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麼測溫度
什麼是溫度?
維基網路的定義是:溫度是表示物體冷熱程度的物理量,微觀上來講是物體分子熱運動的劇烈程度。
把這句話拆成前半句和後半句分開解釋好了。
—————————————————熱力學的分割線—————————————————
前半句很好理解,一個東西,用手摸過去,溫度高的熱,溫度低的冷。很直觀。但是你可能會進一步問,為什麼會感覺冷,為什麼會感覺熱?
具體的人體對溫度的感知,我記得知乎貌似有其它問題,解釋的挺好。簡單來說,所謂冷的東西,就是會從人體吸收熱量的狀態;熱的東西,則是會將熱量傳遞給人體。
看起來還是很直接很廢話是不是,但為了解釋這么一句話,其實需要好幾個熱力學的理論:
1.什麼是熱量?
2.熱量在什麼情況下會傳導?
先討論第二個問題。這里就要祭出大名鼎鼎的熱力學第二定律:
維基網路 熱力學第二定律 開爾文表示(熱力學每一條定律都有好多等價的表達,感興趣的可以去看網路):不可能把熱量從低溫物體傳遞到高溫物體而不產生其他影響。
等等,怎麼又回到對溫度的定義上來了……
熱力學第二定律所描述的,是一種熱力學上的不可逆過程(即熵增大原理)。我們把這句話換個肯定的表達方式:在沒有其他影響的情況下(其它影響的典型例子:空調),熱量只能從高溫物體傳導到低溫物體。
問題2解決~雖然現在的邏輯是這樣的:
你感覺到物體比你的手熱==熱量從物體傳導到了你手上==物體比你的手熱。
╮(╯_╰)╭
遺憾的是,從熱力學的角度,熱力學第二定律是經驗定律,無法解釋和證明。
好在我們有統計力學。
對於第二個問題的討論先放一放。我們來看看第一個問題:什麼是熱量?
維基網路 Heat (中文的已經不能看了……):熱量是不同於做功或是物質轉移之外的,一種能量的轉移。
深入的討論的話,這里又有一堆細節可以說了。
能量是什麼?物體對外做功的能力。比如我們說一個人有正能量,就是說他能對外做很多功(大誤)。
能量要如何轉移呢?這句話說的很清楚。1)做功。我打你一拳,我就給了你一大坨能量;2)物質轉移。你吃了一斤肉,除了長胖之外也獲得了大量的能量(嚴格來說,這里不能考慮消化吸收的過程,不過暫時就不討論這個了);3)熱量。你玩了一個晚上的小米,獲得了大量的熱量。
需要注意的一點是:熱量是能量的【轉移】,它是一個過程量,不是一個狀態量。什麼意思呢?請跟我做下面幾個判斷正誤:
A. 某物質溫度高,所以它的能量高。
B. 某物質溫度高,所以它的熱量高。
C. 某物質溫度高,所以它與低溫物體接觸時,傳輸的能量高。
D. 某物質溫度高,所以它與低溫物體接觸時,傳輸的熱量高。
在不咬文嚼字的前提下,四句話裡面,唯一錯誤的是B。
不是狀態量的意思就是,」一個物體的熱量「這種說法是不存在的。這也是日常口語中很容易犯的一個錯誤。
但是,我們可以說物體得到了多少熱量,溫度變化了多少。
Q=CvT. 熱量=熱容x溫度變化。
親愛的小朋友們,你們記住了嗎?
—————————————————動力學的分割線—————————————————
接下來說說微觀的定義:物體分子熱運動的劇烈程度。
熱運動是什麼?
簡而言之,圍觀尺度上的,無規則的運動。
比如一滴墨水在清水裡面的擴散,在不考慮重力的情況下,就是一種熱運動的表現形式。而溫度越高,擴散的越快,也就是熱運動越劇烈(為了理解溫度的定義,請把這句話的推導倒過來);
而溪水的流動,空氣的流動(也就是風),則不屬於這一類。
為什麼會熱運動?
因為分子有能量。一般來說,能量就分兩種,一種是勢能,一種是動能。
勢能,諸如重力勢能mgh,跟所在的場是有關系的,脫離了場(比如太空中)就可以不予考慮。
(順便說一句,勢能的零點是不好確定的,比如你在遙遠的太空的重力勢能究竟應該是0呢,還是mgh從0積分到無窮呢。)
動能,1/2mv^2,也都耳熟能詳是不是。
好了,接下來是動力學,或者說統計力學入門(憑回憶手打,可能有誤):
我們說,分子都是有動能的。
分子有沒有可能沒有動能呢?有可能。溫度越低,動能越小。這個極限,就在絕對零度。
所以你可以理解為什麼有-273.15℃這個數字存在了。實驗和理論都給出了這個數字。在這個溫度下,分子的熱運動停止了,動能為0。絕對零度的完美晶體,熵亦為0.
