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科普 > 解決幼兒入園焦慮有哪些方法

解決幼兒入園焦慮有哪些方法

發布時間:2022-09-08 10:51:00

⑴ 孩子剛上幼兒園,該如何幫他順利的度過入園焦慮有什麼辦法

引言:孩子剛上幼兒園有入園焦慮症,其實是非常正常的,有些家長在孩子哭的時候就非常著急,會害怕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其實家長不要過於緊張,要正確去看待分離焦慮,要知道適當的分離焦慮是非常健康的,並不會導致任何心理問題的出現,家長要積極的去看待這個問題,千萬不要放心孩子,也不要不放心老師,否則這種情緒會傳達給孩子,會讓孩子也非常緊張,會加重孩子的分離焦慮。家長在孩子入園之前也可以給孩子做一些心理建設,讓孩子有一個心理准備,可以告訴孩子上幼兒園的好處,平時還可以通過講故事的方式讓孩子知道上幼兒園是一件什麼樣的事情,讓孩子對幼兒園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就不會特別抗拒。

最後孩子上幼兒園離開父母,這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必須要經歷的事情,家長要學會放手,相信孩子的適應能力,相信孩子肯定能順利度過。

⑵ 教師如何解決幼兒入園焦慮症

幼兒教師應仔細觀察幼兒的日常表現,並將詳細情況記錄在觀察日記上,便於及時查看和總結規律,並根據幼兒的不同特點,採取不同的方式對待幼兒,做到個性化解決問題。

教師應主動與家長溝通。一方面了解幼兒入園前的生活習慣、性格特點和愛好,從而准備幼兒感興趣的圖書、玩具等,以幫助幼兒快速融入集體。另一方面與家長在教育上達成一致意見,指導家長如何對孩子進行教育引導。

(2)解決幼兒入園焦慮有哪些方法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幼兒年齡小,心理及生理上都不成熟,所以對父母的依賴性很強。如果硬是強迫孩子和家長分離,孩子一般會釋放自己的情緒。如果幼兒的一系列表達強烈感情的行為沒有得到相應的回應,就會慢慢接受必須要呆在幼兒園的這一客觀事實,幼兒開始變得焦慮和不安。

幼兒教師對於有入園焦慮的`幼兒有時會採取漠視淡化的方式來對待。漠視淡化的方式反而在無形中助長了幼兒的焦慮情緒。幼兒出現心理問題的時候如果得不到有效及時的解決,就會在幼兒的心中產生很大的陰影,幼兒入園分離焦慮亦是如此,漠視淡化不僅解決不了問題,反而會增加幼兒的焦躁情緒。

⑶ 緩解幼兒入園焦慮,有哪些方法

培養孩子的看護能力,幼兒園的孩子比較集中,老師喂孩子,孩子也願意幫助孩子排便後清潔。仍然在家裡學習吃飯,並且知道尿液和大便被稱為老師。這樣,孩子們就自由自信了,不會到處跟在其他孩子後面。我的理解是,幼兒園的名字叫「入學焦慮」,職稱是「分離焦慮」。他們長期共存。

新生命球童的誕生是一個家庭的希望和歡樂。父母不忍心讓孩子哭是有道理的。當孩子們到了上學的年齡時,他們應該按時上學和社交。孩子們不能永遠和父母住在一起。他們希望孩子能平靜地面對生活,讓他們提前學會一些生活技能,幫助孩子變得獨立。如果孩子能自己睡覺、吃飯、穿衣服、穿鞋子,他們不僅能增加自信,還能增加自信。但也讓孩子們更容易適應,因為孩子們可以在家人不在的時候照顧好自己。

⑷ 想要緩解幼兒入園焦慮,你覺得應該怎麼

緩解孩子入園焦慮,要多給孩子鼓勵,要和孩子提前了解和熟悉這家幼兒園,要給孩子提供和這家幼兒園小朋友接觸的機會。

多給孩子鼓勵

鄰居家的小孩就讀這家幼兒園,我就讓我家小孩和鄰居家的小孩多接觸,時間長了兩個人成為了好朋友。我會陪著我家小孩和鄰居家的孩子一起去上學,漸漸的孩子適應了每天早晨去上學,後來有一天,孩子對我說,媽媽,我想和小哥哥一起去幼兒園上學。那一刻,我知道自己成功了,我終於緩解了孩子的入園焦慮。

