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nlp的關於語言
雖然前面已經說明過了,NLP的語言是廣義的語言,它不只是指說話或文字。同時還有肢體語言(如手勢,身體動作、表情等)。
NLP與成功學的區別與聯系——方向與方法
①一般而言,成功學教導我們要自信、要熱情、要堅毅等等,但是,我們要怎麼才能培養出這些素質呢?成功學極少有清晰、具體的實施步驟。而NLP的特色在於,它會告訴你怎麼去消除恐懼、建立信心、尋找熱情……而且步驟清晰,操作明確。如果說,成功學告訴我們要成為什麼人、要做什麼事。NLP就是進一步告訴我們怎麼去成為這樣的人,怎麼去達成那些事。
如果把成功比喻到到達一個地方的旅行,成功學就是地圖,而NLP就是交通工具。它們一個協助你明白要什麼,一個協助你清楚怎麼去要。一個指明方向,一個提供方法。所以,它們是追求幸福生活的二個重要的車輪,相輔相成。
②從另一個角色來說,NLP關心的是形式,而不是內容。具體來說,成功學會強調類似積觀、堅強、熱情等品質的內容。而NLP則關於要形成這些品質,需要什麼樣的做法。而究竟要培養哪一個品質,倒不是它所關注的。
③我們說NLP提供方法,並不是說NLP只有方法,而沒有觀念、精神方面的指導內容。而是因為,NLP一開始的研究對象,多半是傑出的心理治療師,溝通大師,而不是企業家、富豪等。所以,它對一般定義上的成功者研究不是很充足,反而對治療師的觀念、精神研究比較多。而成功學對大眾所說的成功人士研究比較多,對他們的觀念、精神也總結得比較多,比如拿破崙希爾、戴爾卡耐基等人的成功學研究,就比較透徹,所以可以補齊NLP在這方面的不足。
正因為NLP早期的研究對象多是一些心理治療師,溝通大師。所以,它的一些核心的觀念(在NLP里叫「前提假設」)多是針對於心理治療與溝通的。
Ⅱ 什麼是自然語言處理系統
簡單地說,自然語言處理(NaturalLanguage Processing,簡稱NLP)就是用計算機來處理、理解以及運用人類語言(如中文、英文等),它屬於人工智慧的一個分支,是計算機科學與語言學的交叉學科,又常被稱為計算語言學。由於自然語言是人類區別於其他動物的根本標志。沒有語言,人類的思維也就無從談起,所以自然語言處理體現了人工智慧的最高任務與境界,也就是說,只有當計算機具備了處理自然語言的能力時,機器才算實現了真正的智能。如果能夠通過機器翻譯准確地進行語言間的翻譯,將大大提高人類溝通和了解的效率。
Ⅲ 如何向文科同學科普自然語言處理
目前,人們主要通過兩種思路來進行自然語言處理,一種是基於規則的理性主義,另外一種是基於統計的經驗主義。理性主義方法認為,人類語言主要是由語言規則來產生和描述的,因此只要能夠用適當的形式將人類語言規則表示出來,就能夠理解人類語言,並實現語言之間的翻譯等各種自然語言處理任務。而經驗主義方法則認為,從語言數據中獲取語言統計知識,有效建立語言的統計模型。因此只要能夠有足夠多的用於統計的語言數據,就能夠理解人類語言。然而,當面對現實世界充滿模糊與不確定性時,這兩種方法都面臨著各自無法解決的問題。例如,人類語言雖然有一定的規則,但是在真實使用中往往伴隨大量的噪音和不規范性。理性主義方法的一大弱點就是魯棒性差,只要與規則稍有偏離便無法處理。而對於經驗主義方法而言,又不能無限地獲取語言數據進行統計學習,因此也不能夠完美地理解人類語言。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的趨勢就是,基於語言規則的理性主義方法不斷受到質疑,大規模語言數據處理成為目前和未來一段時期內自然語言處理的主要研究目標。統計學習方法越來越受到重視,自然語言處理中越來越多地使用機器自動學習的方法來獲取語言知識。
