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科普 > 疝氣肥大怎麼治療方法

疝氣肥大怎麼治療方法

發布時間:2022-09-08 16:55:04

⑴ 疝氣的病因、臨床表現與診斷治療方法哪些

疝氣是指少腹痛引睾丸,或睾丸、陰囊腫脹疼痛的一類病症。

一、病因病機疝氣的病因,多系濕熱痰瘀,乘虛下流,復加外寒所束,以致經脈收引,相搏而痛。其病與任脈及肝腎有關。凡內外之邪所感,都能導致陰陽不和,陰偏勝則寒氣沖擊,陽偏勝則熱氣內壅,皆致任脈為疝。而肝佐任脈以化生,故疝病源於任,未有不及於肝的,因肝主筋下環陰器,故疝多與肝有關;肝與腎同居下焦,腎氣若旺,客邪則不能犯,故疝必以腎虛為本,濕熱為標。

二、臨床表現與診斷

1.臨床表現疝氣必睾丸先痛,次連小腹,次攻胸脅,亦有繞臍痛,或搶心痛。

2.診斷疝氣一般可據外候做出診斷。

三、辨證施治

1.陰寒凝滯型(寒疝)

【辨證】陰囊腫硬發冷,控睾而痛,畏寒喜暖。伴有陰莖不舉,形寒肢冷,腰痛。舌淡苔白、脈象沉弦。

【施治】溫肝散寒,行氣止痛。

【方葯】天台烏葯散加味:木香、茴香、青皮、川楝子、當歸、巴豆(少許)、天台烏葯各12g,高良姜、檳榔各9g,枸杞子、肉桂各6g。

【加減】寒甚者:加吳茱萸,再甚者加附片以溫肝散寒;痛甚者:加香附、元胡以理氣止痛;氣滯甚者:加橘核、荔枝核。

2.水濕內阻型(水疝)

【辨證】陰囊水腫,狀如水晶,重墜而脹。伴有陰汗時出,或痛或癢。舌苔薄膩,脈弦。

【施治】利水滲濕,行氣治疝。

【方葯】茴楝五苓散加味:茯苓、豬苓各12g,白術、澤瀉各15g,桂枝、小茴香、川楝子各9g,蔥白、鹽適量。

【加減】體質虛弱者:加黃芪、黨參、當歸以培正壯體;氣滯脹痛者:加橘核、荔枝核以理氣止痛;血瘀者:加桃仁、牛膝以祛瘀活血;濕熱者:加蒼術、黃柏以清熱燥濕;冷痛甚者:加附片、吳茱萸、肉桂;陰囊發癢者:加防風、白蒺藜。

3.濕熱下注型(潰疝、厥疝)

【辨證】陰囊紅腫癢痛,或潰或膿,或陰莖腫脹,或挺縱不收,或白物如精,隨尿而下。伴有胸腹痞悶煩熱,大便不暢,小溲短澀。

舌苔黃膩,脈沉數或濡數。

【施治】清利肝膽濕熱。

【方葯】龍膽瀉肝湯加味:黃芩、梔仁各9g,澤瀉10g,木通4g,龍膽草、當歸、生地各8g,車前子、柴胡、甘草、瞿麥、豬苓各6g。

【加減】胸脅苦滿:加柴胡、半夏;陰莖腫脹,尿痛:加淡竹葉、甘草梢;大便不暢:加大黃、厚朴;尿時白濁隨下者:加海金沙、萆薢。

4.肝氣郁滯型(氣疝、狐疝)

【辨證】每因憤怒,號哭,過勞,發生陰囊氣腫。伴有氣腫時聚時散,少腹結滯不舒,緩急無時。舌淡苔薄白,脈弦。

【施治】行氣止痛。

【方葯】聚香飲子加味:檀香、木香、乳香、沉香、丁香(以上不見火)、藿香葉各30g,玄胡索(炒,去皮)、片子姜黃(炒)、川烏(炮,去皮尖)、桔梗(去蘆,銼,炒)、桂心(不見火)、甘草(炙)各15g。

【加減】氣虛:加黨參、黃芪以補氣;腎虛:加杜仲、胡蘆巴以補腎;血瘀:加三棱、姜黃以活血祛瘀;氣滯兼寒:加附片、吳茱萸以暖肝;氣滯兼熱:加蒼術、黃柏以清熱。

5.血瘀氣滯型(血疝、潰疝)

【辨證】陰囊腫脹刺痛,少腹近橫骨兩側,有如黃瓜狀的腫塊,甚則內有膿血,口欲漱水而不欲咽。舌質略紫而有瘀斑,脈弦澀。

【施治】活血化瘀,行氣止痛。

【方葯】荔枝橘核湯加味:桃仁、玄胡索、山楂核各15g,橘核30g,枳殼、荔枝核各12g,茯苓、白術各10g,甘草6g。

【加減】氣滯甚者:加青皮、陳皮以理氣;瘀血甚者:加三棱、水蛭以化瘀;血瘀成膿者:加桔梗、黃芪以托膿外出;疼痛劇烈者:

加川烏、香附以理氣止痛。

6.痰濕挾瘀型(木疝)

【辨證】陰囊腫硬如升斗大,且又重墜,麻木不知痛癢。伴有全身睏倦,四肢重著。舌質晦暗,舌苔膩,脈弦澀。

【施治】祛痰除濕,化瘀消堅。

【方葯】橘核丸加味:橘核(炒)、川楝子(炒)、海藻、海帶、桃仁、昆布各10g,延胡索(醋制)、肉桂、厚朴(姜制)、川木通、木香、枳實(麩炒)各3g。

【加減】陰囊水腫:加五苓散以行氣利水;濕重者:加蒼術、茯苓以燥濕;氣滯者:加荔枝核、小茴香以暖肝理氣;寒痛甚者:加吳茱萸、台烏葯以暖肝止痛;化熱者:加山梔仁、黃柏以清熱。

7.氣虛下陷型(虛疝)

【辨證】每因勞累、飢餓、體弱時,發生陰囊氣腫偏墜,緩急無時為證候特徵。伴有全身肢軟無力,語言低微,或有脫肛、或腰酸腿軟。舌質胖嫩,舌淡苔薄白,脈細弱無力。

【施治】補益中氣。

【方葯】補中益氣湯加味:黃芪15g,當歸、黨參、白術各10g,炙甘草5g,陳皮6g,升麻、柴胡各3g,大棗、生薑少許。

【加減】腎陽虛:加杜仲、菟絲子補腎陽;腎陰虛:加生脈散或六味地黃丸以滋腎陰;血瘀:加牛膝、桃仁以活血化瘀;血虛:加川芎、熟地、白芍以補血;氣滯:加小茴香、香附以理氣。