結語

父母和孩子都會迎來小別離,父母和孩子都要學會適應,為了緩解孩子入園焦慮,父母需要做到有耐心有愛心。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只要父母認真去做了,孩子就會順利入園。

⑸ 幼兒園孩子入園焦慮症怎麼緩解

幼兒園孩子入園焦慮症怎麼緩解

在寶寶第一次進幼兒園時,大多數都會產生於父母分離後的不適應。,畢竟第一次離開了熟悉的家庭環境,離開熟悉的爸媽,接觸陌生的人,家長們應該正確的對待孩子初次去幼兒園的行為,幫助孩子走出憂慮困境。

進入秋天,又是一年的入園時,每年都有一批寶寶入園,也總會有一段不適應期,那麼到底該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呢?

寶寶入園的焦慮反應是正常的反映,每當寶寶在爸媽的陪伴下一起到幼兒園報到。而這之後有的寶寶哭鬧著不讓爸媽離開;也有例外的,有的寶寶前幾天高興地去上幼兒園,但是後來卻在家耍賴,怎麼也不肯再去幼兒園了,苦惱起來讓家長和園里的老師都有些為難……這樣一個時期真難過,怎麼幫助寶寶盡快度過呢?

對於這一求助講述了下面幾種方法緩解情緒:

第一,幫助寶寶度過入園焦慮期,需要家長在家中給寶寶一定獨處的時間和空間。例如在客廳的一角,利用櫥櫃或桌椅隔出一個獨立的空間,讓寶寶體驗在視線中感覺不到成人注視的情況,在那裡游戲、看圖書等,培養寶寶的獨立能力,減輕寶寶對成人的依戀感。

第二,幫助寶寶度過入園焦慮期,需要提前使寶寶的心理有準備。寶寶對爸媽的依戀很強烈,讓他們一下子離開爸媽,會使其依戀感受阻,產生分離焦慮症,引起不安全感。因而讓寶寶對上幼兒園提前有個心理准備是非常必要的。爸媽可以在假期里或開學前帶寶寶到即將要去的幼兒園門口或裡面轉一轉,讓寶寶熟悉一下環境。

第三,幫助寶寶度過入園焦慮期,需要爸媽多培養寶寶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如穿衣、上廁所、吃飯等;生活習慣,如午睡等,幫助寶寶增加入園後的心理自信。

第四,幫助寶寶度過入園焦慮期,讓寶寶對幼兒園產生期待感,認為在幼兒園中老師是一個可以幫助自己的`人,相信哥哥和姐姐也都是在幼兒園中快樂地學會本領的。

第五,幫助寶寶度過入園焦慮期,爸媽要調整好心態,給寶寶以積極的暗示。當寶寶對爸媽產生依戀和依賴不想去幼兒園的時候,很多爸媽往往心軟、動搖。須知,寶寶雖小,對爸媽的情感、心態卻是十分敏感的,當寶寶察覺到爸媽的動搖心態時,會強化他不願上幼兒園的想法。所以爸媽應把握好心態,保持愉悅的情緒狀態,送寶寶進幼兒園,並對寶寶的點滴進步予以及時鼓勵,例如:「今天你只是到幼兒園門口時才哭了一次,真棒」、「你是笑著和媽媽說再見的,好乖」等。

最後,當寶寶從幼兒園回到家,爸媽可以問他在幼兒園里都學了寫什麼,今天最高興的事情是什麼等,了解寶寶的心理感受,及時幫助寶寶消除一些情緒問題。

對於每一個寶寶而言,入園焦慮是必須要經歷的,度過了這一階段,爸媽會發現,寶寶越來越活潑,他已經愛上去幼兒園了。這樣,他們也就順理通過了這一障礙。

;

⑹ 幫助幼兒盡快度過入園焦慮期的小妙招

一、正確的去交流

想要讓自己的孩子能夠盡快的擺脫焦慮的話,那麼一定要採用正確的方式,去和他們交流,要站在平等的地位上去進行交流,要多去了解一下孩子內心的想法,了解他們的擔憂,這樣可以幫助他們有效地去擺脫焦慮,讓他們在上學的時候更加愉快。