邁進二十一世紀,我們已經進入了以互聯網為主要標志的海量信息時代,這些海量信息大部分是以自然語言表示的。一方面,海量信息也為計算機學習人類語言提供了更多的「素材」,另一方面,這也為自然語言處理提供了更加寬廣的應用舞台。例如,作為自然語言處理的重要應用,搜索引擎逐漸成為人們獲取信息的重要工具,涌現出以網路、谷歌等為代表的搜索引擎巨頭;機器翻譯也從實驗室走入尋常百姓家,谷歌、網路等公司都提供了基於海量網路數據的機器翻譯和輔助翻譯工具;基於自然語言處理的中文(輸入法如搜狗、微軟、谷歌等輸入法)成為計算機用戶的必備工具;帶有語音識別的計算機和手機也正大行其道,協助用戶更有效地工作學習。
Ⅳ NLP中的溝通法
一個偵察兵,一個軍火商,一個作家,因為一個機緣巧合在一次度假中相遇,更巧的是他們遭遇到了某恐怖組織綁架,當蒙著眼睛的他們被拿開眼罩時。
偵察兵嗅到了有點咸鹹的濕潤海風的味道,第一眼就看到恐怖組織57名戰士,其中有20個全部武裝一部衛星電話,他開始想難道我的身份暴露了,但為什麼沒有人來針對我談話呢?所以這應該是一次關於勒索贖金的恐怖活動。
軍火商睜開眼睛,有些鼻翼的看出眼前的恐怖哥,拿的是瑞士軍刀,仿製品有幾個拿著某國已經淘汰的80年代支持裝備,明顯有市場需求,但他想是不是對方知道我的身份,所以想買些武器,但為什麼沒有人來針對我談話呢?我得想辦法見到他們的頭目,看看有沒有合作性。
作家感到繩子來得自己很緊,在眼罩拿下的瞬間,他看到了一雙充滿滄桑和漠然的眼睛,他想這個人經歷了多少故事,如果我能寫下來那是多麼棒的事情,看到不遠處有幾個孩子,他判定這是個很窮的所在,真不知道他們遭遇了什麼樣的不幸,才會鋌而走險綁架自己。
看到沒有,我們每個人說的話都在於內心深層的固有信念在經過刪減扭曲歸納的不斷運用,從而形成自己的思維定式和文字。
比如一個女人說所有的男人都不是好東西,也許她是遭遇幾個讓她失望的男人,傷心失望之下讓她得出一個結論,所有的男人都不是好東西,這就是結構中的以偏概全程序,我們的語言里總充滿著這樣的句式。
人的思維模式有三個重要的特徵,刪減扭曲歸納。
我們說人的語言問題其實就代表的是思維問題。
人們喜歡和像自己一樣的人打交道,所以,我們應該和溝通的對象自然匹配、和諧,通過自己的五官直覺,判斷對方是哪一類喜好的人,就可自然加強自己的那一方面,使之與對方匹配。
研究發現,人與人溝通時,肢體動作對人的影響最大,其次是語音語調,最後才是詞語
運用鏡像原理
觀察他人的表現並用與之相似的方式與其溝通,可以快速獲得對方的認可。觀察對方的動作、站姿、身體和握手等細節,可以把握對方的特點,並快速與之相匹配。
三種感知方式
專業研究發現,人的溝通有三種典型的方式:視覺感知(V)、聽覺感知(A)和觸覺感知(K)。
如何判斷每個人的感知方式呢?可以觀察溝通時眼睛和手的移動方向
視覺(V)的人看世界,聽覺型(A)的人聽世界,感覺型(K)的人感受世界。
有趣的是很多時候我們並不知道自己是用何種方法溝通——因為這些都是潛意識行為。
當然沒有人只採用其中一個方法而將另外兩種完全摒棄。
雖然我們的腦袋會隨著外界的刺激而自動在三種方式中不斷「遊走」,不過我們都會有一個「優先採用方式」:在VAK當中,有一種自己較能樂在其中,感到舒暢的方式。
當我們和自己相同「優先採用方式」的人一起時,會感到大家有共通語言,故此比較樂意接受他的意見或建議。
故此能「解讀」別人,找出他的「優先採用方式」是非常有效的人際溝通工具。
V——視覺型感知
視覺型的人習慣通過「視覺」來獲得信息,講話語速較快,活潑好動,眼見為實,以結果為導向,經常以貌取人,喜歡圖表,愛用的語句有「太清楚了」,「看一看」,「直觀一點」,「這圖怎麼樣」等等,他們愛望向上方,因為他們在看自己腦海中的圖像。