四、輔助治療

1.成葯方疝氣內消丸、橘核丸、補中益氣丸。

2.驗方

(1)小茴香10g,荔枝核10g,橘核6g,吳茱萸6g,木香3g,用水煎服,日1劑。

(2)烏葯、升麻各10g,用水煎服,日1劑。

(3)杉樹球8個,用水煎服,日1劑。

3.外治方

(1)吳萸、川楝子、小茴香各10g,烘乾研末,醋調成膏,紗布包裹,敷神闕、氣海、中極穴。

(2)肉桂10g,研末醋調,紗布包後敷臍部。

(3)蓖麻仁7粒研碎,麵粉適量,水調成膏,敷健側湧泉。也可左側疼痛貼在右側腰部,右側疼痛貼在左側腰部。

(4)燈籠草30g,煎湯熏洗,每日1~2次。

(5)川椒30g,小茴香30g,灶心土500g。將川椒、小茴香研為細末,灶心土打碎,三味和勻,棉布包裹,製成坐墊。

五、調護

(1)積極治療誘發本病的其他疾病,如慢性咳嗽、前列腺肥大、慢性便秘等。

(2)禁郁怒,節情慾,勿勞倦,忌食生冷。

什麼是疝氣疝氣怎麼

「疝氣」即人們常說的「小腸氣」,多指腹腔內組織經先天或後天形成的孔道或薄弱區向身體表面的突出物,醫學上稱「腹外疝」。 患者常見腹股溝(大腿根部、小腹下方)、腹壁、肚臍、陰囊等處凸起一包塊,按壓、平躺消失,久立、行走、勞累、兒童哭鬧、用力咳嗽時症狀明顯。伴有不同程度酸、脹、痛感,也有部分患者無疼痛不適感。 疝的組成疝一般具有以下幾個組成部分: 疝環:即腹壁薄弱或缺損部位的人口處; 疝囊: 是腹膜壁層經疝環突出的囊; 疝內容物:常見為小腸,其次是大網膜,有時腹膜間位器官如盲腸等,亦可滑入疝囊。 一般來說一是腹部先天性均發育薄弱和異常或者腹壁手術切口感染,手術後癒合的斑痕病理改變;二是腹內壓力過高,引起腹內壓增高的原因(如嬰幼兒啼哭,成人的超負荷持重,腹內巨大腫瘤,妊娠等,擠壓腹腔內器官從薄弱處脫出等諸多因素),病理因素則見於高血壓、糖尿病、慢性咳嗽、長期便秘、前列腺肥大、增生致排尿障礙等,此外還有肝腹水均可造成腹壓持續增高,以上因素均可誘發疝的形成或造成疝氣術後復發。從中醫學角度出發,其病因多屬寒邪內侵,中陽受困;心腎陽虛,陰寒內生及氣機運行不暢;血行阻滯不暢等,病因較為復雜。 疝氣無論位於何部位,都會給患者的生活帶來影響,同時還會產生心理上不必要的負擔。隨著時間的久遠,疝包塊可漸漸增大。如長期巨大腹股溝斜疝的患者,僅平時行走會出現墜脹不適外,岔開腿及不能直腰行走的姿勢,本身就與正常同齡人產生了差別。如果疝出現莰頓(小腸卡在疝環口處)或絞窄,可出現劇痛、惡心、嘔吐,腸管則可因缺血、滲液、壞死而出現嚴重的甚至是危及生命的後果。所以,為了提高生活質量,預防不測,及早治療疝氣是必要的。 疝氣的種類常見的疝按解剖學分為:腹股溝直疝;腹股溝斜疝;股疝;臍疝;切口疝(又分腹壁切口疝、會陰切口疝,即術後復發疝;水疝(鞘膜積液)及較為少見的白線疝; 閉孔疝、腰疝、 半月線疝。按病理及臨床表現分為:可復性疝;難復性疝;嵌頓性疝;絞窄性疝。 疝的治療方式目前有哪些?手術治療:分為傳統「疝修補術」「疝環充填式無張力疝修補術」和其它各種類型的無張力疝修補術,手術效果一般見效較快,術後卧床一周至兩周可下地活動,但通過多年的臨床實踐觀察,術後存在較高的復發率,尤其是老年患者,伴有各種內科疾病,如心臟後室壁瘤伴心率不齊、慢性白血病、腦血管意外後偏癱、帕金森病、高血壓、糖尿病、慢性支氣管炎、哮喘,長期便秘、前列腺肥大增生,以及體質因素等,使患者不得不面對手術並發後遺症、術後恢復期的自理及護理同時,仍難以解決術後復發的難題。有些患者,術後一年、多年後仍舊發生疝疾,更有甚者數月後再進行二次、三次手術,最後仍失敗。此類情況目前在臨床上仍較為普遍。 局部硬化劑注射(打針)療法: 近年有專家論。因該注射物為不明醫用硅膠,類似於填充材料;通過近幾年醫院臨床應用。常出現硬塊形成,難以被身體吸收,時間較久硬塊仍未消失,同時亦可滑動、移位,屬體外異物副作用大。 保守治療方法: 該方法系依據祖國中醫學內病外治理論(內病外治是祖國醫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已有數千年歷史,其中局部外敷中葯在臨床上的應用非常廣泛),其優點是效果穩定、無痛苦,且無副作用。 疝氣的治療亦可在局部施以壓力,以一定的物理壓迫作用,控制疝內游離物的滑動、脫墜、持續性控制,以減少疝內容物對疝環口的沖擊。通過一定的技術手段,可有效控制疝環口擴大,平緩有效地進行治療,如以往中醫對嬰幼兒疝疾患者的治療,是通過長時間捆綁布帶,在患處墊以紗布裹硬幣或棉球,促使疝環口自愈。也有部分患者通過此方法最終擺脫疝疾,但因該布帶捆綁時間很長(半年或一年),極不方便,且很難適合每一位患者。但此方法卻為疝帶的發展提供了較好的臨床實驗證明