(要不要解釋一下熵……算了關系不大,先留個位子好了。)
分子的動能不可能為負值,也就是說,不可能實現比絕對零度更低的溫度了。
而絕對零度本身也是不可能實現的。這就是熱力學第三定律的內容了。
(繼續留下一個坑。)
接下來一個問題:要如何描述分子的動能?換句話說,微觀上的動能,要如何與宏觀上的物理量聯系起來?
這里,便引入了溫度的概念。
很直觀的想法,我用溫度表示動能,乘以一個系數表示正比關系,不就可以了?
先不考慮和前面熱力學部分的銜接問題。假設分子擁有E=1/2mv^2的動能,不妨就認為……
我知道手打的你們看不清……這是維基網路上面的公式。
k就是大名鼎鼎的玻爾茲曼常數。(記錯了不要怪我)
關於這個公式的兩點說明,不想深究的可以不看:
1.有人可能看到了v的下標,這里就有一個自由度的問題:一個分子,我的平動動能很好理解,就是一般我們理解的1/2mv^2。問題是,考不考慮轉動呢?轉動也是有能量的啊?乃至還有其它的運動形式?
這個問題的解決就是引入自由度的概念。三維空間的速度,可以分解為x,y,z三個方向上的向量,也就是三個方向上的動能。這每一個方向,便是一個自由度。再考慮旋轉呢?復雜分子還有可能有很多個軸呢?沒關系,每一個當成一個自由度就好了,每一個都是一個1/2kT。最後加一起,就是總的動能。反正你也只關心溫度是不是。
還有一點,低溫情況下,有的自由度可能不納入計算。你可以理解為……溫度太低凍的動不了。這個結果就是低溫情況下用3/2kT,溫度高了可能就是5/2,7/2,等等了。
2.這個公式可以推導出更加大名鼎鼎的pV=nRT。理想氣體常數R正是玻爾茲曼常數k乘以一個阿伏伽德羅常數N。(微觀到宏觀)
———————————————熱力學與動力學統一的分割線———————————————
現在的問題是,說了一堆圍觀的動力學,也定義了溫度的概念,然而這些分子的熱運動,和我們日常見到的冷熱究竟是如何聯系起來的?
前面的討論已經說過了,分子的溫度和熱運動的動能有個很簡單的正比關系。那麼很自然的,把熱力學第二定律用在這里,我們能得出結論:動能大的分子和動能小的分子相遇時,會發生動能的轉移,也就是宏觀上觀測到的熱量,從而導致了溫度的變化。圍觀層面上,這一點也很好理解:
能量高的分子與能量低的分子相遇,在無數次彈性碰撞中,發生了能量的交換,最終實現了能量的平均分布,也就是相同的溫度。(應該是有具體的計算證明的,不過找了許久沒找到,以後發現了再加上。)
————————————————人體對溫度感知的分割線————————————————
記得知乎上有過這個問題:如果說溫度的實質是分子的不規則運動,那麼我們的皮膚是如何感知溫度的? - 生活
為了方便我就順便總結一下好了:
1.人體皮膚下面有三種溫度感受器:冷感受器、溫熱感受器和痛感受器——分別感受冷熱和極端溫度,並將其傳輸給大腦;
2.這些感受器由神經細胞組成,修飾以專門用途的蛋白質;
3.這些蛋白質包含有特定的離子通道。在特定溫度下,離子通道會被打開,使得離子得以通過。這些通過的離子便通過其特定的化學反應或是電勢來傳輸溫度的信息;
到這一步就已經是微觀的尺度了。為什麼溫度能改變蛋白質的形態?(感覺是廢話……但還是寫一點好了)
形態的變化,本質上不是因為溫度,而是因為溫度差帶來的熱傳導,從而導致能量上的變化。能量不僅僅被用作熱運動,還可以用來發生其它的反應,諸如晶體的融化,諸如蛋白質的變形。
2. 人體測溫方式有哪些
體溫的測量方法通常有腋窩、口腔和直腸三種,生活中最常使用的測溫方法是腋窩測溫法,其方法是將體溫計的水銀端放在腋窩的頂部,被檢查者用上臂將體溫計夾緊,放置10分鍾取出讀數,正常值為36-37℃。口腔測溫法是將消毒體溫計的水銀端,置於被檢查者的舌下,緊閉口唇,放置五分鍾取出讀數,正常值為36.2-37.2℃。直腸測溫法是被檢查者取側卧位,將肛門體溫計的圓鈍端塗以潤滑劑,緩慢插入肛門達體溫計的一半,放置五分鍾取出讀數,正常值為36.5-37.5℃。
