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怎樣栽培小米椒
已有30年栽培歷史的辣椒品種弄口早椒(杭州雞爪×吉林早椒)因其果實商品性好、品質佳,在大型賓館很有市場,深受消費者喜愛,各地將其稱為「杭椒」。現將其栽培技術介紹如下。
(1)栽培季節。
①秋冬春栽培。長江中下游地區10月上旬播種,12月上旬定植,翌年3月下旬~6月下旬採收。②春夏秋栽培。1月上旬溫床播種育苗,4月上旬定植,6月中旬~9月上市。③秋冬栽培。6月中旬~7月中旬播種育苗,7月中旬~8月上旬定植,9月中旬~12月上旬採收。
(2)播種育苗。
①種子處理。用55℃水浸種30分鍾,自然冷卻後再浸種7~8小時或用高錳酸鉀500倍液浸種7~8分鍾,洗凈後用清水再浸種1~2小時,然後在28~30℃條件下保溫催芽,種子露白即可播種。②播種。苗床選在前茬未種過茄果類、瓜類作物的大棚內。澆足底水後,撒0.5%多菌靈葯土1~2厘米厚,播種後均勻覆蓋葯土0.5厘米,播後覆膜或遮陽網。③育苗管理。出苗前保溫保濕,白天25~30℃,30%~40%幼苗出土時,及時揭去地膜或遮陽網。出苗後適當降低溫度,白天18~25℃,夜間12~15℃,防凍害防倒苗、線苗。注意通風換氣,多見陽光。幼苗破心後進行第一次移苗,營養缽10厘米×10厘米。澆水不宜過多,保持床土下濕上干,過濕時,可適當撒施干細土或苗土,施肥宜用「帶色水」(5千克腐熟人糞尿對水1000千克),在土壤變白時追施,夏秋季傍晚澆施,保持土壤濕潤。寒冬早春在10~15時澆施。土壤和空氣濕度寧干勿濕。
(3)整地、定植。
①整地作畦。選用前茬未種過茄果類的大棚,翻耕前667平方米施腐熟廄肥2000千克,6米寬大棚內作畦6條,畦中間溝施復合肥,667平方米施30千克。②覆膜。定植前10天左右,冬春栽培覆蓋大棚和內棚膜及地膜,提高土壤地溫;秋冬栽培扣頂棚加遮陽網和地膜,降溫,以利緩苗。③合理密植。每畦2行,株距30厘米,667平方米栽4000株左右。冬春栽培中午定植,秋冬栽培在傍晚定植,定植後用稀人糞尿澆足定根水。
(4)田間管理。
①肥水管理。緩苗後667平方米施稀人糞尿1000千克,或磷酸二銨10千克或三元復合肥10千克兌水澆施。直到初次採收嫩椒時再視植株長勢及土壤干濕情況澆水施肥,一般每採收2~3次,667平方米施磷酸二銨15千克兌水灌施。遇連續乾旱,注意灌「跑馬水」。②整枝、保花保果。待辣椒發棵後及時摘除門椒以下側枝。杭椒坐果率高,但冷害及弱光等因素易引起落花落果。秋延栽培在9月下旬,每667平方米施辣椒靈6~8克(每1克對水6~8千克),切忌將葯液噴在生長點和嫩葉上。③溫光管理。冬春大棚栽培採用大棚+小棚+地膜+草簾四層覆蓋。秋延7~9月上旬扣頂棚+遮陽網降溫,10月中旬加蓋裙膜保溫,白天溫度25~30℃,夜間12~18℃,注意晴天棚溫不能高於33℃,及時揭裙膜通風降溫換氣。雨雪天注意揭去棚內覆蓋物,透光換氣。(5)病蟲害防治。
病蟲害有疫病、根腐病、軟腐病、病毒病、灰霉病、白粉病、蚜蟲、白粉虱、甜菜夜蛾、茶黃蟎、斑潛蠅等,應採取綜合防治措施及時防治,具體參考本書有關內容。(6)及時採收。
杭椒主要採收果長8~10厘米的嫩椒上市,為了提高產量需及時採收,包裝整齊上市。
⑵ 小米種植技術
北方旱地種的一種糧食作物。
⑶ 簡述小米的種植歷史
小米(穀子,粟)
中國種粟歷史悠久。出土粟粒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如西安半坡村、河北磁山、河南裴李崗等距今已有六七千年。7000年前的瑞士湖畔居民遺跡中亦發現有粟,但在古代世界文獻中粟的記載不多。A.德堪多認為粟是由中國經阿拉伯、小亞細亞、奧地利而西傳到歐洲的。Н.И.瓦維洛夫將中國列為粟的起源中心。中國擁有豐富的粟的品種資源。粟的野生種狗尾草(S.viridis)在中國遍地皆是,它和粟形態相似,染色體數相同,容易相互雜交