⑶ 我的小兒疝氣 怎麼辦

疝氣 病因症狀 腹腔內臟器經腹壁肌肉薄弱處向體表突出形成本病,在男性可由腹股溝向陰囊突出 一圓形或梨狀腫秀;在女性,腫物可出現於大陰唇部,平卧時腫物回縮消失,一般 僅有墜脹感,較大的疝可有時顯牽引痛。本病男性多於女性,右側多於左側,常由 腹壁薄弱(年老久病,肥胖所致的腹壁肌肉萎縮等)或腹內壓增高(長期慢性咳嗽、 便秘、排尿困難、妊娠、腹水等)所致。 自療注意事項 (1)早期治療。 (2)積極治療影響本病發生的其他疾病,如慢性咳嗽、前列腺肥大、慢性便秘等。 自治療法 1.成葯自療法 (1)疝氣內消丸,每日2次,每次服9克。 (2)桔核丸,每日2次,每次服9克。 (3)補中益氣丸,每日3次,每次9克。 2.驗方自療法 (1)小茴香10克、荔枝核10克、桔核6克、吳茱萸6克、木香3克、用水煎 服,每日1劑。 (2)向日葵1棵,水煎後紅糖沖服。 (3)烏葯、升麻各10克,用水煎服,每日1劑。用於疝氣腫痛。 (4)杉樹球8個,用水煎服,每日1劑。 3.飲食自療法 (1)羊睾丸、雞蛋各4個,水煮後吃蛋喝湯,每日1劑,連服數日。用於本病氣 虛者。 (2)補骨脂50克,鹽炒研末,加入黑芝麻25克,每次服9克,每日2次。 (3)全蠍一個研末,裝入雞蛋孔內蒸熟食之。 (4)豬肉120克、梧桐樹根,八月瓜根、蒼耳子各10克。燉服,每日1次。 (5)蒜頭皮20克,熬水,每日服用數次。蒜頭皮即粘貼蒜肉之衣,約1000 克的蒜頭,可剝皮20克。本方適用於小兒疝氣者。 (6)大蔥、紫蘇各適量,石灰袋1個,大蔥、紫蘇加水煮開後,待溫熱時浸坐1 5-20分鍾,然後以石灰袋置於患處入睡。本方對於疝氣脹痛有一定效果,一般 應用15-30分鍾,然後以石灰袋置於患處入睡。本方對於疝氣脹痛有一定效果, 一般應用15-30分鍾即愈。 (7)生薑15克、當歸15克、羊肉100克,同煮熟,吃肉飲湯,每日1次。 本方用治寒疝,具有補血活血、解氣止痛,溫暖下元之功效。 (8)紅皮蒜2隻、柑核50克、金橘2個、白糖50克,蒜去皮,同其他三味用 水2碗,煮成1碗,頓服。本方用治疝氣疼痛異常,具有消腫、止痛之功效。 (9)鮮生薑適量,洗凈,搗爛絞取其汁,去渣,將汁貯於碗內,陰囊浸入薑汁內 片刻即成。本方用治疝氣,具有解肌散寒之功效。 (10)蔥衣(系蔥白的外衣)90克,稍加水煮,1次吃完,連服7次。本方 用治疝氣,具有解肌散寒之功效。 4.外治自療法 (1)吳萸、川楝子、小茴香各10克,烘乾研末,醋調成膏,紗布包裹,敷神闕、 氣海、中極穴。 (2)肉桂10克、研末醋調,紗布包後敷臍部。 (3)蓖麻仁7粒研碎,麵粉適量,水調成膏,敷健側湧泉貼在右側腰部,右側疼 痛貼在左側腰部。 5.其他自療法 (1)熏葯:燈籠草30克,煎湯熏洗,每日1-2次。 (2)葯墊法:川椒30克、小茴香30克、灶心土500克。將川椒、小茴香研 為細末,灶心土打碎,三味和勻,棉布包裹,製成坐墊,坐其上。 避免誤診 避免過分勞累。 不要長久站立。 參考資料:http://www.newhealth.com.cn/doc/jbzl/newpage53.htm

⑷ 疝氣怎樣治療

疝氣在醫學上的定義是正常組織或臟器通過潛在的腔隙,由原來的部位移位到其他的部位。實際上,老百姓所說的疝氣主要是腹股溝疝。疝氣發病以兒童和老年人多見,兒童疝氣在一歲以內是有可能自愈的,但一歲以後的疝氣就不可能自愈了,應該手術治療。所有成年人疝氣都需要及時手術。

疝氣手術怎樣做才好呢? 隨著腹腔鏡技術的發展,近兩年應用腹腔鏡技術診斷治療疝氣,顯示了創傷小、診斷明確、修補徹底和恢復快的優點,是現代疝氣治療的最佳選擇。
腹腔鏡從腹腔內可以輕松、全面地查看雙側腹股溝,能夠及時發現平時因沒有發作而被遺漏的對側隱匿性疝氣(大約20%左右),這樣一次手術就能同時解決雙側疝氣,避免了傳統手術方法第一次術後1~2年因對側疝氣再次開刀的痛苦。

兒童疝氣只需要在肚子上開1~2個指頭大小的孔,術後一天就能下地活動、辦理出院。對於成年人疝氣也只需要在腹壁上開3個小孔,病人術後2天一般就能出院,平均5天後即可恢復日常活動。加上腹腔鏡技術可以一次性修補斜疝、直疝和股疝區,因此腹腔鏡與其他開刀方法相比,修補更為徹底,達到了「一次手術享用終身」。對於傳統疝修補術後疝氣復發的患者腹腔鏡更是個福音,因為腹腔鏡避開了以往手術區域,化解了復發疝再手術困難的問題。

自療注意事項:(1)早期治療。(2)積極治療影響本病發生的其他疾病,如慢性咳嗽、前列腺肥大、慢性便秘等。自治療法1.成葯自療法(1)疝氣內消丸,每日2次,每次服9克。(2)桔核丸,每日2次,每次服9克。(3)補中益氣丸,每日3次,每次9克。2.驗方自療法(1)小茴香10克、荔枝核10克、桔核6克、吳茱萸6克、木香3克、用水煎服,每日1劑。(2)向日葵1棵,水煎後紅糖沖服。(3)烏葯、升麻各10克,用水煎服,每日1劑。用於疝氣腫痛。(4)杉樹球8個,用水煎服,每日1劑。3.飲食自療法(1)羊睾丸、雞蛋各4個,水煮後吃蛋喝湯,每日1劑,連服數日。用於本病氣虛者。(2)補骨脂50克,鹽炒研末,加入黑芝麻25克,每次服9克,每日2次。(3)全蠍一個研末,裝入雞蛋孔內蒸熟食之。(4)豬肉120克、梧桐樹根,八月瓜根、蒼耳子各10克。燉服,每日1次。(5)蒜頭皮20克,熬水,每日服用數次。蒜頭皮即粘貼蒜肉之衣,約1000克的蒜頭,可剝皮20克。本方適用於小兒疝氣者。(6)大蔥、紫蘇各適量,石灰袋1個,大蔥、紫蘇加水煮開後,待溫熱時浸坐15-20分鍾,然後以石灰袋置於患處入睡。本方對於疝氣脹痛有一定效果,一般應用15-30分鍾,然後以石灰袋置於患處入睡。本方對於疝氣脹痛有一定效果,一般應用15-30分鍾即愈。(7)生薑15克、當歸15克、羊肉100克,同煮熟,吃肉飲湯,每日1次。本方用治寒疝,具有補血活血、解氣止痛,溫暖下元之功效。(8)紅皮蒜2隻、柑核50克、金橘2個、白糖50克,蒜去皮,同其他三味用水2碗,煮成1碗,頓服。本方用治疝氣疼痛異常,具有消腫、止痛之功效。(9)鮮生薑適量,洗凈,搗爛絞取其汁,去渣,將汁貯於碗內,陰囊浸入薑汁內片刻即成。本方用治疝氣,具有解肌散寒之功效。(10)蔥衣(系蔥白的外衣)90克,稍加水煮,1次吃完,連服7次。本方用治疝氣,具有解肌散寒之功效。4.外治自療法(1)吳萸、川楝子、小茴香各10克,烘乾研末,醋調成膏,紗布包裹,敷神闕、氣海、中極穴。(2)肉桂10克、研末醋調,紗布包後敷臍部。(3)蓖麻仁7粒研碎,麵粉適量,水調成膏,敷健側湧泉貼在右側腰部,右側疼痛貼在左側腰部。5.其他自療法(1)熏葯:燈籠草30克,煎湯熏洗,每日1-2次。(2)葯墊法:川椒30克、小茴香30克、灶心土500克。將川椒、小茴香研為細末,灶心土打碎,三味和勻,棉布包裹,製成坐墊,坐其上。避免誤診、避免過分勞累、不要長久站立。主要還是要在臨床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治療。

