苗
1、按設計要求和質量標准到苗木產地逐一進行「號苗」,並作好選苗資料的記載包括時間、苗圃(場)、地塊、樹種、數量、規格等內容。
2、選苗時要考慮起苗場地土質情況及運輸裝卸條件,以便妥善組織運輸。
3、選苗時要用醒目的材料做上標記,標記的高度、方向要一致,便於挖苗。
4、選苗數量要准確,每百株可加選1-2株以備用。
(四)挖苗
1、苗木挖掘由苗輔負責實施,施工單位可根據樹種特性(栽移成活率低的,根系長而稀少)、苗木規格、土壤類型、移植季節及施工的特殊性(大樹移植需要斷根處理的)等因素,想必苗圃提出挖掘苗木的根盤大小和土球規格、質量等方面的要求。一般落葉喬木根徑為苗木胸徑的10倍。落葉灌木根徑為苗木胸徑的8-10倍,土球高度為土球直徑的2/3,土球留底規格為土球直徑的1/3(見附表九)。
2、挖苗如遇到土壤乾燥時,應要求苗圃(場)在挖苗前2天灌一次水,增加土壤粘著力。土壤過濕時應提前挖溝排水,以利挖苗和減少根系的損傷。
3、為便於苗木的挖掘和運輸,宜在苗圃(場)內對部分大規格喬木(意楊、法桐、樟樹等)按設計要求進行適當蔬枝或短截主幹,對蓬散的常綠樹樹冠進行適當的包紮。
4、挖掘裸根苗時,應從根盤規格的外側環狀開溝,鏟去表土,然後沿溝壁直挖至規定的深度,待主要側根全部切斷後從一側向內深挖,但是主根未切斷前不得而猛力拉搖樹干,以免損傷根系。切斷主根後用鍬空土球泥土,注意勿損傷須根,隨根土要保留。
5、挖裸根苗時如遇到較粗大根系時,宜用手鋸斷,保持切口平整,切斷主根宜用利鏟,防止造成主根霹裂。
6、帶土球苗木的挖掘:
①挖掘常綠樹、名貴樹、和觀賞花灌木時均要帶土球。
②掘苗前先剪處主幹基部無用枝,並採用護干、護冠措施,再爆去表層土壤,以不傷表層根為度(一般3—厘米)。在保證土球規格的原則下將土球表休整光滑,呈上大下小倒卵圓形。
③包裝材料要結實,草質包裝物必須事先用水浸濕,土球包紮要緊密,土球底部要封嚴而不能漏土。
④挖苗和土球包裝時,應注意防止苗木搖擺和機械損傷,確保土球完整。
⑤土球包裝方法一般按以下規定實施:
土球直徑50厘米以下,桔瓣式包裝(單股單軸)。
土球直徑55—80厘米腰箍,桔瓣式包裝(單股單軸)。
土球直徑85—100厘米,銅錢式包裝(單股單軸)。
(五)苗木假植
已挖掘的苗木因故不能及時栽植下去,應將苗木進行臨時假植,以保持根部不脫水,但假植時間不應過長。
1、假植場地應選擇靠近種植地點、排水良好、濕度適宜、避風、向陽、無霜害、近水源、搬運方便的地方。
2、裸根苗木假植採取掘溝埋根法:
挖掘寬1—1.5米,深0。4米的假植溝,將苗根朝北排放整齊,一層苗木一層土將根部埋嚴實,短時間假植(1—2天)可用草席覆蓋。遮陰、撒水保溫。
3、帶土球假植可將苗木直立,集中放在一起。若假植時間較長,應在四周培土至土球高度的1/3左右夯實,苗木周圍用繩子系牢或立支柱。
4、假植期間要加強養護管理,防止人為破壞。應適量澆水保持土壤濕潤,但水量不宜過大,以免土球松軟,晴天還應對常綠樹冠枝葉噴水,注意防治病蟲害。
5、苗木休眠期移植,若遇氣溫低、濕度大、無風的天氣,或苗木土球較大在1—2天內進行栽植時可不必假植,應用草簾覆蓋。
(六)苗木運輸