3. 怎樣測體溫
正常人體溫在36~37℃之間,上午比下午高。測體溫的方法有3種:腋下法、口腔法和肛門法,其中以腋下法最為普遍。
1.操作要領:
測體溫前,應用拇、食指握緊體溫表上端,手腕急速向下向外甩動,將水銀柱甩到35℃以下。
腋下測溫時,要解開病人胸前衣扣,擦去其腋窩部的汗水,將體溫表的水銀頭放在腋窩當中,並緊貼皮膚,水銀頭不能伸出腋窩外,讓病人屈臂,手扶對側肩部以夾緊腋窩。測試時間為10分鍾。
肛門測溫時,應先在水銀頭塗少量油類物質進行潤滑,再慢慢將表的水銀端插入肛門2.5~3厘米(嬰兒僅放入水銀頭即可),並用手握住體溫表的上端,以防脫落折斷。3分鍾後取出,用軟手紙將表擦洗,然後再檢溫。
口腔測溫時,應將體溫表放於病人舌下,囑病人將口唇閉起,但不要「咬牙切齒」。測試3分鍾後,可取出查溫。
查看所測得溫度度數時,應一手橫持體溫表緩慢轉動,取水平線位置背光觀察水銀柱所示溫度刻度。
用畢體溫表後,應用冷水及肥皂進行清洗,不要用熱水沖洗。擦乾後插入表套中存放。必要時,可用75%酒精或60。白酒消毒,時間為30分鍾。
2.注意事項:
腋下法簡便、安全、衛生、舒適,一般情況下均可使用;昏迷病人及嬰幼兒,可使用肛門法。
甩體溫表時應注意四周,不要碰上其他物品而損壞體溫表。
運動、哭鬧、進食冷熱飲、擦浴等活動均可影響體溫的測量,故應等待20分鍾後再測。
用腋下法測溫時,體溫表和皮膚之間不能夾有內衣或被單。
測溫一般為一日2次,必要時可每1~2小時測一次體溫。
肛表、口表宜專人使用。
4. 測量體溫的方法有哪些
測量體溫的方法較為簡單,但這是護理發熱病人的一項重要工作。體溫表有口表、肛表和腋表之分。正常人的體溫,口溫為36℃~37℃,肛溫稍高於口溫0.3℃~0.5℃,腋溫則低於口溫0.2℃~0.4℃。體溫可由於某些因素而發生變異,如女性平均體溫比男性高0.3℃;在進食、沐浴及劇烈運動後,都可使體溫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晝夜24小時的體溫也不盡相同,清晨2~6時體溫最低,下午2~8時體溫最高,但波動幅度一般不超過l℃。總之,體溫可隨著機體活動的多少、代謝的高低而變化,隨著測量體溫的時間、部位而有所不同。因此,測量體溫時,應注意排除上述影響因素。
測量體溫的方法有口溫法、腋溫法、肛溫法。
口溫法:除患有口腔疾病、意識不清者均可選用此法。測量體溫前,將消毒好的體溫計的汞柱甩至35℃以下,然後,把體溫計的水銀端放置病人舌下,囑病人口唇閉緊,不要用牙齒咬體溫計,3分鍾即可。此法方便,時間短,但易受飲水、進食的影響,因此,應在飲水、進食後30分鍾測量。
腋溫法:將甩至35℃以下的體溫計的水銀端置於腋下,貼緊皮膚,屈臂過胸,夾緊體溫計,3~5分鍾後即可取出。此法簡單方便,是較為普遍的測體溫法。
肛溫法:多用於昏迷病人,此法比較准確,誤差小。患者側卧或平卧,將甩至35℃以下的體溫計的水銀端,塗少許潤滑劑(液體石蠟、肥皂水、凡士林等),插入肛門內約4厘米,3分鍾後取出,觀察度數。測量體溫後,應注意體溫計的清洗、消毒,尤其是口表、肛表測量後,先用清水沖洗,後用75%酒精或0.1%新潔爾滅浸泡。一般將體溫為37℃~38℃時稱低熱,38℃~39℃為中度發熱,39℃~40℃為高熱,40℃以上為過高熱。
5. 測量高溫的方法