二、培養孩子的獨立

獨立其實對於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每個人都要學會一定的獨立。所以在孩子沒有入園之前,我們就要有意識的去培養孩子的獨立,等他們上幼兒園以後父母更要注意培養他們的獨立,讓他們自己去嘗試著做自己需要做的事情,這樣等他們上學的時候就會更好的去處理自己的問題。

三、建立孩子與同學以及老師之間的新關系

在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其實一定要幫助老師與自己的孩子建立一種新關系,讓孩子能夠去信賴老師,建立一個比較親密友好的關系,這樣當自己孩子在入園的時候就可以更好地與老師相處,讓他們能夠去接受上學,這個可以有效地去緩解他們的焦慮。

實際上每個孩子都需要去進行上學,很多孩子在剛開始上學的時候會出現非常嚴重的焦慮,上面的幾種方法都可以緩解孩子入園的焦慮,讓他們能夠更好的去學習知識,建立與老師和同學之間的關系,讓他們的生活能夠更加的豐富多彩。

⑺ 幼兒入園焦慮的應對方法

幼兒入園焦慮的應對方法

幼兒入園焦慮的應對方法,孩子的情緒問題應當受到重視,成長是甜蜜和困難交織的過程,很多孩子在小時候都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緒,引導孩子的情緒是非常關鍵的,幼兒入園焦慮的應對方法教你如何教育孩子。

幼兒入園焦慮的應對方法1

1、交往准備

幼兒對父母依戀一方面與教養方式有關,另一方面與幼兒成長過程中與社會接觸的程度有關。父母要使幼兒的交往范圍擴大,降低其對家人的依戀,幫助孩子建立人際關系和社會關系。如果幼兒平時較少接觸家庭成員以外的人員和外界事物,則在陌生的環境中很容易產生焦慮。因此,入園前家長要有計劃地擴大幼兒的交往范圍和活動空間,幫孩子找玩伴,多和其他孩子接觸,引導幼兒主動與他人交往。家長間也要多接觸以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和社會關系,初步建立交往的信任感和安全感。

2、心理准備

培養孩子入園後具備的一些情感態度。家長可以提前帶孩子參觀幼兒園,熟悉幼兒園環境,初步體驗幼兒園的生活。讓孩子知道幼兒園是小朋友學習本領、游戲玩耍的地方,在那裡能夠玩到許多新玩具、結交許多新朋友,有老師和小朋友一起玩,激起孩子想上幼兒園的願望。同時,家長要告訴孩子:「從上幼兒園那天起,爸爸媽媽早上把你送進幼兒園,晚上下班再來接你。」讓幼兒對家長「暫時的消失」有心理准備,知道並不是永遠見不到爸爸媽媽了。

3、生活准備

要讓幼兒學習一些必要的生活常規,初步培養自理能力。如果在入園前不具備生活自理能力,那麼孩子適應幼兒園的新環境將有一定困難。家長要了解幼兒園的一日常規,有目標地培養孩子的生活習慣和自理能力。適應幼兒園的生活節奏和要求,要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給孩子更多自我鍛煉與自我服務的機會,減少孩子對父母的依賴,讓孩子學會自己吃飯、盥洗、穿脫衣服、上廁所、疊被子等。

幼兒入園焦慮的應對方法2

教你穩定新入園幼兒情緒

1做好家訪工作

新生入園前的家訪,一是了解幼兒的生活習慣、興趣愛好、個性特點和家庭環境、父母素養以及他們在對待幼兒教育問題上所持的觀點等;二是通過家訪與幼兒接觸,初步建立感情。所以入園前,教師盡可能對每個幼兒都能上門家訪或電話聯系。具體做法是:

親切自然地進行自我介紹,允許幼兒稱呼自己阿姨,因為「阿姨」比「老師」更容易讓孩子感到親近;叫叫幼兒的'小名,牽牽他的手,通過身體的接觸使幼兒對教師產生好感;和孩子一起玩他們喜歡的玩具,談他們感興趣的話題,還可採取送小禮物的方法縮短彼此間的距離;向家長了解孩子的一些生活習慣及飲食愛好,以便教師在幼兒園做好孩子的護理工作。