視覺型的人處理事情時都先用雙眼去看,而眼睛的學習能力快,可以在同一時間里接受到很多項訊息,日子久了,發揮視覺的能力熟練了,其行為模式便會有以下特徵:
(1)頭多向上昂、行動快捷、手的動作多而且大部分在胸部以上。
(2)喜歡顏色鮮明、線條活潑、外型美麗的人、事或物。
(3)能夠在同一時間中兼顧數項事物,並且引以為榮。
(4)喜歡事物多變化、多線條、節奏快。
(5)要求環境清潔,擺設整齊。
(6)坐不定,多小動作。
(7)衣著得體,顏色配搭很好。
(8)說話簡短輕快、聲調平板、不耐煩冗長的說話。
(9)批評的說話多針對速度、時間、煩悶、單調。
(10)說話一開始便切入正題,兩、三句便說完。
(11)說話大聲、響亮、快速。
(12)在乎事情的重點,不在乎細節。
(13)呼吸較快而淺,用胸之上半部呼吸。
與視覺型的人溝通,除了多用視覺型的詞語外,還要多用書面資料、圖表、錄像或手勢輔助,訣竅就是:不要光說,要展示資料,讓他看。
A——聽覺型感知
聽覺型的人習慣通過「聽覺」來獲得信息,工作時不喜歡被打擾,能夠准確表達其信息, 在講話前內心常有對話,故語速較慢,愛用的語句有「聽起來不錯」,「我們來討論一下」,「聽不清楚」等等,他們的眼睛多數水平望向兩邊,並且容易被外來聲音影響而分神。
聽覺型的人處理事情都先用雙耳接收和運用文字,日子久了,發揮聽覺的能力熟練了,其行為模式便會有以下特徵:
(1)說話內容詳盡,或會有重復的情況出現。
(2)在乎事情的細節。
(3)話多,而且往往不容易打住。
(4)重視環境的寧靜,難以忍受噪音,注重文字優美、發音正確等。
(5)對用字很注重,不能忍受錯字。
(6)喜歡事物有節奏感。
(7)做事情注重程序、步驟,注重按部就班。
(8)說話時常用鏈接詞,例如:「為什麼這樣呢?那是因為……」
(9)常用描述性或象徵性的聲音,例如「雪雪聲地喝湯」。
(10)說話聲音悅耳,高低起伏、抑揚頓挫,往往善於歌唱,喜歡找聆聽者,本人亦是良好的聆聽者。
(11)頭常傾側,常出現手按嘴或托耳下,手或腳常打拍子,走路時不徐不疾,間中表現出規律。
(12)坐著眼球多轉動(內心在自言自語),常有節奏性的身體語言。
(13)呼吸平穩。
與聽覺型的人溝通,除了多用聽覺型的詞語外,可以多引用具體的權威人士的觀點,還要多用注意改變語調、聲調來引起他們的興趣。
K——觸覺型感知
觸覺型感知的人習慣通過「觸覺」來獲得信息,比較情緒化,注重自身的感受而且很容易表達出來,說話很慢,愛用的語句有:「感覺不錯」、「很難受」、「很親切」等等,他們大多經常望向右下方,接觸自己的內在感覺。
觸覺型的人處理事情都是用他的內心的感受去領航,日子久了,發揮觸覺的能力熟練了,其行為模式便會有以下特徵:
(1)注重人與人之間的關系。
(2)希望得到別人的關懷,注重感受、情感、心境。
(3)不在乎好看或好聽,而注重意義和感覺。
(4)頭常向下做思考狀,行動穩重、手勢緩慢,多在胸部以下。
(5)坐著時靜默、少動作、頭多傾下、呼吸慢而深。
(6)說話低沉而慢,使用有深思熟慮的感覺,多用價值觀的字眼。
(7)不善多言,可長時間靜坐。
(8)說話多提及感受、經驗。
(9)往往不能說完一句完整的句子,而要分兩三次才能說完。
(10)批評時多針對別人對他的態度、事情不如意等。
觸覺型的人喜歡親身體驗,與之溝通要讓他現場現物,親自感受,比喻式的表達對其比較有效。
三種溝通方式
V——與視覺型的人溝通
視覺型的人是「憑眼睛做人」的,一切「眼見為實」。想一想用什麼最能照顧到他們的眼睛需要,便不難設計出一些與之配合的說話方式和行為風格了:
(1)他較難長時間集中注意力,所以說話應扼要、簡短、保持輕快節奏。
(2)多用手勢配合所說的話。
(3)線條生動、變化多端的事物,比較容易吸引他。
(4)多用圖表、圖畫、相片、樣板(實物)。