⑸ 我有疝氣應該樣治療

第一、非手術治療
很多醫院的醫生對於身體比較差不適宜手術治療的患者,通常還會運用疝氣托帶來治療疝氣這種疾病,這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防止腸子脫出。但是疝氣托帶不能隨便的脫掉,必須整天穿戴著,但是在佩戴的過程中患者要注意防止出現皮膚潰瘍的情況,可以採取一些有效的措保護皮膚。另外需要告訴患者的是,疝氣托帶還具有一定的副作用,長期使用會有皮膚潰瘍的可能性,甚至引起睾丸的不適與萎縮。
第二、手術治療
手術治療是治療疝氣最為有效的一種方法。群毆治療的效果的到了很多患者的一直認可。且在手術治療時都是以在局部麻醉,半身麻醉或全身麻醉的情況下進行的,患者不會有任何的疼痛感。
手術治療疝氣的時間非常的短,一兩個小時手術就可以完成,對於病情比較嚴重的一些患者需要住院一到三天的時間,兒病人的狀況比較好時,術後是不需要住院的,可直接回家休養。一星期後既可以拆線,可以恢復正常生活。
一些權威的專家指出,其實能夠治療疝氣的方法有很多,但並不是所有的方法都適用於每位患者。在這里提醒患者:治療疝氣需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療法,不可隨便醫治,而導致疝氣的病情出現加重、甚至是無法治癒的情況發生。