2、幫助幼兒做好入園准備

入園前,可邀請幼兒來園熟悉環境,讓幼兒在父母的陪同下參觀幼兒園,認識班上的老師,讓孩子看看幼兒園有滑滑梯、可以騎木馬、哥哥姐姐怎樣唱歌、跳舞、做游戲,他們就會覺得幼兒園有一種無形的吸引力,產生「想上幼兒園」的慾望。同時,可建議家長在家幫助幼兒進一步認識、了解幼兒園,另外,還可指導家長培養幼兒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如穿衣服、洗臉、上廁所等;提前按照幼兒園的作息制度安排幼兒生活,使幼兒的生活規律與幼兒園的作息時間相吻合。

3、讓幼兒對教師產生依戀感

在陌生的環境里,幼兒最容易失去安全感,而讓幼兒對教師產生依戀感,則是形成安全感。

首先,老師要始終在幼兒身旁細心照料,讓幼兒感到時時刻刻有老師存在,這樣他們會感到安全一些,幼兒早期觸覺較為敏感,多與幼兒肌膚相親,如拍拍幼兒的小腦袋、拉拉幼兒的小手、抱抱他、和他說幾句悄悄話等,都讓幼兒對教師產生深深的親切感和依戀感。其次要用最溫柔、最親切的語言勸導幼兒。孩子有哭鬧行為,應和顏悅色地加以勸導,決不能用尖利的甚至惡狠狠的語言去恐嚇孩子,如「再哭,把你送給公安局叔叔」;「再哭,把你一個人鎖到一間屋子裡去」等恐嚇性語言是必須防止的。這樣做或許一時也能奏效,但要知道這會造成不利於孩子心理健康的不良後果,使孩子在相當長的時間里,對老師抱有畏懼感和不信任感。另外,教師應盡量滿足孩子的一切合理要求,如孩子喜歡什麼樣的游戲,喜歡玩什麼玩具,喜歡和誰做朋友,能讓他們做的事情,盡量讓他們去做,並在其行動中盡量能給予表揚和鼓勵,孩子一旦受到表揚,就會很高興,很得意,孩子也會順從老師的教育,服從老師提出的要求,逐漸對老師產生依戀感。

4、開展豐富有趣的活動

新入園的幼兒不習慣幼兒園的集體生活,喝水、吃飯、洗手、大小便、玩玩具,都不能像家裡一樣隨心所欲,一切都要遵守規矩。這對於任性、一切都以自我為中心的三歲左右孩子來說,是比較困難的,老師不能遷就孩子不正當的要求,要適當地進行教育,教給他們一些生活技能,可以通過各種各樣的活動和游戲,讓幼兒在愉快的情緒下學到本領。此外,教師要根據幼兒的興趣愛好,多開展豐富有趣的學習活動,「玩」是幼兒的天性,滑滑梯、騎木馬、唱歌,跳舞、畫畫是幼兒最喜歡的,因此教師可多帶幼兒去玩滑滑梯、騎木馬,教一些孩子喜歡的且容易接受的歌曲、詩歌、故事、舞蹈,這樣既可以激發幼兒的求知慾,又可以利用這些游戲活動轉移幼兒想家想父母的情緒,讓幼兒在寬松、自由的氛圍中愉快地生活、學習。

5、鼓勵家長共同配合

幼兒園教育固然重要,但家庭環境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孩子們在幼兒園時已逐漸適應集體生活,但每當晚上或是周末回家後,再回幼兒園,孩子們又是哭鬧成群,所以,教師要積極鼓勵家長配合幼兒園的教育,在家時可多給孩子們講講幼兒園有趣的事情,給他們玩一些好玩的玩具,配合老師指導孩子按照幼兒園的要求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自理活動,千萬不能包辦。如對不肯午睡、一個勁兒要找媽媽的幼兒可讓其父母早點下班來幼兒園陪孩子熟悉幼兒園環境等。

⑻ 針對入園焦慮的幼兒有什麼解決措施

孩子在三歲以後,就要去幼兒園生活。在家裡孩子可以為所欲為,到幼兒園以後行為會受到限制,而且沒有家人的陪伴會讓他非常反感進入幼兒園,這就叫孩子的入園焦慮。那麼入園焦慮的應對措施有哪些?有關內容,請看下文介紹。

為什麼會產生入園焦慮

3歲的幼兒新進入幼兒園,與依戀的對象(主要是親人)分離時,隨即產生焦慮、不安、傷心、痛苦的感覺和撒嬌、哭喊、吵鬧等拒絕分離的表現,即幼兒入園焦慮,實際是一種分離焦慮,它是一種緊張不安的情緒。通常年滿3歲的幼兒就要進入幼兒園里學習生活,而 3。5 歲正是幼兒產生依戀的一個高峰期。