(5)多用顏色,色彩鮮明更能吸引他。
(6)多用事例去鼓勵他想像情景。
(7)注意布置及裝飾、對象的整齊擺放,送花,送卡會使他開心。
(8)給他指示或解釋時,多做示範,少說道理。
(9)少用文字,避免冗長的文章。
(10)多用視覺型詞語。
(11)討論事情時,多問他意見。如「你有什麼看法」,「看的懂嗎?」,「看看還有什麼遺漏的?」。
A——與聽覺型的人說話
聽覺型的人事事都會耳朵先行,腦子里經常用文字說話,憑此我們可以設計出一些與之配合的說話方式和行為風格:
(1)多與他傾談,當他說話時,點頭表現出你是在用心聆聽。
(2)多用不同的語氣,聲調音量、高低和快慢去表示出你的意思。
(3)保持寧靜的環境,配上柔和的音樂。
(4)說話和討論事情,要一步一步說明白,並且把其中的先後順序排列清楚。
(5)把規則、做法寫清楚、齊全,復雜的內容分要點寫出。
(6)叫他重復說一次你說過的話或字眼,也經常重復他說過的話或字眼。
(7)多寫信、寫字條給他,或者用電話、郵件、簡訊來保持聯絡。
(8)多引用規則、指示,及權威人士說過的話。
(9)討論後補上一封信或會議記錄。
(10)用押韻的口號,順口的詞語。
(11)討論事情時,多問他:「指示是怎樣說的?」,「還有什麼可以補充的?」,「說了這么多,想想還有什麼可以談的?」
K——與觸覺型的人溝通
觸覺型的人憑內心感受處理事情,所以照顧他們的感覺應該作為優先考慮的事項,我們可以憑此設計出一些與之配合的說話方式和行為風格:
(1)盡量安排多與他見面傾談,並且盡量多點悠閑的態度對他。
(2)多詢問他的感受,因為他渴望被了解、被接受。
(3)多提及過去的經驗和心得。
(4)不在乎看起來或聽起來怎麼樣,而在乎事情給他的感覺。
(5)注重榮譽、名聲、謹慎、踏實和持久的力量。
(6)談人生經驗及感受。
(7)強調對人的注重及關懷,強調人的價值。
(8)讓他接觸實物樣板,以及與有關的人直接接觸。
(9)注重用手做,給他親手做時的感覺。
(10)語調應該緩慢、低沉。
(11)談事情時,問他「你覺得怎麼樣?」,「感覺會順利嗎?」,「還有什麼擔心的地方嗎?」。
在特定的重復環境中,假如沒有重大的改變,一個人會傾向於慣用某一種或兩種感知方式,例如在工作環境中的上級、同事與下屬,在日常生活里的家人等。觀察他們慣用的感知方式,然後調節自己的溝通方式和行為模式,很容易改善和對方的關系。
Ⅳ 毒辣NLP中有哪種語言模式和技巧
你好,同步引導,反面指令,含義裝置,隱晦命令,毒辣版心錨,親和力,價值觀引出,言談模仿,催眠故事, 普遍經驗,假設布局成交,電眼神功,超級影響話題方程式,時間扭曲,觀察力,ABCD求證法,思想形態認證,解讀線索。
Ⅵ nlp是什麼
NLP是一套技術,也可以說它是一套模塊,也可以說它是一套方法,無論如何,NLP就是能神奇地讓你的生活變的更好的東西,有如現代偉大科學的創見,或如古代先知的洞見,是的,NLP就是那麼神奇,它能帶給你生活的全面提升。 很多人問我:為什麼要學NLP?無論你想追求卓越、使自己心靈平靜、完美的表現出你的能力、或讓自己更有修養,全部的解決之道就是NLP。 難道NLP就是全部嗎?……不,絕對不是,甚至NLP只是事物的一小部份,但是這一小部份卻恰恰是鑰匙,就算一個人發現了堆滿金山銀山的寶庫,如果沒有鑰匙開門去拿就等於零,不是嗎?而這鑰匙,就是NLP。 親愛的朋友,現在你已有一個機會讓自己來體驗這一把神奇的鑰匙——NLP。 NLP的涵義是什麼呢?答案就在它的名字上。 NLP是「神經語法程式學」的英文縮寫,即Neuro-Linguistic Programming。 Neuro意思是「神經」,特指我們大腦的神經系統,我們知道大腦和身體都經由神經系統連結在一起。