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提升產能
產能提升有多種方法,基本的如:增加設備、增加員工、增加工作時間、改善產品工藝結構、生產現場管理與改善、生產工藝流程再造等等,這些都能提升產能。
一、向改善生產工藝流程要產能
任何一項生產工藝都可以分為加工、搬運、停滯和檢查四個過程,這四個過程組成一些工藝流程圖和工藝路線圖。改善生產程序需要收集以下資料:
1、 分工:各個過程的程序、分類、名稱、工人的分工范圍。
2、 加工:加工工序使用的機械、模具、工夾具、輔助材料、時間、地點、加工批量的大小。
3、 搬運:經何處、搬至何處、由誰搬運、用何方法、搬運距離、所需時間、搬運批量的大小、使用何工位器具。
4、 停滯(儲存):經何處、儲存多少、停滯時間、管理人員是誰。
5、 檢查:誰檢查、在何處檢查、檢查內容、使用量檢具、所需時間。
如果每個生產主管和車間主任都能夠對每一個工藝流程進行細致的分析和改善,工作效率及產能肯定會有所提高。
二、生產過程的時間組織與控制
通過對人和機器的聯合分析,可以得出清晰的結論:人和機器是一對矛盾體,但人和機器可以同時工作,關鍵看加工工藝流程的設計是否合理、高效。
三、向動作分析要產能
任何操作都是以人工的動作為基本單元,特別是勞動密集型企業,組裝工序、加工工序等這些以手工勞動為主體的工序,動作是產生效益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進行動作分析,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消除無效的動作,以最省力的方法實現最大的工作效率。這些動作幾乎不花一分錢,就可以大大提高生產效率。
四、向移動方式要產能
流水線都是按照一定節奏往下走動的,產品在移動方面,對於節約時間具有重要的意義。順序移動是幹完一批活以後移到下一個工序,但是完全可以不用幹完一批再往下走。有的企業在生產管理上流程不暢,常常造成「前面干,後面看,前面提前走,後面在加班」的局面。如果改換一下,就會完全不同。在流水線上,通常是按一定的節拍往下流動的。按照木桶原理,最短的那塊木板決定木桶盛水的容量。同樣,在流水線上也是如此,幹得最慢的人就是決定流水線最終效率的人。如何解決這個問題?這就要解決流水線平衡的問題,以幹得最慢的人為標准,比如30分鍾,乘以所有的工序,這就是需要的總時間。 可是實際上並沒有這么多時間,有的人幹了10分鍾,有的人幹了15分鍾,這些時間加起來是一個實際所需要的時間。用實際需要的時間,除以總時間就是平衡率。常常有很多生產流水線的平衡率還不到50%,如果把幹得最慢的人的速度提高,或者把他的活分一部分給別人干,使每一個人的節拍盡量一致,這樣平衡率就會大大提高,整個生產線的生產效率也就會大大提高。
五、人、物、場所的最佳結合與5S
通過人、物、場所三者的結合分析,就可以將5S管理和人、物、生產場所三者的緊密結合,使生產能夠在時間上、空間上、數量上加以計劃、組織,形成一個全過程的動態控制,強化物流管理,實現人、物和現場管理的科學化、規范化和標准化,最終提升產能。
Ⅱ 怎樣提高產線效率
1生產效率的提高方法
提高生產效率是我們每天的戰斗,而對有些企業則是生死搏鬥。生產效率多半意味著非盈即虧,非敗即勝。
1、生產效率的管理領域
①人(作業員)及高薪高效率
②設備的有效管理與改善
③會議的作用
④品質管制(人人QC)
⑤利用DETA(數據)提高效率
⑥生產線均衡生產
⑦轉線管理
⑧時間管理
⑨操作能力的掌握和訓練
⑩積極性的調動
2、提高生產效率的途徑
1)提高機械效率的方法
①機械效率指標數據的建立與運用
②預防保養
③發揮有效工作時間
④設備改善
⑤改善非生產性原因分析
⑥改善設備利用率
2)提高人為效率的方法
①人為效率指標的建立與運用
②待料或換型號規格的轉線管控
③人員短缺的增補
④故障原因的及時排除
⑤生產計劃單的不及時
⑥品質異常的處理(物料不良的處理)
3、提高生產效率的方法
了解了關於生產效率所涉及到的管理領域,同時也認識到提高生產效率的兩大途徑,那麼接下來到底怎樣提高生產效率,該運用何種方法呢?
