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陶藝捏雕成型的三種形式是什麼
陶藝捏雕成型的四種形式:揉、搓、捏、擀。
捏雕也稱雕花,一個技藝高超的藝人,用泥料就如用麵粉團一樣,做到形象准、速度快。
捏雕是用手工將用上等白泥捏成花鳥蟲草等各種形象,然後粘於器皿適當部位的一種裝飾技法,帶有極強的手捏痕跡,極好地保持和發揮了材質自身的審美特質。
顯示了一種生動、逼真和巧奪天工的美,達到自然美和人工技巧美的高度融合,顯示出一種精緻、幽雅和逼真的審美風度。
『貳』 陶藝的製作方法和過程是什麼
1、拉坯成型
利用拉坯機產生的離心運動,在旋轉過程中,對含水半固化狀態的泥料按照設計構思拉伸成型。泥板成型用泥板製作陶藝主要的特徵就是容易形成較大的完整的表面,成型速度較快。泥板成型技術要求很高。要做好泥板成型作品,必須掌握好泥板製作,對所用泥料的感知,泥板結合等技術問題。
2、泥條盤築
泥條法是通過泥條來構築成型的一種盤築技法。泥條可以是經手搓成,也可以通過壓泥條工具擠壓成型。素坯彩繪——用顏料在素燒的花瓶、碗、盤、罐等器物(素坯)上繪畫。素燒:等泥坯晾乾後進行裝窯,並進行第一次素燒,燒到800度左右,使泥坯硬化,再等待冷卻,出窯。
3、上釉
素燒過的瓷胎可以進行上釉,先施內釉。
4、正燒
上好釉的瓶子需要再次裝入窯中,並進行正燒,正燒需要燒制高溫,在1280度到1310度之間。
5、貼花
如瓶子需要商標、酒精度等其他文字說明或圖案類的絲網印刷內容,則在燒成的瓶子表面貼上釉上彩的花紙,再放入烤爐進行烤花,大概烤到700-800度左右。
(2)陶藝常用成型方法有哪些擴展閱讀
陶藝製作需要注意
1、氧化鋁(煅燒)—用作配釉及硼板沙
吸入可能造成刺激或肺部傷害,使用後徹底清洗雙手。
2、灰(各種草木灰)—配釉原料
此原料與水結合產生強礆,對皮膚有腐蝕性,以水砵法處理草木灰時,需戴護目鏡及橡膠手套。
3、碳酸鋇(德國,中國)—配製泥土和釉原料
對眼睛和鼻腔有刺激作用,使用不當會導致鋇中毒以及肺部機能損壞。具有可溶性,接觸會導致皮膚過敏。食用會引發身體抽出,痙攣,心臟病以及呼吸系統衰竭。對神經系統和血液循環系統也有很大的影響。含有碳酸鋇的釉,應避免使用在與食物直接接觸的表面。
『叄』 陶藝製作方法有哪些
製作坭興陶,大致可以分為六個步驟(即六個工序):揮泥;車坯;刨整;雕塑;煅燒;磨光
揮泥:製作坭興陶的原料是東、西兩種泥合成的。東泥如右檳榔紋的,富有光澤的是上等泥。西泥可以少配些,如碰上黃色的,俗叫黃鱔泥,那是次等泥,就要多配些西泥才好。一般來說,東泥佔60%,西泥佔40%。泥配好後,先用水浸透,然後用木棒攪拌,使沙石沉澱,讓細泥澄在上面,潷去清水,取出上面油滑細泥,盛進細密布袋,用重物(如石頭)壓出水分,如急於使用,可置乾燥方磚於布袋的四周使之吸水,等到水分適宜時,即可取出車坯。
車坯:上面已介紹過車坯的大概,這里介紹車坯的操作技術。車坯之前,要把泥弄得軟熟細密,還要准備估計所車的東西需用多少泥,少了會車得坯子過薄,多了會車得過厚,過厚過薄都不符合規格。車的過程,注意坯子各部位厚薄均勻、圓整、平整,注意式樣。束頸、膨腹、收口最講究操作技術。技術稍有欠精,就會露出間痕,或者高低不平等。