⑹ 成人腹股溝斜疝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一)治療
1.佩戴疝帶成人腹股溝斜疝不能自愈,且可能發生嵌頓或絞窄,故應手術治療。但遇有特殊情況不宜手術時,可暫緩。手術暫緩期間,可佩戴疝帶緊壓疝環。因長期佩戴疝帶可使疝內容物與疝囊頸粘連,易致難復性疝,故一般不予推薦。
(1)手術暫緩條件:①妊娠6個月以上者,因子宮常將腸襻推向上腹部,疝發生的機會較少;②身體極度衰弱或患有嚴重心血管及肝、腎等重要臟器疾病,不能耐受麻醉及手術者;③手術部位有皮膚病患者;④有明顯的疝發誘因而未能得到控制者,如前列腺肥大、肝硬化腹水、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等;⑤多種疾病活動期的患者,如糖尿病、結核病等(發生疝嵌頓或絞窄性疝必須手術治療者除外);⑥腹股溝區軟組織存有感染病灶者。
(2)疝帶禁忌證:下列情況,應視為應用疝帶的禁忌:①不可回復、嵌頓,腸梗阻和絞窄性疝是絕對禁忌;②巨大的疝或囊口甚大者;③並發有精索鞘膜積液或睾丸下降不全者,不宜用疝帶治療。
(3)疝帶使用法:疝帶必須根據病人的體態和疝囊口的大小定製。使用時,首先回納疝內容物入腹腔,將疝帽覆蓋於腹股溝管疝內環處,使腹股溝管恰好閉合,以阻止疝塊突出,然後固定腰圍。疝帶一般白天活動時佩戴,夜間除去。
2.手術治療腹股溝斜疝不能得到及時處理,腹壁缺損將逐漸加重,不但影響勞動能力,而且給日後手術治療帶來困難。
腹股溝斜疝的手術原則主要是:疝囊高位結扎及加強,修補腹股溝管壁。
(1)疝囊高位結扎術:高位結扎是指在疝囊頸部以上結扎,切除近端疝囊,遠端疝囊根據疝囊大小,可切除或留在原位。成人僅適用於斜疝絞窄發生腸壞死的病例。高位結扎的目的,在於消滅殘留的腹膜鞘突,恢復腹膜腔在腹股溝區域的正常狀態。
操作方法:切開疝囊,檢查並回納內容物,再剝離疝囊至疝囊頸,內荷包縫扎,並縫吊固定於腹肌斜肌深面。
有人行高位疝囊結扎時並不切開疝囊。Irving則採用不切除疝囊,將其內翻送入腹腔外縫合結扎的方法。Potts在結扎前捻轉疝囊以達高位結扎目的。還有報道,需切開精索內筋膜,向中樞分離達到腹膜前脂肪水平,或可確認內環和腹壁下動脈水平才達到高位結扎的目的,但要有一定的經驗和熟練程度才能做到。一般說來,不論「內荷包」、「外荷包」或其他處理方式,只要結扎線切斷後,殘端能回縮到腹橫肌深面而不再顯露於手術野即可。用結扎線穿過腹橫肌和腹內斜肌並予固定的方法不妥,這不僅日後肌纖維易撕裂,而且影響這些肌肉運動而失去部分掩閉功能。
(2)腹股溝管壁的修補:腹股溝管壁的修補實際上是利用不同的鄰近組織來加強腹股溝管前壁或後壁缺損,即腹壁薄弱處,以及縫閉腹股溝管封閉斜疝的突出通道。由於利用鄰近組織和修補方法的不同,衍生出繁多的術式,並以術式創始者的姓名而命名。臨床上常用的傳統術式有四種。
①Ferguson法:疝囊高位結扎後,在精索淺面將腹內斜肌下緣、腹橫腱膜弓和聯合腱縫合到腹股溝韌帶(圖2),以增強腹股溝管前壁,消滅上述兩者之間的薄弱區。此法適用較小和腹橫腱膜弓無明顯缺損、腹股溝管後壁尚健全的斜疝。
②Bassini法:在疝囊高位結扎後,將精索游離提起,於其深面將腹內斜肌下緣、腹橫腱膜弓和聯合腱縫合到腹股溝韌帶以增強腹股溝管後壁,精索被移位到腹內斜肌和腹外斜肌腱膜之間(圖3),適用於成人和腹股溝管後壁強度減弱較大的斜疝。判斷腹股溝管後壁、腹橫肌腱膜和腹橫筋膜的強度,可於術中用手指伸入內環到其內側的腹壁向體表方向頂出以體會其強度。該術式目前較常採用。
③Halsted法:將精索游離提起,於其深面將腹內斜肌下緣、腹橫腱膜弓和聯合腱縫合到腹股溝韌帶上,再將腹外斜肌腱膜上下兩葉在精索的深面對合或重疊縫合,精索被移位到皮下(圖4)。與Bassini相比,此法增強了腹股溝管的後壁,但精索在皮下,可能影響其和睾丸的發育,故不適用於青少年,多用於老年人和腹壁肌肉重度薄弱的斜疝。
④McVay法:於腹股溝管後壁,在腹股溝韌帶上緣將腹橫筋膜切開,將其上切緣連同腹橫腱膜弓和聯合腱在精索後方與恥骨梳韌帶縫合(圖5),修補縫合部位深至恥骨上支,除增強腹股溝管後壁外,尚轉變了腹內壓力的傳播方向,加強了腹股溝三角和間接封閉股環。適用於巨大斜疝和直疝。
但必須注意此術式並不兼有掩閉內環的作用。內環明顯擴大者,仍應修補內環,或將腹橫筋膜上切緣縫合於股鞘前壁,縮小內環以僅能通過精索為度。此術式修補部位深,應注意避免損傷股血管。
近代以來,眾多學者對腹股溝區解剖、生理、腹股溝疝病理及發病機制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以Bassini、Halsted、Ferguson和McVay等為代表的傳統腹股溝疝修補術存在著許多缺陷:A.傳統的疝修補術只注意加強腹股溝管的前壁或後壁,而不包括腹橫筋膜層,特別是內環的修補(遺留下擴大的內環),即未能糾正或關閉疝發生的缺損部位。按Pascal物理學原則,在封閉窗口的缺損部,承受內容物壓力最大,故為術後復發保留了基礎;B.傳統的疝修補術,特別是McVay手術,縫合修補缺損後,往往存在較大張力,術後易使組織撕裂或因血液循環不良而影響癒合;C.傳統的疝修補術,多以腹股溝韌帶作為支點來進行修補,而該韌帶兩端跨度大,為懸索狀結構,常不能把「聯合肌腱」拉向韌帶一側,而是兩者相靠攏,象這樣有一定張力的縫合修補只能維持數月;D.腹股溝韌帶在解剖層次上實為腹外斜肌腱膜的一部分,其與腹內斜肌弓狀下緣和腹橫腱膜弓相縫合,是在缺損平面以上的兩個不同解剖層次的修補,破壞了腹股溝管的正常解剖;E.傳統的疝修補術,造成了腹內斜肌和腹橫肌弓狀緣的移位、固定,破壞了由於這些肌肉收縮時,所產生的對腹股溝管的正常生理防衛作用;F.傳統的腹股溝疝修補手術可導致股疝的發病,據Glassow(1970)報告,25%以上的股疝病人有腹股溝疝修補手術史,因為傳統腹股溝疝手術採用腹股溝韌帶修補,該韌帶被牽拉上提,其張力性縫合修補造成股環口開大,為疝的突出打開了方便之門。
目前疝修補術的觀點是:注重內環修補,強調在同一解剖層次上進行無張力的縫合,使疝的病理解剖恢復為正常解剖結構。同時,考慮到腹股溝區的生理性防衛機制,盡量恢復其正常生理機能。由於腹橫筋膜是防止疝發生的主要屏障,在疝發生後,腹橫筋膜的病理解剖變化最先出現,也最嚴重。因此,近年來,疝修補術的重點是修復破損的腹橫筋膜,恢復其解剖上的完整性和連續性。手術方式亦在傳統手術的基礎上加以改進。
(3)Shouldice法:由加拿大Shouldice及其合作者(1950~1953)創作,故又稱為加拿大疝修補術。修補要點是從內環到恥骨結節切開腹橫筋膜,將此分上下兩葉,縫合內環邊緣使之縮小後,先將下葉縫在上葉深面。再將上葉重疊於下葉淺面縫於腹股溝韌帶上,這是手術關鍵。其外面將腹橫肌、腹內斜肌弓狀緣分兩層縫合於腹股溝韌帶上,共4層縫合。
操作方法:游離並提起精索,用手指伸入內環探查腹橫筋膜薄弱程度和范圍,沿腹股溝韌帶方向從內環到恥骨結節切開腹橫筋膜,並切除其薄弱部分,游離下葉到腹股溝韌帶處,上葉到腹橫肌深面內側達腹直肌後鞘處,將健全的上下葉疊瓦式縫合,即下葉切緣從恥骨結節處連續向外縫合於上葉的深面,直到構成一個較緊的內環,以恰能通過精索為度,然後將縫線再按相反方向把上葉的切緣縫合到腹股溝韌帶上,並返回到恥骨結節處與第1針縫線的另一端打結。再將腹內斜肌下緣、腹橫腱膜弓和聯合腱縫合於腹股溝韌帶和腹外斜肌腱膜的深面,最後在精索的淺面縫合腹外斜肌腱膜。本法強調增強腹橫筋膜在疝修補術中的作用,適用於腹股溝後壁、腹橫筋膜較薄弱和內環擴大的斜疝(圖6)。
(4)Madden法:重點在於切開腹股溝管後壁後,切除腹橫筋膜薄弱部分,間斷縫合腹橫筋膜,重建內環與後壁。
(5)Panka法:強調精確地顯露與修補內環,在腹內斜肌弓狀緣深面找到腹橫肌腱膜弓,將其與髂恥束縫合,再與腹股溝韌帶縫合以加強修補。
(6)腹膜前疝修補術(repairofpreperitonealhernia):由Nyhus首先介紹,其優點是可更高位結扎疝囊,不改變或破壞腹股溝管的解剖結構及其生理掩閉機制,不需切開腹股溝管處的腹橫筋膜,即可將腹內斜肌下緣、腹橫腱膜弓和聯合腱與腹股溝韌帶或恥骨梳韌帶縫合。