在冶金、建材、航天、航空及核能等領域都涉及到高溫測量過程,目前測量1600℃以上溫度方法分為接觸法與非接觸法,接觸法均採用熱電偶測溫,高溫鉑-銠熱電偶價格昂貴並且最高測量溫度為1800℃,鎢-錸熱電偶工作溫度可達到2100℃,然而鎢-錸熱電偶極易氧化或碳化,只能在真空、還原氣氛或者惰性氣體保護的環境中工作,不能用於含氧及含碳氣氛,使其使用范圍受到極大限制。非接觸法常用方法的有紅外測量法、圖像處理技術測量法,由於在測試過程中受光反射及氣氛等影響因素的干擾,導致該方法測溫誤差較大,難以滿足特定工作要求。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採用接觸法測量高溫,能快速准確地測出真實溫度,該方法不僅可以測溫上限高,工作溫度2800℃、沖擊溫度3000℃,並可在各種氣氛環境下穩定工作,而且價格便宜、穩定性好。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高溫測量方法,具體為:將導電材料製成高溫感測器,將感測器放置於所測量溫度場內或安裝在所測物體上,通過測量感測器電阻值變化得到所測溫度。
本發明所述高溫感測器的結構不受限制,滿足測量溫度要求,可准確測量電阻值即可,在高溫感測器的二端分別設置電位測量端A、B,電流端C、D,電位測量端與電流端採用與感測器相同材料製成,在電位測量端A、B之間為電阻測量段;電流端C、D分別接入直流恆定電源正、負極,電位端A、B分別接電壓測量儀正、負極。
本發明所述導電材料為金屬材料或者無機非金屬導電材料,具體情況可以依據測量溫度、測量精度及測試環境要求進行選擇,表面可塗覆保護層防止燒蝕。
本發明的原理:
對於所選感測器構成材料電阻溫度系數為線性或感測器構成材料電阻溫度系數線性不佳但測量精度要求不高的感測器,可採用以下方法計算出所測溫度,測量出感測器電壓後,依據感測器材料電阻溫度系數計算出被測溫度,具體過程為:
(1)由於電阻率為組織敏感因素,當導電材料溫度變化時,材料離子的振動也跟隨著發生變化,從而使電阻率發生變化,導電材料溫度與電阻率之間的關系式為:
6. 有哪些方法可以測量體溫
測量體溫的方法較為簡單,但這是護理發熱病人的一項重要工作。體溫表有口表、肛表和腋表之分。正常人的體溫,口溫為36℃~37℃,肛溫稍高於口溫0.3℃~0.5℃,腋溫則低於口溫0.2℃~0.4℃。體溫可由於某些因素而發生變異,如女性平均體溫比男性高0.3℃;在進食、沐浴及劇烈運動後,都可使體溫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晝夜24小時的體溫也不盡相同,清晨2~6時體溫最低,下午2~8時體溫最高,但波動幅度一般不超過l℃。總之,體溫可隨著機體活動的多少、代謝的高低而變化,隨著測量體溫的時間、部位而有所不同。因此,測量體溫時,應注意排除上述影響因素。
測量體溫的方法有口溫法、腋溫法、肛溫法。
口溫法:除患有口腔疾病、意識不清者均可選用此法。測量體溫前,將消毒好的體溫計的汞柱甩至35℃以下,然後,把體溫計的水銀端放置病人舌下,囑病人口唇閉緊,不要用牙齒咬體溫計,3分鍾即可。此法方便,時間短,但易受飲水、進食的影響,因此,應在飲水、進食後30分鍾測量。
腋溫法:將甩至35℃以下的體溫計的水銀端置於腋下,貼緊皮膚,屈臂過胸,夾緊體溫計,3~5分鍾後即可取出。此法簡單方便,是較為普遍的測體溫法。
肛溫法:多用於昏迷病人,此法比較准確,誤差小。患者側卧或平卧,將甩至35℃以下的體溫計的水銀端,塗少許潤滑劑(液體石蠟、肥皂水、凡士林等),插入肛門內約4厘米,3分鍾後取出,觀察度數。測量體溫後,應注意體溫計的清洗、消毒,尤其是口表、肛表測量後,先用清水沖洗,後用75%酒精或0.1%新潔爾滅浸泡。一般將體溫為37℃~38℃時稱低熱,38℃~39℃為中度發熱,39℃~40℃為高熱,40℃以上為過高熱。