幼兒剛剛進入新奇的幼兒園,陌生的環境、陌生的幼兒教師與陌生的小夥伴,使幼兒產生了不安全感,使幼兒對親人的依戀感加強,不願意離開親人。親人的離開使幼兒感到不安全,缺乏依戀對象,從而產生了入園焦慮。

入園焦慮的應對措施有哪些

1、家長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提前帶孩子去熟悉幼兒園;也可以在初入園的日子裡,提前一些接孩子回家。當孩子真正體驗到媽媽還是十分愛他,家庭還是"安全基地"。

2、家長的主要任務是幫助幼兒適應幼兒園集體生活的種種要求,主動配合幼兒園,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如晚上按時停止游戲或看電視,按時漱洗,按時睡覺等。

入園焦慮的應對措施有哪些?可以帶他提前進入幼兒園,並且熟悉幼兒園的一切,在此過程中要繼續,不能聽從孩子的意見,不然送的時候會更不好送。再者家長在家裡要求孩子習慣的連貫性,比如洗臉、刷牙、睡覺一氣呵成,他可以更好的適應幼兒園的生活。

⑼ 如何解決幼兒入園焦慮

如何解決幼兒入園焦慮

如何解決幼兒入園焦慮,孩子是上天的饋贈,面對不易解決的問題,孩子可以尋求家長的幫助,孩子最開心的事情莫過於得到父母的認可,提高孩子的免疫力就需要營養均衡的飲食,下面我分享如何解決幼兒入園焦慮方法。

如何解決幼兒入園焦慮1

1、對入園焦慮的認識

每學期開學的時候,我們都能看到一些新入園的小班幼兒,在與家人分別時哭喊:「我要媽媽!」「我要回家!」有的孩子會大哭大鬧,讓家長無法分身,這種個體在預感潛在的危險或不幸時,所產生的強烈的負性情緒和緊張的身體症狀就是焦慮,因為上幼兒園與父母分離所產生的焦慮也就是入園焦慮。

2、原因分析:幼兒的個性比較內向

研究表明,性格外向、活潑大膽的孩子要比性格內向、安靜膽小的孩子更容易適應幼兒園的生活。這就是說,幼兒的個性比較內向,就會產生分離焦慮。

解決方法

1、多和同齡人交往

如果說父母是孩子性格的第一位影響者,那麼同齡小夥伴則是孩子形成良好性格、學會為人處事的最好的老師。

2、營造和睦的氛圍

在和睦、文明的家庭環境里,孩子會情緒穩定、性格開朗、感情豐富、自信心強。所以,爸爸媽媽要首先給孩子營造一個溫馨、有安全感的家庭氛圍。

3、主動與孩子交流

當孩子放學回家時,應主動地與孩子接觸,讓孩子講講幼兒園里的生活,並讓孩子談談自己對一些事情的看法。多和孩子進行交流,了解孩子內心的想法,才能對症下葯,真正幫助到孩子。

4、讓孩子鍛煉獨立

爸爸媽媽要創造條件讓孩子去獨立完成某種事情,如買東西、去鄰居家借東西等。過了一段時間,孩子的性格就會比以前開朗多了,可以讓孩子更大膽地去接觸一些他所感興趣的事情,孩子性格內向就會改變。

5、保護孩子自尊心

爸媽媽要保護孩子的自尊心,關心他們的行為,鼓勵孩子暢所欲言,切勿採取粗暴簡單的教育方式,輕易剝奪孩子的「發言權」。父母還要有意培養孩子應對困境的能力,教育孩子學會忍耐和隨遇而安,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把一時的沮喪丟在腦後。

6、爸媽的良好影響

孩子在適應家庭環境的過程中,常以爸爸媽媽為最直接的模仿對象,形成自己的心理定式和性格特徵。爸媽的言行舉止足以影響孩子的情緒、意志和行為,久而久之內化為孩子的性格。爸媽開懷大笑,孩子就會高興得手舞足蹈;爸媽怒氣沖天,孩子就會嚇得膽戰心驚。所以,爸爸媽媽要保持常態的、穩定的情緒,即使心情不好也要在孩子面前做到樂觀豁達,以便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良性影響。