操作方法:在內環口上方至恥骨結節上3~4cm處取一橫切口,內側1/3切口在腹直肌前。切開皮下組織、腹直肌前鞘、腹外斜肌、腹內斜肌和腹橫肌,向內拉開腹直肌,橫行切開腹橫筋膜進入腹膜前間隙,顯露疝囊以及恥骨梳韌帶、髂恥束、股環等。高位結扎處理疝囊後,將髂恥束與恥骨梳韌帶縫合即可閉合股環。若為腹股溝斜疝和直疝,將腹橫筋膜懸吊帶前、後兩腳縫合後,再將腹橫腱弓與髂恥束或Cooper韌帶縫合。
(7)無張力疝修補術(strainlessrepairofhernia):為了修補腹股溝區的薄弱部位,傳統的疝修補術常將不同解剖層次的肌腱膜、肌性組織或黏膜組織縫合在一起,使修補後的局部組織結構破壞,組織張力增加,組織代謝障礙,成為手術失敗或疝復發的因素之一。20世紀80年代Lichtenstein等依據腹橫筋膜缺損和破壞是導致腹股溝疝根本原因的學說,用局部植入式合成高分子網片方法代替傳統的修補,提出了無張力疝修補術的概念。經過20年余年的臨床實踐,事實證明,無張力疝修補具有不擾亂局部解剖關系、無縫合張力、創傷小、病人術後疼痛不適輕、恢復快、復發率低等優點。
①Stoppa法(腹膜前鋪網術):法國醫生Stoppa(1975)以滌綸布作為材料,將一張大的不吸收補片疊成傘狀,經內環口塞至腹膜與腹橫筋膜之間(underlay),以內環口為中心向四周展開,藉助腹腔內的壓力貼定在腹壁之上,以加強薄弱的腹橫筋膜,待纖維增生後即與組織固定。根據缺損的范圍,使補片覆蓋弓狀線以下的單側或雙側的腹膜前間隙,下面要超過恥骨肌孔,不需縫合。
因其手術切口較長,解剖分離范圍廣,又有「巨大補片加強內臟囊手術(,GPRVS)」之稱。多用於復發疝、巨大疝(包括切口疝,臍疝、造瘺口旁疝)和雙側疝。
②Lichtenstein法(平片修補術):疝囊高位游離和結扎同傳統術式,修補內環口,游離精索後將網片平整地放置於腹股溝管的後壁,網片周邊與周圍組織作連續縫合。
Lichtenstein等(1989~1993年)對3125例成人腹股溝疝患者實施Lichtenstein手術,9年內僅有4例復發,是目前國外(小疝)使用最多的無張力疝修補術式。
③Meshplug法(網塞充填修補術):Shulman和Lichtenstein(1994)基於部分腹股溝疝疝環較小,後壁完好的特點,採用聚丙烯補片捲成「塞子」修補缺損,「塞子」邊緣與四周用不吸收縫線固定2~5針。他們主張網塞充填法適用於直徑小於3.5cm的復發性腹股斜疝和直疝。
④Rutkow法(疝環充填式無張力疝修補術):高位游離疝囊同傳統術式,顯露疝環口,如疝囊小無需結扎,如疝囊過大可距疝環4~5cm處橫斷,近端疝囊縫閉,遠端疝囊仔細止血後曠置;自疝環口反轉將疝囊回納入腹腔,疝環口放入錐型填充物(plug),並使填充物的錐底部在疝環口以下,將錐型填充物的外層葉瓣邊緣與腹橫筋膜縫合固定;游離精索,精索後平整放置成型網片(mesh),網片中留一孔讓精索通過,網片周邊與周圍組織適當縫合固定以防網片捲曲。此術式操作簡便、損傷小、並發症少、復發率低,可在局麻下完成,能早期下地,很快恢復日常活動和工作,已成為無張力疝修補的經典術式(圖7)。
⑤普理靈三合一無張力疝修補術(proleneherniasystem,PHS):普理靈三合一人工補片是一種定型產品,包括3個部分:底層片,應用腹膜前修補方法對恥骨肌孔行腹膜前修補;中間體,形似錐體的「塞子」,用來修補疝環;表層片,用於修補腹股溝管後壁。
(8)腹腔鏡腹股溝斜疝修補術():基於無張力修補術的理論依據和組織相容性良好的高分子材料網片的問世,為實施腹腔鏡疝修補術提供了必要的條件。
①疝囊頸夾閉術:經臍部腹腔鏡觀察孔窺視兩側腹股溝區疝孔。在腹股溝管外部用手指加壓,有助於疝孔定位,如有疝內容,在外部用手法復位。證實疝囊空虛後,在同側臍水平半月線處另穿刺切口,放入12mm套針和套管,由此插入訂合器。用鉗子夾住疝孔的外側端,依次每5~6mm各安上一個夾子以閉合疝孔,直至靠近精索。
②經腹腹膜前疝修補術():該術式以Stoppa開放式腹膜前修補術為基礎,手術經腹腔在腹腔鏡下剪開缺損上方的腹膜,解剖腹膜前間隙,切除疝囊後,選擇適當大小的補片覆蓋在內環口和直疝三角區,然後釘合固定補片。
此方法操作簡便,能避免開放手術引起的副損傷,恢復快,疼痛輕微,且術中可同時處理雙側疝或對側亞臨床疝,術後並發症少和復發率低,尤其適用於復雜疝和多次復發疝。並發症主要有疝囊積液、尿瀦留、腹股溝部血腫和氣腫、陰囊血腫等。
③腹腔內鋪網修補法():該法通過腹腔鏡把疝內容物還納後直接把聚丙烯補片覆蓋在缺損的腹膜內面固定。手術損傷小、操作簡單,近期療效滿意。但因補片與內臟直接接觸,可引起腸粘連甚至腸瘺。此術式一度被遺棄,現隨著防粘連補片(e-PTFE)的問世又廣泛應用。
④完全腹膜外修補法():該術式與經腹腹膜前修補法的主要區別是在腹膜外建立「氣腹」,並完成腹膜前間隙的分離操作,避免了腹腔內操作引起的各種並發症,同時還兼有腹膜前修補的優點,在臨床上的應用正逐漸增加。但對有腹部手術史的病人和多次復發疝,由於解剖瘢痕和粘連容易造成損傷,選擇完全腹膜外修補法時要特別慎重。
腹腔鏡疝修補作為一種全新的術式逐漸在世界范圍內開展,此類手術給病人造成的術後不適少、疼痛輕、恢復快,可同時檢查和治療雙側腹股溝疝及股疝,對復發疝使用腔鏡下疝修補可避免原入路引起的神經損傷和缺血性睾丸炎的發生,越來越多的病人和外科醫生選擇腹腔鏡疝修補手術。
3.手術並發症除與一般外科手術帶有共性的並發症外,腹股溝疝手術後可有以下主要並發症。
(1)血腫或殘留疝囊積液:血腫多發生在疝囊大而游離時剝離面大者。如剝離限於囊頸區而原位留置疝囊體部,當可減少其發病。疝囊體原位留置而其斷口過於狹小者可能導致囊內積液。血腫和殘囊積液均可在手術後早期表現為手術區或陰囊腫塊,有可能被誤認為疝修補失誤而復發,但腫塊並不向腹內伸延而其上界是可以辨認的。血腫小者可自行吸收,大者則常需抽吸。殘囊積液鮮有自行吸收者,可試行抽吸,無效時多需手術,使積液囊敞開,便於液體被周圍組織吸收。
(2)腹股溝區灼痛:灼痛部位可涉及陰莖根部、陰囊上部(女性陰阜、大陰唇)和大腿上端內側皮膚。行走、彎腰和過伸髖部可使灼痛加重。並發灼痛的原因是髂腹股溝神經和生殖股神經生殖支受損(包括切斷、縫扎、瘢痕牽扯或壓迫等)。前者常發生於切開外斜肌腱膜和外環時,切開或縫合提睾肌筋膜時或腱膜弓與腹股溝韌帶或恥骨梳韌帶時;後者則常與提睾肌筋膜的切開或縫合有關。
(3)手術區腹肌無力:通常是髂腹下或髂腹股溝神經損傷的後果,並成為腹股溝疝手術後復發的原因之一。髂腹下神經損傷最常見於切開外斜肌腱膜後游離其內上葉時,也可發生於上提已結扎的疝囊頸殘蒂固定於腹橫肌深面時,固定用縫線扎住了位於內斜肌表面的該神經。
(4)精索損傷:剝離疝囊和為加強腹股溝管後壁而游離精索都可導致精索損傷。如果精索中所含的精索內動脈(睾丸動脈)受到損傷,將導致缺血性睾丸炎或睾丸萎縮,因與它吻合的輸精管動脈細小,不足以單獨維持睾丸的血供需要。此外,疝修補術中再建的內環和外環如過於狹小而壓迫精索血管以及游離的精索被扭曲均可導致精索血流不暢。
(5)膀胱損傷:修補術中把聯合肌腱縫至腹股溝韌帶或恥骨梳韌帶時,如進針太深,有刺入膀胱的可能。游離疝囊頸過高而超越疝門水平時,有可能損害隱於腹膜前脂肪中的膀胱。膀胱作為滑動疝的組成部分,如未被識別,也可在游離疝囊時受到損傷。膀胱損傷在其充盈時更易發生。
(6)血管損傷:腹股溝區有一些較大的血管通過,它們可因粗暴操作、縫針誤穿、縫線撕損而導致損傷,有粥樣變的血管受損機會更多。內環區的操作(緩解嵌頓、內環整復、腹橫筋膜整修等)可損傷腹壁下動脈;顯露恥骨梳韌帶和McVay式修補時可損傷股靜脈;利用腹股溝韌帶的修補術,縫合時進針過深可損傷髂外動脈或股動脈。這些血管損傷時,出血多較洶涌,壓迫止血難以奏效,需充分顯露後結扎或修補。
(7)腹腔鏡插口疝:隨著腹腔鏡疝修補成形手術的問世,近年有一些腹腔鏡進腹處腹壁疝的報道。這實際上是一種切口疝,常表現為壁間疝。因疝門不大,此疝可能嵌頓。為避免其發生,拔鏡後,其插口應縫合。
(二)預後
手術後大多愈後好,但有4%~10%的復發。