刨整:刨整是對已經車好晾乾的泥坯進行加工,式樣不夠好的更改式樣,不夠均勻的刨括整理,使泥坯成為最後的定形。哪一部分多了泥,把它削去;哪一部分凹凸不平,弄個端圓平整,有氣泡的刺穿弄平,含沙粒的剔除填補,並將嘴耳安裝上去,這是坭興陶生產中較為重要的一道工序,從事這一工作的一般都是老手。
雕塑:泥坯刨整完畢後,達到一定干度,就能畫上圖案、花紋或寫上文字,進行雕塑裝飾。一般新手,對圖案、花紋和文字,必須寫得完整,才能雕得准確,不然,往往走樣。若是老手,只需在泥坯上暗地規劃一下,就能運用雕刀亦畫亦雕,亦雕亦畫。雕字又是以刀代筆,旁觀者往往感到神妙。在雕工的等級來說,單雙線勾勒,那是粗工。單雙線勾勒後填上白泥,仍是粗工一類。
煅燒:坭興陶坯進窯煅燒,要置放缸瓦中,上覆缸瓦蓋,使它只是間接受火煅燒,不能暴露讓火直接射及,若是射及,即使不爆裂,也會變樣或者粘上別的泥土,粗麻質劣,不成器皿。同一窯的泥坯,最理想的就是東、西泥配合比例得當。不然,往往會發生有的已經火力足夠,有的還未燒透,或者已經過火的毛病。
磨光:煅燒出來的坭興陶,表面往往粗澀不平,缺少光澤,必須經過一番磋磨,才見平滑光潔,逗人喜愛。磋磨的第一步用粗石。磨法是把坭興陶安置平穩,用石塊在上面磋磨;或者是安置好石塊,把坭興陶在上面磋磨(即以坭興陶磨石塊或以石塊磨坭興陶),經第一次磋磨,再磨一次幼石,然後加溫塗蠟,用硬竹片刮至光亮為止。這種做法雖然一時光滑,但日久蠟面脫落,便顯得粗糙暗淡,頗不雅觀。若經粗石磋磨以後,一再磨以柔石,直至光滑如鏡,可以照見人影,長久不變。此法俗稱「雙光法」。
『肆』 陶藝製作過程步驟有哪些
陶藝製作過程步驟如下:
1、准備好材料,進行拉坯成型。
(4)陶藝常用成型方法有哪些擴展閱讀
主要製作方法有拉坯成型、泥板成型、泥塑成型、泥條盤築、捏塑、素坯彩繪等等。
1,拉坯成型,是利用拉坯機產生的離心運動,在旋轉過程中,對含水半固化狀態的泥料按照設計構思拉伸成型。
1,泥板成型,用泥板製作陶藝最主要的特徵就是容易形成較大的完整的表面,成型速度較快。
3,泥塑成型,利用泥塑的方法進行陶藝成型,由於整個造型是實心的,所以也叫做實泥成型。
4,泥條盤築,泥條法是通過泥條來構築成型的一種盤築技法。
5,捏塑,捏塑是用手捏成,多屬小件玩具,如唐宋兩代各種姿態的娃娃、雜技人、牛羊馬狗猴等十二辰屬相等。
6,素坯彩繪,是用顏料在素燒的花瓶、碗、盤、罐等器物(素坯)上繪畫。
『伍』 陶藝主要的五種技法是什麼
主要製作方法有拉坯成型、泥板成型、泥塑成型、泥條盤築、捏塑、泥塑成型、素坯彩繪等等。
『陸』 什麼是陶藝成型的基本方法
你說的是用陶泥造型嗎?首先是拉丕,就是把一坨陶泥放在拉丕機器上,它會不段的轉啊轉,用手把它扶正從中間用力使邊緣越來越薄,像碗啊,花瓶啊,茶杯什麼的就要用這種方法;其次是泥條盤柱法:把泥搓成大長條沾著泥漿像盤蛇那樣繞,也可以做出中間空心的裝飾品;還有就是把泥壓成一個大泥板,彎出出造型。其它就看你的想像力了,有用手亂捏成型的,也有把泥放到半干做雕塑的。
還是把陶土變成陶的方法啊?有一種:都是放在專門的窯里燒出來的!