①生產線平衡生產(組、工作站、課)
②人員熟練度
③ LINE設備之改善
④來料的品質與交期的及時性
⑤ IE手法之導入
⑥報表的運用
2生產效率的管理方法
掌握提高生產效率的方法,並對之有效的進行管理。
1、作業員日報表有否
2、組長、班長一定要了解每位員工效率及品質狀況並對之進行控制和改善
3、量的表示與效率的表示(量的表示無法標准化)
4、每周個人效率分布有否有異常
5、要使非生產性工時充分體現出來
①用效率指標執行管理
②配合獎勵措施
③步驟:作業員填寫日報表;組長計算效率指標;效率公布;配合獎勵措施
6、防止隱藏要使非生產性工時充分體現出來
①標准工時、產能計算、效率管理、報價與成本應用之時機與配合方法
②目標達成率不易防止隱藏性數據
③步驟:作業員填寫日報表;組長計算效率指標;效率公布;配合獎勵措施
7、提高效率
①效率的精神效果
②數據了解問題
③獎勵措施(要有籌碼)
④班、組對標准工時的教導
⑤實際問題的掌握與先後次序
⑥電腦化防止錯誤及減少事務時間
3資源轉化成果的過程
合理利用企業資源,通過運用有效的方法,使其成為終極成果。
Ⅲ 提高生產產能的方法
轉載以下資料供參考
如何提高生產效率
總體理念
1、 提高生產,制度先行。首先,企業必須建立完善的生產制度,以確保生產有章可循。 2、 生產狀況,定期反饋於相關部門,由相關部門及時了解並快速調整生產計劃。可以通過工作結果定期反饋機制進行保證落實。 3、 對人對事,獎罰分明。俗話說「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生產效率高的員工理應獲得應有的獎勵。在一些公司存在這樣的現象,業績好的員工要承擔更多的工作,而業績差的員工反而承擔較少工作或較容易的工作,這樣肯定會打擊優秀員工的工作積極性。 4、 工具與技術,雙重優化。為員工提高生產效率提供客觀條件:工裝夾具。即便是一流的員工,面對必要的工裝夾具,也難以達到高效率。 5、 激發員工干勁員工是公司最寶貴的人力資源。只有這個資源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我們應充分挖掘它、利用它,使之發揮最大的效用。身為主管,如果你了解了員工的本性,也就知道如何有效激勵他們。只有這樣,才能幫助你更快走入他們的心靈,領導他們,開發他們。 6、 增強團隊凝聚力團隊的凝聚力對於團隊行為、團隊功能有著重要的作用。有的團隊關系融洽,凝聚力強,能順利完成任務;有的團隊成員相互摩擦,關系緊張,凝聚力弱,不利於群體任務的完成。同時要增強團隊成員之間的交往和意見溝通,增進相互了解與友誼,建立良好的工作關系,提高團隊的戰鬥力。 7、建立一支專業化的IE隊伍,進行工作研究和方法研究,能提高效率40%左右.