3、原因分析:幼兒沒有分離的經驗

研究證明在入園之前有與家長分離經驗的幼兒比較容易適應幼兒園的生活,不會產生分離焦慮。反之,如果幼兒沒有分離的經驗,就比較容易產生分離焦慮了。

解決方法:

1、減少幼兒的依賴性

家長要對分離焦慮有正確的認識,應當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並且盡量設法使孩子感到分離不那麼突然,比如提前帶孩子去熟悉幼兒園或在入園初期提前一些接幼兒回家,同時努力使幼兒對幼兒園產生好感。

2、縮小家園生活的差異性

幼兒在家的生活與在幼兒園的生活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家裡的作息時間隨意性很大,而在幼兒園,幼兒要遵守幼兒園的作息制度;在家裡,一切生活行動隨隨便便,在幼兒園,幼兒要服從集體生活的規則;在家裡,幼兒稍有表示,成人會馬上滿足其要求,而在幼兒園很難做到這點;在家裡,幼兒幾乎可以佔有自己想要的一切,而在幼兒園需要分享和輪流使用,同時需要一定的自理能力。這一點使幼兒在剛入園時感到很不適應。

如何解決幼兒入園焦慮2

首先,作為家長我們必須認可這是非常正常的一種現象。孩子從受精卵開始的發育,就要先經歷脫離母體接觸萬千世界,出生以後還要經歷斷奶,飲食要從大自然界中獲取,之後便要進入幼兒園,這標志著孩子開始社會化。這些都是在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必須要經歷的階段。有些家長先於孩子就已經焦慮了,這種情緒會感染到孩子。因此,不論孩子有沒有開始感到焦慮。你都要始終以一種放鬆的狀態去面對他,用你的實際行動去暗示他,這是很正常的一件事,這是你必須要經歷的一件事。

再者,合適的入園時間如果能把握好,對於減輕焦慮也是很有幫助的。那什麼時候是合適的入園時間呢?2歲,3歲,3歲半?理論上,3歲是比較合適的入園時間。但也要因孩子而異。最重要的是觀察孩子的行為,如果他表現出來特別喜歡找小朋友一起玩,在家一個人總是很無聊時便是合適的時間了。

有的家長又經常會認為自己孩子獨立性不夠強,送到幼兒園里不放心。那麼,在送幼兒園之前家長就要慢慢地鍛煉孩子獨立吃飯,獨立上廁所的基本技能。這樣到了幼兒園,孩子會感到非常自信,一定程度上會緩解焦慮。如果這些技能都會,但是不熟練,不用擔心,孩子在這個時期的學習能力是非常強的,放心地放到幼兒園去學習鍛煉吧。

在孩子入園之前要給孩子讀相關的繪本,最好帶孩子先去幼兒園去熟悉一下環境和老師,讓孩子看一下接送孩子上學放學的情景;以及按照上學時間提前給孩子調整好生物鍾;還可以讓孩子多跟已經上幼兒園的小朋友多接觸,讓他切身地體會到自己大了,就要去上學了。

盡管我們在入園之前做盡了詳細工作,大多數的`孩子在真正入園的時候還是會焦慮。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眼睜睜地看到自己的孩子歇斯底里,家長也要保持淡定以及不動搖。千萬不要抹著眼淚在門外偷看,一定要笑著跟他告別,下午放學的時候一定要准時來接。只要不是太過激的反應,我們都要堅持去送。在沒有適應好之前,如果心軟中斷,迎接你的將是艱難的從頭再來。

有的孩子性格比較敏感,會表現得過度焦慮。例如我家寶寶在入園三天後,出現了神經兮兮的反應,每天晚上一回到家,一聽到「老師」,「幼兒園」等關鍵詞出現,就會非常緊張地說「我不去幼兒園」。每10分鍾間隔一次,就會哀求我「媽媽,求你別把我送到幼兒園了,可以嗎」,甚至一整晚都會說夢話。這個時候,我沒有採取一般專家的建議去堅持送她,而是給她請了假,在家觀察她的反應,並告訴她「老師說,這段時間你放假了」,千萬不要讓她知道是因為不適應而主動給她請的假。