6.高熱護理
持續的過高熱(42℃)超過2~4小時,常可導致病人意識喪失,呼吸、循環功能的衰竭,甚至死亡。做好高熱護理,合理有效的降溫,是護理工作中一項很重要的工作。
對高熱病人,一般2~4小時測量體溫1次,以觀察病人發熱的動態變化。高熱初期,病人多有寒戰、皮膚蒼白等表現。此時要注意給病人保暖,可添加被褥或使用熱水袋、電褥子等,防止受涼,同時飲熱飲料。病人如果持續高熱,則是高熱護理的重點。病人多有呼吸心跳加快、皮膚潮紅、灼熱、食慾不振、肌肉酸痛、口乾、頭痛,甚至出現意識不清、昏迷等表現。這時要積極採取有效的降溫措施,根據家庭具體情況,可選用溫水擦浴、酒精擦浴、冰敷等方法。
溫水擦浴:用32℃~36℃的溫水浸濕毛巾,自頸部沿上臂外側至臂,自側胸經腋窩內側至手心;用同法擦另一側上肢。然後,囑病人側卧,露出背部,自頸向下擦拭背部。下肢自髖部沿腿的外側擦至足背,自腹股溝的內側擦至踝部。順序是先上後下。一般擦拭為20分鍾,擦浴時可有腋窩、腹股溝、窩處稍停留,以提高降溫效果。擦浴時要注意關好門窗,保持室內溫度(18℃~22℃)。
酒精擦浴:常用30%~50%酒精200~300毫升(溫度在32℃左右),用擰至半乾的濕紗布擦拭。除前胸、腹部、後頸部外均可行酒精擦浴,時間不超過20分鍾(身體虛弱者禁用)。
冰敷法:取小塊的冰,用水沖去冰的銳角和污垢,裝入冰囊或冰袋內,加水少許,排氣後擰緊(扎緊)蓋口,加套或墊上毛巾等放於病人的頭部(前額或頭頂)或體表大血管處,如頸部、腋下、腹股溝、窩等處。應用冰敷時,要注意觀察皮膚,如皮膚呈紫紅色或病人感覺局部麻木時,要立即停用冰敷,以防凍傷。冰融化後應及時更換。以上各種方法也可相互配合使用。如溫水或酒精擦浴後使用冰敷法。如果家裡條件較差,室內溫度又偏低,也可用冷濕敷法,用冷水浸濕毛巾,擰至半干放於病人的頭部,有代替冰袋的作用,每隔3~5分鍾更換1次。對畏寒的高熱病人禁用擦浴。擦浴過程中出現皮膚蒼白、發冷時也要立即停止擦浴。在採取了以上降溫措施後,體溫仍不下降,可根據醫囑口服退熱葯物。降溫時要注意觀察病人的出汗情況,避免體溫降得過猛而引起虛脫。鼓勵高熱病人多飲水也是護理中的一件重要的事,高熱病人每日水的攝入量不少於3000毫升,可配製可口的清涼飲料備用(橘子汁、蘋果汁等)。給予細軟易消化、高熱量、高維生素、高糖、高蛋白、低脂肪的飲食,加強機體營養。高熱時,唾液分泌減少,易出現口腔乾燥、口唇乾裂、舌炎、口腔潰瘍等,因此,也要注意做好口腔護理。在體溫下降期可有大量的汗液排泄,此時要特別注意防止病人著涼,保持皮膚清潔,及時更換衣服、被褥、床單等。
7. 量體溫有哪些辦法
生病的時候,往往都要測量體溫,關於測量體溫的方法是我們必須要了解的,那麼測量體溫的方法有哪些呢?接下來,本文就為大家介紹測量體溫的三種方法,僅供大家參考。想要了解測量體溫的方法有哪些的朋友可以接著往下看哦!下面請看具體的介紹。
人體的溫度是相對恆定的,正常人在24小時內體溫略有波動,一般相差不超過1度。生理狀態下,早晨體溫略低,下午略高。運動、進食後、婦女月經期前或妊娠期體溫稍高,而老年人體溫偏低。體溫高於正常稱為發熱,37.3~38攝氏度為低熱,38.1~39攝氏度為中度發熱,39.1~41攝氏度為高熱,41攝氏度以上為超高熱。
測量體溫的方法有哪些?測量體溫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種:
1、口測法
通常在我們測量口腔溫度的時候首先現將溫度計做清潔消毒處理後用口含的方法將溫度計置於舌頭下面,保持口含姿勢五分鍾左右的時間,然後將溫度計取出讀出數值。正常值溫度在36.3℃~37.2℃之間.