計算公式
1.1標准工時:指在正常情況下,從零件到成品直接影響成品完成的有效動作時間,其包含直接工時與間接工時。即加工每件(套)產品的所有工位有效作業時間的總和。制定方法:對現有各個工位(熟練工人)所有的有效工作時間進行測定,把所有組成產品的加工工位的工時,考慮車間生產的均衡程度、環境對工人的影響、以及工人的疲勞生產信息等因素後,計算得到標准工時。 備註: 直接工時:指直接作業的人員作業工時; 間接工時:指對現場直接作業工人進行必需的管理和輔助作業的人員,根據現車間管理組織的特點,車間除主任和直接作業人員外產生的工時; 1.2 標准人力:指在設定的產量目標前提下,根據標准工時和實際生產狀況,生產單位所配置的合理的人力數量。 1.3 生產效率: (實際產量×標准工時)/(實際人力×(8.00小時-擋產工時+加班工時)) 備註: 實際產量:生產部、財務計算生產效率/生產力時以實際入庫量計算; 擋產工時:因外部門或受客觀條件影響造成停線或返工工時; 加班工時:為增加產量而延長的工作時間; 生產效率=(實際產量×標准工時)/(實際人力×8.00小時-擋產工時+加班工時) 生產效率講的是快慢,是速度,它是實際產出與標准產出的比率;生產力講的是效益,它講的是產出與投入之比。效率可低於100%,效益低於100%時,你就等著關門破產吧。 生產效率=(當天實際產量×標准工時)/(當天出勤工時-除外時間-人力支援時間
編輯本段提高生產效率之方法:
提高士氣
員工是每台機器的直接創造者,是直接影響單位產出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做為 管理者如何尊重員工、用好員工,從而達到提升效率之目的,是非常重要 早會……一日之計在於晨,一個融洽的早會,適當的激勵,能使每個人以愉快的心情投入工作 ·員工參與管理……員工是直接作業者,全員品管、全員齊心合力,共同進步 ……管理的公開化(資金、管理計劃、工作重點、績效考核)鼓勵員工參與 ……產量的時段管理,並以「傳話筒」方式,讓每位員工知道每個時段他們的努力的成績¸鼓勵員工……與員工融洽的關系,能使員工積極主動;潑婦罵街,會讓人反感與對抗¹活動……工作與生活要結合,既要投入的工作,也要投入玩
減少現場管理的浪費
俗話說『將帥無能,累死三軍』。管理的不當,管理的經驗不足,就如一艘船,缺少航標員無方向,直接造成了現場效率的損失 現場的應變……現場主管的應變能力,直接影響問題解決的時效性,如何在異常發生後,在最短的時間採取臨時對策,使損失減少(之後由IE、PE採取長期對策。·團隊精神……一個沒有團隊精神的隊伍不是好隊伍。前、中、後段,配合協調、主動協助;上工程.下工程,解決瓶頸;這條線才會發揮得最好。就如拔河,1/3人拔1;1/3人拔2;1/3人拔3,則該隊只用了1/3的力氣。¸合理的計劃……合理的安排使事情事半功倍¹用好『人』……沒有最壞的員工,只是怎樣將每個人用在最適合、恰當的位置,而發揮最大的效用
提升直通率
提升直通率,使單位產出量提升(舉例) 品質改善活動……舉辦QCC等活動,解決前三大不良 ·標准統一……統一作業標准與檢驗判斷標准 ¸成本意識……越前工程擋下品質不良,損失越少;越後工程擋下,則成本越高
瓶頸解決
所謂的瓶頸就是一條線由於其中一站的原因,造成其他人的等待的浪費 線平衡……積極回映及配合IE,減少線平衡損失(通過動作分解、站別的調動、作業的減化及改善·人員調動……同管理之用人
強化培訓
通過培訓,增強作業技能及作業經驗,增加員工舉一反三的能力,以減少效率浪費針對性培訓……針對突出不良及特殊事項進行培訓,同樣的錯誤不重犯 ·持續培訓……有計劃的培訓,提高全體員工素質 6、提高自動化 自動化的提升,直接體現工廠的企業層次,直接降低人工成本,提升效率 自插率的提升……提升自插率,不僅提升品質,也減少插件人員 ·設備制動化……信號線自動插拔,減少搬運的浪費(如成品及基座自動輸送),提升作業標准化 ¸合理之建議……員工積極參與改善及提出建議,是帶動公司成長的關鍵