⑷ 種植小米的方法
穀子去皮就成了小米。糾正一下:小米不能種植,應種植穀子的方法。
穀子的種植方法是:1、把地整平。2、調成溝子,把穀子灑在溝裡面,再用土埋上。3、等穀子出土後長到一寸左右再定苗,除草。
⑸ 人吃的小米怎麼種植
春天,施足底肥,叫旋耕機把地旋好,和種小麥一樣,用樓將穀子樓到地里,到了秋天,收獲到的穀子,到碾米機上加後,就是我們常說的小米。
⑹ 小米怎麼種出來的,小米種植六個關鍵
種植植物,是需要技巧的。小米的種植也是如此。
所以需要我們找到一些專業資料,多看一些類似的書籍,對技能提升都會有一定的幫助。
⑺ 黑小米什麼時候可以種植
黑小米一般在5月下旬進行比重,切忌早播。
黑小米種植技術
1.選地。
種植黑小米要選擇地勢較高,陽光充足,通風條件好,肥力較好的嶺地、二階地,嚴禁在陰暗濕潤,通風採光條件差的河灘地、溝坎地栽種,地塊土壤選擇紅土,4月份回暖後,經過翻地,地里的玉米桿和碧卡顆粒肥就進入地里作為底肥,一年再不用施肥了。
2.在5月之後播種
考慮到影響穀子的播種因素比較多:比如穀子不能種的太晚,晚了秋天霜凍時沒有成熟,穀子就收不了;穀子也不能早播,要使穀子的花期避開本地陰雨季節;播種前曬種,用10:100的鹽水漂洗秕籽、草籽。再用清水洗去種子上的鹽水,曬干;如果播期有雨,應雨後土地粉化,避免土地板結。
3.查苗補苗。
穀子出苗後,要及時查苗,發現漏種和缺苗斷壟時,應採取補種措施:一是將種子浸入水中3-4小時撈出,用濕布撈出,用濕布蓋上,放在20-25攝氏度處,悶種10小時以上,開溝補種,踩壓好,二是對少數缺苗斷壟處,可在4-5葉時,雨後移苗補栽,對移栽穀苗,連續三天早晚用水澆苗,保證成活率。
4.間苗定苗
穀子出苗數十留苗數的10倍,應及早間苗,並注意排拔除雜草。幼苗長到2葉時,進行首次間苗,可適當多留苗,留好苗幼苗長到4葉時,進行其次間苗,留壯苗,保全苗,合理密植。
5.中耕除草
這是培育壯苗的關鍵,穀子幼苗生長緩慢,忌諱草荒,首次次中耕結合間苗進行,應掌握淺鋤、細鋤、破碎土塊,圍正幼苗,做到深淺一致,草凈地平,防止傷苗壓苗。中耕後如遇大雨,應在雨扣表土稍干時破除結板。
6.穀子出穗以後要弄幾個稻草人放到谷地裡面,防止小鳥吃。
7.收獲
穀子一般在蠟熟末期或完熟初期收獲,收早了傷鐮一把糠,降低產量,收晚了風刮落粒,影響產量。
⑻ 農作物小米幾月種植幾月收獲
農作物小米春播斷霜後(中原區穀雨後)播種到收獲約135天左右;夏播6月上中旬播種,種到收約100天左右。早中晚熟品種間,時間差10天左右。
一般品種的穀子產量為300~400公斤,出米率70~75%。有報道說雜交穀子最高畝產達972公斤,大面積800公斤。
穀子是我國傳統的大宗農作物,經加工去殼的穀子為小米。小米性甘微寒,有健脾、除濕、安神等功效。可做粥做飯,是消費者喜食的雜糧之一。
隨著人們保健意識的加強,消費雜糧已成為一種時尚,小米作為雜糧,近幾年來的消費量不斷增加,種植穀子的市場前景看好。
(8)小米種植方法擴展閱讀:
小米,一年生。原名:粟,也稱作粱、狗尾草、黃粟、粟米,禾本科、狗尾草屬一年生草本,須根粗大,稈粗壯,粟是穀子去皮後的結果,穀子是谷類植物,禾木本的一種,粟的營養價值很高,含豐富的蛋白質和脂肪和維生素。
它不僅供食用,入葯有清熱、清渴,滋陰,補脾腎和腸胃,利小便、治水瀉等功效,又可釀酒。
其莖葉又是牲畜的優等飼料,它含粗蛋白質5-7%,超過一般牧草的含量1.5-2倍,而且纖維素少,質地較柔軟,為騾、馬所喜食;其谷糠又是豬、雞的良好飼料。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小米
⑼ 小米是怎麼種出來的現在是小米的種植季節嗎
小米(栗米、穀子)是通過種子發芽生長出來的,分春播和夏播,現在六月份是可以播種的。
播種時間:
春播斷霜後,一般當氣溫穩定通過7℃時開始播種,主要是搶墒播種,播種到收獲約135天左右。