2、腋測法
腋測法就是指將溫度計夾在我們的腋窩下面夾緊保持時間五分鍾左右,然後讀取溫度計的數值。正常的數值是在36.3℃~37.2℃之間。
3、肛測法
肛測法的操作流程是首先將溫度計做清潔消毒處理後,在溫度計表頭塗適量潤滑劑,然後把溫度計小心插入肛門保持時間五分鍾左右。最後將溫度計小心取出讀出數值,正常值在36.3℃~37.2℃之間。
在測量體溫時,應該根據病人病情選擇合適的測量體溫的方法:
1、凡嬰幼兒、精神異常、昏迷、口鼻腔手術以及呼吸困難、不能合作的病人,不宜測口腔溫度。
2、凡消瘦不能夾緊體溫計、腋下出汗較多者,以及腋下有炎症、創傷或手術的病人不宜使用腋下測溫法。
3、凡直腸或肛門手術、腹瀉,以及心肌梗塞的病人不宜使用直腸測溫法。
以上就是關於測量體溫的方法有哪些的相關介紹。相信大家看了上面的介紹之後,已經知道測量體溫的方法了。從上面的介紹中,我們可以知道,測量體溫的方法主要有三種,而且這三種方法測出來的體溫都是略有差異的,所以大家在測體溫的時候,一定要事先了解下對應體溫測量方法的正常參考數值哦!
8. 溫度的測量方法有幾種
1、接觸式測溫法
接觸式測溫法的特點是測溫元件直接與被測對象接觸,兩者之間進行充分的熱交換,最後達到熱平衡,這時感溫元件的某一物理參數的量值就代表了被測對象的溫度值。
這種方法優點是直觀可靠,缺點是感溫元件影響被測溫度場的分布,接觸不良等都會帶來測量誤差,另外溫度太高和腐蝕性介質對感溫元件的性能和壽命會產生不利影響。
2、非接觸式測溫法
非接觸式測溫法的特點是感溫元件不與被測對象相接觸,而是通過輻射進行熱交換,故可以避免接觸式測溫法的缺點,具有較高的測溫上限。此外,非接觸式測溫法熱慣性小,可達1/1000S,故便於測量運動物體的溫度和快速變化的溫度。
由於受物體的發射率、被測對象到儀表之間的距離以及煙塵、水汽等其他的介質的影響,這種方法一般測溫誤差較大。
(8)實驗測溫的方法有哪些擴展閱讀:
為了定量地進行溫度的測量,首先必須確定溫度的數值表示方法,然後以此為根據對溫度計進行刻度。溫度的數值表示法叫做溫標。所謂數值表示法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確定溫度數值大小的依據;二是標度方法。具體說來又包含以下三個要素:
第一,選定測溫物質及其測溫屬性,此屬性用數值表示即某種物質的測溫參量X(如鉑的電阻;熱電偶的溫差電動勢等。)
第二,確定測溫參量與溫度之間的關系(在尚未確立任何溫標之前,這種關系只是在一定經驗的基礎上作出的假定關系)。
例如確定為線性關系
t=aX+b式中的a、b需要由所取的兩個標准溫度點的數值確定;又如確定溫度與測溫參量間為正比關系
T=aX式中的a只由一個標准溫度點即可確定。
第三,確定標准溫度點並規定其數值,此即標度方法。
9. 測體溫的方法有哪幾種,測出的體溫有沒有差別
測量體溫的方法有哪些呢?在生活中經常會遇到發燒的情況,嬰幼兒是發燒的易發人群,如果孩子出現發燒的情況,我們一定要准確的掌握孩子的體溫,如果有必要的話,需要及時的就醫治療!那麼怎麼給孩子測量體溫呢?我們一般會採用腋下測量體溫的方法,其實還有很多的測量體溫的方法,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五、額溫的測量
額溫的測量主要是利用紅外線器械測量額頭的溫度。但由於額頭的體表溫度受外界環境影響大,准確度不是很高,所以使用並不廣泛。但是由於其測量速度快,不緊密接觸人體,所以常用於公共場所人體溫度的普查和初篩,以減少疾病的傳染和疫情蔓延。
測量體溫的方法有哪些呢?以上我們為大家介紹了常用的測量體溫的方法,無論孩子是否發燒,我們都要注意孩子的體溫,如果感覺孩子體溫過高的話,那麼我們一定要准確的給孩子測量體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