減少失敗成本
要做就要做好,要麼不做,否則造成無謂的浪費 OQA的退貨……降低OQA不良率,減少退貨,減少REW的損失 ·提升直通率……減少重工浪費,提高一次性通過率 ¸工程問題……做好首件檢測,異常的危機意識,增強免疫能力 材料問題……做好材料CHECK LIST,嚴格核對指導書、FN等相關文件,不良品不上線º加強預防能力……現場管理者具備AUDIT能力,對問題預防能力(對不良項目產生原因進行AUDIT,對可能造成不良之動作進行制定) 8、相應的決心 成敗論英雄,要培訓收獲的成就感,而不是由於什麼原因,所以造成我做不好;而是在現有的條件下,經過你的努力達到目標,這樣才會脫穎而出。
如何提高生產效率
人員管理
1、首先,每年度對生產班組長實行輪換及各崗位的人員在各班組中穿插調整。其一,避免人員長期在同一班組里時間過久後,極容易拉幫結派,產生小團體;其二,降低班組長感情管理的風險;其三,通過人員的合理調整與搭配,可平衡各班組公平性的競爭。2、通過召開部門員工會議或生產板報的形式,讓員工了解公司、部門的經營策略,實施目標管理,生產經營情況要定期進行公布。3、人員的合理調配,依據熟練程度合理安排人員,尤其是包裝崗位。每條生產線受生產品種的差異而使工作強度相差較大,有的人從上班至下班忙得不可開交,有的人卻很閑。因此要合理安排好、調配好此崗位的人員,亦就是通常我們所說的站線。4、管理人員要了解每個員工的特點,注意栽培和使用,在平時工作中有意識地培養,合理地發揮個人特長,快手、慢手心中有數,造就多面手,知人善用。5、權力線要明確:員工(完成任務,報告問題)——組長(執行任務,處理問題,報告結果)——班長(執行計劃,報告生產,處理問題)——主任(監督執行,總結計劃,公布成果) 6、嚴格執行規章制度,提高人的效率,減少人員的無效時間,杜絕人浮於事。
機械設備管理
1、做好日常維護,減少故障時間,對由於責任心不強,未按要求對設備進行保養而使設備受損者,依據程度給予調離崗位、考核降級等處罰。2、設備故障時,生產班長要及時上報主管領導,機修人員在故障發生後15分鍾內務必到場處理,部門領導親臨現場組織搶修與協調,爭取最短時間排除故障,減少停機待機時間。
物料管理
1、生產前的准備工作要充分,注意把好生產過程中的「三關」(投料量、中控配料量、包裝量),制訂獎罰規定,保證生產的連續性,「三關」的數量要基本上保持正比的關系。2、嚴格按製程條件實施操作,努力控制一次合格品。學會「把脈」診治,做到早發現、早控制。設定不合格品的基數,超出基數部分實行產量倒扣處罰,提高員工的責任心,以減少不合格品的產生,並對每月各班一次合格率完成情況進行統計、分析、評比、公布。
方法
1、作為生產部門的主管要清楚地了解生產工藝,設備的性能,工序的瓶頸,主動與銷售部門、內勤進行有效溝通,對生產計劃靈活合理安排。每天的生產計劃要親 自安排並記於心,原則上計劃量少於8噸不給予安排生產。且計劃量少、時產較低的盡可能安排在小機生產,量身定做,因計劃而異。2、生產旺季時,各班之間的產量差異在100噸以內不考慮做出調整;當大於此數時,在生產計劃方面適度做出調節,以均衡各班的收入。淡季階段凡是開機生產第一個班的產量與當天生產N個班的產量實行平均分配,避免班與班之間相互制約,減少班組之間的抱怨。3、目前我們生產的品種多達80多個,這樣將造成我們生產過程中頻繁地轉換料,質量波動大,生產效率下降,品種無法壓縮下來,唯有對配方進行優化,合並生產配方。
環境
1、改善作業環境,使員工有一個舒適的工作環境,減少員工作業的疲勞感和對工作的厭惡感。2、加強5S管理,杜絕「跑、冒、滴、漏」現象,為員工創造一個干凈、舒適的工作環境。
Ⅳ 如何提高工廠產量
延長加班。延長加班是工廠提高生產量普遍採用的方法,它用有限的人員以延長工時來提高...