⑺ 疝氣中醫外治療是怎樣一個治療方法

疝氣
病因症狀
腹腔內臟器經腹壁肌肉薄弱處向體表突出形成本病,在男性可由腹股溝向陰囊突出
一圓形或梨狀腫秀;在女性,腫物可出現於大陰唇部,平卧時腫物回縮消失,一般
僅有墜脹感,較大的疝可有時顯牽引痛。本病男性多於女性,右側多於左側,常由
腹壁薄弱(年老久病,肥胖所致的腹壁肌肉萎縮等)或腹內壓增高(長期慢性咳嗽、
便秘、排尿困難、妊娠、腹水等)所致。
自療注意事項
(1)早期治療。
(2)積極治療影響本病發生的其他疾病,如慢性咳嗽、前列腺肥大、慢性便秘等。
自治療法
1.成葯自療法
(1)疝氣內消丸,每日2次,每次服9克。
(2)桔核丸,每日2次,每次服9克。
(3)補中益氣丸,每日3次,每次9克。
2.驗方自療法
(1)小茴香10克、荔枝核10克、桔核6克、吳茱萸6克、木香3克、用水煎
服,每日1劑。
(2)向日葵1棵,水煎後紅糖沖服。
(3)烏葯、升麻各10克,用水煎服,每日1劑。用於疝氣腫痛。
(4)杉樹球8個,用水煎服,每日1劑。
3.飲食自療法
(1)羊睾丸、雞蛋各4個,水煮後吃蛋喝湯,每日1劑,連服數日。用於本病氣
虛者。
(2)補骨脂50克,鹽炒研末,加入黑芝麻25克,每次服9克,每日2次。
(3)全蠍一個研末,裝入雞蛋孔內蒸熟食之。
(4)豬肉120克、梧桐樹根,八月瓜根、蒼耳子各10克。燉服,每日1次。
(5)蒜頭皮20克,熬水,每日服用數次。蒜頭皮即粘貼蒜肉之衣,約1000
克的蒜頭,可剝皮20克。本方適用於小兒疝氣者。
(6)大蔥、紫蘇各適量,石灰袋1個,大蔥、紫蘇加水煮開後,待溫熱時浸坐1
5-20分鍾,然後以石灰袋置於患處入睡。本方對於疝氣脹痛有一定效果,一般
應用15-30分鍾,然後以石灰袋置於患處入睡。本方對於疝氣脹痛有一定效果,
一般應用15-30分鍾即愈。
(7)生薑15克、當歸15克、羊肉100克,同煮熟,吃肉飲湯,每日1次。
本方用治寒疝,具有補血活血、解氣止痛,溫暖下元之功效。
(8)紅皮蒜2隻、柑核50克、金橘2個、白糖50克,蒜去皮,同其他三味用
水2碗,煮成1碗,頓服。本方用治疝氣疼痛異常,具有消腫、止痛之功效。
(9)鮮生薑適量,洗凈,搗爛絞取其汁,去渣,將汁貯於碗內,陰囊浸入薑汁內
片刻即成。本方用治疝氣,具有解肌散寒之功效。
(10)蔥衣(系蔥白的外衣)90克,稍加水煮,1次吃完,連服7次。本方
用治疝氣,具有解肌散寒之功效。
4.外治自療法
(1)吳萸、川楝子、小茴香各10克,烘乾研末,醋調成膏,紗布包裹,敷神闕、
氣海、中極穴。
(2)肉桂10克、研末醋調,紗布包後敷臍部。
(3)蓖麻仁7粒研碎,麵粉適量,水調成膏,敷健側湧泉貼在右側腰部,右側疼
痛貼在左側腰部。
5.其他自療法
(1)熏葯:燈籠草30克,煎湯熏洗,每日1-2次。
(2)葯墊法:川椒30克、小茴香30克、灶心土500克。將川椒、小茴香研
為細末,灶心土打碎,三味和勻,棉布包裹,製成坐墊,坐其上。

⑻ 怎樣簡單治療疝氣

在臨床上,保守療法很難治癒疝氣,確實的方法是手術治療,方法如下。
1.手術前准備,禁食一天,局部剪毛消毒。
2.將奶牛保定,一般採用側卧保定。
3.麻醉,採用5%水合氯醛全身麻醉,或腰旁神經傳導麻醉,局部進行浸潤麻醉。
4.將內容物還納腹腔,將疝囊提起後切開疝囊。如果發生粘連,則小心剝離。
5.如果嵌入的腸管壞死則切除,然後進行腸吻合,再送入。
6.首先縫合疝輪,塗抹青黴素,然後縫合肌肉,塗抹青黴素,最後縫合皮膚。
7.術後處理,靜注10%安鈉咖10~20毫升,維生素C50毫升,10%葡萄糖1500毫升,生理鹽水1000毫升,連用3天。

⑼ 老年疝氣怎麼治療

老年疝氣的形成原因

疝氣是老年人的一個多發疾病,主要是因為老年人常患有慢性支氣管炎、前列腺增生肥大、習慣性便秘等疾病。長期的慢性咳嗽、排尿困難、排便費力,致使腹腔內壓力增高,排擠、壓迫腹內臟器向腹壁薄弱的區域移位。另外,因心肺疾病、肝臟疾病引起的腹水,也會緩慢引起腹壓升高。老年人腹壁肌肉、肌腱退變,強度減低,加上肥胖或長期患病卧床等因素,極易導致腹壁肌肉萎縮而患疝氣。