夏播6月上中旬播種,種到收約100天左右,早中晚熟品種間,時間差10天左右。
栽培要點:
整地施肥,輪作倒茬,深耕土壤,改良土壤結構,增強保水能力,加深耕層,利於小米根系下扎,使植株生長健壯,從而提高產量,並施足基肥,一般以磷肥加農家肥為主。
種子處理,選用抗病優良品種,播種前進行種子處理,選擇晴天及時曬種,並用新高脂膜拌種(可與種衣劑混用),能驅避地下病蟲,隔離病毒感染,不影響萌發吸脹功能,加強呼吸強度,提高種子發芽率和出苗率。
補苗間苗,一般在小米出苗後2~3片葉時進行查苗補種,5~6片時進行間定苗,並適時噴施新高脂膜,可有效防止地上水分不蒸發,苗體水分不蒸騰,隔絕病蟲害,使幼苗健康成長。
田間管理,蹬苗促壯、中耕除草、適時澆水,合理追肥,並及時噴施促花王3號促進花芽分化,提高花粉受精質量;在開花前噴施壯穗靈能強化小米生理機能,提高受精、灌漿質量,增加千粒重,增加坐果率,使籽實飽滿,達到產量提高。
防治病蟲害,小米生長階段易發生黑穗病、紅蜘蛛等病蟲害,應根據植保要求及時噴施針對性葯劑進行滅殺防治,噴施新高脂膜800倍液,可大大提高農葯有效成分利用率。
⑽ 種植種植小米須要怎樣的生長條件有圖片介紹嗎
小米,其實就是穀子去糠皮加工而成的,中國穀子的主要產區有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陝西、甘肅、河南、山東等12個省、市、自治區,種植面積佔全國穀子種植面積的95%。南方各省區僅在山地、丘陵有零星種植。
穀子喜溫,喜光,生育期短,耐旱耐瘠,這些生長習性對主產區的氣候、土壤條件是適應的,因而能夠獲得較高的產量。過去一些地區穀子產量比較低,並不是穀子本身的特性,而是生產條件不好、管理粗放所造成的。科學研究的資料和生產實踐表明:在加強栽培管理的條件下,穀子在旱地畝產200—300斤是不難的,水澆地畝產500斤、600斤的高產典型也很普遍,試驗田畝產曾達到1000斤。穀子生長發育對環境條件的要求如下:1. 溫度 穀子是喜溫作物,生育期間要求積溫1600—3000℃,夏播早熟品種要求積溫較少,春播晚熟品種要求積溫較多。穀子在不同生育階段所需溫度也有差異。種子發芽最低溫度7—8℃,最適溫度15—25℃,最高溫度30℃。苗期不能忍耐1—2℃低溫。莖葉生長適宜溫度22—25℃。灌漿期為20—22℃,低於15℃或高於23℃對灌漿不利。2. 水分 穀子是比較耐旱的作物,蒸騰系數 142—271,低於高粱、玉米和小麥。苗期耐旱性極強,能忍受暫時的嚴重乾旱,需水量僅佔全生育期的1.5%。拔節至抽穗需水量最多,佔全生育期需水量的50—70%。此期是獲得大穗多花的關鍵時期,缺水會造成"胎里旱」和"卡脖旱」,減少小花小穗數目,產生大量秕谷。開花灌漿期要求天氣晴朗,土壤濕潤,乾旱或陰雨會都影響灌漿。3. 光照 穀子為短日照作物,日照縮短,促進發育,提早抽穗,日照延長,延緩發育,推遲抽穗。一般出苗後5—7天進入光照階段,在8—10小時的短日照條件下,經過10天即可完成光照階段。不同品種對日照反應不同,一般春播品種比夏播品種反應敏感。此外,穀子是C4作物,凈光合速率較高,一般為25—26mgCO2/dm2??hr,高於小麥。4. 養分穀子對氮、磷、鉀吸收數量是因地區、品種、產量水平的不同而異,大約每生產100kg 穀子,從土壤中吸收氮3kg,磷1.4kg,鉀3.5kg。不同生育階段,氮磷鉀吸收量也不同,一般出苗至拔節期少,拔節至抽穗期多,抽穗至成熟期較少。5. 土壤 穀子適應性廣,耐瘠薄,對土壤要求不甚嚴格,粘土、砂土都可種植。但以土層深厚,結構良好,有機質含量豐富的砂質壤土或粘質壤土最為適宜。穀子喜溫怕澇,土壤水分過多,易發生爛根,應及時排水。穀子適宜在微酸和中性土壤上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