2.
提高生產團隊的凝聚力。生產團隊的凝聚力是提高生產量的源泉,在管理中凝聚力需要團隊...
3.
獎金激勵。以報酬為引誘目標,挖掘工作人員最大的潛力,核心創新的考核來提高生產量的方法。
4.
投入新的高新技術設備。機械與人的輸出量有著天地區別,所以新的設備的引起是提高生產...
Ⅳ 【知識分享】提升生產效率的八大方法!
企業的競爭本質上就是效率與成本的競爭(當然是保證產品質量的前提下),如何持續不斷地提高生產效率是企業永續發展的關鍵問題,提高生產效率也是降低製造成本的根本途徑。當然,我們必須嚴格根據工藝標准來操作(SOP),為了使操作者能夠更加了解生產過程,提高工作效率,應該把上下兩道工序分別了解並仔細分析,堅持不斷地改良工藝的原則,以可行的途徑,求得一種最合理的作業方式。
在我們作業時,我們是否應考慮以下幾個問題:
1.做某個動作是否有必要?有沒有更好的方法?
2.為什麼要在此處做?有無更合適的地方?
3.為什麼此時做?有沒有更合適的時間?
那麼,就如何提高生產率這個問題,結合工作現場的體會提出以下幾點看法:
改善我們的作業習慣
1.保持良好的坐姿,使身體與工作台結合的更合理,有利於作業。
2.在生產過程中盡量使用雙手從事生產工作。
3.操作范圍內,盡量保持在短距離的移動,以提高時間利用率。
4.提高員工生產技能(進行時段培訓和技能考核)。
分配工作場所,注意原材料擺放位置
1.手和手臂的運動途徑應在正常工作區域內(正常坐姿手能夠觸及到的范圍)。
2.必須用眼睛注意的工作,應保證有正常視野,能夠看清作業點的狀況。
3.工具和材料應置於固定位置,方便一次拿得到。也可將最常用、重復使用率高的材料放置就近處,按照材料裝配順序依次擺放。
工具和設備
1.工具和設備應放置在隨手即可拿到的地方。
2.設計和使用簡單的輔助工具或工裝,使生產更順利、更合理,方便作業。
材料搬運
1.為方便取拿,事先要有良好的設計。
2.是否考慮安排依重力原理設計一些工裝將材料送往使用地點。
節省時間
1.工作時應精神集中,這樣既能改善人工的遲疑或暫時停止的問題。同時還可避免造成安全事故,如吹風燙傷、物品砸傷等。
2.對我們工作時的動作進行分析,哪些動作是必須的,哪些動作是可以合並的,這樣既能減少步驟,又能縮短時間。
例如研磨:在定位時要求是時時檢查是否全部OK,研磨時的每個人的操作動作是否正確,來減少返工品而節省時間和人員的生產負荷。
鼓勵員工自檢與互檢
在生產管理中,一般來講,只要品質好,效率自然高。不良品返修往往會影響3倍以上的效率。在以往的生產合理化咨詢中,發現一般企業都花費大量的資源做好首末件、全檢、專檢,卻忽略了員工的自檢與互檢。
「品質是製造出來的」這個道理誰都懂,但如何執行很多人就不懂了,筆者的做法是有兩點:
1.員工自檢,員工在生產過程中要做到:
①「確認上道工序零部件的加工質量」;
②「確認本工序加工的技術、工藝要求和加工質量」;
③「確認交付到下道工序的完成品質量」。
2.員工互檢,一般有兩條質量管理原則
第一原則,當第一道工序給第二道工序提供產品的時候,如果第二道工序檢測出存在不良產品,比如提供10個產品,被第二道工序檢出來9個是合格的,1個不合格,那麼,第二道工序有權對上游工序進行指數索賠。這里的索賠指數相當驚人,是成幾何數遞增的。
第二個原則,在第一道工序給第二道工序提供產品之後,如果第二道工序沒有檢出已經存在的不良品,而流到第三道工序去了,第三道工序就要扣第二道工序的獎金...