『柒』 陶藝的製作方法有幾種,分別是什麼
問題解答:
陶藝的製作方法有5種,分別是泥條盤築成型法、手捏(雕塑)成型法、泥板成型法、印模(印坯)成型法、拉坯成型法、泥漿鑄件成型法。
製作方法:
1、泥條盤築成型法
①取一塊過量的泥料,用雙手天然捏緊、轉變,使其成圓棒狀。
②將圓泥棒橫放在任務台上,用手指平均地搓動,邊滾邊搓,左右手指走動,從粗到細. ·天然、平緩地搓泥條,依據需求搓成粗細一致、大小平均的泥條。
③將泥條放在轉盤上做一底部,然後將泥條邊轉邊接邊壓緊,邊轉變轉盤,順次加高,最終做成本人需求的造型。
④每添加了一層需求表裡壓平、壓密、壓勻以免枯燥時開裂。
⑤可用泥拍、手拍和手拉轉變調整造型,可用保存泥條盤築的原始手跡結果。
2、手捏(雕塑)成型法
手捏、雕塑成型法是製作陶藝最原始、最根本、最簡略的辦法之一,也是初學陶藝者體驗泥性一泥的厚薄、軟硬、干濕水平最根本的演習,可以不必東西,光用手捏,有較大的自在度,只需求用手把泥團捏成你本人想要造型的外形即可,這也是最陳舊的制陶辦法之一。還可用雕塑刀等東西做成雕像,在泥半干時將雕像挖空。
3、泥板成型法
泥板成型就是將泥塊經過人工或壓泥機滾壓成泥板,然後用這些泥板來進行塑造。滾泥板時,應把泥塊放在兩塊布中心進行,從泥塊的中間向周圍分散(轉變布塊),留意泥的厚度,要契合所做陶藝作品的需求。製作時要應用泥的柔嫩性,可以像用布一樣成型,而應用泥板的堅固特點時又可把它當成木板一樣來成型。泥板成型使用局限很廣,從平面到立體,都可以進行造型轉變,可應用泥板濕軟時進行彎曲、卷合,製作成天然、美好的造型,也可應用泥板半干時製作挺直的器物。
4、印模(印坯)成型法
印模(印坯)成型法是應用石膏模具來進行成型的一種辦法。自古以來。此法就普遍地運用在陶瓷出產中,普遍我們運用的是石膏模具,母模可以用石膏或陶泥製作成型,然後依據造型翻成若干塊模具,待模具枯燥後,即可印製坯體,印模成型。印模時要用力平均,壓緊,才幹把造型完好的印製出來對造型復雜的作品,要分模印製,然後再組成,在介面處要用泥漿粘接好,坯體脫模後有殘損的要修補,多餘的要刮失落。這種辦法可以多量量地復制產物,在陶瓷出產中帶來良多便當,依據小我需求可在模具上製作出分歧的肌理和其他裝飾結果。
5、拉坯成型法
拉坯是應用扭轉的力氣共同雙手的舉措,再拉坯機大將泥團拉成各類外形的成型辦法。也是陶瓷製作中一種經常見的和傳統的成型辦法。但技能性十分強,要求很高,有些師傅一輩子從事拉坯任務。這種辦法需求花很長的工夫才敢把握,坯體可以先從簡略的碗、杯、盤開端,純熟後再拉瓶、罐等復雜的造型,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把握拉坯技能,非得下苦功夫不成。
6、泥漿鑄件成型法
泥漿鑄件成型法在日用陶瓷批量出產中使用普遍,也是陶藝成型的技法之一。先用泥或石膏做母模翻成石膏模(分塊),石膏模留有注漿口,模具枯燥後,把配製好的泥漿注入石膏模內,跟著石膏模的吸水速度,實時注滿泥漿,當石膏模吸漿到達必然厚度時,將模內多餘的泥漿倒出,控干待泥坯離開模壁後,再從石膏模內掏出坯體即可,別的還要堅持(把握)必然的干濕度進行保濕,以便進行下一步修坯、粘接、裝飾等。