·老年疝氣的症狀

當腹壓增高,比如大便、咳嗽、活動的時候,腹腔內容物如腸子就會從腹壁薄弱缺損處突出來,表現為包塊,而平卧後腹壓降低,腸子就回去了。因此,如果老年人的腹壁出現了不應該有的包塊,而且平卧後消失,這種情況幾乎可以肯定就是疝,要趕快去醫院進行治療。

·老年疝氣的危害

很多人都認為疝氣不痛不癢,而且許多患者白天可以摸到包塊,平卧時包塊就消失了,因此認為不需要治療,有的病人甚至會拖幾年都不去治療。但是一旦出現了疝氣嵌頓,腸子回不去,就非常危險了。疝氣嵌頓後,腫物可突然增大,伴有嘔吐、疼痛、腹脹等一系列腸梗阻症狀。若不及時處理,疝環勒緊腸管影響血液循環,則容易發生腸管壞死。如繼發感染,還會因毒素吸收而出現毒血症。嵌頓疝還會造成電解質平衡紊亂,這些都有可能危及老人的生命。

·老年疝氣的治療

·自古以來,中外均採取手術和非手術兩種方法治療

疝氣修補術一般臨床效果雖好,但因受患者的年齡、體質、疝氣的大小和選擇的手術方式、操作以及是否伴有腹內壓增高的其他慢性疾病、切口感染等諸多因素的影響,疝氣仍有一定的復發率。特別是老年患者,更易復發。
腹壁薄弱:老年人一般活動減少,常缺乏必要的腹肌鍛煉,因而腹部肌肉薄弱,如有長期咳嗽、排尿困難等引起腹內壓增高時,內臟可通過腹壁肌肉突出體表,形成腹外疝或疝氣復發。

長期便秘:老年人由於結腸平滑肌、腹肌、膈肌及提肛肌張力減低,直腸反射減弱以及不良的飲食習慣,全身性疾病,身體虛弱等,常有習慣性便秘,使疝氣在修補術後易於復發。

長期咳嗽:老年人由於呼吸道黏膜及支氣管黏膜發生萎縮,纖毛運動能力減弱,免疫能力降低,易引起急、氣管炎、慢性支氣管炎、肺部感染等呼吸道疾病而致長期咳嗽。咳嗽會使腹腔內壓力增加,造成疝氣術後復發。

排尿困難:老年男性多有前列腺增生,並導致排尿困難。排尿時腹壓增加,也是造成術後疝氣易復發的原因之一。

盡管疝氣屬"小手術",但對應激能力和免疫抗病能力相對低下的老年人而言干擾甚大,因而適宜的術前准備尤顯重要。手術前應對老年病人的全身狀況作出正確評價,難免手術會有危險性和術後並發症。

·老年疝氣的非手術治療

老年朋友採用這種療法是非常適宜的,因為人到老年生理機能都相對萎縮,體質較弱,不適應手術治療。而採用疝氣治療帶,不需手術,無需住院,無需特殊護理,是老年疝氣患者最為理想的治疝氣首選療法。

·非手術磁療疝氣治療帶治療疝氣的機理

由康雅迪生產的國家專利產品-----磁療疝氣治療帶,首先是利用一套松緊舒適、固定穩定又不影響正常工作和生活的疝氣治療帶,將帶有中葯和磁場的磁療葯包準確固定在疝環口,使疝內容不再脫出。對消除症狀,防止發展和嵌頓,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並為疝環口閉合創造必要條件。同時在中葯和磁場的作用下加快疝環口癒合。其作用原理是溫陽散寒、理氣止痛、活血化淤、生肌斂口、改善微循環、促進組織細胞再生。

·非手術治療疝氣的療效

非手術治療疝氣有效率無可非議。疝環口閉合時間長短與以下因素有關:

1.年齡越小組織細胞再生越活躍,癒合較快;
2.發病時間越短,治療越早癒合越快;
3.疝環口越小癒合越快。治療過程中疝內容物不經常脫出可使疝環口連續不斷的縮小,直達閉合。

聰慧牌磁療疝氣治療帶優點

1.准字型大小治療型產品,曾獲多項國家專利,經國家葯品監督管理局指定檢測機構檢測並注冊。產品注冊信息可在國家葯監局信息網上查詢 ,使您放心使用。

2.採用可調節、松緊適宜、固定穩定,按照人體生理特點而設計的產品,使用舒適、合體為疝環口閉合創造了的必要條件。

3.臨床八年驗證,使用簡單方便、無毒副作用、不影響正常的工作、學習和生活。對於小兒疝氣、老年疝氣、腹股溝疝氣、臍疝、切口疝、術後復發疝療效顯著。

4.通過中葯與生物磁場相結合治療,採用透皮吸收,葯效直達病灶,使疝內容物不再脫出,加快疝環口癒合,標本兼治,實現內病外治。

5.成人型磁療疝氣治療帶增加了輔助包的獨有設計,採用高分子防水材料製成,可在洗澡時替換磁療包,防止磁療包受濕影響葯效和疝內容物脫出,是目前市場上唯一有此設計產品。

6.完善的售後服務,定期的售後回訪指導,使您在購買和使用中真正無後顧之憂。

·老年疝氣治療注意事項

1. 經常檢查磁療包在疝環口是否准確接觸緊密,保證疝內容物不自脫出疝環口,以保證治療效果。
2. 治療期間要盡量避免重體力勞動、長時間體育活動、減緩咳喘、便秘,以減輕腹內壓。
3. 不宜食用引起便秘及腹內脹氣的食物,如有負壓增多的疾病,例如腹水、肺感染、前列腺肥大等疾病,應及時治療控制

閱讀全文

與疝氣肥大怎麼治療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軟開度訓練方法 瀏覽:733
造價答題技巧和方法 瀏覽:967
奧克斯壓力鍋使用方法 瀏覽:20
狂犬病臨床症狀和治療方法 瀏覽:580
趣味性幼小銜接教學方法 瀏覽:804
白坯傢具水性漆施工方法和步驟 瀏覽:824
獅跑故障燈亮電腦板升級方法 瀏覽:761
板塊輪動分析設置頁面方法 瀏覽:556
賽珍珠的價格鑒別方法 瀏覽:108
絲竹之聲訓練方法 瀏覽:882
去除圖像瑕疵的方法有哪些 瀏覽:601
什麼可以調用void的方法 瀏覽:36
led燈珠檢測方法 瀏覽:162
晚上11點鍛煉方法 瀏覽:553
熱水器如何排氣的方法 瀏覽:318
鑒別稀濃硫酸的20種方法 瀏覽:530
304不銹鋼檢測方法去哪裡檢測 瀏覽:435
電焊焊接的技巧及方法 瀏覽:653
沒有器材鍛煉腹肌的最後方法 瀏覽:608
如何去除蜘蛛痣的方法 瀏覽: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