通過設計一系列制度,讓員工做好自檢與互檢,不但可以大幅度提升效率,而且,可以大幅度削減品質檢驗員。
建立靈活的生產組織體系
建立靈活的生產組織體系,以生產組織架構和運作為主體,而展開的一系列綜合應用活動的形式和要素,它的最終目的是在保證質量良好地完成生產任務的前提下使全體人員得到以發展。
1.生產組織的職能將總體任務分配給每一個單位或個人,並建立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的關系。
2.按流程圖排工位,依據作業時間量決定間距及復雜性,配置指導書工位,做好材料的投入、不良品的標識、工具-夾具-儀器設備的放置工位。
3.確定工位平衡與流水線的順暢,依據熟練程度合理安排員工,使生產線不堆料,留出一定的空間,這樣就不會有的人忙死,有的人空閑,就不會導致漏作業。
4.人員工位頂替,合理分配個人特長,快手慢手心中有數。
5.注重管理新員工,指定負責指導的專門人員,並明確責任,定時檢查、確認。
6.確定有效生產能力與資格管理,分實習期、獨立期、自主期、熟練期、級別期、發展期。
7.權力線要明確:員工(完成任務,報告問題)-組長(執行任務,處理問題,報告結果)-班長(執行計劃,報告生產,處理問題)-主任(監察執行,總結計劃,上報成果)。
8.造就多面手,區別員工強項,注意栽培和使用以及充員,在平時工作中有意識地培養。
注意事項
達成計劃並增產,管理人員更應注意:
1.生產前的准備工作要充分(人員,機器,設備,材料,工藝,現場)。
2.控制拉速得當,保持人員作業時有適度的緊迫感,不要鬆懈。
3.及時確認產量,並填寫看板。
4.控制不良品,及時糾正,糾正無效後停止工作,另找適宜人或尋找正確途徑操作。
5.來料不良品以及產生的不良品要及時確認退料、補料、換料。
影響生產效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設計開發的「先天不足引起的後天失調」、采購欠料導致生產線換型或停工待料等,抓住問題的主要矛盾予以針對性解決,產能效率大提升並非太難的事情。
若一個員工通過有效的方法一天能夠節省一分鍾,那車間400位員工一天就能節省400分鍾,以此類推,那公司一年又能多生產多少產品呢?如果大家每天都進步一點點,每天都多思考一點點,不僅自己本身在各方面都會有所提高,公司的發展也會更加穩健與快速。
Ⅵ 生產線怎麼提升產能
產能全稱為生產能力,籠統的講是指在單位時間內生產的產品數量。產能直接反應的就是設備的生產效率,影響產能的因素主要有:設備故障、人員因素、物料影響及其他因素。
生產線產能提升項目如何運作
對於產能,首先應進行合理的分析,以上幾點因素都應在產能分析的范圍內,只有分析全面才能找到影響產能的根源進而提高產能、降低成本。
生產線產能提升項目如何運作
對產能現狀分析後需要列明主要的問題原因,針對原因制定相應的應對措施和解決方案。對於問題亟待解決的企業、單位或者部門,最好以項目的形式將產能提升方案體現出來,綜合人力、物力、財力運營項目以達到產能提升的目的。
生產線產能提升項目如何運作
項目的方案製作需要團隊共同來商討,在綜合考慮產能低下原因的基礎上,充分發揮現有資源,調動全體成員的積極性和智慧,制定相應的解決方案、獎懲措施等。
生產線產能提升項目如何運作
在制定措施時需要針對不同的因素提出對應的方案,如對於設備故障應設立故障考核機制,對於出現的故障分析責任落實到人,依據設定指標進行獎懲;對於人員因素應加強監管,嚴肅生產紀律,明確生產操作規范,對生產中表現較好、較差的人員應給予相應的獎勵及處罰等等。
生產線產能提升項目如何運作