等到她慢慢地不再為這個事情焦慮,在家呆的又開始無聊了時。我就找個合適的時機提前告訴她:「你的老師通知媽媽,下周你就要開學了。」她的反應自然是不高興,但已經是很無奈的不願意而已了。中途的停止入園,其實對於過濾焦慮的孩子而言是做了一個有效的緩沖。

等到再次入園,就要堅持送了。大約一周的時間,我家寶寶早晨入園時就不再哭鬧反抗了。

通過孩子入園焦慮的問題,我們要認識到,解決孩子的問題,就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慮她所擔心的問題,因孩子而異地去解決問題,不要盲目地人雲亦雲。

⑽ 幼兒園新生入園焦慮的表現及應對措施有哪些

幼兒園新生入園焦慮的表現及應對措施如下所示。

一、幼兒園新生入園焦慮的表現。

1、依戀親人,情緒變化無常。

經調查研究顯示,依戀親人、情緒變化無常的幼兒占很大比重,主要表現在:孩子在早上出門時,十分抗拒;一進入幼兒園就哭鬧,拒絕與教師交流;一看到家長離開,就立刻追趕,喊著不要走,我要回家;在活動、睡覺時不停哭鬧。

2、依戀教師,產生雛鳥情節。

大多數孩子都有特別依戀的養育者,入園後,幼兒潛意識里認為養育者不要他了,哭鬧也不能使養育者出現。因此,幼兒把這種依戀轉移到了一個可以給予他安慰和希望的人身上,比如,緊緊跟隨教師或保育員,不願走入集體,拒絕集體活動等。

3、不願和其他小朋友互動。

現在很多孩子在家中一般都是獨生子女,生活當中處處受父母長輩的寵愛,所以在和其他小朋友交流的時候會出現問題,尤其是在陌生的環境中;如果孩子在幼兒園遇到比較強勢的小夥伴,或者不被小團體接納,他會覺得在幼兒園里受到了孤立,這樣一來自然就會出現入園焦慮。

二、緩解入園焦慮的情緒的應對措施。

1、積極暗示

用正能量影響孩子:寶寶長大了,可以去幼兒園了!寶貝你真勇敢!老師說你表現可棒了,自己吃了碗飯呢!除了語言暗示以外,情緒、表情、行為的暗示更為重要,家長的態度孩子都能讀懂,並且深受影響。

2、情感援助

給孩子帶上安慰物,一個毛絨玩具在成人眼裡不算什麼,但是在離開親人的陌生環境中,這個玩具承載的是孩子情感的依託。現在很多幼兒園也會在入園須知上建議剛入園的孩子帶上自己喜歡的玩具。

3、提前熟悉

孩子去上幼兒園前,家長可以多和幼兒園的老師聯系,經常帶孩子去和幼兒園的老師見面,這樣孩子就會對老師產生一種熟悉感,去了幼兒園也不會過於害怕沒有見過的陌生人,而且孩子在幼兒園一旦感到緊張焦慮的時候,看到熟悉的老師也會緩解他的這種症狀。

4、循序漸進

入園初期,家長可以採取晚來早走的方式入園,減少在幼兒園的時間,讓孩子感覺不是那麼漫長、難熬。

閱讀全文

與解決幼兒入園焦慮有哪些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造價答題技巧和方法 瀏覽:967
奧克斯壓力鍋使用方法 瀏覽:20
狂犬病臨床症狀和治療方法 瀏覽:580
趣味性幼小銜接教學方法 瀏覽:804
白坯傢具水性漆施工方法和步驟 瀏覽:823
獅跑故障燈亮電腦板升級方法 瀏覽:761
板塊輪動分析設置頁面方法 瀏覽:556
賽珍珠的價格鑒別方法 瀏覽:108
絲竹之聲訓練方法 瀏覽:882
去除圖像瑕疵的方法有哪些 瀏覽:601
什麼可以調用void的方法 瀏覽:36
led燈珠檢測方法 瀏覽:162
晚上11點鍛煉方法 瀏覽:553
熱水器如何排氣的方法 瀏覽:318
鑒別稀濃硫酸的20種方法 瀏覽:530
304不銹鋼檢測方法去哪裡檢測 瀏覽:435
電焊焊接的技巧及方法 瀏覽:653
沒有器材鍛煉腹肌的最後方法 瀏覽:608
如何去除蜘蛛痣的方法 瀏覽:650
偏癱的穩定訓練方法 瀏覽: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