我們的大腦神經系統控制我們的感覺器官去維持與世界的聯系,進行信息溝通,在NLP中,我們將要探討的就是我們如何去組織與控制我們的大腦神經系統並取得對世界及人類彼此間的認識。人類的所有行為都是神經的反應過程。 Linguistic意指為「語法」,在這里是指廣義上的語言的使用方式與方法。它不僅指口語,還包括肢體語言及我們大腦與身體之間的聯系機制所用的語言。「語法」反映了我們的世界模式,是思想的外化表現形式。我們都運用語言與別人作出互動影響,經由姿勢、手勢、習慣等無聲語言顯示我們的思考模式、信念及內心種種狀態。在NLP中,我們將探討我們如何使用它,它對我們的生活有什麼樣的影響。 Programming意為「程式、程序」,是借用了計算機科學的詞彙,它是指為達到某種結果的系統內部運作過程。其實我們的意念、感覺和行為只不過是習慣性的程序,可以經由提升我們「思想」軟體而得以改善。我們的大腦正如一部計算機,計算機能否執行某一種功能,關鍵在於你裝入什麼樣的軟體,執行什麼樣的程序,就像計算機界的一個名詞:GIGO(Garbage In Garbage Out),垃圾進垃圾出。裝入的是垃圾,出來的當然也是垃圾。我們的態度、信念、思維方式及行動都是「習慣程序」,只要你通過一定的方法,改善我們思維和行為的重復程序,讓大腦的軟體升級,我們便能取得理想的效果,進而達到生命品質的飛躍。 NLP是多種多樣的 隨著NLP學習的不斷升溫,一些重要的倡議者豐富了關於NLP的認識和體驗,於是NLP不可避免地會出現許多不同的風格和特點。理查得·班德勒和約翰·葛林德所採取的是獨立的方式,他們的重點研究各自擅長的專業方面相關的問題。我相信這種專業化的方向是好的,因為這會促使個人將自己的精力和能力投入到NLP應用中去。 當然,NLP的快速發展也導致了一些弊端,因為市場上許多對NLP不甚了解的新客戶有可能希望它能始終如一不做變化。但NLP無法做到這樣,它有許多明顯不同的風格,不同的哲學底蘊和價值觀,不同的人會以不同的方式來表達它。你從我或我同事那裡得到的關於NLP的理解會與你從別處得到的截然相反。模仿是一種控制個人發展、發覺自身潛能的絕好方法。要想取得顯著的效果,就得有充分的信心以及勇於體驗學習過程中艱難困苦的決心。我希望本文能激發你對NLP的興趣,參與到NLP培訓中來。很明顯,NLP是一個經驗化的程序,參加NLP培訓,你就能嘗試一下經驗所能帶來的東西。 只有你能控制自己的學習 只有你自己能控制自己的學習和成長,而你也有責任這樣做。通過運用NLP,你可以對你所做的事情和做事的方法進行有意識的取捨。我並不認為催眠術是一種商業技巧,我的目的是使客戶們對他們無意識去做的事情有更為清楚的認識——即變無意識為有意識,而不是其他的方法。 我還認為,真正有權利,有能力使一個人變化的只有他自己。當然,我承認外界影響的作用,本文中涉及的一些技巧就能產生或多或少的影響,但我要指出的是,如果你違背他人的意願和實際需要,試圖使用這些技巧來操縱他人,那麼總有一天你會玩火自焚。 成為更真實的自己 我一直堅持一個原則,即我模仿的所謂東西本來就是我自身的一部分,即使最初你只是從別人那裡看到了它。因此模仿並不代表你在改變你的個性,恰恰相反,它表示你成為了更真實的自己、潛在的自己。 我給即我得 我堅信我們有義務用自己的才幹為他人服務。但我們首先要學會接受別人本來的樣子。也許這聽起來有點自相矛盾:我們要去影響其他的人或事,卻先要學會去接受它。這可以從接受我們自己做起,通過學習如何控制自己,我們就可以首先做到使自己成為別人希望的模樣,這一影響是從內心開始的。給予什麼,你就能得到什麼;你的體現和感受,就是你自身的一面鏡子。這些原則是NLP一切內容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