對於生產中存在的問題應制定「懸賞計劃」,即鼓勵員工對存在的問題提出改善方法,以員工提案的形式整合進項目,對產生實際效益的員工提案進行現金激勵。
生產線產能提升項目如何運作
項目運行過程中定期總結,召開項目組人員及相關人員進行分析,對實施過程中需要調整的措施、方案進行必要的修改,對於不足及時補充。
生產線產能提升項目如何運作
數據的收集、統計與分析是檢驗項目成果的重要步驟,項目運作的成果會明顯的體現在數據上即產能數據。實施過程中應進行階段性的成果發布並對推動項目、提升產能的關鍵性人物、班組、部門進行表彰,對於消極對待、有損項目的人員應嚴格批評、處罰,以起到示範、激勵的作用。
生產線產能提升項目如何運作
9
產能提升項目在制定時需要明確目標即產能數據達到多少,在產能項目即將實施完畢時需核對實際的達成值,對比預期值並作出分析總結,然後制定接下來的工作計劃或者是項目。
Ⅶ 生產車間如何提高產能
生產效率是製造生產企業的重要屬性,對於影響生產效率的問題點,應當引起重視並規避,積極協調資源去改善,讓企業能夠有序、有章的運行。
影響生產效率的因素:
1、產品加工工藝變更頻繁、產品的加工工藝標准應在一段時間內不變動,標准應簡單、便捷、易懂,員工輕松上手的信息才是保持產品效率及質量穩定的重要因素,尤其是流水線作業形式,必須做到的是將一個崗位分化為幾個微小的動作,員工簡單事,重復做,減少出錯的概率,對於整體水平的發揮有著提高的作用。
2、生產過程品質不穩定,頻頻出現返工或返修、生產系統的穩定,是保證效率的必由條件,開始加工前必須做到的准備手段是必須達成的,產品質量不合格導致的退回是很低級的錯誤,員工的接納度低,同樣影響整體效率的達成。
3、緊急單或臨時單太多,生產計劃變更頻繁、臨時增配的生產單太多,對於「人、機、料、法」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
4、生產車間機器故障,維修時間長正產生產期間的設備故障會導致加工的進度受損,進而影響整體的計劃施行效率。設備的日常維護保養必不可少,日檢、周檢、月檢、年檢的設備應一應俱全,為整體的加工進度做鋪墊。
5、訂單只有交貨日,未設定加工開始日
6、采購物料時常延遲、采購品質經常不良
7、采購物料計劃與生產計劃不能協調同步進行
8、生產部門沒有進行完善的產能分析、公司的標准產能是評價自身的加工能力的標尺,正常評價自身的產品產出能力,對於「質量、成本、交期」均能起到促進作用,反之過低過高的評價自身的加工能力,只能是適得其反,過高會造成自己產品的不足,延遲交期,影響整體的生產訂單計劃,過低很因為過量加工造成超期庫存。
如何提升車間生產效率
1. 健全的生產運營體系應具備的基本功:穩住陣腳,確保效率
提升生產效率首先要了解生產運營管理的根基----基礎管理。運用5S手法,同時結合生產運營流程優化,從而找到解決的方法。關鍵是:不管是製程還是流程,讓它們透明化、可視化、標准化、安定化,才會好管理。
2. 運用現場迅速改善手法,進行源流管理,提升效率
效率就是生命,時間就是金錢。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想要立於不敗之地,關鍵在於「快」和「新」,有速則快,有力則新。發現有改善生產效率的方法和流程迅速改善,並對問題快速追蹤。
3. 目標明確
生產現場所謂的浪費,就是降低生產效率的各種要素。通過行動方案,對現場診斷,運用七大浪費確立生產運營管理的效率損失的真正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