1、樹木挖好後應在最短的時間內運到現場,堅持做到隨挖、隨運、隨種的原則,裝苗前要核對樹種、規格、質量和數量,凡不符合要求的應予以更換。
2、裝卸、托運苗木時應重點保護好苗根,使根處在濕潤條件下。長途運輸裸根苗時採用根部墊濕草、沾泥漿,再行包裝,在苗木全部裝車後還要用繩索綁扎固定,避免搖晃,並用草席等覆蓋遮光、擋風,避免風干或霉爛、盡量減少苗木的機械損傷。
3、裝運高大苗木要水平或傾斜放置,苗根應朝向車前方,帶土球的苗木其土球小於30厘米時可擺放二層,土球教大時應將土求墊穩,一棵一棵排列緊實。裝運灌木苗和高度在1.5米以下帶土球苗可以直立裝車,但土球上不得站人或放置重物。
4、苗木裝運時。凡是與運輸工具、綁縛物相接觸的部位均要用草襯墊,避免損傷苗木。
5、苗木裝卸時要做到輕拿輕放,並按順序搬移,不得隨意抽拽,裸根苗木也不準整車推卸。
6、帶土球苗木在裝卸時不準提拉枝幹,土球較小時,應抱住土球裝卸,若土球過大時,要用麻繩、夾板做好牽引,在板橋上輕輕滑移或採用吊車裝卸,勿使土球摔碎。
7、苗木裝卸時,技術負責人要到現場指揮,防止機械吊裝碰斷桿線等事故發生,同時還要注意人身安全。
Ⅹ 樹苗種植方法是什麼
1、准備工作。移植前對樹苗進行分級,大小一致,分區栽植,有利撫育管理和減少樹苗分化。
2、移植季節。根據當地氣候條件和樹種特性而定。一般春季是各樹種移植的時期,各樹種移植的次序根據發芽早晚決定。在秋季溫暖、濕潤地區,也可行秋季移植。一些常綠樹種還可在雨季移植。
3、移植密度。取決於樹苗的生長速度、苗冠和根系的發育特性、樹苗的培育年限、使用的機具等。一般針葉樹的株行距比闊葉樹小,使用機械管理的行距應大些。
4、移植方法。可用移植機進行移植。人工移植一般用穴植和溝植法。就樹苗而言,分裸根移植和帶土球移植兩種。
5、撫育管理。樹苗移植後立即灌水1~2次,扶正倒狀樹苗並平整移植區。然後根據樹苗生長特點進行灌水、中耕除草、追肥、防治病蟲害、除櫱抹芽等項工作。對多次移植的大苗還要整形修剪。
6、樹苗出圃。要保持根系完整。在生產中,較大的移植苗常根據地際直徑的粗度確定起苗的根系長度。
(10)樹木種植的方法擴展閱讀:
主要技術環節有:
①准備工作。移植前對樹苗進行分級,大小一致,分區栽植,有利撫育管理和減少樹苗分化。
②移植季節。根據當地氣候條件和樹種特性而定。一般春季是各樹種移植的時期,各樹種移植的次序根據發芽早晚決定。在秋季溫暖、濕潤地區,也可行秋季移植。一些常綠樹種還可在雨季移植。
③移植密度。取決於樹苗的生長速度、苗冠和根系的發育特性、樹苗的培育年限、使用的機具等。一般針葉樹的株行距比闊葉樹小,使用機械管理的行距應大些。
④移植方法。可用移植機進行移植。人工移植一般用穴植和溝植法。就樹苗而言,分裸根移植和帶土球移植兩種。
⑤撫育管理。樹苗移植後立即灌水1~2次,扶正倒狀樹苗並平整移植區。然後根據樹苗生長特點進行灌水、中耕除草、追肥、防治病蟲害、除櫱抹芽等項工作。對多次移植的大苗還要整形修剪。
⑥樹苗出圃。要保持根系完整。在生產中,較大的移植苗常根據地際直徑的粗度確定起苗的根系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